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楞嚴經(第一百零四講104) 無明一念不覺(慧律法師) 如來佛 wiki [打印本頁]

作者: 釋大寬法師    時間: 2014-4-1 19:49
標題: 楞嚴經(第一百零四講104) 無明一念不覺(慧律法師) 如來佛 wiki
楞嚴經(第一百零四講104) 無明一念不覺(慧律法師) 如來佛 wiki




楞嚴經-104上 (國語) 2009.06.28

說明:[  ]內為講經課本之內容


551頁,
551頁,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551頁,
昨天我們講到一念不覺生三細,
就是無明不覺生三細;
我們今天要講[辰二 境界為緣長六麤]
這個六麤就是凡夫所面對的、
看得到的、接觸得到的,
所謂麤就不是菩薩的境界。
底下,
551頁,經文:
---------------------
如是擾亂,
相待生勞。
勞久發塵,
自相渾濁,
由是引起,
塵勞煩惱。
---------------------
「如是」就是表示
第三細妄現境界的那個時刻,
也就是我們昨天講的:
真如→無明業相→轉相→現相,
現相的這個時候,如是,
就有了虛空、世界、眾生。
所以,「如是」
就是境界相能所不斷的時候。
如是擾亂,
「相」就是互相;
「待」就是對待,
也就是說互相對待的意思,
也就是妄境會引起這個妄心,
因為無明業相是八識相分,
會引起轉相──八識的見分,
這個能所一產生,就叫做互相對待。
生勞,
這個生勞,顧名思義叫做疲勞,
也就是說叫做分別心,
也可以說執心外實有,
而引起第七意識。
這個生勞就是六麤的智相,
智相;
那麼,這個智相,
千萬不要誤解說是智慧之相,
這個剛好相反,
智相就是了別相,
對境有分別染、淨。
所以,這個智相是名詞,
但卻不是智慧之相,
是了別的作用,
叫做生勞,
這個就是六麤裡面的第一個麤相,
叫做智相。
勞久就叫做相續相,
因為第七意識它叫做恆審思量,
它是相續不斷的,
它不會斷的,
它是勞久,
勞久就是第二,六麤裡面的第二相,
就是相續相。
發塵,
這個發塵就是第六意識了,
計我,或者是我所,
叫做執取相,
執著的著,取著的取。
那麼,自相渾濁呢?
這個自相就是自心相渾濁,
這個是計名字相,
因為第六意識計名字,
循名著相,顛倒特甚,
所以稱為自相渾濁,
這是第四相: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
由是就是由前面的三細和四麤,
所引起的起業相,
引起這個「起」就是造業了。
由是這個「是」,就是由前面的無明三細,
還有六麤的前面的四麤:
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
這個四麤所引起的造業叫做起業相;
塵勞煩惱就是業繫苦相,
逃不掉的,
如是因,一定得如是果。
再解釋一下:
當無明業相產生了轉相,
轉相產生了現相,
而現相化現出
世界、虛空和眾生的這個時候,
如是的境界相非常的擾亂,
互相對待,
為什麼?
妄境引起了妄心。
這妄境引起了妄心,
會引起第七意識執心外的實有,
產生了了別作用的生勞智相,
這個勞久了,
它就一直相續,勞久不斷,
第七意識的恆審思量相續不斷,
而繼續的引發出第六意識就發塵,
這個發塵就計著我、我所有,
這個執取相從來就沒有停止,
第六意識!
自相渾濁,
為什麼會自相渾濁呢?
因為第六意識計著名字,
循名著相,顛倒特別的殊甚,
所以,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造種種的業,
由無明三細、六麤前面四麤,
引起了種種的起業相,
因此塵勞煩惱,
這個是業繫苦,逃不掉的!
總共六麤的麤相。
看註解,
[如是指法之詞,]
[即指境界相,]
[從無而有,因異立同,]
[由是空、界忽生;]「界」就是器世間。
[復因同異發明,]
[而無同異之眾生,亦相繼而生;]
[如是藏識海中,]
這個藏識海中也可以稱為業識,
業識。
[境風擾(動也)亂。]
境風擾動。
[相待者:互相對待,]
[由妄境引起妄心,即為緣之意,]
這個緣之意,乍看之下還看不太懂,
這個「緣」就是外緣,
緣之意就是外緣所對之意識心,
這樣看就更清楚。
由外境引起妄心,
即為外緣所對之意識心。
[以境界之相,為生七轉識之像。]
為什麼叫做七轉識呢?
因為它會轉動第八意識,
也就是海浪所引起的,統統在大海水中,
會引起擾亂之相,
所以,為生七轉識。
[生勞:即引起第七識,]
[創起慧心所,]「創」就是建立起。
這個「慧」千萬不要當作是智慧的慧,
這個慧心所是分別心的意思,
有正慧還有邪慧,
邪慧就是惡知見,
正慧就是正念,
所以,這個有分邪跟正的。
如果是正念,
那麼,這個分別心是好的;
如果是惡知見則邪慧,就撥無因果。
所以,這個創起慧心所,
[對境分別染淨,執為心外實有,]
[不了自心妄現,]
[起智分別(智即慧心所),]
[轉生勞慮,故曰「生勞」。]
[即第一麤智相,屬俱生法執。]
俱生就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
人一出生,
他就具足有對法上的執著。
[論云:]
[依於境界,分別愛與不愛是也。]
[問:「前轉識]也就是轉相,
前面不是三細嗎?
無明業相、轉相、現相,
這個就叫做轉識,就叫做轉相,
能生現相。
前面的轉識,[緣境界相,]
境界相就是現相。
[智相,亦緣此境,]
同樣是境界相,
那個智相,
這個麤相的智相,
六麤的第一麤智相,
也是緣境啊,亦緣此境,
[二者有何差別?」]
[答:「轉相緣境,]
這是三細的境界,是菩薩的境界,
[是第八識見分,精明之體,]
[但如明鏡現像,不起分別;]
那個時候還沒有強大的分別。
[智相緣境,]
而這個六麤的第一麤智相,
它是緣這個外境,
[不了唯心所現,]
唯心所現,
簡單講:它已經建立能所了。
所以,[執有定性,]
這個定性的意思是:
肯定外在的境界是絕對實在的,
不知道相妄,
不知道性真,
也不知道緣起就是空性。
所以,定性就是實性,
認為外在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樹木,
每一件統統是真實性的,
叫做定性。
所以,執外在的境界為實在性,
就開始[分別染淨,]
也就是[即屬分別事識」。]
分別事識,這個事識就涉及到事用,
就是造作的意思,
身、口、意的造作,
統統以分別心來開始造作,
叫做事識,
這個事識涉事用,
涉到種種的作用。
[勞久:]
[即第七識,恆審思量,相續不斷,]
[勞慮經久,故曰「勞久」。]
[即第二麤相續相,屬分別法執。]
分別法執就是後天的,
後天的。
[論云:]
[「依於智故,生其苦樂覺心,]
起念相應不斷,
[起念相應不斷故」是也。]
[發塵:]
[即第六識,周徧計度,取着轉深,]
周遍計度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
所有的四周圍,
時間、空間無一時無一刻所發生的事情,
沒有一時一刻不執著,
叫做取著轉深,[計我、我所,]
[發生染着塵念,故曰「發塵」,]
[即第三麤執取相,屬我執俱生。]
[論云「心起着故」,]
[起着與發塵義同。]
[自相渾濁者:即第六識,]
[依前顛倒所執相上,更立假名言相,]
[循名執相,顛倒特甚,]
什麼叫做假名言相呢?
任何一種東西,你就把它命名,
譬如說這是玫瑰花、這是百合花、
這是菊花、
這是紅菊、這是波斯菊,
就開始一直命名。
每一個人緣起的假相,
你、我、他,就安上一個假名,
安上一個假名,
而這個假名卻不是固定的,
大家都可以共用的。
那麼,假名執著習慣了,
我們還誤以為這個假名它就是實際性的;
但是,這個假名其實是空無自性的。
所以,更立這個假名言相,
循名執相。
為什麼這個難破?
佛講的:
所有的眾生,二種事情最難破:
一個叫做音聲跟語言;
第二、最難破的就是每天發生的事情,
這個叫做涉及到事用,沒有一個不顛倒。
為什麼語言、音聲這麼難突破?
是因為從小到大,
我們就是依靠這個長大的,
從牙牙學語,
學你我他、
學阿貓、阿狗,
小貓叫、小狗跳、小狗叫、小貓跳,
那個幾個字一直學‥‥‥
他就根深柢固的,很難突破的!
所以,你講他是豬,他會生氣的;
你講他是佛,他會高興的;
你講她說:你長得像觀世音菩薩!
她會很高興。
你說:你長得像母夜叉!
她就生脾氣,
她認為:這個名字是真實的,
就是我的!
但是,不知道說這是假名言相,
循名執取、執相的,
所以,這個顛倒是非常難破的!
[以致心水渾濁不清,]
[故曰:「自相渾濁」。]
[即第四麤,計名字相我執分別。]
《起信論》說:([論云:])
[「依於妄執,]分別假名言說相,
[分別假名言相」是也。]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者:]
[由是是字,遠指無明三細四麤,]
無明三細,還有六麤的前面四麤。
[從迷入迷,妄上加妄,]
所以,所有的眾生,沒有一個迷迷,
迷中加上迷又迷,
妄再加妄,繼續妄。
所以,太多人寫信來,
要師父解他夢中之境,
我都跟他講:
白天已經是作夢了,
晚上所作的夢,那個是夢中之夢,
不要做太多的解讀,
放下就是。
譬如說他在夢境裡面過了一條橋,
然後在遠方聽人家誦經,
請問師父!這代表什麼?
這個沒有代表什麼,就是妄上加妄,
也不需要取著。
[近指計名字相,]
[由此引起諸業,即第五麤,起業相。]
[論云:]
[「依於名字,循名取著,造種種業」]
諸位!
全世界沒有一個眾生可以離開名字相,
因為他是依靠這個而活的,
強大的名字的意識心,太強了!
[是也。]
[塵勞即是煩惱,]
[煩惱有染汚、擾動二義,]
[喻之]比喻之。
[如塵如勞。]
[共有八萬四千,]
[約未起身口屬惑,]
「惑」就是業因,
造業的因。
[已起身口屬業,]就是業緣,
那麼,將來就一定會遭受到業果,
所以,業因、業緣、業果,
因、緣、果逃不掉!
[今由惑引起身口,造一切業,]
[業因既成,業果隨至,]
業果隨至,
如影隨行,
業如影隨行。
[無可倖免也。]
倖免就是意外的免去災害。
所以,
與其求佛保佑我們;
當然,這是好的心,
最重要的還是要諸惡莫作,
諸惡莫作,再來念消災延壽藥師佛,
這才對的!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這個時候來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這個時候才對的,
不是一邊造業一邊念佛。
[問:]
[「麤境未成,安得遽有身口?」]
這個麤境未成,
意思就是:
這個麤的境界還沒有形成,
怎麼會講到有身跟口呢?
[答:「語雖約從初起次第而談,]
[理實無始,]
意思就是說:
說法的時候,
必需從剛剛開始的,像三細的無明業相開始講,
講到六麤的智相,
講到起業相、業繫苦相,
它必需有次第而談;
理實無始,
這個道理其實是從無始來談的。
[豈真未成麤境之前,]
哪裡是真的說未成麤境之前,
[而絕無身口哉?]
[細境中既有根身,當有身口,]
[且論]而且《大乘起信論》,
[亦約從初起,]
初起就是業相,無明業相。
[亦須於第六中,方成身口。]
到第六方成身口,
就是執取相。
[疏釋起業,]起業相。
[明用身口,]說明是用身口才能夠造業。
[若必執第六]就是執取相,
[方有身口,]
[則前相憑何起業?]
[而執取等,憑何計我我所哉?]
這個「我所」就是我所擁有的,
只要有「我」,就一定有我所擁有的,
一定的!
所以,我所是一定附帶在一個我執上面。
所以,憑何計我我所?
而這個我我所談最多的就是《阿含經》,
《阿含經》打開,到處都是我我所。
[語雖有序,]講話雖然有次第,
是為了解釋方便,
解釋方便,當然由次第來解釋。
就像師父昨天畫的那一張圖表一樣,
解說一定要這樣子,
能所一定要有一二三四,
要不然怎麼解釋啊?
對不對?
絕對真如,
絕對真如沒東西可以談,
就像禪宗上台:
什麼是禪?
雙手一擺,
下課!
為什麼?
沒有東西可以談啊,
沒有能所,談什麼東西?
絕對真如。
所以,語雖有序,
[而意須圓活,]
而我們這個意需要圓活,
不可以拘泥,
[不宜泥也。」]「泥」就是不可以拘束。
看佛經、看註解也必需要活;
不過這個活的先天條件,
就是要真實的智慧,
要不然活得太過了,
那不行!
活得不如法,那個不是真活,
那就活得變成死掉了。
所以,那個「活」字背後要充滿智慧。
所以,現在的人沒開悟,
這個時候講經說法,
他就認為:我講法很活!
就講得統統讓大家掉入那個知見坑裡面,
統統不知道,
統統不知道,
大家跟著這樣做,就死得很慘!
所以說:講經說法一定有功德嗎?
這可不一定,
要看你怎麼講?
要看你怎麼講?
所以,有時候這個法師,
一句話可以救一個人、
可以救一個家庭、
可以救一個社會,
甚至可以救一個國家。
因為如果大師級的、大智慧的人講話,
突然‥‥‥
以前的皇上,聽到這個高僧的一句話,
他就會改變政策的,
對人民愛物慈悲,
他本來很暴躁、很憤怒的,
聽了高僧一句話會轉變方向,
這一句話可以救整個國家,
叫做一言以興邦,
一言興邦。
一言也可以喪邦,
你講錯一句話,也可以喪邦!
對不對?
現在的科技發達,
這個法師,
這個法師講了一句話,
大家照著這樣子,死守那一句話去做,
不會活用,
不知道背後是充滿智慧的用,
所以,可能會扭曲法師的用意,
或者是語意,
回去就照這樣做;
可是,修了一陣子以後,
沒什麼感應、沒什麼訊息,
就開始牢騷、抱怨,對佛沒有信心。
這個有時候法師度眾生,
沒有講清楚的時候,會害死眾生,
會害死眾生的!
因此有一個法師上台講《地藏經》,
說:這個地藏王菩薩是屬陰的,
要晚上才起來辦案,
所以,你們誦《地藏經》的時候,
最好是凌晨一點!
我的天啊!
說地藏菩薩是專門管理陰間事的,
那陽間事又是歸誰管?
所以,他教出來的徒弟,
都是半夜一點起來誦《地藏經》,
起來誦《地藏經》,
誦到她老公氣到不行,
說:你們學佛的都是瘋子!
瘋子。
有一次來請示師父說:
您對這個見解怎麼樣?
我希望地藏王菩薩加被我,
所以,我就凌晨一點起來誦《地藏經》。
我跟她講:那你白天呢?
萬一發生什麼事情,
白天地藏菩薩沒有辦的時候,
你怎麼辦呢?
這個老菩薩一聽,有一點善根、慧根、
菜根、佛根、菩提根,
聽了還滿順口的說:嗯!講得也對啊,
白天發生事情,地藏菩薩怎麼保佑?
佛突破時間、空間,
哪有一定幾點誦什麼經的?
對不對?
所以,以前人家‥‥‥
師父沒有開示以前,
大家都說誦楞嚴咒一定要早上五點到七點,
多少的大乘的法師都跟他講,
說超過早上八、九點、十點,
下午更不能誦楞嚴咒!
對不對?
為什麼?
這法師一句話,徒弟也不懂,
就聽。
我就跟他講,
居士來問我說:
師父啊!我上人講,
超過早上七、八點說不能誦楞嚴咒。
我就跟他講:
你知道楞嚴咒幾點講的嗎?
那是午齋完了,
佛敕文殊師利菩薩持楞嚴咒去救阿難,
那個時候是下午講的啊,
超過八點不能念,
為什麼佛自己念?
他才:啊?這樣子喔!
所以,這個不知道那個典故、
不知道它的淵源,
就亂說一通!
佛教會倒就是倒在這樣子,
想到什麼,自己講什麼;
想到什麼,
完全不管佛的感受是什麼,
說法也不合佛義,
不符合佛義,
把無量眾生帶進自己的知見裡面。
所以,師父重複講說:
講經說法是不是一定有功德呢?
那不一定!
把無量無邊的眾生,
帶到自己的陷阱的知見裡面,
沒有一個出得來!
對啊!
所以說:本來法師要救人的,
因為經教不通,心性不明,
結果是害人!
講這一句話什麼意思?
就是所有的法師上台要弘法,
要非常的謹慎,一句都不能講錯,
你底下你怎麼樣的去幽默、放輕鬆,
那是你個人的行為舉止;
可是上台,你就代表佛,
要十足的準備,你才可以上來的,
沒有十足的準備,是不能上台講經說法的,
這個說法可不是開玩笑的!
底下說:
語雖有序,而意須圓活,不宜拘泥。
諸位!
把《表解》請出來,
六○頁,三細六粗,
這個特別特別的重要,
特別的重要!
諸位!看六○頁的右上邊,
(一)依真起妄,
依真起妄──
覺非所明,
因明立所,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
異彼所異,因異立同,
同異發明,立無同異。
覺非所明,
真如絕對不是你能明的境界,
真如是絕對;
所以,畫那一條虛線就是沒有辦法,
只要有能所,就緣不到真如。
因明立所,
因為妄明,而立一個所明,
因此在這個真如緣不到的時候,
突然非明不行,就造成就一個妄明,
就是無明,
這個無明就產生微細的業相,
業相就是八識相分。
這個時候還不是粗的境界,
我們稱為混沌未開的那個時候,
用中國話來講:
混沌未開,懵懵懂懂,
陰陽還沒有分開的時候,
就是這個時刻來談的,
非常非常的微細。
再接著: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這個叫做能見相,
就是所謂的轉相,
轉相就是八識的見分。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就是世界相;
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就是虛空相;
同異發明,立無同異,就是眾生相,
而這個世界、虛空、眾生加起來,
就叫做現相;
那麼,
業相、轉相、現相加起來就叫做三細。
為什麼叫做細?
不為凡夫所覺察,叫做細,
凡夫根本無法覺察,
凡夫是對粗糙的境界,
就是底下:(二)依真起妄,
依真起妄。
這個依真起妄,
粗糙的境界,凡夫都可以對治得到。
如是擾亂是境界,
相待生勞,就是心境對立而生勞相,
這個就是智相;
勞久了就是七識的思量,
叫做相續相;
發塵──六識著境,就是執取相,
執取相。
自相渾濁,
就是妄生計度,就是計名字相。
由斯引起塵勞煩惱,
就是由惑造業,就是起業相,
有業因、業緣,
那你苦果就一定逃不掉的。
起為世界底下至真有為法,
叫依業受報,
就是業繫苦相。
所以,由斯引起塵勞煩惱,
這個是起業相,
起業相,
其實塵勞煩惱就是業繫苦;
但是,它後面就發揮得更多。
由斯引起塵勞煩惱,
底下是敘述什麼是塵勞煩惱?
起為世界底下至真有為法,
依業受報就是業繫苦相了。
諸位!無明不覺生三細,
看左邊,
無明不覺生三細,
三細就是:業相,
二、轉相,
三、現相。
什麼是業相?
業相,無明的業相怎麼來?
覺非所明,因明立所,
覺非所明──
性本之真覺,非是所明之境
(以自具妙明故)。
因明立所──
因明──因欲加明之故,
遂轉妙明而為能明之無明。
立所──由無明故,
遂將真覺,立為所明之妄境,
無明妄覺合之為業相。
二、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所明之業相,既已妄立,
復由無明妄力,
遂將本有智光,轉生汝能見之妄見,
是為轉相。
第三、叫做現相,
現相有現出世界相、虛空相、眾生相,
所以,世界加虛空加眾生等於現相。
這個世界,
說:無同異中,熾然成異,
無同異中,
「同」是指虛空,「異」是世界。
看左邊的虛線,
以世界之異相未成,
虛空之同相是不顯的,
所以稱為無同異中。
看右邊,同是虛空,異是世界,
諸位!無同異中就是業相之中,
就是業相。
什麼是業相?
就是第八識的微細相。
世界相的底下,
熾然成異──熾然──火盛貌,
此處是顯現之義(無明薰動的力量)。
二,左邊,成異──
轉相之能見,復以業相為所見,
看到的,能見是妄,所見也是妄。
其奈業相晦昧空中,
把真空轉為晦昧的空,
所以,不是真空。
無物可見,
而此能見,定欲見之;
能見定欲見之,為什麼定欲見之?
動念,一定就會化現境界,
能所不斷。
如是顯現境界,而成世界之異相矣。
虛空──
異彼所異,因異立同,
「異」就是不同,
不同彼所異的世界。
因異立同──
因為不同的世界,
而立有一個相同的虛空。
好!諸位看,
異(不同)彼所異(世界)──
不同彼熾然所成之異相世界。
因異,
因為不同的世界,而立一個相同的虛空,
因對異相之世界,而立同相之虛空。
諸位看左邊,眾生──
同異發明,
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同異發明──
虛空之同,世界之異,
一同一異,形顯發明,
形顯發明。
有了虛空、有了這個世界,
人類就會演化出來。
因此復立無同無異眾生之境──
眾生形貌各異,故曰非同。
眾生知覺本同,故曰非異。
在這裡,你不得不承認,
佛是一個大覺悟、大智慧的人,
在這個世界的形成也是這樣子,
我們這個地球,
不是一開始就是這麼大,
我們這個地球,
在這個宇宙當中的循環當中,
噴出來的這個區塊一塊一塊‥‥‥
它是撞擊在一起的,
撞擊在一起的,
那麼,撞擊在一起,金屬會往下沉,
重的會往下沉,
往下沉,
然後那個密度比較沒有那麼微密的
就會往上浮,
往上浮。
所以,這個地球的創建,
它是一直撞擊‥‥‥
撞擊以後一直很大,
慢慢慢慢加大,
這個地球慢慢慢慢加大。
慢慢加大的時候,
那個撞擊因為是高溫之下,
高溫,
這個高溫高達二、三千度,
所以,那個時候沒有人,
而地球的形狀也不是這樣子,
撞擊的時候,
地球的形狀絕對不是像我們這樣,
繼續撞擊、繼續旋轉‥‥‥
繼續撞擊就繼續旋轉。
然後那個地球在高溫之下,
岩石、岩漿一直噴出來,
整個地球全部都是熱的,
慢慢慢慢的冷卻,
慢慢的冷卻。
岩石本身它就有水氣,
因為地水火風遍布整個宇宙。
所以,岩石撞擊以後,
它會產生這個熱氣,
熱氣,水氣就會慢慢上升,
慢慢上升以後,
經過幾百萬年,這個水氣慢慢慢慢凝聚,
飄到外太空,
因為地球有引力,
引力就把它引住、扣住,
也就是攝受住。
所以,地球一開始的外圍,
沒有一滴水的時候,
外面慢慢慢慢增加,
全部都是烏雲密布,
很深很深厚的雲層,
地球,當它一滴水都沒有的時候,
突然引力到達一定的力量,
外面的雲層,
水滴到達重量不可承受的時候,
開始落下來,
落到地球的第一滴水。
落到地球的第一滴水的時候,
這個水一碰到這個火,岩漿的火,
這個加速氣化,
加速氣化,
這個水碰到岩漿,嘁~~~
氣化得更厲害,
把那個水繼續釋放起來,
繼續釋放出來,
整個地球因為攝、引力的關係,
外面都是雲層,
一直下,
下了七十萬年到一百萬年,
形成了海洋。
所以,形成了海洋,
這時候你看看這個海洋的水是鹹的,
是因為岩石,
碳酸鈣,
你到海水,用的時候它是鹹的。
這個地球創建來的時候,
它就是沒有生物、
沒有植物,
沒有生物也沒有植物,
這個時候,我們的天空全部都是CO2,
所以,你在五十億年前看的地球,
跟我們現在是完全不對,
它一天轉動只有六個小時,
它速度很快,
地球年輕的時候,
很快,
你看到的天空完全都是火紅色的。
為什麼天空看到是火紅色的呢?
因為是充滿著二氧化碳,CO2,
慢慢慢慢的這個因緣具足,
慢慢的從海底產生藻類,
藻類會製造,
你只要有機物,
接受陽光,它就會變成有機,
單細胞就會複製,就會變成多細胞,
慢慢的藻類釋放出空氣,
就是氧,
氧慢慢的取代,
地球慢慢吸收二氧化碳,
那時候不適合人住,
吸收二氧化碳,再釋放出氧,
吸收二氧化碳,再放出氧。
所以,我們的天空會慢慢慢慢的轉,
由紅轉成慢慢的藍,
慢慢慢慢改變,
沒有顏色,
再慢慢慢慢變成藍色的天空。
你今天看到藍色的天空,
是因為帶有O2,
帶有氧氣,它會燃燒的,
所以,你看到的虛空是藍色的,
是因為空氣當中有氧氣,
有氧氣。
那麼,植物再繼續演化,
製造大量的空氣,
大量的空氣,
大量吸收二氧化碳,
這時候是最快速的演化,
吸收二氧化碳,
再變成氧氣,
這氧氣繼續充滿,
氧氣繼續充滿。
所以,剛開始就是虛空,
就是剛開始就是世界,
世界,
佛真是大智慧,
剛開始就是世界,
接下去用一個同相的虛空,
再接下來就是演化的過程,
才有變成眾生。
所以,你看到這個佛陀所講的
業相、轉相、現相,
你不得不向佛陀下跪頂禮!
為什麼?
他真的是一個大覺者,
那個時候什麼科學也沒有,
能夠把整個世界的演化完全符合科學。
我們的世尊,這可不是普通人,
我還是看了很多的科學、天文,
科學、天文。
不過佛講的是大概,
師父講的這個就是演化的過程。
好!底下,
六一頁,
境界為緣長六粗──
一、智相──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
二、相續相──就是勞久。
三、執取相──就是發塵。
四、計名字相──就是自相渾濁。
第五、起業相──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哪一些塵勞煩惱呢?
第六、業繫苦相──
就是起為世界,靜成虛空,
虛空為同,世界為異,
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這個有為法就是業繫苦相。
所以,我們的業其實是無形的,
其實沒有能造,也沒有所造;
其實沒有能受,也沒有所受。
為什麼?
一切都是妄。
所以,我們這一輩子,
沒有佛法就是苦得很冤枉,
苦得非常冤枉,
苦沒有出頭天,
我們的苦沒有出離的一天,
因為沒有智慧,
拚死命的將苦當作樂,
把這個虛妄的苦一直追求,
就當作是樂,暫時的寄託的樂。
所以,生命當中沒有佛法的日子,
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眾生把這個緣起緣滅、業力所影現的假相,
誤認為是快樂、執著的境界,
這是非常悲哀的!
諸位看!
一、智相──如是擾亂,相待生勞。
如是擾亂──
如是境界相,復於識海(業相)當中,
吹動風浪,
即境風擾亂。
相待生勞──
妄境與妄見,互相對待,
引起分別作用(愛與不愛)而生勞。
諸位!
這個愛跟不愛就會殺人、放火,
世間人愛跟不愛,
男女朋友談判不成,
你就可以看到死多少人!
報章雜誌常常刊的,
開車撞死她,
用汽油潑、點火,
送她一根火柴棒!
再來就砍她,
女朋友跟他分手,
連女朋友的爸爸、媽媽統統死,
統統死!
砍死女方的爸爸、媽媽,
連女朋友都砍死!
這個愛跟不愛就會造成悲劇,
悲劇。
而生勞相,就是第七識,
屬於俱生法執的。
諸位!
如果沒有學佛,
三種事情絕對逃不過:
一、名,
二、利,
三、色,
不是貪名就一定貪利;
不是貪利就一定貪色。
現在人把自己弄得很勞累,
晚上不睡覺,傷肝;
飲食大小餐,傷胃;
好色不斷,傷腎,
這個就是眾生,
眾生。
二、相續相──
勞久──
就是第七識恒審思量,相續不斷,
因勞慮經久而不休,
遂起苦樂覺心故。
屬於分別法執。
第三、執取相──
發塵──即第六識周徧計度,
取著轉計,
周徧計度就是無一時、無一刻、
無一個空間不執著。
所以,你在公司行號,
一定會看到對立;
你在學校團體,
老師跟老師也會產生磨擦;
你就算佛教的團體,
也會引發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教派、
不同的修持法;
但是,記住!
佛門會比較少,
因為至少有佛陀的慈悲跟尊重。
所以,佛門裡面再大的衝突,
還不至於像世間人黑道的火拚,
我從來沒看到說淨土宗火拚禪宗,
沒看到!
我從沒聽過淨土拚鬥禪、
禪拚鬥華嚴的,
還沒看過這樣子的,
若是如此就太嚴重了,
還不至於這樣。
所以說:佛教會有爭執;
但是,還不至於像外面的黑道這樣子,
那就太嚴重了!
對不對?
底下,
所以,即第六識心周徧計度,
取著轉深,計我、我所,
發生染着塵念故。
屬於俱生我執。
第四、計名字相,
哇!這個是最難破的!
自相渾濁──
依前面所執相,假立名相,
復循名執相,
諸位!眾生很悲哀,
名相是人類自己創立出來的,
而自己執著,
然後割捨不下,
這個是人類最悲哀的地方!
諸位!
哲學家講:
玫瑰花是香氣的,
無論你用任何的名詞,它都是香,
你講這個「玫瑰」,
如果是一朵香玫瑰,
諸位!
你用任何的假名,這一朵玫瑰是香的;
你一個人有修行、有德行,
不管你用讚歎、毀謗,
他身上仍然是有德行,
就像這一朵玫瑰一樣。
所以,我還是要告訴諸位:
不需要在意名詞、名相。
對不對?
有一個歌星、影星,
那個周刊、雜誌把他罵得很難聽,
他一下子看不開,跑去自殺,
還死了二、三個,
跑去自殺!
這個就是在假立的名相上轉不過去。
如果他今天有學佛,稍微冷靜一下,
對不對?
要怎麼亂寫是人家的自由啊,
是啊,
看圖就任人家寫啊!
對不對?
底下,
假立名相,復循名執相,
顛倒特甚,
以致心水渾濁不清故。
屬於分別我執。
第五是起業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由前面四粗之惑,
引起身口,而造七支之業,
所以屬於起業相
(此處煩惱作業看,
以未起身口屬惑,
已起身口屬於業故。)
第六、業繫苦相──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
這後面會講。
因上惑業之因,而成依正苦樂之報,
故云起而有動有相之處就是世界,
靜而不動,無相之處,即成虛空。
虛空為同,世界為異──
虛空為同,世界為異,
就是前面三細當中,
同相異相所發生之現行也。
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彼細境中之同異發明,
而成立無同無異之眾生。
即是此處之真有為法──眾生與業果。
好!看《講義》;
這個三細六粗特別的重要,
所以,這個光盤做出來的時候,
這三細六粗,這二頁統統要放進去。
553頁,
底下,
553頁,經文:
---------------------
起為世界,
靜成虛空,
虛空為同,
世界為異,
彼無同異,
真有為法。
---------------------
真有為法就是眾生還有業果。
說:起為世界,這個就是世界相續;
靜成虛空,虛空為同,
這個就是虛空;
世界為異,
彼無同異當中,真有為法,
這個就是眾生的業果。
所以,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
就是真有為法。
底下註解:
[此確答滿慈所問。]
[前四句,答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後二句,]
[答諸有為相(即眾生業果)。]
[從性覺必明起,乃展轉敍其來源耳。]
[由依性覺,妄起無明,]
[因此無明,發生三細,]
[復緣境界,而起塵勞,]
[惑業妄因已成,]
[依、正苦果斯現。]
[故云:起成有相處,]
就是起變成了有相之處。
[則山河大地,而為世界;]
[靜而無相處,]
[則空廓虛通,而為虛空。]
[空不動搖,是故曰靜,]
[此依報之世界,本不離前之細境。]
[言此虛空,即為前同相,所發之現行;]
[此世界,即為前異相,所發之現行。]
[汝問: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即由是而生也。]
就是由三細轉變而來。
[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者:]
[此答諸有為相,]
[亦明不離前之細境,]
也是上面,
[與上四句,文法不同。]
[上是指後即前,]
上面那一段,是指後如同即前,
這是六麤,是由三細所引起的。
[此]這一段,
[是取前顯後,]
取前面的三細,顯後面的六麤。
[取彼細境中,同異互相形顯,]
[所發明無同無異之相。]
就是眾生。
[以成此眾生業果,真有為法。]
[此正報眾生業果,]
[亦前細相所發之現行,]
現行就是根身、器界、種子,
也就是世界、眾生、業果。
[即第六麤業繫苦相。]
到最後你逃不掉的!
[《論》云:]
[「以依業受報,不自在故。」]
[為業繫縛,]
[而墮五陰三界]
這個五陰也可以叫做牢獄,
色、受、想、行、識,把我們的本性困住了;
或者是三界的牢獄,
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這個統統叫做牢獄。
所以,每一個人其實都關在牢獄裡面,
任何一個人,
無法擺脫色受想行識的牢獄,
我們的靈性被關在這個色身裡面,
如鳥在‥‥‥
經典裡面:如鳥關在籠中,
沒有自由份。
我們的本性就是被關在五蘊裡面,
如果不明心、不見性,
我們完全隨業而轉,
就完全沒有自在之份!
為什麼要學佛?
就學得心靈的一份自在,
快樂的過日子。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二獄之中,無由出離,不得自在。]
業就是不自在。
[汝問:云何忽生諸有為相?]
[即由是而生也。]
[交光法師云:但約萬法初成一周,]
萬法初成一周,這是一個段落。
[而說忽生矣!]突然產生。
554頁,
[又約修時逆斷,]
修行的時候是逆流而斷。
[顯此次第,]
[權說]方便說,
[初成次第,]
修行要逆流而斷,
顯此次第,
是權巧方便,初成次第而說,
三細,接著六麤。
[令觀順生之次第,易於開悟。]
[而不至迷悶;]
[了逆斷之次第,]
我們清楚明了可以逆斷的次第,
[易於修證,]
[不至僭亂也。]這個「僭」叫做越份,
不會超過自己的範疇,
你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
有次第下來,逆流而斷,
次第的斷。
[又當知經自無明,]就是這一句。
[以至麤境,]
[多用能所,]
[上下連持者,令知能所,]
還好我們昨天有發那一張。
[乃生萬有之端,]
[行人於真妄分明之後,]
[一念頓絕能所,]
諸位!這個就是目的,
叫你認識能所,不是叫你著能所,
是叫你頓絕能所,這個「絕」就是斷,
但有能所,皆是戲論。
[可以把定萬有,]當體即空,
[坐還清淨本然,]
這樣你《金剛經》就不會誤會了,
《金剛經》你就看得懂了。
為什麼講: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眾生也是如來,
眾生,
你如果遇到那種很不講理的人,
他會一直〝如〞(無理取鬧)又一直來,
一直來又一直〝如〞,
他也是〝如來〞,
他就是一直來一直〝如〞,
一直〝如〞又一直來,
講也講不聽,
搞不定他,難道不是〝如來〞嗎?
一直〝如〞又一直來,
一直來又一直〝如〞,
那種人也是〝如來〞,
只不過那種〝如來〞實在很嚴重!
[所謂:「但離妄緣,即如如佛」矣。]
[初初之忽生竟。]
底下,
[卯二 後之相續(分三)]
[辰初 世界相續二 眾生相續]
[三 業果相續(辰初又分三)]
相續。
那麼,一開始講世界相續,
這宇宙的形成,
科學家有科學家的解讀,
有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論;
那麼,我們佛經也有一些佛陀的說明,
[巳初 生能成四大]的原因,
怎麼來的。
還有,
[二 生所成四居]怎麼來的。
最後就[三 結成種相續 今初]
諸位看經文,554頁,
第一個講風大怎麼來的:
---------------------
覺明空昧,
相待成搖,
故有風輪,
執持世界。
---------------------
科學家講的風,
是認為地球轉動;
或者是熱、冷所引起的轉動,
也產生風;
溫度差也會引起冷、熱的轉動,
所以,這個風。
所以,我們最清楚的,
這個地球的風,
就是由地球的轉動所產生的風,
所產生的風。
那麼,佛所講的這個風,
會歸到我們的心。
底下看佛怎麼講風怎麼來的?
我們有一首歌是:風從哪裡來~~~
現在看看這個風從哪裡來?
說:覺明空昧,
第一個「覺」就是真覺,
真覺之體;
這個「明」就起這個妄明。
所以,這個《楞嚴經》,
它每一個字它都有解釋。
「覺」是真覺之體;
「明」是起妄明,
變真空成為頑空,
而且是晦昧,
晦昧就是昏暗之相,
叫做晦昧。
意思就是:真覺之體起妄明,
變真空成頑空晦昧之相。
底下說:相待成搖,
這個妄相,就是妄明,
前面講的:妄明以晦昧,
我們想要能明,就妄明,
以晦昧,怎麼樣?
明昧相待,互為傾奪,
就是妄明與晦昧相待成搖,
就互為傾奪,
所以,搖就是變成搖動的風,
搖動的風。
所以,佛陀把這個風大歸結到無明,
無明就像一陣風,
來無影又去無蹤,
這個就是佛講的:
無明從哪裡來?
就是從覺性妄動來,
覺性妄動來。
故有風輪,
所以,成為搖動的風輪,
來執持這個世界。
為什麼執持世界?
你沒有風輪來鼓動,地球不會轉的。
知道嗎?
你沒有風,地球它不會轉的。
地球由這個太陽
引力跟拉力達到一種平衡了,
沒有辦法飛出去,也沒有辦法靠近太陽,
那就一直循著一定的軌道自轉還有公轉,
加上這個風助緣。
所以,地球當時候轉動,
諸位!
地球當時候轉動,一天六個小時,
速度很快,
慢慢慢慢的轉動,
地球的形狀慢慢慢慢成為橢圓形。
以前的地球的形狀是很不規則的,
我們地球形狀,你要觀想一下,
那是很不規則的岩石,
岩石,
你去爬山看到很多岩石;
你不要以為地球是圓的,
地球以前不是圓的,
地球以前
就是台灣話講的有稜有角的,
國語我不會講,
就是圓的、扁的,呈不規則形狀,
然後轉動,再繼續風化,
轉動,再繼續風化‥‥‥
是經過風的雕刻,
才變成今天地球的形狀,
經過幾十億年的風化,
轉動、風的雕刻,
就變成今天;
風的雕刻、雨的雕刻、
雨水的雕刻,
是這樣子一直轉動的。
底下,
[上依真覺,妄起無明,]
[而成輾轉虛妄之十相;]
十相。
[此由無明妄力熏變,]
[而成地、水、火、風之四大。]
[世界雖由眾生業感,]
[推究根源,亦由無明妄心而起,]
所以,佛講的是究竟義,
風就是由無明妄心而來的;
而世間講的,站在相上裡面講的,
為何有相,他不知道,
無明的業力,這科學家他根本就不懂!
所以,科學仍然有不究竟、
不圓滿的地方;
但是,可以解釋某一種時空
所演化出來的知識性,
讓人更容易了解。
所以,佛法借重著科學,
讓人家會覺得佛法的偉大。
[四大依無明而有,]
[世界由四大所成,]
[故交師科為能成四大。]
[此風大。]
[覺明空昧者:]
[乃由真覺之體,已起妄明,]
[遂將真空變成頑空晦昧之相。]
[相待成搖:即明昧相待,]
這第一個「明」是妄明,
第二個是晦昧相待,
[互為傾奪,]
[而成搖動之風。]
[世間諸風,不出妄心蕩動所感,]
[可見風大之種,]
[乃是無明妄心,一念之動相耳!]
所以,佛講的才是究竟。
555頁,
[動蕩不已,積而成輪,]
[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而世界最下,全依風輪,而得住故。]
[風力極大,而有執持之功能,]
[如海上輪船,重而不沉者,]
[因有風鼓之力所持故。]
[《俱舍論》云:]
[「謂諸有情,業增上力,]
[世界最下,依虛空,]
[空輪之上,有風輪」是也。]
555頁,
底下是講地大,
555中間這個經文,
這一段是講地大;
風大產生了,
地大的產生,也是離不開堅固的執著心。
諸位!
風大是由無明的妄心來的,
而地大是什麼?
地大是由堅固執著來的,
堅固執著來的。
來看底下這個經文:
---------------------
因空生搖,
堅明立礙,
彼金寶者,
明覺立堅,
故有金輪,
保持國土。
---------------------
因空生搖,
因為這個空昧覺明,
怎麼樣?
明昧互相的傾奪,
生搖,「搖」就是風,
這四個字是形容前面那一段的風。
因為空昧覺明,
而且明昧相傾,而生搖動的風。
底下要講這一段,
堅明立礙,
「堅」就是堅固的執心;
「明」就是堅持的妄明,
還是離不開妄明。
這個執心還有妄明,
立地大的堅礙之相。
所以,這個地大的堅礙之相,
就是沒有智慧心所產生的;
有了智慧心,
你會洞徹色即是空,
就無所謂的地大,
所有的色、地大,
全是堅固的執心,
堅執的妄明,一定要看;
但是,卻透不過去,
又不用智慧看,
所以,只好看表相,
結暗就變成色,
而不知道色當體就是空。
所以,色其實是無相,
我們因為結暗為色,變成有相,
因此透不過去,就變成地大堅礙之相。
彼金寶者,
金寶者是指地最堅硬的,
金寶就是如同地了,
這金屬的意思,
土跟金,這個就是地大種,
這地大形成了。
我們這個金寶,
像我們這個地上挖下去,都是金銀財寶,
這個金寶者就是堅硬的地,
金寶者就是地大種。
明覺立堅,
依無明還有妄覺所立堅礙之相,
堅礙之相。
他說:故有金輪,
因為堅執不休,積而成輪,
故有金輪,保持國土,
這個金輪就是地,
地大。
所以,這個地大怎麼形成的?
再講一遍,
底下先解釋一下:
因空昧的覺明,
明昧相傾,而生搖動的風,
這個堅固的執著心,還有堅執的妄明,
因此立地大堅礙之相,
比喻地大種之金寶,
依無明妄覺所立堅礙之相,
因為心堅執不休,積而成輪,
所以有金輪保持國土,
這個是地大,
還是由堅固的無明來的、
執著心來的。
[此地大。]
[孤山法師曰:]
孤山法師是宋代僧,
為天台宗山外派大師,
以師隱居孤山,
位於浙江杭州西湖西北隅之島嶼,
一個島嶼;
世稱為孤山智圓。
這叫孤山法師曰。
[土與金皆堅性,俱屬地大。]
[因空生搖者:]
[因空昧覺明,明昧相傾,]
妄明晦昧相傾。
[已生搖動之風,此牒風大。]
這一段,這四個字是講風大。
[堅明立礙:乃屬地大;]
[此大由堅固執心所成,]
[堅執妄明,]
[欲明晦昧之空體。]
[其奈空體,卒不可明,]
[由執心故,遂乃結暗為色,]
[而立地大堅礙之相。]
[世間地大,不出妄心,堅執所感,]
[可見地大之種,]
[乃是無明妄心,一念之堅相耳!]
[彼金寶者,又為地大之精,]
[地性堅礙,莫過於金。]
底下,
[明覺立堅者:]
[則指依無明妄覺,所立堅礙之相,]
[如癡情化石之類。]
意思就是:
一個人太過癡情,愛到死去活來,
愛到幾乎兩眼無神,
每天都是想他,
每天都是想他,
梨山癡情花,
癡情。
這個癡情,將來就像死人一樣的,
每天都想他,
心中唯一的是他,
後來就化成石,
叫做癡情化石之類的。
所以,在《楞嚴經》裡面,
一切植物也是由動植物所轉化而來的,
有時候,在《楞嚴經》裡面講:
那樹木也是由有情可以轉化過來的。
底下,
[堅執不休,積而成輪,]
[故有金輪,保持國土。]
[而世界一切國土,]
[皆依金剛輪,而得住故。]
[如密部所說:]
[「地大最下,有金剛際」是也。]
金剛際就是金剛邊際是也。
底下講556頁,
556頁,
經文,
這一段是講火大,
而火大是風跟金相擦,
擦,擦出火花,
你們聽過「擦出火花」嗎?
擦出火花就是風吹過金輪,
風金相擦,摩擦產生火光,
很好記!是不是?
很好記。
說:二個人感情不錯、印象不錯,
擦出火花。
所以,你這樣就記住,
記住這個火大種是互相摩擦的。
底下,
---------------------
堅覺寶成,
搖明風出,
風金相摩,
故有火光,
為變化性。
---------------------
「堅」就是堅執妄覺所立的金寶;
既然已經成了,
這講前面的,
前面這個是指地大。
前面的堅執妄覺所立的金寶──就是地大,
既然成了,那怎麼樣?
再接著呢?
搖明風出,
就是搖動妄明之風大又出、復出。
前面是地大,
堅覺寶成是地大,搖明風出是風大,
地大、風大二個一摩擦,
叫做風金相摩,
風是動性的,金是堅性的,
相摩,
故有火光為變化性。
[此火大,依前風、金之所轉生。]
[堅覺寶成者:]
[堅執妄覺,]
所以,佛把地水火風
仍然會歸心性的妄覺妄明,
統統由這個而來。
意思就是:如果你有智慧,
你透視過地水火風其實就你的本體,
根本就沒有什麼山河大地。
堅執妄覺,
還是妄覺所產生的火大。
[所立之金寶既成;]
[此句牒前地大。]
[搖明風出者:]
[搖動妄明,所感之風大復出;]
[此句牒前風大。]
[風金二大,即為生起火大之因。]
[風金相摩者:]
[風性屬動,金性屬堅,]
[一動一堅,相摩相盪,]
[故有火光之功能,]
[而為變化之性質。]
[變起世間,一切萬有,]
[世間諸火,不離妄心,摩盪所成。]
[可見火大之種,]
[乃是無明妄心,一念之熱相耳!]
[火無持含之輪用,但有變化之功能。]
這個很重要!
所以,你看到這個火,
它就到處都變化,
所以,哪裡有因緣,哪裡火就現!
是不是?
[至後所成四居,]就是四種居住之處,
有山啊、林啊等等,後面有講,
四種居住的地方,
還有洲啊、潬啊等等。
[功方顯著,]
[與前後三輪,]
前就是風輪跟地輪,
後面就是水輪,
那麼,這裡講的是火輪。
前後三輪,[相待轉生,]
意思就是:地水火風它是相待,
就是這些在變化,
用現在的名詞就是說:
整個宇宙,
其實就是地水火風在轉變而已,
沒有真實性,
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沒有山河大地、沒有日月星辰,
統統是這五大在變化而已;
從佛的角度來講,
而這五大統統是如來藏性,
你妄執、你妄明、你妄著,
這四大就變成好像真實的,
看不破,
看不破;
看得破,
所有的地水火風空,都是你的本體;
你所有的本體,就是地水火風空,
而本體所顯現的相,
其實是沒有東西可以執著,
你不知道
地水火風空是你的本體顯現出來的假相,
那你拚了老命,
在地水火風空所轉變的日月星辰、
山河大地、花草樹木,
一直轉變、一直攀緣,
而忘了你的本覺,
這個就是由本覺引發的無明業相,
就是這樣子來的。
相待轉生,[俱帶無明妄心之相。]
[應按本宗發明,]
[勿取外教所說,反晦經旨。]
我們要用佛的角度來解讀這個《楞嚴經》。
556頁,
中間經文,
底下是講水大,
水大怎麼產生的?
---------------------
寶明生潤,
火光上蒸,
故有水輪,
含十方界。
---------------------
這個寶就是金寶,
金寶之體是明淨的,
這明它就能夠生潤,
譬如說五金碰到熱的時候,
我們煉金的時候,
高溫加下去,金塊就變成液體的。
現在也是一樣啊,
任何東西、有色法的東西,
加熱,統統變成熔化了。
你像那個岩漿,
岩漿碰到空氣,對不對?
它就變成堅硬的,
冷卻就變成堅硬的。
這個岩漿在高溫之下,
你看,地底的岩漿,
火熱的岩漿就變成液態,
液態就是水大。
所以,這個金寶之體是明淨的,
明就能夠生潤,
潤就是水的開始。
所以,五金一碰到熱氣,
它就出水。
火光上蒸就是火大上蒸,
往上蒸,
就變成有水輪,
含有十方界,
這是地大。
[此水大,依前金、火之所轉生。]
[文雖不帶心相,義亦無明,妄力所致。]
[寶明生潤者:]
[金寶之體明淨,明能生潤,]
[如五金之屬,遇熱氣而出水也。]
[火光上蒸者:即火大之光,上蒸於金。]
[鬱以成氣,氣以成水。]
昇華、蒸發以後,叫做鬱以成氣,
蒸發以後形成了一個氣,
氣多了就變成水。
[如南風之天,萬物多蒸]
這南風是指南方吹來的風,
就是北半球的南風溫暖和煦;
又稱為薰風,薰習的薰;
或者是叫做凱風,
凱旋路那個凱,叫做凱風;
薰風,或者是凱風,
或者叫做南風,
那南風吹來清涼~~~
大概在講《楞嚴經》,
我隨便講的,
你姑且聽一聽就好,
我也是猜的,
不然「夜來香」怎麼會這麼唱?
那「南風」吹來,是不是?
大概是引用《楞嚴經》的吧!
如南風之天,
萬物多蒸[而出水也。]
[以寶明映以火光,蒸潤為水。]
[世間諸水,不離氣積所感。]
[可見水大之種,]
557頁,
557頁,
[乃是無明妄心中,金、火二妄,]
金、火二妄,是不是?
就是世界初成。
[蒸潤所成耳。]
[蒸潤不息,積而成輪,]
[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含十方界。
[如《華嚴經》所明,諸世界剎種,]
剎種就是無量三千大千世界,
諸世界無量三千大千世界。
[皆依香水海住是也。]
第三行,
[按本經,世界地大依水輪,]
[水輪依金輪,金輪下有火輪,]
[火輪下有風輪,風輪下有空輪。]
[空輪依無明妄心,晦昧所成;]
[無明依本覺,無明是不覺之相,]
諸位!
你回去以後,自己拿一支筆寫一下,
寫一下:
最上面,世界地大,
最上面寫:地大,
畫一個圓弧線,
底下又寫水大;
再畫一個圓弧線,是金大;
再畫一個圓弧線,火大;
再畫一個圓弧線,風大;
再畫一個圓弧線,底下:空大,
火底下是風,
再底下就是空;
空,再畫一個圓弧,就是無明的妄心,
無明的妄心再畫一個圓弧,
最下面寫個:本覺。
好!那麼再看下來,
你就知道什麼輪什麼輪,
看得很清楚了!
世界初成──地大,
再來水,
再來金,
再來火,再來風,再來空,
再來無明妄心──本覺,
這個就是按照本經所成的,
畫一下,自己了解一下。
[究竟不離本覺之性。]
[足見世界始於真妄和合之心,]
[而識藏不離如來藏,]
[若離如來藏,悉無自體故。]
所以,[前會四科,融七大,]
[一一無非如來藏性,]
[此四大,即為能成世界,萬法之本,]
[無明又為能成四大之本也。]
557頁,
講[巳二 生所成四居]
---------------------
火騰水降,
交發立堅,
溼為巨海,
乾為洲潬。
---------------------
火騰就是火性,
火性是上騰的,
我們看火在燒,它是這樣往上的。
水降,
水性是下降的,
你噴水當然是往下降。
火性上騰,水性是往下降的,
這二種一交叉,
交發立堅,
立堅就成為器世間了,
器世間。
立堅,諸堅硬的成為器世間。
那麼,低窪處,
溼為巨海,
低窪處有水的地方,
溼處為巨大的海,
這是低窪的地方。
那麼,乾燥的地方、凸出來的地方高處,
乾為洲潬,
這個「洲」就是比較‥‥‥
以我們現在的來講,
就是比較大的島、陸地,
「潬」就是現在所講的小島,
用沙組成的一個小島,
或者是岩石,一個小島,
水中的小塊的陸地,
叫做渚,也叫做潬,
或者叫做洲。
所以,這個「洲」就是比較大的陸地,
「潬」就是比較小的。
有的人認為,
洲潬是講同一種東西,
其實就是陸居,陸居的地方。
所以,這洲潬,
有的人講說:那個是同一個地方。
所以,有的人註解寫得不太一樣。
[上文依無明而成四大,]
[此科依四大而成四居。]
[四大之性,雖各相違,]
[實則相濟,]
[如火性本屬上騰,]
[水性本屬下降,]
下降。
[一騰一降交互發生,]
[立諸堅礙,而成器界。]
[卑]就是低窪。
[濕之處,]
[積水而為巨(大也)海;]
巨大的海。
[乾燥之處,環水而為洲潬。]
這個洲潬,
這個「潬」字其實是水邊的沙渚;
這個渚就是三點水,再一個者,
類似記者的者。
沙渚,
這沙渚就是等於沙灘,
沙灘,
這個「渚」就是水中的小塊陸地。
所以,這個洲潬就是海中的小陸地,
四面環水,
所以,環水而為洲潬,
簡單講就是海中的島,
直接講就是這樣子。
[蓋海非獨目於水,]海不是獨見於水;
「目」就是見,不只是看到水。
為什麼呢?
[以注水]
怎麼樣?
[之巨坎,]「坎」就是低窪地。
[為水居眾生所依處。]
你這個海看下去是水,
把這個低窪地方注滿了水;
「坎」就是低下處,
那個是水居眾生所依處,
所有的魚類啊,
大魚、小魚、蝦,
全部都住在那個地方。
[《灌頂》云:「浮土可棲曰洲,]
這個地方,
浮出來的土地;
可棲就是可以住人的,這個棲,
曰洲。
這個不只是住人,
一切動物、植物都所依靠這個。
[聚沙堪住曰潬。」]
水中的小陸塊,
由沙或者是岩石構成的。
[即四大部洲,]
[為陸居眾生所依處。]








楞嚴經-104下 (國語) 2009.06.28

說明:[  ]內為講經課本之內容


翻過來,
558頁,
---------------------
以是義故,
彼大海中,
火光常起,
彼洲潬中,
江河常注。
---------------------
這個在告訴你水跟陸,
這個水陸二居,水火交互發生。
以是義故,先解釋一下:
以是義故,彼大海中,
這海水本來是水,
為什麼?
海水,水性裡面有火,
火光常起。
彼洲潬中,
這個地,怎麼樣?
江河常住,這地中有水,
你看!
水中有火,這地中有水,
表示二種不相礙,
並不是你富樓那講的水火不相容;
佛陀講的:這水跟火是同時存在的,
地跟水也是同時存在的,
但看時空。
底下,註解,
[首句以水陸二居,是水火交互發生之故,]
[可以驗其氣分。]
[彼大海本注水之處,不應有火,]
[以不忘火之氣分,故火光常起;]
[彼洲潬本質礙之地,不應有水,]
[以不忘水之氣分,故江河常注(流也)。]
就是常流。
底下,
---------------------
水勢劣火,
結為高山,
是故山石,
擊則成燄,
融則成水。
---------------------
佛真是了不起,
這個水的勢如果劣於火,
就是火比較強,
怎麼樣?
結為高山,就噴出岩漿,
岩漿冷卻就是高山了,
太厲害了!
水勢若劣於火勢,
水勢劣火就是火勢比較強,
就是推出岩漿,
冷卻以後就變成高山。
是故山石,擊則成燄,
山石擊就是有火燄產生,
岩石二個一擊,它就有火燄,
因為它是岩漿,帶有火;
可是,你把它融化又變成水,
融則成水,
你只要把高山岩石加溫,
它就變成水,
岩石加高溫,三千度、四千度,
它全部都變成岩漿,
你看佛這種智慧真是驚人!
[此山居處。]
[山亦水火交發之堅相。]
[水勢若劣於火勢,火勢若勝於水勢,]
[則水隨火之力,結之而為高山,]
[如熬水為鹽,堆積如山,]
[足證水亦可結。]
[是高山亦水火所成之故,]
[下亦驗其氣分,]
[所以山石,擊之則成火燄,]
為什麼?
[不亡火之氣分;]這個「亡」就是不忘。
[融之則成為水,]
[不忘水之氣分。]
也是不亡水之氣分。
[如煉五金之礦,悉皆成汁。]
哪一種金銀銅鐵,高溫統統變成水、
變成汁。
---------------------
土勢劣水,
抽為草木,
是故林藪,
遇燒成土,
因絞成水。
---------------------
這個你不得不承認佛是大智慧的人,
真是一針見血,
都是地水火風在轉變而已。
這土勢若劣於水勢,
土勢若劣於水勢,
抽為草木,「抽」就是長高,
有這個因緣,
草木因為借重水抽高,
就變成草、變成木。
是故林藪,
這個念藪ㄙㄡˇ
諸位!
這個木聚集了很多就叫做林,
木多,多木叫做林,
我們稱為森林森林,
森林就是很多樹木。
這個「藪」是草原地帶,
很多的草聚在一起叫做藪,
ㄙㄡˇ三聲藪,林藪。
遇燒成土,
這個草木燒了就成灰,
如果加一個「灰」更清楚,
燒成灰土,那你就更清楚了。
放一把火燒了,就變成灰土,
草木都是這樣子,
變成灰土,
又回歸到地大。
這個草木因為含有水,
一絞,絞就是扭緊,
我們喝的藥草就是這樣,
一絞碎就變成水,
因絞成水,
要不然你喝那個青草怎麼來的?
一絞,青草的水就跑出來。
因絞成水,
就是扭緊它,因絞成水。
[此林居處。]
[林藪亦水土交互所成。]
[土勢劣於水,土隨水而成潤,]
[抽拔而為草木。]
[以是草木不忘水土氣分故,]
[林藪遇燒,便成灰土,]
[因絞則成汁水。]
[此即不忘水土氣分之明證也。]
[木多為林,草多曰藪。]
559頁,[已三 結成種相續]
---------------------
交妄發生,
遞相為種,
以是因緣,
世界相續。
---------------------
「交」就是交互,
「妄」就是妄心、妄覺、妄境,
這個交互妄心、妄覺、妄境發生了,
遞相為種。
交互發生,遞相為種,
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就是交互妄心、妄覺、妄境發生,
遞相為種,
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此結成相續。]
[交是交互,]
[妄即妄心、妄境。]
有能見的妄心、所見的妄境,
這個麻煩就大了,能所不斷。
[以心、境互妄,輾轉相生。]
從妄生妄。
[初以妄明,而成空昧,]
[明昧相傾,]
第一個「明」是妄明;
第二個「昧」是空昧,
就是晦昧。
妄明空昧,
空昧就是不是真空,是頑空。
妄明加上空昧,妄明就是妄覺,
相傾,
[搖動而生風大;]
接下來,
因為堅固的執著加上妄明,([次以堅執妄明,])
[而生地大;]
[次以風金相摩,]摩擦。
[而生火大;]
所以,人相摩擦也會生火大,
嗓門一變大,火氣就上來了,
也是火大。
二個人摩擦,
一摩擦,嗓門大起來,
火氣就上升,
火氣就上升,
講不到幾句就開始火冒三丈了,
就是這樣。
[再以金火相蒸,而生水大。]
[故有能成四大,乃交妄發生也。]
[遞相為種者:指所成四居,]
[以水火既滿,而為洲海之種;]
[更降水勢以從火,結為高山,]
[而水火復為山石之種;]
[復降土勢以從水,抽為草木,]
[而水土乃為草木之種。]
[故有所成四居,乃遞相為種也。]
因緣具足就是這樣子,
互相為父母、子女、孫子,
下輩子換過來,換他父親,
換你變成是他兒女,
就互相為因緣。
[以是因緣者:]
[即以是四大,交妄發生,]
[遞相為種之因緣,]
[則有依報世界,成、住、壞、空,]
[終而復始,相續不斷。]
[此之相續,即相續初之忽生,]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之麤境耳。]
[一自忽生之後,輾轉相續,]
[若不破迷成悟,返妄歸真,]
[永無清淨之日也。]
[初世界相續竟。]
諸位!佛在經典裡面講,
這個只要沒有碰到佛出世,
沒有一個人可以停止痛苦,
沒有一個!
除佛出世,
唯除佛出世,
才有辦法讓眾生止息痛苦、止息輪迴。
所以,諸位!你聽到這個正法以後,
了解萬法都是地水火風所構成的,
均是生滅,
沒什麼東西可以執著,
當體即空,
放下生滅、放下假相,
用那一顆真心,
就解脫!
也沒有解脫的執著,
說:我已經解脫!
又變成束縛,
解脫,知道就好,
能感受,知道就好。
所以,諸位!
學佛有多麼的重要!
初世界相續竟。
好!
今天因為師父有定,
定位到570頁,
所以,需要有一點稍微進度,
好!休息十五分。

*******中間休息*******

諸位!
難的部分,我們就把它解釋得清楚,
那麼,這一些文字上比較簡單的,
就不需要用太長的時間。
那麼,我們明天因為沒有課,
所以,今天就必需告一個段落,
要告一個段落。
所以,今天稍微辛苦一下;
但是,也不會很長,
很快就放你們回去,放心!
559頁,
上面講的是世界相續,
底下講的是[辰二 眾生相續(分三)]
[巳初 六妄成就二 四生感應]
[三 結成相續 今初]
翻過來,560頁,560頁,
---------------------
復次富樓那,
明妄非他,
覺明為咎。
---------------------
富樓那!
「明」就是:你想要了解眾生相續嗎?
妄,
就是性覺必明這個原因來的,
並非他物,
意思就是:
富樓那!
你想要明了眾生相續的原因,
並沒有他,
完全出自於覺變成妄覺,
就是性覺必明這個問題,
這個妄就是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並非他物,
就是妄覺。
所以,覺明為咎,
就是妄覺妄明,
這個就是眾生,
為眾妄的根本。
無論是前面所說的世界相續,
它也是妄覺妄明而起;
無論是後面所說的業果相續,
還是妄覺妄明所引起的,
都是由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才引起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
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說:
富樓那!
你想要明了眾生相續,
並沒有其他的原因,
統統來自於性覺必明,妄覺妄明,
這個就是一切的過錯。
就是在真覺上加一個明字,
這個為咎,
這個問題就是出在這個地方。
看註釋:
[此先標妄本。]
[於已說世界相續之後,重復次第告滿慈云:]
[欲明眾生,亦從妄起,並非他物,]
[此妄亦是性覺必明,以為過咎耳。]
[因此妄覺妄明,乃為眾妄根本,]
[前之世界,後之業果,]相續,
前之世界相續,後面的業果相續,
[均由此忽生,]就是妄覺妄明,
[由此相續也。]
諸位!
若見性,萬法歇即是菩提,
沒有任何的生滅,
體全部都是空,
沒有任何的能所,
佛性顯露出來,
山河大地應念化為無上知覺。
諸位!560頁,中間經文:
---------------------
所妄既立,
明理不踰;
以是因緣,
聽不出聲,
見不超色。
---------------------
這什麼意思呢?
因明立所,所既妄立,
這個明理不踰,
這個「明」就是能見的見分,
轉相的意思;
「理」就是業相,無明的業相。
能見的見分緣不到,緣不到真如,
卻緣到無明的業相,
能見的見分緣到無明的業相,
這個「理」就是無明的本體。
這個業相現前,為能見見分所緣,
變成怎麼樣?
不踰,
「踰」就是沒有辦法超過這個業相的範圍。
意思就是:你只要是業力轉來的,
那麼,你絕對束縛在業力的範疇裡面,
超越不了它。
以是因緣,
因就是業相為因,
緣就是轉相為緣,
以這個業相為因,以這個轉相為緣,
因此你的聽的覺知,
無法超出幻化的業感的音聲;
見,眼睛的見,
無法超越幻化所認識的業感的色、色塵。
再講一遍:
所既妄立,明理不踰,
這個所既已妄立,
就是無明的業相既然成立,
能見的見分與無明的業相這個理
就無法超過,
意思就是:
能見、所見就完全被束縛在業力。
以是因緣,
以是業相為因,又以這個轉相為緣,
聽的覺知,
無法超出幻化的業感的音聲這個聲音,
沒有辦法!
那麼,所見的,
也沒有辦法超過業力所幻化出來的色塵。
簡單講:
一個無量無邊的智慧,如來藏性,
就變成很小的範圍讓你活,
讓你過日子,
就是業力卡住。
[首句承上,因有覺明之無明,]
因有覺上加一個明的無明。
[遂立業相之妄所,]就是妄處。
[同前因明立所。]
[所妄既立,明理不踰:]
[同前生汝妄能;]
[明即轉相能見分,]
加一個「之」,語意更清楚,
轉相之能見分。
[理猶體也,即業相之本體。]
業相其實沒有體性,是方便說,
是假體。
[以見分欲明業相本體,]
[業相本不可見,]
[見分定欲見之,終不能超越業相之範圍。]
[此二句俱屬妄心,]
[以見分所見,但是業相晦昧空,]
不是真空。
[尚未涉境。]
境的前面加一個「麤」就更清楚。
尚未涉及到麤境,
這意思就是:仍然在細境裡面。
[以是因緣:是業相為因,轉相為緣,]
以是為因,
以業相為因,轉相為緣。
[以此因緣,自心取自心,]
為什麼?
為什麼自心取自心?
能緣的心是你的心,
諸位!所緣的境還是你的心啊!
[非幻成幻法,]
本來是實法,究竟解脫;
現在把這個幻‥‥‥
本來是沒有幻,變成幻法了,
虛幻。
[遂結暗為色。]
為什麼叫結暗為色?
因為不曉得空,
不曉得色即是空,
所以,把這個暗處誤認為它就是實體的色法。
[所聽不出聲塵,所見不超色塵,]
[此二句即現相,]
[隨其五塵,對至即現;]
[見聽屬心]眼見、耳聽是屬於心。
「該」就是包含,[該覺知,]
[即轉相;]
[聲色屬境]
[該香等,]當然這包括鼻子的香。
耳朵的聲、眼睛的色,
當然就包括鼻子的香。
[即屬現相。]
[不出不超,俱是心被境局之相。]
一切眾生都是這樣子,
活在相上;
活在小小的範圍內;
活在自己生命的觀感內;
活在自己的感受內;
活在自己的無知的圈圈內,
這個就是眾生!
[此之聲色,唯是惑現,尚非業招,]
[猶是本識中境界相也。]
底下,
561頁,
---------------------
色、香、味、觸,
六妄成就,
由是分開,
見、覺、聞、知。
---------------------
外面的六塵出現了,
所緣的這個境出現了,
能緣的心就一定會產生。
[色、香、味、觸,該攝聲法,]
色、香、味、觸,六妄成就,
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那麼,色、香、味、觸,該攝聲法,
當然也包括聲音。
[六種妄塵,成就麤境,]
[不同上二句,]
[聲、色之細境也。]
聲、色是描寫三細裡面的細境。
[由是麤境已成,即法生故,]
法生[種種心生,]
[遂於一精明之體,]本來是同一個精明之體,
現在[分開]了,
眼只能[見、]
[覺、聞、知(該嘗齅二精)六用。]
「該」就是包括、兼,
就是見、聞、覺、知、嘗、嗅六用。
[如下文所云:]
[「由明暗等,二種妄塵,黏湛發見。」]
[見精映色,結色成根(眼根),]
[乃至第六,由生滅等,二種妄塵,]
[黏湛發知,]黏住了光明體,發出了妄知。
[知精映法、]
我們本來的清淨心就映在這個法。
[攬法成根]
就變成[(意根),]
[故曰分開。]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也。]
本來是同一個本性,
現在因為帶有少分妄的見精,
卻變成分開來,
見有見精、聞有聞精、
嘗有嘗精、嗅有嗅精、
觸有觸精、知有覺知精,
就變成六精,
又變成六和合。
元依一個精明,
就是本來是同一個本性;
但是,因為帶了妄,
又由境界──色、聲、香、味、觸、法,
引開來見、聞、覺、知、嘗、嗅等等,
分成六和合。
底下是[巳二 四生感應]
---------------------
同業相纒,
合離成化。
---------------------
這個合;
同業相纏就是相類的聚在一起,
這一定的道理。
人生人,
不會人生畜生、人生昆蟲,
同業當然就相纏,
有人類的業感,投胎成人類;
有畜生的業力,就變成畜生,
叫同業相纏。
合離成化,
「合」是對「成」講的,
這個是濕化類的,
由濕,濕度的濕。
那麼,「離」是對「化」講的,
這個「離」最主要是脫離舊,而變成新,
這是厭舊喜新,
脫離舊有的,
變成新的。
所以,這個同業相纏就是物以類聚;
合離成化,合對成,離對化。
[此總標。]
[由上根塵既具,引起四生繫縛。]
胎、卵、溼、化,
胎生、卵生、溼生、化生,
繫縛就綑住了。
[溫陵戒環法師曰:]
這是宋代的僧,
僧,越人,
宋代僧,越人,
就是現在越,越南的那個越。
宋代僧,越人,
越就是浙江紹興人,
住在溫陵開元寺,
世稱為溫陵大師。
溫陵戒環法師曰:
[同業即胎卵類,]
[因父母己]「己」就是自己。
[三者業同,]就是類似,
沒有業同,沒有辦法聚在一起。
[故相纒縛而有生,]
[合離即濕化類,]
就是濕生還有化生之類的。
[不因父母,但由己業,]
不必借重父母。
[或合濕而成形,]
[即蠢蝡也。]就像蟲一樣,
蟲,春天的蟲;
或者是蠕動,身體會屈伸扭動那一類的。
[或離舊]離開原有的。
[而託化,]他處,
就變成新的,
就像天,或者是下地獄。([如天獄等。])
諸位!
往生天道,
一剎那之間就轉現天人身;
如果你造十足的惡業,
一剎那之間到地獄,立刻就受苦,
沒有停止的。
在經文當中,[成對合言,]
[化對離說。]
底下講這個人道的投胎,
---------------------
見明色發,
明見想成。
異見成憎,
同想成愛,
流愛為種,
納想為胎,
交遘發生,
吸引同業,
故有因緣,
生羯羅藍,
遏蒲曇等。
---------------------
解釋一下:
人道,
見有光明,
見明色發的意思就是:
在人道要去轉世投胎的意思是什麼?
是見有跟自己有緣的光線,
其他沒有緣的父母都是暗的,
有緣的就有一點光線,
見有光明這個光線;
色是引起你發就去投胎的心。
見有光線;
所以,這個明色就是光線,
見有光線,而引發投胎之心。
明見想成,
這個光線顯現這個妄境,
顯現的時候,因為就起了妄惑,
這個想就產生了,
你只要動念,就去投胎。
這個父母親有因緣了,
這個亮光一現、妄境一現,
就起惑,
想就成,動念就到,
去投胎轉世。
異見成憎,
異:
女對母親是恨的,
子對父親是成恨的,
同類是相恨的。
如果是子對母就愛,
女對父也是愛,
異性相吸的。
所以,來到這個世間,
不是感恩來,要不然就是報怨而來。
所以,這個小朋友一出生,
很奇怪喔,有的小朋友出生就很乖,
你怎麼講怎麼乖,
不必教,讀書讀得好好的,
就一輩子都不需要父母親的操心。
有的人是來報仇的,
怎麼講怎麼不聽,
你怎麼講,他總是有理由,
父母親也講不過他,
你愈講,他就跑得愈遠,
離家出走就愈久。
所以,這個是來報怨的。
所以,這個時候,
父母親就要了解業力的問題,
業力的問題。
所以,前世如果有結善因、善緣,
就來報恩的;
如果是結惡緣,
一出世,你們就是仇人了,
你也是逃不掉!
為什麼?
弄到最後,兒子殺母親,
弄到最後,女兒砍死父親!
對不對?
看到報章雜誌,老一輩的都是這樣講:
早知如此,一出生就先把他掐死了,
哪還留著讓他砍死老父、老母?
偏偏就是無法未卜先知啊!對不對?
這兒子出生以後,
哇!還請親戚朋友吃麻油雞、麻油飯,
卻沒料到這兒子以後會砍死父母,
是養來殺害自己的!
還辦得很豐富的請人家,
說孩子出世了;
或者是做百日;
或者是周年慶,
就這樣子。
所以,你要生什麼兒子,或生什麼女兒,
你作不了主的,
那只有求佛菩薩了,
求觀世音菩薩。
以前有人求觀世音菩薩說:
不信佛者,不生我家。
每天都求,
你要不信佛的,
千萬不要來做我的兒子或者是女兒。
真的!
不信佛,你來我這裡做什麼?
就這樣子。
所以,父母親的因緣跟兒女的因緣,
這個很難講,
無量無邊的時間演變而來的。
所以,異見成憎,同想成愛,
流愛為種,
流注這個想愛,這就是種,
納想為胎,
納受此想愛,就變成胎。
所以,你有想要去投胎,
就是了。
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所以,在座諸位!
男人如果每天都想女人,
那換句話說:
女人的子宮就是你的住址,
因為你很喜歡。
你很喜歡男人;
簡單講:你每天想的都是那種事,
換句話說:你跑不掉女人的子宮。
那麼,女人每次想的都是男人,
那麼,就是跑不掉男人的重要的地方,
就是所謂的男人,
你想的都是這件事情,
你就是離不開男人。
男人跟女人一交遘,你就會想男人,
女人就會想男人,男人就會想女人,
那麼,這個就會產生受胎。
所以,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吸引同業,
就是共業,
共業。
所以,故有因緣,生羯羅藍,
羯羅藍就是父精母血,
就是我們所說的受精卵,
變成有滑潤,
凝聚的滑潤。
這個是指七天內,
羯羅藍是指在受胎的那一點,
受精卵,
七天內。
如果是十四天,
稍微成長一下,
稍微成長,猶如瘡形,
就像瘡,長瘡形,
叫做遏蒲曇,
遏蒲曇就叫做皰,
遏蒲曇等,這個叫做皰,
左邊一個皮,右邊一個包,
這個念皰ㄆㄠˋ
這個皰就是佛經講的:
十四天,
十四天,
那就是我們醫學上所講的受精卵。
諸位!這個受精,
它在醫學上是這樣講的,
母親每一個月,
大概有三天到七天的排卵期,
就是黃體激素期,
那麼,這個時候如果有男女結合,
父親的精會通過子宮頸、子宮,
一直來到輸卵管,
來到輸卵管。
輸卵管它本身就像一個棒球的手套,
這個卵巢噴出去就像投棒球投出去,
這個輸卵管接住了這個卵,
接住這個卵,
然後慢慢的回到這個輸卵管。
所以,父親的這個精跟母親的卵,
它是在輸卵管結合的,
然後在這輸卵管起鞭毛作用,
細胞開始分裂、變化,
一直運送,
經過十天到二個禮拜,一直到子宮,
而子宮這個著床,
著床的時候,它這個會出血,
這個出血跟月事的血不一樣,
也就是少量的血,
而且是鮮血,一點點的鮮血,
就著床,
著床,這個時候就開始孕育,
孕育。
那有的人著錯了,
就子宮外孕,
整個輸卵管,
這輸卵管變成成形,就在那邊著床,
這個孩子慢慢慢慢大的時候,
到有一天容不下的時候,輸卵管會爆掉,
爆掉,
就出大量的血,
大量的,
子宮外孕,
出大量的血,
因為著床的位置錯誤。
那麼,在子宮裡面就慢慢長大‥‥‥
這個在《大寶積經》、《大集經》都有談到,
受孕以後,
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
這《大集經》講得很清楚,
佛經裡面都有講這個。
底下,
562頁,
[此於四生中,獨詳示胎生之人道者,]
[欲令人知所從來也。]
[又眾生受生,而胎生欲愛偏顯故。]
[前六句擧親因,]
[中二句明助緣,]
[後三句結成胎。]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者:]
[合轍云:]
[中陰身投胎時,其無緣處,大地如墨,]
[惟於父母有緣處,見有一點明色發現,]
[以妄心見妄境,]
[故曰:「見明色發。」]
[中陰身乘光趨赴,]
[明見妄境,遂起妄惑,]
[而欲想便成,]
[故「明見想成」。]
[異見成憎,同想成愛者:]
[男見父,女見母,皆為異見,]
[則成憎;]
[男見母,女見父,皆是同想,]
[則成愛。]
[流愛為種,納想成胎者:]
[流注此想愛,]
[於父精母血之中,為受生種子,]
[納受此想愛,]
[於赤白二滯之內]赤白二滯就是父精、母血,
父精、母卵叫赤白二滯之內,
[得成為胎,]
[上屬親因。]
[交遘(合也)發生,吸引同業:]
[父母交合,乃為助緣,]
[因緣和合,所以發生。]
[吸引同業者:]
[以父母之緣,吸引過去同業而入胎,]
[如磁吸鐵相似。]
[交光法師云:]
[「上以己纒父母為同業,]
[此以父母吸己為同業。」]
注意!這個很重要的,
以己纏父母為同業,
就是今天來轉世投胎,是你纏著父母,
因為它的業是相同,
是你依著父母,所以,你纏著父母。
所以叫做不必怨歎,
不必怨歎,
長得漂亮、醜;高、低;
健康、病;聰明、智低能,
諸位!都沒有什麼怨恨的,
也沒有什麼怨歎的,
因為那是你的業來的,
是你的業纏住父母,
父母只是借著結婚而有你,
而你是依據你的業看到你的緣來的。
所以如果說:父母生我們,
是很勉強的,
說自己生自己,是很正確的,
因為自己由業力來轉變,
只是藉著父母的同業,
藉著這個因緣來轉世。
因此自己的業因、業緣、業果,
自己承受。
所以,好的因緣,
父母親的DNA非常好,
就投胎,遺傳因子就非常好,
在科學裡面講叫優生學;
可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投胎那麼好的,
對不對?
就要看業識、業的福報,
看你怎麼轉?
你沒有福報,你也投不進去啊!
你說:
我想投胎台灣首富人的家!
你投不進去啊,沒有因緣!
對不對?
譬如以我來說,
能投胎到朗飼家裡,有一餐沒一餐的把我養大,
這樣就算很好了,
至少沒把我生得奇形怪狀的啊!
對不對?
我們就很感恩了!
所以,這個也不能怨恨什麼。
所以像我,我都很滿足,
我長得‥‥‥
對不對?
小而巧、小而好、小得剛剛好,
這多麼可愛,
有時候自己感覺還不錯啦,
父母長我們這樣子,對不對?
剛剛好就好,
不必長得太高大,
長那麼高大,腦筋不靈光有什麼用?
對不對?
像我個子雖小,但是短小聰慧,
矮個子也沒什麼不好,
這也是自己的業來的。
所以,看了佛經,
知道不用怨歎,
真的!沒有什麼好怨恨的,
這是你自己的業來的啊!
不然你如果那麼厲害,
怎麼不去投胎當美國總統的兒子?
對不對?
沒辦法,你的因緣就這樣子啊!
喔!學佛以後,很能夠知命、認命,
而懂得天命,
自己很能夠解脫自己,
沒有什麼好怨恨的,這個就是你的業,
認命比算命好,
重要!是不是?
底下,此以父母吸己為同業,
父母吸過來。
[故有因緣者:由投胎想愛為親因,]
[父母交遘為助緣之故,]
[生羯羅藍,]就是七天。
[遏蒲曇等,]就是十四天,
二七就十四天。
[遂有胎相,前後差別。]
底下佛經講到受胎裡面的子宮發育的,
[《俱舍》云:胎中凡有五位:]
[「一七]就是七天。
第一個七天,[名羯剌藍,]
這個是翻譯的音的不同,
羯剌藍。
中國話叫做凝滑,([此云凝滑])
[(父精母血,凝聚滑澤。);]
[二七]就是十四天。
[名頞部曇,此云皰]
[(猶如瘡之形,未生肉故。);]
[三七]二十一,
三七,二十一天。
[名閉尸,此云輭肉]
軟肉就是[(凝結猶如輭肉之形);]
軟肉,
我們一般看到的那種小小一塊的赤肉,
一點點,軟肉。
[四七名羯南,]
[此云硬肉(肉漸堅硬);]
[五七]三十五天,
剛剛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天。
[名缽羅奢佉,]
[此云形位,]
或者是長四肢了,
[亦云肢節]
[(生諸根形,四肢骨節。)。]
[此擧二而略餘三。]
[《大集經》更有:]
[六七]四十二天,
就有長[名髮毛爪齒,]
[謂四種漸生。]
[七七名具根位,]
七七,四十九天,
四十九天,
具根就是全身,就有一個雛形,
人的形狀跑出來了,
[謂諸根具足故。]
意思就是說:受胎以後四十九天,
就變成一個小小的小朋友;
出生以後叫小朋友,
在胎中裡面叫小小小朋友,
大概一個大拇指大,
如果你看過醫學,大拇指這麼大,
大拇指,慢慢慢慢的長大。
563頁,
---------------------
胎、卵、溼、化,
隨其所應。
卵惟想生,
胎因情有,
溼以合感,
化以離應。
---------------------
胎、溼、卵、化,這個是業果,
隨其所應,卵惟想生,
就是卵生是因為亂想不定所產生,
這個想就是業因,
想生就是業因,
因為亂想不定,這個就是卵的業因。
胎因情,這個情有,
諸位!這個情是很重要,
就是情執。
為什麼會投胎而變成胎生?
就是情執不斷,有,
就是親愛迷戀之情。
溼以合感,
合就是以聞香貪味,附合不離而感。
化以離應,
這個離就是離開舊有的,
喜歡新的,
所以,離此託彼而應,
叫做化以離應,
化生是以離──離開舊有的,
而迎接新的。
這化以離應就是厭故喜新,
離此託彼而應,
應就是應彼,離就是離此,
離此應彼,這個就是化生。
諸位!
胎生、卵生、溼生、化生,這個是業果,
而怎麼來的呢?
隨其所應,都有的業因,
卵的業因就是亂想不定的想生;
會變成胎生是因為親愛迷戀之情的情執;
那麼,用溼來合感,
是因為聞種種的氣味,
有的聞香、有的聞臭而跑過去;
化以離應,
為什麼會變成化生呢?
因為喜新厭舊,
所以,離此託彼而應。
[此例示四生。]
[首二句擧果由因。]
[胎、卵、溼、化,皆所感之業果,]
[情、想、合、離,皆能感之業因,]
[故胎卵溼化四生,]
[各隨其能感之業因,應之以業果。]
[卵生惟以亂思不定之想,感而有生;]
[胎生乃因親愛迷戀之情,所以成有;]
[溼生乃以聞香貪味,附合不離而感;]
在佛經有一段故事,
說有一個沙彌很喜歡喝牛奶,
他變成對這個乳味非常的執著,
沙彌。
他每天都喝這個乳味,
已經貪著變成執迷了,
他死了以後變成牛奶蟲,
牛奶蟲。
有一個阿羅漢,
證阿羅漢,有一次在用餐,
用餐,
隔壁的這個比丘看到:咦?
這個乳、乳酪裡面,怎麼會有一隻小蟲在蠕動?
那證阿羅漢果的,他有大神通,
他本來要拿起來,
他說:不用不用!
這個前世是沙彌,
因為執著這個乳味,太嚴重的著迷,
所以,離不開這個乳味,
死後變乳酪裡面那個蟲,
離不開那個乳味。
所以,貪著這個味道太嚴重的時候,
沒有辦法脫離!
底下,
說:以聞香貪味,附合不離而感;
[化生即以厭故喜新,]
[離此託彼而應。]
[四生具緣,有多寡之不同,]
[卵生具足四緣,]
[父緣、母緣、自己業緣、]
再加上溫度,([再加暖緣。])
這個卵生沒有溫度不會活的,
你到北極去,這個就很難了,
要受胎就很難,
但是,一定要有媽媽的溫度,
沒有溫度不能活。
[胎生具父、母、己業三緣。]
[溼生但業、暖二緣。]
[必假日光暖氣之緣也。]
[化生惟業緣矣。]
564頁,[巳三 結成相續]
---------------------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
所有受業,
逐其飛沉,
以是因緣,
眾生相續。
---------------------
這個是講結成相續,
說:情想合離,
更相變易,
不是永遠做人的,胎生;
也不是永遠想的卵生;
也不是合感;也不是永遠是離化,
不是這樣子的,
胎、卵、溼、化會變化的,
更相變易。
所有受業,逐其飛沉,
飛就是善業,
善業往上飛,
往上飛,
靈魂往上飛。
所以,諸位!
你行善,
你學佛以後,縱然你沒有念佛,
因為一心行善,
你臨命終的時候,靈魂一直往上飄,
因為業很輕。
所以,人還是善良比較有底子,
如果你想要死後,
你的靈魂到一個快樂的地方,
就千萬不能造業,
一點都不行!
所以,逐就是隨其飛沉,
「隨其」底下加二個字:業因,
逐就是隨其業因,
善業就飛,惡業就沉,
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底下註解:
[情想合離:]
[有情皆具,各從多分,而先受報,]
[皆依業因感召,而應之以四生也。]
[更相變易者:更字平聲,]
[或情變為想;或想變為情;]
[或合易而為離;]
[或離易而為合,]
四生變來變去,[互相更改,]
[彼此變易,種種不定。]
[所有受業,逐其飛沉者:]
[論四生所受業報,並非另有主宰。]
[逐即隨義,其指業因,]
[皆隨業因,所以應之業果,]
[若善業則飛升,惡業則沉墜。]
[情想合離,皆有善惡之分,]
[是以升沉之果,必隨善惡之因。]
[末二句因緣有遠近,]
[遠則無明為因,業識為緣;]
[近則情想合離為因,]
[父母己業,暖、溼為緣。]
[四生轉換,三界升沉,]
[生死長縛,輪轉不休,]
[故有眾生相續。]
[二眾生相續竟。]
所以,諸位!
六道輪迴轉來轉去,
誰也沒有永遠的贏家,
暫時生天,有一天就會下來,
所以,不究竟。
因此記得!
好好的念佛、
好好的行善、
好好的求生極樂世界。
[辰三 業果相續(分三)]
[巳初 業果指本二 業債酬償]
[三 結成相續 今初]
---------------------
富樓那,
想愛同結,
愛不能離,
則諸世間,
父母子孫,
相生不斷。
是等則以,
欲貪為本。
---------------------
富樓那!
同想成愛同結,
愛,執著在一起就不能離。
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
是等則以,欲貪為本。
欲就是男女。
[此明業果,本於自心之貪。]
[貪惑為煩惱領袖,]
[亦即諸業根本,]
[貪之範圍雖廣,以貪欲為最。]
[吳興曰:欲貪通乎四生,]
意思就是:四生都有貪欲。
[今正約胎生言之。]
[又胎生復通,今多就人倫辨之,]
就是這一段是講人。
[以其易見故也。]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者:]
[謂同想成愛,]
同想就是我想你、你想我,
我多麼的想念你,你有多麼的想念我,
二個糾結在一起,
就是這樣,
想來想去,糾纏不清成愛。
[乃為結縛之因。]
[何以故?]
[由想愛既深,如膠似漆,不能捨離,]
[所以深結生緣;]
你會轉世投胎,
就是如膠似漆。
所以,我告訴你:
在佛教、佛經裡面講的,
就是夫妻太恩愛的,不好修行,
太恩愛的,
實在愛到死去活來的,
然後我希望下輩子再嫁給你、
我希望下輩子再娶你的,
那就很難,很難解脫生死,
因為太愛對方了,
太愛對方了!
有的人愛到實在是‥‥‥
她這個先生老到額頭上都有星星了,
上將也沒有長那麼多;
這個女孩子八、九十歲了,
哇!臉上都是地圖,
一看,台灣、台灣海峽都在這裡,
都可以找得到,
臉上都是地圖(斑),
(斑),
還是很愛很愛很愛!
這眾生不學佛,很難!
所以,深結生緣,
[則諸世間,父母子孫,遞代相生不斷,]
[是等皆以欲貪為本。]
[欲貪即指受生時之想愛;]
[因同想則成愛,]
[因愛則生欲,]
[因欲則受身也。]
所以,諸位!這一句是重點,
因為有男女的欲望,你就一定去受生,
轉世你逃不掉!
所以,貪著於男女,
換句話說:你下輩子一定回來投胎!
所以,學佛的人,
要把這個男女的欲看淡一點,
看你的時間跟空間,
如果你有家庭,那你就要衡量一下,
比較不會變成怨偶。是不是?
[擧世之人皆然。]
---------------------
貪愛同滋,
貪不能止,
則諸世間,
卵、化、溼、胎,
隨力強弱,
遞相吞食,
是等則以,
殺貪為本。
---------------------
諸位!
貪愛,就一定會有身命,
有這個身命,都一定要滋養這個色身。
貪不能止,
則諸世間的卵生、化生、溼生、胎生,
隨力強弱,遞相吞食,
是等則以,殺貪為本。
[由有貪愛,必有身命;]
[既有身命,必同滋養。]
[彼此皆欲滋養身命,]
[所以貪不能止,]
[但知滋養,不顧殘忍,]
[勢必殺害生靈,食彼身肉。]
[則諸世間四生之類,]
[隨其力量,以強欺弱,]
[弱肉則為強食,]
[大鳥喫小鳥,]
[大獸喫小獸,]
[大魚喫小魚,]
[大蟲喫小蟲。]
[遞相吞食者,]
更相吞食。
[如夏天蛇喫老鼠,]
冬天蛇在睡覺,這老鼠就吃蛇。
[冬天老鼠喫蛇之類。]
[是等則以殺貪,為其根本。]
566頁,
---------------------
以人食羊,
羊死為人,
人死為羊。
如是乃至十生之類,
死死生生,
互來相噉,
惡業俱生,
窮未來際。
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
[溫陵曰:「不與而取,]
不與就是沒有允許,你就拿,
殺生害命也是一樣。
[及陰取皆盜。」]陰取就是私下取,
不經他人允許就取。
[故以人食羊,不與取也;]
[羊死為人,互來相噉,陰取也,]
陰取就是非理而取。
[皆為盜貪。]
[吳興謂:「殺貪未論酬償先債,]
[盜貪約過去於身命財,非理而取,]
[故互來相噉,以責其盜也。」]
解釋一下:
吳興謂:殺貪,
在殺貪這一段裡面,
還沒有論及果報如何來酬償,
以及到底是什麼業因;
「先債」就是先前的業因,
「債」就是以前的債命,
先前的業因。
殺貪這一段,還沒有論及未來的果報,
以及前世的業因,
「先」就是前世的業因、前世的命債。
而盜貪是就過去於身命的財產等等,
非理而取,
非理就是沒有經過他的允許。
所以,互來相噉,以責其盜也。
[以人食羊:]
[承上貪求滋養,則以人食羊。]
[羊豈甘心,為人食乎?]
[而宿業既畢,則死而為人,]
[食羊之人,人豈世世得為人乎?]
[而惡業既成,則死而為羊,]
[而人羊轉換,徵償舊債,互來相食。]
[所謂喫他八兩,還他半觔。]
[何獨人之與羊如是,]
[乃至十生之類,]
[死而復死,生而又生,]
[展轉報復,互來相噉。]
[由斯惡業,與生俱生,寃對相值,]
[窮未來際,報復不已,]
[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諸位看底下,
567頁,
[《正脈》問:「世教論殺,]
[惟以忿爭殺人為重;]
就是世間教化人家的聖教;
這指世教,不是佛教。
世教要講到這個殺,
只是說因為忿怒或者爭奪,而殺人為重。
[論盜,惟劫竊財命為重,]
竊就是盜,
財,或者盜命為重。
[而食肉不與焉,]
不與就是並沒有說、說明得很清楚。
[似得輕重之宜;]
好像世間法講的輕重恰到好處;
得宜就是恰到好處。
[今經何獨論其輕,]
為什麼這個《楞嚴經》只論到吃肉這個輕,
而反而遺漏了殺人的重罪呢?([而反遺所重乎?」])
[答:「此有二義:]
[一以輕况重義:]
[蓋此方世教,急於止亂,且圖養民,]
[故惟斷現亂,而不禁食肉;]
[今經欲絕生死,]
諸位!《楞嚴經》是要成佛的,
所以,他講得特別的嚴格。
所以,欲絕生死,[須斷生緣,]
就是需要斷到六道輪迴的生──
受生之因緣。
[故極至食肉,]連微細的食肉,
[皆併斷焉。]一併斷除吃肉。
[若悟輕者,]
如果說體悟到吃肉輕,[尚為生死之緣,]
[則重者]就是殺人,
或者是為財賣命,
譬如說:我給你錢,你去殺人!
主謀拿錢、拿金銀銅鐵給你:
你去殺人!
那麼,這個是重罪。
所以,重者就殺人,
[不言可知,]
不必講,
當然就是比吃肉的罪更重了!
[非反遺於重也。]
並不是說反過來殺人重的沒有講。
[况真慈平等,均為奪命,有何輕重,]
[且約現生食肉,似不為禍亂,]
[若約隔生酬債,則禍亂亦均,]
[更待下義詳之。]
[二者絕本止末義:]
[蓋凡一切殺盜,]
[究其深本,多起於食肉,]
[如八萬釋種,遭瑠璃之殺,]
這是波斯匿王的太子。
它這個過程是這樣子,
琉璃王他是波斯匿王的太子,
有一天回到釋迦族的地方,
釋迦族的地方準備給佛講經有師子座,
師子座;
而這個師子座,
這個琉璃王
就跑去坐在佛要講經的那個座位上,
座位上,
就被呵叱了,
因為他的母親是婢女,
是婢女,
所以就呵叱他說:你這個婢女所生!
因為婢女,
他的母親是婢女,
假冒公主嫁出去波斯匿王,
假冒公主,
所以,其實她是個婢女。
就罵:你婢女所生之子,
如何可以坐如來的師子座?
他這個一呵叱,他(王)憤怒,
這個琉璃王就記恨在心,
就說:如果我有一天繼承王位,
就把你殺到片甲不留!
因此他父親傳位給他以後,
琉璃王就帶兵攻打釋迦族,
攻打釋迦族,
在經典裡面記載是殺到血流成河,
把釋迦牟尼佛那一族統統滅掉,
還有把那五百個宮女佔為己有,
還玩弄她,
這個宮女不從的時候,
統統把她斷手斷腳,
這個琉璃王把那個宮女統統斷手斷腳,
丟到糞坑裡面去,
斷手斷腳!
後來世尊就為這個宮女‥‥‥
後來,這是後來說法,
大家都得天眼淨,
都生天,
五百個宮女都生天。
那麼,這個琉璃王因為殘暴無道,
殺了釋迦族很多很多、好幾萬人,
就像經典記載,就血流成河,
把五百宮女斷手斷腳,
很殘忍的!
後來佛陀就授記他,
說經過七天以後,這個琉璃王會死,
然後他這個軍隊、國家會滅亡。
結果有一天,
他開這個像慶祝會那一種快樂,
跟士兵開這個類似同樂晚會慰勞,
結果那一天暴風雨又急又大,
又來得快,
這琉璃王當天就死了,
全部的士兵統統被池水淹死了,
淹死了,
這個就是琉璃之殺。
知道吧!
這是簡單講的,就這樣子,
這故事講得還滿長的。
[世人但知近緣罵詈,]
[不知遠因,起於食魚之寃。]
[故此方不長太平,]
[緣太平恣意食噉,]
[人之享福者,福終禍起;]
[畜之酬報者,]
[報盡為人,皆帶殺寃,]
[遂成亂世,乃至殺人無量。]
[故佛斷食肉,]
[乃聖智深遠,拔本塞源之意。]
[經云:]
[「世間欲免刀兵劫,須是眾生不食肉。」]
[外教]就是外道。
[君子,]非佛弟子。
若是對佛法
未能深信通達者,([未能信達者,])
[勿輕非毀矣!]
千萬不要輕視佛所說的道理,
也不要毀謗聖人的言論。
那麼,在這裡就有其困難度的地方,
譬如說有一個居士,
他說他是生長在這個島嶼,
那島嶼統統是捕魚,
他問師父說:
我現在聽您的錄音帶,我想學佛,
也想吃素,
而我們這個島嶼沒有素食,
沒有,不知道怎麼辦?
他們要蔬菜,要坐船去大島補過來,
他說很困難,
這個就是很難的地方。
在沙漠的地方沒有草菜;
那麼,高原的地方也沒有草、
沒有蔬菜水果;
再來,南極跟北極,
也很少這種東西。
所以,能夠吃素,還得要有很大的福德因緣,
還能接受,
你去南傳看,他不吃這個的,
所以,還得要北傳,
想要成佛的《楞嚴經》,
大家能接受。
那現在吃素也很困難,
為什麼?
水果有農藥、
蔬菜有農藥,
什麼統統是農藥!
如果是有機的,
那一天我還問一下,
說有機的比無機的(有農藥的)、
平常的蔬菜貴幾倍?
貴三倍,有的貴四倍,
真的!現在景氣不好。
本來我一開始也是想說:
這個有機的弄給法師、工作人員吃,
這不是很好嗎?
可是一問,
那個一把蔬菜,
別人二十塊,他一百、八十,
爸爸買不起,
沒辦法,
有機的四倍貴,
沒辦法!
底下,567頁,[巳二 業債酬償]
---------------------
汝負我命,
我還汝債,
以是因緣,
經百千劫,
常在生死。
---------------------
剩下二頁就結束了,
568頁,
[上科明業果之本,]
[此科論相續之因。]
[首句約殺貪說,負者欠也。]
[應有四句:]
[汝欠我命,汝還我命;我欠汝命,我還汝命。]
[二句約盜貪說,亦有四句:]
[我欠汝債,我還汝債;汝欠我債,汝還我債。]
現在人可不是這樣子,
現在哪是這樣子念?
對不對?
你欠我命,你還是要還我命;
我欠你命,是絕對不會還你命的,
還要殺掉你!
對不對?
我欠你債,絕對不會還;
你欠我債,是一定要還!
現在哪有會這樣子,欠來欠去?
那是講因果來講的。
[以是命債,惑業為因,現行為緣,]
[雖經百千劫,怨對相遇,酬償不已,]
所以,夫妻有的吵得不可開交,
這個就是怨偶,一對怨偶。
所以,這夫妻很奇怪,
太恩愛沒辦法修行,
太愛他了!
是不是?
如果怨偶,
二個夫妻吵到不行,也沒辦法修行,
還真難拿捏!
[由此相續,常在生死苦海,不能出離。]
568頁,
---------------------
汝愛我心,
我憐汝色;
以是因緣,
經百千劫,
常在纒縛。
---------------------
諸位!
有結婚的人,
或者是年輕人談戀愛的時候,
看看這一段真的不錯,
不錯!
你愛我心,我憐你色,
這個「色」:女色。
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所以,佛經講的、菩薩戒講的:
寧近毒蛇,不近女色。
這個就是!
因為女色害人百千劫,
毒蛇咬人一生世,
毒蛇咬人,死了就不過今生今世;
女色害人;
當然女的就是指男的,男的就是指女的,
百千萬劫!
所以,佛在菩薩戒裡面講:
寧近毒蛇,不近女色。
這個為什麼?
就是《楞嚴經》講的:
你愛我心,我憐你色,
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在座諸位!
你現在如果沒有感情的這個問題,
哇!恭喜你,
恭喜你,
我要去極樂世界,束縛不了我,
纏不上,纏不上,
任何事都纏不上。
二個夫妻分居了,很不恩愛,
先生在台北住,
太太在高雄住,
太好了!
對不對?為什麼?
你不用憐我色,也不用愛我的心,
對不對?
纏縛在一起只有死路一條,有什麼好?
修行重要!
所以,有時候很難講,
就是說福禍不定,
有時候夫妻愈吵架,
有時候變成好的修行因緣;
有時候恩愛也變成修行的增上緣,
就變成這樣子,很難講!
底下,
[此約欲貪說。]
[首二句影略,亦應有八句:]
[汝愛我心,我愛汝心;]
[汝憐我色,我憐汝色;]
[憐亦愛也。]
[上二彼此心好,下二彼此色美,]
像俊男啦、美女啊,
現在就是樣子。
[更有四句,心好色美合論:]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
[我愛汝心,汝憐我色。]
[以是愛憐,惑業為因,現行為緣,]
[經百千劫,想愛同結,誓不分離,]
[由此相續,常在愛欲纒縛,]
[不得解脫。]
諸位!你看小說,
男女的這個小說,
自古以來寫多少小說,都有關男女。
你看電影,
多少的電影都是為這個,
都是為這個,
多少的愛情電影片,
羨煞了多少的少男少女,
多少!
偶像劇都是這樣子。
對不對?
像韓劇或者台灣的偶像劇,
都是這樣子,
生死的根本,
生死因。
568頁,
倒數第三行,經文,[已三 結成相續]
---------------------
惟殺、盜、淫,
三為根本,
以是因緣,
業果相續。
---------------------
[此承上,負還不休,常在生死;]
[愛憐不捨,常在纒縛;]
[並無他故,]
[惟是殺、盜、淫三種貪習種子,]
[以為根本。]
[以是因緣:即種子為因,現行為緣,]
[因緣相資,故有業果相續。]
[若眾生聞此,力除貪習,]
[則根本既盡,枝末自枯,]
[有何業果之可言哉?]
[《指掌》問:]
[「業果相續,與眾生相續,有何差別?」]
[答:]
[「業果相續,即依眾生開出,]
有眾生,他才有業果啊!
[但眾生相續,惟約受生一念;]
眾生相續是因為有受生那一念,
才會來眾生相續。
[業果相續,統約歷劫積習,]
[積習既深,而輪轉莫停,]
[一念之差,而變易無定,]
[若果能頓絕一念,]不生,
[漸治積習,則變易可定,]
可止,就是可以止息,
[輪轉可停矣!]
[要知眾生不離業果,]
[業果不離眾生,]
[為成兩益,]成就兩種利益,
所以,[故各言之。」]
[合前眾生相續,即是詳明真有為法。]
[三業果相續竟,]
[併前四正明生續竟。]
最後[寅五 雙關結答]
---------------------
富樓那,
如是三種,
顛倒相續,
皆是覺明,
明了知性,
因了發相,
從妄見生,
山河大地,
諸有為相,
次第遷流,
因此虛妄,
終而復始、
---------------------
富樓那!
如是三種,顛倒相續,
皆是覺明,就是真覺而起妄明,
真覺而起妄明,
「明」就是妄明。
明了知性就是妄明的無明,
起了妄明無明的了知性,
妄有了知之性,
而這個了知性卻是無明,
就這麼簡單,
就是無明不覺生三細。
因了發相,
因為妄有之性,
就是無明不覺,妄明之無明,
因了發相,
因為有無明的了知性發相,
就妄見了,
從妄見生,
妄見就是麤惑,麤惑。
生山河大地,
從妄見生,
而生出山河大地的麤境。
從妄見生,這個就是細惑;
山河大地,這個就是麤境。
從妄見生,細惑演變到麤惑,
所以,從妄見生就變成了麤惑,
變成麤境,
是從妄見生。
細惑是三細,
妄見就變成麤惑,
那麼,山河大地就是麤境。
諸有為,有為就是生滅,
次第遷流,
因此虛妄,終而復始。
[此文躡前三種相續,]
[結答相續無別法,]
[即續彼三種忽生;]
[又躡前三種忽生,結答忽生無別法,]
[即生此三種相續,意乃雙關。]
[但忽生中,先生虛空,]
[次世界,]
570頁,
[後眾生,]
[未曾明言業果,]
[乃合業果於眾生中,具足三種。]
[相續中明言世界、眾生、業果,]
[未曾明言虛空,]
[乃合虛空於世界中,]
[亦全無缺漏也。]
[無論忽生相續,]
[皆不出世界、眾生、業果三法。]
[首二句牒上相續,]
[次四句推究妄因。]
[山河等五句,以明忽生相續之現行。]
[佛呼滿慈告言:]
[如是前來所說,]
[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
[乃是顛倒之相,從真起妄而有。]
[故曰:「皆是覺明」。]
[即於真覺而起妄明;]
[明了知性:指妄明之無明,]
[了知性即妄有了知之性。]
不是真知。
[因此妄了之無明,]
意思就是:
妄有了知性其實就是無明。
[發生業轉現之三相,]
[此明了知性二句,即無明不覺生三細是也。]
從妄見生,從細轉向麤。
[從妄見生者:]
[乃從細向麤,而成麤惑麤境,]
[妄見即麤惑,]
[山河下即麤境。]
[生字雙連上下,]
如果[連上乃麤惑生,]
[惑即事識見分;]
事識見分不同於微細,
這對外境,外境的分別。
[連下由惑生則境生。]
[汝問山河大地,諸有為相,云何發生?]
就是由惑而生,
次第遷流。
[即由是而生也。]
[次第遷流者:]
[世界則成、住、壞空,]
[眾生則更相變易,]
[業果則彼此酬償,]
[亦皆因此虛妄,]
[妄有相續,終而復始,]
[循環往復,無有止息。]
[因此虛妄:]
[此字乃指覺明明了知性,]
覺上加明,妄為明覺。
此妄明了知之性,
[意謂不獨三種忽生,]
就是世界忽然生、眾生忽然生、業果忽然生,
就是[由是而生;]
[即汝問云何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也是因為妄覺妄明。
[亦因此虛妄,而得相續也。]
所以,總歸一句就是那一句,
什麼?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總歸一句就是那一句,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就是這一句。
[初正答初問竟。]
[楞嚴經講義第九卷終]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第二冊終]
今天耽擱了大家一點時間,
因為這個《楞嚴經》拖太久了,
如果不定下一個段落的話,
就會一直延長,
也不曉得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講得完?
所以,有時候,
有時候會稍微時間拉長一點點,
師父對不起大家!
但是,如果有一個進度,
就很好,
很好!
如果沒有進度,它就會一直停留,
一直講題外的話也不行,
所以,設定一個進度。
因為今天的文字很簡單,
今天的文字、義理的發揮,
除了三細六麤比較困難一點,
其他的這些地水火風的產生、
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
這個文字其實都不是很困難,
要自己看其實也看得來,
何況我們在《義貫》裡面還有白話文,
我們會再瀏覽一遍。
所以,對義理深的,我們發揮;
對義理比較淺的、看得來的,
就不需要用那麼長的時間,
師父會斟酌。
今天抱歉,耽擱大家時間,
請合掌,
願以此功德,
消災在座諸位法師、諸位護法居士大德,
迴向本講堂消災點燈以及亡靈牌位拔度者,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
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諸位請站起來,
向佛三問訊,一問訊,
再問訊,
三問訊。
好!





作者: 釋大寬法師    時間: 2014-4-7 20:55
佛教楞嚴經(第一百零四講)無明一念不覺電子書app77 wiki pdf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