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彌陀淨土與三輩往生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4-5-7 11:16
標題: 彌陀淨土與三輩往生
本帖最後由 至欽 於 2014-5-7 11:29 編輯

彌陀淨土與三輩往生-印順長老
菩薩在發心修行的過程中,不退菩提心是最重要的
於菩提心得不退轉,才能不斷進修,成就佛道。如退失了菩提心,那就是退轉──退入二乘,或退在五趣生死,那就不能成佛了。
  
可是菩薩道廣大難行,容易退失,非怯劣眾生所能成辦,所以經說「往生淨土」的易行道。
  
中國佛教界,說到「淨土」,似乎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說到「往生」,就是往生西方:這表示了中國佛教界,對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信仰的普遍、深遠。
如依「大乘佛法」來說:十方的清淨國土,是無量無數的。「往生」是死此往彼的一般用語,如往生天上,往生地獄。以「往生淨土」來說,「十方淨土,隨願往生」,所以也並不等 於往生西方極樂國土。然往生西方極樂,在大乘經中,有他獨到的意義,這才會形成中國淨土宗那樣的盛況。
   
   
     專明阿彌陀佛淨土的經典,漢譯的有三部。
一、大本『阿彌陀經』,共存五種譯本,經考定為:
1.『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二卷,(傳為吳支謙譯),後漢支婁迦讖Lokaraks!a譯。
2.『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四卷,  (傳為支婁迦讖譯,或作曹魏白延譯),吳支謙譯。這二部,是二十四願的古本。
3.『無量壽經』,二卷,(傳為曹魏康僧鎧譯),晉竺法護Dharmaraks!a譯。
4.編入『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二卷,唐菩提流志Bodhiruci譯。
這二部,是四十八願本。
『無量壽經』保存了「五大善」(五戒)及乞丐與國王的譬喻,可說是從二十四願到四十八願間的經本。
5.『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三卷,趙宋法賢譯,是三十六願本。
  
二、小本『阿彌陀經』,有兩種譯本: 1.『佛說阿彌陀經』,一卷,姚秦鳩摩羅什Kuma^raji^va譯。
2.『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一卷,唐玄奘譯。
小本雖不說阿彌陀佛的本願,也沒有說到三輩(九品)往生,然敘述極樂國土的依正莊嚴,而勸人念佛往生,簡要而容易持誦,所以最為流通。
  
三、『佛說觀無量壽經』,一卷,宋!7良耶舍Ka^layas/as譯。立十六觀,九品往生,是屬於觀相念佛的。
    
在十方佛淨土中,阿彌陀佛與極樂淨土的特勝是:在彌陀淨土法門集出時,表示了一項信念:一切佛中的阿彌陀佛,一切佛土中的極樂國土,是最殊勝的。
阿彌陀佛初發心時,是世自在王門下的出家弟子──法藏。
法藏菩薩願求佛道,希望成佛時的國土,在一切佛國土中是最理想的。
世自在王如來為他顯示了二百一十億佛國土(唐譯作「二十一億」;宋譯作「八十四百千俱胝」)。在這麼多的佛國土中,選取最理想的,綜合為一,從菩薩大行中,成就圓滿莊嚴的淨土。
換言之,這不是某一淨土所可及的,這是集一切淨土莊嚴的大成,所以「令我為世雄,國土最第一」了。依菩薩大行而莊嚴佛土,成佛也就勝過一切佛,如初發大心時說:「於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中最尊」。

如來智慧光的殊勝,表示身光明第一,如說:「阿彌陀佛光明最尊,第一無比,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阿彌陀佛光明姝好,勝於日月之明,百千億萬倍。諸佛光明中之極明也!光明中之極好也!光明中之極雄傑也!光明中之快善也!諸佛中之王也」!
  
經中廣說諸佛的光明差別;極力讚揚阿彌陀佛為「諸佛中之王」,表示了阿彌陀佛第一的意境。依「佛法」說:諸佛的法身是平等的,而年壽、身光、國土等,是有差別的。依「大乘佛法」說:佛與佛是平等的  ,但適應眾生的示現方便,是可能不同的。
  
這樣,阿彌陀佛與極樂淨土的最勝第一,雖不是究竟了義說,而適應世間(印度)──多神中最高神的世俗心境,在「為人生善」意趣中,引發眾生的信向佛道,易行方便,是有其特殊作用的!這可以說到佛的名號:阿彌陀,是「無量」的意思。無數無量,「佛法」是形容涅槃的。與阿彌陀音聲相近的阿彌利哆,譯義為甘露,也是表示涅槃的。
  
涅槃──現實生死的「彼岸」,「佛法」是究竟寂滅;「大乘佛法」是畢竟寂滅中,起不思議的妙用。據大本的古譯本,阿彌陀(在一切無量中,)特重於光明的無量,所以也名阿彌陀婆,也就是無量光佛。
如『往生咒』作:「南無阿彌多婆耶,哆他伽多夜」(南無無量光如來)。『楞嚴咒』作:「南無阿彌多婆耶,跢他伽多耶,阿囉訶帝,三藐三菩陀耶」(南無無量光如來、應、正遍知)。
『普賢行願品』也說:「速見如來無量光」。光明a^bha^與清淨s/ubha的音相近,所以古譯經名為『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Amita^^yus佛了。生命的永恒,是世間眾生所仰望的,所以有「長生成仙」,「永生天國」的宗教。無量光明──慧光普照與慈光的攝受,對一般信眾來說,不如無量壽,所以後代都改為「無量壽」了。
小本『佛說阿彌陀經』(大正一二‧三四七上)說:    「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鳩摩羅什的譯本,以阿彌陀──無量佛為本,綜合了無量光明與無量壽命,還是無量光在先。玄奘譯本及現存梵本,以無量壽在先而無量光在後,這是適應世俗所起的轉化。
   
  阿彌陀佛因地,發二十四大願(或三十六願,或四十八願),建立清淨莊嚴的佛土。生在這佛國中的,有種種功德,特別是:十方世界眾生,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國的,一定能往生極樂,當然是有條件的,也是有高低的。
   
三輩的高下,雖與念佛有關,而主要是由於生前的施、戒、慈、慧等德行的不同
小本『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可說是簡化大本所說的金句!
事實上,往生淨土品位的高下,由於生前的施、戒、慈、慧等功德的不同;而念佛多少能往生阿彌陀佛土,論理是不能限定時間的。如『佛說阿彌陀經』(大正一二‧ 三四七中)說:
   「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淨土的依正莊嚴),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念佛而能往生極樂淨土,是要「專念」、「繫念」的,而時間不一定。
若」是不定詞,也許一日(夜),或者二日、三日,能念到「一心不亂」 ──心不散亂的意思),就能臨終往生。
事實上,有的一日、半日就可以,有的一年、十年了,還是不能「心不散亂」。
總之,以念得「心不散亂」,為往生西方極樂國土的主要條件;而往生品位的高下,以生前的德行而差別。
  
念是憶念、繫念,念為定所依;「心不散亂」,雖還不是達到禪  定,但念到心無二用,淨念相續,心中唯有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的一念了。念是內心的憶念、繫念(可通於稱名、觀相),並不等於我國佛弟子所想像的口念(因而造了個「唸」字)。
然口稱佛名,內心同時憶念,依稱名而導入「心不散亂」,那就是「稱名念佛」而可以往生極樂了
  
大本『阿彌陀經』的專念、憶念,是不限於稱名念佛的
小本『阿彌陀經』說:「執持名號」,名號的梵語為na^madheya ,所以是重於「稱名念佛」的。不知為什麼,玄奘譯na^madheya為「思惟」,也許是不滿當時提倡的口頭散心念佛,而故意改為「思惟」吧!
依上來所說,可見「一心念乃至十念」,是內心不散亂的念。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