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蔡薰宜老師 : 不給煩惱「飯」吃
[打印本頁]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9-1 12:32
標題:
蔡薰宜老師 : 不給煩惱「飯」吃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9-3 19:52 编辑
由
攝大乘論共學班
的
施得勝
製作(
檔案
)
不給煩惱「飯」吃
蔡薰宜老師講2012,08,16
[attach]2896[/attach]
前言
這段文字是蔡老師講攝大乘論第二章所知依時,對於「薰習」一段中「謂依彼法俱生俱滅,此中有能生彼因性」所做的勉勵,很具啟發性,所以別節錄出來單獨流通。
對治貪瞋癡
在佛法上說,一個人貪習氣重、瞋習氣重,或者是癡,或者慢,或者是尋思,它都是自己栽培的。但這也是可以改變的。因為「此法與彼法俱生俱滅,此中有能生彼因性。」阿賴耶識會幫我們記錄我們的努力,依循這個方法,漸漸就能對治我們的煩惱。
譬如我們感覺到自己貪心太大了,應該要觀不淨,修不淨觀能調伏自己的貪心。如果感覺到動不動就會生瞋,那就要用慈悲觀,觀他如我們的父母子女,生起一個慈悲的念頭來取代心裡頭的瞋恚。如果是愚癡心重的人,要數數的觀察緣起,就能生智慧。若是高慢心重,就應該修「界差別觀」。
對治慢心 – 界差別觀
大家知道界差別是什麼嗎?就是觀察地、水、火、風、空、識這六界差別。「界」是因義,或說是成分。譬如說我們都會嚮往、渴望權位高,而路邊的流浪狗、貓,感覺那不是好色,看起來不可愛又不美妙,就會心生鄙棄。我們的心思是不是這樣?現在我們若看到自己有高慢心活動,為了主動調伏慢心,就依界差別觀去觀察:這個非常有權位、非常貌美或英俊、或者是莊嚴的人,他是「地水火風空識」所組成的;對比另一個自己不歡喜的境界,也要觀察他是「地水火風空識」所組成的。從「地水火風空識」與「地水火風空識」齊等的立場來看,彼此是沒有差別的。同樣的,我們若是感覺到自己比別人優越,就分析自己也不過是「地水火風空識」,對方也是。這樣子去觀察,時間一久,自然能知道我沒有什麼東西比別人優越,漸漸就可以調伏自己的慢心。
對治尋思
所謂的「尋思行者」就是心裡愛講話,老是自言自語,也就是散亂心重的人。我說的「自言自語」不只是要找人講話的那種,而是一個人獨處時,心老是掉舉的人。這件事我們若不依佛法來思惟,也可能沒發現,也可能不以為那是問題。我學會「自言自語」這個成語是我同學教我的。我讀小學時,同學來我家,她說:「蔡薰宜,你外婆在自言自語耶!」我才發現我的外婆總是絮絮叨叨,喃喃自語。因為老人家會叨念嘛,可是他知道沒有人聽,他只是說給自己聽,那個是表現於外的。但我說的尋思行者不是那一件事情。如果我們有意願要靜坐,這個尋思就是我們要對治的。因為在靜坐的時候,眼也不對外活動,耳朵也要盡量把聲音摒除出去,也就是不隨聲音去活動。但是坐在那個地方怎麼方法就是拿不好?這個時候你就要明白:你在自言自語!你在用功時,心裡卻在講話,一個又一個境界在內心用自言自語的方式跑出來打岔。這個時候怎麼辦?要把這一念心轉而去注意自己的出入息,用出入息的這一個所緣境把尋思的境界排除出去。
不給煩惱飯吃
所以從佛法來說,任何的煩惱都有一個對應的法門。但是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內心相貌「這個是煩惱」。
接著我們要明白「煩惱為什麼會一直活動」?因為你一直給它飯吃嘛!
我有糖尿病,曾經為了降低糖化血色素,一陣子斷絕澱粉不吃飯,半年後糖化血色素是降低了,但是身體也衰弱了,愈來愈感覺到疲累、疲弱,沒有力氣。以前每天可以游泳一千公尺,但那之後連兩百都游不到。後來還是要吃飯才有力氣。我說給朋友聽,我有智慧的朋友跟我說:「你知道氣力的『氣』字,上頭的『气』是象徵我們的力氣,下面是個『米』字,就表示要吃飯才有力氣呀!」
煩惱也是這樣!煩惱的飯是什麼?若是我們聽由它不斷的活動,它就像有飯吃,就得到滋養,就長力氣。
薰習之功
不管是增長貪瞋癡,或要增長佛法的道力,都是「此法與彼法俱生俱滅,此中有能生彼因性。」
當我們觀察到自己的內心有煩惱時,調伏的方法就是把它拉回來,不要隨順它去活動;不隨順它活動就是不給它飯吃。我們第一天這樣子做,可能還不感覺到有什麼差別,第二天也這樣做,常常的這樣做,習慣成自然了,不假思維你就會這樣子做。尤其是靜坐,我看很少人一坐下去就很相應的。但是你只要訓練它,它就會進步。當你看到自己的改變時,一方面會對自己生信心,另一方面對佛法的信心也會更增長。
當然,你也可能會說:「哇!叫我們觀察不淨,違反人性,這可能會被社會排擠耶!」人家都感到可愛的,你說它不可愛,一般的人會不喜歡。但是一般的人沒智慧,我們要跟他一樣沒智慧嗎?如果不想,就要回頭嘛!最初也可能覺得自己的力量不夠大,沒有關係,你一次這麼想,你兩次還是這樣思維,不要放棄,三次、四次……漸漸的會發現你的道力可以跟一般世俗的觀點抗衡了。有了力量,你再去靜坐,就會明白,佛法教我們的道理都是可以實踐的。原理是什麼?就是「此法與彼法俱生俱滅,此中有能生彼因性。」我們願不願意開始這樣做呢?
Facebook 攝大乘論共學班 錄音檔:下載 (01:02:51處開始)
逐字稿:周怡曄(台灣) 閱讀稿:施得勝(台灣) 定稿:蔡老師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9-3 19:54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9-3 19:54 编辑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 [單行流通] :不給煩惱「飯」吃」
http://www.stone.com.tw/stone/share/Budda3/09-20120816.pdf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2-9-11 13:40
讚美 乘璦師兄慈悲發心!
" 不給煩惱「飯」吃 " -------> 煩惱就不會長大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裡這樣形容:
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
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
眾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
眾生口稱南無阿彌陀佛,佛馬上就聽到了;眾生身體禮拜佛,佛馬上就見到了;眾生心中憶念佛,佛馬上就知道了;眾生想見佛,念佛見佛,佛馬上就來到面前,就這麼快!
感恩賜教! 阿彌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