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淺釋密宗的“即身成佛”理論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3-7-9 08:26
標題: 淺釋密宗的“即身成佛”理論
淺釋密宗的“即身成佛”理論
宗舜法師
“即身成佛”是密宗極為殊勝的妙果。它的獲得,需要具足戒定慧三學、聞思修三慧、和信願行三資糧。
而現在一般人,要麼不信能夠即身成佛,要麼貪神通、求利養,連基本的資糧道尚未起修,就奢談證果,自誤誤人,非常可惜。目前,弄清這一問題已是當務之急。
  
對“即身成佛問題的闡述,一般散見於各種經論之中,較完備的是遼代覺苑所說《大日經義釋演秘鈔》,書中除列舉了顯教六種成佛義後,還將密宗成佛義分顯釋與密釋二種。顯釋即“越百六十心、三重妄執成等正覺”,密釋則認為一切諸佛所說一切法根本旨趣不出“阿、阿(引)、暗、惡”四字門(故名正等覺心)。
第一阿字門表示一切眾生本有佛的知見,而眾生不覺知。如來用各種方便手法,使眾生明瞭 本具的清淨菩提心,即《法華經》說的“開佛知見”。
第二阿(引)字門表現的是既清淨菩提心,接著要廣示法界藏中不思議境界,具足大悲。遍學六度萬行,即《法華經》說的“示佛知見”。
第三暗字門在已具大悲萬行之後,成大菩提,即《法華經》說的“悟佛知見”。
第四惡字門,成佛後以加持方便,利導眾生,“了知常住之時,如來眾跡都盡,次無跡,故名般涅槃”,即《法華經》說的“入佛知見”。
   
並說這些字門“統收一切佛法”,在觀行時,“隨學一心,即見一切如來。”但這些(包括一行《大日經義釋》)都沒有明確建立起即身成佛的理論體系。本文試從密宗的根本宇宙觀入手,對“即身成佛”理論作一個初步的闡述,以期抛磚引玉。
         
  一
  密宗的宇宙觀,與顯宗有較大的差別。顯宗把真如作為宇宙萬有的本體,而密宗則以客觀的,屬於物質範疇的地、水、火、風、空,和主觀的,屬於意識範疇的“識”,合起來稱為“六大”,作為一切事物的本體,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原素。
這個本體則又以人格化的大日如來(毗盧遮那如來,意為日光遍照)為代表,認為宇宙一切事物都是大日如來的顯現,表現其理性(本有的覺悟,即真如佛性)的方面稱胎藏界,表現其智德的方面稱金剛界。
  
“胎藏”的意思是指大日如來顯現的理性隱藏在煩惱中而不顯露,又指它具足一切功德,如母胎含藏子體一樣。
“胎藏”有三層含義:(1)理━佛性,(2)因━覺悟的基因,(3)本覺━本性清淨,即成佛的依據。
  “金剛”喻如來智德牢固、銳利,能摧破一切煩惱而“無有法能破壞之者”(一行《大日經疏》)。金剛界有“智、果、始覺、自證”四方面的意思,說明大日如來的“智”是修證之果”,屬於斷惑所得的覺悟━始覺,是自行修證而來的━自證。
      
  
密宗六大緣起思想來源於《大日經》:“我即同心位,一切處自在,普遍於種種,有情及非情。阿字第一命,嚩字名為水,囉字名為火,吽字名忿恕,佉字同虛空。”(阿闍黎真實智品第十六)。
《大日經》中所說的儘管只是具體的觀行方法,但因為所觀的就是代表大日如來的種子字,可以說為六大緣起說提供了可以發揮的理論依據,故而日本空海大師據此明確提出,這就是“六大”。六大的作用即是“能造一切佛及一切眾生、器界等”。他解釋說:“初句‘我即同心位’,所謂心則識智也,後五句即是五大。中三句者,表六大自在無礙之德;如是六大,能造一切佛及一切眾生器界等四種法身、三種世間。”(以上均見《即身成佛義》)
        
但由於如來的理、智、兩德十分 深玄遠,不易用語言文字來說,故而必須用圖畫、形像來比喻深妙旨趣,使密宗行者通過這些事相來領悟自已本身具有的理、智、兩德,故而把金剛界用繪圖來表示稱為“金剛界曼荼羅”,把胎藏界用繪圖來表示稱為“胎藏界曼荼羅”。
  
要注意的是,儘管名義上有“胎藏界”、“金剛界”的區別,但這二者只是為了顯示理與智、色與心差別而說的。  
從根本上看,二者是互具不二的。持松法師指出:“胎藏界從眾生煩惱欲處起,金剛界從佛本智上起。因此,胎藏界為生界本有,屬理,故諸尊住在蓮花內的月輪中。蓮花表理,月輪表智,智住理內表示不二。金剛界為佛界修生,屬智,故諸尊住在月輪內蓮花中。理住智內,也是不二。因此金胎兩部是色心理智互具不二的。為了說明的便利,所以分成兩部。”(《金胎兩部》)
         
  
從修學密法的實際意義來看,胎藏界的色法和金剛界的心法總括宇宙萬有,又都存在于眾生心中,佛與眾生體性是相同的。
所以《華嚴經》明確指出:“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卷五十一)也正因為如此,成佛才有了依據。
   
  
眾生成佛主要就是要轉變六大中識大所含的九識,即有煩惱的九識(眼、耳、鼻、舌、身、和意識、未那識、阿賴耶識、庵摩羅識)成為無漏的智慧。
在轉識成智時,庵摩羅識轉變為法界體性智(以中央大日如來為代表),阿賴耶識轉變為大圓鏡智(以東方阿閦如來為代表),未那識轉變為平等性智(以南方寶生如來為代表),意識轉變為妙觀察智(以阿彌陀如來為代表),眼等五識轉變為成所作智(以北方不空成就如來為代表)。
從所得的界來看,空大是法界體性智,地大是大圓鏡智,水大是平等性智,火大是妙觀察智,風大是成所作智。從修行來看,地大是“菩提心”,火大是福德聚,水大是智慧門,風大是精進業,空大是到彼岸。
   
  
每個人的人身既然由六大和合而成,自然也就具備五智五成,大日如來的一切功德于眾生也就自然具足了。所以《大日經義釋》說:“眾生自心即是一切智智,如實了知,名一切智者。”(卷一)所以,在修正中獲成就(成佛)就是要“如實知自心”(《大日經》)。既然眾生本來具有五智五行,而成佛也在於對自心的觀察證知,為什麼眾生還在生死輪回中不能出離呢?
一行大師對這一問題明確回答說,關鍵在於眾生‘不如實知故’。否則,“若如實自知,即是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均見《大日經義釋》卷一)。
  
要做到如實知,就需要“入真言門”,借助如來的神變(又稱神力)加持,因此“此自證之菩提,出過一切心地,現覺諸法本初不亡,是處言語盡竟,心行亦寂。
”如果離開了如來威神之力加持,“則雖十地菩薩尚非其境界,況爾生死中人爾!”(《大日經義釋》卷一)這樣,如果眾生能夠依法修行,“三密加持”,即手結印契(特定的手勢),口誦真言(咒語),心觀本尊(佛、菩薩等的形像),就能使自已的身、口、意“三業”清淨,與佛的身、口、意三密相應,最終達到能夠“即身成佛”(現身成佛)。
           
  
“即身成佛”可以說是密宗的根本旨趣,但在顯宗看來,即使是大乘行者要想成佛,必須經歷三大阿僧祗劫(又稱三無數劫,意思是極長極長的時間。無數是指多得無法數清,而不是無量之義),廣修六度萬行,積集資糧,“具經五位方始成佛”。(《唯識論》)而且,從計算方法來看,還不是以開始發心修學佛法就算三大阿僧祗劫的開始,而是要看他何時住入法平等性中,“何時其善根與願力,及心堅固而不退轉,並具勝利,不執少分功德以為足,則從此開始計入三阿僧祗劫。”(布頓大師《佛教史大寶藏論》)這樣一來,雖然一切眾生都具如來智慧德相,都能最終成佛,但是畢竟時間太久,路途太長了。
           
  
而密宗對“三大阿僧祗劫”有著不同的理解。
一行大師的《大日經義釋》中解釋“劫”字說:“劫跛(又譯劫波,略稱劫)有二義,一者時分,二者妄執。”那麼經歷三大阿僧祗劫不只是說要經歷很長的時間,而更有超越三重妄執的意思。密宗則更側重這方面的解釋,把超越粗、細、極細這三重妄執稱為超三阿僧祗劫行。
《大日經義釋》說:“若依常途解釋度三阿僧祗劫得成正覺。若秘密釋,超一劫瑜祗行即已度百六十心等一重粗妄執,名一阿僧祗劫。超二劫瑜祗行,又度一百六十心等一重細妄執,名二阿祗劫。真言門行者複越一劫,更度一百六十心等一重極細妄執,得至佛慧。”(卷二)
      
  
也就是說,只要能破除三重妄執,不論是多短的時間,也可以成佛,並不局限於一定的時間。《義釋》明言:“若一生度此三妄執,即一生成佛,何論時分耶!”(卷二)慧苑的《大日經義釋演秘鈔》也說:“今言三僧祗劫,即三種妄執。行者若一生越此三妄執,即一生成佛。”(卷三)
能海法師在《宗喀巴大師顯密修行次第科頌講記》中說:“成佛在菩提心圓滿,並非於時間長短等計算也。何以故?時間即不相應行之假法故。”又說:“然則成佛之說,時間長短不一,果無一定標準乎?
曰:有。即視其悲心及菩提心是否充足圓滿。此心一充足圓滿,即是成佛,不計時間也。”
    
  
而且密宗認為,如果只學顯教,雖然能證得十地之果,但要成佛, “決定經入無上咒道,若不入此,定不能成佛故。”(克主傑大師《密宗道次第論》)在咒道密宗修行中,只要“自淨三業,即為如來三密之所加持,乃至能於此生滿足地波羅蜜,不復為曆劫數修對治行。”故《大品》雲:“或有菩薩初發心時,即得無上菩提,便轉法輪。”(一行《大日經義釋》卷一)這就好比乘車需長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坐飛機就快多了。如果有了神通術,心念動時便能到達。
               
  二、密宗所說的即身成佛有這樣的兩個特點:
  一是“即生”成佛。《大日經》說:一般的行者,“于無量劫勤求,修諸苦行,所不能得,而真言門行道諸菩薩,即于此生而獲得之。”(《悉地出現品第六。卷三》)也就是說,是在這一生獲得成就,而不是依賴下一世。藏密的無上瑜伽部所說的三類成佛,其上者就是“現世成佛”。(見《密宗道次第廣論》卷二十二)
  二、是“即身”成佛。如宗喀巴大師所說:“言於此身給佛果者,謂能于此人生而給佛果,非於天等五趣之生,是為教王。”即不需要放棄父母所生的肉身而獲成就。《發菩提心論》即說:“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
  
密宗的即身成佛是不同于淨土宗所說的“即心是佛”,也不同於禪宗的“見性成佛”和天臺宗的“六即佛”。限於篇幅,本文無法展開討論,如果有興趣研究,可以參考遼代慧苑的《大日經義釋演秘鈔》卷一、持松《即身成佛》《賢密教衡》等文。
     
  
從實際情況來看,對“即身成佛”問題的討論,顯教與密宗各持一說,爭論迭起,顯密互非,其實,從修行的角度來看,重要的是方法是否應機,而不是教法的“優劣”。
應病之藥,藥藥均成妙藥,不能對症的,妙藥反成毒藥。如果真的已經歷劫長久行持,積累福慧兩種資糧,是“即身成佛”的根器,無論修什麼法,都能一生成就,如《法華經》沙竭羅龍女,一刹那頃即成南方無垢世界的佛。(見《提婆達多品》)
否則,如果初入密宗之門,連最基本的資糧道、加行道的修持還沒有起步,那即身成佛之理與事再微妙、再不可思議、再殊勝無比,對他來說,又有什麼用呢?
   
 
 還應該指出的是“即身成佛”並非垂手可得。頓超三劫,同樣需要有無量劫積累資糧作為基礎。
《大日經》說:“真言門修行諸菩薩,無量無數百千俱胝耶庾多劫,積集無量功德智慧,具修諸行,無量智慧、方便皆悉成就,天人世間之所歸依,出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釋提桓因等,親近敬禮。”(卷一)
不僅如此,在修學密法之時,還要符合一系列的條件。如宗喀巴大師說的:“如果先修共道淨相續已,承事師長。迨知能修清淨甚深灌頂,乃受灌頂律儀及三昧耶。
須於所受三種律儀,如法謹護。次以四座瑜伽修初次第,成熟能生圓滿次第勝智善根。殊勝圓滿次第漸次生已,再修雙運智身。如是了知一切經續要旨,皆是一人成佛要緣。自能住持能仁圓滿聖教,亦能令他增長。”(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廣論》卷二十二)
按能海上師所集《宗喀巴大師顯密修行次第科頌》的要求,必須先修完下、中、上三士道,通達顯教,成為堪學密法的“密器”之後,再選擇明師,得灌頂,堅守三昧耶戒,精修生起、圓滿兩種次第,最後三密相應,“穩速得現證,現身定成佛!”否則,離開這些條件,“即身成佛”就成了癡人說夢。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