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聖嚴法師《懺悔的意義與功能》 [打印本頁]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3-8-13 20:37
標題: 聖嚴法師《懺悔的意義與功能》
懺悔的方法
聖嚴法師《懺悔的意義與功能》


  聖嚴法師《懺悔的意義與功能》


  拜懺,事實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懺悔」一詞,是中國佛教特有的名詞,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漢文並沒有「懺悔」這兩個字的連用。而在印度,懺悔是做為一個修行人必須要具備的條件,不論自己這一生之中是否犯了過失,都應該懺悔。對佛教徒來講,懺悔可分有幾種程度的不同。


  最基本的程度,就是自己犯過失,而其它的人不知道,並沒有從其它的人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也就是說,沒有妨礙人,沒有讓人家受傷害,可是對於自己的修行,是有過錯,或者是一種過失,那就要懺悔。這種懺悔,是對自己個人,就是「責心懺」,責備自己。所謂責備,並不是罵自己,不是悔恨自己,而是檢討自己。檢討自己不應該犯的錯誤,而已經犯了錯,那怎麼辦呢?從此以後發願不再犯錯。這是懺悔的第一種。


  第二種是「對人懺悔」。對誰懺悔?對自己所傷害的人,或者是自己覺得讓他人痛苦,或者自己知道對他人造成傷害,可是對方沒有發現。這時候要自己請罪。不管對方知不知道我們傷害了他,還是要懺悔。我們發現自己對人不起,就要跟他懺悔。懺悔的意思是說,自己做錯的事,要負擔起責任來。對人如此,甚至對動物,也是相同的。我們傷害了動物,動物是不會講話的,但是我們知道讓動物困擾了,一樣的要懺悔。


  比如說,我們跟人在一起互動講話,無意之中,你說了一句讓人家傷心的話,也許你根本沒有想到你傷害了人,可是你發現這句話是不應該講的,這時候要馬上對他講:「我懺悔,對不起!」從此以後,希望我對你不要再有這種行為,甚至於對所有的人,也不會再有這樣的行為了。這是第二種懺悔。


  第三種,就是犯了眾怒,或者是讓一組人、一個團體受到傷害、受到損失,不論是在精神或者物質方面,讓一個小團體或是大團體受到傷害了,就要當面懺悔,叫做「當眾懺悔」。


  眾,有小眾,有大眾,如果局部的人、幾個人被你傷害,或者因為受你的影響而損失了,那就對局部的人懺悔。如果整個團體,因為你做的事,而使得名譽上受損失,或者是財務上受損失,那就要向大眾全體懺悔。


  舉例來說,我們每半個月舉行的誦戒會,就是當著大眾懺悔。這是比丘(尼)、沙彌(尼)的受持,其實已經受了菩薩戒的在家居士,也應該是這樣。如果沒有受菩薩戒,也不是出家人,那怎麼辦呢?就是有聚會的時候,向大眾公開懺悔,或者寫悔過書,讓大家知道。


  在我們團體裡邊,不論是出家人或者是一個修行的人,要經常懺悔,才能保持三業的清淨。就好像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在吃飯以前,要把碗筷洗乾淨,吃完飯以後,也要把碗筷洗乾淨,這樣下次再用的時候,碗筷都是乾淨的。如果下一次使用的時候,發現碗筷上已經有了灰塵,還是要先洗淨。


  已經犯的錯,要懺悔;如果自己沒有犯錯,或者不知道自己犯了錯,可是為了要修行──修定、修慧,或者發願受戒,這個時候也要懺悔。就好像是我們吃飯以前,要把餐具洗乾淨,懺悔則是恢復我們三業的清淨。但是,懺悔以後,是不是我們的業就已經了了?我告訴大家,沒有「了」。懺悔是說,我承認自己犯了錯誤,所以要負起責任,來彌補錯誤。


  現在講「懺儀」。懺儀,是大乘佛教才有的,在原始、小乘的佛教,並沒有這種集體的大眾修行。而大眾一起修行的時候,必須要整齊、要劃一,因此有了儀軌的產生。如果沒有儀軌,大家在一起修行,會互相的干擾,可能你修你的,他念他的,你拜你的,他拜他的,在時間上、動作上以及聲音上,都會互相的干擾,那就不是共修了。因此,祖師大德非常慈悲,編寫了種種的懺儀。比如,匯整〈大悲咒〉(〈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和《法華經‧普門品》,而編成一部「大悲懺」。修淨土法門,就以淨土三經而成「淨土懺」。這兩種懺,我們法鼓山、農禪寺都用的。


  而「梁皇懺」,是所有懺儀之中最大的一部。除了「梁皇懺」之外,還有「水懺」、「藥師懺」、「地藏懺」,還有「觀音懺」(即「大悲懺」),最早還有「法華懺」,專門拜的《法華經》。但是論團體的大修行,拜「梁皇懺」是最殊勝的,也是人數最多的。「梁皇懺」的內容非常豐富,它是結合著所有大乘經典的佛號,以及大乘經典的佛法、法義,彙編而成。而這種修行法,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集體的修行,我剛才講,就是彼此互相的影響,我們的心是共同一致的,我們的唱誦是一致的,我們的儀軌動作是一致的。這時候,修行比較不會懈怠,也不容易散亂。如果單獨一個人拜「梁皇懺」,很可能拜一拜就休息,拜一拜打打妄想,沒有辦法集中心來規律的拜完。而團體一起拜的時候,由法師帶著唱誦,氣氛非常的凝聚,我們的心也比較容易一致,發起虔誠心來。


  比如說,我們今天有二千多人參加,這上千人的心,不可能同時都在打妄想,總有幾個人,心非常安定、非常專注。只要幾個人心是專注、虔誠的,我們的氣氛就跟著凝聚一起。如果人少,氣氛可能沒有那麼凝聚。所以,人愈多,修行的效果愈好。


  我們有七天的修行,叫做「七永日」,就是七天之中,不間斷的、不休息的在用功。所謂「永日」,就是每天早上起來要先調心,很虔誠的準備來拜懺;而拜懺回家以後,還是保持著拜懺時候的心情。這樣一天下來,都是在修行的信心之中,叫做「一永日」,七天則是「七永日」。這七天,諸位雖然沒有住在寺院裡,最好能夠持「八關齋戒」,以清淨的身心來修行七天。


  我們拜懺的時候,念的是佛號,念的是佛經的經句,可是沒有拜懺的時候做什麼呢?念「阿彌陀佛!」如果沒有拜懺的時候,你在閒言雜語,那就不能叫「一永日」、「七永日」。在家居士能夠七天都來,那是最好的,如果無法每天來,至少要有一個永日。你來一天,就有一天的清淨、精進;來七天,就有七天的精進、清淨。這有什麼好處呢?我剛才講,懺悔以後,能不能消業、除障呢?當然能夠。如果不能夠消業、除障,我想大家都不會來了。可是,消業、除障的意思是什麼?


  業,主要是緣於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打結了,就是障礙、業障。如果你懺悔之後,心裡不再打結,這就不是障礙。當我們的心沒有障礙,遇到種種外在的障礙,也會減輕,也會減少。這什麼原因?有兩個原因。第一種原因,因為從過去世到今生犯的錯誤,我們已經承認犯了錯誤,也願意承擔責任,往下就是如何來彌補、補救我們所犯的錯誤。


  怎麼補救法?第一,發願回向給那些靈界的怨親債主。我們拜懺的時候,諸位有沒有寫牌位啊?這就是在發願回向給他們,但是能有多大的功德回向給他們?回向是說,你在修行,你在成就道場,你在成就弘法利生的大事業,這就是為他們做好事。因為你做了功德,回向給怨親債主、靈界的眾生,所以他們到這裡來聽我們拜懺,跟著我們拜懺,放焰口的時候,他們也來聽焰口。


  我們拜懺,都是用的佛法、用的佛號,焰口是用的種種的真言,都可以讓他們直接得到利益。就好像是說,我們請他們來聽聞佛法;就好像是說,我們為他們請客,不是用嘴巴來吃,而是用心來接觸佛法的利益。他們聽了佛法以後,也能夠心開意解。這樣一來,也就不會冤冤相報,或者來找你。


  另外,我們拜懺的時候,除了超度怨親債主,對其他的孤魂,也請他們來的,為他們做大佈施。這就是彌補了往昔所造的種種諸惡業,使他們受到傷害,如今我們做佛事,來彌補過失。這樣子,是不是我們的罪業全都消了呢?沒有,只能夠說,他們暫時不會來逼我們的債。小的債務,他們不計較,如果重的債務,還是有的。因此,我們要經常的懺悔,經常的修行。


  還有,佛經說:「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罪的本質是空,而罪是怎麼來的?是我們的心造成的。如果我們的心──自私自利、貪瞋癡慢、自我中心的心,全都消滅了,就是煩惱心沒有了,便能夠生起智慧心、菩提心,證得菩提果。證得菩提果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修行就是要證菩提果。如果我們的煩惱心斷了,而證得菩提果,這時候才真正的沒有罪了。


  如果你尚未得解脫,但是你的心時常能夠與空性相應,那麼怨親債主也找不到你的。如果你常常修空觀,實際上就是禪修,而修行到沒有自我中心的時候,什麼業障也找不著你,那是不是逃避了債務呢?不是,不是逃避了債務!這時候,你要發起大悲心來。


  菩提心,是智慧心,也是大慈悲心。「梁皇懺」又叫做「慈悲道場」,是發大慈悲心,願自己利益一切眾生,那就是行菩薩道。當你發大慈悲心,利益一切眾生,你隨時隨地都是在做大佈施。因為你隨時隨地在做大佈施、做大好事,怨親債主只要靠近你,就會有好處。本來是怨親債主,結果變成你的護法、你的助緣。這樣子,我們的業就消了。


  因此,懺悔有多種層次的功能,可小可大。如果說來拜懺,就能夠消罪業,那是不懂佛法。如何才能夠消業除罪?就是常常要發起慈悲心,多一點慈悲心,少一點自私心,你的心就能與空性相應。所謂心,多半是指的自私自利的煩惱心,自私自利的心愈重,你的業障便愈重;自私自利的心愈輕,你的業障就愈輕。這是對我們自己來講,那對於我們的親友,也就是先亡眷屬,以及在生的親戚朋友,我們拜懺對他們有沒有用?對他們是有用的。這是替他們做佈施,替他們做功德,為他們來積福。他們自己沒有來,但是你們替他做了,還是有用。可是最好還是自己來修行。諸位知道,自己修行和代替修行的功德是多少?六分比一分,六分功德屬於修行人自身,一分功德可以回向,但還是有用的。


  因此,我們人在世的時候,自己修行是最好的。如果在世的時候,沒有機會修行,不知道修行,那麼過世之後,我們還是要替他修行,還是要替他做佈施。如果在世的時候,已經知道佈施,已經開始修行,則功德全屬於他。


  我今天講的開示,諸位聽懂了嗎?懺悔,是不是一定要來參加共修才懺悔,平常要不要懺悔?人家不知道你做錯了事,但是你自己犯了錯,要不要懺悔?自己對人不起,人家也知道,怎麼辦?如果對許多的人做錯了事,怎麼辦?要當眾懺悔。可是很多人很愚癡,做錯了事,不但不認錯,反而編出很多的理由來,說錯不在我。而這種人,更是罪加一等。所以,身為一個佛教徒,做了錯、犯了過,一定是自己負責,也要對人負責,這是最基本的懺悔。


  還有,為什麼要共修懺悔?一個人不能拜「梁皇懺」嗎?一個人可以拜,但是不夠好。一個人修行,力量是一根紗,十個人一起修行,就變成一條線。如果是千支紗在一起,就是索纜。共修的力量大。因此我們要辦這樣的法會,大家一方面來種福田,一方面修福修慧。拜懺,事實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阿彌陀佛。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2480&cid=57&page=94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