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賢劫七佛傳法偈。禪宗三十三祖傳法偈 [打印本頁]

作者: 釋大寬法師    時間: 2012-9-20 20:58
標題: 賢劫七佛傳法偈。禪宗三十三祖傳法偈
賢劫七佛傳法偈。禪宗三十三祖傳法偈






宗鏡錄卷第九十七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夫佛教已明。須陳祖意。達佛乘者。皆與了義相應。如法華經云。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亦是先佛經中所說。


第一毘婆尸佛偈云。身從無相中受生。由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第二尸棄佛偈云。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第三毘舍浮佛偈云。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第四拘留孫佛偈云。見身無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偈云。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於生死。


第六迦葉佛偈云。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第七釋迦牟尼佛偈云。幻化無因亦無生。皆即自然見如是。諸法無非自化生。幻化無生無所畏。復告摩訶迦葉。吾有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付囑於汝。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西天第一祖摩訶迦葉傳法偈云。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第二祖阿難傳法偈云。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


第三祖商那和修傳法偈云。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


第四祖優波毱多尊者傳法偈云。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第五祖提多迦。亦名香眾。初投優波毱多出家。尊者問曰。為心出家耶。身出家耶。香眾曰。我來出家。非為身心而求利益。尊者曰。不為身心。復誰出家。香眾曰。夫出家者無我之故。無我之故即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即是常。既是常故。佛亦常。心無形相。其體亦爾。尊者曰。汝當大悟。心自明朗。依佛法中。度恒沙眾。付法偈云。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得無法。


第六祖彌遮迦付法偈云。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第七祖婆須蜜付法偈云。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第八祖佛陀難提付法偈云。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是。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


第九祖伏駄蜜多尊者。問佛陀難提尊者偈云。父母非我親。誰為最親者。諸佛非我道。誰為最道者。偈答云。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難。因茲悟道。付法偈云。真理本無名。因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偽。


第十祖脇尊者傳法偈云。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實法。無行亦無止。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時脇尊者。於一樹下。以手指樹下地告大眾曰。此地若變為金色。當有聖者而入此會。言當未久。須臾之頃。以為金色。尊者舉手。而見一人當會前立。尊者曰。汝從何來。夜奢曰。我心非往。尊者曰。何處所住。夜奢曰。我心非止。尊者曰。汝不定耶。夜奢曰。諸佛亦然。尊者曰。汝非諸佛。夜奢曰。諸佛亦非。爾時夜奢說偈讚曰。師坐金色地。常說真實義。迴光而照我。令入三摩諦。又傳法偈云。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


第十二祖馬鳴。尊者傳法偈云。隱顯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棄。


第十三祖毘羅尊者傳法偈云。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


第十四祖龍樹尊者。行化到南印土。彼國人多修福業。不會佛理。唯行小辯。不具大智。及問佛性。而云。布施。我求福業。非解佛性。汝會佛性。為我說之。師曰。汝欲學道。先除我慢。生恭敬心方得佛性。眾曰。佛性大小。師曰。非汝所知。非說大小。若說大小。即是大小。非佛性也。彼眾曰。我欲棄小辯歸于大海。龍樹即為說法。對大眾而現異相。身如月輪。當於座上。唯聞說法。不覩其形。彼眾有一長者。名曰提婆。謂諸眾曰。識此瑞不。彼眾曰。非其大聖。誰能識也。爾時提婆。心根宿淨。亦見其相。默然契會。乃告眾曰。師現佛性之義。非師身者。無相三昧。形如滿月。佛性之義也。語未訖。師即現本身。座上說偈曰。身現滿月相。以表諸佛體。說法無其形。用辯非聲色。又傳法偈云。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無瞋亦無喜。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傳法偈云。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


第十六祖羅睺羅尊者傳法偈云。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內外云何起。


第十七祖僧迦難提尊者傳法偈云。心地本無生。因種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復爾。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初第十七祖僧迦難提。因至其舍。忽見一子。手執銅鏡而至師所。尊者曰。子幾歲耶。子曰。我當百歲。是時尊者見答百歲。覆問曰。汝當無知。看甚幼小。答吾百歲。非其理也。子曰。我不會理。正當百歲。尊者曰。子善機耶。子曰。佛偈云。若人生百歲。不會諸佛機。未若生一日。而得決了之。時尊者敬之深知是聖。又徵問曰。汝執此鏡。意況如何。爾時童子。以偈答曰。諸佛大圓鏡。內外無瑕翳。兩人同得見。心眼俱相似。父母見子奇異。遂捨出家。尊者即領遊化。至一古寺。而為受戒。名曰伽耶舍多。於彼殿上。有銅鈴被風搖響。尊者問曰。彼風鳴耶。彼鈴鳴耶。彼銅鳴耶。子曰。我心鳴耳。非風銅鈴。尊者曰。非風銅鈴我心誰耳。子曰。二俱寂靜。非三昧耶。尊者曰。善哉真比丘。善會諸佛理。善說諸法要。善識真實義。又告曰。我今將此法眼藏。付囑於汝。汝受吾偈。當行化之。偈曰。心地本無生。因種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復爾。伽耶舍多。後付鳩摩羅多傳法偈曰。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


第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傳法偈云。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於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


第二十祖闍夜多尊者傳法偈云。言下合無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


第二十一婆修槃頭尊者傳法偈云。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第二十二祖摩挐羅付鶴勒尊者。傳法偈後。即從座起。踊身虛空。作十八變訖。却歸本座。以手指地。化為一泉。而說偈言。心地清淨泉。龍潤於一切。從地而涌出。遍滿十方濟。又傳法偈云。心逐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第二十三祖鶴勒尊者付法已竟。即從座起。踊身虛空。作十八變已。却歸本座。寂然滅度。爾時大眾。欲分舍利。各自起塔。臨闍維訖。欲分舍利。爾時尊者。現身說偈。一法一切法。一切一法攝。吾身非有無。何分一切塔。又傳法偈云。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所得。得時不說知。


第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傳法偈云。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于今。


第二十五祖婆舍多尊者傳法偈云。聖人說知見。當境無非是。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


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傳法偈云。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傳法偈云。心地生諸種。因事復因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西天波羅提尊者。化異見王。現神通力。乘雲至王殿前。爾時大王。問乘雲者曰。汝為是邪。汝為是正。波羅提尊者答曰。我非邪正。而來正邪。大王。若正。我無邪正。王又問曰。何者是佛。波羅提曰。見性是佛。王曰。師見性不。波羅提曰。我見佛性。王曰。性在何處。波羅提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今不覩見。波羅提曰。今現作用。王自不識。王曰。師既所見云有作用。當於我處而有之不。波羅提曰。王若作用。現前總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王曰。若當用之。幾處出現。師曰。若出用時。當有其八。卓立雲端。以偈告曰。在胎曰身。處世名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辯氣。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脚運奔。遍現俱該法界。收攝不出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此土初祖菩提達磨多羅。南天竺國王第三之子。常好理論。心念眾生。而不識佛。又自歎曰。世有形法。而易了之。唯佛心法。難有會者。爾時般若多羅尊者。至于其國。王賜一寶珠。其珠光明。璨然殊妙。尊者見已。用珠試曰。此寶珠者。有大光明。能照于物。更有好珠。能勝此不。菩提多羅曰。此是世寶。未得為上。於諸光中。智光為上。此是世明。未得為上。於諸明中。心明第一其此珠者。所有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智辯於此。既辯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寶。若明其寶。寶不自寶。若辯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辯世珠。寶不自寶者。要假法寶以明俗寶。然則師有其道。其寶既現。眾生有道。心寶亦然。尊者異之。因出家悟道。遂行化此土。寶誌識是傳佛心印觀音聖人。師述安心法門云。迷時人逐法。解時法逐人。解則識攝色。迷則色攝識。但有心分別計校自心現量者。悉皆是夢。若識心寂滅無一動念處。是名正覺。


問。云何自心現。


答。見一切法有。有自不有。自心計作有。見一切法無。無自不無。自心計作無。乃至一切法亦如是。並是自心計作有。自心計作無。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見己之法王。即得解脫。若從事上得解者。氣力壯。從事中見法者。即處處不失念。從文字解者。氣力弱。即事即法者。深從汝種種運為。跳踉顛蹶。悉不出法界。亦不入法界。若以界入界。即是癡人。凡有所施為。終不出法界心。何以故。心體是法界故。


問。世間人種種學問。云何不得道。


答。由見己故。不得道。己者我也。至人逢苦不憂。遇樂不喜。由不見己故。所以不知苦樂者。由亡己故。得至虛無。己自尚亡。更有何物而不亡也。


問。諸法既空。阿誰修道。


答。有阿誰。須修道。若無阿誰。即不須修道。阿誰者。亦我也。若無我者。逢物不生是非。是者我自是。而物非是也。非者我自非。而物非非也。即心無心。是為通達佛道。即物不起見。名為達道。逢物直達知其本原。此人慧眼開。智者任物不任己。即無取捨違順。愚者任己不任物。即有取捨違順。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即一切處無。處即是法處。即作處無作處。無作法。即見佛。若見相時。則一切處見鬼。取相故墮地獄。觀法故得解脫。若見憶想分別。即受鑊湯爐炭等事。現見生死相。若見法界性。即涅槃性。無憶想分別。即是法界性。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廢。故非無。又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無。傳法偈云。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第二祖可大師云。凡夫謂古異今。謂今異古。復離四大。更有法身。解時。即今五陰心。是圓淨涅槃。此心具足萬行。正稱大宗。傳法偈云。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本來無有種。華亦不能生。


第三祖璨大師傳法偈云。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種盡無生。


第四祖道信大師云。夫欲識心定者。正坐時知坐是心。知有妄起是心。知無妄起是心。知無內外是心。理盡歸心。心既清淨。淨即本性。內外唯一心。是智慧相。明了無動心。名自性定。又示融大師云。百千妙門。同歸方寸。恒沙功德。總在心原。一切定門。一切慧門。一切行門。悉皆具足。神通妙用。並在汝心。傳法偈云。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


第五祖弘忍大師云。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經之根本。唯有一乘法。一承者。一心是。但守一心。即心真如門。一切法行。不出自心。唯心自知。心無形色。諸祖只是以心傳心。達者印可。更無別法。又云。一切由心。邪正在己。不思一物。即是本心。唯智能知。更無別行。傳法偈云。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第六祖慧能大師云。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心外更無一法而能建立。皆是自心生萬種法。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淨。無有諸相。汝莫觀淨。及空其心。此心無一無可取捨。行住坐臥。皆一直心。即是淨土。依吾語者。決定菩提。傳法偈云。心地舍諸種。普雨悉皆生。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讓大師云。一切萬法。皆從心生。若達心地。所作無礙。汝今此心。即是佛故。達磨西來。唯傳一心之法。三界唯心。森羅及萬像。一法之所印。凡所見色。皆是自心。心不自心。因色故心。汝可隨時。即事即理。都無所礙。菩提道果。亦復如是。從心所生。即名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馬大師問曰。如何用意合禪定無相三昧。師曰。汝若學心地法門。猶如下種。我說法要。譬如天澤。汝緣合故。當見于道。馬大師又問曰。和尚云。見道。道非色故。云何能覩。師曰。心地法眼。能見于道。無相三昧。亦復然矣。馬大師曰。有成壞不。師曰。若契此道。無始無終。不成不壞。不聚不散。不長不短。不靜不亂。不急不緩。若如是解當名為道。汝受吾教。聽吾偈言。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萠。三昧華無相。何壞復何成。












賢劫七佛傳法偈

毗婆尸佛

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象,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尸棄佛
起諸善業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毗舍浮佛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拘留孫佛
見身無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拘那含佛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於生死。


迦葉佛
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釋迦牟尼佛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2-9-21 11:02
讚美  師父大慈大悲開示 禪宗傳法偈!

誠如六祖所說的真空妙有自性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感恩賜教!   阿彌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