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佛法與e世代—聖嚴法師與張學友、侯文詠的對話 [打印本頁]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8-16 21:32
標題: 佛法與e世代—聖嚴法師與張學友、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e世代—聖嚴法師與張學友、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e世代
文章出處:顯密文庫

佛法與e世代—聖嚴法師與張學友、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e世代

時間:二○○○年三月四日

地點:臺北國父紀念館

主持人:陳月卿(華視企劃室經理)

對談人:聖嚴法師(法鼓山創辦人)

張學友(歌手)

侯文詠(作家)
  
  陳月卿:因爲佛法的串連,今天的對談組合真是難得,可以說是超人氣組合。今天的對談主題是「當佛法遇見e世代」,首先是不是請兩位貴賓談談自己與佛法相遇的因緣?
  
  張學友:大概在一九九三年的時候,有一次我在法國巡回表演時,收到一位歌迷送的一本《六祖壇經》,從那個時候起我開始看佛經,也産生了興趣。其實小時候我也經常跟着媽媽拜觀音,但是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信仰的是什麽宗教。直到看了佛經以後,才知道那是佛教,可是又覺得自己的行爲沒有很符合戒律,所以一直不敢說自己是佛教徒。
  
  不過在這同時,我還是繼續看佛經,因爲我覺得釋迦牟尼佛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在那麽早以前,就看到很多很小、很細微的現象;從人的角度去看,我覺得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所以我就持續地與佛法結緣。
  
  侯文詠:小時候我媽媽也是帶着我到處拜拜,長大之後,因爲喜歡文學,所以把佛經當文學讀,從文學的角度來看,佛經實在非常好看、很精采;另一方面對釋迦牟尼佛也很贊歎,他實在把世間看得很透徹,見地充滿智慧,對待事物也很慈悲。
  
  只是我也有同樣的問題,佛經中說不能打妄語,可是我常常在吹牛;又說不能喝酒,我偶爾也會想喝一點酒,所以我也不敢說自己是一個佛教徒,覺得自己實在沒資格學佛。
  
  直到前年,有人推介我參加農禅寺舉辦的菁英禅三,聖嚴法師親自帶我們進行禅修并開示。法師說,所謂的佛,就是内心渴望光明的自己,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爲一個佛。這個佛對我來說就不是虛幻的了,可以是自己想望的光明未來,這個說法讓我覺得很舒服自在。
  
  因此我想,或許自己還沒有這麽差吧,因爲我真的是滿在乎那個光明,認爲自己也許也可以學佛;其實如果社會上每一個人,内在都有一個想望光明、追求自在的心情,每一個人就都是菩薩,都是一個佛。
  
  聖嚴法師:其實釋迦牟尼佛并沒有要告訴世人什麽叫做佛教,只是說人需要用慈悲和智慧來過生活。
  
  宗教有很多不同的層面,真正的宗教有兩大類:第一類是愛和捨的宗教,就是要你愛己愛人,然後願意捨掉自己所擁有的,布施給别人,這是一種相當健康的宗教。第二類則更進一步,是一種自我内心體驗的宗教,亦即透過禅定的修行以及自我的反省,回歸到自心本性。
  
  以佛教來說,除了涵括了上面所說的兩種類型,最高的層次則是超越了所有的一切,甚至超越了宗教,只是爲了奉獻而奉獻,爲了度衆生而度衆生,沒有要求得什麽,也沒有要證得什麽,這是一種最高層次的宗教。
  
  另外,兩位同時都提到戒律的問題,好像戒律是很可怕的,其實不妨換一個角度想,就像國家的法律一樣,如果你根本沒有觸犯的想法或行爲,這些條文就不會讓你覺得有被束縛的感覺。同樣的道理,對於有自制能力的人,也就是能夠控制自己、約束自己的人,戒律是不需要的;但是對於一般沒有辦法分清楚好壞,或者是沒有辦法約束自己的人,戒律就能夠産生一些提醒的作用,這其實是相當正面、積極的。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8-16 21:37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佛法與e世代—聖嚴法師與張學友、侯文詠的對話 珍惜當下踏實生活

佛法與e世代—聖嚴法師與張學友、侯文詠的對話

珍惜當下踏實生活

  
  張學友:另外對于佛法中一些無法證實的,例如:前世、今生、未來,或是因果的關聯,也會讓我産生疑惑。
  
  聖嚴法師:在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中告訴我們,最好不要在意這些事,因爲佛說因果不可思議、因緣不可思議,這其間有着錯綜複雜的關系。一般人或許只想到上一輩子,事實上過去生不只是一世,而是有無量的過去世,即使有神通的人,也沒有辦法看到最早、最究竟的狀態,所以還不如不談這些問題。
  
  佛法強調的是,當下最重要,因爲過去的已經過去,已經不存在,所以不需要窮追不捨的問;未來的還沒有發生,無意義的擔心也是沒有用,只要能踏實於當下,努力於現在,就有可能改善過去,營造出美好的未來。
  
  不過前世、來世的確是有的,這種說法對於許多的人來說,也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特别是那些突然遭逢親友過世的人,面對難以承受的痛苦,如果告訴他們,人死了以後並不是就沒有了,只是亡者此生的任務已了,所以到了另一個世界去;或者是安慰他,來生還會有機會再見面,雖然這是不可預測的事,可是至少能讓對方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張學友:面對類似的情況,我也是這樣安慰自己。
  
  其實我是相信因果的,因爲我相信如果把現在做好,以後得到的豐收,可能就是現在種下的;我也相信一切的結果,是從想法開始,所以我很注意自己的身口意。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我想問,就是:如果有壞念頭揮之不去怎麽辦?
  
  聖嚴法師:壞念頭我也有啊!如果完全沒有壞念頭,以佛法來說,這已是離欲的阿羅漢,是聖人,不是凡夫。有壞念頭也不完全是壞事,如果完全沒有惡念頭出現,就不會知道什麽叫做善;發現自己有壞念頭,可以把它轉換成一種着力點,成爲修正自己的一個轉機,這就是善了。
  
  我倒是想請教兩位,你們生命中追求的是什麽?
  
  張學友: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追求。小時候我很喜歡吃雪糕,所以追求的是雪糕;十幾歲的時候很希望談戀愛,找到一個女朋友是我的目標;到二十幾歲的時候,希望可以有足夠的錢,讓家人和自己有安定的生活;現在我三十幾歲快四十歲了,覺得自己一直在經歷,也得到了我所追求的,但得到之後,我有一段時間突然覺得很空虛,思考了很久,一直到現在我很想知道,生命的意義是什麽?
  
  侯文詠:我自己的生命歷程到現在爲止,如果有一些比較特别的部分,大概是曾經有五年的時間和癌症末期的病人相處,協助他們進行疼痛的控制;其他醫生的黑板上面如果病人的名字被擦掉,表示痊愈出院了,可是我的病人如果名字被擦掉,就表示過世了。我跟這些病人的感情都很好,所以我大概有三、四百個朋友,都已經過世了,其中不乏年輕的人,這促使我不斷去思索:做人是爲了什麽?生命的意義是什麽?
  
  另外,我在三十出頭的時候,有六本書同時登上全國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名,這給了我名氣。但是這樣的名氣在當時卻讓我很不舒服,因爲會跟它牽扯不清。當你因爲名氣得到好處的時候,會覺得那就是你;可是如果因此而得到麻煩,就覺得那個應該不是我。後來我體認到,所謂的名氣不過是身外之物,既然有這樣的事實,還不如和它「好好相處」。就像我聽電視新聞主播李豔秋說過:「所謂的名氣,也不過是認識我的人,比認識你的人多了一點。所以,如果我這個名氣對大家有什麽幫助,就拿去用吧!」這個說法很有意思。
  
  這樣的經歷對我最大的學習就是,我知道人生追求的不是名,我很感恩有這樣的體認,讓我可以繼續再往前走。雖然如此,目前我面臨的問題也跟張學友一樣,不免感覺有一點空虛——未來該怎麽辦?
  
  聖嚴法師:人生究竟爲了什麽?未來的路怎麽走?最好是自己去體驗,自己走出來的路是最可靠的。這其中並沒有一定的答案,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踏踏實實,從你現在的立足點踏實地往前走,依自己的因緣順勢而爲,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能夠有幫助而不覺得傷害,並且讓大家快樂,自己也很快樂,我想這就是人生的目標吧!
  
  至于更遠大的目標,那就是每一個人心中應該有光明。光明聽起來是一個很抽象的名詞,其實就是少一些煩惱,多一些智慧、多一些慈悲,對别人多一些愛心,對自己少一些困擾。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8-16 21:41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8-16 21:41 编辑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佛法與e世代—聖嚴法師與張學友、侯文詠的對話 面對逆境與無常


佛法與e世代—聖嚴法師與張學友、侯文詠的對話

對逆境與無常

  
  陳月卿:兩位會不會擔心,萬一有一天不紅了怎麽辦?會不會擔心失去什麽?或害怕什麽?
  
  張學友:那要看失去到什麽程度,如果失去到連安全感都沒有,老實講我還做不到;可是如果只是唱片賣座的起起落落,我知道那是很正常的現象,根本沒有什麽好擔心的。有很多事情就是會發生的,我只能盡力去做。
  
  侯文詠:其實問我不紅了會不會煩惱?可能是有一點,可是還有更煩惱的,就是死亡。
  
  聖嚴法師:一般人都是期待着成功,而希望不要有災難、危險,往往已經有問題了,還不願意承認,或希望它不要發生,這是自欺欺人,是一個危機。
  
  我們每一個人應該都要有危機意識,成功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人生總會有起伏,不可能永遠都是在高峰上,走到頂點以後就是下坡路,如果隻能接受高峰的成功,不能夠面對走下坡路的失意,這是很麻煩的。應該要經常預防着災難的發生,居安思危,未雨綢缪。
  
  至於失敗是不是真的會發生,什麽時候發生?不知道!很多人年輕的時候跌倒一次、兩次,還能夠爬起來;年紀大一點以後,跌倒很容易就一蹶不振,這並不好,應該要有随時重新出發的準備。
  
  至於死亡這件事,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面對死亡問題,應該從了解生與死的現象開始。很多人因爲缺乏正確的認知,往往遇到親人過世就哭得呼天搶地,非常痛苦,沒有辦法面對。要知道,不管是突然或因爲衰老而死亡,都是正常的現象,是自然的事。
  
  面對死亡能夠做好心理準備的人,並不是要自殺、等死,而是不害怕死亡。生命是非常可貴的,應該好好珍惜,但是能夠很坦然的面對死亡,就沒有什麽好害怕的了!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