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黃金價格

標題: 佛经中的空空意 [打印本頁]

作者: xiangbazhijia    時間: 2014-6-1 08:00
標題: 佛经中的空空意
佛经中的空空意
内容提要:所有修行的秘密,就是让你进入那种没有任何执著、没有任何分别、同时俱足佛的五种智慧的超越境界。

雪漠:佛经中的空空意

◎听众:坦率地说,我认为,雪漠老师刚才的一席话里面,蕴含着很先进的文化。现在,我们不断在心外寻求所谓的幸福,但是雪漠老师刚才却告诉我们,要停止向外寻找,要从内心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所以他说,写过的忘掉了,说过的也忘掉了——请允许我冒昧地这样诠释您所表达的意思。我觉得您刚才所说的那番话非常重要,其实,能做到这一点就很好了,好多人即使知道这些东西,但也是做不到的。人生也就一百年,有多少时间能像今天这样,这么多朋友聚在一起,谈一些心灵的、精神的事情。我刚才走在路上的时候就在想,一年后,谁又会把今天的这个聚会当成追求理想或者真理的一个盛会?但反过来讲,大家能这样相聚一堂,也真是一种缘分。今天相聚了,或者明天大家都会跟着雪漠老师一起做一些事情,因为,您的书我们之前都拜读过,也希望有更多的途径把它传播出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今天的聚会当中,您可能就是在完成自己的一部分使命。能来到这里聆听您的教诲,我觉得也是一种福分。在修行方面,我们都是初学者,所以我想,大家可能都非常关心什么是空性,什么是大手印,小乘是什么,大乘是什么,金刚乘又是什么。对于这些概念,我们听过无数次,但总是很容易混淆。所以,我想在这里向您请教一下,也希望这部分内容能通过视频传递给更多的人,谢谢。

●雪漠:上面的问题,是佛教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空性?直到今天,好多人都没有办法了解它,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东西。空性有两种,其一是真正的空性,其二是道理上的空性。现在,有好多人不但没有尝到空性的滋味,连理上的空性都理解错了。什么是理上的空性呢?万事万物都没有永恒不变的本体,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条件成熟之后的显现,是现象,而不是固定的独立存在。这就是理上的空性。比如说,水遇热可能会变成蒸汽,遇冷可能会结冰,你说它的本体到底是水,是气,还是冰?这就是道理上的空性,换句话说,空是“流动的变化”,空是“无穷的可能性”。

佛教中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把水晶比喻为空性。阳光照在纯净的水晶上,水晶就会折射出无数的光明和色彩,但它本身仍然是纯净的,没有被阳光所改变。道理上的空性也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可是,光明白这一点还不够,因为道理上明白什么是空性,不代表你就能见到空性,也不代表你就能保任空性。就是说,道理上的明白不等于解脱。想要解脱,你必须通过一种特殊的修行,在生命中证到它。你必须用你的生命、用你的心灵感受它的温度,融入它的光明,品尝它的味道。到了那个时候,你会产生一种非常独特的觉受,进入一种超越后的境界,这种境界是难以言喻的。只有你自己证到它的时候,才知道它的“滋味”。在那种境界下,你的心里没有时空,没有你我,没有上下,没有好恶,没有爱憎,没有任何二元对立,这就叫“无分别”。没有分别还不够,你还必须有“智”,就是说“空”还不够,你还必须保持一种觉性。既没有分别心,又能保持清明和无穷的智慧,这种状态才叫证得空性。什么时候你见到了空性,就叫见道,叫开悟;你不但见到了空性,而且证得了空性,就叫证道。佛教为什么要追求这个东西呢?因为,真理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当中,整个宇宙本来就有这样的一种智慧状态,我们称之为“母光明”,当它与你修出来的智慧状态——我们称之为“子光明”——合二为一的时候,就像一杯水被倒入了大海,和大海融为一体,这时候你就解脱了。佛教称之为“证得法身”。如果你在健康地活着时实现了这种融合,你就证得了大成就,佛教中叫做“即身成就”。

这种状态不能靠观想,也不是观想出来的,它就像肚子饿或者非常饱时的那种状态一样,是客观存在的,对任何人来说都一样。你气入中脉的时候,就一定会进入那种状态。所以,瑜伽修炼的目的,就是借助一些方便法门,让你的智慧气进入中脉。智慧气进入中脉时,你必然会进入那种超越境界,必然会有这种智慧,你生命中的所有脉结也必然会随之被打开。每一个脉结都代表一种烦恼,当脉结纠结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出现心理上和生理上的障碍,让你痛苦不堪。脉结有客观的成分,不仅仅是主观的产物。其他话语体系里面也有这个东西,但它们不一定称之为脉结。比如,很多心理学家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会发怒,就是因为他的血液在那个时刻产生了某种促使自己发怒的东西,这种东西类似于内分泌或者激素,当他的血液中分泌出这种东西的时候,他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痛苦、焦虑、抑郁的时候也是这样,血液里都会产生一种毒素。所以,我们会感到自己就算不愿意那样,也没有任何办法——它是由我们生命中的某种障碍所带来的,藏传佛教称之为“脉结”,其他的佛教教派称之为“业障”。

所谓“业障”,就是你的诸多行为带来的反作用力。我举个例子,当你诅咒别人、仇恨别人的时候,你的行为就会招致一种“行为的反作用力”,承受者便是行为者本身,这就是“业障”。之所以说“障”,是因为这个东西会在你的生命中形成巨大的障碍,让你变得贪婪、仇恨、愚昧。当贪嗔痴慢妒这五毒充斥着你的生命时,你就会感到非常烦恼,可是一旦智慧气进入中脉,打开你的每个脉结之后,你身体中诸多烦恼的物质基础、生理基础都会自然消解,这时你就会感到豁然开朗,烦恼仿佛全都消失了。所以说,道家提倡性命双修,只修性而不修命是没有意义的。好多哲学家都很有学问,也明白很多道理,但是他们仍然充满了烦恼,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进行实修实证,所以身体不听话——心里不想那样,身体却偏偏要让他们变成那样。

如果你的智慧气不仅进入中脉,打开脉结,还进入了另外一个地方——香巴噶举称之为“不坏明点”——“死光明”就会显发,也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母光明”就会出现,你生命中的本有光明就会焕发出来,你也就证得了光明大手印。做到这一点,而不是理上知道这一点,就叫“证道”。所有修行的秘密,就是让你进入那种没有任何执著、没有任何分别、同时俱足佛的五种智慧的超越境界。这时,你的心没有任何杂念,像天空一样,虽然也能示现风雨雷电等诸般境界,但宁静的本体却不会动摇。证到那种状态的同时,你就能彻底解脱。

佛的五种智慧,是大圆镜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平等性智与妙观察智。佛书中关于五智的说法,都很深奥,总是让人云里雾里的。一般情况下,我会这样告诉朋友:在那种证境中,你的心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能照出整个世界,镜子本身却如如不动,这就是大圆镜智的妙用;你知道如何达成一件事情,这就是成所作智的妙用;你知道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像梦一样了不可得,所以不执著它,这就是法界体性智的妙用;你知道世上一切都归于空性,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也没有高下之分,更没有值得分别的东西,这就是平等性智的妙用;你时刻都保持警觉,毫不昏沉,毫不散漫,虽然心无杂念,却又非常清明敏锐,这就是妙观察智的妙用。当然,我的解释有些简单,但容易理解。我说的那五种妙用,是在超越证境中的妙用,不是凡夫的相似功用。在那种超越后的境界中,你有大悲悯而无烦恼,有大快乐而无贪欲,你希望别人也有悲悯之心,希望别人也活得快乐明白,但是无论他们能不能这样,你都不生烦恼,随缘任运,自在逍遥。证得空性之后,你是俱足五智却又了无牵挂的。

对于这种境界,一般人当然不好理解,但不要紧。你证得的时候,自然能体会到我描述的一切;如果你证不到,无论我怎么说,你也不会明白。佛教所有修行的目的,就是让你证得空性智慧。这辈子能证得这个东西,你就是即身成佛;证不到也不要紧,你可以发愿到某个净土去,在那儿证得这个东西,这就叫往生。大手印不提倡往生,它提倡的是在生命存在的时候证得空性。这些东西,你必须真正去修,不修是不会明白的。

至于小乘,就是你自己证得这个东西之后,觉得非常美妙,非常快乐,就自己躲在一个地方偷着乐,不想与别人分享。大乘是什么呢?就是自己证得这种快乐之后,发现身边还有很多人活得非常痛苦,就想让他们也明白,让他们也得到清凉和快乐。简言之,想跟大家一起明白,一起快乐,一起拥有这种智慧,就叫大乘。金刚乘又是什么呢?就是借助一种特殊的法门,让这种智慧变得不可动摇,像金刚一样不可毁坏。它内修小乘声闻的戒律,外修大乘的菩提心,密修金刚禅。金刚禅是金刚乘所独有的,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观想或者持咒,修气脉明点,让你证得一种大光明,除了这种解脱之外,还能证得化身、报身、法身,并且让它们生起妙用。它能直接影响人的生命状态。香巴噶举就属于金刚乘,它通过密集金刚、玛哈玛雅金刚、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喜金刚这五大金刚的合修法而证得大智慧,故称金刚乘,它证得的东西如金刚般不可毁坏。

——摘自《光明大手印:当代妙用》 雪漠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微信公众平台:雪漠视觉 &心视觉
网站:雪漠文化网&雪漠网
群:香巴文化心灵瑜伽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黃金價格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