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打印本頁]

作者: 乘潔    時間: 2011-4-7 19:56
標題: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本帖最後由 乘潔 於 2011-4-7 20:02 編輯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圣严法师



是的,信仰佛教和鬼神崇拜的民间信仰很不相同,信仰佛教必须三宝具足。所谓三宝指的是佛、法、僧;所以称为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接受,永远常随,水火不能毁,盗贼不能夺,受用无尽,非世间诸宝所能比。

佛宝是指已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任何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所以,过去、未来、现在的十方三世诸佛,都是我们皈依的对象。但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人物之中,成佛的尚只有释迦牟尼一人。

所谓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而我们所知的法宝是释迦牟尼所说的,因此称他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现在所见的法宝是指经、律、论的三藏教典以及祖师们的注解、语录,是指导我们如何修行而且必须修行的依准。

所谓僧宝是指正在修学佛法,并且协助他人修学佛法,护持众生修学佛法的人,是包括菩萨、罗汉以及凡夫僧尼。可是圣僧的菩萨与罗汉,凡夫见到也不认识;凡夫所接触的,多半是凡夫僧,因此,以人间的比丘、比丘尼为僧宝的中心。

僧宝是老师,法宝是教材,佛宝是发明和发现教材的过来人。唯有三宝齐备,才是完整的佛教;否则仅信三宝中的佛宝,那和盲目地迷信鬼神无异;仅信三宝中的法宝,则和一般的学者研究学问无异;仅信僧宝,则和普通人认干爹、拜干妈相似,那就不是佛教。

所以皈依三宝,相当于学生到学校注册,是信佛学佛的开始。唯有注册之后,有了学籍,自己才承认是学校的学生,学校也接受你上课;学生上课是义务,学校授课是责任。所以,皈依的仪式非常重要;又像夫妇结婚,官员就职,党员入党,都要经过宣誓和监视等的行为,这表示慎重和肯定。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可以学佛,佛教不会把未皈依三宝的人指为魔鬼;但是未经皈依三宝仪式的人,在心理上,必定有所推脱、踌躇、迟疑,遇到紧要关头,他们会说:“我还不是佛教徒,我还不需要遵照佛教的戒律来做。”比如:懈怠、放逸、邪淫、妄语、顺手牵羊等的恶业和恶习,他们会原谅自己,更不会防范于未然。如果皈依三宝后,自己会作自我的约束、警惕和警策,也会受到同修及师僧等善知识的鼓励、督促、规劝,所以,在人格的升华,道心的增长,修持的努力等各方面都会进入正轨和常轨。

请读者不要以为皈依不重要,或者误会尚未懂得佛法和修持,就不够资格皈依三宝。其实,正因为你尚未修行,不会修行,不懂佛法,而已经知道佛法可信、可学,那就应该赶快先来皈依三宝。认为自己尚不足以做一个佛教徒的人,更需要现在皈依;皈依之后,不论在心态、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善友、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你、加持你,所以意志力薄弱,信心不足的人皈依三宝,就会增强你的意志,增加你的信心。


            







作者: 懺心    時間: 2011-5-5 09:41
資源出處: 節錄自 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 淨空法師主講
小乘佛法是建立在人天的基礎上,就是孝親、尊師、慈心、修十善業,有這個基礎才真正能夠入佛門,具足學佛的條件。入佛門應先拜老師,受三歸戒。三歸戒是很隆重、嚴肅的大事,不是小事。這是正式拜釋迦牟尼佛做老師,願意一生依照老師的教訓來修學,來修行。正式拜老師,老師就得傳授修學的總綱領、指導原則,從此修行有了標準,這個標準就是修正行為最高的指導原則,這叫「傳授三歸依」。三歸是: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古時候講三歸,大家都懂,不會錯解意義。但是,佛法傳到現在,大家一聽佛、法、僧,不少人錯解三歸的意義。聽到「歸依佛」,就想到佛像;歸依佛像,這錯了。聽到「歸依法」,就想到經典;聽到「歸依僧」,就想到出家人,三歸的意思完全給弄錯了!唐朝時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惟恐後人對三歸誤解,所以在壇經講傳授三歸,就不是講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他從三歸的意義上講,不用佛、法、僧的字樣,而說歸依覺、歸依正、歸依淨。使我們耳目一新,一聽就明白其意趣,不至於誤會。然後給我們解釋,「佛」者覺也,佛就是覺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法就是正知正見。「僧」者淨也,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所以我們修行的主要依據,是要依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淨,這個叫「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的歸依處。而不是歸依某一個人,這一定要認識清楚。否則的話才入佛門,頭一堂課就錯了,一錯就錯到底了,你還能有什麼成就呢?所以傳授三歸時,傳授證明的老師,一定要將三歸的真正意義解說,這才是真正的傳授三歸。我們聽了歡喜接受、依教奉行,從那時起,你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諸佛如來的學生。如果真正是佛的學生,經上說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如果歸依錯了則是假的,那就得不到諸佛護念,及護法神的保佑了。
作者: 懺心    時間: 2011-5-5 09:42
先說「歸依佛」。什麼叫歸依呢?「歸」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們從久遠劫以來,在六道裏流轉輪迴,實在是無依無靠,這是非常的可憐。這是沒有遇到真善知識,沒有遇到好老師。今天遇到了好老師,老師教導我們:要從迷惑顛倒回頭,依靠自性覺。自性本來覺,所以歸依佛,不是外面的佛,是自性佛。淨宗常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彌陀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釋迦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是自性所現的佛;所以我們歸依的是自性佛,就是自性覺。佛就是覺的意思,從現在起我們要覺而不迷,無論對人、對事、對物,一定要覺悟,絕不能迷惑。「覺而不迷」才是真正的歸依。如果你歸依佛,還是迷惑顛倒,還是顛三倒四,那你並沒有回頭,也沒有依靠,你那個歸依是有名無實,得不到護法神的保佑,得不到感應。所以一定要認識清楚,歸依自性覺。

第二「歸依法」。「法」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完全與事實真相符合;就是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在佛經裏稱為「正知正見」,或是「佛知佛見」。這是自性的法寶,不是從外面來的。佛陀教我們從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回過頭來,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見,這個叫「歸依法」。所以「法」是自性的知見,不是跟著別人走。佛之偉大,佛之令人敬佩,就在他沒有牽著我們的鼻子走,佛完全叫我們做一個頂天立地、獨立自主的人,這是他最值得我們尊敬之處。

「僧」是清淨的意思 ——六根清淨。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境有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凡夫根塵相接都會被外境污染。接觸到順自己意思的,就起了貪心,貪就是染汙;不順自己意思的,就起了瞋恚心,被瞋恚染汙。所以諸位要知道,五欲、七情都是染汙。這是心地的染汙。佛告訴我們,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沒有染汙,我們要從一切染汙回過頭來,依自己的清淨心,這才是「歸依僧」。

三歸依總結起來說,「歸依佛」就是覺而不迷;「歸依法」就是正而不邪;「歸依僧」就是淨而不染。佛教導我們修正行持的三大要領(三個標準)就是「覺、正、淨」,這是自性三寶。覺、正、淨,每一個人都有、都具足的。從前把它忘掉了,從今天起要回過頭來依靠它。佛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想到覺、正、淨,念念之中想到覺、正、淨;要用覺、正、淨來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這叫做三歸依,這是真正的歸依。
作者: 懺心    時間: 2011-5-5 09:44
「覺、正、淨」這三個原則就是三寶。三寶是一而三,三而一。你想想一個覺悟的人,他的見解會錯誤嗎?他的心會不清淨嗎?心不清淨,見解不正確,那就沒覺悟!同樣的,一個正知正見的人,怎麼會不覺呢?怎麼會不清淨呢?因此,這是一而三,三而一。佛給我們開了三個見性成佛的門,譬如這個佛堂有三個門,你只需從一門進來,一切全都得到了。因此只要在這三個標準中,採用一個就可以成功,就全部都得到了。中國大乘宗派裏,禪宗選擇由「覺」門進入,要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禪宗之外,都屬於教下),像天臺宗、華嚴宗、三論宗、法相宗,這些選由「正」門入——依經典的教訓來修正見解、思想、言行。念佛的淨土宗和密宗,這兩宗都是由「淨」門入——修清淨心。所以一而三,三而一。這許多宗派,在三個標準當中任選一門,雖然選擇不同,功效、成果則完全一樣。沒進門的時候不同(覺、正、淨不同),進了門之後完全相同。此時,我們才知道,法門真的是平等,沒有高下的差別。但是「覺」門定要上根利智,要很聰明的人,心地很清淨的人才能學,否則的話這個門是走不進去的。你看六祖在壇經裏說,他所接引的對象是上上乘人,如果不是上上根基,這個覺門是走不通的,修了也不會開悟。「正」門,一般根基都可以走,時間較長,要念很多書,就好像上學一樣,由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要念好多年,路很長。「淨」門,淨密兩宗由此入門,專修清淨心。在這末法時期,這兩宗很盛行,實在有他的道理。「淨門」既不需上根利智,也不需走很長的路(時間)。這兩宗之中,特別是專念阿彌陀佛的淨土宗,比密宗攝受還要廣泛,成就還要容易,更容易得清淨心。這是我們首先要將自性三寶認識清楚,知道如何選擇法門,作為修行的依靠,找到真正的歸依處。否則的話,雖然在佛菩薩形像前面受過形式上的歸依,其實從那裏回歸?依靠什麼?都不知道,這就是錯誤了。

上面所講的自性三寶,道理也許能夠體會到一些;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找不到一個依靠,三歸仍然是落空。我們到那裏找到真正的依靠呢?就是三歸依定要落實在生活裏。要知道佛教每一宗都有它依據的經典與修學的方法。譬如華嚴宗所依的三寶,「佛」是毘盧遮那佛;「法」,就是「華嚴經」;「僧」,就是文殊、普賢,以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菩薩僧——修學的榜樣——,我們跟他們學,要學得跟他們一樣,這三歸依就落實了。如果是法華宗,它是以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主,我們就是依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是「佛」寶;妙法蓮華經是「法」寶;法華經上所說的菩薩是「僧」寶,都是我們修學的榜樣。淨土宗依靠的佛寶,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真正的歸依處;法寶,是無量壽經和淨土五經一論;僧寶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諸大菩薩。學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學大勢至菩薩的專一。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大勢至與其同倫等,自從開始歸依起,一直到成佛,修的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這一句佛號,「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假」是借其他法門來幫助,修淨業者不需要借助於其他法門,從初發心到成佛,就是專念阿彌陀佛。那要怎樣念呢?他的秘訣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淨念」,是念佛時,沒有懷疑、沒有夾雜、這個心是清淨的,一定要用清淨心來念。「相繼」,是一句接著一句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這是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秘訣。「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念佛決定成功。
作者: 釋大寬法師    時間: 2012-11-17 13:34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