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彌陀光壽總要之《光明無量》 [打印本頁]
作者: 釋大寬法師 時間: 2012-11-1 19:28
標題: 彌陀光壽總要之《光明無量》
彌陀光壽總要之《光明無量》
(一)佛德攝眾
請看講表,各位看正報莊嚴第一個表,佛德攝眾,就是「彌陀光壽總要」,這個表下面有「光明無量」這一項,這一項下面說明光明無量:佛的光明無量「具攝受加被功」;再來,「具除障開智德」。攝受--攝受一切眾生;加被--以他的萬德萬能來幫助、加在眾生的身上,使眾生也能夠得到這種光明;除障是除的什麼障?就是貪、瞋、痴、慢、疑種種煩惱障,還有所知障(那就更多了);開發智慧光明就有這些作用。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光明能夠有這樣的功德?能夠攝受加被幫助我們眾生除障開發智慧?要知道這光明不是我們凡夫心裏所想的太陽光,白天有日光、夜間有電燈光,看起來也很光明,阿彌陀佛的光明可不是這種光明,阿彌陀佛的光明是從佛的本性裡面出來的。
本性的光明是什麼情況呢?天台宗講止觀,修止觀就是要瞭解我們的本性。什麼叫「止」?把一切的妄念都止下來,止到最極處(到究竟處),止得不可再止,就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寂」(寂滅的寂),寂就是止的意思,止是使一切的妄念、一切的雜念完全沒有,到究竟處了,就得一個寂字。「觀」呢?觀就是清清楚楚的,就好像玻璃鏡一樣,一切的影像都能照得清清楚楚,這叫觀,觀有「照」的作用--有觀照的作用。光明就是止到最究竟處,就是寂字,本性裡的寂(沈寂)到了的時候,它有照的作用,就是佛經裡常講的寂而常照(雖是寂,恒常有照的作用),就如我們念佛的時候,在念阿彌陀佛,我們還起其他雜念沒有?念到功夫好的時候,佛號一提起來,其他的雜念就沒有了,雜念雖沒有,你的心思念頭就是安放在佛號上面,這就是觀,觀得清清楚楚的。
換句話說,念佛也就是止觀的原則。會用的時候,一句佛號一提起來,智慧開發出來,煩惱就消失掉了,這就如同:我們凡夫的心好像一片很黑暗的一個房間,房屋裏夜間一定黑暗,當電燈一亮,黑暗馬上就沒有了,光到的時候,暗隨著同時沒有了。我們念佛只要一提起佛號的時候,內心裏的雜念煩惱立刻就消失。
當然我們功夫還沒到斷惑的時候,斷惑的時候,一提佛號,心裏的煩惱就不起現行,就把它壓下去了,一直念,自己心裏萬德萬能的光明,就和阿彌陀佛的佛號能夠感應結合在一起,因此,我們念佛的人要能夠這樣念。所以我們老師在世的時候,打佛七開示講到最後總是說:「放下萬緣,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
放下萬緣(萬緣是什麼?人的心裏到這裏攀緣、到那裏攀緣的那種妄念)--把種種的念頭(妄念)放下,不要攀緣,堅持住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這就能得到止的功夫、寂的功夫,寂能止到極處,智慧光明就跟阿彌陀佛萬德萬能無量的光明,能夠合在一起感應道交,這就是「攝受加被除障開智」。
假使我們不念佛,或者念佛像古時候大德所講的「口裏念佛心散亂」,那就沒有用,加被不上;佛的光明再無量也加被不上,必得我們自己知道怎麼用功,一直都這麼用功,阿彌陀佛無量的光明立刻就加被給我們,我們的智慧就立刻能夠開發出來,障礙一切就沒有。果然往這裏面去研究的話,我們念佛,想想看,為什麼後面說「若一日……若七日」就能得「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真正斷惑,不是伏惑,我們雖然沒有到斷惑的程度,但是能夠伏惑也就不錯!初步得到這種功夫,在人世間的很多煩惱,我們也就不會有了。
阿彌陀佛的光明有「寂而常照」這種意義,這種意義剛剛講,我們念佛就能受到佛的加被,要問為什麼能受到佛的加被呢?佛為什麼我們念念他,他就來加被我們?我們再看,光明還有另外的一個意義,就是佛跟我們眾生有緣(特別有緣),這個緣就是隨緣,佛的光明能夠隨緣,如果佛的光明沒有隨緣這種德,我們怎麼樣念也不行,他的隨緣與我們眾生隨緣不同的,我們凡夫要是隨緣的話,好緣還不錯,善緣還說得過去,假如是惡緣的話,跟壞人學,跟壞人在一起,那就不得了!
佛的隨緣,還有一個特別--不變的,不變指的什麼?就指前面講的寂而常照,不管他的光明照射到無邊無際,他自己的光,安安靜靜的、入了大定一樣,不會變的,這叫「不變隨緣」。他永遠不變,只有光明;不管世間眾生怎麼壞,到他那裏,他只有教眾生轉好,眾生不會把他的光變壞,他不變的,就是這樣不變而永久地在隨緣,以不變隨緣的意義來加被眾生、幫助眾生開發智慧,「寂而常照不變隨緣」就是佛的心要、心法,這是解釋光明無量的意義。
下面的經文說:「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那尊佛的光明不可限量,能普照十方世界那些佛的國土,一點障礙都沒有。換句話說,阿彌陀佛的光明可以照到十方世界的國土沒有障礙。
這兒要再分析一下:各位把講表翻過來,後邊的「光明」,佛有三身,一個是「法身」,法身就是佛的本性(我們每個人都有本性),法身「光明無分際」,沒有分別沒有界限的一片光明;再者,「報身」,法身、報身前面講過,不必細說,報身是修來的、修得的,修得的報身「光明稱真性」,稱是符合,真性是一真法界、真如本性,報身雖然不是法身,可是報身的光明既是修得的,跟法身也完全一致,它的光明也就跟真如本性完全相稱、完全一致,法身、報身這兩種光明,「諸佛」都是完全相「同」的,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以及未來的彌勒佛,只要是佛都是一樣;第三是「應身」,所謂應身是什麼呢?我們眾生跟佛有緣,佛來應我們,我們眾生跟佛兩者有感應,有感應而現的身叫應身佛。
應身佛所發的光明就有不同的了,不像前面的光明--法身是無分際的,報身是稱真性的,佛佛都是相同。應身的「光明有差別」,是「諸佛不等」,不等不是光明的質不同,本質光明都是一樣的,是與眾生的感應不同,這是諸佛不相等的。其他各佛的光,照印度講的,有一由旬(由旬是計算里程的),有的十、百、千由旬,這還是小,或者是照一個世界(指一尊佛所教化的大千世界),或者是照十個大千世界,一百個、一千個大千世界都有,但都是不相等的,有的多、有的少,有的遠、有的近,完全是看眾生所感到的程度來分,還有各尊佛的願力也不一樣,所以光明不相同的。
阿彌陀佛光明特別的地方(法身、報身的光明,阿彌陀佛跟諸佛是一樣,沒有什麼不同),就是應身光明,這是他特別的地方,他比任何一尊佛照得都要普遍,所以說「唯彌陀普照」,這是指阿彌陀佛的應身光明能夠普照。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指的就是應身的光明。
為什麼諸佛光明不像彌陀這樣,只有阿彌陀佛應身光明這樣普照?這是由於有願力在當中,因為阿彌陀佛在沒有成佛之前(還是法藏比丘的時候),他在當時的佛(世自在王如來)面前發了四十八個大願,四十八願當中,有一條(就是第十二願)他說:「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這意思是說,假使他成佛以後,他的光明就要能夠照到百千億那由他(不是百、千、億,而是百千億那由他,那由他這個數目字不必說,更多了)……一定要普照那麼多佛的國土,他有這樣普照的光明,他才成佛;沒有這種普照的光明,他誓不成佛,這是他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發了四十八願當中的一願,就是他將來的光明不像別的佛有限量,他是無限量的。這是根據他的願力來的。
還有一點我們要瞭解,既是法身、報身光明都是無量,每尊佛都是這樣,那我們學佛的人只要跟任何一尊佛的法身、報身的光明接觸就好了。不行的!佛的法身、佛的報身不是我們普通的凡夫眾生能夠看得到、能夠感應到的。我們所能感應的只有應身佛,所以我們念佛跟佛的光明能夠感應只有應身佛,而應身佛只有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因此我們念一句佛,就能夠感應佛的光明來給我們加被。
經文講「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把光明的意義解釋到這裏,下個小結語--因此叫做「阿彌陀」。壽命無量下一次講,今天就講到這裏為止。
作者: 釋大寬法師 時間: 2012-11-1 19:40
本帖最后由 釋大寬法師 于 2012-11-1 19:40 编辑
【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念佛人,不可不知此義。】
『阿彌陀,正翻無量』,「阿彌陀」是梵語,「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既然「無量」那當然就沒有法子說了,不但無法可說,甚至於也是沒有法子去想。「無量」,這離開了我們的思惟想像,所以說是不可思議。本師釋迦牟尼佛以「無量光、無量壽」這兩個意思,這兩個意思是無量義當中的兩個,無量義這兩個意思是最重要,特別是無量壽,諸位想想,如果沒有壽命,所有一切的無量都落空了,所以一切無量裡面是無量壽為第一。蕅益大師告訴我們,光壽這兩個意思,『收盡一切無量』,光代表的是空間,『橫遍十方』,照明十方;壽是代表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所謂『豎窮三際』。說一個「時」,說一個「空」,時空裡面所包含的一切就是「收盡一切無量之義」,這就是法界的本體,『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這個「身」是阿彌陀佛的法身,「土」是指阿彌陀佛的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就是法界全體。同時,也就是以這個體作為名號,所以名號叫做阿彌陀。這是我們從法界本體上來說明名號的含義,實際上也就是眾生本具的理性,理是理體,性是本性,真如本性。
所以持名就是始覺合本覺,我們發心持名,這個心就是始覺,就是你開始覺悟了,所念的這句名號就是自己本覺的理性,由此可知,念佛人實在是始覺合本覺,始覺與本覺是一不是二。所以說『始本不二,生佛不二』,「生」是我們自己,「佛」是阿彌陀佛,我們自己跟阿彌陀佛也是不二的,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意思念佛人不可以不知道。如果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念這句佛號就是經上所講的理持,你是通達明瞭受持這一句佛號,念念相應。如果你對於這個道理不甚明白也沒有關係,如果能夠老實念,對於佛的教訓深信不疑,對於祖師之開導,現前老師的教誡,能夠信受奉行,不懷疑,認真去念。念一定要淨念相繼,淨就是不懷疑、不夾雜,我們的心就清淨了,相繼是不間斷,果然做到不疑、不雜、不斷,這叫事念、事持。事持也能夠得到念佛三昧,也能夠大開圓解,契入「始本不二、生佛不二」的境界。
【心性寂而常照,故為光明。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放無量光明,具有攝受加被之功,除障開智之德。】
這一段話是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無量光的真實義。『光明』是我們真心本性裡面本來具足的,但是心性是清淨的,清淨至極,這個作用就發揮出來了,這就是「光明」。現在西方導師阿彌陀佛,他在無量劫中修行證果達到了極處,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是『徹證心性無量之體』,不同於等覺菩薩,等覺菩薩雖然是證,但不能說是「徹證」;所以從體起用,自自然然放無量的光明遍照法界。他對眾生具有攝受加持的功能,能夠幫助一切眾生除障、斷惑、開悟,這樣的利益,這是『心性寂而常照』。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