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老參不可不聽的一場演講!強力推薦!(大航法師 主講) [打印本頁]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3-3-15 16:16
標題: 老參不可不聽的一場演講!強力推薦!(大航法師 主講)
本帖最后由 梅僧 于 2013-3-15 16:49 编辑

老參不可不聽的一場演講!


這個演講精彩萬分,聽了歡喜感動(真想大哭一場),推薦給諸位朋友。
雖然題目是「 中論要義」,但是卻在短時間內涵蓋了唯識、般若、淨土的議題。這也大約是近幾年我所學習的範疇。大航法師不愧是佛學院院長,詼諧自在的演說,卻真的能感動人!


099年度-僧伽研習會-大航法師 主講
(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slzXZS8qDs
(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Ye-YxZAAXE

這堂課我會多聽幾次,觀念常常溫習,才能提醒自己。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3-3-15 16:42
既然說是「老參」聽的,那自然不是通俗演講。但是也有很多淺顯的譬喻,所以不是老參也能聽的。感覺句句都能打動修道人的心,很多現有的「修行人」聽了絕對會「會心一笑」。

裡頭說到:
<攝大乘論>的「補特伽羅意樂意趣」
<瑜伽師地論>的「如所有性、盡所有性」、「四尋思、四如實智、入唯識觀」
<心經>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大乘、小乘的關鍵差別
還有好多寶貝...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3-3-17 06:38
隨喜讚嘆~
末學連續聽了二遍,感恩分享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3-3-17 10:18
回复 會腐敗的肉 的帖子

我竟然一時不知道要如何讚嘆大航法師!
師兄能聽兩遍,末學倒是隨喜讚嘆。
要是有什麼心得,或是觀念上有衝突的地方,歡迎提出來大家聊聊。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3-3-18 12:10
大航法師講了很多,而且幾乎都是修行路上的心得,所以看了會有心有戚戚焉的感覺,末學一時談不上什麼心得,只能就印像比較深的部份提出來與諸位大德分享也請諸位大德指教:
我們修行在中一直用一個境界去取代另一個境界,這部份屬於較微細的部份,末學暫時不談先談些容易觀察的部份:
首先是去除理嗔,這也是末學的師父一直在教導跟訓練末學的,破除我對你錯及對平順境的執著
忍辱真正的意義不是等待一個順境,而是是於逆境中忍我對苦境中苦的愛著心
所有的修行包括念佛,都是要對治世間的苦跟集,否則它就與佛法的主要精神脫節

作者: 至璿    時間: 2013-3-18 17:05
阿彌路陀佛:
   大航法師開示的內容很受用,其中有談到「阿彌陀經」是不是原始佛教?當時在場人均無法肯定。法師回答:「還好夠苯,不然如何能念佛那麼多年而不生懷疑,你們要嗎現在就懷疑,不要等到臨終時才生疑......不然這輩子白修了。阿彌陀經是佛所說當然是符合原始佛教」。
   未學想:也就是如此,有能力的人善解而傳述令人生信心,沒能力的人就老實念佛,莫懷疑,這樣就對了。
    另有人問事情放不下?法師回答:那就提起來....,那人說:提不起來....,法師再答:那就放下.....,那位信徒問法師為何答案只有二個?法師答:叫你放下你做不到,請你提起你又不行,那..........。
   非常精彩的一篇開示。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3-3-18 19:57
回复 會腐敗的肉 的帖子

說真的,我們佛教徒真的都是在「苦修」!
理論上要拒絕五欲六塵,但是感情上卻很想要,當然就苦了。
所以佛要我們清清楚楚的明白,那不是好東西,自己要努力的聞思修,從根本就接受,不然,修行真是辛苦呢!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3-3-18 20:00
回复 至璿 的帖子

不要懷疑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說的,但是要明白自己能不能修、夠不夠格修?
要是路頭不明、次第不彰、資糧不足,那大乘又如何?是佛說又如何?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3-3-19 11:57
回复 梅僧 的帖子

贊同~
修學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我們對世間的觀察,經由觀察而正確的決擇,這樣才能做到從根本就接受

作者: 至璿    時間: 2013-3-19 12:41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3-3-19 20:38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3-3-19 20:44 编辑

mm..放下不難,看清楚難..說得真好
阿彌陀佛,各位師兄,影片中有段念佛和三法印的關係,後學太愚笨聽不明白,不知有沒有師兄願意解說,感恩_/\_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3-3-20 08:03
「念佛和三法印」在上半場的52分鐘處,有沒有師兄能說說?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3-3-21 16:54
一個苦命女孩念佛往生的真實故事
個人認為舉實例說明會清楚些
從這位苦命女孩念佛往生的故事(現在應該稱菩薩了)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念佛是離不開三法印的
如果這位菩薩沒有體會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是不可能全然放下而全然的放下對這個世間的種種顛倒不就是驅向涅槃寂靜嗎?
佛菩薩的加持力是無庸置疑的所以我們須要了解的是自己有人說學佛的過程就是認識自己的過程不知道諸位同意嗎?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3-3-22 08:01
回复 至欽 的帖子

感謝至欽菩薩開示,說得真好。末學也補充一下。

「欣厭心」在淨土法門是必須一再提起的。
必須厭離娑婆、欣羨極樂,才會一心念佛。
如何「厭離娑婆」?當然是體認了「諸行無常」!
如何「欣羨極樂」?一定是嚮往極樂世界的勝利功德!就算是四土中的凡聖同居土,也是阿彌陀佛從法界等流「隨順菩提」而善巧施設,當然是趨向「涅槃寂靜」的!
至於「諸法無我」,末學認為念佛法門中不是很直接的碰觸,或許再請菩薩們多所開示。
作者: 庸人    時間: 2013-3-22 16:58
阿彌陀佛
  好利害,拍手PAPAPAPA....
   以下是小弟的胡亂答:
  諸法無我,如以字面解釋,一切法因緣所生,緣生緣滅,無一法可得。念佛一念即過,念過的當下即滅,下一念佛號又生,念念不斷,無一實相,故諸法無我。
這樣解釋不知道不對,還請大德不吝賜教。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3-3-23 10:20
回复 庸人 的帖子

感謝您的分享,讚嘆您分析的觀點。
但感覺您說的比較偏向「剎那無常」。當然,從另一觀點看,無常也是無我的一分,此說亦通。

末學也說說看法。

「諸行」包括生滅法的福行、非福行、不動性。
無常是指無「常性」可得,不管福、非福、不動,是苦是樂,皆然。
世間苦樂皆無常,不可執為實有。
佛號一念即過,也無常性,要能「念念相續」,而有「相續常」的意象,才能產生薰習之功。

「諸法」指的是也是緣生緣滅的有為法。
無我是指其中找不到一個「常恆住、不變異、有主宰性」的自體。
以勝義諦來看,阿彌陀佛、嚴淨佛土、佛號,也都是法假安立的影像教,無有真實義可得。若以「唯心境土、自性彌陀」角度來看,或許比較符合「諸法無我」吧?
就教於諸位菩薩了。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3-3-26 10:05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3-3-26 10:46 编辑

阿彌陀佛,感恩諸位善知識開示感恩至欽菩薩分享的故事


但後學看了不免感慨,我們一定要到業報現前,無可退路才萬緣放下念佛來念佛嗎?


如果臨命時無善緣又無知識來開導會怎樣.....


梅僧大德開示: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讓後學想起慧律法師曾開示,淨土四土只有常寂光淨土是心靈變現,突然想起
虛雲老和尚愛徒—具行大師傳奇 中一段話:


虛雲說:『我教你念佛,我也教了你打坐,現在我要教你知道你不是你!我要你做到心中覺悟!「我不是我」。心中無我,破我執!而又無所求,則自然得,明白嗎?』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3-3-26 10:11
無常是指無「常性」可得,不管福、非福、不動,是苦是樂,皆然。
世間苦樂皆無常,不可執為實有。
梅僧大德這段開示很棒,如不是過來人不會講得這般有力道,剛好最近遇到一些無常方知世間苦,自我執著重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3-3-26 10:14
本帖最后由 梅僧 于 2013-3-26 10:15 编辑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念佛要念到這般地步,那非要有教理基礎了。
不然這無我的智慧要從何兒生?試想,要是從小生下來後,旁邊完全沒有人念佛,也沒有經書,那可能會自己念佛嗎?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3-3-26 10:19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要是在樂中能體會無常苦,那就是功夫了!
要是更進一步,能在不動業中也體會得,那就小有成就了!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3-3-26 10:52
回复 梅僧 的帖子

念佛要念到這般地步,那非要有教理基礎了。


不然這無我的智慧要從何兒生?試想,要是從小生下來後,旁邊完全沒有人念佛,也沒有經書,那可能會自己念佛嗎?


贊同!梅僧大德所言極是!




要是在樂中能體會無常苦,那就是功夫了!
要是更進一步,能在不動業中也體會得,那就小有成就了!


可惜後學駑鈍,只能苦果現前時,方知世間無常..


作者: 庸人    時間: 2013-3-28 13:11
本帖最后由 庸人 于 2013-3-28 13:12 编辑

阿彌陀佛:
   前陣子有緣接觸一位修習淨土的大德,與大德談起念佛及三法印的問題,
大德回答:「念佛當下就是實相」當然是佛法。又云:只要是古大德印証過之經典,就不要去研究三法印的問題,因為己經很多大德驗証並走過,無需浪費時間研究。但如果是新的經典就要看是否符合三法印。

另大德說:行門以清淨心念佛即可。行時心中不可想著解門如何如何,而硬把行門放入解的框中,如此毫無意義。學習法門瞭後需放下,以實修之,如此才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未學想起已故一位禪宗法師常掛口中的一句話:「清淨心是法王印、法王印是佛祖心」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3-3-29 11:12
回复 庸人 的帖子

我們程度不夠,止與觀要分開修。念佛時就是修止,觀要在念佛之前和之後做。
要到七地才能無功用行的止觀雙運。
作者: 庸人    時間: 2013-3-29 11:57
阿彌陀佛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3-4-7 21:50
庸人 发表于 2013-3-28 13:11
阿彌陀佛:
   前陣子有緣接觸一位修習淨土的大德,與大德談起念佛及三法印的問題,
大德回答:「念佛當下 ...

行門以清淨心念佛即可....

但不可否認的凡夫內心卻是充滿貪瞋痴慢欵,以前後學也常說清淨心念佛,但現在後學只能說我學佛都是學假的,因為我心中充滿貪瞋痴慢欵,亳無心地工夫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3-4-8 08:21
現在後學只能說我學佛都是學假的,因為我心中充滿貪瞋痴慢欵,亳無心地工夫
能看到問題才有機會超越.
作者: 庸人    時間: 2013-4-11 17:24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這表示進步中,讚嘆
我還在迷迷糊糊中...............
作者: bucu    時間: 2014-1-22 17:56
大航法師的開示中,明白說道:

(1)對念佛、行持中:更清楚放下自我的執著、還是更在乎持戒的五蘊。當您的修行中有疑惑,要趕快提出。不要等到臨終的時候才懷疑。

(2)當學佛的過程中,要懂的不斷的反省自己。當你缺乏修行的驗證,到底修行的過程中是否有進步、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因為學佛而改變、或者感動過?!

(3)修學的過程中,是否對世間不產生愛著?!自己內心是否反省過對五蘊觀無常?!當煩惱起來的時候這種觀無常的心情依然存在?

(4)依照佛法方法檢查自己面對煩惱是否超越、提升?!依照緣起、空、無相的道理,試著用這種方式對峙自己的煩惱就會有輕安。

(5)修行會很苦,就是自己沒有放下、解放自己的罣愛。因為包袱還在而無法輕安,去思考『他真的值得我愛嗎?』因為不可以信賴,為何還要去執著?我們現在一直壓著不執著,修行會苦是自己給予壓力押著(理性告訴我們要放下,內心卻是依然執著;因而產生衝突)。

(6)在伽師地論裡面說道,如果修行中已經有一點境界。可以透過自己愛著的那種妄想提起,看看自己的心念是否還會有執愛?!如果有,表示這個境界不真實。讓法隨法行,雖然念佛而產生覺。

(7)一切法中找生不可得。在修行的過程中,如果在捨得過程中還有升起,那就是顛倒。在沒證果之前都會執著,最擔心就是自己執著而不知道。
(8)從微性心理,往內心去看。看到內心裡的雖然有進步依然罣愛,但如果你看到這個罣愛就已經開始超越。從生滅法當中肯定我,如果會生滅那我(自性義)是誰呢?!方便藉生滅、破我執、再破生滅法不可得。凡是因緣相依法,沒有一個是真實的。對一個東西的不好、或好的否定。不可以依照這個法的存在說他不好,捨法是因為不可得。當捨離貪嗔痴?!眾生在無自性法中升起貪嗔痴。如果實有一法被否定(該捨)那麼這個法也應該捨。不可以有對待想,因為此對待方便想都是世間法而有情感、產生染著掉入貪嗔痴之中。

(9)念佛不在數字,而是那種虔誠念念覺照。從緣起當下就看不到那個自性;苦無自性,因為眾生顛倒所以叫做苦諦。觀察苦當中想要修行,但修行當中產生樂的貪求,因為沒有苦無法樂。在用功修行中,雖然有境界要厭離苦但內心想要得、與心目中樂境之貪著的苦樂對立心(雖然依著法在修,但是內心一直有苦與樂的對立。當修行處在順境中也是苦,不是修行相對的苦與樂)。凡是所有的法執都是苦的來源。對一起法究竟絕了才是究竟。有樂境的順境與愛著都是苦的來源。當苦境來的時候,忍苦境的分別心;如果忍這個苦,還期待有一個樂就不是修忍辱;雖然忍過去了苦,以為會有一個實在的樂(平順的境)就不是修忍辱。凡是有一個執著對立的,都是無常法。法無定法,無法可得;佛有應緣的方便法。觀因緣,契理契機。佛法在緣起說法。為此因緣施此法。

(10)此法依著『因緣』而自設,以空性見看到依照緣起說的。修道,若不針對『苦』、『集』就不叫做道,就無法得到滅。『緣起』就看不到其自性。
(11)空不是有另一個境界。破有得執著(談破一定有立,因為這是相依法),沒有一法可得。沒有滅,怎麼會有滅法。本來已經沒有來,就沒有滅完了的無。有是眾生執著的有是假的,不會破了無有另一個法,我只是破自己的顛倒。學空的人會落入無,安住另一個空無的顛倒境界。當無生可以捨的時候就是往生。空亦復空。空只是那個顛倒性,幫助我們瞭解用什麼角度破自我的執著;因為執著而產生顛倒與果報這叫做正思維。


(2)當學佛的過程中,要懂的不斷的反省自己。當你缺乏修行的驗證,到底修行的過程中是否有進步、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因為學佛而改變、或者感動過?!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4-10-8 08:54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