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真正念佛功夫就在最後一念(第165集摘記)
[打印本頁]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3-2-18 11:41
標題:
真正念佛功夫就在最後一念(第165集摘記)
真正念佛功夫就在最後一念(第165集摘記)
[attach]4021[/attach]
真正念佛功夫就在最後一念
諸佛剎土裡面,有諸眾生造善因,也有眾生造惡因,像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到那裡去的人純淨純善。雖然淨土是帶業往生,在一念往生的時候,他念佛的功德能伏住煩惱。煩惱沒斷,就是控制住,這一念不讓它起現行,他這一念就能往生。最後這一念還是煩惱,這就去不了,立刻就轉到六道裡面去了。真正念佛功夫就在最後一念。平常我們念佛,像打仗一樣,平常訓練,往生是上戰場,這最後的一念。
全在最後一念,最後一念有把握、有保證,那就全在平常用功,功夫得力。我們起心動念,這一個惡的念頭才起,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壓住、控制住,要轉得快。一念善念起來,也要轉成阿彌陀佛,為什麼?惡念是三惡道,善念是三善道,統統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是無論善念惡念、淨念染念,只要念頭起來,第二個念頭是阿彌陀佛,覺得快。古德教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不能讓念頭相續,只可以讓阿彌陀佛這個念頭相續,不能叫其他的相續,這比什麼都重要。善念相續知道三善道,惡念相續就是三惡道,三惡道那就繼續要搞六道輪迴,出不了,出不去。這個道理、事實真相認識清楚,在日常生活當中最可貴的就是能轉,轉得快,不讓念頭相續,要讓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念念相續,這就成功了。
為什麼要往生
為什麼要往生?這個答案全在這部經裡頭。這個世間太苦了,不僅是三途,人間、天上。苦在什麼地方?苦在無常。所以對無常要認識,要認識得很清楚。整個宇宙,科學家都告訴我們,是念頭的相續相。佛講得更清楚,每一個念頭都是獨立的,像看電影、電視一樣,每一個念頭是一張畫面,每一張畫面都完全不同。在什麼地方?就在當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過去已經過去,不再回頭,未來還沒來,所以只著重當下這一念,這一念決定是阿彌陀佛。我們向阿彌陀佛學習,將來成佛,決定跟阿彌陀佛一樣,也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讀經目的在制心一處
我們讀一部經,讀經是方法、是手段,目的在哪裡?目的是在制心一處,就是此地講的專一自心,目的在這個地方。心沒有到專一,我念的不夠,怎麼辦?繼續再念,十遍、百遍、千遍、萬遍,念的遍數多了,心就專一了,自自然然專一,專一就叫三昧。我讀《無量壽經》就叫念佛三昧,我讀《法華經》就叫做法華三昧,我讀《涅槃經》就叫涅槃三昧。讀經是手段,目的是得定,就是目的是專一自心,是這個意思。為什麼?心專一之後他就會開悟。
修行終極的目標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句話不僅僅是禪宗講的,八萬四千法門,包括淨土在內,沒有例外的。如果這個法門不能通達到明心見性,就不是佛法,這是佛法的一個標準。古人有云,哪一法不是佛法?會的人法法皆是佛法。因為任何一法都能夠,只要你專注,不管哪一法,只要專注就會得定,得定就會開悟,所以沒有一法不是佛法。如果不會呢?不會,《大方廣佛華嚴經》也不是佛法。你去讀經,讀經打妄想,得不到三昧,那就不是佛法。佛說得真好!會的人一切法統統是佛法,我念基督教的《聖經》能不能得三昧?能。它只要你把念頭集中,集久了真的會開悟。不管哪一個宗教的經典,乃至於世間的學術,只要用這個東西來練,練止心一處,把我的妄想、雜念統統制止住,把它停止住,念頭盡量集中、盡量專一,他就得定了。所以這一切工具不重要,什麼法子都可以用,這叫佛法無邊。不限定一法,法法皆如,法法皆是,無有一法不是佛法。這個意思就是說,無有一法不能幫助你開悟,幫助你得定、幫助你開悟,法法都能幫助你得定、幫助你開悟。
念佛是決定成就,參禪未必成就,一萬個參禪的人難得有一個大徹大悟,為什麼?定不下來,還有雜念。一個雜念都不行,就把你破壞掉了。念佛准許帶業往生,它的目的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你得真幹,不真幹去不了。真幹是什麼?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用這個方法得三昧。得三昧就算成就,不用開悟,開悟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自然就開悟了。在我們這個地方沒開悟,只得定,這個定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最淺的叫功夫成片,只要有功夫成片,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就保證你往生。功夫成片是什麼意思?一天到晚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求,什麼都不要,什麼都放下了,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人人做得到。
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個個有分。而且經上告訴我們,即使你做五逆十惡、毀謗大乘,只要真正懺悔、認錯,我後不再造,念佛求生,阿彌陀佛還是來接引你。其他法門沒有。這個法門簡單、直捷、穩當,成功快速。壽命無所謂,有壽命可以不要了,提前往生,很多!我們從《往生傳》,古人所編的《淨土聖賢錄》,也是屬於往生傳,這裡面所記載的,大概有三分之一捨壽命,自己還有壽命不要了,提前走了。只要功夫成片就有能力提前走,很多人功夫成片,壽命不要了,歡歡喜喜,自在往生。
印光大師傳心法印(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
淨宗修行必須具備的條件就三個,第一個信,第二個願,第三個行。蕅益大師常說的信願持名,印光大師繼承了,印祖也常常說這句話,常常用這句話勸勉同修,信願持名。他老人家常講的十六個字,這是印光大師傳心法印,他教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十六個字確實是老人一生行誼的寫照,你要問印光法師是什麼樣的人,十六個字講清楚了。我們現代淨宗學人要向老法師學習,把這十六個字做到。敦是親愛、是和睦,倫是同類。從自己家裡講,父母兄弟姐妹,同類,再擴大是我們的家族,再擴大是國家民族,再擴大是整個世界的人類,凡是人,皆須愛。這就是敦倫。盡分,盡我們自己的本分,對父母要盡孝,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有信實,誠信,這都是本分。五常是本分,八德是本分。一定要把每一個字都做到,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
閑邪存誠,閑邪是防止邪惡。現在社會上邪惡多,太多太多了,自己要懂得預防,如何遠離它們。最明顯的邪惡,很容易侵犯到你家裡來的,頭一個就是電視、網路、報紙、雜誌,這裡面內容,十之七八都是教人殺盜淫妄,都是教人貪瞋痴慢,要遠離。對我們念佛,干擾我們清淨心的,我看頭一個就是手機,不是個好東西。雖然是便利了,但是讓你從早到晚不能安靜。你想念一串佛,念珠一串一百零八聲,電話來了,就把你打斷了。我們活在這個世間,什麼最重要?往生極樂世界最重要,凡是妨礙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我統統遠離,我統統放下。這個自己要知道把關,這叫閑邪。存誠,存心要真誠,對人、對事、對物一片真誠,遠離邪惡。這印光大師一生,他就是這麼一個人。
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修淨土的條件,對淨宗有堅定的信心,有堅定的意願,我只求往生極樂世界,老老實實去念佛。執持名號就是老實念佛,終極的目標是求生淨土。這十六個字總結起來就是彌陀弟子,彌陀弟子像什麼樣子?就這個樣子,這才是彌陀弟子。這十六個字沒做到,是彌陀假弟子,不是真的,自以為是彌陀弟子,阿彌陀佛不承認;這十六個字做到了,那是真正的彌陀弟子,與阿彌陀佛完全相應。印光大師一生,自行這十六個字,化他也是這十六個字。
真實之利,阿彌陀佛第一
「開化顯示,流出依正種種莊嚴,不可思議淨土法門」,阿彌陀佛為一切苦難眾生,開顯依正莊嚴的極樂世界。「得成大願,惠予眾生真實之利」。諸佛如來教化眾生從來沒中斷過,而阿彌陀佛把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的功德,圓滿攝受在西方極樂世界,讓這些眾生往生到淨土,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一生決定圓滿證得無上菩提。所以彌陀建立道場,永無休止的在教學,諸佛如來在十方世界替阿彌陀佛招生。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這部經多次宣講,在一切經裡面帶說淨土,附帶勸大家求生淨土的有兩百多種。世尊這種做法我們要留心、要留意,要細心體會他是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慈悲到了極處,巴不得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趕快成佛。開顯這個法門,他是等不及了,為什麼等不及?六道太苦了,苦人太多了。幫助這些眾生成佛,這些眾生成佛之後,立刻就像阿彌陀佛一樣廣度眾生,這才是惠予眾生真實之利。前面我們讀過,單講真實之利,阿彌陀佛第一,西方淨土第一,沒有能跟他相比的。講真實之際,諸佛平等;講真實智慧,諸佛也平等;講真實之利,對眾生的利益,阿彌陀佛是第一。
一心專注佛土。經念熟了,心有所思、有所想,就思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不想別的。把我們自己身心世界統統放下,對我們確確實實是真實的利益。為什麼?不想自己,不想自己環境,我們的身心就恢復正常,我們居住這個環境也恢復正常。身心恢復正常,沒有疾病,健康長壽,居住環境恢復正常,沒有災難。決定要把這些東西放下。這樁事情現在量子力學家給我們做了證明,確確實實宇宙之間一切法從心想生,我想極樂世界、想阿彌陀佛,就生極樂世界、就成阿彌陀佛。一心重要!
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所作
「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所作」。這是妙覺如來在究竟果地上看到的真相,一點都不假,與《大般若經》上所說的圓滿相應,「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對這句話是不是真懂了?用章嘉大師的標準,你萬緣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真懂了,你就入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誰的境界?是法、報如來的境界,法身跟報身,法身是常寂光,報身是實報莊嚴土,你入這個境界了。入這個境界,你看到整個宇宙,體相用全看到了。不但體相用,因緣果、理與事實一切通達,沒有障礙了。這就是《華嚴經》上佛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對一切眾生,跟對佛平等的恭敬,不會說對佛恭敬多一分,對凡夫恭敬少一分,不是的。為什麼?因為他是從自性流出來的,自性流出來就是圓滿的,沒有欠缺的。天台家這句話講得好,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所作,通常都用五個字講,唯是一心作。
「一心者,心無異念故」。這句話,在淨宗裡頭,祖師大德跟我們講一心,什麼叫一心?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叫一心,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結果是什麼?一念相應一念佛,因為你用的是真心,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得幹這樁事情,學會了自己要幹。平常忙於事務,早晚功課要幹。早晚功課長短無所謂,要真幹,真幹這個利益不可思議。
每天早晚一次跟阿彌陀佛溝通,跟阿彌陀佛感應,換句話說,跟阿彌陀佛聯繫上了。妄心不行,要真心。每天都跟阿彌陀佛聯繫,你能不往生嗎?阿彌陀佛那邊沒問題,問題都在自己這邊。阿彌陀佛的佛光普照,我們在他光中,所以他沒有問題,問題是我們知不知道他的光照我們,我們接不接受他照耀我們?光在哪裡?這個經就是放光。你對極樂世界知道這麼多,對阿彌陀佛也知道了不少,這就是佛光在照你。我們能把佛光接受過來,把我們自己身心融進去,那就是中峰禪師在繫念法事上所說的,「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你能不往生嗎?
心裡頭決定不要搞名聞利養,搞這個就錯了。佛菩薩普度眾生,不著度眾生的相,這個不能不知。著度眾生的相,自己就墮落了,不是佛菩薩了,他迷了。怎麼可以把假的當作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假的,不是真的。六道眾生當真,他迷,佛菩薩覺了,覺了才不會當真。你說的是假話,佛菩薩跟你一起說假話,為什麼?你才聽得懂。佛菩薩說真話,你說假話,格格不入,你聽不懂佛的話,你得不到利益。所以佛以無盡的善巧方便來幫助你、引導你,讓你慢慢覺悟。什麼時候你真正覺悟了,真正覺悟是什麼樣子?一心。在淨宗最明顯的,一心專念,他真覺悟了;他還有二心、三心,沒覺悟。沒覺悟,往生沒把握;真正覺悟了,往生是真有把握。
感應道交
佛菩薩教導我們,第一個目標,我們對於淨土不懷疑,第一個目標完成了;第二個目標是希望我們發願,發真願,不是發假的,願生淨土。願生淨土是什麼樣子?這個世界放下了。什麼叫放下?再也不想念這個世界,再也不想念這個身體,這才是真放下。還想念這個身體,還想念這個世界,沒放下。所以要把這個放下,想什麼?想阿彌陀佛,想極樂世界,這是大勢至菩薩所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心裡頭真有佛,緊要關頭的時候佛就現前。境隨心轉,我念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現前;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前;我念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現前。讓我看到,別人看不到,為什麼?他沒念。這是佛菩薩給我們作證,證明感應道交是真的,不是假的。感應道交既然是真的,臨命終時往生淨土就不是假的。
學聖賢、學佛菩薩,心態是我們成敗的關鍵
學聖賢、學佛菩薩,心態是我們成敗的關鍵。所以在淨業三福裡頭,第三福第一句,「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菩提心的體是真誠心、至誠心,《觀經》上說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大乘起信論》裡面說的直心(體是直心)、深心、大悲心。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明顯。我在早年,在美國講這部經的時候,我把深心就用經題上的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這大家好懂。真誠心是體,真誠心對自己,就是自受用,就是深心。深心是什麼?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的心,清淨平等覺。後面是他受用,他受用是慈悲,大慈大悲,就是大悲心,迴向發願心。這個說法,深心講得很具體了。古人這個深心,解釋是好善好德,什麼是善、什麼是德,講法就很多了,我們直截用經題,好,清淨是善,平等是德,覺是智慧,真實的德慧。要發這個心,我們跟佛菩薩才能相應,佛菩薩說的話我們才能聽得懂。如果不是這樣的心態,諸佛菩薩、大聖大賢他們說的那些話我們聽不懂,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心心不異,任運自持
「故知恭慎保持者,乃自然敬肅,從容中道,心心不異,任運自持」,念老這個末後四句的解釋非常好。恭慎保持是什麼意思?恭敬、嚴肅,是自然的。出之於真心是自然的,出之於妄心是勉強的,外表有,裡面未必有。裡面是真心,所謂存於心必定形於外,外面所現出來樣子那是真的,他自然的,一絲毫做作沒有,出之於自然,自然恭敬。印祖教人,「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那個誠就是自然,敬,此地講的敬肅。從真誠心、至誠心裡面流出來,不是假的,從容中道。佛經上有句話說「法爾如是」,自自然然是這個樣子。他的心真、念專,念佛的人一心就是阿彌陀佛,念念相續,沒有雜念,這叫從容中道。心心不異,任運自持,心心不異是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相續不斷,自自然然保持住,二六時中,憶佛念佛沒有中斷。有想統統是妄想,有念全是雜念,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正念,其他統統是妄念。
(本篇恭錄自《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165集)
祈願見聞者 咸發菩提心 念佛生極樂 還來度有情
http://tw.myblog.yahoo.com/jw!mSwjdZaTHQOm_EGSsIgR/article?mid=6233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3-2-19 12:40
修行如一人與萬人戰,要有1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勇氣
~共勉之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3-2-19 23:42
阿彌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