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標題: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與修道 [打印本頁]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3-2-2 23:27
標題: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與修道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3-2-2 23:49 编辑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與修道
作者:聖福
[attach]3933[/attach]



最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不久,就受到觀眾好評,僅一周的時間票房就輕鬆過億,這不單是因為這部 3D 影片美輪美奐的場景,更是得力於著名導演李安給觀眾描述了一個虛實難分的故事,令觀眾在亦真亦幻中回味、沉思。



故事採用倒敘的方式,從一個印度的動物園老闆的兒子,也就是主人翁派的幼年時講起,介紹了派的家庭、文化、社會風俗等背景,而他的漂流是從他們舉家乘船帶著動物們遷徙到加拿大時開始的。 不幸的是他們遭到暴風雨的襲擊,輪船沉沒了。 派失去了家人,他 ​​和鬣狗、斑馬、猩猩、老虎登上了救生艇,而斑馬、猩猩、鬣狗也先後死去,只剩派和老虎同舟共濟。 這兩個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雙方開始了不依亦不棄的長達 227 天的生死之旅。


派離奇的遭遇和故事結尾時的神來之筆——派對調查人員說的另一個故事,引起了觀眾對故事孰真孰假的爭論。 但無論哪一個是真實的故事,可以肯定的是這部影片是一個寓言,它留給人們許多思考的空間。 比如:宗教信仰對人生有什麼作用? 該怎樣選擇信仰? 生存是弱肉強食還是相依為命? 影片中派的理性和感性發揮了哪些作用? 實際中我們怎麼把握理性和感性? 美麗景象的背後要掩蓋的是什麼……

這些留給觀眾咀嚼的問題正是影片的成功之處。 但拋開這些共同的話題,用佛教的眼光,我偶然發現,影片恰好講述了一個修行的過程! 這難道是李安的隱喻之一?

佛教的修行根本在斷煩惱,《百法明門論》中列舉的煩惱除了人們熟知的貪、瞋、痴、慢、疑、不正見六根本煩惱外,還有由此衍生的大中小隨煩惱,斷除這些煩惱就是修行的過程。 在影片中,派與老虎的接觸恰好是這一過程的形像比喻。 若把老虎比作煩惱,派則是修道者,從佛教的角度出發,讓我們看看按照影片發展順序所呈現的這幾組鏡頭給我們的修行帶來哪些啟示。


鏡頭一:認識現實

孩童時的派並不知道老虎的危險,他天真地拿著牛肉去餵老虎,幸好在千鈞一發時被趕來的父親制止。 父親認為有必要讓孩子了解老虎的真相,便牽來了一隻羊,當著派的面,老虎兇殘地捕食了羊,從此以後老虎在派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恐懼。 這裡有一段對話很有意思:

派:“我只是想跟它打聲招呼。”


父親:“你把老虎當朋友?它不是你的伙伴!”



派:“動物也有靈魂 ​​,我從它眼中看到了。”


父親:“野獸就是野獸,你看它的眼睛,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


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認識煩惱,父親對派的教育,就好像佛陀點醒世人所說的“苦、集”二諦 眾生從無始來迷失真心,把無常、苦、空,當成常、樂、我、淨並努力追求,這就是“倒影”,是眾生顛倒的執著。 因此佛陀開示“苦、集”二諦,顯示眾生的顛倒煩惱實際上是招感苦果的因,如果不認識煩惱猛虎的可怕,就會像羔羊般被吞噬在輪迴的生死苦海中。 所以認識世間的本性是苦,苦的原因是煩惱,才會對輪迴生起厭離心,這是出離輪迴的源動力。



鏡頭二:周旋對峙

派一家乘坐的輪船遭到暴風雨的襲擊沉沒了,派逃上救生艇,想不到老虎也爬了上來! 小時候留在派心裡的恐懼感頓時生起,嚇得派又跳進海裡險些被淹死。 當他重返小艇,眼看斑馬、猩猩、鬣狗相繼慘死,他只好逃到小木筏上勉強與老虎隔離開來,雖然他試圖與老虎搶占小艇地盤,但都是徒勞,派仍然只能躲在小木筏上忍受風吹日曬。


同樣,修行中並非一帆風順。 儘管認識了煩惱,但在心中的善法力量還不夠強大時,常常是要被煩惱擊倒的。 比如,修行人也會對五欲生貪心,對看不慣的事生瞋,也會想要懶惰、放逸,甚至仍然會沉浸在人天福報的享樂中……我們往往在初學佛時特別精進,一段時間後就慢慢懈怠了,這幾乎是每個凡夫的通病。 即使是初果聖者也還要七次往返人間天上,不斷磨練,以克服和對治較微細的煩惱,而菩薩在八地(不動地)以前也會有退轉的可能,這就像影片中,派與老虎初步較量時處於下風,只能任煩惱猛虎擺佈。

鏡頭三:馴服

經過一段時間的漂流,老虎消瘦了,而派也一直在嘗試馴服老虎。 他通過利用動物條件反射的原理給老虎餵食,以及大膽的怒吼,果然把老虎嚇得跑進了船艙。 這時派已經佔了上風,可以與老虎同舟共處了,他們一起看天,看海,抵抗暴風雨,老虎不再傷害派。

這個階段就如同修行人經過反覆“跌倒又爬起”的努力,生起足夠的智慧,觀察到煩惱猛虎的弱點是虛妄不實,然後勇猛地照破它。 這雖然很困難,但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修行的積累中,智慧與煩惱成反比,當智慧一點點增長,煩惱就相對的一點點縮減,直到能馴服煩惱猛虎時,修行人就再不會被煩惱傷害了。



[attach]3934[/attach]


鏡頭四:利用逆境

自從漂流開始,派就面臨諸多危機,相比起外界的虎視眈眈和食物匱乏,更危險的是內心的精神崩潰。 派剛經歷了生離死別,又面臨危機四伏的海洋,孤寂的派憂懼難排又不知所向……這些都折磨著派的意志,使他幾近絕望。 正如派所說:“(絕望)它是唯一真正的對手,因為只有絕望才能打敗生活。”幸好老虎的存在分散了派的注意力,它使派警覺,保持思考和求生的慾望。 “沒有理查德·帕克(老虎名)我早就死了,對它的恐懼讓我保持清醒,照顧它的需求讓我得到意義。”這是派活下來的原因。

煩惱的存在是個事實,但它並非一無是處。 佛門常講:“煩惱即菩提,若無煩惱,亦無菩提可證。”正是煩惱招感的苦果使許多有情因“痛”而驚醒,發願出離才走上了修行的道路。 就連佛陀也示現因為看到生老病死之苦才舍王位出家,從這個角度表明煩惱之苦是眾生的良師,所以佛陀也告訴弟子們要“以苦為師”。


另一方面,煩惱也可以被利用。 凡夫都有貪瞋癡等煩惱,那不妨利用“貪”嚮往解脫之樂;利用“瞋”捨棄惡法;利用“痴”對名利得失麻木糊塗;利用“慢”對所斷的煩惱輕視並自信能斷;利用“疑”對世間所說“真理”加以分析……這就是利用煩惱轉成修行的道用。 就像影片中,老虎使派不至消沉,在與老虎的對抗中派保持了求生的信念。 他告訴作家,他很感恩老虎,要不是理查德·帕克,他也不可能活到今天。




鏡頭五:到達彼岸

經過不知時日的漂流,派驚喜地看到了大陸,當小艇漂上陸地,派激動地跳上海灘,如釋重負地倒在海灘上,他知道自己得救了。 骨瘦嶙峋的老虎也跳上陸地,在派模糊的視線中默默走進叢林。 派感慨到:“那個讓我生存下來的理查德·帕克,那個讓我痛苦使我害怕的凶狠的伙伴,徑直向前走,沒有回頭,永遠消失在我的生命裡……我猜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的放下,但遺憾的是,我們卻來不及好好道別。”

當修行成就,到達解脫彼岸時,修行者自在了,這時再找煩惱已經了不可得,它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即使再想與煩惱道別也來不及了,這當然是聖者們“冷暖自知”的境界了。


影片的這五組鏡頭不經意間描述了一套修行歷程,即對煩惱的認識、周旋、馴服、利用、斷除。 修行人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強大起來,最終得到最圓滿的智慧和福德。從這個歷程中我們看到,一帆風順的旅程只能看到平凡的景色,沒有暴風雨的洗禮就領略不到奇幻之旅。 同樣,不經歷與煩惱的交鋒,怎能到達解脫彼岸? 正是煩惱招感的苦果才使明智的有情堅持不懈地追求解脫,這就好像影片中,正是老虎給派的危機感,使派不至於在孤獨的麻痺中絕望,反而成了支持他尋找大陸的力量。 承擔這一切逆境的基石是仁慈、樂觀、堅強意志和追求自由解脫的決心,無論修行還是生活,當一個勇士具有了這些品質,逆境是他保持清醒的警鐘,是令他越戰越勇的鼓角。 因此,無論修行或人生中要經歷多少坎坷,都將成為我們的財富,就像派所說:“那是一段充滿著奇幻的經歷,我會永遠銘記。”


影片中,派的奇幻之旅扣人心弦,但最後卻被派說的另一個故事推翻了——這個奇幻的旅程其實是派的臆造! 在漂流中,實際上發生了極其殘酷的事,而派難以面對現實,於是在他的宗教信仰的感性世界中臆造了這個故事。 而現實到底是什麼,應該就隱喻在奇幻的故事中,有待觀眾們去揣摩了。 重要的是從影片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當中有一句話說的很好:“
如果我們在人生中體驗的每一次轉變都讓我們在生活中走得更遠,那麼,我們就真正體驗到了生活想讓我們體驗的東西。”
希望每個人都能走得更遠……

(完)





轉載:[url=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4&ei=KLP0UO6dA8zxkAXR74GoAQ&hl=zh-TW&prev=/search%3Fq%3D%25E9%2582%25B5%25E6%25B5%25B7%25E5%25B3%25A1%26hl%3Dzh-TW%26client%3Dfirefox-a%26hs%3D6Ac%26tbo%3Dd%26rls%3Dorg.mozilla:zh-TWfficial&rurl=translate.google.com&sl=zh-CN&u=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2c1e8701019gpv.html&usg=ALkJrhg7VozD13fV8r4K81iqT_R848JbqA]《淨土》2012年第六期[/url]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3-2-2 23:52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3-2-2 23:56 编辑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影片的這五組鏡頭不經意間描述了一套修行歷程,即對煩惱的認識、周旋、馴服、利用、斷除。 修行人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強大起來,最終得到最圓滿的智慧和福德。

[attach]3936[/attach]

唐‧黃檗希運 《宛陵錄》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