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念阿彌陀佛速成一行三昧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3-11-5 08:58
標題: 念阿彌陀佛速成一行三昧
念佛三昧寶王論白話淺譯
唐紫閣山草堂寺沙門飛錫撰
法宣法師白話譯
念未來佛速成三昧門第一(速成念阿彌陀佛,一行三昧)
夫心之分而為二、不能專一者,是由於種種的妄想分別所生。
種種的妄想分別雖然虛幻不實,而迷惑愚痴之人猶然滯著不離。滯著而不能釋懷,聖人便以之為憂。於是釋迦世尊以如迦陵頻伽之玄韻,暢演種種法門而卻無有說法。所開示的法身雖然畢竟空寂,而又具足萬德莊嚴之妙相。諸法實相如果不能明了,如來之說法即不圓滿,那麼究竟一味之旨,無說絕言之路,又怎麼能夠使人知其所歸呢?

而法華、念佛三昧之宗旨者,是欲令初心柔弱之菩薩,了知諸佛不二法門也。若是存在於言語或默然之間者,又豈只是如維摩詰居士杜口默然,文殊師利菩薩興言讚歎而已呢!何以故?夫帝釋天的羅網尚未伸展,千顆的瓔珞明珠哪裡可見;宏大的綱繩如果忽然高舉,數萬的網目則一齊大開。洗浴於大海者,已經受用於百川之水;稱念於佛名者,必定成就一相之三昧。如果用一言以蔽之,念佛三昧之作用即在此也。
此亦猶如清珠下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對佛的憶想投入於眾生之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既能契入之後,則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雙亡能所。雙亡能念與所念二者,定也;雙照眾生心與諸佛二者,慧也。如是即為定慧齊平均等,亦何心而不即佛,何佛而不是心呢?心佛既然如是不二而二、二而不二,則萬境萬緣亦無非三昧者也。
然而世上之人,大多憶念過去釋迦如來如秋月之佛面,觀想現在阿彌陀佛如湛藍大海之眼目,以如此之方式而拔除煩惱之毒箭,如同登上於極樂之宮殿矣,我亦以之為至極之教化啊!然而獨獨未曾聽聞、教人想念未來佛如千日之光明者,這又是什麼緣故呢?此乃是因為不了解釋迦如來相對於眾生之粗俗,而說諸佛之微妙,於是便把眾生間隔於諸佛之外,因此不聞眾生即是未來佛之事,誰又肯憶念尊重即未來佛之眾生呢?
譬如在《維摩詰經》中,有如果嗅到大乘之薝蔔華香,則嗅不到其餘雜小華朵之香。並且有聲聞天華著身,及菩薩華不著身之差別,此是貶抑小乘稱揚大乘也。維摩詰貶抑小乘,致使阿難置缽茫然。稱揚大乘,則眾菩薩皆同遊於不二法門。《法華經》決了聲聞法是化城,然其終究也可以成就佛道,是諸經中之王,則一切香皆是大乘薝蔔之香,大小乘皆不著於天華之意旨,則非常明顯矣!
如果不是法華一乘根器之人,則會以諸佛為世間之至尊也,眾生則是最為卑劣的,高下於是分別出來,種種的虛妄分別也因而興起。恭敬與傲慢的對立由此產生,平等的一真法界於是隱覆起來了。若是如此,則必定以萬民為草芥,錙銖計較分別天下。我慢的高幢既已設置,必然自我高倨於山稜雲層,眼目之中只有飛鴻巨鵬,心中遊於青天廣漠,其心堅定不可屈卑謙下,如是則阻礙了《維摩詰經》所謂的:見一切人皆平等恭敬、為一切供養中之最的經文了。
此外又不相信《楞伽經》中所說:眾生之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轉三十二相究竟圓滿之相,而入於一切眾生心中。就如同無上的無價摩尼寶珠,為污垢的衣服所纏縛而不見。豈知觀察城中最卑下的乞丐之人,與難勝如來,平等而無有差異。若能圓滿憶念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諸佛,普遍觀察十方一切世尊,則合乎於《理趣般若》當中,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合於普賢菩薩自體周遍之經文了。那麼《如來藏經》中之比喻貧窮女人懷著王胎,良米在穀糠稻穗內之意旨,就如明鏡一般明瞭可觀了。如此怎麼會招致八種我慢之指責呢?
人們都輕視欺侮將來具有白毫相之未來佛,不敢輕侮過去、現在具有金色身相的如來。卻不知道造罪的根源,皆在於現在雖是眾生的未來佛身上,而非過去與現今的諸佛之上啊!眾生如果真的不值得尊重,那麼未來佛又怎麼存在呢?我知道身為貧女的母親,因為胎中的王子而尊貴;潔白的良米,因粗糙的穀糠而得以保全。如是則合乎於《法華經》常不輕菩薩之心也,則念佛三昧,不必去追求速成而自然成就矣!
問曰:《法華經》談論的是『法』也,念佛法門者講的是『佛』也,怎麼可以以『法』為『佛』,以『佛』為『法』,浩浩然而混亂之呢?
對曰:不亂也,法華與念佛元是同一法門,而誰去混亂之呢?譬如芝朮這一種藥草,與列於仙班之諸子,昔日各自在於天涯之一角,則都沒有仙字之稱號。只因為諸人服用了芝朮這種藥草,因而能夠羽化成仙、騰雲飛行,是故藥草蒙受了仙藥之名號,諸人得到了仙人之稱呼,人與藥草本是相異之二物,然而其稱仙之事則是同一也。
同理可知,若無聖人出世,誰能與佛道相容而並游;諸法如果沒有佛陀來悟,難道要讓法自己去悟?『法』沒有『佛』不能自悟,因此念佛三昧產生了;『佛』如果沒有『法』也不能明了諸法實相,於是法華三昧興起矣。一個仙字而有兩種稱號,於是藥草與諸人皆可得到仙名;而念佛三昧與法華三昧,則皆可同名為佛慧。佛陀的智慧既然相同,則《法華經》的常不輕法門、與《般舟三昧經》的念佛三昧,這兩個無上深妙的禪門,於此便可同時悟入矣,此二者從來不曾相異也,又如何說其混亂呢?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