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獲得生活的喜悅》 二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3-10-7 08:27
標題: 《獲得生活的喜悅》 二
學員問:「如何才能方便禪修,消業障之道,如何成佛?」
  
   
仁波切回答:「此所指的是今天早上所說的「方便」,要成佛的話要有三種基本的方法,
第一個是禪修的頭,所指的是「皈依發心」;
第二個是禪修的心,所指的是「止」與「觀」,特別是「觀」,有兩種「觀」,即是「觀空」、「心的體性修行」。特別是「心的體性修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修行的心髓;
第三個是禪修的四肢,所指的是「迴向」。」
此即具有修行的基本條件,如果能夠具有此三種,即具備最基本的成佛條件,如此修持能夠消除業障、積聚福德。
   
學員問:「如果很執著要做善行、利益眾生,要做很多善事,雖然是善行,但是很執著煩惱應該怎麼辦?」仁波切回答:「那就不要做!」
   
菩提心為發心之最勝無量功德
我告訴你們一個「格西班的故事」,他是一個很好的行者,他在山中閉關,有一天他看著外面草原非常的空曠,他想著今天施主會上山來,所以,他想著說要好好的把佛堂、住處打掃一下,因為施主要來了。但是,他突然覺悟到:「我為什麼我要把佛堂、居住的地方打掃清淨呢?就因為我的施主要來嗎?」所以他到外面去抓一把沙子,把沙子灑在供桌上。後來,施主來了,非常的驚訝!問他:「這裡怎麼了!為何這裡都是沙子呢?」
格西班:「哈哈哈!因為我知道您要來,所以,剛開始我把佛堂打掃的很乾淨,但是後來我發現我的動機不對,所以,故意把沙子拿來取代供養了。」
   
這個故事傳出去了,很多人都聽到這個故事,同時就傳到當巴桑傑的耳中,他是印度一位非常偉大的成就者,很多人說:「當巴桑傑就是達摩祖師」,他到過西藏三次,也去過中國,所以很難說,也許他就是達摩。他讚嘆的說:格西班灰塵般的供養是最重要、最好的,雖然把灰塵灑在上頭,但是灰塵成為了一種供養,所以發心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的修行變成做壞事的原因,或是傷害他人的原因,那最好就不要去做!
因為你把修行與壞的發心、壞的自我,三者聯合起來了!
如果你不是很清楚,這樣做也沒有任何發心,也是可以的,還是有利益的。既沒有正面發心、亦沒有負面發心,也是可以的。或許你有一點點的發心,即使只是小的發心,只是希望清淨自己的惡業,也是可以的。
最好就是發菩提心,雖然你只是做小小善業,也許只是供一盞燈,「我要把這個供養給佛,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使他們完全脫離障礙與痛苦,幫助他們能夠成佛,為此緣故,我現在供此燈,」以這樣的發心來供燈的話,供燈的功德是無量無邊。
所以,如果有好的發心的話,即使是小的善行,仍可以積聚無量的功德。
     
即使天空中充滿著雲,但是對虛空來說,不是問題
學員問:「請問仁波切如何運用禪修來作為消除我們對人、對事的我執,舉例來說,他人對我們簡單的述說,但是我們很容易想成負面、或是有敵意的,該如何做呢?」
           
仁波切回答:「就安住於心的自然如是之上,不管他們說什麼,就讓他們去。」
舉例來說:一個放鬆的心,如虛空一般;你的念頭與情緒,如雲一樣,雲無法打擾虛空、亦不能消除虛空,你不能殺它、砍它、你不能用槍打它,你對虛空是束手無策的,什麼都不能做。
即使天空中充滿著雲,但是對虛空來說,不是問題,即使天空中萬里無雲、太陽普照,對虛空來說,也沒有什麼不同。就保持著童稚般的心,說來容易做來難,是嗎?
  
如果你覺得說來容易做來難,那還有另一個方法,就是「運用問題,來做為修行的助緣。」我待會再告訴你們。
   
學員問:「今天早上仁波切在菩提寺中說到,根據西方的研究,一個好的婚姻,平均只有延續五年,如果只有五年,那五年後,我們應該如何來面對呢?」
仁波切回答:「我不知道!」因為我缺乏這方面的經驗,也不會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我不知道。最好是雙方互相合作來面對,如果真的不行的話,那該怎辦呢?這即是輪迴的本質,沒有,也就結束了!ok!

仁波切問:「昨天所教的修行方法,修了之後,有沒有特別的經驗?有沒有非常高超的證悟?」學員回答:「還沒有!」
   
昨天所教的是「自然如是的安住」,這樣的安住有沒有很困難呢?
如果覺得很容易的請舉手?困難的請舉手?這沒有什麼好不好!
如果覺得不容易,主要是因為妄念太多的請舉手?
昏沉的請舉手?或者是妄念與昏沉都來的請舉手?
     
沒有任何造作,安歇在心的自然如是之中
基本上,要修習在自然如是的狀態之中,其中困難之一就是有很多的妄念。我有很多其它方法來對治它,我會一步一步地教你們。現在告訴你們一個「如何修行、安歇在心的自然如是」的方法,就只是:如是的休歇,自自然然、法爾如是地休歇、沒有任何造作。
   
「沒有任何造作」就是說:不要自己產生任何妄念。你跟妄念說:「妄念,你走開!我需要寧靜!我的心要空空的!我一定要非常的放鬆!我要放鬆、打開。」不要為這些而做任何的努力。就只是這樣自然平常地安住於平常的心上。因為心就像水一樣,如果你把灰塵放入水中攪一攪,水就會變混濁;如果把灰塵與水,自然放著,水與灰塵就會自然分開來。因為水的本質是清淨、乾淨、清潔的,這就是水的本質,所以,就讓它如此放著不動它。
   
我告訴你們一個真實的故事,幾年前我從德里飛到歐洲,我在德里的機場,遇到了一個人。
他問我:「您是佛教的僧人嗎?」 我回答:「是的!」
他問我:「您喜歡禪坐嗎?」 我回答:「是的!」
他說:「我也喜歡禪坐,但是我沒辦法禪坐,如果我坐超過十五分鐘以上,我就會有點頭暈!坐繼續超過二十五幾分鐘以後,我就會開始嘔吐。」
   
我告訴他:「或許您有點繃的太緊了!您應該放鬆!」
他告訴我:「沒有用的!我越想放鬆,我就越頭暈。」
仁波切:「真奇怪!也許您在此禪坐一下,我看看您!」於是,他就坐在我旁邊,開始準備修禪定。(仁波切示範對方的禪坐姿勢)我看著他的姿勢,我自己也快頭暈了!
我告訴他:「好!好!好!夠了!夠了!現在換我禪坐一下,您好好的看看我!」
我就禪坐幾分鐘,他從頭到腳、一直打量著我、看著我。後來,登機廣播聲起,每個人站起來排隊。所以,在飛機飛航過程中,我們沒有再交談。我們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下機,他與我揮揮手,並告訴我:「我想我現在知道如何禪修了!因為我在飛機上嘗試著禪坐,但並沒有感到頭暈。」
   
所以,不要太緊了!百分之百放鬆,但不要百分之兩百放鬆。但是要如何百分之百放鬆呢?
   
一開始就像這樣...,放鬆之後…想到:喔!怎麼了,我待會要去吃飯、吃晚飯。喔!提起來一會,放鬆之後,想到:我要吃臭豆腐。然後又放鬆了…,又提了起來,想:喔!這堂課太久了、又感到很昏沉…。
實際上已經放鬆了!心中還是很緊,又把它抓起來,心中想著亂七八糟的念頭,又想著:「要放鬆!心要打開!不要有念頭!」所以這些念頭又把自己綁住了!
   
怎麼做?就讓它去!放鬆的幾分秒鐘之後,又忘了!沒關係!再開始了!
忘記了!沒關係!再來一次!放鬆一秒!放鬆二秒!放鬆三秒!
短時間、多次數的練習。為何要如此呢?對初次禪坐的行者而言,時間本來就是短短的。
如果你可以坐久一點的話,很好!但不需要故意停掉中斷。雖然時間都是很短暫,但你不斷、不斷地多次的練習。所以,我們現在一起來禪坐練習一下。
   
【 仁波切帶領大眾  禪修練習 】
感覺如何?這是很容易的,但是你可能會覺得很困難,因為會有很多情緒、妄念出現,這些都是表面的而已,這些對於情緒、妄念而言,是一個非常清淨的里程。
我開始要告訴大家一個修行的方法,那就是「有所緣的禪修」。
   
「有所緣的禪修」方法
因為我們的心猶如瘋猴子般;我們的心就像房子;五官就像窗戶;心如瘋猴子;房子中有一隻瘋猴子,它到處亂跳,日夜在那跳動著。「看到好的,我喜歡;不好的,我不喜歡;我知道、我不知道;我喜歡、我不喜歡」很多種種的念頭,對於嗅覺、味覺、身體上的感覺也是一樣。
眼、耳、鼻、舌、聲,對應外界的色、聲、香、味、觸,而產生的各種情緒,因此我們在輪迴裏,因此我們自己對於外在不淨的瘋猴子心有一連結,此連結是什麼呢?
是瘋猴子的心與不淨的外界有一連結。因此產生業氣,此業氣如一匹馬,瘋猴子的心如騎馬的人,騎馬的人是一位四肢殘廢的盲人,所以,無法駕馭這匹馬,馬也是發瘋了,於輪迴中到處亂跑,所以你到處在受苦。
  
要如何從這種痛苦中解脫出來呢?有兩種方法:
()你可以控制這匹馬,騎馬的人就比較平靜、平安;
()你控制騎馬的人,所以,騎馬的人就能夠去駕馭這匹馬。

有以上兩種選擇「修止的方法」就像控制騎馬的人,如何控制騎馬的人呢?
有非常好、善巧的方便。
以使我們心散亂的人、物質,作為我們修行的助緣,轉成讓我們能夠回到專注、精進的人,你們懂這個意思嗎?
   
讓我們散亂的所緣是什麼?是念頭、妄念。那念頭跑到那裡?跑到任何形象上。
眼睛跑到杯子,就會產生念頭;念頭經過耳朵,就會產生聲音;人家告訴你:「你很棒!」,你會覺得我確實如此;人家說你像豬一樣,你就會很沮喪;過去在西藏,如果你說:「他很胖」,他會很高興;但是在台灣好像不是如此。
  
對於嗅覺,舉例來說,仁波切問:「你覺得臭豆腐好聞嗎?有多少人覺得好呢?」這是自己感官不同而已,這些皆是使我散亂的所緣,我們的活動範圍不外乎在色、聲、香、味、觸這五種之中。
   
因此,要如何運用使我散亂的所緣,作為禪修的助緣呢?這要使用正念。
如何運用正念來禪修呢?任何顯相都覺知到。
你可以看見很多東西,以外在顯相作為禪修,眼睛看見很多東西,有很多東西,但事實上只有二樣,你不會看到多於這二樣,那即是形狀與顏色兩種,就這兩種,你不能看見聲音與味道是不是。就運用形狀與顏色,來作為禪修的助緣。
   
有所緣的「形象禪修」
在這裡舉一個例子,這裡有一顆橘子,大家都看得到嗎?
現在看著它,從眼睛去看,「心與眼睛」兩者一起看著橘子,就這樣,很簡單!
是不是與橘子在一起呢?你不用特別的專注、不用特別的覺知,僅僅是知道而已。
可以嗎?很容易!但是你沒有辦法與橘子在一起,超過三秒鐘,為什麼?
因為心開始想:「這是從哪裡來的?外國來的、台灣、台北、美國、日本...等。」眼睛仍舊看著橘子,但是心已經分開了!這不是禪修!眼與心兩者同時去看著它,非常地放鬆!
  
現在我們試試看,「看」,做這種禪修時要打開眼睛,但不要特別努力去打開眼睛,就如同平常生活一般,可以眨眼睛,你不要去控制眼睛而不眨眼睛,不然會傷害到眼睛。短時間、多次數練習,自然的去看著它。
【 仁波切帶領大眾  禪修練習 】
「知道這裡有一個橘子!」現在我們一起來禪修。
你們覺得如何?你的心可以在橘子上,超過三秒鐘嗎?
你覺得可以超過三秒鐘,請舉手? Good!
你覺得可以超過二秒鐘,請舉手? OK!
你覺得可以超過一秒鐘,請舉手? OK!
當你的心專注看著時,可能眼睛不太舒服、橘子變成了兩個雙重橘子,或是變成模糊了、有一種霧霧的、亮亮的、暗暗的;或是橘子會動,你覺得有點昏昏的;眼睛會痛、眼睛會流眼淚,覺得影像變得銳利,往眼睛方向跑著,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
不用擔心!如果你看見兩個橘子,很好啊!因為現在有兩個禪修的所緣、朋友。

剛開始時,短時間是比較好的,慢慢心依止於時間越來越長,你的心自然地就會比較寧靜、心比較柔軟、比較容易駕御它。一般時候,心就像一隻瘋猴子,你沒有對於自己本身的自由,即使你不想沮喪時,仍無法控制自我,你還是沮喪了!
   
你不斷地禪修練習著,心自然會寧靜、沉靜下來、非常的放鬆,這個我稱之為「心的訓練」,心的一種提昇方式。把心拿來鍛鍊,一種心的訓練,這種鍛鍊對於心很好!心的鍛鍊對於心的免疫系統很好!
你身體會更健康,你不會得到新的疾病,比較容易治癒舊的疾病,有很多好處的。
心也是這樣的,心的疾病就是「瘋猴子的心」。
但是剛開始做「看」橘子這樣的禪修練習不能一下子太多次、太久,因為也許連續做了二十次以後,會覺得昏沉了!剛開始看到橘子,好像很興奮「橘子!」,再過來「嗯...橘子,」新鮮感消失,「...橘...子...」那時候你已經昏沉了!可能會想:「橘子在哪裡啊?我看不到你!現在我在那裡啊?」下次你可以試試看!
去一個運動的健身房,你喜歡舉很重的東西來訓練加強自己的肌肉力量。但是你不能馬上舉重的東西太多次,也許舉五六次,之後就舉不起來了!
但是沒關係!明天再試試看!明天舉七次,也許明天就變成八次,或許五十天之後,你就可以很容易的舉很重的東西。

所以,禪修也是如此,慢慢來,不要想著說:「今天開始禪修,明天就可以成佛。」、「今天開始禪修,也許明天我就會飛了!」、「能夠看見佛、會有神通。」會不會飛、有沒有看見佛、有沒有神通,這些都不是重要,不要想這些事情!

剛開始時,先在桌子上放小的物品(如:水果、小石頭)由一個小小的點開始,慢慢的把這個物體點擴大,漸漸地可以覺知這房子的所有東西。譬如說,我在這邊可以看見整個房子看到大家,但是並不清楚,我可以看見翻譯者的一點點、那邊有喇嘛們、我的念珠、上面的天花板,就像一個大的窗戶一樣。
  外在環境形狀就像一個蛋。因為眼睛形狀的緣故,這裡有一個很大的窗戶,從窗戶往外透過去看,就可以看見視覺所及之處。如果你可以如此做的話,幾乎變成一個「無所緣禪修」。
   
仁波切問:「可以看見這裡的一切嗎?」可以!
你不要專注於某件事物上看,就自自然然的看眼光自然接受到的東西。
  
【 仁波切帶領大眾  禪修練習 】
OK!怎麼樣?很好?困難?不舒服?眼睛雖然是往前眼光照射看出去,但是你的心不要分別是右眼或左眼,就是一般的心跟眼睛平平等等的自然平常地去看它。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運用此禪修方法,如在街上走路時,可以看見很多人,自然覺知道他們的存在即可。或是你在煮飯時,有很多形狀與顏色,你只要覺知到它們,一片一片把它分開來,有很多片,那很好!很有趣!
修禪的人很喜歡在廚房中作禪修,禪宗大師都在廚房中為僧眾做菜,漸漸地見到的很多東西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助緣。當你在看的時候,很快速去看,就像心裡面這樣看過去就好,不要「刻意」的去看,不經意的去看,如看:橘子、花、人、供養的餅乾...。
  
有所緣的「聲音禪修」
OK!下面是教授「聲音禪修」的方法,仁波切問:「有沒有聽到什麼聲音?有聽到冷氣的聲音嗎?」教授聲音禪修時,沒有聽到聲音,這對於聲音禪修是不利的,因為要以聲音來禪修,即要有聲音,否則難以禪修。
   
有時候街上有很多車子的聲音,那是很好的!
你可以此作為禪修的助緣。那要如何作禪修呢?很容易的!就是聽著聲音,「心與耳朵一起」就是這樣,不需要特別去注意聲音。不要去想:「看到什麼東西了?一下子又感覺到什麼了?又想不行!不行!我只能專注在聲音上面。」就只是放鬆!只要知道有聲音就是了!心就跟著聲音,但是你沒有辦法做太久,一下就不見了!
現在我們一起來作禪修,心「無所緣禪修」如是安住。
【 禪修一段時間後 】
仁波切說:「現在眼睛閉起來聽著聲音!」
【 禪修一段時間後 】
仁波切說:「現在眼睛張開來,安住在無所緣的禪修之中。」
OK!怎麼樣?Good!現在我要問您們一個問題,關於形象與聲音禪修兩者,
喜歡「形象禪修」的人,請舉手? OK!
喜歡「聲音禪修」的人,請舉手? OK!
兩者都喜歡的請舉手? OK!
   
很好!大部分的人都比較喜歡「聲音禪修」,因為個性不同,所以不一樣!
有時喜歡聲音,你可以用「聲音禪修」,直至你覺得無聊為止。
有時喜歡形象,你可以用「形象禪修」,直至你覺得無聊為止。
你可以自行選擇,直至你覺得無聊為止。
因為我先教「形象禪修」,之後才教「聲音禪修」,所以你們會覺得第二種「聲音禪修」比較好。如果我先教「聲音禪修」,之後才教「形象禪修」,你可能會覺得「形象禪修」比較好。但是沒有關係!
你可以運用這些方法,直到你沒有興趣無聊了為止。
如果你偏執的用一種方法,你會感覺好像強迫自己一直去用那個方法,如果你感覺到使不上力時,換一個方法比較有效,如此可以比較容易開展你的禪定力。
再說一次,禪修的方法是在任何時間、任何時候都可以來用,特別是城市繁忙之處,有各種噪音,對於你的禪修皆有所助緣。
  
特別是你的鄰居是很聒噪的人,常常製造噪音,你可以使用「聲音禪修」,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你不需再去製造聲音,如:去打開收音機,自然就有聲音了,你可以此作為禪修的助緣。
  
昨天我正在修禪定時,有一個人走過來,打斷我的禪修,真是一個笨蛋,也不管我是不是在那裡修禪定,就在我面前大聲的走著。但是,如果你知道如何禪修時,就應該以那個人作為禪修的助緣,打開門、剛那一個人大搖大擺走進來時,你就看著那一個人,看著他走來走去,你可以將你的覺知跟著那一個人去動;如果有兩個人就有兩個助緣,如果他們說話時,那就聽他們所說的,仁波切用台語說:「你賀!吃飽咩?」(大眾笑…
      
現在可以提問有關於禪修的問題。
學員提問:「請問仁波切剛剛領眾作聲音禪修時,最後仁波切說可以張開眼睛時,
為何會覺得突然覺得矛盾、想哭的感覺?」
仁波切問:「以前有這種經驗嗎?這是第一次嗎?還是以前有發生過呢?如看
見佛像時會有如此經驗嗎?」
學員回答:「類似,但是這次會比較清楚。」
仁波切問:「如果想哭時,哭一哭會覺得比較快樂或不快樂嗎?」
學員回答:「不會因此感覺快樂或悲傷。」
仁波切問:「那是氣在動的因素,那沒有問題!如果可以知道這個情況的,是沒有問題。」
仁波切問:「會覺得頭頂上有異樣嗎?」
學員回答:「目前沒有!」
仁波切問:「會覺得腹部、胸部有異樣嗎?」
學員回答:「腹部會覺得熱熱、脹脹的,到胸部時會覺得特別悲傷。」
仁波切問:「有學過禪修嗎?」學員回答:「有約15年」
學員回答:「仁波切所謂『學禪修的定義?』」
仁波切問:「任何學過的方法皆算。」
學員回答:「約17年。」
仁波切問:「有沒有指導老師?」
學員回答:「以前學生時期,社團指導老 師有 教授過禪修。」
   
不要執著亦不要隨著我們的經驗而去
不用太關心此問題,多做一些身體運動、多喝熱水。如果有感覺,就讓它去!
不要執著它!就沒有問題!隨它去!
如果太執著這問題,你就會把這問題縮的很緊,心如果對這個問題很緊的話就會產生問題,你知道就是有個情況,那就好了,讓它去!就不會有問題,就隨它去!
   
有任何感覺、形象、聲音,皆不要產生執著、不要管它。
就如同看電影一般,如果電影裡有演員演成是佛陀或者是魔,你不會有任何感覺,你不會去在意它的。
同樣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不要隨著你的經驗而去,不要跟著它走。
不要隨著我們的經驗而去,很多人在坐禪修時,沒有禪修的指導老師,他們對於禪修有了錯誤的認識!因此,心很緊,他們以為禪修時,心一定要非常專注,所以,氣有時候就動的非常厲害。因此,要放鬆!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