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佛為何-星雲大師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4-9-23 08:10
標題: 佛為何-星雲大師
本帖最後由 至欽 於 2014-9-23 10:13 編輯

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應身。
法身是離相是清淨的,離生死涅槃相,不住有不住無,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捉拿不得,三十二相由多劫修行成就,是有為的生住異滅,是隨機不同而有增減,所以三十二相不是法身實相。
         
  佛陀所證的法身,離一切差別相,是平等無為。不論惡道眾生,四果聖賢,乃至草木含識,都是法身的流露。

只因眾生對根塵識生起貪愛,障礙了般若慧眼,不能自見法身的大光明藏。
  
  諸佛明瞭這法身如如之理,即能以般若智教化眾生,是謂「如來」。

法身本無增減去來,應化的身相是佛陀為度化眾生,說法時的身相,也就是佛陀從無憂樹出生,伽耶城出家,四十九年說法至雙林樹下涅槃等身。
經文中,佛陀問須菩提:可以以身相見如來否?須菩提回答:不能。
為什麼丈六金身非佛?三十二相非法身實相?佛光山的大雄寶殿有付對聯,可以領悟一點法身不動的如如之理。
        
   兜率娑婆去來不動金剛座。

  佛陀於兜率內院觀眾生機緣成熟,降誕印度作獅子吼,四十九年弘布法音後,示現涅槃。兜率和娑婆來去之相,猶如池中月,池水乾涸,月即不現,但是月本無動搖和來去!

   
  佛陀這一句如竿探水,為須菩提和後世一切眾生撥去執取有為身相的癡闇。

在佛陀住世時,也有一位婆羅門看見佛陀的千輻輪相,對佛陀的身份生起懷疑。《雜阿含經》記載:

  有一天,佛陀行走到憍薩羅國的沙林聚落,便於樹下靜坐。

當時,有一個婆羅門看到地下佛陀的足跡,印現著千輻輪相,感到十分驚訝。
心想:我從未見到人間有此莊嚴的千輻輪相,這個人是人嗎?
於是循著足跡前往,在足跡的盡頭,看見有個人於樹下靜坐。婆羅門看見佛陀六根清淨和悅,相如金山光明巍巍地聳立著。

  婆羅門趨前恭謹的問道:「你是天界的神祇嗎?」

  佛陀微笑的答道:「我不是天神。」

  「你是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聚那羅、摩睺羅伽嗎?」

  「我不是!」

  婆羅門更加惶恐地說:「那你是人嗎?」

  佛陀答道:「我不是人!」

  婆羅門充滿迷惑的說:「那你::你一定是非人?」

  「我也不是非人!」

  婆羅門心意迷亂的說:「你究竟是什麼呢?」

  佛陀語音和雅的回答:「天、龍、夜叉:人、非人等,都是由煩惱所生。我已橫渡一切世間癡迷的愛河,熄滅了熾燃的生死之火,我是出離三界的覺者。因此,我不是其中的任何一類眾生。

  我宛如香淨遠播的白蓮,雖生於污泥而不染著;我雖是父母所生,卻已超越了世間的塵垢。我歷劫來勤苦修行,已斷除有為生滅的幻相,已拔除煩惱的劍刺,究竟到達安樂的彼岸,所以,我應該被稱為佛陀
。」

  
  三十二相,不過是有為的生滅之相,是三世諸佛權巧方便的機宜,透過三十二相的莊嚴清淨,讓我們生起渴仰的真心,覺醒自我本性原有個巍巍燦爛,神通妙用的三十二應化身。

  
  佛身無住滅相

  前文已述,法身如來不生不滅。如月之三喻,月的本體是法身,湛然不動。月之光采明耀是報身,圓滿莊嚴。河川湖泊映月是應身,有水皆現。如詩偈言: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盡,菩薩月現前。

  

  現前佛陀身相,凡夫見有來有去,執為有相,以為有個三十二相為恆常。

二乘行者見其不來,執為無相,落入以無為修因。
菩薩已知報化身非有,離凡夫見;知法身非無,離二乘見。
但趨向佛乘,猶有法愛,而菩提涅槃,一切法不應住著。
  
  法身無來去住滅的微妙奧義,我借用唐順宗和佛光禪師一段精采的問答來說明。
  順宗皇帝問道:「佛從哪裏來?滅向哪裏去?經典說佛常住在世,佛現今又在何處?」

  佛光禪師答道:「佛從無為來,滅向無為去,法身等虛空,常住無心處。

有念歸無念,有住歸無住,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清淨真如海,湛然體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慮!」
  
  順宗皇帝不以為然的再問:「佛向王宮生,滅向雙林滅,住世四十九,又言無法說?山河與大海,天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誰言不生滅?疑情猶如斯,智者善分別!」

  
  佛光禪師進一步解釋:「佛體本無為,迷情妄分別,法身等虛空,未曾有生滅。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處處化眾生,猶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斷,非生亦非滅,生亦未曾生,滅亦未曾滅,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

  
  有心,見到的是有相生滅的世界,都是為治一切心,而設一切法,像禪門的「黃葉止啼」令無知小兒止啼罷了!

無心,才能見自不生不滅的如來法界。
我們的生活裏乃至修行都離不開群我的關係,無論是親子、夫妻、朋友、同事、主管部屬等等,世間的種種因緣,好壞善惡諸法都是我們自心的呈現,也都是生滅不實的。
就如同我們只看到生的一半,歡喜雀躍;只看到死的一半,痛苦悲傷。
因為我們只有看到一半的世界,不明白生死如薪火相燃不息,一期的生命,不過是其中的一根木柴。生未曾生,死又未曾死,因為我們有一個不生不死的生命。
  
  佛教的行者是透徹生死的專家,在人命如呼吸間的不可測知,無法主宰的當下,他們把握每一個念頭,明瞭精神世界的內在價值,對人間更是惜物惜情,發大勇猛,開發一個真善美的淨土。
(節錄自金剛經講話)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