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十二門論隨解-智諭老和尚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4-1-28 08:43
標題:
十二門論隨解-智諭老和尚
觀因緣門第一
說曰。今當略解摩訶衍義。
龍樹菩薩造中論,逕談八不,何故今論先明因緣呢?
逕論八不,是直顯中道第一義諦。本論先說因緣,是曲顯真空實相之理
。
中論於第一義諦發揮,而本論是於世俗諦發揮。
次第雖異,然理極無二。明此真俗二諦,可生權實二智。而真俗、權實,根本不二而二、二而不二。
吾人於此,宜明其底蘊,不應執著,若有絲毫執著,即非無上正覺。故真者俗之真,實者權之實;俗者真之俗,權者實之權。
理應曰﹁真俗、俗真,權實、實權﹂。故︽中論︾、︽十二門論︾,次第雖異,理極無二也。
真俗者諦理也,權實者智用也。若明二諦之理,則生二智之用。
菩薩以二智之用,廣修十度萬行,可成無上佛果。菩薩修十度萬行,雖用權智而不失實智,是上求佛道也,造乎大智也;雖得實智而不廢權智,是下化眾生也,行乎大悲也。如是以悲導智,則權智不可思議;以智導悲,則實智不可思議。
權智不可思議,可成具足之福;實智不可思議,可成具足之慧。福慧兩足,究竟為佛。故中、十二門二論所申,皆成佛之道也。是知首說因緣者,是明因緣乃眾聖成就之根本也。良以因緣性空,即是二諦。悟達二諦,能生二智。二智成就,能至佛果。
因緣生法,即是假有,假有之法,必無自性。大智度論云:
若法因緣生,是法性實空,若此法不空,不從因緣有
。
十二門論︾欲明空理,故先說因緣。
然質實而論,因緣者,即空、即假、即中。所以因緣者,明第一義真空也。是三乘聖者,乃至諸佛,修行所必由也。
故
中論標明曰: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
因緣生法,凡夫迷惑執為實有,故落六道;無者,是二乘偏空境界;亦為是假名,是菩薩出空入假;亦是中道義,是究竟佛果也。故知因緣生法,是三乘聖者乃至於佛,修行必由之路也。
所以因緣統盡萬法,是造乎極果之理路。眾生若迷於因緣,便於一切法皆迷;若悟於因緣,便於一切法皆悟。
是故︽門論︾首說因緣。
今已明
因緣
,回頭再解釋
觀
。
觀由一心而起,一心具有二用,即:一心不變,以性空故;一心隨緣,以心具隨緣用故。
一心不變,故三世湛寂,此謂之豎窮;心能隨緣,故十方遍滿,此謂之橫遍。豎窮者曰寂,橫遍者曰照。其實照以寂故照,寂以照故寂,非寂則不能照,非照亦不能寂。故曰常寂而照,常照而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於果證則謂之寂也照也,於行修則曰止也觀也。故所謂觀者,是清淨心之大用也,絕非取相之想。心若取相,只是妄想,非是觀照。以不取相之心觀於因緣,始能見二諦,生二智,成就無上菩提。
今當略解摩訶衍義,摩訶衍是所解之境。
摩訶譯為
大
,衍譯為
乘
,故摩訶衍譯為大乘。
大乘者第一義空也
,第一義空能出一切乘,故曰大乘。又,行人乘之可至佛地,不似聲聞緣覺乘,僅至小果,故曰大乘。
光讚經云:衍
與空等,譬如虛空,不可計知東方里數,南方西方
北方四隅上下亦不可知,無遠無近,無有邊際……。又曰:摩訶衍者,不得過去,不得當來,不得中間,三世平等……一切法皆從摩訶衍出
。
所謂
略解
者,如此大乘,唯佛究極,餘人所不及也。故龍樹菩薩只堪略說,未能廣說也。此亦龍樹菩薩之謙德也。
再者有曰中論及十二門論,皆從無畏論略出。有云自無畏論十萬偈略出中論五百偈;自中論略出十二門論二十六偈。故龍樹菩薩於此謂略解。此是就事而言,謂之略解。摩訶衍義,乃佛所宣,故稱之為解,解佛所說也。
摩訶衍義,義是道理,是事之所以。故事之所以,稱之為義。
問曰:
解摩訶衍者。有何義利。
答曰:
摩訶衍者。是十方三世諸佛甚深法藏。為大功德利根者說。末世眾生薄福鈍根。雖尋經文不能通達。我愍此等欲令開悟。又欲光闡如來無上大法。是故略解摩訶衍義。
問曰:
解摩訶衍者,有何義利?
意思是說,佛說摩訶衍,已經利益眾生。何用造論解釋摩訶衍呢?今造論解釋摩訶衍,為何所利益呢?
三世諸佛利益眾生之本懷,唯在宣揚大乘。何以故?諸佛皆為一大事因
緣出現於世,為度一切眾生皆成佛也。不為度眾生至小乘果,故諸佛究竟本懷,唯在宣說摩訶衍。
答曰:
摩訶衍者,是十方三世諸佛甚深法藏。
大乘者,是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的甚深法藏。過去諸佛已以摩訶衍利益眾生,現在諸佛皆以摩訶衍利益眾生,未來諸佛亦必以摩訶衍利益眾生。
所謂法者,言此摩訶衍,可為世間六道、出世間三乘,出離之軌則也。
所謂藏者,謂摩訶衍圓攝一切功德也。行者秉此摩訶衍,可以過非永盡、智德悉圓也。
甚深法藏,所謂﹁甚深﹂者,言依摩訶衍,可造無上極果也。
為大功德利根者說。久發無上菩提心故曰﹁
大
﹂,久修菩提行故曰功德。
菩提行者,六波羅蜜也。般若一度為功,前五度為德。趨向無上大菩提曰大,故曰大功德利根者。
於六度中,久久修行,功德厚積,善根深植,故曰利根者。
佛說摩訶衍為益上智利根之人。薄福鈍根之人不解,我為益鈍根之人,故造此論,解摩訶衍也。
末法眾生薄福鈍根。世尊滅後初五百年解脫堅固,第二五百年禪定堅固,此一千年曰正法時期。第三五百年論議堅固,第四五百年塔像堅固,此一千年曰像法時期。第五五百年以後為末法時期。
然此處所謂末法者,非是第五五百年以後之末法也。據傳說龍樹菩薩約於佛滅後七百餘年間出現南天竺。所謂末法者,似指當時而言。末法者言佛正法衰微也。龍樹菩薩時代,適值大乘佛法衰微,外道猖獗,小乘分幟,故云正法末季。
當時雖有小乘,然乏六度大乘之行。不修五度,無以植福;不修般若,無以增慧。故末世眾生薄福鈍根。
龍樹菩薩,於彼龍宮深入無生。菩薩既入無生忍以後,唯一大願是成就眾生淨佛國土。所謂淨佛國土者,乃菩薩自無粗業,并化眾生令無粗業也。
是以菩薩自利利他,上弘佛道下化眾生。龍樹菩薩為是之故,造︽十二門論︾,解摩訶衍。因為末世眾生薄福鈍根,縱觀經文,有目如盲也。此是龍樹菩薩明造論之義利。
又欲光闡如來無上大法。上來已明利益眾生,今明上弘佛道也。菩薩上
弘佛道,即上報佛恩也,護持正法也。而護持正法,即上報佛恩。是故略解摩訶衍義。
或者有人會問,龍樹菩薩以十二門論入於空義,而空義者不可說。
既不可說,云何護持正法?當知菩薩於不可說法,說不斷絕,即名護持正法也。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4-1-29 08:27
問曰
。摩訶衍無量無邊不可稱數。直是佛語尚不可盡。況復解釋演散其義。
答曰
以是義故。我初言略解。
問曰
,摩訶衍者無量無邊不可稱數,直是佛語尚不可盡,何況解釋演散其義呢?
當知摩訶衍義即畢竟空,而畢竟空即無量。
因為既曰畢竟空,則是一切皆空。既是一切法皆空,則知空即一切法。故佛演摩訶衍義,於無量說空,於空說無量。
以如是故,乃知諸法即空,空即諸法。空於諸法,諸法於空,平等平等。是中無相無名亦無有見。說空說有,皆眾生情見,非摩訶衍義。若捨諸見,則不見有不見空,是名隨順摩訶衍義。若捨諸見,則畢竟空不礙諸法,諸法不礙畢竟空矣。
今問者於無量邊發問,謂佛語尚是無量,何況解釋演散其義呢?
答
曰
,正因為摩訶衍無量無邊不可稱數,所以起初我便說略解。
略解其義者,是於無量中,執其玄要而御其繁也。萬法繁興而其性空寂,性空寂而萬法繁興。故執要御繁,則在於空明無量也。故龍樹菩薩依佛語中,略以十二事明之。此十二事在明於空義,以空義略解無盡佛語。
問曰
。何故名為摩訶衍。
答曰
。
摩訶衍者。於二乘為上故。名大乘。
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為大。
諸佛大人乘是乘故。故名為大。
又能滅除眾生大苦。與大利益事故名為大。
又觀世音。得大勢。文殊師利。彌勒菩薩等。是諸大士之所乘故。故名為大。
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
又如般若經中。佛自說摩訶衍義無量無邊。以是因緣故名為大。
大分深義所謂空也。若能通達是義。即通達大乘。具足六波羅蜜無所障礙。
是故我今但解釋空。解釋空者。當以十二門入於空義。
以下龍樹菩薩自釋摩訶衍義,以明所略解之境。略解摩訶衍,即略解大乘,故下文解釋大乘。先釋大乘,次以六番解釋
大
義。最後明大分深義者,真空也。
問曰
,何故名為摩訶衍?
龍樹菩薩以大乘作答。
答曰
,摩訶衍者,於二乘為上,故名大乘。簡非二乘之小,故名大乘。觀此對小言大,似是相待大。其實不然,何以故?因為絕待相待,皆眾生之見。若離乎見,則不見相待亦不見絕待。於是相待不礙絕待,絕待不礙相待。一切無礙,正是畢竟空義。
我們已經知道,空即無量,無量即空。約空言則是絕待,約無量言便有相待。空即無量是不二二,不二二則絕待不礙相待;無量即空是二不二,二不二則相待不礙絕待。
空是法性,無量是因緣。今龍樹菩薩從觀因緣門論起,故借二乘明於大乘。法爾如是,平等如如,我人萬勿生見自成障礙也。
總明大乘以後,六番解說﹁
大
﹂義。
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為大。此是借乘明大。乘有運載義。聲聞緣覺之乘,僅至有餘涅槃,故名曰小;今此大乘,可至佛地無上菩提究竟涅槃,故名曰大。此是因於所言﹁大乘﹂,借乘以明大也。
諸佛大人乘是乘故,故名為大。此是約果人以明其大。諸佛大人,是果人也,果人所乘故名為大。
又能滅除眾生大苦,與大利益事,故名為大。此是就摩訶衍力用為言。
眾生大苦者,二死也。所謂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
大利益事者,摩訶衍能令眾生,空二我,除二障,成就二種利益。二種利益者,成就無上菩提、究
竟涅槃也,故曰大利益事。以是之故,名之為大。
又觀世音、得大勢、文殊師利、彌勒菩薩等,是諸大士之所乘故,故名為大。
觀音、勢至、文殊、彌勒,皆是因地之人,故此是就因人以明大。是諸大士等,皆於因地乘是大乘上求佛果也。
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空即無量,能盡諸法相邊底;無量即空,能盡諸法性邊底。如是攝法周遍,故曰盡一切諸法邊底。以周遍無礙,攝法盡故,故名為大。
又如般若經中,佛自說摩訶衍義,無量無邊,以是因緣,故名為大。最後引經為證,以佛自說,而解釋大。
大分深義所謂空也。分是非全義,大分者是分別說也。若約無量即空,二而不二言,是體大也。若約空即無量,不二而二言,則名大分。法雖無量,然悉歸畢竟空,故曰大分深義所謂空也。
若能通達是義,即通達大乘,具足六波羅蜜,無所障礙。
若能通達一切法悉歸畢竟空義,即是通達大乘了。具足六波羅蜜,是雖起六度萬行,而悉歸畢竟空,故雖有所行而無有障礙。空中無有諸法,焉有障礙?此即龍樹菩薩所明之空義也。
云何以空具足六波羅蜜呢?行六度不取於相,則是空義。若能不取相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修智慧,便是空義,便是無礙義。
是故我今但解釋空,解釋空者,當以十二門入於空義。觀此一段文所述重點落於﹁空﹂上。此即龍樹菩薩所宗也。以下以十二事明於空宗,為令眾生悟入也。首以因緣無性釋此空義。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