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76.佛教思想如何與家庭和社會生活相結合? [打印本頁]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3-3-16 19:11
標題: 76.佛教思想如何與家庭和社會生活相結合?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3-3-16 19:13 编辑

藏傳佛教常識300題

(摘自多識仁波切著《藏傳佛教常識300題》甘肅民族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第二章    佛教與現代社會

76.佛教思想如何與家庭和社會生活相結合?
佛教是適應救度一切人的智慧方便大法。把它理解為某一種或某幾種陳舊的教條模式都是錯誤的。佛教是一種催人積極向上,追求完滿的思想和人格品德的精神動力,是驅散心智愚昧,點燃智慧明燈的火炬。

皈依佛教,就是追求佛陀的高尚完滿的精神境界,學習佛陀自省自悟,自我淨化,自我完善,智慧洞察萬物,慈悲方便利眾的難能可貴的精神;學習如來的出泥不染,寬厚仁慈,誠實,光明磊落,無私無我,無貪無嗔,平易近人,心胸廣如虛空的人格品德;學佛就是學佛做人,學習佛、菩薩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思想品德。


閱讀佛經不能光唸不做,要按佛經中指示的方法積德行善,學一點,做一點,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學佛中學習佛的慈悲心是最主要的。佛祖曾在《般若經》中說:“手中掌握一法,就等於掌握一切法。這一法是什麼呢?是大悲心啊。”人只要有大慈大悲心,就是肉身菩薩——這是佛說的。人如果有這樣一顆慈悲心,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慈悲待人,智慧做事”,這是佛教的原則。


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堅持佛教的平等慈悲、戒惡行善的原則,就是佛教思想與家庭社會生活的最佳結合方法。在家的人修佛應以修慈悲心、修善德為主,至於唸佛、坐禪,不需要仿照什麼模式,完全可以按照本人的實際情況決定,貫徹佛教的方便原則,可以不拘泥於任何形式,家中設不設佛堂,拜不拜佛都屬於外表形式問題,不必一律強求。最主要的是要心中有佛,心中有法,以佛為榜樣,以法為準則。




藏傳佛教常識300題 第二章    佛教與現代社會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marvelous333/article?mid=4116&;prev=4117&next=4115&l=f&fid=11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