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如何诠释 : [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 [打印本頁]

作者: 小迷糊    時間: 2012-9-15 08:09
標題: 如何诠释 : [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
本帖最后由 小迷糊 于 2012-10-2 23:33 编辑

如何诠释 : [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


作者: 小迷糊    時間: 2012-10-2 23:33
回复 小迷糊 的帖子

如何诠释 : [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2-10-3 14:11
讚美  小迷糊 菩薩慈悲發心!

1) “百花”喻十方世界, “片葉”譬一切有為法, 此句比喻菩薩行者不執於法, 正如法華經裡說 : 天女散花, 花瓣不著於菩薩身, 卻沾於羅漢身, 以阿羅漢尚有法執故.

2)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云 :  (菩薩行法示現)

與大比丘眾六十二億人俱。皆悉了達諸法實相。自性平等。猶如虛空。無所依著。永離一切煩惱蓋纏。一切如來。智慧方便。皆能隨入。於一法中了一切法。無分別智常現在前。常勤修習趣種智道。心無退轉。皆已成就。到彼岸智。隨一切境。所行方便。無不具足。其名曰舍利弗。大目揵連。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那提迦葉。伽耶迦葉。摩訶劫賓那。離婆多。阿[少/兔]樓馱。須菩提。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憍梵波提。周利槃陀。財力士子。佉陀羅。商主准陀。摩訶俱絺羅。難陀。羅睺羅。阿難。如是等諸大弟子。而為上首。

復與六十億比丘尼俱。皆已久集清淨白法。近佛種智。了達方便。證一切法無性無相安住實際。解一切法無生無滅。無所除斷。住不思議解脫三昧。隨諸眾生應可調伏。示現種種威儀色相。而於其中。無所分別。其名曰摩訶波闍波提。及耶輸陀羅。而為上首。

由於以上聖道法門於末法時期有很多業障重眾生無法靠自力修成, 阿彌陀佛才另開特別易行法門如下

3)無量壽經云 : 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羣萌,惠以真實之利,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 故善導大師云 : 如來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願海

法然上人《選擇集》最後說:
欲速離生死,二種勝法中,且擱聖道門,選入淨土門。
欲入淨土門,正雜二行中,且拋諸雜行,選應歸正行。
欲修於正行,正助二業中,猶傍於助業,選應專正定。
正定之業者,即是稱佛名,稱名必得生,依佛本願故。

以上這四首偈,等於是《選擇集》的一個總結 : 說到「三重廢立」:

第一重,「內外廢立」--- 所謂「內」就是佛教,「外」就是外道。我們要離開生死的話,要捨外道入佛教,這是第一重的「內外廢立」。
第二重,「聖淨廢立」--- 雖然選擇佛教了,可是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略講有八宗,那我們就要捨掉其他的修行法門而選擇淨土法門,這就是「聖淨廢立」。
第三重,「正雜廢立」--- 也稱為「信疑廢立」。淨土法門也有其他雜行的,也有專稱名號的,我們就要捨其他雜行而進入專稱名號,所以,這個也可以說是「正雜廢立」,也可以說是「信疑廢立」。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重點 :  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此願是救度法門  不是修行法門! )

阿彌陀佛要救度的眾生,本來就是我們這樣的生死凡夫,又是事業繁忙,又是念佛不能清淨,又是煩惱業障很多。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對象,正是這種眾生,所以,祂沒有一個條件說「你一定要煩惱淡薄,念佛能得禪定一心,甚至把事業放掉,專心念佛」,並沒有這個條件、這個規定。祂是說:” 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

「乃至十念」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當然,這十念是「乃至」的十念,並不是說唯有十念。「乃至」就是說:聞信彌陀救度之後,盡此一生念佛,有的人十念、五念、一念(臨終聞信之機),有的人千念、萬念、若一日、若七日、若一年、若七年、若七十年的念(平生聞信之機),這個都是「乃至」。 也就是因為眾生根機各個不等,有年輕的時候就遇到淨土法門,有一輩子沒有遇到這個緣、一直到臨終躺在病床上、將斷氣的時候才遇到這個法門。 年輕的時候遇到這個法門,從此之後他就是稱名念佛,不假借其他功夫,這種人就是「乃至一輩子」的念佛。 至於說一生都是遇到惡緣,使他造惡多端,不曉得有因果報應,不曉得去行善積德,到了臨終病苦躺在床上,才遇到有緣的人請善知識來給他講「有因果報應、作善而為人、作惡會墮落地獄」,他才恐慌起來,才開始尋求解脫之道。這個善知識再告訴他說:「你罪業那麼重,不是隨便就能解脫的。在所有法門當中,只有這個法門,就是靠阿彌陀佛的救度,才能解脫。」那麼這個人可以說再也沒有其他方便了,只有領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何況阿彌陀佛的救度是所有法門當中最快速、最殊勝,下手容易又成功高超。他當下信受,當下稱念,當下命終,就往生極樂世界了。那麼,他就是乃至十念、乃至五念、乃至一念而已。 這就是「乃至十念」的含義。

有的人會認為說:「我們眾生的罪業不只是今生今世造十惡、犯五戒,而是從曠劫以來累積五逆十惡的罪業,可以說這些罪業無量無邊、充滿宇宙,怎麼可能在今生這一輩子,甚至在臨終的時候,聽到善知識的解說、勸導,而在稱念幾句名號的當下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去呢?曠劫以來的罪業是非常重的,而當下的幾句名號應該是很輕、很少,怎麼就能免除曠劫以來那麼重的罪業,而離開六道輪迴、到極樂世界去成佛呢?」有人有這種疑問。

曇鸞祖師說,所謂輕、重,並不是這樣來論的。曇鸞祖師用三點來論,所謂「三在釋」。 「三在」就是: 在心、在緣、在決定。 「三在釋」,或許大家不容易明白。簡單講,就是:阿彌陀佛這六字名號是真實的,我們曠劫以來所積累的罪業是虛假的,千虛不如一真,再多的虛假都是等於零,一千個零也是零,一萬個零也是零;「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是真實的功德,所以不能相比。 我們的罪業是從曠劫以來就開始造,一直到現在,固然是無量無邊,但是,阿彌陀佛這六字名號也是從兆載永劫以來就在「積植菩薩無量無邊德行」。「無量德行」就是所謂三學、六度、萬行,這些功德,通通累積、容納在這六字名號裏面。好像一張支票,雖然不是人民幣,可是卻寫著百千萬億的數目,這麼一張支票,敵得過所有銀行裏的人民幣,能還清一切債務。同理,這張六字名號的支票,可以勝過我們曠劫以來所積累的種種罪業。稱念這句名號,所有罪業通通消掉。

何況三界六道,依我們的眼光來看,認為是真實的,可是以佛的眼光來看,我們三界六道本來就是虛假的,好像夢一樣,所以《金剛經》就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善導大師說,唯有這個第十八願的稱名念佛才蒙受阿彌陀佛光明的照攝、保護。因為名號就是光明。所以,現在我們以心、口來稱念這句名號,我們的心、口與彌陀的名號結合為一體,就在彌陀的光明裏邊了。 善導大師又說: 眾生起行, 口常稱佛,佛即聞之; 身常禮拜佛,佛即見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 彼此三業,不相捨離。 所以,念佛的人與阿彌陀佛三業都在一起,不相捨離。

4)所以如何詮釋 : [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 就是不欣受一切他法, 只一心繫念阿彌陀佛!

慚愧愚報  還望賜教!  感恩!  阿彌陀佛!

作者: 小迷糊    時間: 2012-10-3 19:12
本帖最后由 小迷糊 于 2012-10-3 19:17 编辑

stanley大师,小迷糊还是很迷糊

1) “百花喻十方世界, “片叶譬一切有为法, 此句比喻菩萨行者不执于法, 正如法华经里说 : 天女散花, 花瓣不着于菩萨身, 却沾于罗汉身, 以阿罗汉尚有法执故.
4.所以如何诠释 : [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就是不欣受一切他法, 只一心系念阿弥陀佛!
请教大师:
念阿弥陀佛算不算有为法?
一心系念阿弥陀佛是否也是种法执?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2-10-3 19:38
讚美  小迷糊 菩薩發心!

1)如果努力用功的結果是走入六道輪迴就稱為 " 執著 " ,  而如果努力用功的結果是趨向於菩提就稱為 " 精進 "

2)通願與別願
十方諸佛因地要成佛都必須發願。十方諸佛的願有兩種: 一種叫做「四弘誓願」,就是: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這四弘誓願是每一尊佛都有的,所以叫做通願,通於十方諸佛。 另外一種願叫做別願,就是只有這一位佛有、而其他的佛不一定有的。譬如釋迦牟尼佛五百大願,藥師佛十二上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是每尊佛特有的,叫做別願。

3)超世願 --- 別意之弘願
阿彌陀佛的別願 (四十八願),叫超世願,是超越十方三世諸佛的,十方三世諸佛沒有、獨有阿彌陀佛有。不只是阿彌陀佛自己發願說:我建超世願,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介紹、這樣宣揚的,因為這段經文就在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無量壽經》裏面。 也唯獨因為有了這第十八願,四十八願才可算是超世願。因為四十八願中,有的願是其他諸佛也有的;其他諸佛所沒有的,就是第十八願。 第十八願能夠使十方眾生平等、無條件地往生極樂世界。

十方眾生,何等的廣大!其他淨土的眾生固然也是屬於十方眾生,我們這五濁惡世的眾生,卻跟其他淨土的眾生非常不一樣。 不一樣在哪裡?就是煩惱罪業比較深重,是其他諸佛所沒有辦法救度、而被十方諸佛所捨棄的。 其他諸佛不能救度,阿彌陀佛能夠救度,這個願豈不是超世願? 所以,善導大師才稱讚這一願說是: 別意之弘願。 有別於十方三世諸佛,不同的、特殊的、殊勝的願。

4)無盡地下化眾生
菩薩到達成佛都有兩種心願:一種上求菩提,一種下化眾生。上求菩提的目的,無非是下化眾生。菩薩發菩提心,祂就是以救度眾生為目的,所以,上求菩提是為了廣度眾生。祂能夠有那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能夠有那種無盡的智慧、願力、方便、善巧來度眾生。 十方諸佛雖然都發上求菩提的願,可是能無盡地下化眾生的,卻只有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

所以, 釋迦牟尼佛以阿彌陀佛的第十七悲願示現在這個世間,來宣講阿彌陀佛救度十方眾生的第十八願,來讓我們瞭解有一尊阿彌陀佛,這尊佛的出現是為了救度十方眾生。

慚愧愚報  還望賜教!  感恩!  阿彌陀佛!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2-10-3 21:59
本帖最后由 會腐敗的肉 于 2012-10-3 22:01 编辑

回复 小迷糊 的帖子

念阿弥陀佛算不算有为法?
答:可以說算也可以說不算,看大德用什麼心在念
這篇文章應該可以提供大德一些啟示

http://www.buddha-hi.net/re/foru ... 94%9F%E6%BB%85.html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