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辟支佛是佛吗?他和佛菩萨及阿罗汉有何不同? [打印本頁]

作者: 小迷糊    時間: 2014-4-11 00:20
標題: 辟支佛是佛吗?他和佛菩萨及阿罗汉有何不同?
请问辟支佛是佛吗?他和佛菩萨及阿罗汉有何不同?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8-11-3 18:53
1)大般涅槃經 卷第十五 梵行品之二 云 :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亦知亦見。
云何為知 : 知是眾生信心成就。知是眾生求於大乘。是人順流。是人逆流。是人正住。知是眾生已到彼岸
一)順流者 : 謂凡夫人。
二)逆流者 : 從須陀洹乃至緣覺。
三)正住者 : 謂菩薩等。
四)到彼岸者 : 所謂如來應正遍知。
是名為知。


2) 大般涅槃經 卷第三十三 迦葉菩薩品第二十四之三 云 :

善男子。到彼岸者 : 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猶如神龜水陸俱行。……

一)善男子。阿羅漢人修是道者得沙門果。是故得名到於彼岸。阿羅漢果者即是無學五分法身 :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因是五分得到彼岸。是故名為到於彼岸。到彼岸故而自說言 :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

善男子。是阿羅漢 :
永斷三世生因緣故。是故自說我生已盡。
亦斷三界五陰身故。是故復言我生已盡。
所修梵行已畢竟故。是故唱言梵行已立。
又捨學道亦名已立。如本所求今日已得。是故唱言所作已辦。
修道得果亦言已辦。獲得盡智無生智故。唱言我生已盡。盡諸有結。以是義故名。阿羅漢得到彼岸

二)如阿羅漢辟支佛 亦復如是

三)菩薩具足成就六波羅蜜名到彼岸是佛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名為具足六波羅蜜。何以故 ? 得六波羅蜜果故以得果故名為具足


3) 佛說無量壽經 云 :

佛告阿難:……肉眼清徹,靡不分了;天眼通達,無量無限;法眼觀察,究竟諸道;慧眼見真,能度彼岸;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為人演說。


4)大般涅槃經 現病品第十八 云 :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迦葉。有五種人於是大乘大涅槃典。有病行處非如來也何等為五 ?

一)一斷三結得須陀洹果。不墮地獄畜生餓鬼。人天七返永斷諸苦入於涅槃。迦葉。是名第一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八萬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二)迦葉。第二人者。斷三結縛。薄貪恚癡。得斯陀含果名一往來。永斷諸苦入於涅槃。迦葉。是名第二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六萬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迦葉。第三人者。斷五下結得阿那含果更不來此。永斷諸苦入於涅槃。是名第三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四萬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迦葉。第四人者。永斷貪欲瞋恚愚癡。得阿羅漢果煩惱無餘入於涅槃。亦非麒麟獨一之行。是名第四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二萬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五)迦葉。第五人者。永斷貪欲瞋恚愚癡。得辟支佛道煩惱無餘入於涅槃。真是麒麟獨一之行。是名第五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十千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是名第五人有病行處。非如來也


5)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 卷第六 云 :

虛空藏菩薩言。……
涅槃者名為彼岸。而彼岸者無有諸相。於彼諸相心不取著。名為涅槃。
彼岸者名無分別。於彼不起分別心故名為涅槃。
彼岸無阿賴耶。於彼不起阿賴耶心故名為涅槃。
爾時世尊讚虛空藏菩薩言。善哉善哉正士。快說此法契於菩薩般涅槃行。說此法時。會中有五百菩薩。 得無生法忍


6) 菩薩善戒經

a)卷第八 如法住定心品第三 云 :
心清淨者有十五種 :
一者無上淨。二者如法淨。三者波羅蜜淨。四者真實義淨。五者不可思議淨。六者安隱淨。七者樂淨。八者不放淨。九者堅固淨。十者不誑淨。十一者不淨淨。十二者淨淨。十三者善淨。十四者調伏淨。十五者性淨。……

一)菩薩摩訶薩至心專念佛法僧寶是名無上淨
……
十五)菩薩摩訶薩住於淨地及畢竟地。名為性淨
性淨者。不假修集然後清淨。性本自爾。身心淨故。名為性淨。

b)卷第九 畢竟地畢竟品第三 云 :
菩薩摩訶薩修十二行有七地六是菩薩地餘一地聲聞菩薩共
一者性地(聲聞菩薩共)。二者解地。三者淨心地。四者持地。五者定地。六者定行地。七者畢竟地。是名七地。

性行(十信)。解行(十住十行十迴向)。各為一地。
喜行(初地)。名為淨心地
戒行(二地)。慧行(三~六地)。無相行(七地)。合為持地
無行無相行(八地)。名為定地
無礙智行(九地)。名為定行地
如來行(十地~成佛)。名畢竟地

c)卷第九 畢竟地行品第四 云 :
菩薩摩訶薩住於解地(十住)乃至菩薩地(十地)有四行 :
一者波羅蜜行。二者菩提行。三者神通行。四者熟眾生行。……

d)菩薩善戒經 卷第九 畢竟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品第五 云 :
十三如來行者。名為畢竟佛地
畢竟佛地者有百四十不共之法。所謂 :
一)三十二相。
二)八十種好。
三)四一切行淨。
四)十力。
五)四無所畏。三念處。三不護。大悲。常不忘失。斷煩惱習。一切智。
是名百四十不共法。

(註 : 故知 : 三 與 五 即是十八不共法)
……

如來覺知三種法聚。一者得利益義聚。二者非利益義聚。三者非利益非不利益義聚。
如來了了知是三聚。是故說言如來得一切智。如是等一百四十不共之法不與聲聞辟支佛共。是故名為聲聞不共。

菩薩行時(十地菩薩)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然不明淨
坐道樹下(等覺)無師修集三十七品乃得明淨

學地菩薩得金剛三昧已次第二念得十力。一切佛法乃至一切淨智。悉以得故。名一切智。無礙智。無障智。淨智。寂靜智。清淨智。具足智。是名畢竟地(菩薩)

過一切菩薩行。一切菩薩地。入如來地。如來行。得無上身。轉菩薩身。永斷習氣。住畢竟地
菩薩摩訶薩覩見佛法如羅縠中視。如來世尊都無斯事。是故名淨。住畢竟地。


菩薩見於佛法如遠見色。諸佛見法如近見色。
畢竟菩薩見於佛法如闇見色。諸佛見法如晝見色。
畢竟菩薩如未出胎。諸佛世尊如已出者。
畢竟菩薩如夢所見。諸佛世尊如覺見物。
畢竟菩薩如燈不明。諸佛世尊如盛明燈。


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能於一切諸佛世界施作佛事。作佛事者有九種。一一佛事能大饒益無量眾生何等為九 :
一者自為大丈夫事。能令眾生信丈夫事。
二者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為利眾生破其疑網。
三者如來具足十力。具足十力故能利眾生。若有問言。云何為力 ? 則能善解破其疑心。調伏眾生壞破邪見。
四者如來具足四無所畏。為信三寶。為調伏眾生。為破邪見。為大師子吼。
五者如來具足三念處。如說而行。如行而說。破諸煩惱。能畜徒眾。能化眾生。
六者如來具足三不護法。為利眾生。為調眾生。晝夜常以佛眼觀察諸眾生。
七者如來具足大悲。為具足羼提波羅蜜。為令眾生離諸苦故。為施安樂故。
八者如來具足無錯謬不失念心。是故無師。如法而行。如法而住。為利眾生令調伏故。為壞眾生諸放逸故。
九者如來永斷煩惱習氣。知義法。非義法。非義非非義法。是故如來說於義法。離非義法。非義非非義法。

如來具足一百四十不共之法如是九事能作佛事。是名如來行。是名如來地。是名如來畢竟地何以故 ?
為如來行如來地如來畢竟地。於無量億那由他劫。受菩薩戒修菩提行。畢竟菩薩能教無量無邊眾生住畢竟地。如來一切佛法。悉為眾生不自為己。聲聞緣覺所有之法。但為自利少利於他。是故二乘無不共法
無上佛法終無似於聲聞辟支佛法
大悲。不錯謬。斷習氣。一切智。五智三昧。如來具足一切不共之法是故名為無上


7) 大悲經 卷第四以諸譬喻付囑正法品第十二 云 :

阿難我當入於無餘涅槃。如是涅槃。寂靜清涼。無塵離垢。一切苦息。捨於窟宅。無生無老。無病無死。無憂無悲。無苦無惱。無不稱意。無諸悔恨。無怨憎會。無愛別離如恒河沙等諸佛世尊。及與一切聲聞緣覺。皆悉已去。今去。當去。

阿難汝今當觀我猶愛彼無餘涅槃有諸愚癡凡夫之人。而不愛彼勝妙寂靜安樂涅槃。亦復不能一念發心隨順解脫是人若能一念發心。以是因緣即為種子當得涅槃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