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死亡的藝術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3-12-13 09:04
標題: 死亡的藝術
本帖最後由 至欽 於 2013-12-13 09:05 編輯

死亡的藝術     慧律法師
今天是法會第一天,現在時間已稍晚了一點,但我們視時間可以作一些伸縮調整。據說,諸位上次聽我說法之後,引發了對佛法的興趣,想繼續探討、研究。當然,各位有這樣的希求,只要我身體健康,就可以具足這個因緣,但我的身體自己也不能作主,所以,很怕耽誤到各位的時間。
  
像我剛剛才從逢甲大學那兒趕來。在那裡,我上吐下瀉,要講課前就吐了三次,二百多位師生在國際會議廳等待;都快要講課了,還得先打個針,才有辦法開始講課。
  
有人就懷疑:「法師您是修行人,佛菩薩怎麼不保佑您呢?還讓您嘔吐呢?」
這種說法完全把宗教看成買賣;這就像是說:我的施捨是希望三寶的回餽,而變成生意立場了。
今天,我的施捨,我說法的目的是想超越自己,而不是盼望別人給予我多少,來讓我活得比較有意義。
  
釋迦牟尼佛把生命奉獻出去,也是為了超越自己的束縛,不是要眾生的回饋。今天我們就是對布施的觀念不正確,才會僅僅落入人天的福報;有所求的布施,要求佛祖保佑如何、如何,這種布施就不能達到中道的無相之道。
  
我們今天所學的法,是要超越內心的執著。生命既然施捨出去,卻又想得到某種目的,那麼這就又使生命受到另一種強烈的束縛,這完全是一種對立法的期盼。
  
因地中的佛陀修菩薩行,曾有人要殺他,把他的手砍斷,佛陀卻發願,將來成道要先度這個殺他的人。佛陀跟世間人不一樣,世間人你殺他一刀,他一定還你一刀,如此一來怎能解脫呢?所以說佛能超越一切,有所施,卻不求回報;如此不求回報的施捨才能有大福報。
  
我今天來奉獻給佛教,犧牲一切的享受,並無求於佛陀的保佑或幫忙。
我施捨出去,是想從內心徹底地解脫,因為過去我是有所執著的。
所以,施捨不能要求回報,這才不會產生痛苦;若是有得則必有失,永遠墮入輪迴中。
有所求的施捨或許能夠升天,但不能成佛,不能達到無相法。不達無相法,心就被繫在「自我」意識之中,就不能像「盡虛空,遍法界」那麼大,最多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報而已,如何求解脫?
  
所以,佛陀說:「若一切法不與中道第一義諦相應,不是佛法。」因此,當我在嘔吐時,就以一種平常心任其嘔吐。看了醫生卻找不出毛病,我想,這也是一種果報。人本來就是由業力形成,世間就是痛苦的,所以,無須怨嘆,人生本來如此,猶如還債一般。
   
諸位今天能在此聽聞佛法,必須趕快修持,才能得到解脫。如果只聽聞佛法而不修持,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
  
世間的哲學家與宗教家是兩種不相同的存在,哲學是形而上的學問。有人問:「佛教是哲學嗎?」佛教講起來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所謂哲學,是形而上的學問,是不能印證的。
那是我們內心的一種自我形態,存在的意識;沒有一定的標準,又不能印證。佛法也不是科學,科學是由演繹、歸納,找出一種規則性的學問。
哲學是形而上的學問,形而上是一種精神,有形體而不落於有形的哲學,所以,哲學是不能印證的。我的生活有我的哲學,你有你的生活哲學,誰對?誰不對呢?人都生活在主觀當中,彼此有個人的角度與看法,很難肯定誰對誰錯?佛法就不同了,佛法是可以印證的東西,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
  
比如佛陀來講,他明心見性,把事情看得很透徹,一切事物都不能束縛他。而他臨終時的落淚,是因為憐憫眾生的無知,要救度卻救度不了。
要知道,慈悲不是單方面的,就像有人對我說:「師父怎麼不到我們那裡去講經呢?就算邊疆地帶也要講啊!」話是沒錯!但是也要看看是去哪兒講,眾生是否能夠接受?
所以,因為佛陀有智慧,世間的一切對他而言,就沒有半點束縛。束縛就像地心引力一樣,我們今天怎麼不能飛呢?因為地球有地心引力,把人吸住了,人就不能飛了。
今天,人被「我執」吸引住了,「我執」比地心引力更強,什麼事都以「我」為中心,什麼事都以「我」的主觀看法為主,產生強力的束縛。
因此,事實上沒有別人束縛你,而是你自己使自己痛苦。
  
我們也不必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用我們的看法去衡量別人,我們會活得很痛苦。
在我大學時期,有兩位同學,時常互相爭鬥。其中一位是學佛的,但他卻對另一位的言語、行為感到非常地掛礙,許多行為舉止都令他不耐煩。
  
我就告訴他,若你對別人的言語、行為感到痛苦,你就遠離他;若離不開,就不能用你的秤去量他,或者你就原諒對方的修養不足。
如是想,你才不會痛苦。否則你老是受他影響,那是痛苦不堪的。
佛陀說:「如果你的快樂需要別人的施捨,你會活得很痛苦。」
人要得到快樂,必須自我解脫。佛的偉大是能自我解脫,而我們則不能;只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或幾句好話,當然就會過得非常痛苦了。
  
若想解脫,我告訴你們:「只要我們做事能對得起良心,沒有做錯事,也沒有愧對別人,別人對我們的批評或毀謗,都要置之度外,都要放下,否則你會痛苦的。
像我自己,有人批評慧律如何、如何,我聽太多了,說真的,任何事都不能公平的,縱使是佛陀再來也很難公平,何況是我們。有緣的就來,沒緣的就隨緣嘛!」所以,我們今天要談的「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跟哲學上所談的就大不相同。
   
記得有一次我到某大學去講課,遇到一位留美的哲學博士,這位系主任對宗教也是很熱心,對我說:「法師,我看你沒幾歲喔!我應該與你談一談。」
於是,他對我說:「天地之間啊!天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所以,人的生命是連鎖的,植物的生命也是連鎖性的。因此,生命該是一種繼往開來,承先啟後的法則,所以,人必須掌握現在這一點才能發揮人生的意義。......」
   
我說:「系主任你是留美的哲學博士,你是唸過邏輯學、理則學的。你說你要掌握『現在』來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因為你對『過去』根本不瞭解,對『未來』也是渺茫,所以你覺得生命就是在每一個動點上去把握它。這是沒錯,你這樣說我也不能說你錯,但你有個地方,在邏輯學上似乎無法講得通的,那就是『現在』這個名詞。
金剛經上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哪裡會有現在呢?現在只是一句假設的名詞,是一種觀念的承認,根本不存在這個宇宙,沒有所謂真正的現在。」
我說:「系主任你認為人生只是現在這一個點嗎?那麼,這一點你沒有推論到以前嗎?比如說,我活了三十年,必須承認三十年來的我啊!不能說我只活在今天,有今天的存在是三十年累積而來的。所以,不能只放在一點上討論,只在一點上討論會是痛苦的,為什麼呢?
因為若今天很如意、有地位、不愁一切吃穿,我們對現在會知足;或許會感謝上帝賜予的一切。
  
但若今天我們遇到逆境呢?我們會懷疑為什麼變成這樣呢?這一點的矛盾一定要推溯到前面的原因,才能得到解脫。當下的矛盾一定要用過去的角度來推演才不會產生痛苦。
為什麼別人以轎車代步?因為別人有福報。
為什麼人家怎麼做怎麼賺錢,而我卻拚死拚活,掙不到一碗飯吃,這要如何解釋?
我們怨天怨地,對人不滿;為什麼不抱怨自己、不滿自己?為什麼不想想是不是前世沒有布施?春天不播種子,秋後怎有收穫呢?
   
所以,當下這一點的生命,並不只是現在;佛教不承認只有現在這一點,這一點只是假設。你說『現在』,『現在』就已經過去,而且這一點是由過去所產生的,要這樣想就不會痛苦。否則我對自己的命運就非常抱怨了:每次講經都拉肚子、頭痛、打針,那是為什麼?但我一點都不埋怨,若有怨嘆只怪自己前世造業,罪太深厚而招報,也不會去埋怨佛陀說:『我度這麼多眾生,怎麼讓我這麼痛苦。』
   
就好比,我們患了癌症末期去找醫生,醫生也不能讓我們死裡逃生一樣。有人會說師父啊!你別這麼說,治癌的藥方,可能馬上要出世了。但我認為縱使有藥治癌,卻沒有哪一種藥可治死亡,自古以來那一個人能免於一死呢?早晚而已,到最後只是留下一堆枯骨而已。」
  
由此可見,縱使是留美的哲學博士,對於生命仍然可能是渺渺茫茫。於是,我就提出自己的觀點,對他述說我的生命哲學。
後來,他問我是哪一國的博士,我告訴他,沒有,我是留台灣的「博土」。
人該追求真理,不要只追求權威。佛陀曾經告訴我們:「不要相信強權,不要相信權威。」
權威有時候也會錯誤的;我們既然是追求真理的人,就必須排開一切權威性的言語。
  
我們必須相信真正善的、美好的才可以,不要只是相信權威。因此,既然哲學不能令我們解脫,就要追求佛法;但佛法不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
   
當我在雷音寺修行時,有人問我:「師父,您怎麼躲在山上這麼消極呢?怎麼不下山來度眾生呢?」我告訴他們:「若要教學生必須師範大學畢業;要度眾生,也要修養自己、充實自己,才有能力度化眾生。」
   
比如說,今天就算各位聽了一些開示,如果要與一貫道的朋友談道,都還可能會力不從心。
有一次,我問一位一貫道的朋友說:「你們說先得而後修的觀點,講得通嗎?世間哪裏有先得再修的東西?」
這位朋友說:「有啊!比如我們先把電冰箱拿回家用,再來分期付款。」
我思忖了一下,覺得也有道理,真佩服他編這種道理。於是我又問:「你既然已經得道了,拿出來用啊!講給我聽看看。」這時候,他無言以對。
  
我說:「冰箱插電就可以冰東西,可以用了;你得道了,把作用拿出來看看,你要如何使用呢?」這一個問題,他沈默以對,一句話也答不上來。
   
其實,這種事也不必辯論,辯也得不到解脫。修行當然要修行,但最後仍然必須跟眾生打成一片,畢竟佛法不離世間覺。出家人之所以要到山上去修行是一種因緣,因緣一到就必須下去度眾,這就是隨緣。
   
比如說,等一下我講完之後,又要走了;下一回會到哪裡去呢?我也不知道。
今天我坐計程車,遇到一位長鬍鬚的司機,他問我:「師父你是不能結婚吧!」我訝異地說:「為什麼問此問題,這還要講嗎?」
於是他又問:「我看你沒幾歲,為什麼要出家呢?」
我說:「就是要看破啊!」
要看破紅塵也不簡單,你們看過出家人的鞋子嗎?鞋子破了好幾個洞是象徵什麼呢?這就是「看破」的意義;而你們穿密密的鞋子,永遠看不破。(未完待續)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