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3-7-1 15:03
標題: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本帖最後由 至欽 於 2013-7-1 15:10 編輯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淨空法師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今天是星期五,原本是我們解答問題,近來許多同學在聽經裏面聽到,我們常常引用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幾句話,大家要我把這幾句話做個專題。我說也好,所以今天我們就利用這個時間講這麼一個專題,「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下個星期五以後我們還是答問。
  我常常提到,世尊、能大師他們一生的行誼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怎樣學佛成佛。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法,《華嚴》大論裏面說得好,「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金剛經》上又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是智慧,信心生智慧。信什麼?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裏面頭一個講「信自」,信自那個自是什麼?就是此地講的自性,為什麼?自性是佛。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是講這樁事情,自性是佛。
  世尊跟六祖為我們示現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境界,這個境界是什麼?就是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惠能大師,在《壇經》裏面的記載,他開悟的時候說出了他開悟的境界,他悟到了些什麼?我們今天讀《壇經》,讀了他這段話看看我們會不會開悟?今天我們在《壇經》裏面節錄了這一小段,這裏面的注解是丁福保的《箋注》,提供做為參考。五祖忍和尚召見六祖惠能時間是在三更,夜晚十二點鐘,為了避免大眾的騷擾。因為惠能在黃梅雖然是八個月,八個月是做義工,在廚房裏面擔任一份破柴舂米的工作,沒有進過禪堂,也沒有進過講堂,他知道五祖,五祖也知道他。要把法傳給他,我們能夠理解大眾不服,五祖一個人也奈何不得,所以只好用避免的方法,半夜三更把衣缽傳給他,交給他之後就叫他趕快離開。這些故事我想很多同學都知道,都不必再提了,我們只說「惠能三更入室」,到方丈室,「五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  
不是秘密,也不是深密,這是當時環境所逼的,不能不用這個手段。惠能不認識字,當時神秀法師是五祖的助教,一般人都認為這個傳法一定是傳給神秀,怎麼想也想不到是傳給惠能,大眾不服我們能夠理解,所以才採取這個方法。
   
  五祖傳什麼?「為說金剛經」。講《金剛經》是講大意,對這樣聰明的人不需要一字一句的細講,不需要,只講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在「言下大悟」,悟的什麼?悟的就是「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向五祖提出他的心得報告。諸位要曉得,半夜三更,五祖給他講《金剛經》,時間也不過是一、二個小時,不可能超過兩個小時。開悟之後立刻就送他走,寺院裏頭的人都不知道,都在這睡大覺。五祖把惠能送走了,再回到寺廟裏來就睡覺,第二天早晨起來的時候能大師已經走得很遠了。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他說了五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是第一句。我們把丁福保居士的《箋注》念一遍,給大家做參考。「明州布袋和尚有偈雲」,他有三首偈,「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淨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布袋和尚這三首偈講的是什麼?講的是自性,自性就是佛。我們現在講我是一尊佛,你也是一尊佛,大家都是佛,佛怎麼這麼多?分身千百億。不但一切人是佛,諸天是佛,畜生是佛,餓鬼是佛,地獄是佛,山河大地、一切萬物無一不是佛。
   
  這個話說起來也許你聽不懂,聽不懂是正常的,一點都不希奇,為什麼?沒有開悟,開悟你就承認、你就肯定了。《華嚴經》上說得很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句話你要聽清楚,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三世是什麼?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現在我們看到一切眾生,九法界眾生,未來佛,怎麼說未來?他現在迷惑顛倒,他一覺悟他就是佛。他不覺悟還是佛,不覺悟他是佛我們看不出來,佛菩薩看得出來,這個菩薩是法身菩薩。他從什麼地方看?你有自性,你那個自性是佛,真佛可不是假佛,那麼現前?現前是我們迷失了自性。為什麼會有九法界?迷有淺深不同,迷得深的,在九法界就往下墜落,迷得淺的就往上升,就是這麼個道理,升沉不一定,於是這才造成輪回的現象。
   
  輪回,佛在經上講得好,「一念不覺」,也把它說做「真如不守自性」,就是一念不覺。不覺是什麼意思?起心動念,這就叫無明。無明是對智慧講的,因為你自性裏頭本來有真智慧,《華嚴經》上所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你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可是你現在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就是起了無明,無明把你的智慧德相障礙住了,你迷了。雖然障礙住了,是不是真的障礙?不是,這我們在講經的時候已經有多少次用比喻來給你說明,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麻煩就在此地。
   
  我們用三個顏色的透明紙,黃色的代表無明,就是妄想,藍色的代表分別,紅色的代表執著。一般大乘經裏面講,無明煩惱就是妄想,塵沙煩惱就是分別,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名詞不一樣,意思是相同的。這三樣東西全都有,妄想、分別、執著全都有,這就障礙了。從自己來說,我看不到外面,把外面障礙了,從外面來看,我的自性障礙住了。其實你想想,我們把我們的眼睛比作自性,它有沒有障礙眼睛?   
沒有。它有沒有障礙外面的境界?眼睛代表法性,就是自性,外面境界代表法相,它沒有障礙自性,也沒有障礙法相,法性、法相那是真的,沒有被障礙。那這是個什麼玩意?   
這個東西是不相應行法,用現在的話說,是一個錯誤抽象的意念。雖然是假的,它起作用,你執著它,它就起作用,你要是不執著,把它放下,它就不起作用。所以六祖惠能開悟了,怎麼開悟?把這個放下,本來成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開悟了,怎麼開悟的?也是把這個放下,放下就是,不放下就是凡夫,放下就是如如佛。所以你要問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時間?老實告訴你,一剎那。
   
  當年我親近章嘉大師,大師告訴我佛法是知難行易。你要知,那太困難,那不是容易事情,你要真的想成佛,太容易了。他教我看破、放下,放下就是。我聽了似懂非懂,好,放下,怎麼放?他教我佈施,一點一點的放。三個一起放下叫頓超,頓悟頓超;慢慢的放,每天放一點,這叫漸修漸悟。  
頓超是上上根人,漸悟是上中下根,上中下三根都是屬於漸悟,漸悟裏頭有快有慢,快的是上根,再其次的是中根,再其次的是下根。   
上中下根都是講一生開悟,就是一生成佛。像惠能、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立刻就放下,徹底放下就成佛了。他的境界就是能大師所講的「本自清淨」,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說盡了,自性的體相作用全部都說出來了,你看多簡單,二十個字五句話,四五二十,二十個字把自性的體相用全說出來了。
  
  布袋和尚這三首偈剛才諸位看過了,我們也不要細講就能夠看得出來,這三首偈實在講把能大師這五句都融攝在其中。最後的兩句話說「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這就是能生萬法。萬法是一不是二,怎麼說是一?   
一是自性,多是萬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你要真正明瞭之後,你處事待人接物態度就不一樣,為什麼?你成佛了。你愛自己,你愛別人跟愛自己一樣,決定沒有差別,如果有差別,你沒有覺悟。你愛樹木花草跟愛你自己一樣,你愛山河大地也跟愛自己一樣,為什麼?
  
它確實是自己,是自性,這叫自愛。什麼人懂得自愛?只有見性的人懂得自愛,見性是什麼?
見性是佛。沒有見性的人,說老實話,不自愛,很可憐!他不自愛他怎麼會愛人?他怎麼會愛樹木花草?他怎麼會愛山河大地?所以只有不自愛的人,他摧毀自己的身心,他破壞自然生態(今天講地球生態),任意的糟蹋,任意的破壞,不自愛,不知道整個宇宙是一體,是自己。這個道理太深了,這叫深密。唯悟方知,不悟不知道,經教裏面學不到,學一點皮毛。
   
  我們講悟有兩大類,第一大類叫解悟,第二類叫證悟,放下是證悟。   
你學了很多經教,你也能說,說得天花亂墜,你自己並沒有放下,你是解悟。解悟有沒有用處?
沒用,從前李老師常講,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   
這句話就是說你造六道輪回的業,你應該受六道輪回的果報,解悟沒用處,一定要證。證是什麼?   
要行,要證,你所學到的東西你要做到,那就管用了。  
統統做到了,《十善業道經》跟你講的你全做到了,雖做到,沒有開悟,有沒有用?有用。有什麼用?  
不墮三惡道,如果開悟的話,那就成佛了。   
你能講、你能讀、你能誦,《十善業道經》念得很熟,講得天花亂墜,你沒有做到,你還是搞三途六道,你造作一切不善會感得畜生、餓鬼、地獄,你還是會墮落。
  所以做到了,不墮三途,得小利;開悟了,永脫輪回,那就作佛、作祖了,終極的目標是開悟。怎麼開悟?放下就開悟。放下執著,你就是阿羅漢;放下分別,你是真的菩薩;放下妄想,本來是佛。我們同修們學佛,很好,常常提醒自己,稱呼人都稱「菩薩」,別人稱他也稱「菩薩」,我聽到了很佩服。可是這些菩薩沒放下,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放下,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會發脾氣,還會批評人,有分別、有執著。諸位要曉得,有分別、有執著那造業,有菩薩之名,沒有菩薩之實,假菩薩不是真菩薩。但是這個意念是個好的念頭,你有這種稱呼,總是想做個真菩薩,做真菩薩要信解行證,那才叫真菩薩,有信、有解沒有行,做不到,那是假菩薩。希望我們常常要提醒,本自清淨,從來沒有染汙過。

  佛在大經裏面常常講我們的自性被外面境界染汙了,這個話是什麼意思?沒有染汙,迷失了,迷失不起作用等於染汙。諸位要聽清楚,等於染汙,並不是真正的染汙,要給你說真話,本自清淨,你從來沒有受過染汙。所以我們講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本來具足,現在?   
現在還是具足。可是你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完全相違背,真誠變成了虛偽,清淨真的變成貪瞋癡慢、自私自利,這染汙,平等變成了貢高我慢,自以為是,就不平等了,正覺變成了愚癡,慈悲心、愛心沒有了,這是什麼原因?   
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它造成的現象。但是明白人知道這個現像是暫時的,不是永恆的,是你一念不覺。這句話說得好,太好了,是你一念不覺造成的,如果你一念要覺悟了,就沒有了。
  所以佛經裏說一念相應一念佛,這個相應就是與自性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再給你說個老實話你會很安慰,為什麼?
你的本來面目也常常現前,但是時間很短,你會有一念相應的時候,常常有,但是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就墮落成凡夫。第一念相應,跟自性相應,惠能大師講的這五句完全相應,第二念、第三念這就糟了,第四念、第五念愈迷愈深,造極重的罪業,我們的過失、錯誤就在這些地方,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們今天講學佛,學什麼?學清淨。清淨怎麼個學法?能大師給我們提了一個最好的方法,「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為什麼?你見到世間過就不清淨。換句話說,我的自性清淨心決定不能夠裝別人的過失,把別人的過失放在我自己清淨心裏頭,我那個清淨心變成別人的垃圾桶,你有智慧嗎?譬如說你家裏頭有個桶是寶,是七寶做的,七寶做的桶是你家的傳家之寶,你到外頭撿垃圾裝在裏頭。確實就是這個樣子,你沒有把真寶裝在裏頭。真寶是什麼?
無量的智慧德能福報。誰裝這些東西?佛菩薩裝這個。凡夫不懂,凡夫不識貨,把這個東西當作垃圾桶,所有人的過失都裝在裏頭,別人善的不要,善的把它丟掉,專門撿垃圾。垃圾裝多了你的果報就是地獄、餓鬼、畜生,變這個境界。所以你要是明白了,我自性本來清淨,我應當守住清淨心,那你的真如就守自性,就不是不守自性。
  第二句跟你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那我們現在貪生怕死,哪里知道沒有生死,生死是個幻相,根本不存在。這底下也有一段注解,六祖《金剛經》注解,「眼對色謂之見,耳對聲謂之聞,見聞是根」,眼根、耳根,「色聲是塵」,六根、六塵,「色聲未對之時,我性常見常聞,未曾暫滅,色聲相對之時,我性未嘗暫生」。這幾句話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此是菩薩了悟真性活活潑潑地,洞然同於太虛,所以不曾生滅。凡夫即被妄心所覆」,蓋覆了,妄心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被這個東西把你真性的德能障礙住了。「隨六塵轉」,你看我們現在六根,眼耳鼻舌身隨著外面色聲香味觸去轉,自己做不了主,這叫有生滅,生滅從這來的。
  「故塵起即心起,塵滅即心滅,不知所起滅心,皆是妄念也。若見六塵起滅不生,即是菩提。案」,這是案語,菩提就是自性,自性就是菩提。所以煩惱即菩提,煩惱、菩提不二,迷了,菩提就變成煩惱,自性就變成煩惱,覺悟了,煩惱就回歸到菩提。我們應該怎麼學法?世尊在《楞嚴經》上講得很透徹,我們要「用心如鏡」。這都是佛說的,阿賴耶識是大圓鏡智,圓圓滿滿,沒有一樣不照。你看你每天早晨起來要不要照鏡子洗臉,晚上睡覺之前洗臉也照鏡子,你就想想,我在照鏡子的時候鏡子有沒有分別、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沒有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那不就不照了嗎?它照,照又不起心不動念。
  鏡子照的時候,你在這裏面去體會,它沒有生也沒有滅,那我們用心應該就像鏡子一樣。佛跟法身菩薩用心就跟鏡子一樣,對於十法界、對於一真法界清清楚楚、明明瞭了,從來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所以他不造業。不但不造惡業,善業也沒有,我們現在給它取個名字叫淨業,因為善跟惡都是染業。他確實只作善不作惡,雖作善,他對於那個善沒有分別執著,所以叫淨業。這真修行!在哪里修行?眼見色在修行,修淨業,耳聞聲在修淨業,鼻聞香在修淨業,舌嘗味,在吃東西,在修淨業,他什麼時候不在修行?  
那我們怎麼樣?我們六根造業,眼見色分別執著,耳聞聲也分別執著,鼻聞香也分別執著,吃東西口嘗味也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造業。
  你看看,佛菩薩成就無量功德,我們是造無量無邊的罪業,為什麼?他不生滅,他守自性,我們不守自性,以為有生滅,其實生滅是假的,是幻相,不是真的。眾生真的是冤枉,冤枉在三途六道受苦。佛不能救,為什麼?自作自受。三途六道不是佛設立的,不是,是你迷失了自性變現出來的。就像作夢,你做惡夢,在夢裏頭受苦,清醒人能幫助你嗎?  
沒有法子,一定要你自己省悟過來,你要不省悟過來誰都幫不上忙。我們今天在夢中,佛菩薩大慈大悲,幫不上忙。幫不上忙他也幫,這慈悲到了極處,到夢中來為我們現身說法,把事實真相說穿、說明白了,向下自己要覺悟,自己要回頭,這就對了。
  我們要學眼見色,總的來講,不起分別執著,就是真修行,耳聞聲沒有分別執著,鼻嗅香、舌嘗味都沒有分別執著,這時候你會生大歡喜心。為什麼?你能轉境界,不被境界轉,《楞嚴》上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雖然還沒有成佛,你已經有佛的味道,相似即佛,你有佛的樣子,你也有佛的一點受用,能轉境界。這個轉境界不是說把惡的境界轉成善的境界,那不究竟,無論是善、是惡統統回歸自性,這才是走覺悟的道路。
  下面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句話很重要,什麼叫具足?「無欠少曰具足」,沒有欠缺,沒有缺少,叫具足。  
《華嚴》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具足。你的智慧不比諸佛如來少,你的德行、你的能力跟諸佛如來相比沒有欠缺,你的相好,就是現在我們講的福報,你跟諸佛如來比不比他少,大家是平等的,是一樣的,本自具足。那現在為什麼我會變成這個樣子?  
是你迷失了自性,迷失自性你墮落在六道。六道裏頭福報不相同,德能不相同,智慧也不相同,這不是本性在起作用,本性迷失了,迷失了之後你還有一點小智慧、小聰明、小的德能、小的福報,那是修德的,不是性德,這要懂得。迷失之後在六道裏頭那怎麼辦?那只有修。
  佛給我們講的修佈施,修財佈施得財富。每個人修的財佈施不一樣,你財佈施多,歡喜佈施,你得大財富,你財佈施修得少,你得小財富,這都不是自性的,聰明智慧、技術能力亦複如是,你要懂得這個道理。最究竟的、最圓滿的是開發自性,怎麼開發自性?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開發自性,那你所得到的是圓滿的,就是本自具足。沒有見性,你所得到的是你前世修的,前世今生累積的。大的財富要累積好多世,一世是做不到的。
  
  有個同學告訴我,最近我們香港有個很有錢的婦女死了,聽說她的財產有幾百億。幾百億的財產你們想想看,至少十世的累積,你沒有十世的累積你怎麼會有那麼大的財富?生生世世歡喜佈施,十世的累積才能累積這麼多。可是她享受就糟了,你享受的時候幾年就享光了。好像儲蓄,你在銀行裏面儲蓄,幾十年攢錢,儲蓄到一筆財富,有個幾百萬、上千萬,很有錢了,你到澳門賭場去,一個晚上輸光了。我用這個比喻諸位去體會,她幾百億的財產,你看一死了不是輸光了,賭場輸光了,為什麼?她這一生沒有修佈施,沒有智慧。她要有智慧,她這麼多財產多多做好事佈施,那來生不得了,來生更大的財富。這一生她能夠有幾百億,她要是肯佈施的話,來生有幾千億,一定十倍。非常可惜她沒有學過《弟子規》,她沒有念聖賢書,所以說命裏頭只有財富沒有智慧。
   
  懂佛法的人清楚,不懂佛法的人不知道,這個道理我們要曉得。佛講的,這都沒有開悟的,財佈施得財富,法佈施得聰明智慧,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這講六道裏面的眾生。但是怎麼樣?縱然是你得財富,得聰明智慧,得健康長壽,不究竟,為什麼不究竟?你還有欠缺,你沒有具足,你還有欠缺。所以一定要回歸自性,才是真正的大圓滿,究竟具足,這不能不知道。
   
  下麵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句很重要,為什麼?世出世法的成就都要靠智慧,沒有真智慧就不能成就。幸福美滿的人生尤其是建立在真實智慧的基礎上,與其他的不相干。這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諸位,釋迦牟尼佛福慧二足尊,講福報、講智慧,他是究竟圓滿,講幸福、講快樂他也是達到究竟圓滿。他老人家示現給我們看的生活樣子是什麼?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每天出門去托缽。我們怎麼想,想不通。你當然想不通,為什麼?   
你沒見性,你要見性你就恍然大悟。他這個示現是告訴我們,究竟圓滿的幸福快樂不是建立在五欲六塵基礎上,五欲六塵是幻,是虛幻的、是假的,哪里有真的幸福美滿?幸福美滿是要建立在自性上,自性是真的。
  所以世出世間法的成就都要有一點定,大定大成就,小定小成就。你在廚房燒個菜也要定,心浮氣躁一定做不出好東西來,你要很專心、很用心炒一盤小菜,好吃,為什麼?這裏頭有戒定慧,那味道當然不一樣。你要做個十幾道菜,做一席,全心全力去做,專心專注,統統具足戒定慧。   
沒有戒定慧,不但是修道不能成就,世間任何事情你都辦不好,為什麼?心浮氣躁,現在人常講心不在焉,你腦子裏頭胡思亂想,沒有一樣事情你能做得好。但是你要曉得,那個胡思亂想全是煩惱、全是虛妄的,妄想,而你的自性?   
你的自性是定的,本無動搖,這叫性定,自性本定,《楞嚴經》佛說的首楞嚴大定。首楞嚴大定是什麼?就是自性本無動搖。在《華嚴經》上「師子奮迅三昧」也是自性本無動搖,名相怎麼說沒有關係,是一樁事情。
   
  最後一句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告訴我們宇宙從哪來的?生命從哪來的?十法界從哪來的?六道從哪里來的?答案全都出來了,自性能生萬法。那麼萬法就是自性,萬法的體就是自性,自性的相就是萬法,萬法是一,萬法是自性,萬法是自己,不是別人。      
那我要不要尊重萬法?要不要敬愛萬法?要不要關懷萬法?要不要照顧萬法?要不要幫助萬法?肯定的,不要人教,自動自發,為什麼?自愛。愛他是真正自愛,是愛自性,尊重他是尊重自性,關懷他是關懷自性,照顧他是照顧自性,幫助他是幫助自性,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九法界叫什麼?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我剛才說的這幾句話,佛菩薩示現在九法界所現的相就是這個,尊重他,敬愛他,關懷他,照顧他,幫助他,愛他就是自愛,自愛的流露就是這個樣子。不知道愛眾生,不知道愛花草樹木,不知道愛山河大地,迷失了自性,道道地地的凡夫,你沒有覺悟。你學佛的功夫從哪里看?就從這裏看,一點都不假。我們開始在學的時候是很勉強,尊敬他愈來愈真誠,從這裏面去做,把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慢慢的都顯示出來,這叫功德。   
什麼是功?
尊重他、敬愛他,一直到幫助他,這是功,德是什麼?  
德是自己的自性現前,自性裏面這些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現前了,你幫助他愈多,你現的也愈多,恰好成正比例。一定到有一天你能夠像諸佛如來一樣,慈悲遍法界,善意不是滿人間也是滿法界,你就成佛了。
   
  你的慈悲善意要是沒有,範圍很小,你就很可憐,非常可憐,佛經上常講「可憐憫者」,為什麼?你本來是佛,你迷成這個樣子,你沒有辦法覺悟,你回不了頭,可憐憫者!不是說世間貧窮下賤那是可憐,那個並不可憐,有的時候他一聞佛法他真的覺悟。惠能大師是個賣柴的樵夫,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每天靠勞力賺一點錢生活,貧賤,他不可憐,他一回歸自性的時候他作佛了。回過來看,我們今天講億萬富翁,他可憐,他不覺悟,念念他還在造業,迷惑顛倒。這個道理你不可以不懂。所以能大師說出這五句,這五句說得非常圓滿,把自性的體相作用全說出來。
   
  「祖知悟本性」,五祖一聽,曉得他真的開悟了,不是真正開悟說不出,真開悟了,於是傳授頓教,把世尊的衣缽傳給他,當面給他交代清楚,你就是第六代祖。這是五句話的意思。後面我還節錄了幾句,這幾句我念一念,真修行修什麼?修無求、無著。「無求,不起心、不動念,心不生」,無著就是不執著。無求不起心、不動念,「無著,不分別、不執著,心不滅」。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只要無求、無著,無著就是把執著放下,無求就是把妄想放下,你要不要求?你自性本來具足,你求什麼?不要求,本來具足。
            
  那我沒有見性我要不要求?沒有見性也不要求,為什麼?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這一生富貴貧賤是你前一世修的,你能夠安分守己,無求,你就跟性德相應。那你有求?有求可能把你生活水平提升一點,不多,為什麼?一定要跟你的命運相應。你命裏是因,你命裏沒有財富你發不了財,人家做這個生意,你跟他一樣做,他賺錢,你蝕本,為什麼?你命裏頭沒有,那個命裏是過去生中修佈施。那你怎麼修?我這一生當中拼命修佈施,行,拼命修佈施你晚年生活會很好,但是什麼?   
你沒有見性,所以你還有欠缺,你不具足。你要無求?無求你的性德完全流露,你做的是《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你所得到的是你無法想像的,所以「欲得成佛應當學」。
   
  再就是日常生活當中方方面面想學,學無求,把對這個世間一切希求的念頭斷掉,執著的念頭斷掉,在這上,這是真用功,你的功夫會得力。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斷惡修善都是無求無著,與自性相應,回歸自性就是成佛。《傳心法要》裏頭說,「直下頓了自心本來是佛」,實在講,世尊在經上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個意思,問題就是你要直截了當,一下就明白自心本來是佛。  
但是我們現在自心迷了,迷了什麼?有自私自利,就是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這就是迷,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你那個心就是佛心,就是佛。凡夫跟一切諸佛差別就在這裏,你總得要知道。
  所以你曉得這個道理,明白了,「無一法可得,無一法可修,此是無上道,此是真如佛」。真如跟自性融成一體,真如回歸自性。我們現在是真如不守自性,真如跟自性遠離了,這就變成六道輪回,變成三途苦報。「學道人最怕一念有」,為什麼?一念有就跟道隔離了,要怎樣?「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佛」。這個境界很高,祖師這樣說,我們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放不下,放下就是。
  下麵這句話很重要,諸位決定不能學,為什麼?你要學了之後會墮地獄,你看他講的,「若欲得成佛」,你要想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唯學無求無著。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則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這是宗門,這是上上根人學的。你能不能做到無求?你能不能做到無著?不能做到無求、不能做到無著,那你一切佛法還是要認真去學,不能說不用學,你還要在佛法裏學。學弟子規、學十善業道、學感應篇,先紮這三個根,然後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這一生會有成就。如果你要不學,不在這裏紮根,你縱然是精進努力,到最後你沒有成就,為什麼?沒有根,你所成就的是佛學,不是學佛。你要在儒家,那你是儒學,你不是學儒。這個道理不可以不知道,你得不到受用,不能解決問題。
   
  祖師說「八萬四千法門是對八萬四千煩惱」,這一點不錯,是對治八萬四千煩惱。「只是教化接引」,真的來講,「本無一切法,離即是法,知離者是佛」。這是給你說出宗門跟教下義趣不相同。宗門確實是高,只接上上根人,自己不是上上根人不要去碰它。我初學佛的時候,三個老師說一樣的話,不可以學禪宗、不可以學密宗,這是老師教誡的。我的老師是密宗的大德,為什麼說不能學密宗?你沒有基礎。學密是一定要學的,不學密不能成佛,什麼時候學密?你什麼時候證到初地菩薩,開始學密,所以密是誰學的?十地菩薩,從初地到等覺,那你就曉得,十住、十行、十回向都不夠資格,這不能不知道。我們真的是凡夫,煩惱習氣這麼重,要有自知之明。
        
  這個題我們就講到此地,希望諸位要好好的去想想,理可以明白,事還是要老老實實去紮根,去念佛,為什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把我們下下根轉變成上上根,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行,一生究竟圓滿成就,還是這個門穩當。宗門,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倓虛老法師常講,他一生當中沒有看到一個開悟的,沒有看到一個明心見性的,念佛往生的人可多了,這條路是穩穩當當的大道。所以這些原理原則裏頭提供我們最好的一個教誨,就是我們要真正放下。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希望我們真正能做到不執著,再能做到不分別,你往生極樂世界決定是上上品往生,能做到不執著,你就決定有把握往生。所以事事都執著,你念佛往生靠不住,不執著就有把握,不分別那就上上品。好,今天就講到此地,謝謝大家。


作者: 老菜脯    時間: 2013-10-3 21:30
這是一位真悟者的善導,學佛弟子如能依此修習,則離佛不遠。阿彌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