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四離貪》講記
[打印本頁]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11-11 22:45
標題:
《四離貪》講記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11-11 22:46 编辑
《四離貪》講記
作者:達真堪布 文章來源:
大圓滿法網站
貪著今生非行者。
貪著輪迴非出離。
貪著自利非菩提。
貪著實執非正見。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在這裡學習薩迦派的《四離貪》,就是遠離四種貪著。這是薩迦派所有的教言中最最精華的,在整個藏區流傳很廣,特別有影響力,也非常有加持力。雖然它是薩迦派的教言和主要修學的內容,但因為它非常殊勝,所以不管是薩迦派還是其他教派,真正有修行的人都會學修、背誦這個教言。今天我們也學修這個教言。
第一,貪著今生非行者。
意思是:貪著今生不是修行人。這裡講,作為修行人主要考慮來世以及未來的生生世世,不能只考慮今生今世,也不能追求暫時的利益,否則就不是修行人。
你是否是修行人,就看你修行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今生的利益,是為後世的利益,還是為生生世世的利益。若是你沒有為未來生生世世的利益去努力奮鬥,那你就不是修行人了。
在六道輪迴中,今生今世非常短暫,這些暫時的利益統統都是不可靠的、虛假的、無常的,沒有任何意義。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是不會貪戀世間,更不會貪戀今生今世這些暫時利益的,因為他是真正有智慧、明理的人。
暫時的利益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如果你真正能夠為了永恆的解脫,為了生生世世究竟的利益,為了了生脫死而修行,那麼,這些世間的福報、暫時的利益不用特意修,特意求,自然而然就會有。真正的快樂與幸福,越求離你越遠,越求越得不到。你特意修這些暫時的利益,很難修成;即使修成了也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所以沒有意義。真正有修有證的人,不會為今生這些暫時的利益而努力、奮鬥、奔波。所以這裡講,“貪著今生非行者。”
世間暫時的利益都是虛假的,好也好不到哪裡去。即使好也不是永久的、恆常的,即使不好也不是永久的、恆常的。好的景象會變,壞的景像也會變,隨時都會變。所以不要只看眼前,不要只考慮暫時的利益,這樣會束縛你,讓你不自在。這些世間的福報,會變成你精神上的一種壓力,讓你不快樂。我們經常講,越有錢、越有權,心裡越得不到安寧。所以這些世間的福報都要順其自然,有也行,沒有也行。不去執著、不去貪戀,這樣才會解脫、才會成就。
其實你越執著快樂的時候,快樂離你越遠。因為執著本身也是一種束縛,一種痛苦。你在感受痛苦的同時,怎麼還能感受快樂呢?而你不執著快樂的時候,快樂自然就會來。因為不執著本身就是一種解脫、一種快樂,你享受快樂的同時不會感受痛苦。所以說順境或逆境這些現像不會束縛我們;我們執著分別了,它才會束縛我們。帝洛巴上師教導那諾巴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孩子啊,現像不會束縛你,執著才會束縛你。現像不是束縛,執著才是束縛。”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些現像不會束縛你,我們不用逃避現象。執著才是束縛,我們應該放下分別,放下執著。
這些世間的利益,包括世間八法,本身不是束縛。我們看一些大德高僧,他們已經具足、圓滿了世間八法。但是,這些不但沒有束縛他們,還變成了他們利益眾生的助緣。如果你能不執著,這些不但不束縛你,還能讓你解脫;不但不能讓你痛苦,還能讓你快樂。如果你不去執著、分別世間八法,它就不會束縛你,不會讓你煩惱痛苦。
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是佛還是魔,是助緣還是障礙,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你會使用,都是助緣,都不會束縛你,都不會讓你煩惱、讓你痛苦。所以不能貪著,貪著本身就是一種分別、一種執著。
上次在《六種危險》中,也講了不應貪戀和貪著,今天在這裡講的也是不能貪著今生。如果你貪戀了、貪著了,就會障礙你解脫,障礙你圓滿。如果不貪著,我們可以利用今生今世、利用這一切的一切,來承辦自他的利益。所以我們現在不用到處問,就拿這個標準來衡量,看看自己是否是修行人,是否在修行。
貪著今生,貪著今世,貪著暫時的利益,你就不是修行人,你沒有在修行,其他的都無法能夠衡量你是否是修行人。認為自己皈依時間長,學佛修行時間長,已經成為老居士、老菩薩了。沒有用!你學佛、修行的目的是什麼?行住坐臥的過程中,主要想的是什麼?主要的精力、注意力在哪裡?是放在獲得今生暫時的利益上,還是完全為了後世以及生生世世的利益?這就是標準。拿這些標準來衡量自己,才能分辨自己,認定自己。
第二,貪著輪迴非出離。
即使你再精進、再用功,表法再好,但若是貪著屬於世間的這些利益,就說明你沒有出離心。或者說你所謂的出離心不是真正的出離心。
也許你認為自己在追求解脫,在追求佛果,但是,如果對輪迴、對世間法還有貪戀、貪著,就是沒有出離心。這樣,你求解脫、求佛果的這些發心統統都是假的。貪著輪迴,就說明還是沒有發自內心地把輪迴視為火坑、視為苦海。在內心深處沒有生起日日夜夜求解脫的信念,那你就沒有出離心。
現在有的人認為自己已經有出離心了,可以不修四外加行了,有的人還認為自己已經有菩提心了。沒有出離心不會有菩提心,沒有出離心不可能一心求佛果。什麼叫菩提心?為了眾生一心一意地希求佛的果位。“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如果對世間、對世間八法還有貪戀,還在尋求世間的這些福報,這樣,你絕不會一心求佛果,因為一心不能二用。如果你還在求世間八法,你就不是一心一意地求佛果;如果你還在修世間八法,那你就不是一心一意地修菩提道。如果你沒有為眾生一心求佛果,你就不是菩薩,你就沒有發菩提心,沒有行菩薩道。真正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要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不是菩提心,也不是菩薩行,靠這樣的願行不能成佛!
這幾天都在講出離心,前幾天講的是“四諦”。“四諦”是佛第一次轉法輪的內容。佛第一次轉法輪講的就是“苦集滅道”。苦諦和集諦講的都是出離心。沒有苦諦和集諦,無法能夠生起出離心。我們現在所學修的四外加行的內容就是佛講的苦諦和集諦的內容。這是生起出離心的根本。
藏傳佛法有很多教派,其中寧瑪派、格魯派、薩迦派、噶舉派被視為四大派。昨天講的是寧瑪派的祖師龍欽巴大師的教言《六危險》。它主要強調的也是出離心。薩迦派的《四離貪》也非常出名,薩迦派所有的教言都集中在這裡,這是精華。這裡面也是強調出離心。
第三,貪著自利非菩提。
這一句是講菩提心,有沒有生起菩提心,就要看有沒有自私自利。真正發出菩提心的人,真正行菩薩道的人,無私心,不自利。如果你有私心、想自利,就不是菩提心。
龍欽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論》裡也講這些,對於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這些都非常重要。在《六種危險》裡,龍欽巴大士也強調了這種危險。為什麼?因為如果有這樣的習性,會斷送自己的慧命,會失去解脫的機會!對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對一個真正渴望解脫的人來說,多危險啊!但是我們根本沒有感覺到。學習《六種危險》時,大家一點感受都沒有。我們以這樣的一個狀態,以這樣的一個信念,能成就嗎?我覺得很難。
我不是只說你們,也說我自己。真的,我們說得都很好聽,在豐衣足食的時候也會做一些利益眾生的事情,在茶餘飯後的時候也會誦誦經、修修法。藏區有一種諺語:“肚飽被暖的時候像個修行人”。肚子飽了,凍不著、餓不著,比較舒服、順利的時候都像個修行人,看著都很有修行。一旦遇到了違緣障礙,就露餡了,就是一個普通的凡夫。
我不是在說你們,真的是在說我自己。在這樣舒舒服服、順順利利、豐衣足食的時候,對上師三寶的信心非常具足,很多時候還會淚流滿面,在內心深處對眾生的悲心也有一點。但是真正遇到對境的時候,真正遇到違緣障礙的時候,能保持這種信念,能保持這種心態嗎?真的,我懷疑啊! 剛才那句諺語,我銘記在心!好好的時候都像個佛,都像個修行人,這個不正確啊!真正遇到違緣障礙的時候,你能夠堅定信念,能夠保持同樣的狀態,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有修行沒有修行,有成就沒有成就,在對境當中才會發現,在對境當中才能露出真面目。
前幾天學習《三十忠告論》,我體會很深,裡面講的都是我這樣的人。在表面上、形式上,確實是在學佛、修行,是在幫助他人、利益眾生。但是坦白地說,是不是沒有自私自利,也很難確定啊!“貪著自利非菩提”,不管是為了暫時或究竟的利益,只要是為自己,哪怕是求解脫也不行。 前幾天在萬盞法會的蓮花燈會上,我領大家共同發心:從今以後我們再也不求解脫,也不求成佛,只求利益眾生。向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學習,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娑婆不盡誓不成佛。這種心量,廣大無邊;這種心力,無以倫比。
不能有絲毫的自私自利,不為自己而追求暫時或究竟的利益。為自己求得暫時的利益,是下士道的發心;為自己求得究竟的解脫,是中士道的發心。在這裡講的是上士道的發心,為自己不求世間的福報,也不求究竟的解脫,那才是無私,才是不自利。
現在很多人都是為自己求解脫:“我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時候阿彌陀佛要來接引我。”很多人都在憂慮、擔心:“我學加行,學大圓滿,到時候阿彌陀佛會來接引我嗎?我能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呢?”這種人沒有菩提心,他是為自己求解脫的,是中士道的發心。在這裡講的,“貪著自利非菩提。”貪著暫時的利益,不是菩提心;然而貪著究竟的利益,也不是菩提心啊!
第四,貪著實執非正見。
這裡講的是證悟空性的智慧。“正 見”指的是無我的智慧,證悟空性的智慧。
我們有沒有把自己視為真有、實有?若是把自他一切法,視為真有、實有的話,就是沒有正見,沒有般若智慧。若是沒有般若航船無法能夠到達彼岸。你有沒有把他人視為實有真有?有時候他人對你好一點了,有一點感情了,就生起貪心了。有時候他人對你有點不好了,產生點矛盾或衝突了,就生起嗔恨心了。這就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你沒有正見!因為你把這些視為真有、實有了。若是你沒有把這些視為真有、實有,怎麼能生起貪心,怎麼能生起嗔恨心,怎麼能生起嫉妒心和傲慢心呢?
現在有些人分別心、執著心太強了,看電視或者玩遊戲的時候,也會生起貪心或嗔恨心。但你能轉成道用也行。比如:他在電視畫面裡對你翻臉的時候,你心裡不會生起嗔恨心;他對你微笑的時候,你也不會生起貪心;他在那裡發財了、成功了,成為世界首富了,成為最大的官員了,你也不會生起嫉妒心。因為你沒有把他視為真有、實有,你心裡知道這是一種假象,是一種變幻。
但是對你身邊的人就不一樣了,無意當中碰了你一下,對你說了幾句不禮貌的話,或者對著你翻臉了等,你心裡就不舒服了,生起嗔恨心了。身邊的人對你好,幫助你,對著你笑,對你說些好話,你就覺得很順眼,很順心,就生起貪心了。跟這個人行,跟那個人不行;跟這個人一起走行,跟那個人一起走不行;跟這個人挨著睡行,跟那個人挨著睡就不行。都是分別心。現在我們都是一家人,依靠的是同一個壇城母親,同一個上師父親,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不應該有分別。
“貪著實執非正見”,我們現在都沒有正見,把對方視為真有、實有了,沒有把對方視為如幻如夢。所以在道場盡量要調伏自心,克服習性,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一切都要平等地對待。龍欽巴大士在《三十忠告論》裡講的也很清楚,無論是在城市裡在寂靜處,還是在廟裡、在道場,互相之間的關係不要太密切,不然容易發生矛盾,出現問題。
我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但是我跟任何人的關係都是不遠不近的,包括跟我的家人。父母撫養我長大,孝順父母是我肩上的責任,我一定要盡好這些責任。但是我跟我的父母講過,我們在心裡,彼此間不能有貪戀。死亡無常,不知道誰先死。也許我先死,你們不要牽掛我,我也不牽掛你們。也許你們先離開這個世界,你們也不要留戀我,貪執我,牽掛我。我們現在都出家了,都在修行,我對父母都是這樣的,對別人就更不用說了。
現在我對我的同修道友、同學也是這樣。以前我們關係非常好,但是都不遠不近。我會時時牢記上師的教言:“不動搖自己的決心,也不擾亂他人的心。”我有自己做人、修行的標準。
我希望你們也是,不遠不近是最好的,這樣輕易不會出問題。關係太密切了,會出問題。作為修行人,尤其都是金剛兄弟姐妹,關係也不能太遠,太遠了怎麼共修,怎麼成就啊?我們現在是道友、是善友,不是惡友。
所以要仔細觀察自相續,如果對他人時而生起嗔恨心,時而生起貪心、嫉妒心或是傲慢心,就說明你把他視為真有、實有了。這叫“貪著實執非正見”。
這四句話真是太精華了,這是真正的教言。真正的竅訣不在於詞句的多少,不在於詞藻的華麗。我以前給大家講過,能不能利益他人,能不能幫助他人,主要看發心。從內心深處真有一顆饒益他人之心,有一顆利他之心,不需要花言巧語,不需要出口成章,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表情,裡面都有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這個東西叫加持。這才是真正的力量,才能融入人心,感化眾生,才能真正的利益眾生。
現在這個世上有文化的人有無數,會說話的人也有很多,好多人都是碩士、博士、博士後,學位都很高。但如果真正要利益眾生就難了!學歷再高也沒有用。我們這些人當中,有些人雖然沒有文化,不擅言談,但是發心清淨。真正對上師有信心的人,力量就不一樣了,誰跟他接觸都覺得不一樣。
我以前的那些同學,有的非常聰明,有學問、有知識、有智慧、出口成章,但是卻在幫助別人寫書、做編輯等,沒能直接利益眾生,也沒有接引眾生的能力。有的也沒有掌握太多的知識,表面上看也不是很有智慧,但是在各地接引了成千上萬的眾生,弘法利生事業非常順利,真的不可思議。
我想主要在於發心、在於願力。有清淨的發心和願力,誰都能這樣。今天在座的各位也是,沒有文化不怕,不會談話不要緊,主要對上師三寶有信心,能夠一門深入,腳踏實地,認真學修,將來一定能利益眾生。
現在的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要注意啊!你們是不是覺得自己很有知識,很有學問,認為自己很年輕,懂得了一些道理,能講一些道理,將來能幫助、利益更多的眾生?有這樣的念頭或想法的時候,應該更加謹慎,不一定啊!
善星比丘在釋迦牟尼佛身邊當了二十多年的侍者,能讀、能講三藏十二部,後來卻墮落惡趣,變成餓鬼。提婆達多的能力非常強,長相跟佛祖也很像,學問高,能力大,最終因為破和合僧而墮入地獄。
所以應該記在心裡:
傲慢的鐵球沾不上功德水。不要太驕傲,要放下自我
。在這裏長期學修的人都要這樣。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把他人放在最高處,放下自私自利。把利益眾生的事業看得高於一切,這樣的人才有資格在這里長修,才有資格在這里長住,否則肯定是住不長久的,因為我們第一天就跟善神護法交代好了。現在很多事情我不操心,讓善神護法來處理、來管理。人多事多,所以我現在不求數量,只求質量,不求多,只求精,我要的是精華。我以前給大家講過,哪怕能讓一個人成就,這個力量也是不可限量的。
今天就講到這裡。
迴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迴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http://www.dymf.cn/Article/sskq/wxjt/zhtjt/slt/2011-03-29/5983.html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