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黃金價格

標題: 《成佛之道—殊勝證悟道前行法》之2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3-9-14 08:48
標題: 《成佛之道—殊勝證悟道前行法》之2
菩提心――成佛想
  菩提心就是為一切眾生而成佛的想法
佛教中有小乘、大乘兩種層次的菩提心。我們現在所修是依大乘。它之所以被稱為“大”,乃因其態度和動機之廣大――其願涵括一切眾生均可成佛。
  
  菩提心亦可分為絕對和相對菩提心兩種。相對菩提心也有兩個面向或層次,即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絕對菩提心是對一切現象之究竟本自空的了悟。但那對初學者並非容易理解的。因此,為了去了悟絕對菩提心,行者必須首先長養相對菩提心。
     
  要去受菩薩戒以生起菩提心,行者需要一位元證人,像自己的上師或一尊佛像皆可。在此修法中,行者是於蓮花生大士之前受菩薩戒,蓮師身邊所圍繞的眷屬則如前所述。
    在皈依物件之前,行者這次只需觀想自己即可,只觀自己是因為要發誓,保證為一切眾生而做事。行者應如下誦念:
  “為利眾生願成佛,
  故我發此願,行菩提心於其究竟意義中。”
  菩提心之精要所在及其所需為何?
有情眾生因執著貪愛、違願嗔恨與無明三種障礙,而無止境地輪回於娑婆三界中。
佛性(tathagatagarbha)是自然的呈現在每一位眾生中,但眾生無法認識它而墜入污染中。這就是無明、輪回的根本。
  這無明愚癡的主要展現就是自我――“我”的想法。一旦這樣的念頭佔據後,人便懷有“我的身體,我的心,我的名字”的想法。但事實上,“我”的念頭是一種根本不存在的東西的假設。
    我們現在擁有這個多種元素所組成的所謂“身體”。只要身和心保持在一起,不同的感官意識便可感知外在現象:我們可以看見形象,能夠聽到聲音,能夠聞到味道,品嘗口味,感覺到客體。
有了自我的想法,我們便攀著在個人自我存在的概念上。感知了外在世界,我們便攀著在自我存在現象的概念上。當我們還活著時,身和心一起操作,且我們還都有個名字。但無論如何,當我們開始審查這身、心、名三者時,我們能夠很容易的瞭解,這些都僅僅時符號標籤罷了,本質的實相上空無一物。
  
  讓我們首先看看身體。它是由皮膚、血液、骨頭、肉和器官等不同的成分所構成。我們若把這些拆開,把皮膚放一邊、骨頭放一邊、血肉……個個放在分開的地方時,便無法說單單皮膚就是身體,單單血液就是身體。依此類推,其中沒有任何一個可被歸為身體它自己。甚至也沒有一種特定物可被說是(含有一切)“身體”精華的東西。
  因此,身體只不過是一種異類元素的暫時組合的執著符號罷了,它自己並沒有任何真實的存在。根本就沒有身體的存在。然而,由於我們相信它是“我的身體”,所以對能夠令它爽快之事感到極大的執著,並且希望能避免一切對它不快的損害。
  
  人同時也執著在“我的心”的觀念上。但如果我們試著去尋找此心的話,你不可能在任何地方找到它。心不在腦、不在心臟、不在皮膚或身上的任何地方。心沒有實際的形態,既非圓、方、亦非矩形。心沒有任何特別的顏色,既非固體也不是四散的。所以,“心”僅僅是對無止盡念頭執著的一個名字罷了,而念頭一個尾隨一個;就像是“念珠”只是一個給予一百顆串在一起的珠子的名稱般。
  
  而“名字”這個觀念的實情也是一樣。例如,我們說“人”以立意指其為一個人類。但“人”一字,不過是由兩撇所組成,如果我們把左邊分開,那麼“人”的概念便完全消失了。
  
    一旦這錯謬歸罪的系統已生根後,就有些眾生和事物會被我們認為是“我們的”,例如那些我們感到有強烈執著的是我們的親戚,而對我們作些益事的就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無法忍受和家屬親友的短暫分開。我們準備作出任何對或不對的行為,以愉悅或防護他們。這就是所謂的執著或貪欲。
    其他被我們認知為引起我們的傷害的眾生,我們就決定他們是敵人。我們準備去傷害他們,盡可能地反擊。這就是所謂的嫌惡或嗔恨。
  當這樣的無明佔據了整個心時,在輪回中無盡飄蕩的因緣便已具足。事實上,執著和嫌惡都只是錯誤的認知,“敵人”和“朋友”不過是種快速變換其位置,且極不可靠的概念罷了。我們已在輪回中投生無數次。在每次的投生中,我們都有父母、朋友和敵人。我們的過去及未來生中,絕對沒有誰一定是我們的父母、朋友或敵人。我們最大的死敵對頭可能在我們下一生中,做我們的孩子。
我們此生的父母也可能是來生的敵人。我們所經歷的並非幾生而已,已是無數生了。在這生生世世中,我們擁有過那麼多不同的父母。所以,對他們任何人有強烈的嫌惡或執著,認為他們是敵是友都毫無意義。這只是我們缺乏對無量過去生中一切有情眾生所發生的事物的洞見能力。我們是極被污染的。
  
  當我們看見某人並且認為“他是我的仇敵”,那個想法不過是我們的投影。假如有人叫我們是賊,或甚至用根棍子攻擊我們,嗔恨將在我們心中生起,我們可能會紅著臉,並且想著“我一定要打回去,而且要比他敲我還要痛的狠狠敲他”。所以,我們拾起一根大木棍,然後沖向他去。嗔恨是如此的強烈,足令我們如此的極端;但假若你審視嗔恨自身,它不過是個念頭罷了。我們再審視念頭則會發現那裏實無一物:它無形、無色、無位置、亦無任何其他特質。它是空性的。而認識心的本然空性即是絕對菩提心。
  假如我們仔細的深思,我們會洞見當別人打我時,其實連一點點生氣的原因也沒有。對棍子生氣將會是可笑的;而對打我們的人嗔恨,那就更可笑了。因為那個人是他自心之毒犧牲品,值得我們以全部的慈悲心,來報償他如此行徑所建立於他自己的額外痛苦。我們怎麼能對一個心識如此紛亂的人生氣呢?
   
  我們必須完全除去我們心中的這些執著和嫌惡。如果我們迄今曾把誰當作我們的仇敵,我們現在就應該發願極力去利益他。假如我們曾強烈的執著於某人,我們當能繼續去利益他,但卻沒有必要為我們自己的執著所困。
我們必須使我們的慈悲心平等於一切生命。沒有敵人可爭鬥;也沒有朋友可攀緣。一切眾生都像我們自己的父母般,平等地值得我們的愛心與善心。我們應想想對自己的雙親該多感激。首先,他們給我們生命。
然後從小時候便餵養我們,為我們穿衣,教育我們並深愛我們。我們應擴展這種感恩之心到一切無量的眾生身上。父母和子女間交融的愛是極自然的。即使是老虎等最兇猛的動物,也對幼虎有著大愛,隨時準備以其生命去拯救幼虎。但這是僅對少數眾生有限之愛的一小面罷了。我們必須感到那種為一切眾生之愛。
   
  輪回沒有一處是無苦的。所有的眾生——連最微小的蚊子,也無一例外的僅求快樂。但他們所作的一切卻令他們自己永遠的痛苦。
原因是眾生沒有了知到負面的惡行將是痛苦之因;而正面的善行是樂因。動物們出於求安適與快樂,而把其他動物宰來做食物。而這樣一做,便產生了其他動物和自己將來更多的痛苦。
一個瘋子在自己身上捅了一刀,或裸體地呆在冰天雪地,基本上仍是想要求樂,但卻無意識地做了一件給自己帶來痛苦的事。
同樣地,由於未能了知得到快樂的唯一方法便是止惡揚善,因此眾生導致了自己的痛苦。如果我們想想這點,一股強烈的悲心必將在我們的心中,為一切污染的眾生而生起。
  然而光有慈悲一切眾生之心仍然不夠。只有慈悲心無法助人。行者必須把它真正實修,並且真正幫助眾生。如果有人生活良好,且照顧其年老雙親,他必然為眾所尊敬;而他若不顧其雙親,眾人亦必將輕視他。同樣的,不去幫助一切曾為你過去無數生中慈愛雙親的無量眾生,亦必是無限的可悲。因此我們一定要下決心去做將可利益一切眾生的任何事情。
  假如你想利益他人,那麼施與食物、衣服與一般的情感,將會有某些程度的助益,但其利益將是有限而短暫的。
你必須去找個絕對且不多的助人方法。這是一種善通對自己家人和朋友的仁慈行為所做不到的。那只有佛法可能做到。
佛法能幫助眾生脫離輪回的下三道境地,並且究竟上可以令他們成佛。當然,在剛開始時,以我們目前的境界而言,並沒有如文殊師利、觀世音等佛菩薩度眾的能力;而修持佛法即是達成那能力的前提。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追隨一位精神導師,領受他的教法並付諸實行的原因。
  
  以精進勤勉、強烈的信心和虔誠心,即使是 隻蟲個個都能夠成佛。在剛剛開始時,我們應對我們能夠成佛有不動搖的信心。我們也應擁有一個廣大、鼓舞振奮之心,認為我們將也能夠帶領一切眾生成佛。
如果我們只想著“願我能解脫我的困境,被護佑離於恐懼而享安樂”。僅僅注意著我們自己,這是種極狹隘的態度。我們應願無數眾生得究竟安樂。滿此願的唯一方法便是修持佛法與成佛。
如果從剛剛開始的時候,你便回向自己的努力以饒益一切眾生,那麼你的修行將會免於嗔恨和傲慢的負面影響。不僅如此,而且其利益將會從今起,持續且不朽至成佛時。
  
  行者能以身體、語言和心智修行。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心。事實上,透過身的修持,如禮佛、經行繞佛,與籍由祈請、持咒語等的修持是有大利益的;但除非心能徹底轉向佛法,否則這些利益將是有限的。
    把皈依的對象當成你的見證人,並堅定的發此信願:“從今起,我不再有任何自私的想法,即使當我念誦一句六字大明咒時,我也應為一切有情眾生而念。”
這種願為一切有情眾生而做的誓言,就是“願菩提心”。而“行菩提心”是行者為滿此願而作的一切善行。
  菩提心有無量的利益而危險極少。為什麼呢?因為行者若全然地為一切眾生而修,由於行者發心如此純淨,障礙和偏差必定無法傷害。菩提心是圓滿的,同時也是簡易的修法。精要而言,菩提心即是願為協助他人成佛而成佛的目標。
  
  當我們開始真正修習菩提心時,我們要再次持誦那結合了皈依與菩提心的四句偈,但這回不必做大禮拜,而主要專注于菩薩願的意義上。
在每一座結束時,我們向自己面前的皈依處祈情:“願菩提心如同呈現在蓮師智慧心中般地,生起於我的生命中。”
接著,一切傳承上師和本尊,由外向內地化入光中並觸到蓮花生大士之中。蓮師自己也化光融入我們自身。在那刹那,想著蓮花生大士完全展現的菩提心,已和你自己的心結合而無法分開。
最後以“若珍貴的菩提心尚未於我生命中生起,願能速生。若已生起,願永無退失且不斷增長。”之願文做一結束。
   
  我們應牢記,過去令我們菩提心退失之障礙,是我們在敵友間所做的分別心。
當我們瞭解到一切眾生都曾是我們過去的父母時,視他們為仇敵就沒有意思了。
同樣地,執著于朋友也是無意義的。
不僅於過去,未來世中,此生也有曾和我們相當親近的人,但後來卻成了我們的敵人。固執於敵友之概念亦毫無意義。
一旦我們完全放棄了執著與嫌惡,那就是對天空秤上等重的砝碼,我們將具足對待一切有情眾生完全的平等心。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黃金價格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