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雍正皇帝與佛教 [打印本頁]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9-15 08:40
標題: 雍正皇帝與佛教
雍正皇帝與佛教




       清世宗雍正皇帝(1678—1735)名胤礻真,身為天子,卻起兩個法號,自號圓明居士和破塵居士。在位十四年(1722—1735),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乾隆皇帝的生父。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之隆盛,在中國歷史上可比於漢唐盛世,後人大多知道漢唐盛世得益於帝王內用黃老之術,而很少有人知道清朝帝王深通於禪宗心法,尤其是這三代盛世中承上啟下的雍正皇帝,更有融法王兼人王之尊於一身的殊勝風采。雍正在禪宗上的修證主要得益於章嘉呼圖克圖的教授與印證,章嘉呼圖克圖是聖祖康熙皇帝敕封的“灌頂普慧廣慈大國師”。對於章嘉呼圖克圖,雍正稱讚“乃真再來人也,實大善知識也,梵行精純,圓通無礙,西藏、蒙古、中外諸土之所皈依,僧俗萬眾之所欽仰。”雍正自幼喜讀佛典,廣交僧衲,深通佛理,於康熙五十年(1711)在章嘉國師指導下禪坐,連續兩日,“即洞達本來,方知唯此一事實之理”。當時章嘉國師認為只是初入堂奧,如針隙觀天,勉勵其更求進步;雍正遂於當年二月於結雲堂閉關參求,“十四日晚經行次,出得一身透汗,桶底當下脫落,始知實有重關之理”。遂又問證於章嘉國師,國師認為這仍不過是庭院觀天,應該更加勇猛精進;於是雍正“仍勤提撕”,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於堂中靜坐,“無意中忽踏末後一關,方達三身四智合一之理,物我一如本空之道,慶快平生”。章嘉國師稱讚道:“王得大自在矣!”到此才得到章嘉國師的最後認可。雍正歷來被公認為中國帝王之中唯一真正親參實悟、直透三關的大禪師。

       講經傳法自選語錄

      雍正繼位登極以後,於政務之暇,不惜以九五之尊,躬自升堂講經傳法,自號圓明居士,近從王室宗親,遠至和尚道士,無不從學如流。雍正閱讀《指月錄》、《正法眼藏》、《禪宗正脈》、《教外別傳》等禪宗語錄,認為這些語錄的選編中“但圖人人有分,個個不遺,紛紛雜陳,撩亂錯出,蝌蚪與神龍並遊,野狐與獅子齊吼”,特別批評當時迦陵性音禪師選編的《宗統一絲》,更是“錯雜不堪”,“尤為乖謬”。雍正認為,這些語錄,令“飽參者尚或一時目迷,況初學之人,豈不觀之而愈惑,求之而愈遠,其為毒害,奚可勝言”!針對當時禪法“去聖日遠,宗風掃地,正法眼藏垂絕如絲”的狀況,歷時數年親自“選輯從上宗師吃緊為人之語刊示天下後世”,以“唱導十方,使如來正教有振興之象”,因此在雍正十一年(1733)刊行了最權威的禪宗語錄集——《雍正禦選語錄》。雍正選編的原則是,不重虛名浪譽,唯看是否達到真實理地;不尚美言佳句,只看是否從性地流出。雍正親自選編出了12位主要禪師的重要語錄及其它500多位禪僧、居士的禪語,同時還收錄了雍正自己著述的禪語。特別是,在每卷語錄之前,雍正親自御製序言,諄諄提示,闡明心要,指示學人,實在是十分難得的點睛之筆。

      雍正別具慧眼,發前人之所未發,在《禦選語錄》中首先收錄了僧肇的《肇論》、《寶藏論》等論文。僧肇生於達摩東來以前,因此前人從未將他列入禪師之中,但雍正認為僧肇諸論“非深明宗旨,何能了瞭如斯”!所以加封僧肇為“大智圓正聖僧”。本書還收錄了紫陽真人的禪宗頌偈,紫陽真人張平叔是中國道教史上重要人物,所著《悟真篇》與《道德經》、《陰符經》齊名,雍正認為,這些禪宗頌偈“一一從性地演出西來最上一乘妙旨”,“篇中言句直證了徹,真指妙圓”,所以加封張平叔為“大慈圓通禪仙”。同時,本書還選錄了淨土祖師蓮池大師的《雲棲法彙》,雍正認為“淨土法門,雖與禪宗似無交涉,但念佛何得參禪,果深達性海之禪人,淨業正可以兼修,於焉隨喜真如,圓證妙果”。因此可以看出,《禦選語錄》已經完全打破教下與宗門、佛法與道教、禪宗與淨土宗的門派之見。正因為這部《禦選語錄》處處顯示了雍正皇帝的真知灼見,所以歷來被列為真參實證的學人終生必須閱讀參究的一部重要經典。

       重用高僧保護寺廟

      歷史上,有過不少僧道參與朝政的事情,像唐朝的李泌、明朝的姚廣孝,都是比較典型的。雍正帝則一度重用文覺禪師,在森嚴的紫禁城內為他安排了專門住所,命他參與議論國家最機密的要務,“倚之如左右手”。雍正朝前期,接連發生了大將軍年羹堯、皇舅隆科多、皇弟允異、允唐等幾個震驚朝野的大案。在處理這些機要案件過程中,文覺禪師作為雍正帝的高級參謀,一直出謀劃策,作用不小。雍正十一年,文覺禪師70高壽,雍正帝命他往江南朝山,南下行程中,他的儀仗隊伍浩浩蕩盪,如同王公大臣一樣,所過地方的官員對他頂禮膜拜,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尚書、江南河道總督嵇曾筠和稅關監督年希堯等要員,都以弟子禮相見,充分顯示了文覺禪師的特殊身份和顯要地位。

      雍正帝很注意保護僧舍。西寧府西部有座很大的寺院叫丹噶爾寺,位於青海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雍正元年,青海台吉羅蔔藏丹津糾眾發生叛亂。川陝總督年羹堯奉命進討,次年平定。為鎮撫青海諸部,年羹堯令丹噶爾寺的喇嘛騰出寺內房屋1500間,讓給留守官兵居住,而把眾喇嘛趕到朝天堂棲身,引起強烈不滿。雍正帝知道後,親手批示:“將喇嘛寺之僧舍作為營房,似屬不利,自應另造(營房)為是。”清兵很快退出了僧舍。直隸唐山縣令反對佛事,下令驅趕僧人,強奪僧舍,改為民房。雍正帝聞訊後,下旨立即將該縣令拘拿問罪。這時有侍郎留保出面奏道,僧道都是些無法生活的窮人,寺廟實際上是他們的收容所,皇帝容留他們,就如同周文王視民如傷的一樣,不過是把他們當作鰥寡孤獨加以照顧,然而那個學究式的縣令,不能領會皇上的聖意,難免犯錯誤。雍正見這個侍郎說得堂而皇之,最後把縣令從輕發落了。

      雍正帝晚年,大量修繕古剎名寺。江南荊溪(今宜興縣)崇恩寺,曾是玉林國師傳法之所,雍正十一年下諭擴建。浙江紹興報恩寺當初也是玉林的開堂場所,奉旨維修。浙扛普陀山是觀音大士示現的聖地,雍正帝動支帑金,派遣專官監督修飾這裡的普濟寺、法雨寺。

      雍正帝參與佛教事務的內容是,利用皇權調和儒、佛、道三教的關係,使三教融於一爐。他說:“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世。”三教各有其用,又有許多共同的東西。雍正帝特別強調,三教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教育百姓如何做人:“三教之覺民於海內也,理同出於一源,道並行而不悖。”比如勸人為善棄惡,儒家用五常百行之說,“誘掖獎勸”,佛家的五戒十善,也是“導人於善”。儒佛道三教共同起著“致君澤民”作用,同樣有助於帝王之業。

      佛道二教歷來矛盾,雍正帝以帝王之力大搞調和。他說:“性命無二途,仙佛無二道。”強把佛道捏合在一起。他收佛門弟子,卻接受了道人婁近垣;他選編的佛家語錄,把道家紫陽真人張伯端的著述也選了進去。雍正帝認為,張伯端的《悟真篇》,儘管是道家的著作,就是在佛學中也是上乘的。雍正帝極力揉合儒、佛、道三教,目的在於全面地利用它們,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御用工具的作用。

      雍正帝還在佛學方面大量地著書立說,以影響佛教領域。他寫有《教乘法數》、《園明語錄》、《集雲百問》、《揀魔辨異錄》、《悅心集》、《破塵居士語錄》、《禦選語錄》等佛學著作,編有《翻譯名義選》、《禪師心賦選注》、《大覺禪師錄》、《萬善同歸集》、《當今法會》、《經海一滴》、《宗鏡大綱》等佛學作品。這些佛學論著,表明了雍正帝不僅信佛崇佛,而且對佛家經文也很有研究。大量刊刻發行後,在佛教界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雍正帝政事不廢,又搞了這麼多的佛學著作,恐怕也實在難以找到第二個
這樣的皇帝了。



文章出處:http://www.xuefo.net/nr/article6/64805.html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9-15 08:44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雍正帝開​​悟破三關

雍正皇帝的開悟因緣


[attach]2980[/attach]


選自吳立民主編《禪宗宗派源流》

      雍正皇帝胤禎(1678-1735)是清兵入關定鼎中原後的第三代皇帝。後世圍繞其繼位、暴死等事件傳說甚多,多謬不實。其為政方略遭人物議處亦多,但他在位十三年(1722-1735),勤於政務,任用賢才,勵精圖治,在文治武功方面,都不愧一代英主之名。史稱“康乾盛世”,實離不關雍正承前啟後的功用。雍正還是一位很有學問的皇帝,曾從漣於著名學者閻若琚、張英、顧八代、徐元夢等人,不僅通曉《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而且詩詞,善書畫,有相當深厚的漢文化素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雍正喜讀內典,深通佛理,尤其對中國佛教代表性宗派禪宗,更是深得法要,別有慧解。他曾師從高僧,直探心源,亦曾升堂說法,開導闢迷;並以帝王之尊,親自編選《禦選語錄》,刊示天下。其禪論戛戛獨造、在在中的,遠非泛泛涉獵者所能企及。歷代帝王中,信佛崇佛之“佛心天子”不在少數,但像雍正這樣在佛理上卓然成家者實屬罕見。

      清朝皇室與佛教因緣頗深。清世祖順治在他短暫的一生中,與佛教禪宗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曾召禪僧憨璞性聰,玉琳通琇、木陳道(一個文字頭,一個心字)等到內宮探討佛法,談論禪理。他自稱“痴道人”、凡請禪師說戒之類的御札,都自稱“弟子某某”,與宗門耆舊相見,不令稱臣致拜,從容諮訪,握手溫顏,情逾師友。

      清聖祖康熙在位期間,曾多次巡游江南,幾乎每次都參禮佛寺,延見禪僧,賜額題辭。《宗統編年》一書即受康熙之命而撰。康熙皇帝尤其尊奉藏傳佛教,對達賴、班禪、章嘉等活佛多有敕封賞賜。二世章嘉阿旺洛桑卻丹更是以國師之尊,出入皇宮,奔走邊關,極得康熙寵幸。

      章嘉活佛轉世系統,是清代四大尖佛轉世系統之一,一世章嘉扎巴俄色,青海紅崖子溝張家村人,所以由他開始的轉世活佛系統稱張家活佛,康熙帝時,以“張家”二字不雅,改為章嘉。二世章嘉曾從五世達賴喇嘛學習。1693年被康熙帝封為呼圖克圖。康熙帝擊敗準噶爾部噶爾丹之後,在多倫召集蒙古各族王公會盟,建匯宗寺,封他為“灌頂普善廣慈大國師”,主持匯宗寺,掌管內蒙古地區佛教事務。

      因章嘉國師經常出入內廷,與諸王子關係亦密切,而與其最投緣的是四王子雍親王,即後來的雍正皇帝。

      據雍正自述,他少年時即喜讀內典,年輕時曾僱人代替自己出家,同時與僧侶來往密切,在讀書時,將自己喜歡的文章編輯成《悅心集》,裡面所面所選多看透世事,任情放達的文章。如《醒世歌》曰:“南來北往走西東,看得浮生總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來來往往有何功!田也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但早期雍正“惟慕有為佛事,”而對無跡可求的禪宗,因無實際體證,故未能窺其端緒,且每每非之。在結識章嘉活佛後,雍正與其“時接茶話者十餘載,得其善巧方便,因知究竟此如。”消除了對禪宗的偏見。因藩邸與柏林寺相距不遠,雍正與柏林寺禪僧亦有接觸。康熙十一年(1712)春,雍正到柏林寺,遇妙智禪師,相談甚洽,遂產生隨僧眾坐禪的想法。正月二十日,與數十僧一起打七,僅二枝香功夫。次日晚又隨坐,至三枝香時,洞達本來。主持禪七的是當時名望很高的迦陵性音禪師。在打七之前,雍正與其問難甚久,但未能起一疑情,所以甚感失望。而此時迦陵性音踴躍讚歎,謂雍正已徹元微,籠統首肯。雍正自己當時自以為了歇,而數日後又覺不甚灑脫,又去叩問章嘉國師。章嘉回答:“若王所見,如針破紙窗,從隙窺天,雖云見天,然天體廣大,針隙中之見,可謂偏見乎?佛法無邊,當勉進步。”“針隙窺天”是形像說法,實指初步破參,即參禪者初登解脫之門,悟此七盡之軀,四大和合而成,無有實我。聽了章嘉的開示,雍正復於是年二月十一日隨眾結七於集雲堂。至十四日,正經行時,忽出一身透汗,命根立斷,桶底脫落,自覺與佛祖眾生同一鼻孔出氣。乃復問證章嘉。章嘉雲:“王今見處,雖進一步,譬猶出庭院中觀天矣。然天體無盡,究未悉見,法體無量,當更加勇猛精進。”“庭院觀天”指涉過重關。重關又稱前後際斷,指悟得山河大地,十方虛空,無非空華幻影。     雍正亦曾垂詢迦陵性音,並將章嘉的開示告之性音,豈料大禪師竟然不解其意,訕訕地說:“此不過喇嘛教回途工夫之論,更有何事?”雍正認為章嘉所說真實可信,而對性音之語不以為然。雍正諦信章嘉之垂示,為直達究竟而精進提撕,至次年(康熙五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復堂中靜坐,無意中踏末後一關,“達三身四智合一之理,物我一如本空之道”。境智融通,色空無礙,獲大自在。雍正再去叩問章嘉,國師望見即曰:“王得大自在矣。”雍正心生大歡喜,慶快平生。在《歷代禪師後集後序》中,雍正追述了自己的參究因緣,對已故世的章嘉深懷感念,“章嘉呼圖克圖國師喇嘛,實為朕證明恩師也。”




[attach]2981[/attach]

文章出處: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2/122647.html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9-15 09:57
雍正帝政事不廢,又搞了這麼多的佛學著作,恐怕也實在難以找到第二個這樣的皇帝了。

以前剛播雍正王朝時,曾看到報導說雍正皇帝是過勞死的,看來是真的很有可能哦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