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信仰的價值 [打印本頁]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2-9-16 22:34
標題: 信仰的價值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2-9-16 22:36 编辑

2012夏季達沃斯經濟論壇專題報導 信仰的價值


星雲大師主題講演







近幾年來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席捲全球,造成世界性經濟風暴,加深全球化過程中固有的各種矛盾,使得貧富不均、失業率偏高等社會問題更形嚴重。

值此全球經濟遭逢重重困境之際,我們最急需建立的,就是提振信心與力量的信仰,因為信仰具有普世的價值,有信仰就有信心,有信仰就有力量;久遠以來人類就是因為對善美的價值有信心,才可以改善生活、發展未來、增加福祉。

信仰能使生活美化,一個有信仰的人,內心是充實的,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充滿祥和;反之,沒有信仰的人,心靈找不到皈依處,人生是空虛的,世界是貧乏的,所以有信仰的人生才美滿。

人生必須建立的信仰很多,例如對國家的前途、對人類的未來、對社會的正義、對宗教的超越,都要生起信心;對造福人類的思想、學說、真理等,也要服膺、信賴。甚至對於能成為人間模範的聖賢好事,不但要信仰,更要心存恭敬。

信仰可淨化身心,可以增進道德,可以昇華人格,可以做為生活的指標,我們對好人好事,對道德、因果,對慈悲、情義,對父母、朋友,以及家庭、社會,乃至對自己都能產生信仰,並且具足信心,彼此的關係就會和諧。

現在舉世的專家學者,都在研究經濟,如果我們對經濟有信心,對自己的心靈寶藏有信心,那麼從自心本性裡開發出來的慈悲、智慧、道德、人格、平安、歡喜、自在、感恩、信心等,都將成為享用不盡的能源,就像永恆的太陽,又像流不盡的水源,可以助長我們人生不斷昇華、擴大,獲得永無止境的幸福與安樂。

下面就以「心中寶藏值多少?」、「享有世間知多少?」、「結緣回向有多少?」、「和諧禪悅共多少?」四點來說明信仰的價值。

一、心中寶藏值多少?

我們內心都有無限的寶藏,如慈悲的能量、智慧的能源、生命的能力、自我的信仰等。慈悲、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美德與財富,一個人只要有慈悲、有智慧,生命就會變得充實而富有,內心就會感到歡喜與自在,所以心中的寶藏,比有形的財富更為重要。

遺憾的是,一般人往往不懂得開採心中的寶藏,整日把這顆寶貴的心,用來「關心」自己的前途、命運、金錢,比較少去重視心靈的淨化。其實,「人心、命運、金錢」三者互為因果關係,「心好命就好,命好錢就多」,中國的古哲也教導說「大德必得其命,必得其祿」,因此人生的財富,要向內求。

人生的價值,也不能只有向「錢」看齊,金錢以外,內心的滿足、身體的健康、心胸的寬大、前途的美好、生活的幸福、眷屬的和諧、智慧的靈巧,都是無價的財富,只要我們的心靈淨化,這些內財自然具備。

「淨心」之外,同時也要懂得「發心」。我們的心「如田」、「如地」,世間的土地經過開發,就可以建築,就能利用;世間的田地經過耕耘,就能播種,就有收成。同樣的,只要懂得開發心田,內心的寶藏就能一一出土,心裡的能源就會源源流出。

我們心田裡最大的能源,就是信心。所謂「信心門中有無限的寶藏」,信心門裡的寶藏,要靠我們用信仰的手去取。信仰如手、如杖、如根、如船、如力、如財,信仰是人生最大的能源,信仰能使前途有望,能使煩惱解脫,能使身心安住,能使生命有靠;有信仰,就有取之不盡的寶藏,有信心,就有用之不竭的能源。

因此,最終應該「反求諸己」,把心中的慈悲、智慧、精進、忍耐、慚愧、感恩、惜福、結緣等能量發揮出來,人生就會更加的富有與踏實。

二、享有世間知多少?

有一條千古不易的致富祕訣,就是「開源節流」;能夠廣開財源,生財致富,這是人人所希望的,因為人在世間生活,離不開金錢財富。

世間的財富,有狹義的、廣義的;有有價的、無價的;有有形的、無形的;有外在的、內在的;有自我的、公眾的;有一時的、永久的;有清淨的、染汙的。只要是用正當方法賺取,合乎「正業」、「正命」的淨財、善財,乃至智慧法財,都多多益善。

世間的財富不一定全然為我們所「擁有」,如果懂得「享有」,其實比「擁有」更富足;懂得以「享有」代替「擁有」,就是精神上的富者。

在大自然裡,我們能享有的財富很多,例如太陽普照大地,帶給我們溫暖、光明,每個人都可以在太陽底下取暖,享受照明。再如空氣普供大家呼吸、雨水普潤一切眾生,它們都是無私的分享給人類,我們同樣可以享有。乃至月亮、星辰、山川、河海、花草、樹木等,也都盡情的提供人類享用。

除了大自然提供的共有財富外,士農工商的供應,乃至家人給予的因緣,在享有之餘,都要心存感恩,而且要知足,更要分享。

在中國大陸江蘇省江陰縣,有一位吳仁寶先生,他把華西村建設成為「天下第一村」。為什麼能稱為「天下第一村」?因為他發財之後,不是個人獨享,而是分享給鄰居、社區,乃至整個村莊。所以現在「天下第一村」已成為觀光景點,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爭相來觀看這個「天下第一村」。可見得財富分享,不是自己減少什麼,反而可能擁有更多。

財富要能與人分享,首先就是不能有自私的心,要「以眾為我」。現在很多企業家都懂得,如果沒有員工,就無法創造財富,所以他們把利益分享員工,有的依公司盈餘發放年終獎金;有些甚至讓員工持股,員工自然以公司為家,發憤工作,提高效率,創造利潤。

我們平時常講「捨得、捨得」,肯捨,才能得。我們能把自己所得的財富與眾人共享,才會更有價值;而懂得分享的人生,自然也會比擁有更富足,更有意義。

三、結緣回向有多少?

一個經濟繁榮的國家,文化、道德一定提升;貧窮,就會衍生許多罪惡。經濟蕭條的國家,人民所得偏低,固然是社會制度不好;過分的貧富不均,也是社會制度有了問題,所以經濟的價值,不在於自己擁有,要均平共享,要結緣布施。

布施結緣是人間最美好的事。所謂「未曾得道,先結人緣」,人活在世間,要靠許多因緣成就才得以生存,所以平時要廣結善緣。

結緣之道,首在布施。懂得布施,就是具有「物我一如,同體共生」的宏觀;捨得把財物與人共享,就能得到廣結善緣的好處。因為布施表面是「給」,其實是「得」;懂得「給人,其實就是給己」,就是最有智慧的富人。

布施結緣如同深井汲水,你愈是捨得提起桶水給人灌溉、給人飲用,井裡的水就愈是源源不斷。所以人生不能只有看到黃金白銀,比黃金白銀更寶貴的還有布施的溫暖、結緣的感動;人生也不能光是看到別人的擁有,自己要懂得結緣,要做自己的貴人。

布施也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布施貴在發心,雖只是一點點,只要誠心回向,所謂「回小向大、回少向多、回事向理、回因向果」,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回向就是「給人」,「給人」才能發揮經濟的價值。我在佛光山推行「四給」,就是要「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這已經成為我們團隊的信條。甚至我們的僧團裡,一向奉行「利和同均」的制度,也就是對於施主的財施供養,不可私自獨享,要交由常住集中處理,成為大眾所共有;透過經濟上的均衡分配,大眾才能過著「經濟平衡、利和同均」的經濟生活。所以在佛光山,個人不要有錢,點滴歸公,要讓團體有錢,才能有所發展。

「利和同均」的思想運用在社會上,讓有錢的人幫助窮困的人,有力量的人扶助弱小的人,如此就沒有經濟的壟斷、勞資的對立、貧富的懸殊等社會問題,自然可以建立一個民有、民享,而且均平、富足的社會。

四、和諧禪悅共多少?

春秋時代名相管仲說:「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一個國家唯有經濟繁榮,才能建設「富而好禮」的社會。

然而我們眼看當代社會,人類由於過度追求物質享受,反而「人為物役」,無法得到物質生活帶來的快樂。例如現在全世界都流行使用「信用卡」,購物也採「分期付款」,結果每天為了償還卡債,為了分期付款,忙忙碌碌的生活,哪有快樂可言?

現在的家庭,每日在柴米油鹽中汲汲營求,可以說不是忙得不亦樂乎,而是忙得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因此,人類要想求得快樂,必須從物質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因為世間的物質有限,而人的欲望無窮。我們不能只是追求感官上的欲樂,要從淡泊物欲中體會精神心靈上的安然自在;要從信仰的修行上,感受禪悅法喜。甚至不但追求個人的心靈富樂,還要懷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為人類創造和平安樂。

在世間上做人,有各等的層次,生活也有不同的層級。我想生活最高的境界,就是「物質的生活要淡泊、精神的生活要昇華、藝術的生活要豐富、信仰的生活要提升」。

當我們從世俗的物欲中超脫出來,在信仰裡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而獲得平安祥和的禪悅法喜,自然人人「自心和悅」,推及開來,必然「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以上「五和」是人間社會所追求的五種理想境界,人間唯有「和諧」,才能創造財富;有了財富,還要促進社會的和諧。我們知道中國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行「和諧社會」,我認為這確實是建設「富而好禮」的人間社會的不二法門。


(二○一二年九月十一日
講於天津「夏季達沃斯經濟論壇」)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74461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9-16 23:34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9-16 23:34 编辑

回复 倒茶弟子 的帖子

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多麼美好和諧的人間淨土~~隨喜讚嘆~~~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