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73.佛教的人生觀、宇宙觀和價值觀是什麼?和其他宗教有什 [打印本頁]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3-2-19 20:06
標題: 73.佛教的人生觀、宇宙觀和價值觀是什麼?和其他宗教有什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3-2-19 20:08 编辑


藏傳佛教常識300題

(摘自多識仁波切著《藏傳佛教常識300題》甘肅民族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第二章    佛教與現代社會

73.佛教的人生觀、宇宙觀和價值觀是什麼?和其他宗教有什麼區別?



佛教的人生觀、宇宙觀的高度概括是“四法印”,即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諸行無常的“行”指一切有為之法,因緣形成的一切事物。有形的色法和無形的心法皆屬行法。“無常”粗分講有生就有滅,變化無常;細分講任何事物都無一剎那的常恆,在一剎那之間起著生滅的變化。前一剎那的我,已非此一剎那的我。生即是滅,生中包含著滅,生與滅之間,沒有剎那的間隔。任何事物若有剎那的不變狀態,就意味著“常恆”。

“有漏”的“漏”指貪嗔痴疑等煩惱,煩惱是諸苦之根源。大海行船,就怕船上漏水,漏水的船,若不及時堵塞漏洞,定會沉船。人的煩惱,就是使人下墮之因,下沉苦海之因。凡受煩惱心影響的任何思想、行為都結苦果。



諸法無我的“我”,指一切事物的不依因緣的獨立性和實際存在的固定性,任何事物包括自己都是眾緣形成之物,並無任何自性(我)實際存在的固定性,所以是諸法無我。


“涅槃”是指生命消除煩惱,脫離業力輪迴的自由平靜狀態,是苦海的彼岸,是世人嚮往的理想境界。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善惡業報不爽,珍惜難得的人身,皈依三寶,戒惡行善,下世求得人天之身,享人天之樂——這是下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雖得人天之樂,也終究無常,要想常樂,就要出離苦海。因此,修德修慧,追求脫苦涅槃——這是中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從輪迴無窮的生命邏輯中得出一切眾生曾經是自己的父母的結論,為報父母之恩,放棄自己的苦樂,盡心盡力,為眾生的利益服務,為最大限度地利樂眾生,一心一意追求成佛——這是上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佛教共分大小二乘,小乘的價值觀是約束自己諸惡莫做,大乘的價值觀是無我無私,奉行諸善,利樂眾生。


佛教和其他宗教之間的根本差別是別的宗教信仰上帝(或造物主),認為上帝是生命和萬物的創造者、人類的拯救者、救世主,一切苦樂靠上帝。佛教認為眾生的業力創造世界,也創造自身。世界上沒有造物主,生命自己是自己的創造者、拯救者,覺悟要靠三寶的啟示,離苦得樂要靠自身努力。





藏傳佛教常識300題 第二章    佛教與現代社會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marvelous333/article?mid=4116&;prev=4117&next=4115&l=f&fid=11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