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成佛必經之路 大乘增上生道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3-10-31 09:13
標題: 成佛必經之路 大乘增上生道
成佛必經之路 大乘增上生道-日常法師
對二乘行者而言,一心希求解脫,趣入涅槃,容或不需要增上生,但依《法華經》所示,一切諸佛出世本懷——“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于眾生。”只有一乘佛道,二乘只是佛因眾生根性之不同,所安立的化城,並未達到究竟目標。二乘行者先跨到“解脫”這一步,然後從這一步再回小向大,步步走上去,最後成就佛果。
所以,我們若以《法華經》“唯一佛乘”的意趣來看,二乘仍在增上生道中。再者,大乘法門中,修淨土的同修或許會認為,求生淨土者臨終即生極樂世界中,與增上生道無關。其實廣義的增上生並不局限在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也是增上生道中的一步。因為生了淨土,將來仍需回入娑婆度眾生,步步增上以圓成佛果,仍然離不開增上生道。所以,增上生是通於一切大乘佛法的。
增上生的意義:生生增上,一生比一生好。而一生是一年一年的累積,一年是一天一天的累積,一天又是刹那刹那的累積。我們造的業,如果刹那刹那都是增上的,那你的一生絕對是增上,下一生也是增上的。
如果自己說“增上”,而刹那刹那都在造惡業,那麼增上生就成了空話。所以,果真能刹那刹那增上,我們會沒有好結果嗎?佛法講因果,絕無例外;若有一例外,即非佛法。所以只要因種對了,結果必然正確。
故在此過程中,最主要的是“業”的把握,增上生即是要造善淨之業。我們以前造的業都是一片汙黑的業;就算是善的,仍是染汙之業,現在不但要善,而且還要把它淨化。
廣論共下士道說明的三個特點:簡要地說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
“異熟”就是我們的報體。
“等流”就是我們的心(觀念、認識作用等),為什麼會這樣想,為什麼會那樣想,以及有的人是這種習氣,有的人是那種習氣,這些都是“等流”(真等流)。
“增上”就是外面的客觀環境,又分為有情與非有情,即客觀環境包括了眾生以及眾生賴以生存的整個宇宙;我們依賴環境而生存,同時也對客觀環境盡了我們一份力量,彼此相輔相成,輾轉增上。
從這裡可以注意到:我們搞任何一件事,會影響到旁人;同樣地,我們之所以這樣搞,也是受到旁人影響的結果。
所以,旁人的作為一直在影響著我們,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亦如此。談增上生道,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仔細觀察,我們的概念、想法以及一切的行為,幾乎大部分是受這客觀環境影響而形成的。
我為什麼這樣想?為什麼說這樣的話?為什麼要那樣搞?這一切是誰在決定呢?以我為例:小時候,不知道我要說這樣的語言,只因為父母是這樣說,我自然而然就這樣說。然後,我為什麼有這樣的概念?因為我父母、我的兄弟姊妹等等周圍的人告訴我,這樣不可以搞,那樣該搞,所以長大了,覺得我該這樣,我該那樣。一切都受到客觀環境影響,沒有任何事作得了主。
後來,進學校念書,現在我們會說:“我是學工的,我是學理的。”其實,多半不是父母決定就是老師說的。乃至周遭所接觸的人事中感受的結果。當時父母或老師說這個好,我就想:我要學這個。我覺得是我在決定,實際上並不是,還是在受客觀環境影響。
請大家想想看,有沒有一點例外呢?現在我們學佛了,說不要被境轉,要轉境,你轉得了嗎?你轉得了轉不了說不準,我自己是完全被境轉,這是一個事實啊!
“心能轉境,即同如來。”那是目標。而我們是凡夫啊!必須認清自己地位,如理修行增上,方能圓成無上佛道。所以現在我們修行,能夠只管自己嗎?只管自己,搞得好嗎?
我們明明受客觀環境影響,客觀環境不去優化它,怎麼改變自己?這是緣起之法,法爾如是。隨舉一例:這張檯子是木頭造的,引了火來燒,它會不著火嗎?又假設這檯子是鐵作的,要它不傳熱,可能嗎?這是緣起之法,我們被這個環境影響,卻不管這個環境,想要改變自己,可能嗎?
更重要的,我們瞭解,一切是業決定的,所以也說明這個客觀環境之所以如此,還是你造的業在回饋你自己啊!
大家都會覺得現在的社會,實在逼得人喘不過氣來。我認為,在國內還很幸運,先進的國家更不幸,他們真是可憐,人似乎變成了一台扒分機器,說不好聽一點是造糞機器,忙了半天,最後兩腳一伸,走了!真是一點時間都湊不出來。而我們,雖然沒有那麼嚴重,但要我們花太多時間在佛法上,實際上也有困難。別說上班時間需要貫注精神工作,即使下班跑到馬路上都要提起注意力走路,否則你不去撞人家,人家可要來撞你。而忙了一天回家,真有筋疲力盡之感,根本無心用功。少數人,幸運地忙到可以退休,算算,餘年已經無幾。所以,在這種情形下,要充分利用時間念佛、參禪、持咒等等,很難啊!
那怎麼辦呢?要想改變業,最重要的是意樂,意樂中最重要的是正知見。當我們能夠善巧的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正知見,就能優化以前錯誤的業,把雜染的業變成善淨之業。有了正知見且意樂真正是善的,事情一樣在搞,效果就不一樣。
譬如說,以前你搞事就是為了扒分,其中多少帶著無奈的心情:“唉!就是這樣嘛!又能怎麼辦?”最後總是拖著一身疲累在搞(至少精神上是如此)。就算搞得很成功,很有興趣,當你從很熱鬧的宴會中回到家時,仍覺得非常空虛。所以如此的意樂,本身就是一無是處。
現在我們懂得了正知見的運用,即使事情本身並沒有優化,但意樂就不同了。所搞的事還是以前無可奈何去搞的那些,但搞的時候,心裡就會運用正知見,能這樣想:“世間相就是如此的可厭!
現在我多麼幸運啊!能夠認識了佛法。”一方面隨喜自己,一方面讚歎佛法、禮敬三寶,然後懺悔以往的罪業(招感如今的果報),想到這裡,請佛住世、請轉法輪的心情都出來了。如果能這樣搞的話,你的回向本身也真的是回向了,因為這些都是功德——有了功德才能回向,否則只將回向文念一遍的話,那都是空口說白話。
當然這個理論說來容易,搞起來可有段距離。但有了這理論去搞的話,當下,內心就會感受到不同,感受到正皈依的喜悅。由此增上,豈不正在如實行持,漸次終有達到最高目標的一天!
眼前對我們來說,正知見極端重要。有了正知見,運用在生活中,眼前生活且不用改變它,整個結果卻漸漸改變了。眼前之所以這樣子,是往業所感,莫可奈何。然而假定連運用佛法也永遠沒有道道優化的話,佛法就不靈光了。因為佛法講因果啊!已經生成的果要去改變它,不可能;但就在這果現起的時候,你當下所造的因,只要扭轉過來,不就可以改變了?何況當那個因一扭過來的時候,煩惱降伏,心情便會寧靜起來。眼前得到寧靜歡喜的隨分,將來又可生生增上,你說除了佛法以外,哪裡還可以找得到更好的?
瞭解這一點後,怎麼走法呢?就是想盡道道努力去推廣法人事業。幫助別人的結果,自己的意樂增長、認識增長,更重要的特點是,當你全部精神貫注在這裡,所造的業是不是全部都是這個業?而且你努力推展,周圍的人一個個皆受影響變成學廣論的人,自然這個法就從深廣兩方面開展,愈來愈深,愈來愈廣,於是到了下一世,這個就成了影響你的增上生。
事實上,眼前就已經開始呈現花報了,而單單花報就已經很可觀了。很多老同學都感覺,學了佛,尤其是學廣論以後,大家都覺得你怪怪的,怎麼學這個?現在倒過來,不學廣論是怪怪的。周圍的人都學,如果某個人不學的話,總會覺得跟大家不相應。
以前我們學了,跑到周圍環境中處處不靈光,現在不一樣,整個周圍都是學廣論,要嘛不進來,進到這個圈子就會覺得我要學,這就是客觀的增上生對他的影響。這一生的受用,還只是花報,實際上,假使繼續努力推展下去的話,下一世,你一定還在這裡邊。
現在很多地方邀請我去講說,我自己曉得,我沒有法,怎麼弘呢?
但是凡有廣論的地方我都願意去,自己瞭解,我不是去那裡弘法,而是努力造增上生道的因。
因為這樣一來,全部精神貫注在這裡,我的腦筋沒有別的在轉,就只有廣論教法,等流習氣積累的就是這個。
然後,幫忙過程中,所接觸的還是學廣論的人,所以將來增上果成就的也是這些。如此努力下去,異熟果相信也一定會更好。現在我雖然多病,還不至於一無用場,到那時候,病可以少一點,這也不壞呢!
南北各個老班同學,在攻關得到受用以後,一致覺得妙不可言,於是也願意省下忙世間法的時間,轉而到各地幫助別人推展廣論,一起努力建立增上生道。目前研討班中,有的完全是家庭主婦,有的是阿媽班,有的是知識份子,有的是年輕人,這都是同修們努力推展的結果。
接下來,大家想這樣還不夠,於是“福智之聲”就生成了。大家把自己的經驗寫下來發行,彼此交換心得。後來,仍覺不過癮,於是開始擴充版面。現在更進一步,打算結合與廣論有緣的同修,一起成立財團法人,讓這條增上生道再造得更好!事實上,在為大眾忙的過程中,自己便一直在受用中。
我們往往說:“隔陰之迷怎麼辦?”其實真正的佛法並不強調隔陰之迷,但卻極端強調無常。
無常到什麼程度呢?“火燒頭燃,尚可舍置,無常盛火,應速除滅。”頭上著火了,沒關係,但是要先把無常之火解決。無常對我們的策勵是如此逼切,隔陰還只是下一世的事情。
因為有這無常的觀念,所以念念皆精進不放,修行自然把握得住,將來必然增上。實際上,隔陰之迷逃得了嗎?逃不了!
我們看看經論就曉得。既然如此,隔陰迷了怎麼辦呢?可怕的並不是隔陰之迷,怕的是隔陰,你再來的時候,增上生道是否搞好?搞好了,不要怕;如果沒搞好,外面的環境是“拉下生”,再來的時候,雖然你很努力,外面的環境把你拉下去,那就沒轍兒可想了!
所以,假使我造的業是五官端正健康,造的業是投生在高雄某地,並且家庭美滿,而我卻擔心,到時候萬一我說非洲話怎麼辦?這種擔憂不是多餘的嗎?這裡除了普通話、臺灣話,根本沒有機會學別的語言,怎麼可能說非洲話!這完全是客觀環境影響你,而這客觀環境完全是業來決定的,業又是你自己造的。
豈不是我們當下努力的就是這個?所以現在我們努力推展廣論的真正意義就在這裡——眼前是我的業在輾轉增上,將來得到客觀增上環境使我受用。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