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妙祥法師:人生如果能看一遍《楞嚴經》,就沒白活! [打印本頁]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12-2 18:39
標題: 妙祥法師:人生如果能看一遍《楞嚴經》,就沒白活!
人生如果能看一遍《楞嚴經》,你就沒有白活!


《楞嚴經》住世就代表了佛法的住世。

      什麼叫正法住世?正法住世就代表了成就,成就就是住世。有了《楞嚴經》我們就能成就,沒有《楞嚴經》就不能成就。正法住世就代表了我們有成就的因緣,這個因緣特別殊勝,所以《楞嚴經》叫“開悟的楞嚴”。



      什麼是開悟呢?開悟就是成就,就是當下成就。佛法不像外道法,修一個,增加一個。佛法是減法,就是不斷地減,去毛病、去習氣。因為佛性是不生不滅的,不是修成的。就像虛空一樣,虛空不是修成的,所以說虛空不爛。如果是修成的,它必然有毀壞的時候。《楞嚴經》也反復強調這個問題,可修之器無不爛,虛空就是不爛,不爛就代表了我們的佛性。我們的佛性本來是不增不減,不是修成的,是現成的。只要我們能夠按照《楞嚴經》的修行方式去做,就能很快地得到《楞嚴經》上所說的楞嚴大定。楞嚴大定就是開悟,開悟才是真正的楞嚴大定。我曾經跟他們講過,“人生如果能看一遍《楞嚴經》,你就沒有白活。”何況誦七天《楞嚴經》,這非常了不起,因為它是一個無價之寶。無價之寶在什麼地方呢?每一個字都是無價之寶,每一句話都是無價之寶。因為佛在因地的時候,曾為半句偈子捨身。為了半句偈子為什麼可以捨身呢?因為他捨掉了我執和法執,所以他證道了。半句偈子可以讓我們捨掉法執和我執,能破除我們的迷惑顛倒,讓我們從夢中醒來,能夠證道。半句偈子都可以證道,《楞嚴經》又有多少句話!所以完全夠我們成佛用的,每一句話都夠我們成佛的。我們掌握了這麼多的無價之寶,太難得了。這也說明一個問題,說明我們從無始劫以來是不斷地修行,不斷地努力,也是見過佛的。如果沒有見過佛,沒有這種善根,你是不可能讀誦《楞嚴經》的。


      《楞嚴經》中的每一句話都是無價之寶。有人對《楞嚴經》提出了很多懷疑的問題,這是難免的。因為《楞嚴經》講了最真實的道理,一般的眾生是很難有所了解的,所以有很多的疑問,這不奇怪。還有一些外道也害怕,因為他不能理解。由於不能理解和害怕,他就誹謗《楞嚴經》。這都不奇怪,因為眾生的業力就是這樣,對真正的佛法他是不會知道的。只有佛才有這樣的大智慧,留下了這無價之寶,直截了當地就把我們修行的道路給指出來了。道路在哪呢?每句話都是道路。它深深的意義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在我們不斷地按照《楞嚴經》的思惟去正思惟。你如果正思惟,有時候你可能連《楞嚴經》還沒有看完,你就開悟了,就證道了。有可能你看到《楞嚴經》前面第一卷“七處徵心”的時候,佛就現前了,它有這麼大的威力。何況我們能夠嚴持戒律,而且又能夠不斷地努力修行,所以我們是應該能夠見道的。


      《楞嚴經》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聽說大家誦《楞嚴經》,很生歡喜心。那是無價之寶,這個我多少有點體會。我在沒出家前就看《楞嚴經》,那個時候可能總共沒看過兩卷吧。我看的方法是怎麼樣的呢?就是看一段如果不明白,放下,再重新看。佛講的這麼明確的道理,為什麼我不明白?我就看過了再重新看,幾句話,看過了再重新看,就反复地這麼看。我想:我反复地看,一定會慢慢地明白佛說的是什麼意思。這是一種看法,這種看法是不允許看解釋的。我們大家有時候看《楞嚴經》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都喜歡看解釋。這個解釋是不能看的,解釋是別人的成果。就像飯似的,是別人的飯,別人吃飯別人飽,他替代不了我們。我們必須自己吃飯自己飽,所以我們就應該不看解釋,直接看原文。原文就是磨刀石啊,每句話都是磨刀石。我們這把刀為什麼不快?就因為沒有在磨刀石上磨過,所以它不快,不能斬斷無明。想把無明斬斷,必須在這個磨刀石上反復地磨,一直到給它磨快了。如果你看了解釋,你就不再磨了,已經開小差了,所以我們就失去了磨刀石的作用。這個體會供養給大家,大家可以參考,去體會。解釋在什麼時候看?當我們看到要起煩惱的時候。這個問題我確實弄不明白了,這句話、文字是什麼意思,確實不清楚的時候,這時候稍稍看一眼,馬上就放下,不能再看了。看經必須掌握方法。《楞嚴經》我們一定要把它利用好。並不是去掌握它的文字,而是用它來修我們的心,去掉我們的知見,入佛知見,這是很重要的方式。這是我們修行《楞嚴經》應該注意的問題。七天下來,大家有了很多的體會,不是這時就完了,我們平時每天都應該看一段。原先我在蓋縣茅蓬的時候,每天晚上都要看一段。這段時間也可能是一個小時,也可能是半個小時。看《楞嚴經》必須得這麼做才能慢慢與道相合。當然,大家這七天打七下來,有很多人可能已經有了很大的境界,可能也有開悟的,可能有更深的體會。這我就不太清楚了,主要是暫時地談一點小體會來供養大家。


   這個《楞嚴經》它整個是為楞嚴咒服務的。楞嚴咒深深的意義就是整個的《楞嚴經》,《楞嚴經》就說明了楞嚴咒的深深的意義。它有多大意義呢?《楞嚴經》講得很清楚,就是十方如來都要乘楞嚴咒的清淨心而成無上覺、成佛的,哪個眾生成佛都離不開楞嚴咒。這裡有一句話應該注意,就是“乘此咒心”。這個咒心是指什麼說呢?並不是指哪一段的楞嚴咒說的,是指受持整個楞嚴咒所得到的清淨心,簡稱為咒心。現在有很多人,就對楞嚴咒提出了一個咒心的問題,說誦哪段為楞嚴咒心。有的說後面那一段是,有的說前面頭一句話是。我的看法:哪句話都是,它是受持整個楞嚴咒,所產生的清淨心為楞嚴咒心。不能把它割成哪一段,每一段有每一段的意義,每一段都可以成佛,每一段都可以反映整個楞嚴咒的深義。但是楞嚴咒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咒特別長。長是它的特點,這就說明了楞嚴咒有深深的意義,長就是深的意思。為什麼楞嚴咒要長呢?因為我們眾生的業力深、無明厚,所以楞嚴咒它就深、就長。它是根據眾生的業力而說的。楞嚴咒能破除我們的無明,能破除我們的色受想行識,能破除我們的五陰區。它是一把真正的快刀,能斬斷我們的無明,所以大家應該長期地去誦持楞嚴咒。據宣化上人講,濟公活佛就是專誦楞嚴咒。我們都知道濟公活佛確有其人,而他那種瀟灑、很自在地度眾生,具有很大的神通本領,就是靠楞嚴咒。宣化上人也講,說:“我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本領和神通,能給人看病,一拍就好?也就是不斷地誦楞嚴咒。它能滿眾生一切願,令眾生生起善根來”。


  舉個小例子:咱們大悲寺道場——那是剛接大悲寺不長時間,大約一兩年的時候。有一個專門信“仙”的人,他 ​​就被這個所謂的“仙”也好、外道也好,折磨得每天都要跪在床上。有一天他實在受不了了,跟這個“仙”就對話了,他說:“你別來折騰我,你應該找妙祥師父去。” 原先咱們這個山上有道教、有狐蟒蛇仙,後來咱們都把它撤了,都給它清除了。他說:“這個事不是我做的。”意思是妙祥師父做的。“你去找他,你不要找我。你老折騰我,我受不了。”那個所謂的“仙”就跟他說了:“我去了,但是找不著那個地方。那滿溝(注:大悲寺所處的山被當地稱為“溝裡”)全是紅光,這紅光把整個溝都罩住了,我進不去。”咱們自從接了大悲寺,一直都是每天誦十遍楞嚴咒,所以說這個楞嚴咒的威力不可思議。宣化上人曾經講過:誦楞嚴咒就等於千朵紅蓮護住身,真實不虛啊!後來這個消息慢慢傳到我這裡,這才明白確實是真實不虛的。我們每天都要誦十遍楞嚴咒,有多少魔事都因為有楞嚴咒的關係而轉化了,所以說楞嚴咒是無價之寶。印光大師也講過,修淨土的人如果想要閉關,必須早晚誦楞嚴咒。如果不會怎麼辦?照本念,這是印光大師所講的。所以說,不光是修淨土要誦楞嚴咒,修禪也要誦楞嚴咒,修密也得誦楞嚴咒。如果想坐道場,不誦楞嚴咒,無有是處。你想遠離魔事是不可能的。楞嚴咒的最大一個作用就是降伏慾望。我們修道最大的難處就是降伏慾望。雖然我們不斷地努力,但是由於我們業力的關係,要不斷地翻出一些種子來。一些習性要不斷地現前,這種習性你想怎麼克服它?有時候你甚至用種種的方法都很難降伏,而且就算降伏了,有時候效果也不是那麼明顯。楞嚴咒就不一樣,如果誦楞嚴咒,就幾句話,生起的這種慾望心馬上就沒了,就像火被這一團冰雪一下就澆滅了。《楞嚴經》上講,如狂風捲細沙,了無痕跡,沒有了,所以說這是無價之寶。咱們修道人一定不能離開楞嚴咒。楞嚴咒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能懺悔。我們戒律上有不清淨的時候,要靠各種方法來進行懺悔。《楞嚴經》上講了:比丘、比丘尼犯了四棄、八棄,都可以通過這個《楞嚴經》、楞嚴咒來懺悔的,了無痕跡,這非常殊勝。你修道沒有這個楞嚴咒的保障,你是修不成的。所以說,它是個無價之寶。

  另外,我也談一談自己的一點小體會吧,和修行的方式。你們當家師知道,我在本溪閉關三年。這閉關三年也就是專修的楞嚴咒。這個楞嚴咒,我是那樣修的:第一天要誦一百零八遍楞嚴咒結界。就是閉關的時候要結界,應該把周圍變成金剛地,一切都能夠有諸佛菩薩、還有一些護法來護持你,讓你能夠按照你的願望來完成修行。所以誦一百零八遍楞嚴咒來結界。結界以後,第一個七天就是誦楞嚴咒其中的一段,可以誦後面的一段,也可以誦前面的一段,找出其中一段。這一段就是比較容易背誦的,可以選擇一段,專門誦這一段,晝夜不停地誦。誦這一段不允許坐著,只允許立,立七天七夜。第二個七天,就是按照《楞嚴經》上專門修楞嚴壇的這種方式,應該專誦菩薩戒裡的十大願,要誦七天七夜。頭一個七天,站著的時候,有時候身體往後跑、往後跳。往前走一走,它突然蹦起來往後跳。有時候一下衝動就奔著這個炕去了,那時候有個小炕,還不大點。整個人就像一枝箭似的,一下就竄出去了。但是不管它是往後蹦也好,往前竄也好,都不會受傷的,很有點意思。發現人有很多的功能,原先都不知道,它可以跳起來往後跑。原先光知道車有倒車,人還可以往後跳,這是原先沒發現的。誦菩薩戒裡的十大願非常好,不斷地發願、不斷地誦,一連氣誦七天七夜。這個完了以後,第三個七天,再誦整個楞嚴咒,要誦七天七夜。站著的時候就不允許坐下,除了吃飯坐下來,其它時間就不允許坐下。等到坐下的時候就不允許起來,除了你去方便,除此之外就不允許起來,一直坐著。不斷地誦啊,有時誦得口腔潰瘍也犯了。那時候還沒有藥,有時候就用牙膏抹。那叫什麼牙膏?丹東產的康齒靈。等到康齒靈沒了,怎麼辦?上外面撿康齒靈的皮來抹,拿水涮一涮。有時候楞嚴咒都誦到什麼程度呢?就是誦一句就得抹一次牙膏。因為口腔潰瘍太多了,剛止點疼,誦一句,馬上又疼了,就是這樣。口腔潰瘍藥,那時候有幾塊含片,這含片有時候都得含一點馬上就得拿出來,馬上就得放下再誦咒,誦完咒再含上,含上再拿下來。有時候這一片含片其中的一半,就得留給打下個七用,沒有藥。那時候打完七,一看這個衣服前襟淌的全是牙膏沫。那口水不斷地往下淌,但它淌它的,我誦我的,兩不相干。你疼你的,我誦我的,疼和我沒有關係。我這個心必須在楞嚴咒上。有時候誦一誦就困了,睡著了,不知道了。那時候沒有電燈,全是點蠟燭,蠟燭也是不多的。有時候點那個蠟燭,頭一低就把頭髮燒了,就是帽子也燒了。有時候把眉毛也燎了,等燒疼的時候才知道,這是頭低到蠟燭上去了。所以說那時候很有意義。經過這二十二天的努力以後,然後靜坐一百天,晝夜坐著,不允許躺著,要坐一百天。坐著就不允許站著,或上地上溜達。我們有時候就想出去上外面看一看,那都不允許。那時候那個小房都有尺寸的,很窄,而且窗戶都用灰袋子紙擋上。上面只留一拃大左右的空間透點光,其它都是擋上的,不允許看外面的風景。每天只能跟耗子做伴。(編者註:一拃: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張開後,兩端間的長度。)經過這樣一百二十二天,這為打一個七。在《楞嚴經》上講,一個七下來以後,如果授戒十師清淨,可以證到初果阿羅漢,所以說這是非常殊勝的。那時候三年期間正好打了八個楞嚴七。按道理,那個時間能打九個,但是九個打不了,因為四個月為一個七。打了一個七以後,要洗洗澡、剃頭、要縫補衣服的。每個七下來,那衣服都碎得成條了,所以要利用這十天的時間處理這個事情。這十天也得打坐,也得修行,不允許躺下,但是可以洗澡啊、剃頭啊、縫縫衣服,可以處理這些事情。因為每天還要修行,不能過多地做這些事情,要有連續性,什麼事情也不做,就一心的辦道。正好是三年期滿就出關了,後來從那兒行腳到了營口。那時親本也去了,親道也去了,迎接我出關。那時候親道跟我還挺不客氣地,她一看這個出關的師父怎麼埋埋汰汰的,也沒放在眼裡。這個楞嚴咒是非常殊勝的。佛法就是讓我們能夠速速地成就,楞嚴咒就是其中的代表。我們現在有這個因緣,應該了解這個情況。我們將來有機緣要建立楞嚴壇場,專門修楞嚴,打楞嚴七。不光是比丘能打,比丘尼也能打,包括居士也能修。它是我們末法時期最好的一個無價之寶。那時候很有點意思。原先有個蘇居士,還有這個本溪居士,我即將閉關的時候,起先選個地方,想閉關多長時間也不知道,也沒有準備。這居士就說了:“師父要在這閉關,要閉關三年。”她 ​​給我喊出三年,我說:“好,那就三年吧。”就閉關三年。還沒閉關時,這蘇居士說:“師父,你得止語啊,一天講得太累了。”有很多居士上山,她一看我老講,說講得太累了,得止語了。我說:“好,那就止語。”所以這三年多止語也是她告訴我的。剛開始還沒有說常坐不臥的,有居士上山,這些居士就在外面說:“哎呀,師父可有修行了,成天是不倒單啊!”我一看,他既然給我喊出來,那我得做呀。要不出去以後和他說話不相應,這不是犯妄語嗎?所以就不倒單,就這麼坐了三年。所以說,有時候這個怎麼修行很有意思,只要你好好修行,所有的眾生和菩薩都護持你。他會幫你出主意的,也會告訴你,用不著我們操心,我們很輕鬆的。閉關的時候從來沒缺過吃的,而且還吃到很多沒吃過的東西,都是很好。所以說這個《楞嚴經》是無價之寶,龍天都護持,所有人都護持。我們今天能夠學《楞嚴經》,誦楞嚴咒,我們是太有幸了,所以大家要好好努力。關於《楞嚴經》這個修行方式,簡單地給大家介紹這些。


  另外,我想給大家講《楞嚴經》裡的一句話。這句話很重要。哪句話呢?就是“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這句話在《楞嚴經》中佔很重要的一個地位。我們現在就犯了《楞嚴經》中所說的毛病,我們的眼睛看到什麼東西馬上就明白。(師父舉起一隻手)親道你說這是什麼?一尼眾:《金剛經》。這個呢?(師父的手換了一個方向)啊,這就不認識了。這個就不是《金剛經》了?你說說,這是什麼?坐著,不用動。一尼眾:一切唯心造。她說是一切是唯心造。答得都不錯,看來《楞嚴經》沒白看,這還有點層次。但是你怎麼說,你眼睛都看到了。既然你瞅著這個物,就說明我們這個眼根沒有離開這個物,這就叫知見立知。你所見的,你馬上知道,就產生了你的知見,你認為的。我們見到人,知道是人,這就是我們的知見,這就是我們的眼根。我們看到什麼東西,見到什麼東西,認識,這就是眼根。六根對六塵,產生了六識。當我喊你“親道”,你耳朵能聽到是我喊你的時候,這就是耳根,這就是知見立知。我們為什麼不能得道,就是因為我們有了眼根、耳根……這六根的作用。我們修道,不光看到別人的長處,有時候也看到別人的短處。你看長處都已經錯了,何況看別人的短處,那是錯上加錯。“知見立知無明本”哪,那是無明。我們眼根所觀察的一切都是無明,我們耳朵所聽到的一切都是無明。有時候表揚我們,生起了歡喜心,那也是無明;批評你,生起了嗔恨心,那是無明加無明。有的人問:“為什麼師父說那是'無明加無明?'”因為無明有多種層次,大約要分五種層次,這個不深講。雖然層次不同,但是整體都叫無明。我們所見的一切色相,那叫堅固妄想,是最大的一個無明,特別堅固。這個無明你不破,你不能成道的,首先得從它入手。我先說一說,我們怎麼樣從眼根入手來修這個道。因為我們眼根不斷地放逸,不斷地往外瞅、觀察,見一切事物都有一個分別心,這是不行的,所以必須把眼根收回來,不要瞅。怎樣不要瞅?只要我們出這個門檻,就把頭低下,不管是上哪去,就是十幾步道,眼睛也要低下,不要分別。就瞅多大地方?臥牛之地。不要瞅,耳朵不要聽,也不要聽別人說什麼,這樣不斷地用功。回到屋裡也是,不應到處亂看的 ​​。這個眼睛的動作一定要很緩慢,需要瞅的時候我們瞅,不需要瞅的時候不瞅。曾經有一個禪師,是來果老和尚。住在禪堂,一次有個侍者站在方丈室門口,他在這個門口過的時候,只是往門口瞅了一眼,叫侍者給說了一頓:“你太放逸了!”就這一眼都叫放逸呀!他打七幾個月下來,不知道禪堂裡的釋迦牟尼佛長的是什麼樣,有沒有鬍子。人家問他說:“那佛有沒有鬍子?”“不知道。”他連佛像都沒有瞅。我在碧山寺的時候,它後邊有一個戒壇,同在那個院裡。除了 ​​受戒時候我進了那個壇,在受戒之前,我從來沒進去看一眼,看看裡面是什麼樣,就在那個院裡住也沒有去看,天天擱那兒走也沒有去看。很想去看,但是控制自己的心念不去看。我們每走一步的時候都要攝心,都要把眼根收回來,把耳根收回來。這樣不斷地走,在行走期間,甚至你就可以入道,所以這是很殊勝的方法。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走上,而且有時候放逸了,這是個浪費。我們應該把所有的功夫都要撿起來,不光打坐時我們要攝心,念佛時我們要攝心,就是走道時我們也要攝心,吃飯時也要攝心。凡是所有的事情我們都要攝心,這才和道相應。我們知道,知見立知無明本。我們所有的眼根、耳根都要收回來,特別是互相不能看毛病,這是最大的弊病。我們好尚不追求,何況壞?更不能去追求了。我們有的可能有點層次,有的可能還差一些,但都應該知道,一念心動馬上就是生死輪迴,何況我們平時再起很大的無明,那就更不應該了。所以互相之間共住,第一個要改的毛病,就是不要看別人的毛病,應該是多互相理解、互相幫助,這才行。如果你的心攝住了,外面的人就找不到你了,所以他就不會產生毛病。因為你攝不住,他就產生毛病。修行這個眼根很重要。原先在蓋縣茅蓬的時候,那茅蓬還沒蓋,在山底下住的時候。有一天我來回上下山,這一腳就踩到這個牛糞上去了。踩到牛糞的時候,他們就笑話我,當時我就弄不清他們笑話我什麼?他們說我踩牛糞上了。我把這個鞋脫下來,看一看這鞋底下到底是不是牛糞,但我看這鞋底下就是黃泥,不是牛糞。等到下午的時候,一腳又踩到那裡去了,還是那個地方。過後我又看一看,還是黃泥。只要我們把心攝住了,牛糞它也會變成黃泥的。如果你的心攝不住,就是黃泥也會變成牛糞的。所以說攝心有好處。我跟大家講了這個道理,知見的問題。我們修行一定要破除自己的知見。你所有的想法都是知見,你現在所思惟的一切方法都是知見,都不是佛的知見,你這都是“無明本”哪。“哎呀,我的想法可對了,可好了。”“我今天想吃這個菜,明天我吃那 ​​個菜”,這都是無明;“想穿這個衣服”,這也是無明;“我想去參學去”,那也是無明;“明天我要管誰”,那也是無明;“我不服誰管”,也是無明。你起心動念都是無明。你知道了無明,才知道怎麼去下手去做。連無明都找不著,就像敵人在哪都不知道,你怎麼去消滅他?所以你必須知道敵人在哪,你才能修行。我們有時候盲目地修行,東一頭,西一頭,一會兒抓住了,一會兒放下了。有時候用無明對付無明,這就不正確了。所以說,我們必須明白什麼是無明,我們才好用心。佛在《楞嚴經》中“七處徵心”,就是不斷地講出什麼是我們的心,同時又告訴我們什麼是無明。只有知道無明的時候,你才會用心。這個“七處徵心”不是講了嗎,心不在外,也不在內,也不在中間。所以說這個“七處徵心”非常重要,我們應該反复地看,不要自以為明白了就不看了。只要你沒開悟,你永遠不明白這個心在哪,所以我們應該知道這個。當知道我們的心是無相的,是無住的,再知道什麼是我們的無明,這時候我們就會更好地去修行和念佛了。我們念佛有時候往往都是以有求心去唸佛,所以你就變成有相的念佛。有相的念佛功德就小得多,不是沒有功德,也有功德,但要小得多。如果你無相念佛,那可就叫真念佛了。我們的心也就放開了,念佛的聲音也會很洪亮,很真實,而心裡又寬闊,而且不著急、不上火,越念越清涼,就會把我們這句佛號的種子種到了種子識裡。



——妙祥法師於二〇 〇四年十二月為寶林寺尼眾開示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3/130668.html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12-2 18:40
妙祥法師:假如說我不誦楞嚴咒,我誦楞嚴咒心可以嗎?



假如說我不誦楞嚴咒,我誦楞嚴咒心可以嗎?

這個我得解釋一下。什麼叫楞嚴咒心?因為這個《楞嚴經》講,十方如來乘此咒心成無上覺,這裡提到一個咒心。這個咒心應該是這麼解釋,因為誦楞嚴咒而得到的清淨心,簡稱為楞嚴咒心,是你得到的一個清淨心。十方如來乘此咒心成無上覺,不是乘哪句話成無上覺。如果一個楞嚴咒心就可以代表楞嚴咒的話,那楞嚴咒乾脆就剩一句話兩句話就完事了,其它都不用誦了,楞嚴咒就失去它的意義了。所以說,楞嚴咒心指的是整個楞嚴咒,你誦久了才得到的清淨心,那個叫楞嚴咒心。因為你的心已經達到清淨的程度,和楞嚴咒是一體的​​,這個時候你才能成無上覺。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