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彌陀淨土法門是靠阿彌陀佛的救度, 沒有強調自力修行 [打印本頁]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2-10-4 18:38
標題: 彌陀淨土法門是靠阿彌陀佛的救度, 沒有強調自力修行
大家好!

Step 1
1)一般聖道法門都要靠自力修行斷除我執, 才能出離三界, 脫離六道輪迴, 進而修十信 十住 十行 十迴向 十地 等覺 妙覺而成佛, 這須要無量劫的自修才能成就, 對於末法業障重眾生是太難離苦修成了.  故蕅益大師說 : 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

2)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云 : 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而施化則有難易。淨土成菩提易,濁世難。為淨土眾生說法易,為濁世眾生難。為濁世眾生說漸法猶易,說頓法難。為濁世眾生說餘頓法猶易,說淨土橫超頓法尤難。為濁世眾生說淨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已自不易,說此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故十方諸佛,無不推我釋迦偏為勇猛也。A)劫濁者,濁法聚會之時。劫濁中,非帶業橫出之行,必不能度。B)見濁者,五利使,邪見增盛。謂身見、邊見、見取、戒取及諸邪見,昏昧汩沒,故名為濁。見濁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C)煩惱濁者,五鈍使,煩惑增盛。謂貪、瞋、癡、慢、疑,煩動惱亂,故名為濁。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D)眾生濁者,見煩惱所感粗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色心並皆陋劣,故名為濁。眾生濁中,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E)命濁者,因果並劣,壽命短促,乃至不滿百歲,故名為濁。命濁中,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復次只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故彌陀淨土法門是靠阿彌陀佛的救度, 沒有強調自力修行啊!

Step 2
1)無量壽經云 : 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羣萌,惠以真實之利,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 故善導大師云 : 如來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願海.

「惠以真實之利」就是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是《無量壽經》的核心: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2)超世願 --- 別意之弘願
阿彌陀佛的別願 (四十八願),叫超世願,是超越十方三世諸佛的,十方三世諸佛沒有、唯獨阿彌陀佛有。不只是阿彌陀佛自己發願說:我建超世願,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介紹、這樣宣揚的,因為這段經文就在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無量壽經》裏面。 也唯獨因為有了這第十八願,四十八願才可算是超世願。因為四十八願中,有的願是其他諸佛也有的;其他諸佛所沒有的,就是第十八願。 第十八願能夠使十方眾生平等、無條件地往生極樂世界。

十方眾生,何等的廣大!其他淨土的眾生固然也是屬於十方眾生,我們這五濁惡世的眾生,卻跟其他淨土的眾生非常不一樣。 不一樣在哪裡?就是煩惱罪業比較深重,是其他諸佛所沒有辦法救度、而被十方諸佛所捨棄的。 其他諸佛不能救度,阿彌陀佛能夠救度,這個願豈不是超世願! 所以,善導大師才稱讚這一願說是: 別意之弘願。 有別於十方三世諸佛,不同的、特殊的、殊勝的願。

3)無盡地下化眾生
菩薩到達成佛都有兩種心願:一種上求菩提,一種下化眾生。上求菩提的目的,無非是下化眾生。菩薩發菩提心,祂就是以救度眾生為目的,所以,上求菩提是為了廣度眾生。祂能夠有那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能夠有那種無盡的智慧、願力、方便、善巧來度眾生。 十方諸佛雖然都發上求菩提的願,可是能無盡地下化眾生的,卻只有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 所以,釋迦牟尼佛以阿彌陀佛的第十七悲願示現在這個世間,來宣講阿彌陀佛救度十方眾生的第十八願,來讓我們瞭解有一尊阿彌陀佛,這尊佛的出現是為了救度十方眾生。

4)為什麼要五劫思惟?
為了救度十方眾生,在兆載永劫之前,不必經過我們十方眾生的祈求拜託,阿彌陀佛(法藏菩薩)就預先主動地為我們,以五劫的時間來思惟,發下了這四十八大願。 思惟四十八大願何必要費五劫那麼長時間呢?因為祂的心願非常廣大,所以思考的時間也必須非常漫長。祂不只是要讓出家人能夠往生,也要讓在家人能夠往生;不僅使善人往生,也要使惡人往生;不僅使人間的眾生往生,也要使阿鼻地獄眾生同等往生,所以才需要考慮那麼周詳。要使出家眾到那裏得到無量光、無量壽的果位,也要使在家眾到了極樂世界,也同出家人一樣得到那種果位;要使善人到極樂世界得到無量光、無量壽的果位,也要使一生都遇到惡緣而造惡多端的眾生到了那裏,跟善人一樣證得無量光、無量壽的果位;甚至地獄、餓鬼、畜生道的眾生,到了極樂世界,也跟其他有修行的、清淨的眾生,同樣得無量光、無量壽的果位。所謂「佛心平等」,為了平等救度眾生、平等使眾生證到佛果,必須周詳考慮那麼久的時間來圓滿。

5)兆載永劫修行,圓滿誓願
在阿彌陀佛為我們五劫思惟發下四十八大願之後,又經過「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就是為了救度十方眾生,使十方眾生通通到極樂世界成佛——十方眾生,無量無邊,其中有罪業比較少的眾生,甚至沒有罪業的超凡入聖的聖者;同時又有罪業比較深重、深重到將墮阿鼻地獄或已墮阿鼻地獄的罪人。這些聖人跟凡夫、跟極惡罪人,都要讓他們平等往生極樂世界,這非同小可啊!所以,要能救度十方眾生的功德,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大、不可思議的多、不可思議的深廣,因此要經過兆載永劫,替我們積植無量德行。 阿彌陀佛之所以讓我們「乃至十念」就能夠往生,是因為祂事先為我們完成了往生的功德啊!

我們累生累世以來,所欠人家的債無量無邊,超越三千大千世界,我們以自己的力量要還掉這三千大千世界的業債、離開娑婆世界,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每天都在造業,不是在累積功德,可以說惡多善少,甚至毫無真實之善。這些,阿彌陀佛都知道,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就必須先為我們還清這些債務。為了為我們還清債務,祂必須經過長久時間去賺「錢」,所以,於兆載永劫積植無量德行,目的就在這裏。

同時,祂要讓我們在一個清淨的環境中不退成佛,也必須為我們建設這樣一個環境,這個環境就是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之廣、之莊嚴,是十方世界所不能比的。能夠完成這樣的淨土,所需要的時間必須比十方諸佛的成佛時間還要長,功德還要多。

所以,成為其他的諸佛,那是比較容易;要成為阿彌陀佛這尊佛,就很困難。因此,阿彌陀佛的成佛是須要經過五劫思惟、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而成的,道理就在這裏。

6)往生的資糧在哪裡?
我們到極樂世界的資糧,也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完成的。完成在哪裡?在第十八願裏——「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既然已取正覺,已經成佛十劫,已經把涵蓋全部果地功德的六字洪名惠施給我們,豈不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我們真正的故鄉,不必要求我們自身具備了生脫死的功德力量?因為阿彌陀佛已經通通完成了,一點都沒有缺少。 為什麼說往生極樂不憑我們的功德力量?是因為我們沒有功德力量!我們只有造業輪迴的力量,哪有脫離輪迴、往生淨土的功德力量呢?所以我們不能、同時也不必,因為阿彌陀佛已經預先為我們完成了。

7)彌陀淨土法門的特色
所以,淨土法門的特色,就是救度的法門:阿彌陀佛救度我們;也是信順的法門:我們信順彌陀的救度;也是真正念佛的法門:此後,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名號,不假造作。

8)無量劫生死業債由誰來償還?
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所欠人家的業債:殺生、偷盜、邪淫、妄語、五逆、十惡、謗法、闡提,這一些罪可以說是無量無邊,充滿整個宇宙。我們今天要離開,如果有一點點不還清的話,是決不能離開的。 好像從這個國家移民到那個國家去,你必須結清在這個國家所應該繳納的種種稅,還有應該還的種種債,有一點不還清就不能離開。 一樣的,我們在娑婆世界所欠的種種業債不還清的話,是不能到極樂世界的。 那麼,是我們還,還是阿彌陀佛為我們還?點點滴滴都是阿彌陀佛為我們還。 我們沒有功德,《地藏經》說: 南閻浮提眾生, 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我們起心動念都是在造業,念念都是在造罪,所以,過一天就增加一天的罪業;出生於世,就累積一世的惡緣,哪有功德能夠脫離呢? 這件事情,阿彌陀佛在主動為我們發四十八大願的時候,已經考慮周全了。祂如果不能還清我們的債務、使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話,當然也不能成佛,也就是說,祂的力量功德還不夠。

9)全憑彌陀救度
連我們生生世世所欠人家的種種債務,也是阿彌陀佛為我們承擔、為我們償還,所以,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是全憑彌陀救度,是絕對任憑彌陀救度,所以叫做絕對他力、完全他力。 三界六道就是苦海,每一位眾生都在苦海裏掙扎、喝水、痛苦,沒有力量游泳,沒有力量到岸上來。是阿彌陀佛親自跳下大海,呼喚我們,把我們抱上岸來。 在水中掙扎的人,即使一支草根都想要去抓,何況大願大力的阿彌陀佛親自來救我們!我們當下獲得大安慰,當下完全投入阿彌陀佛的擁抱。 所以,淨土法門就是隨順彌陀救度的法門。這種內涵叫做信,信彌陀的救度,沒有半點我們的功德力量。因為我們本身沒有真正的功德,沒有脫離三界的力量。

10)彌陀已成正覺,為什麼我們還在這個地方?
第十八願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既然阿彌陀佛成正覺了,我們往生就有希望了,那麼,我們怎麼現在還在這個地方呢? 阿彌陀佛已經成正覺了,那就表示在這十劫當中,我們都沒有那個福份,沒有那個宿善來遇到彌陀救度的法門;或者即使遇到了,但是當下並沒有真正信順,所以一直輪迴到這個時候。這個時候再不把握的話,同樣還會繼續輪迴下去。 末法時代,人身難得,一旦輪迴,極難為人;即使得到了人身,在這個末法時代是否能遇到佛法,機會是很渺茫的。

11)十方眾生怎樣被救?
那麼,十方眾生怎樣被救?就是第十八願的「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至心信樂」就是信,「欲生我國」就是願,「乃至十念」就是行,就是稱名。 所以,這段話的內容有「信」、「願」和「行」。 信也好、願也好、行也好,都非九界眾生自力所能發起,都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就。

「乃至十念」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當然,這十念是「乃至」的十念,並不是說唯有十念。「乃至」就是說:聞信彌陀救度之後,盡此一生念佛,有的人十念、五念、一念(臨終聞信之機),有的人千念、萬念、若一日、若七日、若一年、若七年、若七十年的念(平生聞信之機),這個都是「乃至」。 也就是因為眾生根機各個不等,有年輕的時候就遇到淨土法門,有一輩子沒有遇到這個緣、一直到臨終躺在病床上、將斷氣的時候才遇到這個法門。 年輕的時候遇到這個法門,從此之後他就是稱名念佛,不假借其他功夫,這種人就是「乃至一輩子」的念佛。 至於說一生都是遇到惡緣,使他造惡多端,不曉得有因果報應,不曉得去行善積德,到了臨終病苦躺在床上,才遇到有緣的人請善知識來給他講「有因果報應、作善而為人、作惡會墮落地獄」,他才恐慌起來,才開始尋求解脫之道。這個善知識再告訴他說:「你罪業那麼重,不是隨便就能解脫的。在所有法門當中,只有這個法門,就是靠阿彌陀佛的救度,才能解脫。」那麼這個人可以說再也沒有其他方便了,只有領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何況阿彌陀佛的救度是所有法門當中最快速、最殊勝,下手容易又成功高超。他當下信受,當下稱念,當下命終,就往生極樂世界了。那麼,他就是乃至十念、乃至五念、乃至一念而已。 這就是「乃至十念」的含義。

所以,道綽禪師的《安樂集》就引用佛經說:一個臨終的人,在臨終的時候不能念佛,可是知道有極樂世界、有彌陀的救度,這種眾生照樣往生極樂世界。

12)信願行都是阿彌陀佛送給我們的
《無量壽經》主要是在宣說阿彌陀佛的救度,阿彌陀佛真實呼喚我們讓祂救度,這個真實救度,觸動我們的內心,而成為信心,所以,信心不是我們自力去發的,是聞說彌陀真實的呼喚、真實的救度,除去我們內心對生死輪迴的苦惱不安,相信接受彌陀救度必定往生。所以,淨土法門是信佛救度——信順的法門。 阿彌陀佛使我們相信祂的救度(「至心信樂」),呼喚我們願生祂的淨土(「欲生我國」),使我們自自然然地稱念祂的名號(「乃至十念」)。 所以說,信心(信)、願生心(願)、稱名(行)都是阿彌陀佛送給我們的。

13)曇鸞祖師釋:業事成辦  
我們淨土法門的特色,就像曇鸞祖師在《往生論註》中所說的,是現在就已經成就了,所以叫做「十念業成」。也就是說《無量壽經》第十八願所講的「乃至十念」,以及《觀經》所講的「至心稱念名號十聲」那個「十聲」,不表示僅是十聲,是表示往生之業在當下已經成就了,所以說: 經言十念者, 名業事成辦耳。 往生之業成辦了,已經是決定往生的身份了。 不過我們還是煩惱具足的凡夫,還有貪瞋癡;雖然有貪瞋癡,但是往生沒有障礙,一旦坐上了蓮花台,貪瞋癡即刻轉為清淨的佛心。 要知道,這不是由我們的力量,都是由彌陀的力量。所以,淨土法門是本於彌陀的惠施、恩救。

14)名超十方,救度眾生
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沒有一個地方不蒙受光照。十方諸佛又到處讚歎、稱揚阿彌陀佛的名號,沒有一個地方沒有阿彌陀佛的名號在弘傳。這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就的。 所以,阿彌陀佛發下四十八大願之後,又發了「三重願」,也叫作「三誓願」,其中就說: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 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祂既然成正覺了,「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聲自然就超越十方世界。超越十方世界的名聲,不是阿彌陀佛好名、喜歡人家稱讚祂,不是的,目的不在於此,目的在於救度眾生。救度眾生之前,要先讓眾生聽聞到這句名號的生起本末、這句名號的救度原理,然後領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好比公司推出新產品,這個新產品跟以往的產品不一樣,每個家庭、每個人只要用了這個產品,他一生就能獲得幸福。這個產品既是對每個人這麼重要的話,必然要去營銷,去打廣告,讓天下人都知道。 為阿彌陀佛營銷這個佛力救度法門的,就是十方諸佛,這也是阿彌陀佛願力的作用。所以,是光明名號在救度眾生。

我們既然聽聞了這個法門,稱念彌陀的名號,就在光明攝取之中,不應懷疑阿彌陀佛的救度。

15)罪業和名號輕重比較(三在釋)
有的人會認為說:「我們眾生的罪業不只是今生今世造十惡、犯五戒,而是從曠劫以來累積五逆十惡的罪業,可以說這些罪業無量無邊、充滿宇宙,怎麼可能在今生這一輩子,甚至在臨終的時候,聽到善知識的解說、勸導,而在稱念幾句名號的當下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去呢?曠劫以來的罪業是非常重的,而當下的幾句名號應該是很輕、很少,怎麼就能免除曠劫以來那麼重的罪業,而離開六道輪迴、到極樂世界去成佛呢?」有人有這種疑問。

曇鸞祖師說,所謂輕、重,並不是這樣來論的。曇鸞祖師用三點來論,所謂「三在釋」。 「三在」就是: 在心、在緣、在決定。 「三在釋」,或許大家不容易明白。簡單講,就是:阿彌陀佛這六字名
號是真實的,我們曠劫以來所積累的罪業是虛假的,千虛不如一真,再多的虛假都是等於零,一千個零也是零,一萬個零也是零;「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是真實的功德,所以不能相比。 我們的罪業是從曠劫以來就開始造,一直到現在,固然是無量無邊,但是,阿彌陀佛這六字名號也是從兆載永劫以來就在「積植菩薩無量無邊德行」。「無量德行」就是所謂三學、六度、萬行,這些功德,通通累積、容納在這六字名號裏面。好像一張支票,雖然不是人民幣,可是卻寫著百千萬億的數目,這麼一張支票,敵得過所有銀行裏的人民幣,能還清一切債務。同理,這張六字名號的支票,可以勝過我們曠劫以來所積累的種種罪業。稱念這句名號,所有罪業通通消掉。 何況三界六道,依我們的眼光來看,認為是真實的,可是以佛的眼光來看,我們三界六道本來就是虛假的,好像夢一樣,所以《金剛經》就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6)信受彌陀救度的人,他的因果報應的情況是怎麼樣呢?
自力門(即聖道門)是「自因自果」。亦即自己所作的,自己承受:自己作善因,自己承受樂果;自己種惡因,自己承受苦果,這叫做「自因自果,自作自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自己要承擔的。

淨土他力法門就不是這樣的,是「自作他受」,我們累生累劫以來,自己所欠的殺人的債、偷盜的債、邪淫的債、妄語、惡語的債、五逆十惡種種債,我們沒辦法還清,所以一直在輪迴受苦。阿彌陀佛悲愍我們,為我們承擔,為我們累積功德,替我們償還,所以是「自作他受」。我們的罪業的果報,阿彌陀佛替我們承擔,替我們償還;阿彌陀佛自己所作的功德我們來分享,來擁有。所以,《無量壽經》(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就說:” 荷負群生, 為之重擔 ”。 阿彌陀佛把我們的重擔一肩挑起,作為祂的重擔。祂要去負擔,要去償還,所以說「荷負群生,為之重擔」。又說: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為十方眾生完成能夠離開六道、往生極樂的「法藏」,也就是六字名號,所以說「為眾開法藏」,廣施這六字名號的功德之寶,而且: 常於大眾中, 說法獅子吼。 常常在十方世界當中,宣揚這六字名號的救度法門。所以這個是「自作他受」。

我們淨土法門,還是在因果裏面。 那麼,信受彌陀救度的人,是否就可以洋洋得意,對別人驕慢?不可能這樣的!因為我們本來就知道有善惡報應嘛,所以才要棄惡行善。只是因為棄惡無力、行善無能,才蒙受彌陀的救度。 因此,我們既然有因果觀念、有善惡觀念,就不會去為非作歹,反而會因為彌陀包容、寬諒我們,我們受了大包容、大寬諒,我們即使不能大包容、大寬諒,也會去寬諒別人、包容別人。因為像我們這種不能被寬諒、被包容的人,不能脫離六道輪迴的人,阿彌陀佛居然來包容、寬諒我們,我們多多少少也會去包容、寬諒別人。 同時,阿彌陀佛賜給我們生命,這個生命不只是脫離六道輪迴的生命,而且是無量壽的生命,具足與阿彌陀佛同樣的無量壽、無量光,智慧同等高明,神通同樣洞達,願力同樣無量無邊,可以說不只獲得今生,而且獲得豐富的永恆生命。同時,阿彌陀佛將極樂世界白白地、不講條件、免費送給我們,那麼,我們受了這種熏發,也會去布施他人。他人有需要,我們去主動為他說法,就像阿彌陀佛主動來為我們,不經過我們的祈求、拜託、要求等等,這完全是彌陀的悲心。我們領受彌陀的悲心,彌陀的悲心在我們的心中熏染、發酵,我們怎麼會反而去對別人驕慢、不同情對方?反而會吝嗇?反而會任性地為非作歹、放浪自己的習性?不會的!

同時,從佛的立場來講,佛救度我們是悲愍我們無力解脫,但是佛的心中還是希望我們勤守戒善,在世間做一個敦倫盡分的人,在佛法裏面做一個遵守佛教戒規的人。 就好像父母愛護兒女,兒女不管是賢能還是愚劣,父母的慈心都是平等地愛護他們。即使是兒子在外面犯錯了,甚至犯下滔天大罪,父母如果富有,且有地位,父母就會用財富與地位去排解這個滔天大罪。這個兒子平安地回來了,那麼,他難道會認為說:「我即使造下了滔天大罪還是平安,所以我可以任性地再犯,沒關係。」他會這樣嗎?不會的!父母固然對這個兒子是骨肉般地疼愛,但父母的心中是希望他能夠堂堂正正地立足社會,做個奉公守法的有道德的人。兒子如果孝敬父母,就會順從父母的心意。 所以,體會到這一點的人,就不會說:「我得到了,你們都沒有得到。」驕慢對方,然後自己惡劣的根性本來能夠改的,反而不想改了,甚至更加誇大。這樣放縱惡業的話,就是沒有體悟到機法兩種深信。 淨土法門本來就是站在罪惡觀上,曉得有善惡報應,從而會對惡謹慎。

Step 3
1)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云 :
復次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當。此則以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信願持名,一經要旨。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

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

但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也。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

持名念佛。為善中善。故多善根。福中福。故多福德。此理人多不信。當為證釋。

何為善中善。以發菩提心念佛。具足智度論五菩提心故。1)發心菩提。謂於無量生死中。發大菩提心也。而持名。正於凡夫生死心中發菩提心。求出生死。求生彼國。自度度人故。2)伏心菩提。謂斷諸煩惱。降伏其心也。而持名。則正念纔彰。煩惱自滅故。3)明心菩提。謂明了諸法。不外一心也。而持名。則了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故。4)出到菩提。謂得無生忍。出離三界。到薩婆若也。而持名。即得一二三忍。捷超生死。趨一切智故。5)無上菩提。謂坐大道場。成最正覺也。而持名。則圓證三不退。直至成佛故。是謂善中之善。為多善也。

何謂福中福。以彌陀名號。具足萬德。而持名念佛。如蓮池大師所云。舉其名兮。兼眾德以俱備。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遺。則一心念佛。百行齊修。是謂福中之福。為多福也。

問。持名念佛。即為多善根多福德。有何聖教為證。
答。大悲經云 : 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
稱揚諸佛功德經云 : 若有得聞無量壽佛名者。一心持諷誦念。此人當得無量之福。永離三途。命終之後。往生彼國。此二經即多善多福之明證也。

2)觀經云 :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3)無量壽經云 :  
a)非是小乘 得名第一弟子
佛告慈氏:汝觀彼諸菩薩摩訶薩,善獲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歸依瞻禮,如說修行。當知此人為得大利。當獲如上所說功德。心無下劣,亦不貢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是故告汝天人世間阿修羅等,應當愛樂修習,生希有心。於此經中,生導師想。欲令無量眾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轉,及欲見彼廣大莊嚴、攝受殊勝佛剎,圓滿功德者,當起精進,聽此法門。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諂偽之心。設入大火,不應疑悔。何以故?彼無量億諸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b)獨留此經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若有眾生得聞佛聲,慈心清淨,踊躍歡喜,衣毛為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c)世尊說 : 若諸有情當作佛  行超普賢登彼岸

Step 4
1)是心作馬,是心是馬的經驗 ---
古時候有個會畫馬的大藝術家,叫做趙子昂,畫馬畫得很有名,因為他畫馬出了名,所以亦就特別用心畫。有一次,他想畫個八駿(馬)圖,在一幅圖畫裡面,要畫八匹不同形態的駿馬,他將走的、站的、跳的、吃草的......各種形態都畫了,最後要畫一匹在地上打滾的馬,這匹馬很難畫,因為這種姿勢很難看到,若不了解馬打滾的動作,畫出來就不像,為了求真,他曾經叫人牽著馬在他身邊打轉,轉著轉著,那馬就在地上打滾,但是牠的動作太快了,倒地一滾就起來了,看不清楚,當他提起畫筆之時,那印象又覺得模糊。於是他就自己睡到床上,幻想自己就是匹馬,正在地上打滾,頭部如何用勁,四個蹄子怎麼樣的彎曲著力,以及怎樣轉身等等......想著想著,身心已是出神入化,這時候,他太太來請他吃飯,開門一看,只見一匹馬睡在床上,大吃一驚,失聲叫道:「哎呀!不得了!」趙子昂被她吵醒,問明原因,這才知道他剛才在床上揣摩馬打滾的動作出了神,自己變成了馬。他本是信仰佛法的,平時亦曾讀過佛經,略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道理,而今切身領略到是心作馬,是心是馬的經驗,因此決心從今以後,不再畫馬,改畫佛像。這時趙子昂年紀四十歲,所以現在各地畫展,看不到趙子昂四十歲以後畫的馬。

2)念佛放光的故事 ---
蓮池大師所寫《竹窗隨筆》有這樣一段記載: 海昌村有位老太太死掉了,雖然肉體死掉了,靈魂不死。這個老太太靈魂能附在家人身上,講說一些事情,說陰間報應,受地獄苦刑的種種苦狀,每次都說得非常清楚,而且非常靈驗。因此,她一附身出來說話時,不僅家人,連左鄰右舍通通過來好奇地聽。 一次,聽眾中有一個人突然在專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為他在心中念,不在口中念,別人當然都不知道,可是鬼魂就知道了,立刻就講:「某某啊,你如果常常這樣的話,不怕不會成佛啊!」
那個人反問她:「哎?你怎麼這麼說呢?」
鬼魂說:「因為你心中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啊。」
那個人又反問說:「我心中念佛,你怎麼會知道?」
鬼魂說:「哎呀,知道得很清楚,因為你身上有光明的緣故啊!」
蓮池大師說:這個村民是個文盲,不認識字。不認識字的村民,只是當下專心念佛,就能使鬼魂向他如此恭敬、讚歎,何況是修持念佛已久的人呢!蓮池大師說:「是故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這個人一字不識,可以說是愚癡的人,但只要心中專心念佛,就有光明。鬼神不但不敢害他,而且敬重他,甚至保護他。

3)聽七天佛號的功德 ---
還有一則故事,是《印光法師文鈔》裏面談到的。他說:最近無錫念佛風氣很盛,有一個廚師,是做素食的,每逢寺院舉辦法會或者打佛七的時候,人家都請他去當廚師。他在廚房料理,沒有直接到大殿跟隨大眾去打佛七。可是在寺院裏面,人家念佛的聲音卻會聽到。他一方面在廚房工作,一方面耳朵聽到的都是念佛的聲音。 有一天,這位廚師的兒子要死了,

臨死之前跟他說:「爸爸,爸爸,我現在要離開世間了,但是我不能夠去好的地方。你有很多佛,如果你的佛給我,我就能去好的地方。」
他爸爸說:「我又沒有念佛,我哪裡有佛?」
兒子說:「有啦,你的佛很多!只要你給我,我就能夠去好的地方。」
他爸爸說:「要多少你儘管拿去。」
這話一說,他的兒子就安詳地斷氣了。
事後他請教人家說:「我兒子說我的佛好多,我平常很少念佛,佛是從哪裡來的?」

真正懂得的人就告訴他說:「你幫人家做菜,在那裏聽七天的佛號,每一聲每一聲聽進去,都是你的,都存在你的阿賴耶識倉庫裏面。佛號本來就是彌陀的本體,彌陀累生累劫,兆載永劫所累積的六度萬行通通在裏面,當然功德就很大。你是無意在聽,如果有心聽,功德就更大!」 佛號利益大,是因為這句六字洪名本身就是所有功德的結晶——「功德聚」(所有功德聚集的地方,叫做功德聚),也就是摩尼寶珠,能吐生種種的寶物,這句名號也是一樣。

4)帶業往生 ---
a)淨土帶業往生。人多懷疑。昔有國王。問那先和尚云。念佛帶業往生。是事難信。那先對曰。大王。巨石置水沉否。王曰必沉。先又曰。要令不沉。其可得乎。王曰不可。先又曰。若以巨石。置巨船上。不亦可乎。王忽然領悟。若仗他力。自可不沉。念佛眾生。同仗彌陀大願船之力。何難出離苦海。同赴極樂邦蓮池會耶。

b)淨土法門是現在獲得彌陀的救度了,臨終即使病痛、念不出佛來,甚至昏迷,但是永遠在彌陀的救度裏面,在彌陀的光明攝取當中。一方面是已經被救了,所以臨終昏迷不昏迷、念佛不念佛,已經不是緊要的了,已經不看那個了,往生決定了嘛!所以,即使在那種情形之下斷氣,也立刻往生極樂世界。 如果認為說,昏迷了不能念就不行,必須是靠臨終念佛,那是「他力中的自力」——靠自己念佛的功夫、功德來祈求彌陀迎接,來迴向往生。那就不是我們淨土法門的內涵了。 所以,淨土法門是現在就決定往生,現在就跟阿彌陀佛一體。

您現在有時間就念佛,或者看這方面的教理,然後自信教人信,這就是最大的報佛恩。

慚愧愚報  還望賜教!  感恩!  阿彌陀佛!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2-10-5 08:29
本帖最后由 會腐敗的肉 于 2012-10-5 08:34 编辑

彌陀淨土法門是靠阿彌陀佛的救度, 末學認同這樣的講法

沒有強調自力修行啊!但末學有幾個疑問還請大德解惑?

1.執持名號算不算自力修行,如果算那與標題不符,如果不算那念佛者是誰?
2. "阿彌陀佛之所以讓我們「乃至十念」就能夠往生,是因為祂事先為我們完成了往生的功德啊!"
請教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不幫助我們完成了往生的功德,難道釋迦牟尼佛比較不慈悲,過去未發願現在可以發呀!佛的慈悲心有大有小嗎?還是佛分大佛與小佛?
3.何謂具足信心?


ps.引用經典註釋請貼重點就可以了,謝謝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2-10-5 11:32
讚美  會腐敗的肉 菩薩慈悲發心!

1)彌陀救度大願理解之後, 我們內心就能較安穩放心 , 因此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以此信願自自然然安穩而念佛即是彌陀淨土法門(無論念佛功夫如何, 阿彌陀佛都一定會來接引往生, 彌陀本願故嘛, 所以是萬修萬人去).  故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云 :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若是強調要自我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才認為能往生, 或是要去參念佛是誰, 那已經不是彌陀救度的淨土法門了, 而是一般聖道法門, 那就是一萬個人修行僅一兩個人往生了.

2)過去諸佛沒有發 ”十念必生” 之願 , 是阿彌陀佛先發此願欲救度十方眾生的 , 故彌陀光明普照十方世界 , 釋迦牟尼佛才稱讚阿彌陀佛 : 光中極尊  佛中之王

阿彌陀佛在發 ”十念必生” 願之前, 已先發 “諸佛稱讚” 願 , 讓十方諸佛都稱讚阿彌陀佛而來弘揚 ”十念必生” 願 ,  因此, 十方諸佛都已在宣說阿彌陀佛的 ”十念必生” 願了.

3)信為道源功德母 , 十念必生 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圓證三不退 疾速成佛 , 故華嚴經末, 文殊普賢發願往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 又將在場所有法身大士都帶入西方淨土, 十方佛讚啊!  故無量壽經云 : 若諸有情當作佛 行超普賢登彼岸 , 故能 ”信願持名” 即是具足信心.

慚愧愚報  還望賜教!  感恩!  阿彌陀佛!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2-10-5 14:56
回复 stanley 的帖子

感恩大德的回答
從回帖中可以看出彌陀淨土法門的關鍵是在信願之有無
可否請大德在說明何謂信願持名?如何信願持名?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2-10-5 17:23
本帖最后由 會腐敗的肉 于 2012-10-5 17:26 编辑

「淨土宗」的重點在憶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最重要的是包括了「信心」跟「」來憶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依止這樣資糧力,來求生淨土,念佛法門─它是一個他力的法門,在他力的解脫當中,我們之所以能夠生淨土,不完全是我們的力,而是仰仗佛力的加被;
而我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產生一個皈依的心憶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我們的信心、我們的願力,是一個成敗的關鍵!所以它所講的信願持名」是要很切,真信切願決對不可以悠悠泛泛敷衍了事

但有些人就產生了誤會,以為我們什麼都不用做靠佛力加被就可以往生,他們忘了往生與否還有一個重要的決心

因此,我們那一心皈命,通身靠倒」心,是有關係

淨土宗對修行的好不好佛念得,這標準乃至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佛自己說的念必生事實上信願具足就算一念也能往生,所以這個標準
但是淨土法門我們信心&願力的要求是絕對超高標準的,非常標準不能有空隙任何懷疑

如果做不到厭娑婆欣淨土的決心。就不能稱得上是信願持名
所謂不靠自力,是聖凡二捨:除了不強調聖道門的修持,還要放下對我們熟悉娑婆的心,對六親眷屬要放下,對事業名利要放下,就是「善法」也要放下,把身心完全交給阿彌陀佛,這樣才能稱為『俱足

而想要具足信願,就要不斷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德。
應該如何「憶念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呢?
善導大師講得很清楚,善導大師在解釋四十八願的時候,他講到往生的三資糧:「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善導大師對「至心信樂」有詳細的發揮。
「至心信樂」在善導大師整個開示當中,他解釋為「順從本願」──就是我們一個罪惡凡夫,你時時刻刻每一個念頭,要歸順在阿彌陀佛本願的座下。
比方說,你必須把你生命所有的功德…我為什麼能夠創造善業?我為什麼能夠拜佛?…你要不斷的觀想,這是阿彌陀佛本願的攝受;你為什麼能夠有今生的福報?你也要觀想這是阿彌陀佛本願的攝受

有些淨土宗的行者認為經論可以完全不看的,只要發願往生就行了,淨土法門「阿彌陀佛的淨土」,是什麼樣的情況,完全不知道。
其實,這對我們是非常危險。我們不可能對一個陌生的東西,產生強大的願力,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對它完全不了解,然後我們很希望去,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基本,我們要淨土的功德,很清楚的在心中不斷的憶念,它有什麼安樂的功德、有什麼淨解脫的功德

末學隨便例子,我們生淨土基本,第一個我們身心是安樂的,無有苦但樂,它沒有三道的苦。

樂的求,
我們凡夫是很重要的,,我們不

,我們的
特別有力佛;,我們不用受生死的苦。

我們要不斷的觀,阿彌陀佛有大的功德力,我們是罪生死凡夫,但是沒關係,我們整個身心阿彌陀佛的明當中,時時不憶佛、念佛。我們平常就要經常地憶佛、念佛,以這樣的相求生淨土。
~共勉之~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10-5 19:10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10-5 19:10 编辑

拍拍手,隨喜讚嘆~
作者: 小迷糊    時間: 2012-10-6 22:15
去那边要不要工作挣钱
作者: yesonline    時間: 2012-10-7 19:05
我們在娑婆世界所欠的種種業債不還清的話,是不能到極樂世界的。 那麼,是我們還,還是阿彌陀佛為我們還?點點滴滴都是阿彌陀佛為我們還。

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會幫我們把業障還清?我過去的認知並非如此,沒有人可以幫我們還業報,該來還是會來,就算即將成佛的釋迦牟尼也有頭痛的業報。去極樂世界有所謂的帶業往生之說,而非無業往生 。那是阿彌陀佛幫我們開的一個淨土,讓我們在那裡可以安心修行,而且「不造新業,舊業也暫不受報」,等你修完了還是要回來這裡受報的,當然那時你已具有一定的修為,不會害怕受報。
誰問我這樣的理解是錯的嗎?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10-7 20:02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10-7 20:13 编辑

回复 yesonline 的帖子

阿彌陀佛,後學對淨土瞭解不多,但投您一票~~贊成^^
這邊有大安法師:
往生後不必受惡業,一切由阿彌陀佛承擔,是否有違因果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