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慧律法師:六祖壇經 [打印本頁]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7-22 11:55
標題: 慧律法師:六祖壇經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8-1 22:18 编辑
慧律法師:六祖壇經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7-22 12:42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8-1 22:32 编辑
<六祖壇經>講座第一天
2004年10月2日——8日
上慧下律法師
文殊講堂
講座第一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諸位法師,諸位護法居士:今天是2004年10月2日,星期六,很高興有這個因緣來跟大家結一個法緣,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大家都知道《六祖法寶壇經》是見性的大法,大家都知道。
我們看看台灣,或者是中國大陸,或者是華人世界,只要是大乘佛法的幾乎都在念佛、拜佛、打佛七。我們要有正確的觀念,在一念之間就能夠成就,觀念先弄清楚了,才有辦法修行。譬如說:往生極樂世界。一般人的觀念就是臨命終請人家來助念、加持,他認為這個叫做往生,這個觀念是錯的。往生是現在的事情,不是臨命終的事情,要先有正確的觀念,你才有辦法再走下去。你要等到臨命終人家來助念,人家來加持,是不是有這個因緣?臨命終割捨得下嗎?不一定。那不一定跟賭博一樣,賭博不是輸就是贏,臨命終靠助念、靠加持,不是說不對,本來就應該這樣做的。但是,你現在的這些執著、顛倒、妄想、無明都沒有處理,臨命終就會很危險,所以我說往生是現在的事情,不是臨命終的事情,要確有正確的觀念,這條路才能走下去。明心見性,它有多麼重要呢?大家都念佛,我也勸人家念佛,可是我勸人家用真如自性來念佛;我也勸人家誦經,可是我勸人家用清淨心來誦經;我勸人家禮佛,但是我也勸人家用真如自性來禮佛,能禮所禮性空寂。
淨土法門跟禪宗是不二法門,淨土法門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不能離開現前當下這一念,對不對?禪宗的即心即佛也是這樣,萬法回歸自性,叫做正法;萬法離開了自性叫做外道,你今天要念佛、要用功,沒有用清淨自性用功,統統叫做外道。佛法是心法。明心見性有多重要呢?譬如說,我們發射的太空船,要擺脫大氣層,擺脫大氣層外,物理學講的動者恆動,靜者恆靜,那麼就沒有阻力了;明心見性也是這樣,當你見到了空性、真如自性,你的修行就一日千里,因為你不會著相,念佛就是現前一念,即心即佛,所以擺脫了無明、煩惱的時候,再用功就不可同日而語。
你要隨便請示一個修行淨土法門的佛弟子(西方淨土在哪裡時?)他會告訴你:《阿彌陀經》裡面講的:【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可以看到很多的註解,都是這樣寫的,從我們這個地方,太陽落下的直線對過去的那個地方,叫做西方,從這個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土,就是極樂世界。我為什麼說觀念錯誤就會很嚴重,第一先講西方,西方是指什麼?諸位!我沒有意思是批評任何人,絕對沒有!但是我必須把我學佛三十年來的心得向大家報告。如果按照那一些註解這樣寫的話,【從是西方】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是在太陽西下的那個地方。你注意聽!諸位!地球它是繞著太陽轉動的,如果你拿一張紙,把太陽畫在中間,把地球畫在旁邊,然後360度的旋轉,稍微有一點天文知識的人都知道,每天落日的西方的方向不是固定不變的。西方是表法的,是表示說:萬物白天辛苦的工作、刻苦勤勞的工作,到太陽落了要休息。就是說:歇即菩提,極樂世界就是我們修行人安心休息之處,也就是說:所有天地萬物白天辛苦的活動,一到日落就要止息,停止活動,到晚上要休息,極樂世界的西方是表示萬物止息、安養的地方,所有修行人都應該去這個地方,是表法的。
看了幾十年的經典,沒有人點破,怎麼看都搞不懂,註解也是這樣講,這些法師也是註解就這樣講我就跟著這樣講,也沒有天文的知識,也不知道那個是表法的東西,也不了解說極樂世界就在我現前這一念,本自具足的清淨自性裡面,所以一直在相裡面詮釋,就產生距離,不了解正法的可貴,不二法門。【十萬億】,十萬就是表示十惡,你造了十惡,就跟極樂世界距離愈來愈遠,所以過十萬億佛土這一念清淨心,極樂世界就到,你不這一念回歸清淨自性念佛,你用什麼心念佛是無所依靠。聽經聞法有如此重要,這不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靠你在佛門用功,就自己有辦法悟出來的東西,一定要聽善知識來開示、來引導我們知道,原來極樂世界就在現前這一念,所以我們開宗明義就說:極樂世界就在現前一念、當下,萬法回歸自性,所以這個見性是非常重要的,這叫做正法。
明心見性的人,他們的心境是什麼?古來大德有幾種形容,你把它體會看看。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人的心境:生擒活捉不費吹灰之力。這個可了不起。什麼叫生擒活捉?就是煩惱,生擒這個煩惱,活捉這個無明,不費吹灰之力,為什麼?畢竟空不可得,相不住著。我們現在就是:我要斷我執、煩惱、無明,搞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了解清淨自性,撞得頭破血流;拜佛拜了十年,二十年煩惱依舊,執著依舊,每天都誦經,一直用壓的……。你要注意看喲,我的左手代表無明,右手代表念佛,眾生念佛就是這樣:彌陀佛、阿彌陀佛、……(法師邊講邊把自己的右手的中指食指豎直向上立起來,把自己的左掌放在手指尖上,念一聲向上頂一下)無明怎麼樣?卡住,知道嗎?他很想用功,可是他不曉得法本身當體即空,不了解無相的道理?他就很想用功,他也很精進,拜佛24小時,拼死命的要求生極樂世界,可是碰到境界,比任何人更執著、更煩惱、更爭執,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無明蓋住,他沒有見性,無明卡住。我們現在要做的功夫就這樣子,知道吧?把無明拿掉,見性就往上沖了(法師邊講邊把壓在自己右手上面的左掌拿開,右手直接向上沖)。(聽眾鼓掌)感恩!勞煩大家為我鼓掌。
什麼叫大徹大悟的心境?大徹大悟的心境就是於剎那之中即見永恆,永恆跟剎那不二,剎那是我們的意識型態,永恆也是意識型態,那是我們對剎那講永恆,對永恆講一剎那,破了這一剎那的執著,永恆根本就不存在,萬法當體即空這個才是真正的永恆。什麼是大徹大悟的心境呢?入萬人之中如入無人之境,了知萬法都是唯心現量,本沒有實體可得,一切萬法都是心所影現出來的影相,沒有實在性的東西,而我們眾生剛好顛倒,認為那個境界是實在的,就拼死命的執著,這一念就錯;我們動一個念頭要追求佛法,也錯!因為佛法本來就具足,本性具足,眾生因為離不開這個起點,所以統統的錯!
一講就是【我】,對不對?你可以隨時隨地可以看到,我怎麼樣怎麼樣……,這個【我】的動點一執著一下去、壞了!人生、宇宙紛擾、困擾、鬥爭、什麼統統來,所以說:虛空法界盡是佛,其中多了一個小人就是【我】。就是多了一個【我】,卡死在這個【我】的觀念,就變小人,你這句話要會背喲!你就安了一個【我】,完了!修行統統卡住了。什麼叫做大徹大悟有的心境呢?就是懷著一顆宇宙的心,過活你的現象界的每一分、每一秒,叫做大徹大悟。什麼叫做大徹大悟有的心境呢?就是當處發生當處寂滅,你體會得出來嗎?也就是在這個世間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在碰到的種種苦難、逆境,沒有說我在委屈,我在受苦,他覺得說:緣起空性就是不可得。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生,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宣說的,緣生就是無生。有的人看起來兩顆眼睛無神,人家看起來是炯炯有神,沒關係,我等一下就會給你塞一顆摩尼寶珠進去,吞下去就OK了,你就開大智慧。好了,今天大前提就這樣簡單地提示一下開悟的重要跟正確的觀念。因為我們的時間只有七天,每天的進度10頁,要碰到困難的,我們再來好好的做解釋,簡單的就消文釋義帶過去。
【御製六祖法寶壇經敘】
【御製】當然就是皇上所寫的,【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是武則天寫的。你要記住一個觀念:六祖與武則天是同一朝代,這樣觀念先弄清楚。【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為什麼叫做【壇】?【壇】就是土、木所做成的一個講台,這個壇就是講經說法的地方,這個壇是宋朝(劉宋)求那跋陀羅三藏法師所建的,他立一個碑,這個碑的大標題叫做【當有肉身菩薩於此授戒】。這個智藥三藏,在梁武帝天監元年種植一棵菩提樹,在這個壇的旁邊,他就預測,170年以後有個肉身菩薩在此樹下開演最上乘,度無量眾傳佛心印之法王。所以六祖惠能大師還沒有來到人間,人家就預測好了,這個可不是什麼普通的人啊!
我們今天很有福報,把六祖一生一世的精華《六祖法寶壇經》在七天內來為大家宣講,我們互相來勉勵。
【曹溪原本】
【悟法傳衣第一】
經文,【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與官僚,入山請師;於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
分段落嘛!【時大師至寶林】,所謂【寶林】就是預言將來得道如林。韶州在廣東,【韶州韋刺史】,一個姓韋的當官的,【刺史】就是官名,那是唐朝的官位,唐朝用的,我們現在不用這個。【名璩,與官僚】,屬下,這個韋刺史旁邊有屬下。【入山請師於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入山】是指南華山,在曲江縣。寶林寺就在這個山里面。請師於大梵寺,這個大梵寺是在曲江縣的韶州府。來為眾開緣,這個【開緣】不是我們一般講的開緣,叫做開啟說法因緣。不是我們講的什麼東西稍微開一點方便,開緣不是這個意思。說這個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就是大,【般若】就是智慧,【波羅蜜】就是到彼岸。開演什麼法呢?那就是大智慧到彼岸,那就是見性。見性的大法。
經文,【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師升座次,【次】就是後,六祖惠能大師升座以後。【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就是來聽經的,不只是佛道的,還有孔孟思想的,儒者之師叫做儒宗,學孔孟的,就是對儒家的思想很有研究的學士。【僧尼道俗】,【道俗】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四眾弟子,我們今天都是講四眾弟子。【一千餘人】,一千多人大概就像我們今天這個講堂差不多了。【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經文,【大師告曰:善知識,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
【大師告曰:善知識】,我告訴你,這一句話很重要的,你看這個六祖,得到了五祖的傳法,擁有了祖師位,他對眾生是這麼稱呼的。稱一切眾生、聽法的法師、居士大德為善知識,大徹大悟的人多了不起,多麼尊重眾生。是不是?我們今天世間人講的,叫人家:矮子!餵!大胖子!都是這樣叫的。那個有錢人:你幫我叫那個窮鬼、窮光蛋進來。窮鬼,真鬼不怕,只怕窮鬼,都是藐視人家。我告訴你這麼一句話,就足以叫我們好好的效法祖師大德,他連稱這個大眾聽法的人都這麼尊重,稱大家叫善知識,可見大師是多麼了不起,降伏了自我,不敢輕視任何一個人。【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大家要把這個心靜下來,念摩訶般若波羅蜜。
經文,【大師良久復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大師良久】,經過了一會、一陣子,【復告眾曰:】然後對大眾就這麼說了。【善知識】,再一次的稱呼大家善知識。每一個人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就用這個菩提清淨自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你就可以成佛。大家當然也想成佛啦,我告訴諸位:你今天念佛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要講什麼法門呢?我告訴你,要講見性的大法。為什麼?只有見性大法,見性後面接兩個字叫做【成佛】,見性就能成佛,不見性沒辦法成佛。所以就算你到極樂世界去,也一定要開這個課程。我們既然知道,成佛是必修的課程,我們就提前來修。所以你聽多少算多少,總要學學這些祖師大德的謙虛也好,隨便嘛,聽個兩句,回去都受用不盡。
經文,【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能嚴父本貫范陽,左降流於嶺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
【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來聽聽看,我如何得到五祖的傳法衣缽。【能】就是慧能;【嚴父】就是父親。一般稱為嚴父慈母。【本貫】就是籍貫,在【范陽,左降流於嶺南】,這個【左】是對【右】講的,右為尊,左為卑。所以講【左】就是被降職的意思。左降表示說:我的父親被降職了,跑到領南,在廣東,領南這個地方。【作新州百姓】。沒有官可以當了,當百姓。【此身不幸】,六祖自己說:哎呀,我是一個不幸的人,命苦的人。【父又早亡】,父親早死。【老母孤遺】,丟下我們母子。【移來南海】。【移來】就是遷來南海,這是個郡名,屬於廣東。【艱辛貧乏,於市賣柴】。
經文,【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能一聞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即開悟。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客雲: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我們現在稱飯店、旅社,以前叫做客店、客棧。【客收去】,把這個木柴收去。【能得錢】,惠能得到這個錢。【卻出門外】,剛剛出這個門外,叫做動。【見一客誦經】,有人在誦經。【能一聞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一聽到應當無所住著而生這個清淨心,心即開悟。哇!我們《金剛經》念了多少遍了?還沒有消息,人家這樣一句:當無所執著而生我的真如自性的清淨心出來,其實撥雲就是見日,見日就是撥雲。應無所住自然生清淨心,生清淨心就是於相無所執著,心就開悟。【遂問客誦何經】。就問客人,你是誦什麼經典呢?【客曰:《金剛經》。】六祖沒聽過。【復問從何所來】,從哪裡來的,【持此經典。客雲:我從蘄州】,就是黃州府東邊一百八十里,【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就是弘忍大師,【在彼主化】,在那邊教化眾生。【門人一千有餘】,有一千多人。【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我就是到五祖那個地方,禮拜聽受。這個五祖【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達摩大師傳到中國來,是傳《楞伽經》。這個《楞伽經》是佛陀在楞伽山講的,沒有神通沒有辦法到達,從達摩傳到五祖都是傳《楞伽經》,現在五祖傳給六祖開始傳,用《金剛經》。因為《楞伽經》艱澀難懂,不容易了解,五祖傳給六祖,後來就叫六祖傳《金剛經》,說: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經文,【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禮拜五祖。】
【能聞說,宿昔有緣】,惠能聽說宿世有這個因緣,好了,就去吧!希望到五祖這個地方來。【乃蒙一客】,【客】就是恩人,對這個六祖很好,就給他【取銀十兩】,哇!這個人了不起,這個投資投對了。這個十兩幫助一個人成佛,這個可花得不得了,這投資正確。其實他也不知道他是六祖,了不起的人再來的,就給你十兩嘛!就把你的母親安頓好。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能】,就給惠能大師。【令充老母衣糧】,【充】就是作為,讓他作為老母親的衣糧。【教便往黃梅】到黃梅來,東禪寺。【禮拜五祖】。
經文,【能安置母畢,即便辭親。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問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親】。把母親安置好了,即使辭親,就辭去母親,就往五祖蘄州黃梅縣東禪寺前進。【不經三十餘日】,【不經】就是差不多,差不多三十多天,【便至黃梅禮拜五祖】。這個【不經】也可以不到,不到三十多天,意思是很快。以前沒有什麼火車、飛機、汽車、客運的,以前統統是馬。諸位聽經聞法,聽《六祖法寶壇經》,歷史要倒退一千三百年,想像當時候惠能大師的那個時候,是什麼朝代?看不到什麼腳踏車、汽車,什麼摩托車、還有飛機,沒有這種東西的,統統是馬在跑。
差不多三十多天,就來到黃梅,禮拜五祖。五祖就【問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你是何方神聖?來這兒想要求什麼東西呢?【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我那麼老遠的來,就是來頂禮弘忍大師的,頂禮您的。【惟求作佛,不求餘物】。只想成佛,不想其他的,不求其他的。【祖言】:五祖說,【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有一點輕視,五祖是故意的,祖師大德不是說輕視人家,是用這個語調來試探試探他。這個【獦獠】是一種犬(狗),嘴巴很短,是野獸的名字。獦獠是說你們那個地方根本就沒有開化,充滿著野獸,你們那個地方是西南。【夷】,就是蠻邦,叫做西南夷或夷邦,叫作獦獠。不像我們現在去的廣東,那還得了!這麼發達,以前嶺南就是很蠻荒,沒有開化。五祖就試探他,【若為堪作佛】?你是來自於未開發的那個地方,蠻荒之地,你們那個地方根本就不開化,你從那個地方來,你能成佛嗎?【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哇!五祖碰到敵手,這個人不得了,這一回答,哇!不得了!色身跟你不一樣,佛性有什麼差別呢?
經文,【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予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祖雲:'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
【祖】就是五祖。【更欲與語】,五祖還想要更進一步的,趨前去跟慧能講話。【且見徒眾總在左右】,看著四周圍的人,都在旁邊。【乃令隨眾作務】。你就跟著大家好好的做吧。【予曰】:就是六祖大師自己形容、描述,我惠能就這樣回答了,【惠能啟和尚】,啟禀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哇!六祖可不是普通人。【未審和尚教作何務】?我現在內心,每一分、每一秒都產生智慧,不能離開我的清淨自性,這個就是福田了。清淨自性就是最大的心田、福田,請問和尚教作何務?你叫我做什麼叫做種福田啊?【祖雲:這獦獠根性大利】,這太厲害了!【汝更勿言】,你不要說了。好,停!停!怕人家嫉妒。【著槽廠去】,【著】就是命令,【槽廠】養馬的小屋叫槽。1300多年前,那個時候的唐朝滿街的驛站,一站一站叫做驛站,都是馬。去去去!
經文,【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能破柴踏碓,經八餘月。】
【能退至後院】。到後院來,【有一行者】,【行者】就是帶發修行人。也有一個帶發修行,六祖這個時候是在家居士,碰到了這個,也是在有居士。【差能破柴踏碓】,【差】就是推派,就派我惠能,怎麼樣?破柴,劈柴;踏碓,以前是用腳踏舂米,哪有我們現在用機器的,嚕……,米跟糟糠就分開來了,以前不是這個樣子,要舂米啊!用腳踏碓來舂米,【經八餘月】。
經文,【祖一日見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知之否?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祖一日見能曰:吾思汝之見】,就是你的看法、見地,【可用】,就是知見正確。五祖就對慧能說:我想一想,你的看法、見地,還算知見正確。【恐有惡人害汝】,恐怕有壞人傷害你,【遂不與汝言】,所以我就不跟你說話了。【知之否】?知道嗎?【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我就是知道師父你的意思,所以,不敢來到堂前,就到後院來。【令人不覺】。總是不要驚動大家,【覺】就是驚動,不驚動大家。
經文,【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祖一日喚諸門人】,把門人都叫過來。【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大部分都這樣子,你要布施金錢的大有人在;要講自性的,悟不到。你要化緣多少,十萬二十萬一百萬一千萬,不是很困難,要找一個見性的,鳳毛麟角,很難的!不求出離,【自性若迷,福何可救】?你布施這是生滅法,見性是不生不滅法,你清淨自性迷了,你布施那個生滅法的金錢,施捨那麼多,得到那麼多幸福,能了生死嗎?【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好好的看、觀照,清淨般若的智慧本自具足,清淨自性。【各作一偈】,怎麼樣?【來呈吾看】。作一個偈頌交出來,讓我看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如果悟到了見性大法,清淨自性,我就把這個衣法交給你,【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快快,去去去!【不得遲滯】。不得延遲,趕快去做這個偈頌。【思量即不中用】,【思量】,就是用意識心。你用意識心怎麼思量、思維就不是本性。意思就是:動一個念頭、意識心,落入觀念,用意識型態,叫做思量即不中用。動用到分別、執著、意識型態統統沒有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明心見性的人,這一句話說出去,當下就見自性,言下須見。【若如此者】,如果能夠見性,【輪刀上陣,亦得見之】。【輪】就是車輪。【刀】就是執著刀,【上陣】就是打仗。我告訴你:五祖說:大徹大悟的人就算坐著戰車,以前就是戰車,輪子會轉,就是車輪。執著刀,坐著戰車,不是現在的這種鋼鐵的戰車,以前就是馬在跑的。你坐著戰車,持著刀上戰場,照樣見性。我們剛開始不是告訴諸位嗎?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的心境是什麼?入萬人之中如入無人之境。
經文,【眾得處分,退而遞相謂曰:'我等眾人,不須澄心用意作偈將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現為教授師,必是他得。我輩謾作偈頌,枉用心力。'諸人聞語,總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師,何煩作偈。'】
【眾得處分】,眾人得到了吩咐、處置之後。要記得喔,趕快作這個偈頌喔!不得思量,思量即不中用,不可以動用意識心,意識心是不堪使用的,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來清淨自性的面目。【退而遞相謂曰】:【退】,退回後院。一個是堂前一個是後院。大家退到後院來。【遞相】就互相輾轉,就這麼說了:【我等眾人,不須澄心用意】,【澄心用意】,我們不需要專心在這個作偈頌。【作偈將呈和尚,有何所益】?有什麼幫助呢?【神秀上座】,神秀大師,【現為教授師,必是他得】。一定是他得。【我輩謾作】,【謾作】就是流汗,而且是費神。我們不必流汗、費神、浪費時間作這個【偈頌】,怎麼樣?【枉用心力】。冤枉用這個心力,大家都認為神秀大師一定接五祖的棒子嘛!【諸人聞語】,大家聽了以後,【總皆息心】。息心就是息滅了用心作偈頌的意志。這個【息心】不是歇即是菩提,不是停止煩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不需要作了,就等神秀大師作吧,就息滅了作偈頌的意誌了,沒有人想要作,大家都認為:就是神秀大師。【咸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師】,大家【何煩作偈】。不需要作這個偈頌。
經文,【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為我與他為教授師。我須作偈,將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深淺?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若不呈偈,終不得法,大難大難。'】
【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大家都不作偈頌,【為我與他為教授師】。【為】是因為,正因為我是作他們的教授師,他們都聽我的。【我須作偈,將呈和尚】。我呈上給五祖看看。【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深淺】?我不呈這個偈頌,五福不知道我見地深淺。【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我告訴你,神秀大師這種修養目前很難找了,是不是?佛門裡面,我告訴你:你只要支持哪一個,很奇怪喔,就有另外一個、一種聲音出現,就是很不可思議。incredible很不可思議,你看神秀大師這種修養。我告訴你:六祖惠能大師跟神秀大師這種修養,足以讓我們一輩子敬仰。諸位不管你今天有沒有大徹大悟,先擺在旁邊,就用兩個人的例子來修養,都不得了!再講一遍,你看看:哎呀!若不呈偈頌,和尚如何知道我的心,我的見地是深是淺呢?我要是呈這個,寫這個自性的偈頌,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跟凡夫沒什麼兩樣。我求法就是正確,如果要動一個念頭,想要去繼承五祖的位置,這個發心,動念就錯。卻同凡心,跟凡夫沒什麼兩樣,那就要奪其聖位,奚別,有什麼差別呢?【若不呈偈,終不得法】,還是沒有經過五祖認可,【大難大難】。因為沒有見性,當然很難;要見性,那是揮灑自如。
我今天要講《六祖法寶壇經》,我就先做一個偈頌,我也要呈給五祖,我當時要在五祖的座下,我也把這個偈頌呈上去,弘忍大師,你看我作這個偈頌,堪不堪使用啊?要不然,您就把祖師位傳給我吧!
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
若能萬法盡捨卻頓悟入道須臾間
無說無示無來去生死涅槃無距離
菩提由來無一物只在當下一念間
無聖無凡無眾生即心即佛彈指成
若問祖師西來意傾聽恒河無生曲
眾生若欲識佛境當淨其意如虛空
妄念雖是生死因不著一物盡菩提
若能離相無相行包你大智遍三千
二零零四年六月十四日慧律和尚寫於高雄文殊講堂
經文,【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間,擬請供奉盧珍畫楞伽經變相及五祖血脈圖流傳供養。】
【五祖堂前】,就是起居室的前面,【有步廊三間】,【步廊】就是走廊,【擬請供奉盧珍】,【供奉】,就是供奉官,就是以前我們講的書畫家,專攻有才藝的人,來畫畫的,這個就是供奉官,類似我們現在講的叫做文化部,很有文化。這個供奉,就算是一種官,書啊,毛筆,畫畫都很行,叫做供奉官,專門畫畫的,專門書法的,有的人毛筆寫得真好!叫做盧珍,六祖也是姓盧,我們今天來講經說法這個地方,也是盧醫師幫忙的,哎呀,這個姓盧的都不得了,我們要跟他鼓勵鼓勵一下,(鼓掌)感謝盧醫師啊,真的感謝。出了這個六祖啊!是不是。我們這個姓林的,我俗家姓林的,還沒出過一個比較行的,不過出一個還不錯的,叫作媽祖,媽祖叫林默娘。是不是,文武百官統統要拜媽祖。
有一個小姐來,她這個脾氣很暴躁,來講堂的時候,說:師父,我請您開示啊,因為脾氣暴躁啊,非常的不好,對人家很不友善,有理扯不清。我說:小姐,你貴性啊?她說,我姓劉。我說:你不姓劉,你姓盧,她說:師父,怎麼給我改姓呢?我說:那你叫什麼?她就講:秀英。我說你不叫秀英,叫做小小。(台語諧音意指不可理喻),會聽嗎?三個字加起來會不會念啊?說:喔!盧小小(台語諧音)是啊,是啊,開悟了,真的,你就是這樣子,老是道理講不通。要是女孩子,有理扯不清,我們台灣話叫做“番番”,剛好有人姓黃的,番番,加起來會不會念啊?黃番番。好了開玩笑的啦!
盧珍,【畫楞伽經變相】,【變相】就是指地獄可怕,種種形相的變化,還有觀音三十二應身,這個變相圖。畫這個《楞伽經》可怕的地獄變相圖,還有這個《觀音經》變相圖。【及五祖血脈圖】,【血脈】,就是道統,就是哪一個人傳什麼……哪一個人傳什麼。【流傳供養】。
經文,【神秀作偈成已,數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體汗流,擬呈不得。前後經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神秀作偈成已】,作好了。【數度欲呈】;好幾次要呈這個偈頌,【行至堂前,心中恍惚】,因為沒有開悟,同地不真。要見地真的,我告訴你,一句話,你馬上就彈回去了。有一個人,跑到講堂,年輕人,很沒有禮貌,差不多,將近四十歲的一個男眾。我剛好用餐完的時候,要上來電梯,上來五樓,我走到大殿的前面來,剛好在101的前面,接近這個電梯,把師父攔截下來,對師父態度很不好,沒有禮貌,他第一句話就問:慧律法師!你開悟嗎?這個人很狂。我馬上就跟他彈回去了,我就跟他講:我開不開悟不重要,你開不開悟才是重要。我如果開悟你不開悟,講給你聽,我怎麼說,你也不了解,你如果開悟,你就自然知道,我有沒有開悟。是不是?這個是一種,我認為是一種外道,或者是很狂的一個學佛的人,臉有一點黑黑的。
一般人是回答,回答是說:我有開悟或者是說沒有開悟,我一下子就給他彈回去了。他就:慧律法師,你有開悟嗎?我開不開悟,關你什麼事情?有這麼重要嗎?你要問你有沒有開悟才重要啊!是不是?你有開悟,你自然知道我有沒有開悟,你沒有開悟,講到死,你也搞不清楚啊,是不是?這樣子?他一聽,我的回答跟人家不一樣,他又要問的時候,我就跟他講:噓!開悟能問嗎?傻瓜!一下子就跟他吹一下,他就嚇一跳了!我說去拜佛拜佛,合掌令歡喜。如果見性大法有因緣,我們就談,要沒有因緣,我們就合掌令歡喜,碰到這個,後來怎麼樣子呢?後來第二次再來,講實話了,他說,其實這一句話,不是我要問的,是我們後面有一個高人叫我來,說你第一句話,碰到法師的時候,就問他這樣子,看他怎麼反應?然後,我問他:然後呢?我就回去告訴他,描述說,師父的反應就是這樣,他說:喔!原來是來試功夫的,哎呀,不過人總是要有一點幽默感,倒沒有什麼關係,我今生今世很少跟人家結惡緣的。我這個一生一世就是有一個好處,就是希望快快樂樂的過日子,我一生一世從不傷人,包括一句重的話都不會說,不敢說。
有一次,我去爬山,人很多,後面有一個女眾,在爬山……不小心的時候,踢到石頭,重心不穩就往前衝……,看到東西就抓,剛好抓到我的鬆緊褲,抓的時候就跌下去,就唰!我就趕快又把它拉起來,然後她就,啊,一直覺得,哎呀,師父啊,對不起啊!因為女人就是這樣子嘛!她就很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真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也知道啊,要不然,你衝過來脫我的褲子乾什麼?我當然知道她不是故意的啦,是不是?我這個人不會傷害她,對不對。我就轉過去笑一笑,跟她講,我說:我這兒不是觀光鳥園,謝絕參觀,你要對我負責。她就:哇,笑……笑得不行了,說,這個法師真是幽默。沒有負擔就好了,大家開心就好,不需要這樣子,你又不是故意的,對不對?
世間已經很苦了,大家不要惡言相向嘛,對不對?有緣嘛,大家談,沒緣,合掌令歡喜。因緣不具足,你也不要跟她說這個重話嘛!她已經很難過了,是不是?我們到新加坡去,每一次去,都會去參觀那個鳥園。我們現在不是像那個古時候人穿的那個褲子,古時候人穿的那個褲子是用繩子綁得很緊的嘛!我們這個鬆緊帶對不對,口哨一吹,它自動就掉下來了。心中恍忽,就是見地不真實。【遍體汗流】,流汗了、冒汗了。【擬呈不得。前後經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寫了十三次。
經文,【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書著,從他和尚看見。忽若道好,即出禮拜,雲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數年受人禮拜,更修何道。'】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書著】,我在走廊的下邊寫,【從他和尚看見】,讓和尚看見。【忽若道好,即出禮拜,雲是秀作】;這個就是我神秀作的。【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數年受人禮拜】,如果講:不堪使用,見地不真,冤枉我在山中數年,受人禮拜,【更修何道】。
經文,【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執燈,書偈於南廊壁間,呈心所見。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執燈,書偈】,自己拿著這個燈,【書】就是寫,寫這個偈頌,【於南廊壁間,呈心所見。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諸位,這個就是沒有看過《圓覺經》,這個就犯了一個作病。作病就是說,你一直是要重複的,把這個塵埃掃掉,那你要掃到什麼時候呢?我們這個色身,叫做菩提樹,就是身體,就像菩提樹,菩提樹就是覺悟了。我們色身就是修行的根本,是覺悟的根本。這個心就像明鏡台,要常常修,常常除掉這些煩惱無明,勿使惹塵埃,千萬不要讓它惹到塵埃。諸位,神秀大師這個偈頌,不必五祖弘忍大師來看,我來看,都知道沒有開悟。要是拿來給我看,我都知道這個沒有開悟。你每天都要時時勤拂拭,那為什麼叫做本自具足呢?這犯了一個,《圓覺經》裡面講的,止作任滅,佛性非常非無常,非止非作非任非滅,這個講起來又是一大篇,這犯了作病。【作】就是造作,以為清淨自性可以造作而來的,就是我們常常講的,我修行,是要修出什麼東西。這個觀念就錯,四大本空,五陰無我,沒有東西可以修,你體悟到本來無一法可得,隨緣磨掉習氣,煩惱放下,這個就是修行。
經文,【秀書偈了,便卻歸房,人總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見偈歡喜,即我與法有緣;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業障重,不合得法。聖意難測。'房中思想,坐臥不安,直至五更。】
【秀書偈了】,寫這個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秀大師,偈頌寫完了,【便卻歸房】,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人總不知】。大家都不知道誰寫的。【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見偈歡喜,即我與法有緣;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業障重不合得法。聖意難測】。你看,神秀大師這種修養也很了不起。寫了以後,回到房間就這樣想:明天要是上人,就是五祖,看到歡喜,就是我跟法有緣;要是不堪使用,我的見地沒有見性,自是我迷,就是什麼都檢討自己,這個就是修行人很重要的,降伏自我,這個比什麼都重要,宿業障重,不合得法,聖意難測。我不夠資格得這個法。佛所講的這個自性,太難了。聖意難測,這不是靠思惟來的【房中思想,坐臥不安】,房中自己這樣想,坐臥統統不安,【直至五更】。一直到五更。
經文,【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天明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來。'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嘆善哉】。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他當然知道了,有沒有得。入門未得,【不見自性。天明】第二天,【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朝南廊壁間,叫這個供奉官來,他姓盧嘛,叫盧供奉。怎麼樣?在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見其偈】,本來要叫這個盧供奉官來畫的,結果看到這個偈頌,【報言】:就是五祖這樣說了,【供奉卻不用畫】,不需要再畫了, 【勞爾遠來】。還麻煩你這麼老遠的跑一趟來。【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才免墮惡道而已。依照這個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按照這個偈頌來修持,怎麼樣?免墮惡道,沒辦法成就無上菩提。【依此偈修,有大利益】。弘忍大師也是很有修養的人,不忍傷害這個徒弟的心。【令門人炷香禮敬】,你看,這個五祖人家那個了不得的,一個見性的了不起的菩薩,知道明明這個就是沒有開悟,還要大家要恭敬啊,要誦啊,不墮三惡道。還叫人家燒香還禮敬呢。你看!對一個沒有見性的人,他還是這樣不傷害他。這是很了不起的一個修養。【盡誦此偈】,大家來誦誦這個偈誦吧,【即得見性】。這個是五祖,打個方便妄語,其實就根本沒有見性。這叫做善巧方便,不忍心傷人。【門人誦偈,皆嘆善哉】。哎呀!太好了!
經文,【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五祖要糾正一個人,不在大眾面前,不能在大眾面前去糾正他。【三更】夜深人靜的時候,就【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這個偈誦是你寫的嗎?【秀言:實是秀作】。的確是我神秀作的。【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經文,【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兩日思惟,更作一偈,將來吾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
【祖曰】:五祖就說了,【汝作此偈,未見本性】,還沒見性,【只到門外】,修行就怕這個,修行就怕在門外轉,轉不進門內來,佛法是心法,萬法回歸自性,叫作正法。弄清楚啊!禪、淨、律、密,不管你哪一宗派,都要回歸自性。佛法的偉大,就是從內發出來的大智慧,不借重外面的語言、文字,乃至於符號等等這些觀念、意識型態,統統沒有。【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這個是不可能的!你用這樣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你用這個心態來修行,覓無上的菩提,了不可得,根本就不可能。【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言下】,就是當下,講話的同時,叫作當下。你真的是一個見性的人,當下就知道我在講什麼,也當下就知道,你是不是個見性的人。言下就必須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從來不生,也從來不減。我們這個生生滅滅的世間,就是種種的痛苦,眾生就是把希望寄託在這個生滅法裡面,所以他會痛苦不堪,他寄望的東西錯誤,寄望在這個不實在的相上的生滅,寄望在名、利,寄望在生命能多活一點,希望能不能長年百歲,每天都在打這個妄想,他不知道說,總有一天,我們要離開這個世間。
就是不必等到百年後,就是現在剎那剎那生滅,眾生因為依靠的東西嚴重的錯誤,所以他種種的幻想、種種的理想一定會破滅。對不對?用現在這一句話,你一直問下去,你就會大徹大悟,上次《金剛經》講的,就是:SO WHAT?一直問下去,我家很有錢,你就問一下去and so what(又如何)?又如何呢?最近電視報到,不是往生了一個很有錢的人嗎?幾千億嗎?哎呀,某某人有幾千億,你就用英文問下去:and so what(又如何)?又如何,對不對?幾千億抵不抵得過我們一點點小智慧啊?抵不過的,你那個一千多億,怎麼比得過佛陀的一點點小智慧?我告訴你,我這一點點畢竟空的空性的智慧,超越一切的相,知不知道?
在座諸位,你們坐在這個地方,聞到了無上菩提自性大法,這一點點的小智慧,就超越了幾千億呀!為什麼?那不是用錢可以買得到的呀。所以我替大家歡喜、高興。電視在吵的,哎呀,那個林名模,那個蕭大美女,兩個人是那個漂亮?來,問下去,對不對?姓林的還不錯,出了一個媽祖,還出了一個林名模,不錯啦。然後就問下去:這個名模漂不漂亮,漂亮!就用英文問下去:and so what ?又如何? 又如何?你都不會老不會死嗎?不會臭嗎?哼!少自欺欺人了!一句就解決了,佛法就是這麼偉大,你知道嗎?眾生他是爭得頭破血流,佛法一句就解決了,你又如何,來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句就解決了,學佛的人有大福報,學佛的人有大幸運。在坐諸位,你今天受盡種種的痛苦,委屈,只要你聽到正法,跨進這個門,佛門,你就是一個不得了的人,為什麼,你有智慧啊,你懂得放下呀,你不計較,你不比較,內心求得心安,快樂無窮。是不是?
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萬法不執著,無滯就是沒有停頓,大徹大悟的人,沒有任何的障礙。【一真一切真】,為什麼叫一真,萬法不離自性,自性要悟到,一切相當體即空,就是清淨自性的展現。了悟萬相皆空,當下那一念不執著的心,就是本來面目。但是因為我們煩惱跑得太快了,所以先起貪嗔癡,發脾氣以後,再後悔:對不起呀!我是怎麼樣子……對不對?
以前有一個人,一個太太,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很調皮,她每次在誦《金剛經》的時候,他就跳啊跳啊……誦到一半的時候,停下來,就拿那個皮鞭,啪!那個小孩子就呱呱大叫啊,然後又再來誦金剛經,向佛懺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過我克制不住啊,這個小孩太調皮了,又不是我願意的,借了一大堆的理由原諒自己。沒辦法了,有孩子就是這樣了,沒辦法了。所以說:我們要修行很難,我稱它叫作無明的野性,野性,佛經沒有這個名詞啦。理性,感性,對不對,排在後面,野性衝第一,貪嗔癡一下子跑出來,後來再後悔了,慢慢的迴光返照了,所以,這個修行需要時間的,我告訴你啊,今天你來到這兒,聽得法喜充滿,不代表你的,那是我的,不是你的。不要搞錯了,你的煩惱還在,執著還在,還是慢慢來,慢慢一點一點,一點一滴來,有一天就恍然大悟,一真一切真,哎呀,原來如此。無有少法可得。
有一個比丘尼,來到我的講堂,在大殿碰到師父,很有禮貌的跟師父下跪頂禮,就問師父一句話:請慧律和尚開示幾句?我就跟她回答:我這裡從來無法可以開示,我這裡從來沒有一法可以開示人家。她就:哦!這位比丘尼有點憨憨的,聽不懂,沒辦法,遇到無緣的,好合掌。這無相她看不到,就叫她拜佛:來來來,拜佛拜佛,叫她拜佛,沒辦法了。那個年紀太大的一個老比丘尼出家,年紀太大了,念佛。是不是?
有一天,我在吃飯,我那個師媽,老母親就坐在旁邊,問了一句很有深度的話:師父!什麼叫作明心見性啊?我剛好在吃飯,我就跟她比這一隻,(師父伸出大拇指),喔,大拇指叫作明心見性喔!那第二個指頭是什麼?我這個偉大的佛母啊。搞不來,還問我這個問題,哇!每次我都叫她,你八十五了,快死掉了,趕快念佛,要不然來不及了,還問這個東西。我就跟她說:不要煩惱啦,你趕快念佛嘛!她的理由又很充足,她就說:我不讓它煩惱,可是它就自己衝出來,我有什麼辦法呢?我又不是故意要煩惱的,可是它自己跑出來啊!意思就是不能怪我啦!沒辦法了,無明煩惱一起來,控制不住了。
【萬境自如如】什麼萬境自如如,萬法唯心所造嘛!你不起心,不動念,沒有這種東西。【如如之心,即是真實】。如如不動的這一顆心,就是我們的自性啊!【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兩日思惟】,去,去!再經過一、兩天,好好的想一想。其實我告訴你,五祖是故意這樣講的,想根本就不對。言下大悟的東西,怎麼還可以讓你想?我告訴你,你不開悟,你就是想了一輩子,你都不知道的,這個沒辦法的啊!五祖不會傷人:你回去想一想嘛!【更作一偈】,再作一個偈頌來,【將來吾看】,【將】就是拿。不是將來、未來的意思。將來吾看,拿來我看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
經文,【神秀作禮而出。又經數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猶如夢中,行坐不樂。】
【神秀作禮而出。又經數日。作偈不成】,為什麼?台語有一句話很有意思,叫作極盡了,你聽得懂嗎?神秀大師已經極盡了,就是到這里為止了,他的程度只到這裡,不然你要叫他死嗎?沒有就是沒有,再怎麼搞也沒有。對不對?極盡了。已經盡能力了,要不然,你叫神秀大師怎麼辦?我告訴你,見性這種東西是勉強不來的,一點辦法都沒有的,開悟就是開悟,不開悟就是不開悟,差0.1都不行,差0.01也不行。【心中恍惚】,動盪不定,精神恍惚,【神思不安。猶如夢中】,像在作夢一樣,【行坐不樂】。因為作不出來。
經文,【复兩日,有一童子於碓房過,唱誦其偈。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童子言:'爾這獦獠,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此偈,依此偈修,免墮惡道。'】
【复兩日】,經過兩天。【有一童子於碓房過】,走過六祖舂米的這個地方,就是馬房,小小的馬房。【唱誦其偈。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惠能大師一听就知道這個根本沒有見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雖然沒有經過五祖的教授,可是我早就知道見性這個法門了,了解這個見性的大意。【遂問童子曰】:就問這個童子說了。【誦者何偈】?你誦什麼偈頌啊?【童子言:爾這獦獠,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這里大師指五祖。你不知道這個五祖說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如果了解見性的大意,就把這個衣缽傳給你,當作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南】就是南邊;【廊】就是走廊。在這個南邊走廊的牆壁上,叫作: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此偈。依此偈修,免墮惡道】。經文,【能曰:'我亦要誦此,結來生緣,同生佛地。上人,我此踏碓八個餘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童子引至偈前作禮。能曰:'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
能曰:我亦要誦此,結來生緣】。我也要誦這個偈頌,結來生緣。就是藉著這個帶發修行的這個童子,就引到他這個偈頌的前面。我也要結來生緣。【同生佛地】,共同成就佛道。【上人,我此踏碓八個餘月】,上人就是對這個童子稱的,叫作上人!六祖惠能大師很謙虛,連一個小孩子都不敢輕視他,稱這個童子稱上人,表示你行。我在這裡舂米,搞了八個多月,用腳踏這個踏碓,搞了八個多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希望你引導我,走到這個偈頌的前面來禮拜。【童子引至偈前作禮。能曰:惠能就說,【能不識字】,我不識字,【請上人為讀】,你幫我念一念。
經文,【時有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能聞已,因自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別駕言:'獦獠,汝亦作偈,其事希有。'能啟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別駕言:'汝但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時有江州別駕姓張名】,江州在現在的湖北,舊武昌府,以及江西省的地方。湖北以前的一個武昌府,以及江西省這個地帶,叫江州。簡單講就是湖北跟江西這個地帶。別駕,這是一個官名,州刺史的左右兩邊。這個別駕的意思就是說有單獨的車子,讓他乘車,就是說,這個人出去,就是專門的專車,駕就是車,就是這個官還不小,有特別的專車,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這個官,就是判官,法官,他有個人的專車,別就是個別,駕就是車子。表示他身分地位不錯,很有地位、很有身分。張名【日用】,叫作張日用。這個張別駕,【便高聲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能聞已】,惠能聽了以後,怎麼樣,就知道沒有見性,現在他也要作了,他說:我也有一個偈頌。
【因自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您認識字,幫我寫一下。【別駕言:獦獠!汝亦作偈】。這個獦獠也是有一點看不起,你們這個蠻荒的地方,大家叫他獦獠嘛!也叫他:獦獠!你也想要作偈頌?【其事希有】,哎呀,真是稀有難能可貴。【能啟別駕言】:惠能大師就告訴這個張別駕(張日用),就說,【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哇,諸位,這句話,要畫雙黃線,這一句話太重要了,你想要修行見性大法,第一個,不能起心動念,看不起任何一個初學的人,不得了。【下下人有上上智】,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最下的愚癡的人,往往有上上選的真實智慧,叫作下下人有上上智。就是最愚癡的人偶而他也有上選的真實智慧。【上上人有沒意智】,意思就是說,這上上人是指世間的人。反而那一些最絕頂聰明的人,往往會埋沒自己的真實智慧,因為有所知障嘛!所以你要看不起初學哦。最愚癡的人,也有上上選的智慧喔,那麼上上人的人,也有被埋沒的真智慧喔!【若輕人】,就是如果你以貌來輕視人家。【即有無量無邊罪】。
【別駕言:汝但誦偈】,來,你念出來,【吾為汝書】,我為你寫。【汝若得法,先須度吾】。你如果得了這個祖師位,一定要先來度我,【勿忘此言】,千萬不要忘記這一句話。【能】惠能就念出來,【能偈曰】:偈頌就說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哇!這個偈頌傳為千古,沒有一個人看到這個偈頌不讚歎的。我們的清淨本性,本來就沒有任何形狀,【無樹】這個就是我們的大般若智慧心,不是任何形狀的。【無樹】這個意思就是,對稱神秀大師的身是菩提樹,他認為有一種依靠,這裡完全放下。徹底的告訴你:我們的菩提清淨自性,是沒有任何形相。明鏡亦非台,那個我們所謂的心,猶如明鏡,它也沒有所謂的台,如果有台的話,就變成有能照所照。為什麼叫明鏡亦非台?我們這個鏡子啊,要是假設說,我們這個清淨心,就像明鏡一樣,但是這是方便啊,真正的清淨心,怎麼樣?亦非台,非台就是沒有能照所照。有台,就有能照所照啊,對不對。鏡子有台嘛,是不是?這台上面放鏡子嘛。那麼就是有能依所依。眾生認為說:我有能覺悟,有所覺悟的。所以覺悟了那個迷,那個覺還是迷。
諸位注意聽,你說:啊,今天我覺悟了。記得,你那個覺悟還是迷。為什麼?迷跟覺是對立的,真正徹悟,迷跟覺沒有,不存在,無所謂迷,也沒有所謂覺,迷是對覺講的,覺是對迷講的,迷覺、覺迷仍然是生滅代謝之詞。大徹大悟的人,不會說:哦,我覺悟了,我覺悟了,眾生都是迷。他連這個能覺悟,動一個念頭,執著說:能覺悟的心,都沒有,開悟,大難大難!沒關係,結一個法緣也不錯。所以說,我們的清淨自性、菩提自性,本來就沒有形狀,無樹無形。沒有相的東西,我們能照的這清淨菩提自性,也沒有能跟所的關係。本來無一物,就是指五蘊跟萬法,本來無一物,萬法,色受想行識,當體即空,萬相不可得。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本來無一物,為什麼呢?《楞伽經》叫我們作如是觀察:你見到任何的相,徹底的摧毀,碎為微塵,如是觀照,世尊在《楞伽經》對大慧菩薩說:大慧,看到任何的相,都把它碎為微塵。諸位,你就會發現,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譬如說:這個毛巾,碎為微塵,毛巾的相沒有,沒有這個東西,討論這個沒有意義,世間本來就沒有這種東西,我們就是在本來沒有,沒有這種東西的假相,緣起無自性的假相,一直在分別這個是啊、非啊,眾生就是這樣,下決定心,取決定義,這個就是毛巾。大智慧的人看,毛巾本空,因為緣起不可得,它是條件所構成的,所以,毛巾沒有毛巾的相;桌子徹底的摧毀,如是觀照,沒有桌子相;美女,徹底的摧毀,醜女,徹底的摧毀,沒有美女之相,也沒有醜女之相,沒有,對不對?如果有相,統統叫作妄想,顛倒、執著,本來無一物,何入惹塵埃?哪裡有能所呢?哪裡可以說沾惹到煩惱呢?沒有的啊,那你起心,動念即乖,起心動念才產生妄想、顛倒、執著嘛。
經文,【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雲:'亦未見性。'眾人疑息。】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大家嚇一跳,【無不嗟訝】,太驚訝了!【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究竟再過多長時間,使他成為一個色身的活菩薩呀!這個【肉身菩薩】觀念不能錯誤,這個肉身菩薩是活的,不是死了以後,把他坐缸,屍體不爛,叫作肉身菩薩。在這裡就是說,這個色身就能說法,是活菩薩的意思,這個不能搞錯。以前有人看到這個《六祖壇經》就說:何得多時,使他肉身不壞菩薩。我說你搞錯了,這不是這個意思啊,他把這個肉身菩薩,當作是死了以後,把他醃製起來,然後屍體不壞,把它搞成這個樣子。我說不是這個意思啊,這個意思就是說:肉身它就是成道的意思,現在就是佛啊,就是可以講經說法的,是活的菩薩,不是死菩薩。看經典不能搞混。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就是究竟再過多少時間,他就成為一個活佛。【祖見眾人驚怪】,大家都嚇一跳。【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云】,就把這個鞋子拿起來,擦一擦,擦了這個偈頌,就這麼說了:也沒有見性!祖師大德啊,你在搞什麼啊,沒有人看得懂。神秀大師作這個偈頌,沒有開悟,卻叫人家燒香禮拜,傳誦;這個大徹大悟的惠能作偈頌,大家嚇一跳,趕快把它擦掉。這個祖師在做什麼沒有人能知道的。所以這個祖師內心裡面想的世界不是我們凡夫能夠推敲,你沒有辦法去了解的,他一定有他的用意啊。【亦未見性,眾人疑息】,眾人懷疑也平息啦。
經文,【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即問曰:'米熟也未?'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次日,祖潛至碓坊】,潛到這個舂米的小房子,本來就是放馬的地方,現在要把它舂米的地方。【見能腰石舂米】,腰子,腰綁這個石頭,舂這個米。【語曰】:就告訴他了,【求道之人,為法忘軀】,求道的人為了這個法,要忘掉這個生命。【當如是乎】。意思就是腰繫這個石頭,因為重量不夠,腰綁這個石頭比較重,綁這個石頭很辛苦的。你是求道之人,為法忘掉你的生命,應當如此。【即問曰】:馬上就問了,【米熟也未】?米熟了嗎?意思就是你所舂的這個米熟了嗎?沒有開悟的人就會說:快了快了!他的回答一定說,快了!快了!您再等會兒。其實人家是問,你的清淨自性顯露了沒有?人家內行的人,一問就知道,要我們這些外行的人,是不是啊?【能曰:米熟久矣】。我有見性,見了很久了。【猶欠篩在】。【篩】就是竹編的用具,篩一篩,不好的篩掉,好的留下來。就是差您師父來印證我。我就欠篩,欠印證,你幫我印證一下,我就差一個你幫我印證一下,我有沒有見性。【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能即會祖意】,惠能馬上即會祖師大意,就是三更要來見我。要我們沒有開悟的,回答就不一樣了,五祖就這樣(師父用擊桌三下)喔,師父,你要吃三碗,馬上來,我馬上就……沒開悟,馬上來,你等會,舂米很快,沒有開悟,不曉得人家敲三下是什麼意思。
【三鼓入室】。【三鼓】就是三更,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五祖用袈裟把周圍圍起來,不要讓光線透過去。【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講到這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萬法當體即空,我們行於世間,應當無所住一切相,而生清淨心。【能言下大悟】,惠能當下大悟,以前的悟就一點點,一點點,哇,現在一悟,跟五祖一樣,言下大悟。五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講到這一句,同時證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一切萬法,不能離開我們的清淨本性。【遂啟祖言】:因此就禀報了五祖,就說了,【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就是哎呀,太讚歎了,太不可思議了,為什麼我們每一個人的清淨本性,是這麼清淨呢?本來就清淨呢?哎呀,太不可思議了,我們的清淨自性,本來就不生滅,哎呀,太不可思議了,我們太不可思議的清淨自性,本來就具足無量功德,不缺少一法,沒有欠缺,但看你悟不悟。【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我們的清淨自性,本來就如如不動,從來沒有動搖,我們現在動叫作妄動。【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在這個萬法裡面運用,沒有阻礙,能影現在這個萬法裡面,叫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展現在萬法裡面,統統是清淨自性。所以《楞嚴經》裡面講:本如來藏,妙真如性。萬法本來就是我們如來藏顯現出來的,本來就是妙真如的心,真如自性的心,眾生是妄見相,拼命的執著分別顛倒。彿看,萬法無取捨。萬法無咎,沒有過錯的,過錯在我們的妄想、顛倒,問題在我們這一顆妄念,顛倒的東西,要悟了就這樣子,萬法不可得。
經文,【祖知悟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雲:'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祖知悟本性】,五祖就知道,惠能悟到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三更把這衣缽傳給惠能,記得!那個時候還是盧行者,他還是個在家居士,所以,悟到清淨自性,不分在家、出家,就是佛。不過出家是現僧相,是三寶;那麼,在家是大德。人盡不知,【便傳頓教】,頓教就是沒有漸,頓教就是跟漸教講的。這頓、漸還有一個差別。頓跟漸還要解釋一下,所謂漸教呢,就是信、住、行、向、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菩薩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頓悟不一樣,頓悟直接就見到最究竟的清淨自性,沒有階位。漸教跟頓教要用一個比喻,譬如說電梯,頓教的人就是像坐電梯,一下子電梯一按,六樓、十樓、二十樓、三十樓,一按就到目的地,有沒有經過每一層樓呢?有。這個很重要哦,頓悟的人,雖然一下子見到清淨自性。但是,他對漸教這個理,這個事相,都清清楚楚。他一下子頓悟自性,不是說,他沒有這些漸教的事相的基礎,或者漸教的義理不懂,不是這個意思哦。所以爬樓梯就像漸教,慢慢地來,知道嗎?一步一步地來,一樓爬了,再來爬二樓,再來爬三樓,再來爬四樓……,爬到二十層樓。頓教不一樣,但是頓教雖然是說頓悟自性,但是也經過每一層樓。現在的人要講經說法,變成用現在的名詞,讓你去體會,頓跟漸其實究竟處是一樣的。在坐諸位!我們一樓、二樓、三樓……一直爬,爬到最頂樓,爬到三十樓,跟坐電梯爬到三十樓是一樣的,對不對?只是時間快跟慢而已,所以頓悟不是說否定了這些漸教,不是這個意思,它還是一步一步來,只是它的速度快。頓悟就像坐電梯,嗖!三十樓。漸悟的人根器不夠,就慢慢來,今天悟一點,明天悟一點,後天再悟一點,慢慢來,慢慢來,也沒有幾人像六祖的呀!
便傳頓教,【及衣缽雲: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我跟你講一個偈頌,【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有情就是有情識的眾生,來播下這個佛的種子,種菩提因。【因】,善因,表示良田。善因良田下了種子,一定有一天結果。【生】就是成佛。善良的因下在這個地上,有一天一定會成佛。就像現在諸位坐在這個地方,諸位就是在下成佛的種子。無情既無種,無情就像草木,這些草啊!石頭啊!這些無情物啊!無種就是不能播種,不能成佛。無性亦無生,【無性】就是沒有佛性,也不能成為佛果。叫做:無情既無種,就像草木一樣無情,也沒有辦法播下這個種子,沒有佛性,也不能生成佛果。
經文,【祖復曰:'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能曰:'向甚處去?'祖雲:'逢懷則止,遇會則藏。'】
【祖復曰】:五祖又就說了,【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傳到漢地來。【人未之信】,沒有人相信,對禪宗見性大法不了解。【故傳此衣以為信體】,所以傳這人衣缽來徵信大家。體:作為依據,你看!我有這個達摩大師傳來的衣缽,要不然大家都可以這樣講,我是達摩大師傳來的衣缽啊!對不對?【信】就是徵信,【體】就是依據,來作為讓人家相信的依據,【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衣缽可以相傳,法要自己悟。【自古佛佛惟傳本體】,自古以來,諸佛傳這個不生不滅的本體,【師師密付本心】,祖師大德一代傳一代就是傳我們這一顆不生不滅的清淨心。【衣為爭端】,這個表相的衣就是爭端,大家不去在心性上下功夫,要搶這個衣缽,會鬧出人命的呀?【止汝勿傳】,到你就不要傳了。【若傳此衣。命如懸絲】,傳這個衣缽,這個命就沒有保障啊!懸絲,用一條絲吊起東西,這個絲很容易斷的。【汝須速去】,趕快離開。【恐人害汝。能曰:向甚處去?】
【祖云: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懷】就是廣西的懷集,你到了廣西的懷集趕快停下來。【止】就是停止。遇會則藏,【會】就是廣東省四會,你要廣西的懷集要趕快停止,來到廣東的四會趕快就隱藏起來。
經文,【惠能三更領得衣缽雲:能本是南中人,久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須憂,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驛邊有一隻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櫓自搖。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櫓。'五祖雲:'合是吾渡汝?'能雲:'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雲:'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
【惠能三更領得衣缽。云:能本是南中人。久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我惠能本來就是廣東嶺南人,我不了解山路,哪裡有辦法離開這個江口呢?不知道路啊!【五祖言:汝不須憂】,不要掛礙。【吾自送汝】。我自然會送你。【祖相送直至九江,驛】就是站,九江府一個叫潯陽驛。就是交通遞送之用的重要地方,叫做驛站或驛亭也可以。到九江府潯陽驛【邊有一隻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櫓自搖】,【櫓】就是我們行舟之具,就是漿,五祖把槳拿過來)【自搖。惠能言】,就說了;【請和尚坐。弟子合搖櫓】,【合】就是應該。上人!請師傅您坐好,我作弟子的人,應該是我來搖這個櫓。你是師傅,你請坐,我來搖。【五祖雲】,五祖就這麼說了:【是吾渡汝】,按照道理說是我來度你才對啊!【能雲:迷時師度,悟了自度】。迷的時候要師傅度,悟了要自己度。
【度名雖一。用處不同】,這個度雖然是同一個度,但是看用在是自度還是師度?用處不一樣。【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就是獦獠。我告訴你,今天六祖惠能大師來這裡講經,他講話你聽不懂的,還好是我來講,真的,他生長在獦獠,他講的腔你聽不懂的。我告訴你,聽不懂是很辛苦的,你要是碰到一個腔調聽不懂,你就……,像我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上那第一堂課,我們那個物理的教授,第一堂課來講的那個我就完全聽不懂了。今天我們來講potential energy(就是位能),我們有動能,有位能。這個小球碰大球,這個大球不動,這小球碰大球,小球彈出去。讓你一頭霧水,聽不懂,不曉得在講什麼東西。我坐在四號,他就用英文叫:Nunber four understund?Once more time(再來一次),聽不懂,個小球碰大球,這個大球不動,這小球碰大球,小球彈出去(用國語講)。就是這個意思,你就是完全不曉得他在講什麼?我告訴你,今天這個《六祖法寶壇經》要是惠能大師來講,你聽不懂的。
【蒙師付法。今已得悟】。現在得悟了,【只合自性自度】,得悟了,應該自性自度。【祖雲。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你離開三年,我就會離開世間。【汝今好去。努力向南】。得到法以後,跑了,【不宜速說】。趕快隱藏起來,不要急著說法,【佛法難起】佛法太難了。
經文,【能辭違祖已,發足南行,兩月中間,至大庾嶺。五祖歸,數日不上堂。眾疑詣問曰:'和尚少病少惱否?'曰:'病即無,衣法已南矣。'問:'誰人傳授?'曰:'能者得之。'眾乃知焉。】
【能辭違祖已】,【辭】就是告退,【違】就是離。惠能辭離了五祖。【發足南行】,就啟動往南邊走了。【兩月中間】,需要兩個多月啊!所以說:中國大陸,你看那麼大還翻山越嶺,以前沒有什麼路啊,什麼飛機,什麼火車,哪有這個東西?沒錢,沒錢就是用走路的呀!我們現在的命好多了,是不是?還有高速公路,四通八達,現在的人好命啊。走了兩個月。【至大庾嶺】,江西大庾嶺南邊,也可說是江西省大庾嶺。【五祖歸。數日不上堂】,五祖就回來,好幾天不上堂。【眾疑。詣問曰】:【詣】就是往,來到五祖的前面、堂前就問了。【和尚少病少惱否】?這個就是人家問候世尊的話。在《大般若經》中就是這樣問,只要是請法,就是:和尚少病少惱,否?是不是少病少惱呢?【曰:病即無】,病是沒有呀!【衣法已南矣】,病是沒有了,衣缽已經傳到南邊了。【問誰人傳授】,誰得到這個衣缽呢?【曰:能者得之】。有能力的人,也可以解釋說惠能,這個因為它是【能者得之】,你講:有能力的人就可以傳衣缽;也可以說惠能得到了衣缽。大家就知道有能力的當然就是這個獦獠!【眾乃知焉】,大家都知道了。
經文,【逐後數百人來,欲奪衣缽。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性情粗糙。極意參尋,為眾人先,趁及於能。能擲下衣缽於石上雲:'此衣表信,可力爭耶?'能隱於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動。乃喚雲:'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能遂出坐磐石上。】
【逐後數百人來】,哇!要追這個衣缽!逐後,就是不久,沒有多久,不久之後,大家追逐在後面,你看,得了這個衣缽,命都快沒了,要我的話,送給你,對不對?喜歡嗎?喜歡爸爸再買一套給你(廣告語)。你不要殺我,對不對?【欲奪衣缽。一僧俗姓陳】,有一個出家眾,他的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名叫惠明,這個將軍共分九品,他是四品將軍,【性情粗糙】這個人個性很粗魯,【極意參尋】,【極】就是盡。不過他有個優點,很想參透,【尋】就是找這個佛道,好好的不參,好好的來找佛道,叫做極意參尋。【尋】就是訪道,追求佛道;【參】就是參盡。【為眾人先】,他跑得最快,他是將軍嘛!【趁及於能】,【趁】就是追趕,追趕上了惠能大師,惠能也怕,怕這條命都沒有了,趕快!
【能擲下衣缽於石上。雲:此衣表信】。【表信】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你們可以用蠻力爭得嗎?這個衣是祖師傳下來的一個信物,你可以用蠻橫的力來搶這個衣缽嗎?【可力爭耶】?可以用蠻力搶嗎?【能隱於草莽中】,惠能怕丟掉性命,趕快躲到草叢當中。草莽就是草叢。【惠明至】,這個粗魯的將軍惠明已經出家了,個性還是很粗魯,就像我出家一樣,我的個性還是草根性很重,就是喜歡這樣過幽默快樂的日子,這個惠明個性也是一樣粗魯,還不改先前做將軍的個性。【提掇不動】,拿不起來。【乃喚雲: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哇!這個將軍太了不起了,很懂得生存之道,很會見風轉舵,看不對勁馬上轉。我告訴你,生存就是要靠這一套,要學惠明,真的!你想要生存在這個世間嗎?要懂得見風轉舵。哇!他轉得多快,還不到兩秒鐘,趕快轉,拿不動這個衣缽,就這麼說了。行者,我是為法來,不為衣來,我不是為搶奪這個衣缽。【能遂出坐磐石上】,磐石就是很大石頭。坐磐石上,也可以說是盤坐的意思。因為它這個沒有這個解釋,直譯的,那麼你也可這樣說,惠能因此就出來,盤坐在石頭上也可以這樣解釋。或者坐在很大的石頭,你要用前叫坐盤,石上,要用後面的就是:能遂出坐,磐石上,也可以這樣解釋。
經文,【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能雲:'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良久,謂明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惠明作禮,雲:望行者為我說法】,幫我說個法。【能雲】,
惠能大師就說了:【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屏息諸緣什麼意思?你既然要我給你說法,第一個步驟,萬緣放下,修行還是回歸老生常談這一句話:萬緣放下。【良久】,過了一陣子【謂明曰】,對惠明這麼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諸位!我看的那個註解,寫的就是不要想善,不要想惡,這個時候就是你惠明,上座就是尊稱他,你的本來面目。這個註解比較狹隘,這個不是這樣的意思,要弄清楚祖師在講法,統統要契入不二法門才叫作正法。它這個不思善不思惡應該這樣解釋:不要落入善的觀念,也不要落入惡的觀念,沒有二元對立的觀念,就是每一個人的清淨自性,要這樣解釋。如果再解釋的具體一點:就是你看到眾生造惡,你原諒他,你看到自己造無量的善,不執著。也可以這樣解釋。佛法是不二法門,善惡是對立,能所是對立,心境是對立,好壞是對立的,是非是對立的,其實都在講同一種東西,善惡還是起心動念,落入善的觀念,落入惡的觀念,著一個善的觀念,著一個惡的觀念,或者著一個二元論、對立的觀念,統統不是我們的本性,見一切相當體即空,不能落入觀念,萬法唯心現量,無法可得。【正與麼時】。不思善不思惡,不落入對立,強烈的對立觀念,就是那個時候,就是你惠明上座的本來面目,就是你的清靜自性。上座就是尊稱他。【惠明言下大悟】,你看,一切都OK了!
有一個人來到講堂,他自己這樣講,他的煩惱很重,我就給他講,惠能大師講不思善,不思惡,就在這個時候,就是你本來的面目,他自己這樣講叫喔!哇!我言下大悟,我說:你那個【誤】是誤會的誤,不是開悟的悟,是大大的誤解,還自己講呢?有的那個臉皮很厚的,槍砲打不進去的,大砲都打不爛的。
經文,【復問雲:'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能雲:'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明禮辭。】
【復問雲: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您這樣開示,我得到了我的清淨自性。密語密意就是我們的真如自性是不為人知的,不容易讓大家體悟。您這樣以奧妙微妙的開示我,還有沒有更微妙的呢?【能雲】:惠能大師就說了。【與汝說者。即非密也】。跟你講了,就沒有什麼秘密,你只要肯,你也可以得到,【汝若返照。密在汝邊】,你要迴光返照,不要向外馳求,了解萬境本空,如如不動,不取於相,真如自性就在你的旁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我在五祖黃梅那個地方,我實在沒有看到我自己的清淨自性。未省自己面目,沒有體悟到自己的清淨自性的本來面目,每一個都存在的。【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哎呀!開悟真好!開悟很重要,我看了一本書,你們要注意聽!在《佛祖統紀》裡面,有一段這樣公案因緣。
有一個薛姓的少婦,娶來不久以後就死掉了,他的公公婆婆傷痛欲絕。他們就想:怎麼樣可以超度我這個媳婦呢?這麼孝順一個媳婦,這麼好的媳婦!好了!有人就跟他們建議說:要供僧,請一千個出家人吃飯,辦個千僧大齋,供僧以後,然後誦經,誦《金剛經》。一千個人同時念《金剛經》,念……,誦完了,這個少婦突然進入一個人的身上,借重這個人的肉體起來講話,說:感謝公婆!我得度了,感謝高僧來誦經,我得了一部《金剛經》。因為公案裡面沒有說要到極樂世界去,所以我必須要照《佛祖統紀》這樣講。旁邊人搞不清楚了,就問這個死亡的少婦說:我們一千個法師來誦經,你怎麼得到一部《金剛經》呢?她就說:因為這一千個法師裡面,只有一個開悟,我因為藉重那個開悟的人誦經,得到就這麼一部,所以我得度了。我看到這裡就說:那其餘的九百九十九人也不曉得去做什麼?諸位!你聽到這個不要難過,說:糟糕!沒指望了,好了,回去就放著嘛!反正也沒開悟,念也沒用了,樂得輕鬆,也不想誦經,也不想用功。我的意思不是這樣。
師傅講這個典故的意思是說:開悟非常重要,你要自利,要利他,要超度亡靈他才有強而有力的力量,知道嗎?所以你一定要用功,還要多念佛!不是說你聽了以後,涼了一半。這樣我就白費了,沒有什麼指望了,反正回去就休息了,為什麼?再怎麼誦也沒用,使不上力呀!不能能這樣子,你還是要誦,知道嗎?還是要誦《金剛經》的,還是要誦《阿彌陀經》,多念佛,還是要求佛加被,還是要用功,講這個典故意思是說開悟很重要的意思,你要好好修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能曰】:你現在修行,就是你的本性,因為你不了解你的清淨本性,因為你不了解你的清淨的本性,所以,我現在開示你。惠明就說:哎呀!我接受您的指示,太好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現在我是真正作一個修行人,你是我惠明的師傅,你就是大修行人,就是我惠明的上人,因為您開示我,讓我大徹大悟。
【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你如果見性,我跟你一樣都是五祖黃梅的弟子。【善自護持。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我要往哪邊走呢?【能曰】:惠能就說了,【逢袁則止,遇蒙則居】。六祖也學五祖。到哪裡止,到哪里安居。逢袁,【袁】袁州,江西袁州府則止,停止。遇蒙,就是蒙山,袁州有一座蒙山。則居,就安住在這個地方。【明禮辭】,惠明禮謝、辭退,怎麼樣?
經文,【明回至嶺下,謂趁眾曰:'向陟崔嵬,竟無踪跡,當別道尋之。' 趁眾咸以為然。】
【明回至嶺下】。【明】就是惠明,惠明回到大庾嶺。【謂趁眾曰:】趁眾,就是追趕。告訴那一些,追趕的大眾,你們一大群人,要追這個衣缽回來嘛!惠明就說了,方便妄語嘛,告訴這些追趕的大眾,就這麼說了:【向陟崔嵬】,【向】就是我剛剛;【陟】就是登。我剛剛登上了那個崔嵬,就是高峻的山嶺,就是山頂高峻、陡峭有岩石,高而不平的土山。我剛剛登上了那個高峻的岩石山,看過了,【竟無踪跡。當別道尋之】。看不到人影,你們另外到別處找尋吧!【趁眾咸以為然】,追趕的大眾都認為是這樣子了。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67672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7-31 17:26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7-31 20:07 编辑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六祖壇經
2004年10月2日——8日
上慧下律法師
文殊講堂
講座第二天
諸位!我們昨天講說:往生是現在的事情,不是臨命終的事情。虛空法界盡是佛,其中多了一個小人就是【我】。著一個我相就是小人,好了,我們今天要進入第二天,這個見性大法。我們在台灣的四十年前,台灣這個牛車,諸位!底下這個要注意聽。你們看過牛車嗎?牛在前面,車子在後面。車子不動的時候,要打車子,還是打牛?打牛!答對了。著相修行就是打車子,車子一樣不會動,無相修行,用清淨自性修行,是打牛。諸位!佛法是心法,務必要徹底在心地上、無相下功夫,你這樣才能進入佛的領域,著相修行之人,累劫不得見性。我們今天要進入第二天的,六祖的見性大法。諸位要認真伯聽,因為時間很短,只有七天,每天要講十頁,一定要有一個進度,否則講不完。
經文,【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縣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
【能】就是惠能。惠能【後至曹溪】,就廣東。【又被惡人尋逐】,處處都是壞人來追逐。【乃於四會縣避難獵人隊中】。因為弘忍大師叫他在廣東四會的時候要隱藏起來。【凡經一十五載】,共十五年。【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守住這個用來網捕生命、動物的網。【每見生命盡放之】,只要有生命的、能活的、能救的,盡量救它。【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因為沒有辦法吃純素,在獵人隊裡面哪有人吃素?他就把這些野菜拿來,跟這些肉煮,煮在這個肉鍋里里。沒辦法。所以這個就是祖師了不起的地方。人家祖師的修行他都是在心性下功夫,不是像我們凡夫在修行。喔!那個執著……。
有一個在家居士,跑到我們的講堂來,拿了一包餅乾。買的時候,可能也沒有註意看,還是怎麼……跑到講堂來,剛好碰到師傅。他說:師傅!我去拜佛,可是師傅你看我買的這個蛋餅,就是餅乾裡加了少許的蛋。他就說:哎呀!您看加了蛋,怎麼辦?我沒有小心看啊!師傅!我的餅乾暫時放在這個地方。哎呀!我又不吃蛋。你看,我不是說對跟錯。餅乾裡面有蛋怎麼辦?一點點,那六祖以菜寄煮肉鍋,修行在心性上下功夫,眾生都是在這個地方下功夫。他就說:師傅,我到大殿去拜佛,等一下,我再來拿這一包餅乾。我說:可以,你趕快去拜佛,來,很快就可以吃。他說:為什麼?他去拜佛,拜了三拜來,回來的時候,一看,可以吃了。為什麼?因為我把那個【蛋】用貼紙貼起來了。我說:你念念看。他念:蛋……,不,餅。我說:對啊,現在只有剩下的餅,沒有蛋啊,對不對?修行我告訴你,那餅乾裡面加一點點蛋,難道你要把它浸泡水,然後再把它分開這個蛋,這個餅嗎?
修行是這樣子修嗎?不是這樣子的。那個也沒有辦法!修行那要像六祖惠能大師以菜寄煮肉鍋,對不對?有的人執著到:你這個鍋子有沒有煮過肉啊!他說:有啊!你去幫我買一個新的。有時候,我們到在家居士去的時候,你突然說:你這個有沒有煮過魚啊肉啊?這個在家居士沒有吃素,當然會啊!每次你到人家去,人家都買一副新的給你用,那還得了!要不然我們出去的時候,後面就背黑鍋,要不然你怎麼吃素清淨呢?吃素、用功。素的意思是清靜,不要搞錯了,吃素能代表成佛子嗎?不然我們那個一貫道的,吃的很純,對不對?知見正不正啊?聽眾答:不正。不正是你講的,我可沒說,一貫道兄不要找我。這個眾生這個修行很可怕的,沒有碰到善知識。
高雄現在有一則新聞,人家問我說:師傅,你認識這個人嗎?顯相啊,什麼見到分身啊!我跟他講:我叫做送八粒,我多一粒,我這粒叫做般若無相清淨心,你那個只有七顆、七粒,你知道嗎?我這個是贈送的,我叫送八粒我多一顆,我這粒就是般若無相清淨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說你看到分身,昨天那句英文怎麼講And so what(你又如何)?你看到分身,能斷煩惱嗎?不行!我告訴你,這個是全世界的通病啊!全世界就是喜歡看到這種很奇怪的東西,他認為這個叫做修行。哎呀,了不得啊!世尊一句話就解決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句話就解決了,所以,要跨進佛門有多困難。我們也不方便討論什麼,對不對?你要去信誰那沒關係,我們沒有意見。但是你要進入佛門,告訴諸位!在座諸位是了不起的,非常了不起的善根,要跨進第一步都很難,還要擁有正知正見,今天還聞到見性大法,難如登天,你們就自己鼓掌啊!因為只有我一個鼓掌不夠大聲,你們自己勉勵吧。有時候,要對自己好一點。
【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這個就是我們常常對懺公講的,懺公每次都問:你吃素嗎?我們就跟他回答:我們吃肉邊菜。懺公就會回答:肉邊菜吃久了,就會吃菜邊的肉,糟糕了!每次就是……。水里以前的大專齋戒學會,我就參加了好幾次。
經文,【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遁。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云風動,一僧云幡動,議論不已。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
【一日思惟】,有一天想一想,不可一直隱居起來,那個時候。【時當弘法。不可終遁】。不可一直隱居起來。【遂出至廣州法性寺】。那個時候,【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涅槃經》旁邊寫叫做真常、真樂、真我、真淨,(要在前面加個【真】),注意喔!《大般若涅槃經》講叫做講絕對的佛性,我們絕對的清淨佛性,是真常、真樂、常我、真淨,因為時間關係沒有辦法在這裡發揮。【時有風吹幡動】。這個【幡】就是我們祈福而立的法物,我們祈求福,立的這個法物,就是長帛下垂叫幡。時有風吹這個幡動,【一僧云風動,一僧云幡動,議論不已】。一個說:幡動,另一個說:風在動。【能進曰:】【進】就是上來。前進一步叫做進,前進一步好上來說話。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諸位你看!禪宗裡面講:動念即乖,動到一個執著、分別,對相上的一個執著跟分別,就是不對,就違背了清淨的自性,兩個人爭執不休,你看,【一眾駭然】,很驚呀,非常驚呀。
經文,【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見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宗雲:'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能曰:'不敢。'】
【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徵】就是徵求、來問、詢問。為什麼講奧義?因為佛性深奧幽微,世間人太難了解了,世間人看的都是表相的東西。在這個緣起的假相裡面,加上一層語言、文字,然後強迫自己接受這個觀念,然後卡死這個觀念,就是眾生。我們用現在話的語言叫做意識型態,所有無量無邊的眾生都是卡在意識型態。徵求來問我們佛性深奧的義理。【見能言簡理當】,見到惠能大師說得很簡單,因為他大徹大悟的聖人,講話很簡單。理當,單刀契入,每一句話都是見性。【不由文字】,文字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人類的五蘊本來就空,創造出來的語言、文字,那當然是短暫,剎那生滅的。【宗雲】:印宗法師說,【行者】,你這個修行人。【定非常人】。一定不是普通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早就听聞了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傳來南邊。【莫是行者否】?難道不是你嗎?意思是一定是你。【能曰】:惠能大師就說了,【不敢】,很謙虛啊!你看祖師的一言一行一動,都值得我們效法。
經文,【宗於是執弟子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能曰:'指授即無,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謂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於是執弟子禮】,印宗法師主動地把他當作是六祖的弟子來頂禮。說:麻煩【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說:麻煩!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您,麻煩您讓大家看一下。【宗復問曰:】印宗法師又問了,【黃梅付囑如何指授】?五祖弘忍大師怎麼教我們修行啊!如何交代我們?如何指導我們來修行呢?【能曰】:惠能就說了,【指授即無】。天地萬物,當體即空,相不可得,萬法唯心現量,指什麼呢?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沒有東西你如何來指示人家呢?【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這句話很重要!只要你見性,自然有禪定,。心性無著一切物,心自然就定,見性自然解脫,因為是不二法門,見性跟禪定是不二,見性跟解脫是不二。【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謂曰:為是二法】。打斷了。
把這個法打成兩段了,世間就是二法,就是二無對立的,能所不斷,能緣之心,境界從來沒有斷,是非不斷、取捨不斷、善惡不斷,入佛善法的絕對空性裡面,善無善性,惡無惡性,一切相畢竟空寂,我們講五陰、十二入、十八界,聖者看是不二的。昨天已經講過了,世尊在《楞伽經》裡面:大慧菩薩(問世尊)說:如何修行?佛告大慧菩薩:見一切相,徹底碎為微塵,徹底摧毀假相,你會發現凡所有相都是虛妄,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當體即空,因為我們妄想、顛倒、執著,以為有這個人生跟宇宙,在這個妄想、顛倒、執著裡,我們建立了時空的觀念,一切煩惱就產生了。為是二法,二法就是對立。【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為什麼叫不二?不二就是當下,如果你要講一句更貼切的話,用比較長一點的語言叫做現前一念本自具足清淨的法身,講的短一點叫做當下。可是眾生就是認識不出來。
經文,【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能曰:'法師講《涅槃經》,經明見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涅槃經》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宗又問】:印宗法師又問了。【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要問清楚了。【能曰:法師講涅槃經,經明見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你不是在講《涅槃經》嗎?這個經明見佛性,就是講經的當下那一念,就是常、樂、我、淨,所以這個經典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常、樂、我、淨的見性大法,佛法就是不二之法。譬如說我們講無常,無常當體即空,就是常,方便說的,佛性無相,講常不對,講無常也不對,等一下我們就會討論到。【如涅槃經高貴德王菩薩】,《涅槃經》第二十一到第二十卷,就講這個高貴德王菩薩這一品。【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陀就說:犯了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這是四重禁作,那麼四重有殺、盜、淫、妄,犯了這個殺、盜、淫、妄還有五逆。有的菩薩講七逆,有的講五逆罪,其實這是開跟合,其實差不多。第一個就是殺父,殺掉自己的父親,以下犯上叫做逆;第二殺母,殺掉自己的母親;第三是殺和尚、阿奢黎;第四破羯磨、轉*輪僧;第五殺佛或者殺阿羅漢。那麼,有的已經過去了,象佛也不在了,阿羅漢你也殺不死,所以現在有殺父殺母的,殺和尚,阿奢黎,還是很少聽到,我跟你沒有深仇大恨,你幹嘛,要把我幹掉呢?對不對?恭敬都來不及,殺掉自己的上人,這個大逆罪。一闡提,一闡提就兩個:第一、謗佛、謗法、謗僧、毀謗三寶,斷一切眾生慧命就是一闡提。第二、起噁心盜常住物,會斷眾生慧命。和謗三寶,這個叫做斷善根,叫一闡提。三寶是我們所依靠的,是我們要解脫的一條道路,我們反過來起噁心來傷害他。這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就是犯了四重戒,造了五逆罪,以及一闡提,很極重罪,怎麼樣?佛性有沒有斷呢?有沒有斷這個善根呢?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到這個地方,把筆統統放下來,看我這裡,這個就是最大的問題,我先講一個台灣大學,有一個台大晨曦佛學社的,他到美國哈佛大學來攻讀博士,他對佛法很有興趣。有一次,看見《大般若涅槃經》常、樂、我、淨,很歡喜,結果從美國回來,要來找師傅。來客廳就問訊啊、頂禮啊!就說:師父啊,我是您的學生,你記得嗎?說不記得嘛,不好意思,說記得,不可能!那麼多學生。我說:從哪裡來啊?他說:哈佛。我說:有什麼事呀?師父啊,我看了《大般若涅槃經》很法喜。我說那你得到什麼啊!我們這個佛性是常、樂、我、淨。我就說:先講第一個字就好,你認為佛性是什麼?他就說:佛性是常啊!我就問他:我們的清靜自性如果是常,如何轉凡成聖呢?如何轉識成智呢?如何轉煩惱為菩提啊!大德居士,我又問你:轉轉凡成聖、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是常還是無常?說?當然是無常啊!無常才能轉得動啊!我問你,你這個常的東西,你吃東西,你要無常才能消化啊!常,吃下去,常常含在口中,你怎麼吃下去呢?要無常才能作用啊!
諸位!我現在如果用清淨自性在說法,雖然所顯現的是生滅的無常法,可是當體即空,就是清淨自性顯現,知道嗎?好,現在我問他了:你說佛性是常,我說不對,佛性是無常。佛性如果是常,如何轉凡成聖、轉煩惱成菩提、轉識成智呢?他說:師父!你講的跟我看的經典好像不一樣。我說:我悟佛的心法,跟佛講的一樣,我講的才跟佛一樣呢,你覺悟的好像不太一樣!我告訴你:眾生他就是這樣,這個在《楞伽經》裡面講:我們為什麼有這樣的觀念呢?就是因為不了解當下。譬如說外道:佛在世時有一種外道,這外道就說:我們這個世間是無常,一定有一個上帝,是常。這個上帝,創造天地萬物,變成無常。世尊就問他:無常是無常的因,常如何創造無常的世間呢?此因跟果完全不對稱啊?我們眾生就是這樣,用觀念在學佛。
譬如說:在座諸位,我們今天聽經聞法了,知道說:我們這個色身是不淨、苦、空、無常、無我、剎那生滅,一切法不可得,我們現在就是,我們永恆的佛性,不知道開悟的人的境界,就說:佛性是永恆的,他就馬上避開無常,然後另外接受一個常的觀念。這個就完蛋了!為什麼師父說:大徹大悟的人於剎那間即見永恆,為什麼在剎那間馬上就見到永恆的法身慧命?因為剎那當體即空,沒有剎那,沒有永恆,那是方便說,常跟無常也是這樣。好,再回歸到《阿含經》跟大乘經典。這個常跟無常很難講的。小乘經典《阿含經》叫我們觀照:一切法不淨、苦、空、無常、無我。凡夫認為一切法無常,很苦;二乘人就是體悟到色身、五蘊皆空,不淨、苦、空、無常、無我,所以他一直在修行。修行到一半的時候,一切法苦、空、無常、無我,那怎麼辦?那我依靠什麼呢?一切法無我,那你叫我依靠什麼?世尊就說:小乘裡面最多就證到斷見思惑,證阿羅漢果。
佛在大乘裡面就更清楚地告訴我們:因為小乘知道世間是苦的,捨掉這個苦,追求這個永恆的法身慧命,可是他認識的就是斷見思惑的我空。大乘到《圓覺經》就不是這樣談的:叫幻滅,就是我們這個相都是虛妄的,緣起如幻的這個世間,這個緣起幻化出來叫做業感緣起的世間,我們因為業力召感這個世間,這個業力所感召的世間,就是生滅無常法的這個世間,虛幻的。虛幻的這個世間就是六根、六塵、六識所建立的十八界的萬法,都是眾生的執著的。我們要記得,萬法既然是幻,如果這個幻徹底的放下,叫幻滅,幻法滅掉,非幻不滅。這句話就重點。非幻就是我們的清靜自性,不會損毀,不會滅掉。幻法盡除,非幻不滅,就是當你捨掉這一些六根、六塵、六識所建立的十八界,徹底的摧毀的時候,統統不著,統統放下,非幻不滅,我們的清淨自性,不是虛幻的這個假相就不滅,就是我們的清靜自性就存在。
這樣講,你還是兩眼直瞪,實在摸不著頭緒,沒關係,我很有耐性。這個比喻要注意聽,開悟的關鍵、常跟無常這個觀念,這個就是關鍵。我用一個比喻:譬如我後面是一面大鏡子,我們這個汽車開過來、開過去,人走過來、走過去,這個鏡子有沒有看到相?看得到。你走近這個鏡子摸摸看,摸得到嗎?沒有。我們的清淨自性就是這個樣子,我們的清靜自性從無量劫就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從來不增從來不減,從來不生,從來不滅。生、滅、增、減統統叫做相,知道嗎?當體即空,就是性。好!再來討論常跟無常,你看這個鏡子相一直增增減減,車子開來開去……你在這個鏡子前面看得到車子開來開去嗎?生、滅、增、減,這個就是無常知道嗎?無常映現到這個鏡子的里面,鏡子的本體摸得到嗎?摸不到相。在座諸位!眾生就是看錯了!把這個假相誤為永恆。因為依靠的東西錯誤,有一天他的理想會破滅、會痛苦,正因為他追求錯誤的東西,因為他只看到有相,沒有看到本體。如果我們也能夠體悟,一切法變化到最後的結果就是空。我告訴你,起點就是終點,終點就是起點。
好!用這個比喻還是有一個能照一個所照,清淨自性不是這樣,那是方便說。在相上運作,我們說無常,在本體的不變,我們說是常;反過來,鏡體是常嗎?不對,因為裡面相一直在變化;難道是無常嗎?不對,無常當體即空,就是天地萬物同一空性,無常當體即空,就是永恆。所以沒有一定的無常,無常就是畢竟清淨的自性展露出來的相,所有清淨自性展露出來的相完全不可得,眾生就是在這個清淨自性所影現出來的假相迷惑、顛倒,叫做妄想、顛倒、執著。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動到念頭,忘了,沒有辦法恢復原來這個樣子,清淨自性。所以說,再一步一步來討論,講常跟無常,注意那個是方便說,清靜的自性是無相,可是它能起作用啊!好,現在站在凡夫的角度說:我們見到無常,就非常嘛!好!我們體悟到有一個常的清淨自性,這是站在凡夫說的,無常當體即空,就是有一個清淨自性。站在聖人、大徹大悟人的角度,我們這個常的清淨自性能夠運用大智慧在這個無常的世間裡面,所有的運作永恆的大智慧的常,常、樂、我、淨,清淨自性的常展露在無常的世間裡面,叫依體起用,大用現前,佛性無常,所以它能起作用。好了!講常跟無常,還是二法,知道嗎?佛法是什麼法呢?不二、無常、空性就是常,其實就是畢竟空。所以,常當下不離無常,無常當下就是常。看你站在哪一個角度說。所以對凡夫、小乘人講無常,是要你離開五欲、六塵,告訴我們這個世間不是實在的,然後小乘人修行到一半時,哎呀!一切法無常,我依靠什麼?世尊又講一個常,你可以依照我們的清淨自性。二乘人就說:我們還有一個永恆的佛性,還可以依靠。如果達到證悟的時候,性相一如,萬法本不可得,沒有來去、生滅、增減相。來去、生滅、增減都在起心動念間,統統在我們起心動念。動一個念頭就有生滅,有增有減,現在要用我們的觀念來解釋了。
我現在講的很多人都聽不懂,我現在用錢來解釋,眼睛為之一亮,你比較能聽得懂。你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有沒有這些錢?沒有,你現在的銀行存了很多錢,你內心裡面的觀念怎麼樣?是增加。你現在從銀行一直取出來……,你內心的觀念錢減少了,這個統統叫做意識型態,叫做執著、顛倒、妄想。錢在我們沒有出世的時候有沒有?沒有,我們生命結束的時候有沒有?沒有。所以錢從來不增也從來不減,這個就是清淨自性,這個叫做照見五蘊皆空,悟到我們本來的面目,所以什麼叫做大徹大悟的心境?就是這個世間怎麼變化,都跟清淨自性沒有關係,我們後面會講到。六祖惠能大師就有講過一句話,用現在的語言叫做:天搖地動,山崩地裂,都無關於清淨自性,跟清淨自性扯不上關係。為什麼?清淨自性無相,不能離開這些相,當體即空,即是無相,要不然,世尊怎麼能如如不動,不取於相?他怎麼有這個能力?就是即一切相,離一切相,要是用我們現代化的語言叫做即現實又超越。知道嗎?
簡單講:你今天從出生一直到死亡,你所看到的,只要記得一句話:統統叫做幻相,統統叫做虛妄的生,虛妄的老,虛妄的美,虛妄的醜,到最後虛妄的死,虛妄的病,因為業力卡住了,透不過這個五陰,從出生到死亡統統是叫做虛妄。但是注意,當你有一天學佛,進入佛門,我告訴你:開大智慧,凡所有的相,統統叫實相,你懂嗎?You see no see?(笑)兩眼瞪得大大的,不知道怎麼回答,完全搞不懂,我已經講得快昏倒了!我已經講得很明白了,再聽不懂就沒有辦法了。意思是說:凡所有相,你只要記得,我們從出生,包括我們現在每一分每一秒,統統叫做虛妄、執著。虛妄的分別,虛妄的老,虛妄的死。世尊看起來很好笑的:電視上報導的:這個林名模漂亮,還是蕭大美女漂亮啊?世尊就說:太好笑了,有這個人嗎?有沒有?沒有,你把她用X光一照射,剩下一堆骨髓,對不對?再把她碎為微塵,有沒有這個林名模啊,有沒有這個蕭美人啊?還有什麼比較的嗎?我告訴你:開悟就是不比較、不計較,進入絕對真空狀態,知道嗎?有的點頭了,是聽得懂還是聽不懂啊!好了!慢慢慢慢一步一步來,我沒有時間了,你看!這個常跟無常,講了現在快三點半了。
是故不斷,佛性講常不對,講常失去作用;無常不對,無常當體即空,就是究竟永恆,是故不斷。【名為不二】。有一個老菩薩,她說:我們慧律法師,明天要講這個不餓的法門呢!不餓。她還告訴人家:慧律法師很利害,他告訴人家不會餓的法門,不用吃東西喔!我說老菩薩:真是的!你也幫幫忙,我講的是這個法門嗎?我是教你不餓的法門嗎?我是講【不二】呢,她誤會說不會餓,差那麼多,沒辦法了!跟我媽媽同一等級的,沒辦法!八十五了,念佛了。
再來,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你說善,不對,是觀念;說不善,還是觀念,因為它是不二的東西,是空無自性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蘊】就是五蘊;【界】就是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叫做界。【凡夫見二】,有兩種:有五蘊,有十八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大智慧的人了解,為什麼其性無二呢?畢竟空,空無自性,五蘊本空,十八界還是空,沒有兩個空性啊,叫做不二。【無二之性】,如果你也悟到不二這個當下,相不可得,當下就是性。無二之性,【即是佛性】,你見一切事情煩惱、執著、顛倒,你不要離開本處,放下,清靜佛性就顯現出來,不要尋找,連轉個彎都不必。
經文,【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於是為能剃髮,願事為師。能遂於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沒有價值。【某甲】就是某一個法師,這是指沒有見性的法師在講經,就像瓦礫,沒有什麼價值。【仁者論義】,你討論這個義理,【猶如真金。於是為能剃髮,願事為師】。願意事奉他為師傅,畢竟大家是大徹大悟的聖人。【能遂於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能】就是惠能。惠能因此在這個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作一下筆記:道信四祖大師和五祖弘忍大師是住東山,東山法門就是見性法門,直截了當就是這樣。因為四祖道信大師跟五祖弘忍大師都是住在東山,所以只要是見性大法的,叫做東山法門。
經文,【能於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因。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世聖人無別。】
【能於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史君官僚】,史君就是韋刺史,跟這些屬下、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因。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教是先聖所傳】,我們這個見性大法,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不是我自己有辦法的,迷了,還是要師父度了。【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好好的清淨這顆心,萬緣放下,聽經聞法。【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世聖人無別】。如果你聽聞佛法,把你心中的執著、分別、顛倒見除掉了,你跟以前見性的聖人,是沒有什麼兩樣的。
經文,【師復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師復告眾曰】:六祖就對大家這麼說。【善知識】,你看!六祖得祖師位,還稱底下的人叫做善知識呢!【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每一個人都有菩提般若的智慧。【只緣心迷】,就是因為迷了,拼命的往外追求,不了解歇即是菩提。【不能自悟】。割捨不下,煩惱一堆,拜佛拜了幾十年,還是煩煩惱惱,顛顛倒倒。【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悟了,就很有智慧,迷了就是大愚癡。
經文,【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聽,吾為汝說。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
【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摩訶】就是大。我現在告訴你:大智慧到彼岸的法門。【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聽。吾為汝說: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就是像誰呢?我們早課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晚課也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念了幾百次,幾萬遍了,就是悟不來,對不對?就是這樣,問題就出在這個: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心經》大家不會念嗎?念得嘎嘎叫!對不對?就是悟不來,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一點益處也沒有。
經文,【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中國話。傳到我們漢地來是,【大智慧到彼岸】,大智慧就是……,能言不能行,不是真智慧,這個大智慧就是你說那個地方,是真的說放下就放下,說不著不相就真的不著相,叫做真的是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這個就是重點,修行要打牛,不能打車,知道嗎?打牛才會動,用清淨自性修行,道業就自然進步,用色身修行那不叫作大修行啊!很多人,太多人了,今天誦了多少部經典,我今天拜了多少佛啊!碰到人就問:你有沒有?
講堂有個老菩薩,碰到人:我昨天夢到觀世音菩薩喔!你有嗎?意思是:我有夢到觀世音菩薩,你有夢到嗎?表示很自負啦!師父就問他了:你夢到的觀世音菩薩有多大尊啊?他說:這樣(法師用手比的很小),這樣子一點點。我就告訴他: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人生醒著的時候已經在做夢了,晚上睡覺的時候,還要:師父我夢到什麼……。還要我解答。真的,這個人太多人。夢到什麼就說:慧律法師!我請教您我晚上夢到什麼……還要師父來解答。人生已經如夢了,晚上做夢叫做夢中里面的夢,就這樣,夢中里面的,我們現在醒著,都叫做做夢啊!還晚上做夢!對不對?還要來問我解答,有實體可得嗎?對不對?
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嘴巴念一念般若波羅蜜,心不斷煩惱,不斷執著、不斷顛倒見,就像【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就是不實在的意思。修行是腳踏實地的,不是空談理論的,你嘴巴念一念般若,可是你心不契入這個不生不滅的清淨真如自性,所以說:就像幻、化、露、電,不實在。【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經文,【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我們這個心沒有邊際的,我們這個心無形相,【亦無方圓大小】,要不然,你的心長得怎麼樣啊?是大是小,是方是圓呢?你的心是什麼色?【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因為它不是相嘛!【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為什麼?這些因為都是相嘛!注意喔!我們就講一個嗔就好,你就知道,諸位看,師父這裡,嗔就是恨、嗔恨。好,諸位看,你恨一個人,恨他。注意觀照:這個人把頭髮剃掉,把這個皮膚割開來,把這個肉用刀子刻一刻,腸、胃,再來就見骨,這個骨頭曬乾,磨成粉末,風一吹,呼!好了!那個叫做卡死觀念,知道嗎?恨一個人,叫作卡死觀念,為什麼?沒有這個人,當你恨一個人如是觀照,你就會發現,萬法唯心所造,完全都在我們起心動念。當然,世界上真的是有很多可惡的人,你就這樣觀想:哎呀!因果分明,不需要我們擔憂。用這嗔,你就曉得萬法當體即空,也無喜,我們的清靜自性,也沒有是、非,善惡,也沒有頭跟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碎為微塵。【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經文,【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講空,你就把這個相否定掉,講空又著一個空,錯了!【若空心靜坐】,空心就是什麼都不要想。諸位!那個還是執著,那隻是微細的執著。空心就是什麼都不要想,跟外道沒有什麼兩樣。佛性是可以展現任何狀態的,一切法,動中里面有不動,不動,當體就是動,當下就是動,可以起用的,要不然,佛性就死板板的了。空心靜坐就是什麼都不想。【即著無記空】。無記就是說:善也不去想,惡也不去想,就跟外道沒什麼兩樣,這不是真正徹底悟到空性的清淨自性,叫無記空。無記空就是說,也不能說它是善,也不能說是惡,也不能說是跟非,可是什麼都不想,可是不想又沒有開悟,卡在那個地方,這個就是世間人。
我現在很煩,我要到木屋去住一住,世間要沒有學佛就這樣,我現在很煩,你不要理我,我要去那裡坐一下,這個就是空心靜坐,就著無記空。認為:我現在沒煩惱了,不是沒有煩惱,是潛伏在八識田中。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空】就是虛空。善知識,這個世界虛空,能夠包容種種的萬物色像,無論是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溪澗就是兩座山中間缺口,流出來的水。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就是高大的山,就像我們今天所講的喜馬拉雅山。總在空虛空當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經文,【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大】,絕對。佛法講的叫做絕對,絕對的大不是大小比較的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萬法就是在我們清淨自性當中所影現出來的,只要你不要顛倒、妄相,一執相一直搞。從早上拜佛,打佛七打到晚上,打了一年、兩年、一次、兩次,執著從來不放下,是非從來放不下,諸位!這個不是修行人。【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這個就是功夫,【亦不染著】。也不批評他,也不傷害他,也不毀謗他,你看,見一切惡人與善,統統不取,也不捨,取捨是對立嘛!就變成二法了。【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經文,【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這一句就是開悟的重點啊!愚癡的人,嘴巴每天念,大智慧的人,從內心釜底抽薪的轉化,轉煩惱成菩提,轉識成智。識就是分別,智就是平等。轉凡成聖,就在自性轉動。所以什麼叫做轉*輪?自性自轉叫做轉*輪,是不是?善知識只是給諸位一個方便,一個增上緣,要轉動大*輪,要在哪裡轉?要在清淨自性轉動。
【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這個就是外道,什麼都不要想。【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連跟他討論這個真理都沒有必要。【為邪見故。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在作用的時候,了解說:我這個作用心,是沒有執著的心,是沒有分別的心,是沒有顛倒的心,作用就是這個在作用。當你執著一件事情,起嗔恨、貪、嗔、痴,清淨自性失去作用了。為什麼?妄想意識在作用,無明在作用。
我問你一個問題,你會回答嗎?來!你爸爸叫做什麼名字?林大頭?姓李,你爸爸叫什麼名字?你媽媽叫什麼名字?會回答嗎?就答不出來了。你爸爸也不叫林大頭,你媽媽也不是什麼阿英、阿美,我告訴你: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爸爸,你爸爸跟我的爸爸是一樣,我們的爸爸叫做無明,我們的母親叫做妄念,無明加上妄念,我們就跑出來了。無明為父,妄念為母,我們就出生了,莫名其妙就來了,業力所牽,這樣就來了。
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就是萬法,一就是真如自性,萬法當下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這個一,佛教講的一二三四五不是比較而來的,你要記住這個觀念,佛教講的一就是絕對,絕對的清淨自性就能夠顯現的萬法裡面。一切即一,就是萬法不離清淨自性,清淨自性的絕對的一,能展現在萬法裡面,周遍法界。【去來自由。心體無滯】,我們的心的體性沒有障礙,【即是般若】。
經文,【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為什麼叫一真呢?你只要大徹大悟,悟到了這一顆清淨自性,天地萬物統統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你會發現萬法不可得,當體即空,就是我們清淨自性的展現。【心量大事,不行小道】。空心靜坐叫做小道。二乘人接近這樣子,但是二乘人也有斷見思二惑,凡夫跟外道都是這樣子。要是心量大事是見性,大用現前。【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凡夫就說:我是國王。【終不可得】。他每天說是國王,他是國王嗎?不是的,每天凡夫一直講:我是開悟的聖人,有用嗎?沒開悟啊!這個多了,裝聖人啊。
有一次,我去台灣清華大學的佛學社講經說法,好幾百個人在聽,我就講到這個涅槃,不生不減,不垢不淨。其中有一個同學,聽了就很高興,聽了師父講的:我們的涅槃自性不生不減。他也學師父了,因為這個同學跟師父很熟,我就說。清華大學下課完了走出來,在一個視聽教室,講完了,我上來,因為視聽教室是講台在底下,觀眾在上面,我就走上來,我就听那個同學在跟人家另外一個回答,一個說:慧律法師今天講的那個涅槃是什麼?他說:你笨蛋!那個涅槃就是不生不減嘛!然後我剛好就在旁邊,因為那個同學跟師父很熟,我就走過去,從他的頭部就啪!哇!好痛,好痛!我說:現在涅槃是什麼啊?我現在痛得快涅槃了!快死掉的意思。我說:裝聖人!不開悟,亂講!因為他沒有悟,你知道嗎?這個就是沒有悟,裝聖人。一切時中,就是這樣子用功,凡夫就說,我是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經文,【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當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羅蜜?此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每一念都不愚癡,這個有多難,每一念起心動念都是大智慧,【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愚癡,般若就消失了。絕,就跟智慧沒有因緣了。【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當自言我修般若】,我在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每一念都在念,念這個空、講空,這個大家都會講。可是,不了解真如自性的空。不識,不了解真如自性的般若的空性。【般若】我們的大智慧是【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我們這一顆智慧心就是般若。【何名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此西國語】,【西國】就是印度話。中國話呢?【唐言到彼岸】,底下這句很重要,【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解這個無生的義理,萬法當體即空。【義】就是義理,無生的道理,無生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共宣說的。叫作:解這個無生的義理,當體即空,你就一定要放下這個生滅,【離】就是放下,在這裡不是指離開。徹底的放下假相、生滅,叫做離生滅。
著境生滅起,執著這個境界是實在的,生滅就起來,我們今天紛紛擾擾,政治的、經濟的環保,不管怎麼樣的,不得了。為什麼?著境,生滅就起,鬧得很嚴重。【如水有波浪】,水,幻化出來,受風一吹,波浪就跑出來,波浪不離水。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生死的此岸。【離境無生滅】,只要放下,徹底的放下假相,心不執著,就是修行。不著一個境界,哪有什么生滅呢?就不起心,不動念,心生則種種法生嘛,心滅則種種法滅嘛。【如水常通流】,意思就是說:心著相,心就不通,如果悟到無生,離開一切境界,不著一切境界,就像水很流動。【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經文,【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迷人、愚癡的人,嘴巴念般若。在念般若的時候,有種種的妄想、是非。【念念若行】,若行般若,【是名真性】。當下就是真性。念念若行,就是念念若行般若,當下就是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我們就是佛。【善知識,凡夫】當體即空【即佛,煩惱】當體即空,【即菩提】。不離當下,【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所有眾生,都是依靠錯誤的東西,依靠緣起的假相,所以有無量無邊的煩惱。我們修學佛道的人,多少、增減、其實都是觀念,本不存在,隨緣度日,我們盡心盡力,該做的事情要做,該擁有的責任要擁有,該完成的事情要完成,可是,要徹底的放下。著念著境就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經文,【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皆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就是無住一切相,不執著一切相。【無往】,就是沒有去。【亦無來】,來去是生滅的假相,心的體性,沒有來去、生滅、增減、沒有住著。【三世諸佛皆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所緣起幻化出來的假相煩惱。【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貪、嗔、痴【為戒定慧】。
經文,【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其實,即一切相,離一切相。對不對?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從一個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什麼?【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你可以知道,世間人活著牽腸掛肚、痛不欲生。男女朋友叫出去談判,談不成,從十四樓跳下來,唿…啪!前幾天我才看到新聞報導,那個男的,得憂鬱症,一百公斤,從上面跳下來,撞到一部車子,因為他體重一百公斤,掉到底下來,重力加速度,變成二十噸的力量,撞擊到一部車子。那個車子駕駛的是女性,撞擊到的時候還沒死,送到醫院幾天,死掉了;這個跳樓自殺的人沒有死。這個比中樂透還難啊!這個女眾要這樣開車,找一個時間、空間專門來給他撞都很難。我就說:你什麼時候要自殺?我開車下去,都很難對得準,你看業力現前,這個時間、空間一交會,呯!憂鬱症要跳樓自殺的人沒有死,那個開車無心的人死掉了,那個衰(倒霉)比中樂透還難。哇!我一看到那個新聞報導說:喔!這個實在是衰(倒霉)透頂,怎麼世間有這麼衰(倒霉)的人呢?倒霉到家。哎呀!真的是!要是有一個投保險,你什麼時候跳樓?我跑到你下面去給你壓,怎麼樣?可以領保險金啊!我告訴你,就算準了那個時間、空間跳。那個人死掉了,沒有撞上保險費領不到。我告訴你:專門要領保險費都沒有那麼準。這個業力現前太可怕了!對不對?
【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諸位!就是因為憶念這個愛恨不斷,就會毀掉一個人。諸位!活在記憶當中是不幸的人,過去心不可得。要活在當下的人,就解脫,知道嗎?你過去發生什麼事情,都不關我們清淨自性。有一個法師五十二,他的媽媽八十五,她講到五十二年前,有一個法師還沒有出世的時候,講到他爸爸的無情,還會掉眼淚,她想的是五十二年前呢!那個法師還沒有出世,還發生在前幾天的事情呢!也許她當時候是很痛苦、很痛苦,沒有錯。我知道,這個媽媽是很辛苦。可是沒有悟,以前的確是很苦很苦,可是已經過去了,講到五十二年前的事情,還拿來今天哭。
我等一下下去的時候,你每次講經都給我漏氣,你為什麼要這樣?我說:別人的媽媽我又不敢跟她漏氣,我的媽媽沒關係啊!對不對?就是這樣子,所以說:我們要了解,佛法要不會運用在這個世間,恨死對方了!我爸爸講那句話就很有智慧,那就是大徹大悟講的話:我沒有把你們母子放下,慧律法師,您有今天的成就嗎?哎呀!不得了啊!我爸爸是何等人物啊!嗯!沒有良心裝智慧,這個不用鼓掌了。我也不恨我爸爸,我是很感恩,萬法都感恩,真的!
我從慈濟那邊,什麼都沒學到,就學到那三個字:感恩喔!爸爸感恩!母親也很辛苦!因緣就是這樣子嘛!要不然怎樣?每天都討論五十二年前的事情,有什麼意思啊?對不對?苦就已經過去了,這就是說眾生那個很難,要放下很難。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一點都不起這個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不取就是對貪愛的境界;不捨就是我們討厭的境界、惡的境界,我們對這個惡人很厭離,很厭惡。好的境界取,惡的境界舍,這個就是眾生,他會苦惱無量的。就是見性成佛。
經文,【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當知此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歎,莫能具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龍下雨於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棗葉;若雨大海,不增不減。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
【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所以我鼓勵大家誦《金剛經》。【即得見性,當知此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歎,莫能具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諸位!佛法不能跟那些不相應的人說,跟那些不相應的人說更糟糕。【何以故。譬如天龍下雨於閻浮提】,閻浮提就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天龍八部下雨,在這個閻浮提。【城邑聚落】,大的城市叫城邑,小的叫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棗葉】,棗就是草的意思。【若雨大海,不增不減】。這個是比喻,大智人的容量是很大的。師父已經講過,大徹大悟人的心境是什麼?這個世間從來怎麼樣?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這個就是大徹大悟人的心境。任何多少的攻擊、傷害、多少人的讚嘆,如如不動不增不減,跟清靜自性扯不上關係。我沒有開悟,你整天讚歎,我不會成佛的。我大徹大悟,你每天毀謗我,我一樣照樣成佛。知道嗎?成佛不在於讚歎跟毀謗,在你有沒有見性!要弄清楚這個方向啊!所以真正大徹大悟的人,他的心境就是:了解萬法唯心現量,這些都是心的影像,沒有實體可得,讚歎是空,毀謗也是空,擁有也是空,失去也是空。知道嗎?就用這個心,不增不減的心。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文字是一種緣起的假相,人類創造出來的。【譬如雨水,不從天有】。空本來無一物。【元是龍能興致】,古時候佛經裡面都是這樣講的,認為下雨是龍所興起來的。【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都得到受益。【百川眾流】怎麼樣?【卻入大海,合為一體】。這個很重要的比喻,你要念念消歸自性,歸無所得,你每一個念頭都告訴自己,萬法不可得,萬法畢竟空,你動一個念頭叫做妄想、顛倒、執著,不要讓這種情緒化的思想一直葛藤,一直糾纏不清,不可以這樣子。【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
經文,【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聞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根性太差的人。【若被大雨,悉皆自倒】。聞說這個見性大法,聽不進去,統統退席。在座諸位,坐在這裡都是大根性的人,那是方便說啦。沒辦法啦!(笑)【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我們今天為什麼不開悟?就是這八個字:什麼中做邪見障重?邪見就是沒有正見,沒有佛的知見,都是眾生的知見。我告訴你:知見是方向感,正知正見,你走起路來才有方向感,沒有正知正見的人,他沒有方向感,不曉得怎麼下手。多少人念佛、拜佛,十年、二十年,煩惱依在,一直強壓。所以師父鼓勵人家念佛,要用真如自性念佛,師父讚歎人家拜佛,要用清淨自性拜佛,師父也鼓勵人家誦經,要用真如自性誦經。我絕對贊成你堅持淨土法門,但是你記得!要用真如自性啊,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就這樣。禪的極至跟淨土的終點是一樣的,就是即心即佛。緣邪見障重,我們種種的邪見障礙重,煩惱根深。
【猶如大雲覆蓋於日】,【大雲】就是無明。【不得風吹,日光不現】。有一天我們把這個無明吹散了,日光就顯現了。大雲覆蓋就是沒有經過風一吹,日光顯現不出來。【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都是因為一切眾生的迷跟悟不一樣。【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為什麼?迷了嘛!迷了自性,外見,以為心外求法,心外有法,以為離開清淨自性以外有個佛法。【若聞悟頓教,不執外修】,外修就是著相,不執著著相修行。【但於自心常起正見】,這個太重要了!念念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諸位!如果你好好觀照,你五年前跟今年,煩惱是少是多?如果多,修行方向就錯誤,如果五年前跟五年後,煩惱少,你修行方向就正確。【即是見性】。
經文,【善知識,內外不住,去來自由,去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善知識,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愚者問於智人,智者與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
【善知識,內外不住】,【內】就是指身心;【外】指世界。身心世界都是幻化出來的,沒有實體可得。【去來自由】,不著相當然自由了。【去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問題就在於執、執著,就多了一個【我】嘛!佛菩薩為什麼稱為【大人】呢?《佛說八大人覺經》呢?為什麼稱【大人】呢?因為他無我,對不對?而我們就多了一個【我】,小人,就這樣。虛空法界盡是佛,其中多了一個小人那就是【我】,就著一個【我】,諸佛菩薩不著就叫做大人,我們著一個我相:小人。
【善知識!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置】就是施設。這大小二乘、十二部經,都是因為人的根性來施設的。【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世人就是緣起,這些緣起的假相,看起來好像有那麼一回事,其實,體悟到無常變化的本質就是空,萬法本來就不有。所以,為什麼我們叫做妄想、顛倒、執著?把事情搞錯了、顛倒了。【故知萬法本自人興】,萬法就是因為人而興盛的,開啟我們的覺性。【一切經書,因人說有。緣其人中,有愚有智】。因為在人群當中,有愚癡的,也有智慧的。【愚為小人,智為大人。愚者問於智人,智者與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悟到了,【即與智人無別】。
經文,【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雲'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淨名經》雲'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
【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我們求法,【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見清淨】。因為菩薩戒裡面講:不生也不滅,不垢也不淨,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就是指這個。我們每一個人的本性,本來就是清淨的。【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識】就是悟。如果你體悟到當下這一念,無所住心,見性就成佛道。
【淨名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豁然開朗,就是頓悟。哎呀!原來我們都在妄想、顛倒、執著,這一念徹底放下,原來恢復本來的面目。【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我在五祖弘忍大師那個地方。【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來流通。【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禪宗單刀直入,直搗黃龍,就是觀心,觀照這顆心,你會發現,妄本不可得,幻化的東西終歸有一天消失,清淨自性不減。【自見本性】。
經文,【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要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這個最上乘就是頓悟法門,頓悟見性大法叫最上乘法。不在那邊葛藤打轉,不在那邊枝枝葉葉打轉。【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一切善法都是因為善知識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善知識告訴你,就說:你看!月亮在那邊。愚癡的人就會指頭;有智慧的人就會看月亮。知道嗎?這比喻你聽得懂嗎?有智慧的人就循著那個義理直悟,頓悟本性,直見萬法無生,緣生當體即空就是無生,萬法都是唯心現量,都是心的影像,沒有實體。所以一切法生其實當下就是無生,悟到一切法無生,三藏十二部經典就在你的心中,慢慢的體悟。所以需要找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指示正路,因為一切人性當中,本來就具足,如果沒有善知識指引也悟不出來。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要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你要修行,不從內心裡面悟,一直要把希望寄託在別人的身上,可能嗎?不可能。無有是處啊!禪宗是講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的。【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雖然外面的善知識來把你引導,你迷,妄念顛倒,自性要自度啊!對不對?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即滅】。所以,師父那個偈頌看一看: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若能萬法盡捨卻,頓悟入道須臾間。無說無示無來去,生死涅槃無距離,菩提由來無一物,只在當下一念間。無聖無凡無眾生,即心即佛彈指成,若問祖師西來意,傾聽恒河無生曲,就是無生。眾生若欲識佛境,當淨其意如虛空,妄念雖是生死因,不著一物盡菩提,若能離相無相行,包你大智遍三千。好好的體悟、好好的看看,互相勉勵。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經文,【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就是徹底的解脫,你要悟道了,見到了清淨自性,就徹底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你的心戒定慧統統具足,定慧,統統在見性當中顯現。【般若三昧即是無念】,注意喲!無念不是沒有念頭喔!要先弄清楚這個無念是沒有執著的念頭,沒有顛倒的念頭,沒有分別的念頭,這個很重要。但是,有正念,正念就是無念,就是無相,、無住、無著。【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你看!很清淨。意思就是心的體不被染污,就是本來面目,我們的心不生不滅的體性,你只要不起心、不動念,萬法無咎啊!若見一切相不強加執著、分別,萬法無咎,當體即空,是為無念。
【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我們起清淨自性的用,一切都是清淨自性在作用,也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修行的關鍵,就是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諸位!修行要找到關鍵,找什麼關鍵呢?譬如:一個母親帶一個三歲的小男孩進去房間,黑暗的房間,那個小孩子會跟媽媽說:媽媽!好暗喔!媽媽就說:你不要害怕,來我告訴你開關在哪裡。找到開關後,啪!一按,萬年的暗室,一燈就亮,小孩子很喜歡了,以後這個小孩子自己跑到房間來,黑暗的地方,他也不怕,因為他知道開關在那邊。開關是什麼意思?開關就是般若智慧。開關在哪裡?對緣起的假相,徹底的放下。諸位!這個還是第二層功夫,講徹底的放下,還不是本來面目,要悟到沒有東西可以放下,徹底地體悟,原來就是空,沒有東西可以放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才是我們本來面目。說放下,功夫還不夠,那是方便說,你有東西放下,對不對?有能放有所放,本來面目沒有東西可以放,你放什麼?你一定要體悟到這個,修行一日千里,真的,就像坐飛機。
我昨天舉的這個例子,頓悟就像坐電梯,漸悟就像爬樓梯,你看要坐電梯還是爬樓梯囉!頓悟就是單刀直入,就無相,所以你一定要找到修行的關鍵。師父!您能不能用一句比較貼切終身受用的?可以,記住!重複的練習放下,重複的徹底放下,一次又一次……。就是用這種功夫,知道嗎?到最後,你就發現:生命本來就這樣。《楞嚴經》講:我們攝取宇宙的地、水、火、風少許的元素,執為自體,執著這個色身認為自己,然後又為了這個少許的元素,妄執自我,拼命的造業,拼命的追求,就產生人生宇宙的紛爭。我們了妄即真,了悟萬法就是虛妄,當下即空,就是清淨自性,就是這樣子。所以這個《圓覺經》,你一定要看,不看不行。今生今世有三本經典你一定要看,不管是禪、淨、律、密,禪宗、律宗、淨土宗、密宗、天台、華嚴,三本經典你統統一定要看:第一本是《金剛經》;第二本是《六祖壇經》,這個即心即佛的見性大法,你聽了以後沒有大受用,也會中等的受用,沒有中等的受用一定會小受用,沒有小受用,一定會作用!你聽了以後,哇!每一句都是心法,六祖講的每一句話都是一針見血!我們用功撞的頭破血流,還搞不懂自性,真的很感恩六祖。
我這幾天就想說:嗯!我要講《六祖壇經》,看看這個六祖有沒有來跟我摩頂?沒有。有個法師來給我摩過頂,那不是做夢的喔,那叫做慈航菩薩。我在讀南普陀佛學院的時候,我講一個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給你聽,這不是妄語,作法師的不能打妄語的。我在親近廣化律師的時候,因為廣化律師也是慈航菩薩的徒孫,他是根據律航菩薩出家的。廣化律師、律航菩薩,再來就是慈航菩薩,而我是依止廣化律師的。有一天在讀南普陀佛學院的時候,晚上休息,要打坐,打坐,休息的時候,還沒有睡覺,累了,躺下來,慈航菩薩披著南傳袈裟喔!這個故事我很少講的,怕人家毀謗,說我吹牛,拿了一個缽這麼大(法師用手比出缽的直徑他的肩膀還寬),它是泰國的那種托缽,哇!那個缽,吃三天三夜吃不完,那個缽好大,像臉盆那麼大,然後用一條繩子綁住(法師的手從脖子往下向胸前劃),這樣子,來到這個地方,進入我的既不算夢境,很清楚。然後(菩薩)就微笑,左手扶著這個缽,就用右手就摩師父的頂,摩這個頂,這個右手一接到頂部的時候,放光,放大光明。這個心中的典故,我從來沒有講過,沒有人知道,今天講就不是秘密了。很怕人家毀謗,這個事情告訴你就是說:一個法師可能多少有點跡象就是說:你將來就是要走弘法的路。我今天慈航菩薩現身跟你摩這個頂,就是跟你印證,你這個孩子有希望,來給我勉勵勉勵一下!(眾人鼓掌)好了!互相勉勵。
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什麼都不要去想。【當令念絕】,什麼念頭把它斷掉。諸位!念頭打不死的呀!我們看到有講堂貼在牆壁,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我告訴你:這一句話,沒有開悟的人講的話,念頭打不死的。體妄本空,自性如如,這個才是見性人講的話,體悟執著、妄想、顛倒本來就不存在,你要把這個念頭打死,我告訴你:只有死人沒有念頭,知道嗎?活人當然有念頭。所以怎麼樣能夠修行呢?就是我們的意識型態慢慢的過濾這個執著,這一念執著過濾、放下,這一念起分別,趕快放下,這一念起分別,趕快放下,不是無念,是沒有執著念,沒有分別的念,沒有顛倒的念,不是完全沒有念,是有清淨的念。知道嗎?是有大智慧的念頭,平等心的念頭,是有大慈悲的念頭,而大慈悲、大無畏、大功德的念頭,就是無念。為什麼?一切法無生,畢竟空,雖然畢竟空,智慧心就是,因為它會起作用,我現在講經說法不是起作用嗎?所以說一切法無常,體悟到空性就是常。常、無常統統叫做方便說,因為這還是對立,絕對的清淨自性是無相的智慧心,無相的東西你怎麼可以講無常跟常?無常中對常講的,是比較,才能顯示常跟無常的東西,對不對?清淨自性是絕待的無相,智慧心就是,你如何說:它是常是無常?對不對?就是這樣子,慢慢體悟。
這個佛法就是愈咬愈有味道,信基督教、天主教不一樣了。對不對?人是上帝所創造的,統統推給上帝,我統統不要煩惱這麼多,人生跟宇宙,我也不要思維,我也不要認為到底真相是什麼?統統交給上帝,上帝創造人生、宇宙、天地萬物。問上帝是怎麼來的?你是被創造的,不可以問,就這樣。我告訴你:註解有時候會誤導眾生,沒有見性寫這個註解,我告訴你:有時候真的會害慘眾生。我這個人不怕人家搶信徒的,我知道說,我有福報,吃多少、睡多少、穿多少、都是命中註定的,對不對?業障重,沒有福報就沒有福報啊!哪一個法師來?他有時候,介紹這個信徒給他認識,我們那個水陸的功德主,一百萬的,來!你要認識,介紹給你知道,介紹給你呀!他下次要拿一百萬去你那邊,做水陸大法會,我說:嗯!您的福報。他不來我這裡我哪有辦法?對不對?你看,為什麼?來無來相,去無去相,增無增相,減無減相,一切法不可得相,就用這個心,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就是用這個。為什麼?佛陀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讀大學的時候,看到《釋迦牟尼佛傳》,說:釋迦牟尼佛傳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出家!出家無家,處處是家,對不對?出家無親,處處親,你看大家坐在這個地方,跟師父多好!如果我們去成家立業,哇!就變成少數幾個人,你看:出家!出家無家,處處是家,出家無親,處處親。大家都是我的善知識,我現在要開始學六祖了,稱大家叫做善知識,讚歎!
有一個人有罪惡感!他誦到這個經典的時候說:善男子、善女人。他說:師父啊!這個是對善男子、善女人講的啊,我們這個業障那麼重的,哪裡是這樣念?我說:要不然怎麼念啊?我們要念;惡男人、臭女人啊!哇!我說:那很嚴重了!惡男人、臭女人?哪有這樣子的經典?人家念:善男子、善女人,多好聽!你要念:惡男人、臭女人?不要這樣念,這樣念很傷人的,對不對?善知識,悟無念法,就是我們的修行,剛剛講的。所以,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個不是見性人講的話,要體妄本空,自性如如,你了解虛妄本來就空,就是成萬法如如,這個就是我們本來面目,這個才是見性人講的話。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什麼都不要去想,這個還是縛。【即名邊見】。邊見就是不是中道,不是落空就是落有。
經文,【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識,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門,於同見同行,發願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人,究竟無益。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不著一切相,不起心,不動念。【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識!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門,於同見同行,發願受持如事佛故】,把這個頓教法門,只要看法相同,修行相同的,發願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這個頓教法門看法一樣,大家一起來修行,發願,受持《金剛經》,頓教,定入聖位。【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從上以來就是以心印心,默傳分付就是口不能說,見性,口不能說,沒有能說所說,沒有能見、所見,凡所有相都是虛妄!那怎麼說?以心印心,體悟萬法無生,本自如如。【不得匿其正法】。不能隱藏這個正法。我告訴你:這個人生、宇宙沒有正法住世,我們的生命、眾生悲哀,人生宇宙整個昏暗,我們撞的頭破血流,世間人苦不堪言,世間人吃苦沒有代價。為什麼世間人吃苦沒有代價呢?他辛苦這麼多他能解脫嗎?我們修行吃苦是有代價的,我們今天吃了苦,能解脫的,所以我們吃苦有意義,而眾生的吃苦沒有意義,因為重複啊,下輩再來,再繼續吃苦,再迷迷糊糊啊!再結婚、生兒育女,做事業,老了,又病了,死了,下輩子又來。哇!輪轉不已啊!停不下來。而我們今天的苦值得啊!你坐在這裡一個鐘頭,吸收一點點兒,明天坐在這裡一個鐘頭,吸收一點點兒,一個禮拜吸收,那不得了!
我曾經開玩笑:我慧律法師在這裡,口袋裡面的法掉到地上,隨便一顆,統統叫做摩尼寶珠,比世間、全世界宇宙當中所有富有有錢人,更富有。世間有很富有卻是很貧富,因為沒有大智慧,我們修行人很貧窮,卻是很富有。世尊說:我很富有,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是因為我要求得很少,我因為要求的很少,所以我很富有,每天都很快樂。【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因為他不是頓教的根器的,不要傳。【損彼前人】,因為他會造口業的,所以我曾經一直勸大家說:我講的磁帶、VCD,眾生會毀謗的,不要給他聽,沒有因緣的,會攻擊、傷害三寶的,不要傳給他,跟六祖的看法是一樣的。【究竟無益】,法還是要看因緣的。諸位啊!【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哎呀!大愚癡的人,謗這個頓教見性大法。【百劫千生斷佛種性】,當然,這個頓悟是成佛的種子,你把它毀謗這個正法,那還了得了!
我告訴你兩種惡業你千萬不要去造,第一謗佛、謗法、謗僧,斷眾生的法身慧命,你造不得,第二個起惡心盜常住物。哇!這個罪很重,千佛出世,不通懺悔。我們是一個佛弟子,傳達正法,推廣正法,是我們佛弟子每一個人的責任,你無緣無故去毀謗三寶,讓他斷眾生的慧命,誰負因果?當然你負因果,要不然我付因果?是不是?哎呀!這個口業造不得!我們今天要隨喜讚歎人家,我們的清淨心就一直顯現,你每天學習隨喜功德,讚歎人家,你的佛性就一直出來……,你動好的念頭啊!不是阿諛奉承、拍馬屁的那一種讚歎人家,是真正的起歡喜心,隨喜人家的功德。我們起惡念,一直毀謗,一直跟人家作梗,一直傷害眾生,你還沒有傷到對方,你已經傷痕累累了,你傷害你的清淨自性啊!你起心動念都是惡的,你一直想傷害對方,還沒有傷害到對方,你已經先傷害到你自己了,先你傷害你自己的清淨自性,要弄清楚啊!哪裡起因就是哪裡結果,清淨自性動惡念,就有你的色身,果報就現前了。
經文,【善知識,吾有一無相頌,各須誦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聽吾頌曰: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無道心,暗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見名出世,邪見是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師復曰:今於大梵寺說此頓教,普願法界眾生,言下見性成佛。時韋史君與官僚道俗,聞師所說,無不省悟。一時作禮,皆嘆善哉,何期嶺南有佛出世】!
【善知識,吾有一無相頌,各須誦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依照這個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只記取我所講的話,【亦無有益。聽吾頌曰: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說通與心通,【說通】就是(弘宗演教的,弘揚正法的,講經說法的叫做說通。意思就是:經教通達的法師,講經說法的。以及心通,悟到自性的法師,叫做心通,如果能夠悟到清淨的自性,你一定是說能還能夠心通。清淨自性不離語言,所有語言都是清淨自性的展現,所以悟道的人他一定能夠說法,就像六祖這樣子,所說每一句話都是符合佛意,所以,六祖叫做東方如來。為什麼我鼓勵大家要研究《六祖壇經》?因為釋迦世尊印度降生,示現印度,他講的經典經過翻譯,所以很艱澀的,你去看看《楞嚴經》、《楞伽經》,我告訴你:一打開,馬上:嗯?看不懂,一定看不來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太艱澀了,我們中國人也出了一尊佛,就是六祖,他講的法,很符合我們中國人聽。為什麼?他用詞都是適合我們中國人,漢地來用功,你看,他講的,沒有在翻譯上的困擾。所以六祖講的法,一定要好好的把它弄通,因為很適合我們漢地研究的。
如日處虛空,為什麼?心就像太陽一樣,就像虛空一樣,太陽普照大地,虛空包容萬物。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邪宗就是凡是不以見性法為主的,就叫做邪宗。萬法回歸當下,現前一念本片具足,就傳這個見性大法。。出世間破邪宗,離開心性的邪宗,簡單講就是外道;外道就是離開心性。【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這個法沒有所謂的頓,也沒有所謂的漸。因為眾生的根性迷悟,所以有慢有快。【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悉】就是徹底的了解。這個頓教的見性大法,愚癡的人是沒辦法一下子了解的。
【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說了無量無邊的法,萬般,反過頭來,就是統統是講無生的道理,都是講見性這個道理。合理還歸一,【一】就是真如自性。所以弘一律師講的:佛法很深奧,可是就愈來愈簡單。為什麼?萬法回歸自性,愈來愈簡單:世間的義理很膚淺,愈搞愈難懂,愈複雜。【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煩惱跑到我們的住宅當中,就是心中。我們一定要生起大般若智慧的太陽。【邪來煩惱至】,邪見來,煩惱就到。眾生哪一個不是著相哪?所以眾生能離開煩惱嗎?因為他看錯了,他把無常當永恆了,他認為這個世間有著追求。哎呀!我告訴你:世間的那一種煩惱、那一種無知,你沒有辦法形容,我們隨便舉一個例子,你看看那個電視,你看,你就會搖頭。
譬如說:製造一條龍,反正我們也是閒著沒事幹,那個高舉起來的龍,好長好長的一條龍,破基尼斯記錄,那條龍又不能動,因為太長,要舉著慢慢走,又不能舞動,然後請專家來鑑定:破基尼斯記錄。你看這樣我們不敢說什麼。在美國還舉辦什麼吃漢堡大胃王,一直塞進去,日本得第一,那個是香腸還是什麼,火腿還是三明治,他就是一直往嘴巴里一直塞,然後一直配開水,一直塞。眾生就是搞這個東西。再講港都小姐吧!因為在高雄港嘛,就稱為港都小姐嘛!選時有內定,鬧得風風雨雨,世間就是要做這種事情,不然他要做什麼呢?真的!世間,你一聽,他就停不下來,要不然:今天中秋,我們去逛逛百貨公司。去看,哎呀!這個是CHAMEL、GUCCL的,這個CD的,死豬死狗的(台灣諧音),這個是什麼牌的,都是名牌,這個BURBERRY的,他說,師父!您怎麼懂這麼多?電視每天在報導啊!我沒有去買過,我都知道名牌啊!都是這樣子,每天那個迷死人的廣告,不買會死啊!那個廣告,每天都搞這個東西,化妝就是這個一閃,化妝就是,第一個步驟,第二個步驟,第三個步驟,第四個步驟,一二三四,這樣就OK了!看電視,我都是電視教壞的,本來是很善良的,不然怎麼會這個?這世間就是這樣。因為活得非常無聊,他一定要搞這個龍舟比賽啊,還有意大利的服裝展覽啊,他就要搞這個東西,百貨公司一排整排的,那個化妝品啊怎麼樣子。喔!這很嚴重!
有一次,有一個女眾化妝,我不是說化妝不好,我也是讚成人家化妝,我都鼓勵人家化妝,不過要恰到好處。有一次,女眾紋這個眼線,還有眉毛,刺得太大一條了,像老鷹展翅一樣的。我就問她說:這樣不會太長嗎?有一次不曉得傷心還是怎麼樣,她老公打還是什麼樣子,在師父面前,講到她老公就是掉眼淚,一擦,哇!像那個拳擊手打到一樣,你知道嗎?她本來就畫得黑黑的,拳擊手一打到,哇!不得了!所以說:畫這個剛剛好就好但是有時候畫得太嚴重了,所以,有時候是要自然一點,natural比較好,是不是啊?製造自然美,是我釋燕萍的責任(廣告詞)。你要會聽喔,我也不敢說什麼,你聽過釋燕萍嗎?聽過了,是不是。
所以眾生就是這個樣子,一天到晚窮忙,把生死放在旁邊,就搞這些東西,然後臨命終的時候,哇!糟糕,來不及了,為什麼?因為平常沒有修行啊,也沒有聽經聞法,也沒有在心性上用功夫啊!來不及了,臨命終的時候,手忙腳亂。人家叫他:你要放下。他說:從哪裡放下啊?他不知道,對不對?所以這個聽經聞法很重要的,很重要的!【正來煩惱除】,正見來,煩惱就除。佛法是不二法門,下面的更重要。【邪正俱不用】,就是你不能著一個說:我有正知正見,還動一個念頭執著,這個正見也是邪見。凡夫沒有凡見,聖人也不著聖見,真正的大修行人,聖凡俱不著,叫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到達清淨,沒有剩下。
【菩提本自性】【菩提】就是覺悟。我們這一顆覺悟的心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菩提就是般若的智慧心,這一顆般若的智慧心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起心即是妄】就是動念,為什麼起心?就是著相,認為這個相是真的,動一個念頭是執著,動一個念頭是分別,動一個念頭產生顛倒,起心就是妄。所以叫做無心就是真,也不著一個真。【淨心在妄中】,你要求清淨心嗎?很簡單,就是【不離】,你要找到清淨的自性,不離當下這一顆虛妄、煩惱、執著、分別心,你只要了悟這些執著、煩惱、分別是多餘的,放下就好,不要去討論它,不要去追逐它,不要去對立它,若不取捨,無法無咎;若不強加分別,萬法本如如。【但正無三障】。三障就是煩惱、業障、報障,還有一種講法叫惑、業、苦。你只要有正知正見,你的煩惱障、業障、報障就會消除,就沒有這些障了。煩惱障就是貪欲、愚癡,業障就是五逆十二重罪,報障就是地獄、惡鬼、畜生,將來的果報很可怕的。你只要有正知正見,就沒有煩惱障、業障、報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世間人要叫他修道,一切都不妨礙,但看你如何用心,著相即錯,動念即乖。【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在座諸位!你自己能夠見到自己的過失,就真正地跟道相應了。【色類自有道】。【色類】就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自有道,本具大道,各人修各人的,各人的因緣各人不同。所以來我這邊要出家,我就跟他講:你要不在我這邊剃度的,或者是在這邊住個兩年,融入這個僧團的,真的不要,不要給我剃度,要在我這邊出家的嘛!我就勸他:要先整個融入僧團,你能夠過這個僧團的日子,再來剃度。所以我們現在這個沙彌要觀察兩年,有的人就是道場沒人了,缺少人,來的時候不管你三七二十一,來,趕快,剃一剃,還怕你跑了,就這樣就是壞了佛教的素質,整個佛教的素質、水平就降低了,因為沒有觀察,沒有好好的彼此了解,你不了解他,他也不了解師父,來了就剃度,那麼問題就往後延伸。觀察兩年,就是要把問題提前解決,知道嗎?你沒有觀察,就剃度出家,就等於說,你把問題留在僧團。為什麼?你不觀察來就剃度,第一個人都有煩惱啊,他剃度以後,他就要處理啊!所以要剃度以前要先觀察。
在位諸位!講這個跟大家有很大關係,如果在家諸位護法居士,你也想走修行出家的路線,很簡單!你先去道場跟那位師父住住看,你能不能融得下這個道場?融入,或容下別人的缺點,行,就剃度;要不行就不要。所以出家眾要剃度徒弟以前,要好好觀察,就像我們复敏法師一樣,好好的觀察,真的就是這樣子,你來住,要觀察。我為什麼要讚歎她呢?因為她就是這樣子!很好!來,我們先觀察你,這樣做對了,跟她鼓掌一下。就是要這樣子,護法居士要走出家的路線,可以,要先融入那個僧團,不要急著剃度,急著剃度並不好,對彼此有傷害。【各不相妨惱】,我不要惱害你,你也不要惱害我,意思就是:各人迴光返照自己。【離道別覓道】,注意聽!離【當下的清淨心之】道,另外再找道,【終身不見道】。離開了當下這一念清淨心,要去找一個道,你永遠找不到,道就在當下這一念清淨自性當中。
【波波度一生】,就是很忙,我們煩煩碌碌的,勞勞碌碌的就走過了一生。【到頭還自懊】,最後呢?就是後悔。【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你想要得見我們真如自性,頓見本心之道,我們行正就是道,為什麼?心徹底悟嘛,不起貪、嗔、痴嘛!對不對?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下,就是道。【自若無道心】,無道心就是沒有求佛果的心。自己若是沒有求佛果的這顆心,無道心。【闇行不見道】,【闇行】就是愚癡,不見道,在黑暗的地方,你看不到真正的道路,我們內心的愚癡也是這樣。【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如果說:這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不要看世間的過失,看到世間人的過失,就染污了我們清淨自性啊!若見他人非,如果你看到別人的過失。自非卻是左。注意!上面的【非】和下面的【非】不太一樣。若見他人【非】,這個非是指過失,【自非】是指毀謗,自己卻去毀謗人家。也可以解釋說:自己落入是非的觀念。卻是左,左就是錯,人家說旁門左道,就是錯。
【他非我不非】,別人的過失跟我的清淨自性沒有關係呀!我清淨自性裡面沒有是非這種東西。【我非自有過】,我要動到一個念頭,去輕視人家,去毀謗人家,變成拿別人的缺點,化作自己的惡的因果。這是不好的,我去毀謗人家,這是不好的。【但自卻非心】,你只要放下這一顆是非的心,眾生是是非對錯打轉。【打除煩惱破】,你放下這個是非、恩怨、恩怨情仇的心,煩惱就破了。【憎愛不關心】,愛恨交織,會毀掉一個人。【不關心】就是無關於清淨自性。你落入愛恨,就離開了清淨自性,清淨自性沒有愛恨這種東西。【長伸兩腳臥】,一個人沒有妄想、沒有攀緣、沒有是非,那怎麼樣?長伸兩腳臥,表示妄想歇滅,攀緣心息,我們的妄想歇滅了。把兩條腿伸的長長的,表示自在的意思。放下、休息,凡夫俗子就是休息不了,停不下來,世間一定要搞出什麼有形相的相的東西。要不學畫畫,就是學音樂,要不學雕刻,就是學這個,要不就學那個,我不是說學那個錯,而是不究竟。眾生一定要拿一種東西來依靠,而依靠的東西剛好錯,因為依靠的是生滅法,我們修行人依靠的是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
【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擬】就是準備。你準備要度化眾生,記得要善巧方便。【勿令彼有疑】,不要讓對方有所懷疑,要善巧方便。【即是自性現。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在這個世間,不要離開這個世間。離開世間沒有覺悟,離開染污沒有清靜,離開生滅沒有不生滅,對不對?不能離開這些世間種種的法,離開世間怎麼覺呢?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之】覺,就是你體悟到世間生滅,當體即空,就是清淨自性,什麼都不要談,你轉個彎不用。【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離開這個生滅的世間,覓無上的菩提,就像找求這個兔子的角,兔子沒有角。離開了生滅,你找不到不生不滅,體悟到生滅當體即空,不值得我們這樣執著、分別,慢慢地放下,放到最後,沒有東西可以放下。
【正見名出世】,你有正知正見,就是出世間,【邪見是世間】,邪見,動一個念頭就是生滅法,正知正見就是出世間。所以我一生一世的願望就是——正法重現。我每天都祈求佛菩薩,祈願正法重現,這是我一生一世的願力、希望和抱負。我了,這些也是空,做我該做的工作。我們今天也是演一齣戲,一切法無生,今天也沒有能說、所說,也沒有能聞、所聞,無我、無人、無眾生、無一切法,我做該做的事情。【邪正盡打卻】,【卻】就是掃除。邪見不可著,我告訴你,連正見也不可著,如果你落入一個說:我是正見,別人是邪見。記得!你那個也是邪見,知道嗎?動一個念頭認為比別人行,那個就是不行。邪正盡打卻,掃除。【菩提性宛然】,【宛然】就是顯然可見,很明顯看得到。我們的清淨覺性很顯然的看得到。你不能著一個:我擁有正見,統統放下。二無的對立統統放下,我們的清淨覺性就顯現了。
【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載運你度過生死,【迷聞經累劫】,我告訴你:迷了就塵點劫。累劫就是塵點劫。【悟則剎那間】,悟了就在當下。【師復曰:今於大梵寺說此頓教,普願法界眾生言下見性成佛】。諸位都有佛性,拿出來用,心中有妄就是妄用,心中有自性,就是淨用啊!對不對?所以,現在在大梵寺說此頓教,頓悟自性,普願法界眾生言下見性成佛。【時韋史君】,韋刺史與跟這些屬下【官僚道俗】四眾弟子【聞師所說,無不省悟,一時作禮,皆嘆善哉:何期嶺南有佛出世】。何期就是:哎呀!真想不到啊!我們是中國這個廣東嶺南竟然有一尊佛出世啊!所以六祖是東方如來。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7-31 17:29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8-1 22:34 编辑
<六祖壇經>講座第三天
2004年10月2日——8日
上慧下律法師
文殊講堂
講座第三天
【釋功德淨土第二】
解釋什麼是真正的功德,什麼是求生淨土。
【次日,韋刺史為師設大會齋。齋訖,刺史請師升座,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問曰:“弟子聞和尚說法,實不可思議,今有少疑,願大慈悲特為解說。】
【次日,韋刺史為師設大會齋】。設這個供齋,用完了餐,【齋訖,刺史請師升座,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要有禮貌啊!對說法的法師要有禮貌,士庶也是有修養的或一般的聽眾的佛弟子。官僚就是有身分地位的。【士】是讀書人;【庶】是一般的貧民,【肅容】就是要有威儀。再一次頂禮,就【問曰:弟子聞和尚說法,實不可思議】。因為他講的都是見性大法,見性大法就是回歸當下,不拖泥帶水,沒有枝葉、葛藤,單刀直入就突破了無明,所以,實不可思議。【今有少疑】,現在有少許的疑問,【願大慈悲特為解說】。希望和尚慈悲,為解答見性大法。
經文,【師曰:有疑即問。吾當為說。韋公曰:和尚所說可不是達摩大師宗旨乎?師曰:是。公曰: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
【師曰:有疑即問。吾當為說】。有懷疑就問啊,我就會為你解說。【韋公曰:這個韋刺史就說了,【和尚所說可不是達摩大師宗旨乎】?這個宗旨就是正確的意旨。和尚你所說的見性大法,可是不是達摩大師的旨意呢?就是您這個傳承是一樣嗎?【師曰:是】。當然都是講見性大法,當然都是一樣的。【公曰: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達摩大師來到震旦,就是我們中國,剛好碰到梁武帝。【帝問云】:梁武帝就問說了,好大喜功的人就是這樣子,在有為造作裡面,這個比比皆是,舉這個例子,我們今天修行,還是都是搞這個,就是要名。【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我梁武帝一生一世造了多少千、多少萬的寺廟,供養了多少出家人,還布施設種種的供齋,有多少功德呢?有什麼功德呢?他在生滅法裡面著相?達摩大師是個見性的聖人。【達磨言:實無功德】。這一回答,大家都搞不清楚了,其實很簡單,著相它就是生滅法,見性就是不生不滅法,所有的施捨、生滅當下不著,就是見性,行一切善,不著一切善。達摩大師就回答:一點功德也沒有。【弟子未達此理】,弟子不了解這個道理。【願和尚為說】。
經文,【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養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實在沒有功德,不要懷疑先聖,就是達摩大師所講的話。【武帝心邪】,這個心邪不是惡的意思,是著相的意思。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他搞這些生滅法,就是希望達摩大師讚歎一番。本來希望達摩大師讚歎一番,達摩大師是個見性的人,他講的就是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才有功德。他就當頭棒喝:實無功德。梁武帝承受不了了。所以武帝心邪,不是說全造十惡,或者是惡知見,不是這個意思,是說他著相。【不知正法】,修無相法就是正法,正法涵蓋三藏十二部經典,貫通八大宗派不能離開這幾個字:就是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緣起無自性就是無相。【造寺供養布施設齋,名為求福】。福就是生生滅滅的東西,你布施了以後,當大官,當主席、或當大企業家等等,統統叫做生滅的東西。【不可將福便為功德】,你不可心拿這個生滅的造作,來說它是真如無為的本性的功德,這是兩碼事情。【功德在法身中】,功德在【無相】法身中,修無相法才有辦法進入絕對的真如自性,不著一物盡菩提,住就不對。所以功德在無相的法身中。諸位!要進入佛的領域,這個功夫可要下得很深,不住相布施。【不在修福】。因為在無相的法身中,才有功德可言,不在修福。
現在的比比皆是,我到你這個道場來,打個齋,刻個佛像,出個多少錢,都要名字啊。以前我們建這個文殊講堂的時候,有一個人拿了八十萬來講堂,說要跟他雕刻一尊地藏王菩薩,供奉起來讓大家拜,我說:行。但是他有一個要求,就是把他的名字刻在地藏王菩薩的底下,我就想起了廣化律師的一句話。廣化律師說:我們一般人不懂,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菩薩的下邊,你有多大的福報啊?人家每天拜地藏菩薩,就順便拜你?一切福報早晚都拜,很快就拜完了!所以我就堅持一個理念,希望大家有正信,能夠修無相的布施,我跟她講:哎呀!居士啊!這個女居士五、六十歲了,也是很著相、執著,就是一定要這樣子做啊!真的很抱歉!後來這八十萬又拿走了,不刻了。就是她一定要給你寫個名字。有的人就說:師父!您就給她個方便嘛!對不對!我說:那不行!所以你到我文殊講堂來看,沒有任何的名字,那個柱子、牆壁,沒有任何的刻什麼功德芳名,沒有一個都沒有,我希望他們能夠進入無相的修行,要不然這樣搞的話,百千萬劫不得解脫。
經文,【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
這段很重要。【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見【清淨自】性才是真正的功,平等【心】才是德。哇!你要見到了清淨的自性,悟到了平等的心性,才有功德。諸位!這個見性大法,可是最上乘論啊!是最上乘的法。萬法回歸自性,六祖惠能大師的《法寶壇經》怎麼能不研究呢?不好好的研究呢?底下,很重要!【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這個【滯】就是著。你只要動一個念頭去著相,就卡死了,心性就通達不了,每天情緒控制不了,他因為著相,什麼都以我為中心點,那麼人生宇宙就是紛紛擾擾。什麼是佛法?佛法就是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就是佛法,就是正法,面對這個現實當體即空,又能見性同時超越。見性的人跟大家的生活一模一樣,一樣行住坐臥,該做的工作做,該負的責任負,但是內心擁有大般若智慧。說:念念無所執著。因為我們執著就通達不了,就像水不通,常見本性真實妙用。為什麼講真實妙用呢?他要面對一切相,同時超越一切相啊,當然要真實妙用啊!
我今天見到了清淨自性,我要講經說法,現在講經說法就叫真實妙用啊。沒有一個人見性以後死板板的,整天坐在那個地方一點作用都沒有,失去了大用,不是清淨自性啊!【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哎呀,這個是普天下的人都是犯一個毛病,就是傲慢。你算什麼?你可以看到,處處可以看到,那個強烈的自己把自己拉高,輕視別人太容易了,降伏自己很困難,輕視別人很容易,要見性的人可不是這樣。內心謙下,謙下旁邊寫二個字:隨順,就是隨順眾生。這個要下一點功夫了,就是不要老是跟眾生敵對。你可以看到這個世界上的眾生,他一看到什麼,不跟你損幾句,他日子不好過,他講話有意無意就給你損幾句。為什麼?沒有謙下的功夫。謙下就是隨順真如,隨順眾生就是隨順真如,因為真如是無諍、是平等、是與世無諍,所以隨順眾生就是隨順自己的真如自性。隨順真如自性才是真正的修行。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
【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意思是在天地萬物、人生宇宙當中,每一個時空的交會點上,所展現的相叫做萬法,清淨自性在萬法當中同時顯現,但是所顯現的卻是離一切執著。心體離念是德,離念就是離執著的念,離分別的念,離顛倒的知見,還是一樣,離執著、分別、顛倒叫做離念,而不是離開正念,正念就是無念。你不能說涅槃是什麼念頭都沒有,涅槃是什麼念頭都具足,大智慧真如自性統統具足,不能說他沒有念。所謂的離念是對凡夫講的,諸佛菩薩具足一切清淨善念,眾生是動念即乖,所以,這個看你悟跟不悟。
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修學佛道,要悟入不生不滅的才是功。【應用無染是德】。【應用】就是運作,運作在這個世間各個角度,而且不被染污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要見到無相的法身,就按照這個來修行,是真正的功德,簡單講就是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才有功德可言。【若修功德之人】,底下這句很重要,【心即不輕,常行普敬】。那個心不能輕視任何一個人,心輕視任何一個人就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這個心不能輕視任何一個人,因為對方是佛啊!一切眾生,你就站在他有佛性這個角度,你都必須尊重他,讚歎他,人就是不可以輕視任何一個人,尤其修學佛道的人,講話不能嚴苛。【心即不輕,常行普敬】,普遍的尊敬一切眾生。【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吾我】就是人我是非。心從頭到尾一直動念去輕視一個人,認為他小我大,他錯我對,他惡我善,他非我是。完了!這樣子的話,自己活得很苦惱,彼此相處也痛苦不堪。
心常輕人,就吾我不斷,【吾】我加二個字:是非。什麼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說話,從來不體諒對方的立場,叫做吾我不斷。【即自無功】,那一點功德都沒有。【自性虛妄不實】,什麼叫自性虛妄不實呢?這一句不是說清淨自性嗎?若著相,便落虛妄不實。要這樣講,原文太省略了,一看啊?自性虛妄不實?怎麼會這樣子呢?剛剛講自性有無量功德,不生不滅。現在講:自性虛妄不實?不是這個意思,就是你清淨的自性如果著了一個相,就落入虛妄,不實在的。自性著相落入了染污,落入了虛妄,當然就沒有功德了。【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每一個念頭出來都是正念,這是功。【心行平直是德】,你要心能夠直心,就是道場,不要扭曲別人,不要醜化別人,不要惡意的攻訐。你現在看看報告新聞啊,媒體、雜誌一打開,哇!那個政治立場不同。你看看台灣這個政治生態,哎呀!不得了,對罵呀!象仇人一樣,沒辦法,我們佛弟子,不悟是這樣子的,心行平直才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要講功德,身跟心是不二的,要把身體照顧健康,身安而後道隆。【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這句話畫雙黃線。目前,一切眾生就是這個大頭病。我從小就得了一種病,叫做大頭病,就是喜歡人家讚歎,我這個病已經吃了中藥,吃了三十幾年,一直就吃不好,碰到人就喜歡人家讚歎。一切眾生也是這樣子,得了大頭症,就是喜歡人家讚歎,就是著相,現在看到這《六祖法寶壇經》,要好好的迴光返照。【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
經文,【又問: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又問: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這一段很重要,修淨土的人不會看經典的人,以為達摩大師在毀謗淨土,不是這個意思,會看經典的人知道,達摩大師是大慈悲。意思是說,淨土不能離開現前當下一念,要懂得祖師的用意是很辛苦的,你一直認為心外有一個極樂世界,不曉得極樂世界還在這一念清淨自性當中顯露出來。【師言:使君善聽】,韋刺史啊!你好好地聽啊!【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西方引化就是引導來度化眾生,化導眾生。【經文分明,去此不遠】。為什麼?我們了悟這個極樂世界的一剎那之間,那麼臨命終,阿彌陀佛就接引極樂世界,為什麼速度那麼快,當然就沒有距離啊!是不是?還是在起心動念間,屈身臂頃到蓮池。【若論相說】,這個六祖講的很好,如果要在事相的角度來說,因為凡夫見相啊!他就認為:凡所有相都是實在的東西,所以有幾公里幾公里,幾個佛國土。【里數有十萬八千】。有十萬億個佛國土,【即身中十惡】,身三(殺盜淫)、口四(妄語綺語兩舌惡口)、意三(貪嗔癡);八邪(八正道反過來就是入邪)。【便是說遠】,造了十惡業,遠離了八道,那麼就很遙遠了。一天到晚造惡業,跟極樂世界相形愈來愈遠了,從事相上來說,是有十萬八千,從理上來說就當下這一念。
【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為什麼?近就是當下一念。【人有兩種,法而兩般】。人就是根性有兩種,法沒有兩般。【迷悟有殊】,就是有差別。【見有遲疾】,對清淨自性的體悟,有的快有的慢。【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底下要注意聽了,關鍵就在這個地方。迷人跟悟人,在六祖的角度來說,六祖他是講最上乘論,就是這一念就叫你成佛。淨土分四個土:凡聖同居土,就是沒有斷惑的、方便有餘土,斷見思惑的、實報莊嚴土,斷塵沙惑的、頓悟的人直接進入常寂光淨土。換句話說,大家在這裡,自性上好好的用功,你要往生極樂世界,你的品位就一直高一直高,因為極樂世界是變易生死,不是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就是境界一直在轉變… …,所以你到極樂世界去的時候,你自己見到你自己託在蓮花化生,而這個蓮花就隨其你聽聞正法,蓮花聽聞了正法就一直轉,自性轉動,見地愈深,定力愈深,蓮花一直放光,一直長大,一直大……,你在這個娑婆世界念佛,精進念佛,極樂世界的蓮花每天都在澆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六祖惠能大師他這最上乘論就是說:單刀直入,就是叫你進入常寂光淨土,他不是否定這個極樂世界,要弄清楚。
為什麼頓悟見性就是佛,就不要到極樂世界去了,我們話講回來,這還不是每一個人有辦法的,因此我的主張就是說:在心性上,你要好好體悟一切法無生,在教義、教理上,我們要好好的聽經聞法,在念佛的功課上,你要堅持不退轉,不能動搖。這個就是我今天要講《法寶壇經》的用意。記得把那個女人三不退轉,我講的是那些沒有看過VCD的外面的女眾,用那種精神,勇氣來念佛,個個往生還是上品呢!三不退轉會背吧!死纏、爛纏、打死不退轉,就是堅持淨土法門,就把那功夫拿出來用,知道吧!沒有一個不往生的。六祖講的他這個是常寂光淨土,這個最上乘論究竟的,這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我們還是要慢慢體悟啊!我告訴你說,老師要求你考六十分,你就會不及格,因為只要六十分就好。老師說:我告訴你下次不考一百分,我打死你,這個孩子回去唸……,就算沒有拿一百分,掉下來也有八十分啊!
我們要是沒有辦法一念見到佛的法身,沒有辦法到常寂光淨土,大不了掉下來還有實報莊嚴土,再真不行掉下來還有方便有餘土,實在是笨的沒有辦法了,帶業往生,還有一個凡聖同居土,對不對?要搞清楚六祖的大意、用意,他一下子就是要叫你:徹底放下就是佛。對不對?像我媽就很好了,我說:念佛啊!我都在念啊,煩惱自己跑出來,我也沒有辦法啊!他就這樣子了,很有理由,她念佛……,妄念就自己跑出來了,她念佛……,妄念就自己跑出來了,眾生就是這樣。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諸位!這是常寂光淨土的功夫啊!
經文,【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
【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愆】就是罪過,所以看你心靜不靜。【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六祖這個意思要弄清楚,清靜自性是沒有取捨的,沒有分東方、西方的,意思就是:回歸當下一念,沒有東西的,所以這句話的意思,不能說:哎呀!我們的六祖否定淨土,或者怎麼樣子,誤解了大師的用意。大師的用意是:見性的人沒有東方、西方的分別,這一念本來就是具足,你要念佛,這一念同時就是極樂世界,臨命終不是花開見佛嗎?諸位!花開見佛怎麼解釋啊?智慧開即見佛,你為什麼不見佛?智慧沒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所以六祖講的是自性的唯心淨土,我們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我們必須在事相上下功夫。你要好好的做功課,早課、晚課,多持咒、多念佛,好好的體悟這個唯心淨土,一心一意,好好的慢慢在事相上磨掉習氣,好好的專注又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算沒有辦法像六祖講的這樣子,往生是絕對沒問題的。
我說的往生不困難的意思是:我們從以前看到現在,有多少人寫信來,他用了師父的金光明沙,用了師父加持過的咒輪,三張咒輪、往生被,有一個人不可思議,一個往生者,就把師父加持過的東西,金光明沙、三張咒輪、往生被蓋著,結果那一天就放入冰庫,其他的人九個一排有十個,其他人統統放進去,都是往生者,第二天出來要化妝啊,其他九個統統冰凍象冰棒一樣,這蓋往生被、三生咒輪、放金光明沙在額頭的,全身都是柔軟、面貌如生。諸位!冰凍二十四小時啊!六祖講的是見性大法。我告訴諸位!密宗的加持咒力本身就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我們從以前到現在去跟人家助念,斷氣以後,有的那個臉,就是灰頭土臉,臉發黑,在旁邊一直助念……,那個臉紅通通,面貌如生,淨土法門是不可思議的啊!我們看經典要了解祖師大德他的用心。六祖的用心就是最極、最上乘、最快、直截了當,通身放下就是淨土,唯心淨土。但是一般人功夫做不來,做不來就慢慢來,對不對?六祖他是坐電梯,我們是爬樓梯,需要一步一腳印的慢慢來。人家六祖一進去的時候,電梯一按,嚕……就到了,我們可要用一點時間,下一點功夫。【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悟人,覺悟的人;在處就是當下這個地方。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
經文,【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
【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假使,如果我們的心地只要不起惡念,沒有不善心,西方就離我們不遙遠。【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即行十善。【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諸位!師父開始講的:往生是現在的事,不是臨命終的事情,我講的跟六祖一樣喔!現在你就要處理這一些執著、顛倒、妄想、分別,臨命終沒有把握啊!臨命終助念叫做賭博,賭博不是輸就是贏,萬一沒去怎麼辦?再來,再來怎麼得了。往生是現在的事情啊,回歸當下這一念,你就一定要徹底的不住相,徹底的不執著,徹底的不分別,你要下定決心啊!極樂世界就在當下這一念啊,剛開始做起來有點困難,因為眾生就是靠執著過日子的,一下子放,放不掉,沒關係,我們有了目標方向感以後,知道修行的正確方向以後,就是在見性上下功夫,好好專心念佛同時要在不生不滅的心性上下功夫。到如彈指,便睹彌陀。
經文,【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惠能與諸人,移西方於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
【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這個【使】也可以解釋說韋刺史,【使】就是假使、假設說。假設說你,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因為極樂世界分四土,我們六祖也不是淨土的專家,他大徹悟的聖人,所以他講的就是一念成佛,因此我們要了解立場不同。你只要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呢?【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一切法無生,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宣說的,諸位,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講的也是這個。為什麼一切法無生呢?緣生、緣起無自性嘛,一切法無我嘛,所以生,剎那變化,譬如說:你這一秒鐘生,這一秒鐘馬上又變化,你從前一秒鐘找不到我,這一秒鐘說是我馬上又起變化,下一秒鐘是我,還沒到,哪一秒是你啊!一生,馬上剎那又變化,住,再來就壞;生、住、滅簡稱生滅。【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所以師父勸你要悟到自性,好好念佛就是這個道理。【惠能與諸人移西方於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諸位希望見嗎?
經文,【眾皆頂禮云:若此處見,何須更願往生?願和尚慈悲,便現西方,普令得見。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眾皆頂禮云:若此處見,何須更願往生?願和尚慈悲,便現西方,普令得見。師言:大眾!】哎呀,諸位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我們這個色身就像一個城牆,【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外面有五門,就是眼耳鼻舌。【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心就像大地,性就像居在大地的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諸位!六祖所講的統統是唯心淨土,理上究竟無生,不是事相上在講的,而事相在講的,確實有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有極樂世界,要悟到究竟了,極樂世界心包太虛,量週沙界,極樂世界也在我的心性當中。所以六祖談的就是這個,究竟無生、畢竟平等的唯心淨土,我們一般眾生沒有這個能力。你這一念慈悲心,你就是觀音,那你做得到嗎?做不來,理上可以講得通,事相上沒有辦法的。
喜捨名為勢至,其實六祖就是要你昇華自己,昇華自己,你就是觀音、就是勢至、就是釋迦、就是彌陀、統統在這一念裡面,六祖就是一直在勉勵你,意思就是:你也是聖人,不要自貶身價,輕視自己,直取清淨自性。【人我是須彌】,人我就是鬥爭不斷的人,就如同我慢高水,不留德水,就像須彌山,因為自己把自己抬得很高。鬥爭不斷啊!【邪心是海水】;邪見的心就像海水,煩惱就像波浪,一直鼓波,所以,這個世間沒有停止過。你可以看到這個新聞報導,從來沒有停止過的。【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鬼神就是忽有忽無,好像有,好像沒有。【塵勞是魚鱉】;停不下來。這個魚在游動啊……一天到晚就覓食啊,鱉也是這樣子,游啊……,疲於奔命,從來沒有停止。歇即是菩提,停不下來。【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諸位!這個統統是在理上來說的,就是你現在有這個念頭,將來就會引導你進去某一道。
經文,【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無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這還是一念之間。【除人我,須彌倒】,意思是:我慢心就倒下來,你要除掉我相、人相、眾生相、不可心動一個念頭,我比別人行,輕視任何一個人都不行。須彌山就倒下來了,就是我慢的高山就倒了。諸位!《六祖法寶壇經》單刀直入摧毀你種種以前的妄執,太了不起了,六祖,每一句話都是針針見血,沒有廢話。【無邪心】,就沒有邪見的心。沒有邪見的心怎麼樣呢?【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統統在自性裡面下功夫。【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你動一個念頭著這個相,五欲六塵,你最多最多就是生天啊,這個世間最多就是這樣子,行十善,但是,著於五欲六塵,怎麼樣?就是世間人,做了一切善,可是卡死在這個世間的五欲六塵裡面,最多就是生天了,不能成佛。【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所以我說:見性太重要了。【內外明徹,不異西方】。為什麼?沒有隔閡,內心清靜,外面境界當體即空,身心世界同時放下,忽然超過世出世間,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你不在這個自性上下功夫,你怎麼到極樂世界去啊?
【大眾聞說,了然見性,悉皆禮拜,俱嘆善哉。唯言:普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
經文,【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所以,六祖講的統統在自性上發揮。所以,在理上來說,無生的這個角度來說,是這樣,唯心淨土。【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在家居士如何修行?【願為教授】。我們今天在家居士多,我們聽聽六祖怎麼開示。【師言:吾與大眾作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就跟我祖一樣,沒有什麼差別。【若不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頌曰:心平何勞持戒】,擺平別人很容易,擺平自己很困難,統領百萬大軍很容易,降伏自己很困難。所以世尊說:能統領百萬大軍的人並不偉大,一個人能夠降伏自我的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那就是世尊。世尊二六時中,統統做降伏自己的功夫。你要心平等心,心擺平了,畢竟空,心平就是悟到畢竟空,見性,心平等了沒有煩惱叫做平,沒有執著叫做平嘛!又何必說持戒呢?這句話不是說叫你不要持戒,不是這個意思,你擺平了這個心性,擺平了這些煩惱,擺平了你自我,又何必說什麼持戒不持戒呢?因為沒有這種東西啊!是這個意思。
【行直何用修禪】。行直,心要是平直,不要扭曲別人,不要醜化別人,不要妄語,不要把不實在的事情加在別人的身上,不過開玩笑例外。心直何用修禪,你心沒有醜化別人,不扭曲沒有執著沒有煩惱,那修什麼禪呢?無相有東西修嗎?【恩則親養父母】,【恩】就是知恩的人,知道報恩的人,怎麼樣?【親】就是孝,孝養自己的父母。知道報恩的人孝養自己的父母。【義則上下相憐】,有正義感的人,對上對下都互相的憐惜,互相的扶持、共患難、共飢寒。飢寒患難一同扶持,佛弟子也要這樣子。我們要互相扶持、共患難、共飢寒,我們要為了正法,要互相鼓勵,互相讚歎,來行菩薩道,佛門裡面,千萬不能有差別,八大宗派我們一律尊敬,一律平等,這個就是真正有功夫的人。
【讓則尊卑和睦】,【讓】肯退讓的人,你肯退讓的人,退一步海闊天空,眾生是爭,不肯讓,爭就是你死我活,世間就你死我活。了解緣起性空的道理,就是說:我存在就是他存在,我毀掉他就是毀掉我自己。我看了一個電視劇,在描述這個大老婆很辛苦,二老婆想盡辦法要幹掉她。一天,二老婆就買通一個殺手,她認為:我把他搶過來,我一生一世就是共處在一起,就是我的了。大老婆就被殺掉了,她還故佈疑陣,現場好像自殺的一樣。這個事情經過了幾年,大家都調查不出來,後來經過調查、調查……,查到了是誰殺的,再來,幕後的指使者也抓起來了,判死刑!本來是要自己好,結果統統完蛋了!看到這一幕就是要告訴大家:眾生好就是自己好;傷害眾生,只要你動念就不對,要趕快停止。動那個念頭就不對。讓則尊卑和睦,【尊】就是上,【卑】就是下,你肯退讓,就很和睦相處。
【忍則眾惡無喧】,能夠忍,一切眾惡就不會吵雜,能忍一切的惡就喧騰不起來,【喧】就是吵雜不起來。【若能鑽木出火】,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你修行精進不懈怠,必定見性成佛。這個鑽木出火,就是下功夫一直鑽木,這個木頭要鑽出火來,就表示一直用功、一直用功……,親近善知識開示,自己能夠知道進退,也能夠知道退讓,了解心性的道理,又懂得這個淨土的可貴,鑽、鑽……有一天就會冒出火花來,極樂世界就在當下這一念哪。【淤泥定生紅蓮】。淤泥就是染污,定生紅蓮,菩提的意思,表法的。淤泥定生紅蓮,諸位!我們一定要了解,在這個世間,污穢和清淨都是可貴的,一定要有很正確的觀念,好!你看到那個電視的名模嗎?漂不漂亮啊?漂亮。你有看到那個蕭大美女嗎?漂亮!漂亮從哪裡來?直截了當講,她要會排泄才漂亮得起來啊!是不是?要是林名模跟蕭大美女明天便秘了,我告訴你,這裡面的排泄物堵在裡面,那個叫做毒素啊!骯髒的東西跟美的東西,這個都是很可貴的呀!
我告訴你:只要見自性,看世間的道理跟世間人是完全不一樣的,世間人看到污穢的,就說:哎呀!很骯。告訴諸位!沒有骯髒,沒有我們今天。諸位!大小便不清淨,記得!清淨的佛性就靠這個,你回去不大便、不小便,你慘了!清淨佛性?不會大小便你完了,就不用唱下去了,不要厭惡那一些不清淨的東西,去追求什麼叫做清淨的。淨跟不淨還是在這一念之間啊!我們今天的佛性在哪邊?就是大小便裡面,是不是啊?不大小便,你怎麼辦?看事情,三百六十度的每一個角度,你看就是不一樣。我學佛以後就一樣了,我讀大學的時候,象微積分考九十分,或是考一百,有的人就會輕視那一些考二十分的,我大一就開始學佛。我的觀念就不是這樣子了,一般人:你才考二十分,哼!不中用!我就和他們不一樣,我會走過去跟他說:還好你二十分,襯託我一百分,沒有你考二十分,怎麼顯示我一百分?謝謝!不然沒有你二十分……,因為有二十分才能襯託一百分啊!襯託法就這樣子嘛!你要感謝那些窮人,你不要輕視他,因為有那些窮人,你才顯示你自己是富豪啊!我們要感恩眾生,因為眾生活得很辛苦,才能顯示我們學佛人高超,萬法都感恩,萬法都平等,沒有淨沒有穢,沒有美沒有醜,萬法就在這一念,你轉得過來轉不過來。
【苦口的是良藥】,苦口就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所以要善巧方便,我們要規勸一個人,記得師父的一句話:要先讚歎他的優點,認同他的存在,然後用柔軟的角度,慢慢的跟他勸,一個因緣一個因緣慢慢來,你一下子要把他轉變,兩個就乾起來。我告訴你:這個很重要。我現在舉個例子,你要注意聽,你要用這個方法無往不利,你看過小孩子哭泣嗎?小孩子生病的時候,他是不是:哇……!小孩子生病的時候一直哭,可是那個藥很苦,把它放到嘴巴里面,一吃下去馬上嘔吐,吞不下去,因為太苦了。這個藥是苦的,你把它放在中間,外麵包一層糖衣,或者是你把藥加一點蜜糖,灌下去,這個小孩子肯吃,病又會好。諸位!規勸一個人就要用這個方式。你說我直心啊!我說:那不叫直心,那叫莽撞,不懂得人性。我直心,我又不會講好聽的話,我說你死定了,我告訴你。什麼叫眾生?眾生就是你明明知道你在講虛偽的話,可是你拍拍馬屁,他就是一個字:爽!眾生相就是這個樣子,你要講真相,他馬上跟你翻臉,對不對?你要講什麼話呢?認同他的優點,認同他的存在,慢慢一步一步來,需要一點時間。說:我就不會講謊話,我就是直心的人,我告訴你那不叫直心,見性的人有善巧方便的,我要引導你好,我知道需要一點耐性,慢慢地來,急也沒有用,學佛法也是這樣子。
【改過必生智慧】,肯改過的人一定有智慧。【護短心內非賢】。什麼叫護短呢?自己的缺點隱藏起來,自己的錯誤也隱藏起來,愈來愈糟糕,心內非賢,不是好的。【日用常行饒益】,平常的生活,就要學習寬恕眾生,因為他是佛,只是目前暫時被迷了。【成道非由施錢】。你要見性成佛道,那不是靠布施的,布施是生滅法的。【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你要求清淨自性,你不是要開悟嗎?要成佛嗎?很簡單,從我們自性清淨心下手。何勞向外求玄呢?心法以外,沒有正法,正法就是心法,離心性以外,沒有正法。【聽說依此修行】,聽說【心性正法】,你聽到心性的大法、正法,就依照萬法回歸當下這一念,本自具足的清淨自性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天堂就在眼前。
經文,【師復曰:善知識,總須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眾人且散。吾歸曹溪,眾若有疑,卻來相問。時刺史官僚,在會善男信女,各得開悟,信受奉行】。
【師復曰:善知識,總須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相待】就是有二,清淨自性是不二的,佛法是不二法門。【眾人且散。吾歸曹溪】,我要回曹溪了。【眾若有疑,卻來相問】。有疑問就來問吧!【時刺史官僚,在會善男信女,各得開悟,信受奉行】。因為韋刺史請法嘛!所以說韋刺史,還有這些屬下官僚,在會的善男信女,統統開悟,信受奉行。
【定慧一體第三】
一體:定跟慧統統離不開這個心,不生不滅的真如自體性,你只要見到了真如自體性,本自具足有慧,本自具足有定,一個萬法不著相的人,心當然就是定了,意思是定跟慧不必特別修,是這個意思,但得見性,定慧具足。
經文,【師示眾雲: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內外一種,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
【師示眾雲: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就是清淨自性的定,清淨自性的慧,定慧是不二的。【大眾勿迷】,不要迷惑顛倒了。【言定慧別】,言這個定不同於慧,慧不同於定,不要說定慧是有差別的。【定慧一體,不是二】。定跟慧本來是一體的,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一個是體,一個是用,我們在《十四講表》裡面講,不是有體相用嗎?討論這個佛法就三個角度,不是體就是相就是用嘛!那麼,定是慧的體,慧就起作用,作用統統是大智慧,大智慧,心統統有定。【即慧之時定在慧】。你大用現前,這個慧就是大用現前,大般若智慧作用的時候,定在慧中,當你在定中的時候,智慧就在定中。【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就是即定即慧,定就是慧,慧就是定,不二。
【諸學道人,莫言】,不要這樣說。【先定發慧、先慧發定】。一般都是這樣講的,《楞嚴經》也是這樣講的,依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名三無漏學。六祖直接就告訴你:戒定慧同時具足。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不是惡。就是說:不明第一義諦,是這個意思,不明見性大法叫做不善,不是世間造惡業的那個不善。意思就是說:你嘴巴講的都是很好的話,可惜你沒有悟到真如自性啊,叫做心中不善。【空有定慧】,你嘴巴一直講,白白的講定、講慧。【定慧不等】(均等)。【若心口俱善】,心悟到真如自性第一諦,嘴巴講般若,定慧是一體的。【內外一種,定慧即等】,定慧就平等。
【自悟修行,不在於諍】。因為諍與道相違。諸位!不只是外諍,還有內心不能諍。有的人沒有見性,自己一個人住茅蓬,有時候情緒控制不了,自己跟自己吵架、發脾氣。不止是事相上外相的諍,內心沒有擺平,你住哪一個茅蓬,住哪一個山中,自己會跟自己諍,因為沒有智慧,煩惱。【若諍先後,即同迷人】。跟迷沒什麼兩樣。【不斷勝負】,沒有放下這個勝負的心,世間不是勝就是負嘛,不是贏就是輸嘛。六祖惠能就說:徹底放下,修行叫做贏,執著勝負,徹底叫輸。【卻增我法】,我相,還有法相。我比你有修行,那就是凡夫,我行你不行,就是惡知見。【不離四相】,《金剛經》我們講過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經文,【善知識,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如《淨名經》雲'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
【善知識,一行三昧者】,什麼叫做一行三昧呢?【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一直心就是誠實的心。直心就是畢竟空,了悟一切法不可得。什麼叫直心?動個意念,動個意識的狀態,意識的念頭,不能離心意識,就不是直心。不能離心意識,就沒有辦法見性。【如《淨名經》雲:直心是道場】,就是單刀直入就是見性;【直心是淨土。莫心行諂曲】,就扭曲的意思。所以一切眾生因為扭曲了清淨自性,不見我們每一個人的本來面目。【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直心就是見性,見性就是不會扭曲人家,不會彎曲,他從眼看出來的萬法,統統是無生、平等。【於一切法勿有執著】。對一切法千萬不能執著。【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動、妄不起】,坐在那個地方不要動、妄念不起來。【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跟草木、石頭一樣,坐在那裡不要動,什麼都不要去想,認為這個叫做一行三昧。錯了!草木也有辦法呀!釋迦牟尼佛大徹大悟,他不是在講經說法嗎?他能夠大用現前啊,他不是像草木、石頭擺在那邊嗎?不!世尊要度眾生啊!行住坐臥統統見性,如果你用這種,說一行三昧是這樣,坐在哪裡不動,妄念不起,這跟草木一樣,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這會障你的道。
經文,【善知識,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若言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卻被維摩詰訶。】
【善知識,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大智慧、大般若要現前,你怎麼會把它停在那個地方呢?【心不住法,道即通流】。這個【法】就是四相,心不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著一切相,道就流通。【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若言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宴坐就是捨利弗坐在森林裡面,安祥的坐在那個地方不動,被維摩詰居士所訶責,【卻被維摩詰訶】。我們這個《維摩詰經》用台語講過。
經文,【善知識,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
【善知識,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神秀教弟子就是這樣子,你要好好看你的心,好好的靜下來,他不是大徹大悟,把心慢慢地靜下來,打坐,靜下來……一般修行就是這個樣子,靜坐,把你的心看看,讓心平靜……可是那個潛伏的執著還在,因為沒有見性。就不動不起,坐在那邊不要動也不起座,自性不能作用啊。坐在那邊不動,叫做修行,那起座怎麼辦?你認為坐在那邊叫做修行,那身體起來就不叫修行了?那你凡是要修行,都一定要坐在那個地方囉!是不是?道在心悟,豈在坐?對不對?道是在心悟,哪裡在那裡坐?【從此置功】,從這個地方著力點,就在這個地方下功夫。【迷人不會】,迷惑顛倒的人不了解。【便執成顛】,就顛倒了,就按照這個坐在那邊不動,怎麼樣?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啊!【如此者眾】,這些眾生。【如是相教】,我教你,你教我,大家來打坐,坐在那個地方看自己的心。【故知大錯】,這樣是大錯特錯啊!
剛剛講的宴坐有人不了解,這個【宴】就是坐在那個地方,盤坐在那個地方不動,他認為這叫做修行,剛剛有人不懂。
經文,【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是。】
【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哎呀,六祖這個比喻真是很好,一看就懂。【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就像電燈發亮,發光。燈就是體,放射出來的光就是用。【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這個體本來就一個,【此定慧法,亦復如是】。這個定慧之法也是這樣。
經文,【善知識,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契,悟人頓修。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
【善知識,本來正教無有頓漸】。這個頓跟漸,其實是【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契】,慢慢一步一步來。【悟人頓修】。什麼叫頓修?一下子就見到清淨的圓滿佛性,一下子就頓悟到清淨自性,雖然還留有一些習氣,不足為害。迷的人慢慢地修,頓悟到自性的人雖然有一些微細的習氣,可是已經沒有障礙了。【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就沒有什麼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講到這一段經文,這個要講到《楞伽經》了。大慧菩薩問世尊:法是漸還是頓?你打開《楞伽經》一看就知道,裡面講的很清楚,釋迦世尊的回答是:法亦漸亦頓。這一句話很重要了!一般我們是:萬法到底是漸法還是頓法?釋迦世尊對大慧菩薩說:法亦漸亦頓。大慧菩薩就問佛了:世尊,為什麼法叫做漸,同時也叫做頓呢?世尊就比喻了:譬如種子栽種下去,水分、肥料,漸漸成長,發芽,茁壯到結果,漸漸一步一步來,叫做漸。漸就是站在因果的連鎖性角度說的,修行人不能壞因果。
世尊說:譬如說陶器,印度當時可能很多製造這個陶器。譬如這個碗盤,它一定要輪轉盤啦、陶土啊,然後要繩子啊、要轉盤啊,還有種種技術啊,然後做了模型以後,再窯洞裡面燒。所以,世尊說:大慧菩薩,這個陶器的成就,完成了這陶器就是漸。要靠種種的材料,靠種種的技術,所以法是漸,知道嗎?這個也是不壞因果。世尊就說:法也是頓,為什麼?譬如鏡子,後面如果有一個大塊鏡子,同時顯現這個是站在剎那之間來說的,鏡子一放,剎那之間,相統統顯現。譬如大海,所有的東西都影現在大海裡面;包含在虛空,法就是頓。沒有任何的時間剎那,跟永恆的分別。講頓講剎那,其實是因為人心的方便說,到這個時候,沒有所謂的剎那跟永恆。剎那是觀念,永恆是人類的觀念,因為不了解永恆,所以我們方便說剎那。
世尊說:法亦漸亦頓。好,現在我們把它展開來,漸的意思是說:所有的事相都有因、緣、果,產生了這個世間,你不能違反這個因果定律。什麼叫頓?就是在因果法的任何一個角度、時間、空間,你也了悟到,因當下就是無生、緣當下也無生、果當下也是無生,因是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緣是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法,果是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因為起心動念,色身的產生或者是人生、宇宙的連鎖性,所以你看好像這個種子慢慢慢慢成長,所以這個叫漸。但是,你如果有那個能力,任何一個時間、空間契入無生法,馬上就超越了因果,超越因果而不壞因果,就是正法,叫做非因、非緣、非果。這在《菩薩戒》裡面講:非因、非果是諸佛之本源,行菩薩道之根本,就是不生不滅。諸位!不生不滅站在哪一個角度說:站在頓、剎那無生說;因果站在什麼地方說:站在事相的生滅連鎖性、業感緣起說,業感緣起,就離不開當下的頓悟,當下的頓悟不能離開緣起,生滅的連鎖性。所以緣起的生滅連鎖性就是生滅,任何一個生滅的動點,只要你有因緣碰到正法、大善知識,當下體悟到因空、緣空、果空,當體因、緣、果,統統叫做空。但是不壞緣起,又悟到無生,就契入,這個叫做頓,頓就是無生,漸就是方便講,生滅。
這個頓、漸,不是法有頓、漸,是因為眾生的根器有頓、漸,所以有的要慢慢,一步一步來,站在因果連鎖性,因為他根性不夠,前世所種的善根不夠,記住喔!這個頓還是由漸來的。六祖是不是頓根的人?對,是頓教的人,六祖難道是今生今世來就有辦法頓悟嗎?不可能,對不對?那要培養多久才有辦法?六祖才能頓悟。話講回來,就是這樣的,慢慢去悟……所以,世尊說,法也是頓也是漸,就這樣子。
經文,【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系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要畫線起來,這三句你看得懂,後面統統不用看,就見性。怎麼修法呢?如何修禪宗的?無念就是:你所有的執著、分別、顛倒要徹底放下;無相為體:你要了解,一切法本來就是無相,是你妄執,所以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你要怎麼修行,就是無所住。見一切相無所住著,這個就是修行頓悟的根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不管你是怨恨的人,跟你最要好的人,【言語觸刺欺爭之時】,就是有人去傷你、損你,動不動就削你幾句,刺激你、欺騙你、跟你鬥爭,這個時候【並將為空】,徹底放下,就是這個,修行要掌握住這個根本問題。就是並將為空,一定要把它徹底放下,一切的善、惡、好、醜、冤:你的冤仇的人,對你最親愛的人、執著的人,乃至有人說話傷害你,觸刺你、欺負你、鬥爭你,統統放下。【不思酬害】,不要想要動不動要反過來害他,找個時間反過來害他。【念念之中,不思前境】,每一個念頭當中不要掛礙,不要回憶,不思前境,前境就是以前所發生過的事情。台語有一句話,就是講得很貼切了:“一直溜一直溜,好像在溜狗屎幹台語:意思是:你煩不煩哪!(這句話)國語就不知道怎麼說了?意思就是:不斷一直講重複的話,你煩不煩啊?
一個人活地過去的記憶就是不幸,不曉得過去心不可得)。【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系縛】。系縛就是什麼?業障現前,你每一個念頭都執著,回憶過去、不滿現在、盼望未來都是執著,叫業障現前。台語有一句話講得很好:業在絞,業在轉動就是這個,念念割捨不下,一直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是真實性的東西,輾轉停不下來,名為系縛,綁得死死的。【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每一個法,念念不要去著它,綁不住你,【此是以無住為本】。
經文,【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你看,講無相不是把它除掉,是即一切相,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淨】,因為離一切相就不會起心動念。即一切相,離一切執著、顛倒、分別、妄想,當體就空,法體就清淨了,【此是以無相為體】。
經文,【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誤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不要去染污。【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在每一個念頭上了解境本空。為什麼要離諸境?緣起就是空。這幾天師父不是說:見到一切相,把它碎為微塵嗎?譬如說:這山很漂亮,上面種了很多樹。諸位!把樹移開來,在面的石頭移開來,土移開來,山不存在,山不存在的呀!所以,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注意!擁有一個好環境,不如擁有一個好心境,這個是最重要的。修行會用功,哪裡統統叫做道場,不會用功,跑到沒有人的地方,還是用不上,在自念上常離諸境,不不於境上生心,就是生執著的心,因為境不可得。【若只百物不思】,什麼都不要去想。強迫【念盡除卻】,強迫自己什麼都不要去想,叫做念盡除卻。如同【一念絕即死】,【死】就是如同死人。如同一念一氣不來,死人才沒有念頭啊!就像死人沒有念頭。【絕】就是斷,如同一念斷,就像死人沒有念頭。怎麼樣?【別處受生】,只想到別處受生,意思是:表示繼續輪迴。你把這個百物不思強迫自己的念頭斷除,就像一個死人斷了念頭,如同死人死了以後,只想到別處去繼續輪迴,繼續去受生,這樣還是生滅的東西呀!【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這個意義,【自錯猶可,更誤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經文,【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迷惑顛倒的人,在境上又起種種的念。【念上便起邪見】,這個叫做動念即乖,因為境不可得、相不可得啊!【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有塵勞必定有妄想,塵勞就等於妄想,妄想就是塵勞。我們為什麼會活得很累?自己給自己執著,給自己壓力;自己給自己執著,給自己勞碌、辛苦,我們執著,就像挑這個重擔,要走很遙遠的路程,一切眾生就是肩膀挑了很重的擔,要走完這一趟人生。執著跟分別就是很重的擔子,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若有所得,妄說世間人的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經文,【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沒有什麼事呢?【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了解這些都是緣起如幻的東西,總有一天會消失,你現在看不開,就是苦了自己。所以,為什麼要叫你了悟緣起無自性?一切無我,就是三藏十二部經典的精要啊!好好的體悟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念就是清淨的真如自性。【念,即是真如之用】。用就是大般若智慧。【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這個真如怎麼有性呢?真如有不動之性,真如自性是如如不動的,叫真如有不動之性啊!【所以起念】,起念還是真如啊!【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我們這個色身很重要。有一個護法居士,女眾,她也學出家人日中一食,剛開始她是過午不食,後來就日中一食。我們看了就很心疼,她就來拜訪師父啊!來講堂見到師父,坐下來,渾身是病,因為吸收的能量不夠開銷,四十歲的人看起來像老太婆,像我高中的奶奶。她就說:哇!師父!您這麼年輕,我就跟她講:是啊!我也控制不住啊!它就這麼年輕,我有什麼辦法呢?我一直不好意思說:你怎麼這麼老?四十歲,而發蒼蒼,而視茫茫,而齒牙動搖,我就問說:哎呀!當然那時候,沒有像六祖這樣講:善知識!我說:這位女菩薩,居士大德啊,你修什麼行啊?她說:我現在持戒清淨,我每天都持八關齋,我過午不食。我看她有氣無力,然後很難過,臉都發白了,堅持自己的理念,這樣叫做修行。我告訴她說:居士啊!你是不是要調整一下呀?晚餐是不是要吃一點呢?因為這個能量還是很重要嘛!因為我們看了《六祖壇經》,身心不二的嘛,身安而後道隆,你身體不健康,正念提不起來啊!對不對?
人,心裡想要修行,可是這個身體一直病,找不下來,承受不下來,沒有辦法,沒有能量啊!手又發抖,然後就坐在那邊,寢食難安,很痛苦!她回答一句話,我說不下去了,她說:我過午不食,打死不開緣。再來就講不下去了。打死不開緣,這個理念,就像我剛剛出家那個時候的理念,我跟她是同路人,我持午持了八年啊!嚴格的持午,有時候,十二點以前要吃飯。在高速公路開著車子,為了趕回高雄吃那一頓午餐,我告訴你,因為時間來不及了,親近廣化律師(當時在台中南普陀佛學院),晚上鍋蓋統統翻過來蓋的。廣化律師那個持律很精嚴的道場,碗、鍋、鼎統統倒蓋。倒蓋是什麼意思?叫做動彈不得,想要炒一盤什麼東西那沒辦法的,統統蓋起來的啊。我在高速公路,開一百多,一直趕著要回來過午不食,結果開了一百二十七。外省人說的:你奶奶!速度,那個時候真的沒有想到,就是:我要持午,我要持戒,結果,開到彰化那個地方,一個大轉變,好死不死,那個警察躲在旁邊,一支紅旗子,唰!就停,沒辦法了,因為很急,要過午啊!一看,和尚,哇!很popular,和尚開一百二十七!因為他不知道我過午不食,好了,沒辦法了,他說:師父,您知不知道您開多少啊?我說我不知道。您開一百二十七喔!我說:那很快嗎?啊?當然很快啊,一百二十七,那有什麼辦法?
罰單就要開了,這個警察就內心不敢講,意思就是說:師父您有沒有背景?師父!我要開罰單了喔!開就開,警察就很可愛,還要一直問我,我要開罰單了!師父你想一想喔!我給你開罰單好不好?意思就是說:您有沒有背景,隨便報一個。我說:趕快開,趕快開!他說;好了,就開!六千。結果開了以後,那沒辦法了,再繼續要趕回高雄,趕回高雄的時候,因為嚴格的持午,那個觀念很嚴重,非常嚴重,就是這樣叫做修行。一開到高雄,一坐下來剛好十二點。沒得吃,放下!那個時候是這樣,到晚上發抖,因為我還要吃一些西藥。就這樣一直在那個觀念裡面,我不是說持午不好,沒有這個意思,要看個人知道嗎?像我這個吃得少的,又沒有什麼體力的,就這樣子持了八年,胃潰瘍、胃酸過多,胃下垂、十二指腸潰瘍、幽門阻塞、嘔吐、頭痛、胃腸不能蠕動、心肺功能衰竭。那種以前的觀念非常嚴重,認為這樣叫做修行,人家給我建議聽不進去的,那個悲情的故事,自己給自己一個多美好的前景:我是持戒啊!開玩笑!卡住那個觀念,這個女眾就是這樣子,卡住那個觀念,我叫她開緣,四十歲,完全不成人形,煩惱沒有斷,晚上不吃有什麼用?
廣欽老和尚座下有一個比丘尼,她是打餓七,七天不吃飯喔!這樣一直用功,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就這樣子。《廣欽老和尚開示錄》裡面寫的,自己打餓七,自己死掉了!《廣欽老和尚開示錄》你要看的呀!很有意思的,晚上好好的吃,吃得飽,好好的做常住的功課,廣欽老和尚在回答很直截了當的。師父!我念佛念了以後總困,念佛很累、很想睡覺,師父!我怎麼辦?廣欽老和尚在回答很直截了當:去睡飽再起來,再起來念。他沒有跟你講很多,很累,你就去好好的睡一覺,起來再繼續用功,就不要地那邊一直熬……,熬壞掉了。就這樣,修行就是平常心就是道。我們觀念錯誤,就是用這個教化眾生,以前就是這樣子。所以,這個持午,我們不能說持午不好,要看個人的能力。
這個女眾回去以後沒有多久,送加護病房,出來,每二次又來講堂,我看她還是不行。她就說:慧律法師,你幫我加持一下。我就跟她講:吃飯比加持更重要啊!她就是轉不過來,她就說;嗯!我還是要持午。我就給她講一句:你死定了!你一卡住持午這個觀念,沒有辦法的,我是不會那麼殘忍:你去死好了,不管你了!不是這樣子,你現在是沒有體力啊!又不是卡住什麼陰、什麼亡魂。對不對?你要卡住那個亡靈,我們還有一點辦法,你這不吃飯沒有能量,還叫我加持?沒辦法了。我說:我先去吃飯,再來跟你加持。你不要能量,我要啊!修行不是這樣子的。
經文,【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所以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是常常自在,你只要不被萬境所污染,就是不要起心動念,了知萬境本空。【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你善於分別六根六塵六識所顯現的萬法,但是,對這個真如自性如如不動,第一義諦不動。
【教授坐禪第四】
經文,【師示眾雲: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師示眾雲: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我們這個見性大法當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多了不起啊,六祖一句話就解決了。我們上面講的那個蛋餅,在那邊打轉,我舉這個持午的例子,看個人。諸位!這個統統叫做相上打轉的。晚餐還有沒有吃的!晚餐還是要吃一點。我看過《印光大師(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全集》七冊,看了三遍,全部都做滿了筆記,我今生今世受到印光大師的影響最大。爾後,在三十二、三十三歲時,看到《六祖法寶壇經》,自己頓悟,沒有人講過。出家,大學,研究院畢業以後,將近十年的時間,一直沒有辦法悟到清淨自性,我認為我的煩惱一直沒有斷,我認為修行絕對不是這樣子,一定有更好的東西,我來自己找找看。因為二、三十年前,根本沒有人在講經說法,有人講經說法,就是講《地藏經》、《藥師經》、《普門品》!就這樣子,哪有講什麼見性大法的?你聽我的課,我告訴你;你睡不著,你想睡覺了,我講笑話,嘻嘻…吵醒了。就這樣子。所以,這個講經還是要收到效果。【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經文,【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我們看到外境就攀緣執著,【即亂】,意思是:著境就亂,你著一物就亂了。【若見諸境心不亂者】,了悟境不可得,唯在起心動念當中,【是真定也。】這個就是真正的定,若見諸境心不亂,是真定啊!
經文,【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淨名經》雲:'即時豁然,還得本心。'《菩薩戒經》雲:'我本性元自清淨。'】
【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外離相就是禪,內心不亂就是定,外境內定就是禪定。【《淨名經》雲】:就是《維摩詰經》了。【即時豁然,還得本心。】哎呀,原來我們的清淨自性是離一切相、如如不動、本不生滅的,因為你妄動產生生滅。【《菩薩戒經》雲:我本性元自清淨。】
經文,【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然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然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元不著心,【心】就是妄念的意思。不著心,我們一般眾生的心,執著的心,意識的心,分別的心,顛倒見的心,這個統統不著。對緣起的假相,沒有透視它,認為它是實在的,可得的,不了解境不可得,境,緣起無自性,當體即空。元不著心也不著境,如果認為:我清淨自性,我擁有清淨自性,然後,著一個清淨的心,又壞了,也不著境,也不是說不動。動中有不動,不動中有動。
【若言著心。心元是妄】,你今天,一切眾生所產生的心,統統叫做妄想心,為什麼?不曉得了妄即真,緣起如幻,不了解這個相不可得,所以每天都在起心動念。什麼叫人生?人生加起來,就是一個大妄想。【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你看!開悟的人講的話就是不一樣,了知我們現在的起心動念,就像幻化出來的。【若言著淨】,你要有一個清淨心可以執著啊?【人性本淨】,你不需要加一個知見,知見立知是無明本,我們清淨心本來就有知見,知見就是無見,就是涅槃,人性本來就淨。
【由妄念故】,就是因為我們的妄念,【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所以你只要不被境界污染,你就是佛。但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性自清淨。【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動一個念頭執著一個淨,這個清淨的自性就化作意識型態,已經變成妄想了。【妄無處所】,妄無處所就是無根,妄本無根啊!虛妄本不可得。虛妄就是因為你動一個念頭,執著一個外境、一個身心世界,人生、宇宙就是這樣產生,若如如不動,人生宇宙就是覺性,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是不是?【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哎呀!講的太好了!一執著就產生虛妄,清淨的心,本來就沒有形相的。【卻立淨相】,清淨的心沒有形相,你卻把它安作、變化、化成一個觀念,變成清淨心有個形相,說這樣叫做工夫。【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著一個淨,就被淨縛。
經文,【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著心著淨,卻障道也。】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若修如如不動之行。底下很重要!太重要了!【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哎呀!諸位!你今天聽經聞法,不是要認識你的清淨自性嗎?不是希望能夠得到這個見性大法嗎?很簡單,這一句就是見性大法,什麼呢?但見一切人的時候,你跟一切人相處,不見人的是非、善惡、過患,統統如如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就是這個問題,就在這個地方。迷惑顛倒的人,這個身體雖然不動,開口就是:哎呀!這個人不對,這個人不好,這個人長,這個人短,與道違背。所以說人是非、好惡、長短,就染污了我們的清淨自性。
有一個人,帶著一個朋友到講堂五樓客廳來,他因為有看這個師父的佛教的弘法電視節目。這個朋友就說:哎呀!慧律法師啊!你這樣子的,很棒很偉大,了不起!然後我就說:哇!好啊好啊,我好高興啊,我真的好歡喜呀!我就去上一個廁所。這個人就跟我那個徒弟說:慧律法師得到大頭病(好大喜功),得到大頭症,也是希望人家讚歎,你看我讚歎他,他很高興。我去上廁所回來以後,坐在客廳我那個位置,我那個徒弟就說:他說您也很喜歡人家讚歎,剛剛讚歎你,你好高興啊!我說:喔!你錯了,我的高興是說,因為你懂得讚歎,就懂得隨喜,你就能夠開發真如自性,我替你高興,不是替我高興。哇!怎麼跟我們想的差這麼多?跟他們想的差的太多了,我說:我的高興是高興你懂得讚歎人家,我歡喜是歡喜你見到了佛性啊!你見到了佛性,因為佛性就是隨喜功德嘛!隨喜後面加兩個字【功德】,毀謗後面加兩個字,有加【功德】嗎?沒有喔?你沒有聽過隨喜功德嗎?有沒有?這個就是清淨自性的展現啊!知道嗎?我們想的跟你想的大不相同,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量,對不對?神秀大師講的:聖意難測,大難大難!呈偈一十三度不成,就是這樣子。不要用你的想法來衡量我,是不是?所以我常常開玩笑說:我要是得了大頭症,吃了中藥,三十幾年還沒好,就是喜歡讚歎,為什麼喜歡人家讚歎?就引導你的清淨自性展露出來,知道嗎?【若著心著淨。卻障道也】。你心動一個念頭,我比別人更有修行,我擁有常樂我淨,諸位!就是落入觀念,落入生滅法。高低就是生滅,你比別人高啊!對不對?你認為別人是污染的,所以瞧不起別人很容易,輕視別人很容易,降伏自我很難的。
【傳香懺悔第五】
經文,【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升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廣】就是廣州;【韶】就是韶州,當時六祖慧能大師見到了廣州跟韶州,以及四方的士庶, 【駢集】就是集合起來,山中聽法。【於是升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大家來,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此事就是修行。修行這一檔事情,一定要在自性中下功夫,【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太重要了!二六時中,每一個出來的念頭統統是清淨的,【自修自行】,自已修自己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己無相的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自己度自己的煩惱,自己轉凡成聖,自己轉煩惱成菩提,自己轉識成智,都在自性裡面轉動。轉動這個自性的大*輪,叫作見自心佛,自度自戒。
【始得,不假到此】。不假,你才不會白白的浪費,到這個地方來。【既從遠來,一會於此】,既然從那麼遠來,大家集會在一起,就像諸位今天,有的從好遙遠的地方來。【皆共有緣】。我們統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要好好的跪在佛前,【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什麼叫做自性的五分法身香呢?【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
經文,【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師曰:一戒香】,意思是說:怎麼樣的一個人叫做真正持清淨戒的人?這個意思就是這樣。我們現在就是每天點外面的香,然後爭吵不休。我們每天就是買最好的香來供佛,可是他不曉得最好的香在哪裡。最好的香就是心中的自性的香。在事相上,就買香來供佛,在理上的無生的清淨心要下功夫,才是真正持戒的人。【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嗔、無劫害】,從來不傷害眾生。【名戒香】,每一句都是一針見血。【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看到了一切善惡的境界之相。【自心不亂,名定香】。能夠在一切善、惡,對你好的,笑一笑,對你不好的,笑一笑,自己有福報,能享受多少,笑一笑,遭受無量的痛苦,笑一笑,天下一笑無難事。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哇!六祖每一句話針針見血,你看!眾生的弊病就是這樣子,佛弟子不造諸惡這個可以啊,修眾善不執著這個大難啊,太難了!哪個人來都要寫個名字,就是這樣子。【敬上念下】,尊敬上面的,體念、安撫底下的。【矜恤孤貧】,【矜】,愛護;【卹】,安撫;【孤】,孤苦伶仃;【貧】沒有錢人。【名慧香】。我那一天在看新聞報導,我看的都掉眼淚,有一個老太婆九十歲,她生了幾個兒子和女兒統統遠離她們,剩下一個女兒,這個女兒侏儒症。每天都照顧她,因為這個植物人要翻身,她意識清醒,可是就是動不了。家徒四壁,靠慈善救濟金救助,一個月幾千塊,後來這個得侏儒症的女兒得脊椎神經炎,脊椎神經炎很痛的呀,動不了了!她連自己翻身都沒有辦法,旁邊還躺著她的母親,需要她翻動。後來就請求地方人士來幫忙,地方人士也愛莫能助,為什麼?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家庭,靠慈善機構接濟,沒有辦法連續啊!
新聞記者去採訪那個老太婆,那個老太婆說:哎呀!我這個很歹命,沒辦法啊,命就是這樣子,又窮,兒女不孝順,所有兒女跑光光,剩下一個女兒最孝順,這個女兒得侏儒症,又得脊椎神經炎,後半輩子怎麼辦?看到這個地方,在座諸位!你要很知足,聽經聞法無非就是要解脫,你擁有一個不錯的臉孔,當然不需要天使的臉孔,魔鬼的身材,你用不著這樣子吧!日本來聽經聞法不了解,我跟他講:台灣流行辣妹,他就說:是不是吃很多辣椒的妹妹啊?他搞不清楚。這個新聞報導,你看,很多辣妹現在玩跳跳,我跟你講:很快就死翹翹,這一定的啊,無常很快就到嘛!如果你用X光照射進去,懺公常常講的白骨觀。如果有一個熒幕專門照出來的,透視進去,你會發現一堆白骨在那邊搖。美國的情報人員一定要走過一條航道,它有一個特別的一種好像紫外線還是什麼,你一走過去,熒光屏上就是剩下一堆骨頭在動,他要照什麼就是要照槍支。我第一次看到我嚇一跳。進去時是人,走過時看到骨頭在動,出來的是人,那我們看到的是不是假相。佛門裡面叫做白骨觀。
【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不著一個善也不著一個惡。不思善、不思惡,就是眾生造惡不要落入觀念去輕視他,不要造一切善執著,就不落入善的觀念,令心自在無礙,人家認不認識我,沒有關係,行善,內心知道就好,眾生不知道,反而功德無量。【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就是要依體起用,解脫的人擁有種種知見,所有的知見統統是無見,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知見立知,是無明本,所以,這個解脫會依體起用的。
【即須廣學多聞】,這個很重要,很多人一開始就一門深入,就搞死了,就完全卡死了,我一念佛,也不聽經,也不聞法;我一誦經,也不參善知識,也自己搞不來,我現在念佛,我要了生死,請問你:煩惱來了怎麼辦?煩惱是賊,煩惱突然來拜訪,你怎麼辦?割捨不下呀,需廣學多聞,一門深入,這兩句不能少前面四個字啊,沒有前面四個字,就沒有後面的。【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就是老子所講的:和其光,同其塵。和光接物就是:表示生活在同一時間、空間,跟你很近,沒有距離,叫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不易】就是不改變,如如不動。【名解脫知見香】。
經文,【善知識,此香各自內熏,莫向外覓。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
【善知識,此香各自內熏,莫向外覓】。見性的人開示就是不一樣,每一句話,統統叫你在自性下功夫,沒有在相上下功夫,所以禪宗講的:著相這人,累劫不得見性。【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我現在傳授你,什麼叫無相懺悔呢?【滅三世罪】,就會滅掉過去、現在、未來,其實三世的罪,都在一個執、一個著相,說難很難,說簡單很簡單,著相就是重複的巡迴、輪迴,重複的造業,重複的懺悔,懺不完。【令得三業清淨。】
經文,【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作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請大家一直說,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六祖講的每一句話,你看!統統在起心動念下功夫,注意看,看經典會看喔!沒有一句在相上打轉的,六祖講的每一句話,統統在念頭下功夫。【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頓悟就一時消滅。為什麼沒有煩惱呢?頓悟無生,萬法無咎。【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憍】,驕傲;【誑】狂妄,哎呀!這是全世界眾生的通病,自己身體好,象猛男,就起驕傲了,依此這個色身驕傲別人。富有的人也是一樣,叫那個窮光蛋進來!驕傲、誑妄。【從前所作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怎麼講,統統叫你在念頭下功夫,就是無念。【念念不被嫉妒染】,這個是男人的通病啊!嫉妒心是男人的通病啊!男人就是這樣子,福報淺、業障重、是非多,男眾要好好懺悔。我沒有什麼意思,你笑什麼?嫉妒心不是女人的專利品,男眾也會有嫉妒心的。【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經文,【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為什麼要這樣子呢?你有相,你就有嫉妒,你有相,你就有狂妄,你有相,你就有高低、是非、恩怨,你要進入無相的真空狀態,你怎麼會有這些東西呢?【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以有的過失,【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諸位!要不然你念佛念了這麼久,怎麼辦啊?你不了解清淨自性,你從哪裡下手啊?不要忘記佛法是心法。【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我們常常這樣子,念得很好,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懺得很厲害,就像我們去戒壇上一樣的。這個戒壇上最好看了,那些在家居士拜這個:南無……,他就是哭啊,一邊懺悔啊,等一下一下課,兩個聚在一起:那一個多可惡你不知道,那一個人怎麼樣……,那個人他的女兒,我告訴你喔:十五歲就大肚子了!整天就是搞這個東西,在佛前拜佛,然後哭泣、求懺悔,一下,佛不在了,下課了!沒看到佛了,在佛前很端莊,按部就班來,一下課,都忘光了。拜懺的時候哭得淒慘,地下是最濕的,眼淚是掉得最多的,下來,口業也造得最重,那個就是男人,這樣講比較好意思了。【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懺悔包括改過,【是名為悔】。悔就是悔其過,從今以後,所有的惡業,愚癡、迷惑、驕傲、誑妄、嫉妒,同時當下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以前懺悔了。【不知悔其後過】。防患於未然,【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因為沒有悔,不曉得要停止這些惡業,懺悔以前的過失,可是,後來又繼續造。【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經文,【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什麼意思?自心眾生,我們就是集五蘊煩惱而生,我們因為有這個色、受、想、行、識,叫做眾生。集五蘊眾生而生叫做眾生,因為一是單,二是雙,五就是眾多嘛!集五蘊眾多而生叫做眾生。我們現在這個五蘊身心,要認識它,自心眾生,自心所起的煩惱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現在就是要轉煩惱成菩提,眾生就是煩惱,五蘊就產生煩惱了,【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因為有五蘊身,【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法門就是你從哪一個角度切入,隨每一個人的根性不一樣,因為每一個人的切入點不一樣,見到自性不一定。有的人,打破碗開悟了;有的人師父給啪!一巴掌,開悟了;有的閱讀《六祖壇經》,開悟了'有的誦《金剛經》開悟了!有的聽師父開示了,也開悟了,【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所以要廣學多聞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見性就成佛道。
經文,【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恁麼道】就是怎麼說呢?用我們今天的語言就是這樣子。善知識啊!大家難道不是說。豈不道,大家不是在說: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句話怎麼說呢?【且不是惠能度】。諸位!不是我惠能有辦法度你。【善知識,心中眾生】,你心中眾生,你要自性度。【所謂邪迷心】、邪知邪見、迷惑顛倒的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對不對?天下最毒婦人心,聽過嗎?【如是等心,盡是眾生】。這煩惱就產生了。【各須自性自度】,自性自轉大*輪,【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煩惱一生起來,大智慧起來,愚癡、迷惘就消失了。
【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有一個他看了《六祖壇經》,講話講到快吃飯了,他就說:師父!我現在餓來飯度啊!我說:亂亂合。人家六祖又沒這樣講。他意思就是說:我現在要吃飯了。餓來飯度,沒辦法,反正就是,佛門裡面有很多的天才。【如是度者,名為真度】。這個才是真正的度!【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正法分二個角度:一、世俗正法,二、勝義正法。什麼叫世俗正法呢?就是文字三藏,在事相上講的,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大藏經。也可以說:就是文字上記載的、事相的。什麼叫做勝義正法呢?就是證得無漏的理,這個就是開悟的人。世間人擁有世俗的正法,不一定擁有勝義正法,我告訴你:擁有勝義的正法,一定擁有世俗的正法。三藏十二部經典,統統在自性當中顯露出來。
簡單講:大徹大悟的人,三藏盡通,三藏統統通達,叫勝義正法,就是證無漏的理,無生的理,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個理上來講,證無漏的真空,無生的道理,叫勝義正法。我們護持正法有兩個角度,一個是事相上護持三寶,諸位!一個是護持你起心動念,叫做護持正法。一個女眾也是很天才:師父!現在時間到了,我要回去護持正發了。我一下子聽不懂,現代的人的名詞很多。我說:護持什麼正法呢?她說:【發】是頭髮的【發】。她要去護持正【發】。有一個人真是天才,小姐,長得很漂亮,頂禮師父。我就說:你在哪里高就啊?她說:我在電子公司上班。我說,你結婚嗎?沒有,師父!我現在是單身跪族。就是單身,每天拜佛,我現在是單身跪族,一下子還聽不懂呢!現在這一些人哪,都是名相,還搞不來,這些年輕人,拿她沒辦法了,我們也用一用嘛!單身而沒有結婚的,走修行路線的,叫做單身跪族。
【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離迷,也不能著一個覺。諸位就說:離開覺悟怎麼辦?這個就是問題很大了,這兩個字,你怎麼搞就搞不來,你覺悟了那個迷,諸位!這個覺還是迷,因為是生滅的,覺是對迷講的,迷是對覺講的。徹底放下迷跟覺,絕待的真空自性,就叫做真正的大悟。一天到晚說:我覺悟了,就是沒覺悟,著一個覺性【常生般若,除真除妄】,為什麼?妄不可得,真也不能著,【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諸位!願力就是佛力,佛力怎麼成就的?
諸位!佛道就是靠願力來的,當你發了這個大願,我告訴你:世間只有一種事業,可以捨身命,絕對不後悔的,就是佛教事業,護持正法,絕對可以用生命下賭注的。告訴你啊!世間,你用生命下賭注,有什麼意義呢?男人、女人不愛她,跳樓自殺!你為什麼不把跳樓自殺的生命拿來學佛呢?做一個單身跪族呢?對不對,就這樣子。因此佛法就是願力法,願力就是動力,就是諸佛菩薩成就必須具備的最大的動力,就是發願。我也是發願,我後面的動力就是四個字:正法重現,這個就是我今生今世的願力。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7-31 17:31
標題: <六祖壇經>講座第四天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8-1 22:16 编辑
<六祖壇經>講座第四天
六祖壇經
2004年10月2日——8日
上慧下律法師
文殊講堂
經文,【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善知識,歸依覺,二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二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言卻成妄。】
【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就發四弘誓願。【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六祖所講的法,不離自性,不離現前當下一念。如果諸位了解這個無相的道理,萬法盡空,這個無相就是說:緣起無自性。所謂緣起無自性,也就是說:你見到任何的相,你把它徹底的分析、透視,你會發現一切相的本質都在變動,剎那不住。所以找不到永恆的體性,這個叫做無相。無相並不是否定這個相,無相無不相,也不能離開相;但是,當下超越這個相,就是即現實又超越,即超越又現實,這個才是真正的無相。修行就是懷著一顆宇宙的心,過活你現在現象界的每一分、每一秒,就是無相。
歸依自己的清淨自性,如果你開采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清淨自性,就是兩足尊,福慧兩足。我們一個人走路要兩條腿,這個足也可以說滿足、福足、具足的意思,也可以這麼說,具足福跟慧,叫做兩足尊。【歸依正】,【正】就是正法。如果沒有歸依正法,我們沒辦法解脫,叫做【離欲尊;歸依淨】,心清淨。你心清淨就無諍。無諍就是僧,這個僧團,其實是表和合的意思,以前講到這僧團,就是僧伽,其實這個僧伽,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團體,各合的團體叫做僧伽,那麼,事相上是這樣。心靈上的和合就無諍,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不會一直在相上跟人家諍,我們一出世,吃多少,穿多少,差不多有個定數了,命中有的終須有,命中沒有的莫須求,強求不得。學佛的人那個快樂,那不是世間人所能擁有的,學佛人的快樂,那是二十四小時都充滿著智慧,都充滿著解脫,因為他有真理嘛!
你要記住:第一、依靠每一個人的清淨般若智慧,你只要把你的本性拿出來用,本性就是無諍,要把你的本錢拿出來,這就是我們無上的摩尼寶珠,每一個人都具足的清淨自性,但莫著相。第二,依靠佛陀所講的正法,這要看諸位的福德因緣了,沒有依靠佛陀的正法,你走到外道去,就邪知邪見、惡知見,你怎麼死的都不知道,真的!為什麼?我們也不方便講什麼,最近,有一個什麼……分身,《金剛經》一句就解決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你看到分身,And so whau?哎呀!這個一句就解決的事情,沒辦法!世間就是沒有佛陀的正法智慧,所以,我們一定要依靠佛陀的正法。第三個,你要依靠大善知識,沒有大善識,你路絕對走不出來,就像進入稠密的森林裡面,你沒有方向感,對不對?哪裡有得拜,我們就去,反正都是勸人為善嘛,禁人作惡嘛,哪裡有神就去拜,哪裡有佛就去拜,也沒有真正的大善知識,你絕對走不出來。第四種強大的力量,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你一生一世都要堅持。
我們看得太多了,那個往生,臉都發綠了、黑的,我們去給他助念,念佛,那個臉就面貌如生。就拿我爸爸來講吧,我爸爸生病的時候,記憶就喪失,我進去問他說:爸爸!我是誰?他想不出來,年紀大了,得到一種阿茲海默症,好像幾萬人才一個,我爸爸就中獎。進去,沒辦法了。我就趕快拿這個我加持過的咒輪、咒水啊,他在醫院的時候,在加護病房,我跟我大哥一起去看他,就在加護病房,跟那個醫生拜託,讓我加持,我加持完以後,因為我們加持久了,習慣了。跟他加持完,我跟我哥哥講:爸爸差不多剩下四天。大哥也想說:可能拖了很久了。走了以後,我們運回來,我告訴家人怎麼處理,怎麼助念啊,我告訴你:我爸爸往生,那個臉去看,面貌如生,再來,三天三夜助念,助念了幾十個小時,換衣服時全身都是軟綿綿的。說我爸爸很有修行嗎?你看他一生一世就是多麼偉大,把我們母子一丟,你看,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我爸爸多慈悲啊!是不是?他就講:沒有把你們母子丟下,你有今天的慧律法師嗎?嗯!說得也是。我自己父親也不好意思講什麼,我就這樣跟他加持,灌師父加持過的咒水,然後放這個咒輪。他一生一世就沒有什麼特殊的修行,我爸爸就有一個習慣,就是會比較。他看了這個電視,這個佛教的節目,我爸爸意思很多,他就會講說,哎呀!這個法師講得怎麼樣……,我馬上就跟他講:毀謗三寶,你不知道。喔喔喔,對對對,我忘記了。他就是聽我的《般若心經》。然後,他喜歡看如本法師的,因為國語聽不太來,本土化的,各有各的優點,你喜歡看什麼法師我都平等,沒有關係。
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大悲願力,我告訴你:沒有修過淨土法門的人不知道,修過淨土法門的人就知道,這個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你沒有辦法想像的。一個人平常沒有什麼修行,可是,到臨命終一助念,哇!往生!何況在座諸位,你看!有因緣來聽經。有的人跑出去外面,一直賺錢,窮忙,瞎忙,忙到最後,雙手一放,什麼都沒有。我們現在還有因緣、還有時間、空間來聽經聞法。師父講過:往生是現在的事情,不是臨命終的事情。這個觀念要先矯正,很多人都認為,往生是臨命終助念的事情,這是錯誤的。往生是現在的事情,就是現在的執著、分別心、顛倒見,你就要好好的處理,臨命終,撒手西歸的時候,剎那之間,即得到極樂世界去。往生是現在的事情,觀念先矯正回來,你就會重視現前萬法回歸當下一念,本自具足的清淨心。這四種力量可以依靠,我們再來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歸依淨,就是僧眾,【眾中尊】。心清淨,就是所有的法最重要的,表相來講,一切出家人,就是我們所應當尊敬的,因為他能夠讓我們超越三界。【從今日去,稱覺為師】,你看!六祖講的統統是自性,自性覺悟就是你的師父。【更不歸依邪魔外道】,心外求法叫邪魔外道,所以我剛剛講的就是這個樣子。這個世間不是說,你讀多少書就有辦法的。有一次,英國的劍橋學生回來,回來的時候,要請我到英國去演講。在講堂101碰到,我就說:從哪裡來?我說:我們同樣有一個字相同。師父是什麼橋啊?我說:台北大橋。哈佛的同學來,也是這樣問,我說:你從哪來的?他說他哈佛來的,我跟他講:我是從阿彌陀佛那邊來的,也有一個佛。
劍橋學生的素質很高,就問:師父,什麼是禪?我就跟他講(伸出一個大拇指),他說:看不懂!什麼是禪,絕對叫做禪,沒有任何對立,沒有任何善惡,能所、是非、單刀直入,破所有相,碎為微塵,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落入二無對立的觀念,就是禪,無上的禪。他講:師父,我們有跟您籌錢,請你到我們劍橋大學來上課。據說牛津大學也來請過,我們學佛有沒有這個福報啊。英國我去過一次,從那邊坐飛機坐到中東的沙林,然後再停,再坐到香港,再坐到台北,再坐回來高雄,整整坐了十七個鐘頭,嚇壞了!去一次英國我就嚇壞了!國外我盡量不去,也很奇怪,我住國外也不習慣,我也不想移民,大家說國外多好多好,很奇怪,我就是喜歡台灣,真的,我很喜歡台灣這一塊土地,因為我草根性很重。
諸位很有福報,【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自性三寶:自性的覺、自性的法、自性的僧。【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你覺悟了,你這個迷惑顛倒就不會產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你沒聽過去大德說過這句話:名、利、色三關,賺得凡夫團團轉,凡夫就是轉這三樣東西。【名二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就這樣子。你沒有邪知邪見,不著相,那就解脫了,一著相就邪見。人我貢高貪愛執著,那就太多了,你要隨手拈來,你要是在哪一個團體,我告訴你: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是非,記得!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是非,一定的道理。諸位!你把它当做常态,就不会难过,众生他就是贡高、贪爱、执着,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凡夫走卒,没有一个不是贡高、贪爱、执着,修学佛道就是有这个好处。
【名離欲尊】。離欲尊就是離開五欲六塵的束縛,叫做離欲。【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這個大難大難!為什麼呢?眾生單單這個錢,要看開就很難了,非常難了。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你偶爾打開電視節目,有一個叫做《白色巨塔》的日本片,裡面描述醫生那個勾心鬥角,我沒有看,偶爾啦,sometimes It's not aoways. 沒有那麼多時間看那個啦!偶爾打開,那個財前,哇!長得很帥。就是這樣子,裡面勾心鬥角,還上法院告。醫生叫做doctor就是博士,博士就是醫生。讀到博士那種勾心鬥角才可怕呢!反而我媽媽那個八十五歲,不認識字的,鄉下的姑娘,她成長也沒認識幾幾個大字,她很單純,你跟她講:有阿彌陀佛。嗯!不要鬥諍!嗯!好。知道嗎?念阿彌陀佛。好。
我去台大上課,你給他講:你要念阿彌陀佛。他說:慧律法師!你看過阿彌陀佛嗎?業障!這個所知障,書讀的越多,障礙就越大,卡死了!反而年齡大的好教,對不對啊?所以,有一天,我媽媽就問我說:師父!我跟她講:你八十五歲快死掉了,你還問這個?趕快念佛!你還問這個。講的讓你通達,那不可能的事情,是不是?所以,有時候,我們就了解說,這個世界是沒有辦法停止的。注意,只要有利害關係的,進去,不管是哪一個團體,你都要覺得叫做normal.很正常的,非常正常的,哪裡都是,只是輕跟重而已。【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諸位!六祖講的,都是自性的東西,是上乘的,單刀直入就是講無生的道理,可是,凡夫沒辦法這樣子啊!所以為什麼極樂世界分四土?四土就是漸教,你知道嗎?你造了五逆十惡罪,臨命終一念迴光返照,助念,還能往生呢!要不然眾生怎麼辦?大家都像六祖這樣怎麼得了?對不對?所以,這個淨土法門,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它就是漸次第進的,知道吧!六祖他這個當下見性、直截了當,就是常寂光淨土。所以頓教就是坐電梯,漸教就是爬樓梯,我們就必須慢慢來,一步一步來。那麼六祖講的就是當下這一念,無上的覺性就是佛,你不要找。【言卻成妄。】你這一句話就是錯。
經文,【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自歸依佛就是自性歸依佛,不歸依他佛。其实记得,阿弥陀佛也是我们自性清净心影现出来的,十方诸佛国土,不离这一颗清净自性,还是一样的,一个是理上的佛,就是我们的自性,一个是事相的佛,就是確實有淨土。我跟那些外省的教授沒學到什麼,就是學到這一句國語。叫做:的的確確!就是學到這四個字,印像很深。所以有人問:慧律法師,有沒有淨土,有沒有極樂世界?的的確確有淨土!我們看過太不可思議了。我跟你講的:放了師父的咒輪、金光明沙、蓋往生被,放到冰庫裡面,冰二十四個小時,第二天出來化妝,九個統統變冰棒,拖出來的這個,要化妝的時候,你看!全身都是柔軟的,他是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師父這個咒輪,他太高興了,全身都是軟的,面貌如生,這化妝師都嚇一跳。那個化妝師說:我化妝了幾十年,沒看過這種怪現象,哪有一個人進去冷凍庫裡面冰凍二十四個小時,出來身體說是柔軟的?面貌如生,我告訴你:淨土法門,密宗的加持,那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所以,六祖講六祖的自性法,知道嗎?我們讚歎,因此諸位很有福報,有這個因緣來聽經聞法。
【自佛不歸,無所依處】。自性就是佛,如湧泉;外覓佛,就向別人取水。念佛也是不離當下這一念清淨心,還是一樣的。【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你的心中就有三寶了。【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這個要畫雙紅線。這個就是真正的修行人,內心要好好調整自己的心性,把那個不生不滅不著相的本性拿出來用,尊敬跟你有緣的眾生。我告訴你:我就是有一個特點:一生一世,都不敢跟人家講一句重話,都跟任何一個眾生結善緣,要是那個人很壞,實在沒有緣,就合掌令歡喜啊。為什麼?他也是未來的佛啊!世尊說:三世諸佛,以苦為良師。有的人痛恨提婆達多,這個提婆達多是一天到晚害佛。佛在經典裡面講:我因為有提婆達多,所以就早了五百大劫成佛,有的講五百世。因為有提婆達多一直做梗,一直老是找他的麻煩,增加、堅定他的意志,世尊在《法華經》就跟提婆達多授記,說:你將來也可以成佛。一天到晚害佛的,佛從來沒有恨過他,佛就原諒他,還跟他授記說他將來可以做佛,不得了啊,諸位!我們的心性也跟釋迦世尊一樣的,外敬他人,你就了解說,他也是未來佛,你一定要尊敬他。他是未來佛,就用這個心,對待每一個眾生。
經文,【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了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於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
【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法身、報身、應化身,這叫做三身。【令汝等見三身了然】,讓你很清楚的看到自性當中,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自悟自性。總隨我道:於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要修到清淨法身,如何修呢?無相,修無相,立刻見到清淨法身,有相叫做污染,要修無相法,立刻清淨。現在我要講一個生命的重點,我這一個字投入你的心中,你一生一世就擁有無量的財富,你的生命當中用一個字,就是我的徒弟法無師那個【無】。任何的狀況,任何的情形,你都加個【無】字,好用得不得了!銀行的金錢增加,你加個【無】,沒有真正增加的東西,因為將來也會消失,銀行的金錢減少,你加個【無】;你今天夫妻很恩愛,告訴自己有一天會消失,今天的恩愛也是無。哪天你女兒走了,你兒子車禍了,你要告訴自己也是無,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出世的時候,沒有這個緣起啊,今天出世有這個緣起,緣起剎那即滅,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我們的生理、色身,身體每天都在化學、細胞的變化,生即滅,生就是滅,我們從小到大,到現在一直生滅,一直到臨命終變化。
我有一次到美國,在機場看到一個到美國來留學的中東沙特阿拉伯人,交到美國的女朋友,到機場的時候,這個難割難捨,哇!那沒有辦法形容。這個女孩子一直哭,非常嚴重,一直哭……,為什麼?中東這個要回去,她來送行,牽手不能分開,直到機場關門的前一分鐘,衝進去,還是要分開。學佛的人,就有更健康的心態了,因為這個分開是一定的,遲早的問題。就像我大學同學,談戀愛,到台中火車站走完了,又去買太陽餅,又去台中公園,一直走……,兩個要分開了,又不好意思,又捨不得。分開了以後,男朋友又騎摩托車到女朋友的家中,就是不忍離開,又在那邊談……。乾脆我們又走了,又把她帶出來,繼續去走台中公園,當然不是繞佛啦!怎麼可能繞南無阿彌陀佛,哎呀!那個牽纏、黏著,那個執著,難以割捨,沒辦法形容。
第二天回來,眼眶發黑。我就問他:你是去哪兒啊?我昨天跟我女朋友去台中公園走哪!我就問他:喔!你去做壞事喔!我沒有,純情走路、純聊天。我說:你為什麼不早一點回來休息啊?他就說:難分難捨,沒辦法。我說:台中公園走幾圈?他說:無數圈,好幾十圈。我說:那你怎麼不用跑的比較快呢?你看要走幾圈,大家用跑的比較快啊!快一點回來休息啊!因為到最後一定要回到床鋪來休息啊!要不然怎麼辦?這個世間,我們心理要有健康的心態,就了解說:有一天,我們一定要離開,現在就要做心理準備,遲早要分開。所以你的生命加那一個【無】字,哇!生命完全不同,人家諍,你無睜;人家貪,你無貪;人家嗔恨,你沒有嗔恨,這個【無】字,百用不厭,好好的用它,就像一顆摩尼寶珠,用不完。【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
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善知識,色身是捨宅,不可言歸】。這個色身,就是我們住的地方,生滅法,不能講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剛剛講的,三身佛就在你的清淨自性。【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世間人都是有這個三身,但是,自心迷惑顛倒。【不見內性】。沒有見到自己的清淨自性,拼命的【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好好的聽。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經文,【何名清淨法身?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
【何名清淨法身】?什麼叫清淨法身?注意你的起心動念。【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因為清淨自性能生萬法嘛,只是我們把它搞錯了。【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的惡事,就產生了惡的行為。【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所以,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不要去注意外境,注意你的起心動念。諸位!這個就是修行的重點。不要去注意外境,因為外境是緣生緣滅的東西,沒有實體可得,注意我們的起心動念。【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只要你自性拿出來用,就像天空常常清淨。【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本性是清淨的,但是,被這個無明蓋住了,無明就是浮雲,要有一天,【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這個雲表示無明,表法的。【萬象皆現】。
【世人性常浮游】,【浮游】就是不定,定不下來。玩這個,要玩那個,到這個迪士尼,要不然就是到東京狄斯奈樂園再玩,一直玩,玩到最後就很疲憊。這個世間就這樣子,只要我們要是沒有聽到佛法,就是不幸的一個人。以為境界可以追求,不知道境界就是空,拼死命的追求,要得到一種快樂,卻愈來愈作繭自縛。世尊告訴我們:一切法不可得,放下就是,那就無邊無量的快樂就產生。【如彼天雲】,怎麼樣?遮住了這個天空,就像天的雲一樣。
【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這個就是重點,諸位!就是著境,這個就嚴重,眾生以為境可得,我們今天衣食住行,其實都是短暫的。一轉眼,我想到小學的運動會;一轉眼,讀到高中,讀到大學;一轉眼,五十二歲了,真的!再乘以二,一百零四了,對不對?乘以三,一百五十六了,乘以四,二百零八了,是不是?乘二都不得了,還乘以四?是不是?當然這是講笑話的。我們要了解,這個生死是真的非常快,快速、非常的無常。我們一著境,就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眾生為什麼會活得這麼痛苦?世尊講一句話最有道理:就認為這個境界是實在的,他就會活得很痛苦。【不得明朗。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
經文,【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憍慢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人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
【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動念都不行,不善的心。【嫉妒心】、哇!這個嫉妒心是男人、女人都一樣,是男的比較重一點,聽得懂就好了。【憍慢心】、這個比比皆是。【吾我心】、以我為中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人心、邪見心、貢高心】,貢高心就是誇大自己,自我膨脹。輕視別人很容易,降伏自我很困難。【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你看,六祖講的,統統在自性下手。【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對每一個人都尊敬。【即是見性】,所以,雖然這個見性,你看事相上,他都是這樣做的,雖然見性是不生不滅,可是,行為上就是不要去看人家的過失,不要去說人家的好、壞,統統不要講,因果自有定律。】
經文,【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為什麼萬法性本如空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不是這樣講嗎?色即是空。我現在教你觀照,如何觀照?注意聽,你就知道,觀照是很重要的。好!如果有一個孩子剛剛出生。剛剛出生在那一刻,把他照一張相,以後每增加一歲,在他的生日照一張相,就算他活到八十歲好了,照到八十歲往生出嬪那一天,再照一張,躺在棺材那個時候再照一張,照了八十張照片。諸位!把它濃縮起來,用放影機放,每一秒放一個影像,啪!出生,一歲、兩歲……、八十二秒,啪!放完了,再放,看到棺材,一歲一歲這樣閃動,八十秒放完了。諸位!你了解我在講什麼嗎?這樣你了解色就是空嗎?我們為什麼看不開呢?
我們很知足,我們要學習佛陀,我很富有,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是因為我要求的很少,快樂無量無邊,所以說:我們要是有般若的智慧,就是摩尼寶珠。沒有一件事情障礙我們,我們雖然有一些習氣、貪、嗔、痴、但是沒有障礙,因為我們已經有自性的般若智慧。什麼叫學佛,就是什麼事情都看得很開,我告訴你:世間人就是這樣兩個字:無聊。生命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每天都很忙,做了很多事情,沒有任何的意義。印度有一個人,留的那個指甲很長,一生一世都沒有剪,結果左手不能動,你知道嗎?還要用一條布綁起來,他就是要留這個指甲破基尼斯記錄,指甲長長的時候,一直卷,變成了個旋轉,一個旋渦,這個指甲是這樣長的喔,整隻手都是指甲,很長,一放的時候,這統治是捲起來,捲起來,用一根繩子放著,這隻手變殘廢了,世間就是有這種人啊!
中國大陸有一個小姐,從出生到現在二十幾歲,頭髮沒有剪過,都一直留下來,那個頭髮長到地,她那奶奶很有耐性的,每天要花三個小時整理她的頭髮,也是破基尼斯記錄了。真的,你留那個做什麼呢?能夠賣多少錢呢?這世間這是這個樣子,真的!活得悶,悶了就慌,慌了就想個點子,點子一出來,見報出來,沒有任何意義。我告訴諸位!我們在念建國中學的時候,那個國文老師罵我們那一句,很好,我到現在還用得著。
有一次,他來上課,我們那個建中的中文老師,就很生氣,因為我們在底下一直講話,建中的智商都很高,老師講,也沒有什麼聽。那個國文老師很兇,就罵了:你以為你讀建中了不起啊?你不知道你是一個製造糞便的人喔?當時候聽到,火大了啊,老師怎麼會罵我們這麼沒禮貌的話呢?後來學佛了,嗯!我們的確是製造糞便的人,真的喔,十幾歲體會不出來,等到我們長大了學佛了,知道這樣子了,我們的確是製造糞便。你看到一個猛男,(就是肌肉比較發達,練健美的。師父做健美運動員做的動作),用這種功夫來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不得了,他有辦法練到這個肌肉……,不得了。長得很帥,他的原因就是能大便。真的,猛男不會大便,馬上就變醜男,毒素馬上排不出來,對不對,所以我們要了解,你不要認為那個什麼糞便不清淨,我告訴你:我們就是靠那個長大的,你不排大便小便能長大嗎?對不對?佛教是正確的觀念,所以我們要沒有碰到正法,生命完全沒有意義。你就像一棵樹,幼苗、成長、開花、結果,我們就這樣。小時候、長大、讀書、結婚、生兒育女、創業、再來,老了牽一條狗到公園去走一走,走一走以後就準備下葬,生命沒有任何意義,沒有聽到正法就這樣。
【思量惡事,化為地獄】;動念都不行。【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有智慧的人,就投胎上界了。【愚癡化為下方】。諸位!要看什麼?你要投胎到哪裡?要轉世到哪裡,變化什麼?你每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就是跟阿彌陀佛發這個電波、傳真,Fax發過去,我要往生,阿彌陀佛,你收到了嗎?你收到了嗎?有的人念佛念到感應啊,聞香啊,見佛,見花、見光,太多人感應了,你每天都打這個訊號,到阿彌陀佛的地方去,訊息相同,臨命終接引往生,很自然啊!你每天就想殺人……,我要害死你,我要殘害你,我嫉妒你,地獄、餓鬼、畜生,就一定有你的份啊!所以,我們說:注意你的起心動念,這一念就化作六道輪迴,還有,進入諸佛國土,統統看這一念,就看你怎麼動念。【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當下這一念,【此名自性化身佛。】
經文,【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你這個房子,一千年來沒有燈光,很暗,只要你找到開關,啪!暗就亮了。我們這一念的智慧,可以滅萬年的愚癡。【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不要活在記憶當中的不幸,不要回憶過去,執著了過去是一種不幸,因為已經過去了。【常思於後,念念圓明】,什麼是常思於後?動念已經過去了,我們還沒有到的,或者我們現前這一念,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在【無二】旁邊寫:畢竟空,就是講這個。善無善性,惡無惡性,善惡畢竟空寂,凡夫見二,智者見到就是不二。【無二之性】,不二之性就是畢竟空,萬法畢竟空之性,【名為實性】。若見諸相非相(空相),即見如來;若見諸相空相,就見到如來,就是我們的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在我們圓滿的清淨自性當中,不要染著一個善的觀念,不要著一個惡的觀念。【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諸位,惡念動不得啊,惡的念頭絕對不能起來的,這個一起來,六道輪迴就轉個不停,滅萬劫的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惡盡】。所以在座諸位,夠幸運的,我們能夠研讀到《六祖法寶壇經》,這不曉得是多生多劫啊,修行就在這一念之間。【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什麼叫本念?本念就是無念,我們本來的清淨心,是對一切相沒有起心動念的,名為報身。
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皮肉是色身,色身是捨宅,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
【善知識,從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什麼叫從法身思量呢?無相平等清淨心,就是法身思量,在無相平等的自性清淨心,隨所動念,統統平等,隨你怎麼化身,統統平等。【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每一個念頭見到自己的清淨自性。【自悟自修】,自悟啊,別人替你悟,悟不來的,你要自己能夠悟,你就是佛了。【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捨宅,不言歸依也】。皮肉是色身,生滅法。那個是生生滅滅的法,是無常法,那個沒有辦法依靠的,意思就是說,你只要見到世間的生滅的東西,統統沒有永恆的依靠,要記住這句話。
你一定要了解,養兒育女就是你的責任,但是,它是生滅法的,不一定靠得住,有的孩子是很孝順的,不能說統統不孝順,像我都很孝順。我只要好吃的東西,我的媽媽坐在旁邊,我每次吃飯,她就一定坐在旁邊,只要好的東西,我一定跟我媽媽講:這個給你吃。這個老人家八十五歲她怎麼好意思吃,她一定會講一句話:你吃,你吃。我就一定跟她回答:這可是你講的喔,這不是我講的喔!我夠孝順的吧。我喜歡幽默的人生。所以說,你今天要靠金錢,金錢無常法;你要靠名,名是無常法;你要靠地位,地位是無常法;你要靠你的女兒,你的兒子,這還是無常法;真的!你要靠你的丈夫,還是無常法;你要靠你的老婆,也是無常法。對不對?靠誰呢?靠你自己。
但是我們這個自己,有時候業障會現前,有時候會生病啊!所以記得!除了靠自己的清淨自性,要靠緣起法。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個人在臨命終會幫助你;你也不知道,你哪一天有不幸的事情會發生。告訴你:真的不知道。當你有一天,不幸的事情發生,你要提起覺性提不起來,因為生病、重病,無依無靠。所以我告訴你:不但是修道,要先學修養。修行以前一定要先學修養,道擺在後面,修養要擺地前面。你沒有先學修養,你到處結惡緣,你處處都跟人家作梗、作對,你怎麼辦?你將來有得苦吃,真的!
我們這只嘴巴,要稍微收斂一點,常常讚歎人家,是要誠心誠意的去讚歎,不能用那個揶揄(嘲笑)的。有的女眾就這樣子:喔!我告訴你,那個林名模很漂亮喔!底下聽了就很不舒服了,她就告訴你:她身上該有的沒有,沒有的很大,我告訴你,她就是作假的啦!對不對?大如須彌山,哎呀!那造假的啦!聽了就不舒服,就嫉妒。有什麼感想?因此我們要了解,我們今天也是過著沒有任何意義的生命、生活,直到你聽到正法,生命才開始有意義。多少人寫信來,感恩師父,掉眼淚,他那一張信紙,眼淚都掉到那個信紙上,以茲證明。真的!很感動的,他說:我這一條命,是師父您救的,他都這樣寫的:這一條命本來自殺的,就是看了師父的VCD,師父救了他一命的。所以有時候,我們一句話就可以救人,但是,一句話,就可以害死無量無邊的眾生,真的!統統在一句話裡面。【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
經文,【頌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惟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道是不生不滅,世間人你叫他布施金錢,外在的東西,可以,內心的執著、煩惱捨不掉,捨不掉就不能入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全世界都這樣子,來道場布施一些錢,相比誰的更大,他就是當老大。【布施供養福無邊】。你布施供養的確有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三惡】貪瞋痴,心中的貪、嗔、痴除不掉。【擬將修福欲滅罪】。你想要你修的生滅的福報,來滅你的貪嗔癡的罪嗎?【後世得福罪還在】。貪嗔癡還沒有去除,這個根還留住,你表相的這個福,開進口轎車、住豪,內心裡面、貪嗔癡還在,就繼續輪迴吧!【但向心中除罪緣】。向這個心中,把你這個罪的因緣除掉。【各自性中真懺悔】。好好的在自性下功夫。
【忽悟大乘真懺悔】。什麼叫大乘真懺悔?悟到無生的人就是真正的懺悔,我們現在一般就是拜懺啦、拜佛啦,其實這個還是事相上的懺悔。要大乘的真懺悔,一切法無生,師父不是講嗎?大徹大悟的人的心境?就是這個世間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一切法無生。而我們為什麼每天都生這個煩惱呢?就是妄念生,妄念執,妄相一直生,一直翻騰,一直作繭自縛,一直重複。【除邪行正即無罪】。除這個貪嗔癡的邪見,行為端正就是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學道常在自性觀照。【即與諸佛同一類】。就跟諸佛菩薩同一類了。【吾祖惟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我們達摩大師來,就傳這個頓教大法。普願見性同一體,因為我們都是同一個清淨自性,所以人與人應當互相尊重讚歎。【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你想找到你的清淨法身嗎?很簡單,離諸法相心中洗,這一句就是重點,是見性的關鍵。其實,佛法一句就解決了,是不需要在這邊講這麼多。離諸法相,法相就是萬法,六根、六塵、六識,所映現出來的十八界,展現在你的生命的所有相上的東西,統統叫做法相。包括佛法的法相。心中洗,徹底放下。諸位!開不開悟,就這四個字。離一切諸法相,心中徹底放下,還要放下得很徹底喔!
【努力自見莫悠悠】。悠悠就是等閒視之。你那個放下的功夫,要徹底的往下,不要等閒視之。諸位!不要被病苦打倒,病苦來,正好觀照,此身真的是很苦,迴光返照,還好我們有學佛。你種種的逆境現前,你要好好的迴光返照,借用這個苦,激勵你修行的動力,因為十方三世佛,以苦為良師。諸位!為什麼?這樣你才會覺悟,不過,要苦得差不多就好,要承受得了這個病苦,哇!那個承受不了病苦,那不得了啊!
我以前就這個樣子,一生病,感冒,普拿疼,是不是啊?西藥吃得太多了,病苦、發抖,那一陣子,我的身體不好,因為我早餐吃一點點,午餐吃一點點。那時候,持午持了八年,晚上都會發抖,因為我吃的東西很少,我那個時候就持午,早上吃一點稀飯,中午吃半碗飯,到晚上,嚴格持午,親近廣化律師就這樣子了。我不是說持午不好,就是說要看個人的因緣跟根器,結果到……發抖……,發抖以後,到醫院去找那個葉醫師,葉醫師開示我:因為打那個點滴,因為能量不夠嘛,打那個吊瓶、點滴,一拿,三百、五百,醫生就講了:慧律法師!你晚上不吃一點嗎?便當才三十塊呢,打針要五百!一個便當才三十塊,你不吃,你留著給它餓,營養不夠,再來打我這個營養針,這一次五百呢!
那時候哪有什麼健保?那時候很執著的呀!所以,我現在很清楚,那一些執著自己的知見,認為是對的,我執著持午的,我不是說全部,持午叫不好,一定要聽清楚,就是你條件不夠,因緣不具足,你強硬要持午的,我知道,要改掉一個人的看法,大難大難。我就是一個很固執分子,我告訴你:我今天還好沒有去參加本•拉登那個團體,要不然我也是一個殺手喔!真的!也被洗腦了,對不對?他就講:慧律法師!你去殺人,你善於化裝。我的命很苦,我的命比六祖的還苦,六祖還有一個爸爸可以叫啊!然後我小時候沒飯吃的時候,要去吃人家那個救濟的東西,有一個那個美國人救濟。他是煮一大鍋的稀飯,加上那個麥,去媽祖廟旁邊有一個空地,他就救濟我們,那一大堆的流浪漢,那時候很窮啊,小時候撿破爛、撿菜。然後,人家死人的時候,要拿那個那個旗子啊,要在半路等,然後等六塊錢,就這樣子。然後人家那個美國人來救濟,有個長鬍鬚,很有錢,年紀很大了,做善事,救濟這一些貧民,他煮了很多,就是一個粥,那個粥裡面就放這個麥,一大鍋,還有麵條,就是羅漢菜那一類的,沒有什麼好菜啦,就這樣很單純,那流浪漢統統去排隊,你知道嗎?你沒辦法想像的,端著一碗,不是坐在媽祖廟那個階梯吃喔,端著這一碗以後,要馬上去排到最後喔,然後一邊走,一邊這樣(很快地吃),一次只有盛一碗,然後走……,走到的時候,再盛第二碗,他不給你很多的,然後,再排到後面來,慢慢吃……,這樣子。排到,到了,人家沒有了,我吃得又慢,那個人高馬大的,又把我們擠掉,他從中間插隊,我們才小孩子,又沒錢,都是受人家欺負的,我是這樣苦過來的。
沒錢,那就怎樣?那個五月十三,城隍爺要迎神賽會,他就把我化裝一隻蝴蝶,化裝成女人,我沒有騙你的。現在講最上乘法的大和尚,竟然以前被人家化妝成女人,戴假髮。人家說:餵!益謙!你要不要賺錢?要賺錢走吧!就笨笨的跟人家走,去的時候化妝成女人,把這個頭髮戴得很高,古裝的,然後後面就背兩隻好大的翅膀,還有兩隻尾巴,化裝以後,他們統統看不出來。哇!何其漂亮,類似西施,怎麼得了!我的皮膚白白胖胖的,拜託!我可是“天生的荔枝呢”!天生麗質難自棄,六宮粉黛無顏色,是不是啊?哎呀!很好,皮膚又白又好看,化妝起來像女人,怎麼樣?他用一支竹竿,很高,綁在上面要遊街示眾,要在東門斬首示眾。上面有一小小坐的地方,為什麼這樣坐,因為人多,知道嗎?大家五月十三看那個城隍迎神賽會的時候,人很多,就選一個漂亮一點的小孩子化妝成女人綁在上面。那时候我不知道,要游街幾個鐘頭,然后就出發,也没有上厕所,就上去了,因为我一直以為一下子很快就赚到钱了,小孩子只有想錢,没有想到膀胱,我今天為什麼膀胱這麼無力?就是那一隻蝴蝶害死的。就一直憋就遊街,我底下有一個小女孩,她被扮成仙女,那個仙女還弄一個白色的彩帶,兩三個鐘頭快憋不住了。我就跟那個仙女講,因為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啊,來自何方的仙女,我根本不認識她,我就跟她講,我說:仙女、仙女!我要尿尿,你忍耐一直。餵!你不要滴下來啊,拜託!我們統統是賺六塊錢的喔!你沒有權利跟我尿尿喔!後來,我還是忍耐住,一直忍……,六塊,快賺到了,那個忍耐實在沒有辦法。我告訴你,車子一停下來,那個仙女忘記了她是仙女,一停下來,水溝旁邊,那個仙女就尿尿,小孩子嘛!來不及了,我還有辦法忍,那個仙女一下子,唰!何其自性赤裸裸見性,後來,沒辦法了!那個領導就說:好了!可以了,上廁所。哪有什麼管許多人那麼多。
回來了賺的錢,領導扣住了,六塊錢沒得拿。賺六塊錢,三四十年前那六塊,沒有辦法!我今生今世當和尚的,沒有那個命賺錢,沒有辦法!我告訴你,這個生命,世間苦不堪言。【後念忽絕一世休】。後念忽絕,突然間斷了,今生今世就沒有了。莫悠悠就是不要等閒視之,不要白白浪費你的生命!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如果你了悟這個大乘,得見本性,虔恭合掌至心求,好好的努力啊。諸位!你不要一直記得那隻蝴蝶,要記得正法喔。
經文,【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這個就是依法不依人,依法是最重要的。【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你不認識正法,就在你的前面,如同遠在千里,依見性法修行,雖然是遠在千里,如同在對面。何勤遠來【珍重】,你們那麼辛苦的、那麼遙遠的來,意思就是:要好好的體會自性。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一眾】就是大眾,大眾聞法,沒有一個不開悟的,
【參請機緣第六】
經文,【師自黃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無知者。有儒士劉志略,禮遇甚厚。志略有姑為尼,名無盡藏,常誦《大涅槃經》,師暫聽,即知妙義,遂為解說】。
【回至韶州曹侯村】,廣東,【人無知者】。大家都不認識他,不了解這一代的大徹悟的聖人,就在這個曹侯村,沒有人知道。【有儒士劉志略】,【儒士】就是學儒家思想的,叫做劉志略。【禮遇甚厚】。對六祖非常的恭敬。【志略有姑為尼】,姑姑就是父親的姐妹,有姑姑為尼,【名無盡藏】比丘尼,這個無盡藏比丘尼【常誦《大涅槃經》】,可是,不明其義。【師】就是六祖,【暫聽】,就听她誦一遍,【即知妙義,遂為解說】。因此為這個無盡藏比丘尼解答。
經文,【尼乃執卷問字,師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尼曰:字尚不識,曷能會義?師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尼驚異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請供養。有晉武侯玄孫曹叔良及居民競來瞻禮】。
【師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字我是不認識,如果要問這個義理的話,你就請問吧。這個無盡藏比丘【尼曰:字尚不識,曷能會義】?連字都不認識,怎麼能夠體會諸佛的義理呢?【師曰】:這句話很重要,【諸佛妙理,非關文字】。這句話很重要了。所以你書讀得多,讀的少,其實跟開悟沒有關係,你受教育高受教育低,只要有因緣,你照樣開悟。因為文字是假相的東西,自性是第一義諦。【尼驚異之】,這個比丘尼太驚訝了,竟然住一個聖人不知道。【遍告里中耆德】,【耆德】,七十歲以上的,年紀大的,很有德行的,我們稱為長老。這是真是修道人,很有德行的一個聖人。【有晉武侯玄孫曹叔良】,【玄孫】就是遠孫,晉武侯的後代、玄孫叫做曹叔良,【及居民競來瞻禮】。
經文,【時寶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廢,遂於故基重建梵宇,延僧居之,俄成寶坊。師住九月餘日,又為惡黨尋逐。師乃遁於前山,被其縱火焚燒草木,師隱身挨入石中得免。石於是有師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紋,因名避難石。師憶五祖懷會止藏之囑,遂行隱於二邑焉】。
【時寶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兵火就是戰亂【已廢】,隋末兵火已廢,【遂於故基重建梵宇】,於是在以前的這個地方,老地方重建這個佛寺。【梵宇】就是佛寺。【延僧居之】,就請六祖,還有一些來住,還有請這些出家眾。【俄成寶坊】。【俄】就是立刻,立刻成為名寺寶剎。【師住九月餘日】,六祖住了九個多月,【又為惡黨尋逐】。壞人又追了,要殺了。【師乃遁於前山】,【遁】就是隱蔽。六祖就隱避在前山,道場四面環山,有後山、有前山。【被其縱火焚燒草木】,你看這個惡人壞到什麼程度,惡人竟然不認識那個人就是六祖,這個人可不得了!一個人動一個念頭傷害三寶,都不得了!竟然放火燒山,燒草木,要把六祖燒死。【師隱身挨入石中得免】。六祖一看,這個火一燒,趕快避開來,要不然燒死了,六祖隱身勉強進入這個石頭小小的縫隙當中,免掉了這個災難。【因名避難石。師憶五祖懷會止藏之囑】,【懷】就是懷集,【會】就是四會。你到懷集的時候要停止,到四會的時候要藏起來,想到五祖的交代了。【邑】就是人多的城市,叫做邑。
經文,【一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參祖師,問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諭。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等,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贊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一僧法海】,有一個出家眾叫作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參祖師】,來參這個六祖。【問曰】:就問了,【即心即佛,願垂指諭】。當下這顆心,回歸當下這一念,無所住就是佛。願垂指諭,來指導、開曉。【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什麼叫做前念不生呢?不留戀過去一切相,過去心不可得,當下這一念大智慧,怎麼樣?即心,後念不滅,為什麼不滅呢?大智慧不滅,只要你不住著過去、現在、未來,心體離一切相,離一切念,就是如如不動的本來的面目。《大乘起信論》講得最好:心體離念,是法界一總相,就是我們的這個心的本體,離念,離開一切執著的念頭,分別的念頭,就是法界的平等的相。因為你著相,就有不平等,你離相,就完全平等了。見一切相,徹底的摧毀,了悟這個是假的、是短暫的、是剎那生滅的,就是無相,相當體即空就是無相。不必轉個彎,連轉個彎都不必,徹底放下。所以叫做:前念不生即心,一切的妄想、顛倒、沒有生起來,這個就是我們本來的心,大智慧不滅,後念不滅,就是佛。
什麼叫成一切相?圓滿成就一切相,就是我們的清淨本性,不能離開緣起,離開緣起,不能找到清淨的自性。意思就是在緣起法裡面,他都能夠圓滿的成就一切緣起法。佛陀從不傷人,佛陀對惡人寬恕,佛陀有施捨的心,連身命都布施,持戒、忍辱、大般若智慧,所有跟他有緣的眾生,乃至於殘害佛陀的,統統度他。所以,佛陀叫做:成一切相即心。我們本來這一顆心,是可以圓滿成就一切緣起法的。而我們現在因為執著、顛倒、煩惱,什麼都要破壞,搞破壞,搞動亂,搞滲透。諸位,這個就是破壞別人,其實就是破壞自己的清淨心。牢牢地記住:天地萬物都是我們清淨心的展現,乃至於你動一個惡念,去破壞一棵樹,動一個念頭,都不是很好。如果是有必要,非不得已,連植物都不要去傷害。
離一切相即佛,離一切相,就是《金剛經》講的:離一切相,就是什麼佛呢?就是自性佛,我們的清淨自性,能離一切相。【吾若具說】,我如果要來發揮的話,【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我們這一顆心叫做智慧,【慧】就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我們這一顆心,本來就有具足般若的智慧。【即佛乃定】。佛就是覺性,我們當下的這一念無所住心,不著相的覺性。乃定就是自性的定,即心就是自性的慧,即佛就是覺性自性佛。【定慧等等】,【定】是體,【慧】是用,因為依體起用嘛!依照清淨心起這個智慧的用,攝用歸體,凡所有的智慧都離不開定這個本體,叫做定慧等等。雖用,也無有能用、所用。【意中清淨】。所有的念頭都是清淨的。
習性就是你生生世世都是修這個本性的法門,宿世所帶來的因緣。有的人,你叫他念佛,念不來的;有的人,你叫他持咒,他拼死命的;有的人,你叫他聽這個最上乘論,聽不來的,我要誦經,每天誦經……,每天誦經,不是不好,宿世的因緣不一樣。我們今天種這個金剛種子。諸位!你百千萬劫不會消失。我說:聽經聞法非常重要,在座諸位今天所落下的這個金剛種子,百千萬劫一定會有收成,你一定會成佛。【用本無生】,所有的作用,其實就是本體的無生,所有當體的空,就是無生,無生的清淨自性,會起種種的大作用。所以定就是寂,慧就是照,其實這個是寂照同時,體用一如,不生不滅。無生就是如如,我們見到這個世間就是一直生,我們所看到的這個相,不知道這個相是不可得,我們一直生執著、一直生煩惱,從來沒有停止過的,一天到晚就是搞這個假相的問題。
【雙修是正】。雙修就是定慧,是指定慧雙修。【法海言下大悟】,祖師大德一兩句話就解決了,生死就了了。【不悟而自屈】。我竟然沒有悟到,我這一個當下的清淨自性,而我委屈了自己,一直在找。心外求佛,不曉得當下這一念不生不滅的清淨心就是佛。【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我知道定跟慧的來源是什麼,來源就是見性,只要你見性,定慧均等,大徹大悟的人,二六時中都在定,因為動中有不動嘛,所有的作用都是無生。雙修就是定慧,你想要修定嗎?想要產生在般若智慧嗎?首要的工作,離諸物,這個也是見性的最大的動力:離開一切相的執著,只要你離開一切相的執著,不要去起心,不要去動念,定跟慧就具足。
經文,【僧法達,洪州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來禮祖師,頭不至地。師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曰: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師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聽吾偈曰:禮本折幔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僧法達,洪州人】,洪州在今天江西南昌縣。【七歲出家】,很早了,【常誦《法華經》。來禮祖師,頭不至地】。很狂妄!來頂禮六祖,頭不碰到地,因為他覺得不得了。【師訶曰】:六祖就訶責他了,修行人這麼我慢,要求求法,頂禮,這個頭還不碰到地上,那成什麼禮啊?【禮不投地】,就是這個頂禮就簡單點個,點個還不到地面上。【何如不禮】?
六祖就說了:【汝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一定執著某一種東西。必有一物就是:你心中就是著一種相。他就問了:【蘊習何事耶】?蘊習就是從以前到現在,你從過去累積以來是修什麼行的?哇!夠多的吧!《法華經》有六萬多字,將近七萬字。我們平常人誦《法華經》,一天都不必去公司上班,不必去賺錢,不必去外面辛苦,早上關起門來,刷牙、洗臉、用個早餐,隔一會兒,開始跑在佛前誦經,誦《法華經》喔!最多一天誦兩部。那是很快、很快,其實很難,一部都不得了,一部將近七萬字喔,他誦三千部啊,這怎麼得了,用過多少時間啊,可惜沒有悟,可惜!
【師曰】:六祖慧能大師就說了,【汝若念至萬部】,你就算念了一萬部的《法華經》,【得其經意】,了悟《法華經》一實相的道理,還不能執著喔!【不以為勝】,還不自己覺得說:我很了不起。我慢心動個念頭都不行。【則與吾偕行】。那麼,你就是跟我走在一起的,我們就是同路人。【汝今負此事業】,【負】就是仗勢著,你現在仗勢著你自己所修,誦《法華以》三千部,來狂妄他人,傲視他人。【都不知過】。就是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過錯,狂妄是障道的根本。
【聽吾偈曰】:聽我偈頌,【禮本折幔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什麼叫禮本?你禮拜這個《法華經》,我們現在誦經,都得到這個嚴重的病,我一天要誦多少部,還作一個筆記,當然這個是很好啦!經教不通,心性不明,你禮拜這個《法華經》,原本的用意就是要折服你的我慢啊!這個【幢】就是以前吊在高空,讓人家知道我這一次要莊嚴了,要祈福了,那個幡;幢就是豎著高幢,就是說,你禮這個《法華經》,原本就是要折服你这个贡高我慢,因为这个【幢】就是挂得很高的意思,那么慢幢就是高高的挂在一起,就是表示你自己觉得你很高、高傲,了不起,比别人高一等,这个【幢】就是掛得高高的。
你頭為什麼頂禮不著地呢?有我罪即生,諸位會背吧,那個【我】啊?就是這個樣子,問題就出在這個【我】,著一個【我】,問題就出來了。所有的煩惱、爭執、鬥爭、統統來。人家虛空法界早就成佛的無量無邊了,而我們在這裡打轉,問題出在哪一個地方?亡功福無比,亡功就是你不要著一個做功課這個功德,著一個修行、誦經的功德,叫做亡功。不著功德,你的福就無比。哎呀!這個要沒有聽到六祖惠能大師這個無相的清淨自性的大法,我告訴諸位!包括佛弟子,沒有一個不著相。
經文,【師又曰:汝名什麼?曰:法達。師曰:汝名法達,何曾達法?复說偈曰: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但信佛無言,蓮華從口發】。
【師又曰:汝名什麼】?你的名字叫什麼?【曰:法達。師曰:汝名法達】,你的法號叫做法達,【何曾達法】?你從來就沒有通達佛法。【复說偈曰】:就對他做這個偈頌。【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你的名字叫法達,你一直認真的誦,從來就沒有休息。諸位!底下這十個字很重要,全世界佛弟子的通病,就是這十個字。【空誦但循聲】,口誦空名,循聲何用呢?心不悟道,內心三毒不除。空誦就是說沒有見性,你只有跟著《法華經》的文字一直誦,叫做空誦,毫無體會實相的道理。循聲就是生滅法。你只循著《法華經》的文字、音聲,一直誦……,循著這個音聲,一直在找佛道。諸位!道本無言,你這樣誦經,誦到什麼時候啊?我們的清淨自性,佛道本來就不可說,是不是?所以說,空誦但循聲,你白白的在那邊誦經,只是依照這個文字音聲在找,找不到的。
【明心號菩薩】。你要明心見性了,我說你就是菩薩。了解佛的用心嘛,心性的大法嘛!【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你現在跟我有緣,我來跟你說法。【但信佛無言】,你要相信真佛無言,無言就是道本無言。真正的佛是講不出所以然的,不是像你這樣誦經的,你這個誦經是生滅的,沒有明心見性,真佛是不能講的。你要相信,真正的佛是不能夠透過任何語言的,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你說不出所以然的。你這個蓮花從這個嘴巴發出來。為什麼?如果見性,加四個字:【若見心性】,蓮花從口發。你見性,誦每一句的經典,統統大智慧,統統蓮花化生。所以師父就重複講了:明心見性有多重要啊。
經文,【達聞偈,悔謝曰: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師曰:法達,法即甚達,汝心不達。經本無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經,以何為宗】?
【達聞偈,悔謝曰】:法達聽到這個偈頌就懺悔,感謝六祖的開示。【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從今後,要謙卑自己,要恭敬一切眾生。【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師曰】:六祖說了,【法達,法即甚達】,你的法號叫做法達,法應該是甚達。【汝心不達】。但是你的心性不通達,沒有明心見性,不通達。【經本無疑】,經典本來就沒有懷疑,《法華經》有什麼懷疑呢?我們現在誦經,是誦給佛菩薩聽,不是誦給自己聽,佛菩薩還要你誦經給他聽嗎?經典就是佛交代下來的遺言。誦經的意思就是:遵照佛陀的遺言,去觀照和實踐,叫做誦經。
誦《金剛經》,早上誦一遍,晚上誦一遍,那誦經做什麼?佛交代我們要怎麼樣?佛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誦經做什麼?喔!希望您能夠開示。法達你的法應該是很達,但是,你的心卻不達,經典本來沒有懷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經,以何為宗】?你念這個經典是以什麼為宗旨,【宗】就是最重要的,一本經有它的宗旨嘛!
經文,【達曰:學人根性暗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師曰: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之一遍,吾當為汝解說】。
法達就說了,【達曰:學人根性暗鈍,從來但依文誦念】,就一直念,什麼意思,不知道。【豈知宗趣】?我怎麼知道《法華經》的重點在講什麼。【師曰:吾不識文字】,文字我不認識,【汝試取經誦之一遍】,你拿《法華經》誦一遍給我聽,我就為你解說,【吾當為汝解說】 。
經文,【法達即高聲念經,至方便品,師曰: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法達即高聲念經,至方便品,師曰:止】!停!【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你看!開悟的人一听就知道。【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講了很多的比喻,還是沒有超過這個因緣出世為宗旨。【何者因緣】?什麼因緣?【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一大事因緣就是開佛的知見,示佛的知見,悟佛的知見,入佛的知見,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所以,世尊來人間降生。世尊為一大事因緣故,什麼因緣呢?什麼因緣呢?就是開佛的知見,示佛的知見,悟佛的知見,入佛的知見,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所以,世尊來人間降生,要不然他這麼忙幹什麼?而世人就一直迷,迷到死就是擺脫不了。
外迷就著相,內迷就著空,以為我能破相,還著一個空相。不是著空就是著有,相就是有,空是對有講的,有是對空講的。眾生不是著有就是著空,不是著空就是著有。【若能於相離相】,你看,其實這一句就是修行的開關,見性的關鍵。如果能夠於相離相,即一切相,離一切相。【於空離空】,也不著一個空,就是內外統統不著就不迷了,【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佛就是內外不著,空有不著,能所俱泯,是為開佛的知見。
經文,【佛,猶覺也;分為四門: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
【佛,猶覺也】;【猶】就是即,佛就是覺悟啊。【分為四門】:就四個角度,哪四門?佛來降生人間,就是開導我們每一個人的清淨覺性的知見,指示我們覺悟不生不滅的覺性的知見,教你悟入我們的覺性的知見,叫做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你只要聽到開示、了悟,即相而離相,清淨自性就展現出來了。
【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四個階段,這個看過《法華經》的人都知道,開、示、悟、入,它是一個字一個字分開的,開佛的知見,示佛的知見,悟佛的知見,入佛的知見。【自是佛之知見】,但是我們一般人很卑微,就是:哎呀!開、示、悟、入?怎麼樣?【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六祖就是說:你也有分,你直下承擔,你也是佛。【彼既是佛,已具知見】,釋迦牟尼佛已經是佛了,已經具知見了。何用更開?】
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云:開佛知見。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嗔嫉妒,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
【汝今當信】,現在應當相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就是你的真如自性。【更無別佛】。所以,師父就說了,離開自性法門,統統叫做外道,萬法回歸自性,叫做正法,離開自性,沒有佛法,八大宗派統統一樣,要回歸自性。【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眾生是疲憊不堪的,一直在追求外境,自己不覺得累,修行人看起來是很累的,可是他們不覺得累。眾生因為沒有智慧,把這個光明隱藏起來,貪染、執著這個境界,外面一直攀緣,內心一直干擾,甘受驅馳,寧願受到這些五欲六塵的驅馳。
【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前幾天報導的:有一個心髒病的,他去做股票,一個老先生,就儲蓄那麼一點點,就去做股票。做股票以後,跌下來了,哇!心髒病發,死了。我現在問一個問題,你回答:現在都是流行call in的節目,做股票犯不犯戒,算不算賭博?好,我們現在就call in了。什麼叫民主?民主就是可以容納更多的音聲,認為佛弟子不可以做股票的請舉手,好。認為佛弟子可以做股票的請舉手,有做也不敢舉手,我現在公佈標準答案:不犯戒,可以做。凡是國家法律規定的,合乎國家法律規定的,叫做不犯戒,所以,股票市場叫做合法的賭場。
有一個菩薩也沒有什麼錢?坐在那裡,阿彌陀佛……,眼睛不是看佛,看那個三塊八毛買進,四塊兩毛賣出,什麼兩塊買進,什麼賣出,阿彌陀佛……。但是,做股票雖然是合法的,國家的大賭場,我們作佛弟子的,只要你日子可以過,我是說:除非你日子很難過了,歇即是菩提,慢慢慢慢……,日子不能過,那就賭一賭嘛,因為合法的嘛!知道嗎?所以,佛弟子可以做股票,但是,but,盡量不要,我如果沒補上這一句,有的人就會找到理由了:慧律法師說可以,拼了!慧律法師說可以,大和尚都講可以了,對不對?一百多萬拿出來,回去就清倉大拍賣了,就說是我講的,哇!這老婆就不原諒他了,不行!
做股票,佛弟子可以做,只要是國家合法的,佛的戒律所允許的,但是,盡量少做,因為會起高低起伏嘛!是不是?也是無心,也不是說故意的,因為國家合法的嘛!為什麼今天要講這個答案?太多人打電話、寫信來問了,真的很多人,一直問這個問題,雖然是國家合法的,但是會影響到內心的道業,哪天臨命終,阿彌陀佛來接的時候,八塊八毛買進,兩塊二毛賣出,來接引的也是四個字,不是阿彌陀佛,那叫【股票市場】,慘了。所以,凡是會影響到往生的,如果你有多餘的錢,你只是玩一玩,那就丟著,我事實上有一千萬,我丟一百萬,看都不用看,是不是?管你幾毛買進,幾毛賣出,那當然無所謂,不影響往生,是不是啊?大部分的人都會這樣安慰自己啦!
我們自己心中要開,不能讓佛開。因為眾生就是一直往外,甘受驅馳,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的苦口,勸令寢息。與佛無二。【故云:開佛知見。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自性就具足了。【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嘴巴講的很好聽,從後面給你打個毒針,你不知道,六祖很了解人性,口善心惡,【貪嗔嫉妒,諂佞我慢】,【佞】就是巧言善辯,叫做佞。諂曲就是面是背非,前面給你阿諛、拍馬屁,馬屁拍錯了,拍到馬腳去,就是這樣子,謅。你要跟世間人講,講不過他,我們放下更快。【侵人害物】,【侵】就是傷人,害物害一切眾生。【自開眾生知見。】所以你跟眾生生活在一起,你就知道,那個沒有學佛的,不得了,很嚴重的!那個眾生有時候那個壞,壞到極點了,可是你還是原諒他。
經文,【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見。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
【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我把它會歸一句更簡單:動念,就是開眾生的知見,動到執著的念,就開眾生的知見,著相就開眾生的知見,千萬不要開眾生的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見】。【世見】就是世間輪迴的知見,是生生滅滅的,不曉得我們這個心體是離念的,心的體的不生不滅的,你見到一切假相,產生了生滅、增减。【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我告訴你:六祖真的是大徹大悟的聖人,太了解我們眾生的毛病了,今天眾生的毛病,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若但,如果你只是,勞勞就是很勤勞的,執念就是執著自己,認為、以為誦經就是做功課、就是修行,從來不放掉內心裡面的貪嗔癡、執著,六祖說:完蛋了!你很勤勞的一直拜佛,一直念佛,從來沒有在心性上下功夫,而且又執著,以為這個叫做修行。勞勞執念就是:我這樣跑著誦經、拜佛,不需要去見性,執著說這個叫做修行。
何異犛牛愛尾,我們在這個比丘戒裡面,我告訴你:這個犛牛那個尾巴很漂亮。只要有人走過的時候,要接近它,它兩隻角就向著你,它就一直保護它的尾巴,犛牛有時候閒著沒有事的時候,就會用這個嘴巴一直想要咬住自己的尾巴,它自己在那邊打轉,咬不到自己的尾巴,頭移動,尾巴就移動,尾巴移動,頭就移動,自己又咬不到自己的尾巴,就在那邊,稍微有一隻蒼蠅停著,它就保護著。犛牛愛尾就是很嚴重很嚴重的執著。諸位!六祖講的這一句話,就是目前修行嚴重的弊病,不聽經,不聞法,不開悟,爾後每天就是在佛前阿彌陀佛……,每天就是在佛前誦經。諸位!那不要誦經了。六祖講:經有何過啊?師父!那你這樣講的話,我乾脆就不要誦經了,六祖就回答了:經有什麼害處啊?會影響你誦經啊?底下就會講到:經有什麼過失啊?豈障汝念?
經文,【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師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聽吾偈曰: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仇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禦白牛車】。
【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如果按照您這樣子講的話,了解義理就好了,【不勞誦經耶?師曰】:六祖就說了,【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問題在你的心性啊!要誦經很好啊!我們今天就是這樣,所以師父為什麼主張用清淨自性修行,念佛、誦經、拜佛,就是這個道理。就是你的動念的問題。【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你口誦經,心要跟著契入實相,就是在轉經啊!【口誦心不行】,你每天都誦經,可是你不悟到這個真如自性,不見性。【即是被經轉】。煩惱來,控制不住,執著來,割捨不下啊。
【聽吾偈曰:心迷法華轉】,心中迷了,《法華經》就把你轉得糊里糊塗的,你每天都誦經啊,可是不悟啊,心還是迷。【心悟轉法華】。你心要見性,整部《法華經》就真的轉動了。【誦經久不明】,你經誦了多少部?三千多部了,不明心見性,不了解其中的義理。【與義作仇家】。跟這個《法華經》的義理做冤家,就是跟《法華》的經義,互相違背的意思。與義,就是跟《法華》的義理相違背,實相徹底解脫,明心見性,誦《法華經就是叫你們明心見性,悟入實相的,你只每天誦《法華經》結一個善緣,不免生死。
【無念念即正】,你見到了清淨自性的無念法,這個每一念頭不住相,就是正確的。我們無念,這個念就是正,著相的有念,念念統統叫做邪。我們眾生就是卡在相上,想到過去的不滿,一直憤怒……不曉得說過去心不可得。看到現在的不順的,就一直攻擊、傷害、毀謗,念頭一直轉不過來,卡死了,就著相,著相就卡死了。念念成業障。【有無俱不計】,著有也不對,著無還是不對,世尊都不允許你這樣子的,六祖也不允許。【長禦白牛車】,白牛車,比喻本淨無漏智慧,就是比喻我們清淨無漏的智慧。長就是永遠,永遠駕御著白牛車,就是我們的心性,我們的心性本來無漏的智慧。本來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白牛車,後面會講到,你放心,因為《法華經》不一定每個人都看過,後面會講:什麼叫做大白牛車?就是一實相的道理,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清淨自性,這是比喻。
如果你有無統統不著,你就控制了你的清淨自性,無漏的智慧就顯發。但是,我告訴諸位,很難!幾千個人去報名,要考老師喔!才錄取幾個人,真的,一個不怎麼樣的高薪的工作,大家都搶破頭,還都是博士、碩士、要去找這個工作。有個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的,來到文殊講堂的大殿拜佛,拜佛完。他說:頂禮恩師。我說:年輕人!有什麼疑問嗎?從哪裡來?他說:我台大的學生。你畢業了嗎?他說:我畢業了。在哪裡上班哪?在電子公司上班。你猜猜看?一個月剩下不到兩萬。哪有像我們這兒的工作人員,吃我的、穿我的,我還供他住,還領兩萬多,開玩笑的啦!這工作人員是真的值得讚歎。
告訴諸位就是說,如果我們今天生活無慮,身體安康,有佛法可以聽聞,知足了,人家買一顆水果三千塊,你不相信喔?我跟他講:當皇帝才吃這個。我媽媽常常講:要吃下去,就是當皇帝才吃這個的。我們不需要,我們有這麼大福報,我們就簡單嘛!吃一個幾塊錢的就可以了,其實我告訴你:你一桌一萬多塊,像那個餐廳,一進去就是三千、五千,隨便開一瓶XO的,啵!一萬二,很恐怖的,這個眾生造業的時候,錢像流水一樣出去。再來,你要結婚,要找一個對象,你長得漂亮,大家就爭啊!你長得帥又有錢的,大家又爭啊!你也想要找到一個依靠,因為沒有學佛的,不知道啊,學佛有佛菩薩依靠,晚上睡覺就會笑,因為我臨命終要到極樂世界去啊!我管你那麼多。
六祖後面就會談到,弟子就問六祖惠能大師說:師父啊!什麼是涅槃的境界?六祖就說:什麼是一個人大徹大悟、涅槃的境界呢?山崩地裂、天搖地動,無關於清淨自性,都跟清淨自性扯不上關係,清淨自性無相的東西,要到這種功夫,哇!怎麼得了,就是大地震、天搖地動都無關於清淨自性的,一句就解決了!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的,泰山崩於前色不變,就是這種功夫,就是見性,我們現在沒有辦法這種功夫啦。兩句話,比乩童起乩更快,對不對?兩句話他就跳起來了,我是講我自己啦,我不是講大家,諸位都很有修養。
如果受益是我的福報,講經說法,第一個受益的不是你們,是我,我每天要這樣迴光返照,降伏我慢。你知道我過去年輕的時候,人不狂妄枉少年啊!年輕的時候也是很狂的,為什麼?沒辦法,進到大學去,我這個高中念什麼學校,來到建中?哎呀,像屈原一样,受到無盡的委屈,一直想投汩罗江自殺,那種感受很不舒服,我们這种智商,名校,還不错了,所以那個進去就很不舒服,因為没有學佛就落差。所以我就說了:我如果是屈原,我不會跳汩羅江自殺。屈原跳汩羅江自殺是怎麼樣呢?那就是皇上不聽他的諫言,懷才不遇,他所有的諫言統統沒有用,就投汩羅江自殺,後來的人就叫那一些魚啊……,這當然是典故啦!弄這個肉粽給他,叫魚吃這個肉粽,不要吃屈原的身體,就是我們每年變成划龍舟,現在怎麼樣。不是放蒙山,是放煙火,已經失去那個意義了,諸位!我如果是屈原的話,剛好,碰到這個昏君,就隱而不顯,不要服侍他就好了,留待以後明君出現的時候,看有沒有那個因緣,很可惜,沒辦法,為國家好,為君主好,但是,沒有開懷,用生命死諫,以死來忠諫這個皇上,皇上也不聽他的。
再啟曰:經云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自非上根,未免疑謗。又經說三車,羊鹿之車與白牛之車,如何區別?願和尚再垂開示】。
【達聞偈,不覺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師曰:法達從昔已來,實未曾轉法華】,從來沒有轉《法華經》,【乃被《法華》轉。再啟曰:經云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這些大聲聞阿羅漢、以及菩薩沒有辦法去度量佛的胸量以及智慧。【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自非上根,未免疑謗】。經典不是講嗎,聲聞跟菩薩不能測佛智。【又經說三車】,這個就是《法華經》講的,羊車、鹿車,還有大白牛車,羊車就比喻小乘,鹿車就比喻中乘,白牛車就是比喻大乘,大白牛車就是比喻最上乘了。【羊鹿之車與白牛之車,如何區別?
經文,【師曰:經意分明,汝自迷背。此理若不肯信者,從他退席。殊不知坐卻白牛車,更於門外覓三車。況經文明向汝道:惟一佛乘,無有餘乘;若二若三,乃至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
【師曰:經意分明】,法華經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汝自迷背。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就是三乘人,人人自己的佛性,但是因為所悟的程度不深,變成有三乘人。這三乘人因為不能頓悟圓覺的自性,用的是意識心,不能測佛的智慧,問題出在度量。度量旁邊寫:意識、分別、執著,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看一切相,衡量一切相,看一切相,執著一切相,看一切相,分別一切、執著,統統是意識型態饒伊盡思共推】,【饒】就假設,就算大家共同來推測,【轉加懸遠】。離佛就愈來愈遠了。
【此理若不肯信者,從他退席。殊不知坐卻白牛車】,若不肯信,就是沒有信心,因為在《法華經》,五千比丘退席。世尊講經說法,當眾就有人退開來的,不要說我慧律法師說法,能夠有這樣的人來聽,吾願已足,夫復何求?來一個準備關門的,我都會講,剩下一個我也會講,何況還有這麼多人?是不是?不錯了。若不肯信者,從他退席,就是釋迦佛在講經,也會退席啊!
殊不知坐卻白牛車,【更於門外覓三車】。殊不知道我們自性就是佛,自性就是例如大白牛車,就是這一隻白牛車,你當下空有不著,就是這一輛車子,為什麼在門外找這個三車呢?三車就是比喻小乘、中乘、大乘,大白牛車就是最上乘。【況經文明向汝道】:經典明明說。【惟一佛乘,無有餘乘;若二若三,乃至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是法皆為一佛乘故】。只有為一佛乘,就是最上乘了,只有最上乘,才能見性成佛,沒有其他小乘、中乘、大乘,統統都是方便說。無有餘乘就是都是方便說,不究竟的意思。若二若三,乃至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這個法都是為了開採最上乘,一佛乘。
【汝何不省?三車是假】,你為什麼不好好的省悟,小乘、中乘、大乘是方便(說)?我們為了實施權,這個【實】就是最上乘論,為了將來開採最上乘論,方便說,有小乘、中乘、大乘。為昔時故就是善巧方便故。【為今時故。只教汝去假歸實】,離開假旁邊寫:方便。要叫你離開方便,歸入一實相最上乘論。【歸實之後,實亦無名。】也不能找,執著說:我擁有最上乘論,又動到這個聖念,又動到這個修行的念頭,著一個實相的念頭,又變成生滅,實也是無名。
經文,【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
【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意思就是說:國王留下來的,就是這個太子來用,這《法華經》有講,這個講起來就很長了,這個國王,這個兒子跑出去,後來經過幾十年,再慢慢慢慢找回來,告訴他做一些低賤的工作,灑掃啦,慢慢慢慢引進來,到最後就說:你就是我的兒子,我的財產統統是你的。我們就恍然大悟,原來成佛我也有份,原來我就是佛子,所有的如來藏財產都是我們的。
應知就是若悟自性,【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因為你很受用,也不要說:那個是父親的,就比喻作佛,就是那個長者,長者遺留下來的財產,就是兒子的,那就比喻作佛。【亦不作子想】,就比喻作眾生,長者留下惡報,他兒子得;佛留下來的正法,由這些佛弟子得,也不著一個父想,也不作子想。為什麼?【亦無用想】,也不著一個說:我得到珍寶,可以利用,父想、子想、用想統統不著,【是名持《法華經》】。你本自具足就有這些財富,三想一起蠲(jiān)除,父想、子想、用想,一起放下。【從劫至劫,手不釋卷】,你若悟《法華》的妙義,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在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怎麼樣?手不釋卷,這一句其實是這樣子,注意聽。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這個分兩段來講,如果你悟了,時時刻刻統統在持《法華經》,這一句是反過來說的。若不悟法華妙義,則從劫至劫手不釋卷,亦無用處。六祖講得太簡單了,所以看不懂。這句的意思是反過的角度來說,若不悟法華妙義,就算你從劫至劫手不釋卷,也無用處。從晝至夜無不念時,若悟法華妙義,如果你體悟了法華一實相的妙義,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無不念時也。】
經文,【達蒙啟發,踴躍歡喜,以偈贊曰: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達】法達,【蒙啟發,踴躍歡喜,以偈贊曰】:我告訴你:禪宗多了不起,第一句話,十個字,就讓你太美妙了,這個禪宗的心法。你看!到曹溪碰到六祖,一句,幾秒鐘,幾分鐘就解決了,曹溪一句,就徹底的剷除了。六祖多了不起啊!【未明出世旨】,出世旨就是一佛乘,你不了解一佛乘、出世的道理,【寧】就是怎能。【歇】就是息滅,怎能息滅【累生狂】。累生就是多生多劫以來的狂妄。因為自己覺得了不起,著相,不明了一佛乘出世的宗旨,即心即佛的道理、最上乘論,怎能歇息我多生多劫狂妄的習性,狂妄的知見啊!【羊鹿牛】唯【權設】,小乘、中乘、大乘,那個都是方便的呀!羊車、鹿車、牛車,唯權設,只是方便設施的呀!【初中後善揚】。我要講一句話:只要你進入,跨進佛門第一步,就不得了啊!(天下這麼多人,拜佛的有多少人?真正跨入最上乘論的,《六祖法寶壇經》,這種一念之間就見性的,鳳毛麟角,很難很難的!諸位聽。只是理解而已,要達到這種心境,還得一段時間。不相信,明天聽經以前,諸位法師、諸位護法居士,給我作一個偈頌呈上來,不准抄,抄犯妄語戒,知道嗎?就像弘忍大師叫大家寫偈頌,知道嗎?其中有一個人一定寫八個字:聖意難測,大難大難!懶惰,很懶惰,你看!聖意難測,大難大難!不自己作。懶惰!初善中善後也善,好好的發揚,護持正法,是可以用身命做投資的。【誰知火宅內】,我們哪一個人知道,身處在這個三界火宅內,怎麼樣?【元是法中王】。當下這一念清淨心,真如自性就是佛,我們就是法中王。直下承擔:我就是佛,你看學佛要有很大的勇氣,我就是佛,我慢不可有,佛慢不可不有,我慢心是不可以的,佛慢不可有。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就是這樣子的勇敢承當。
【 達從此領玄旨,亦不輟誦經】。
【師曰:汝今後方可名念經僧也】。名為念經僧。【達】法達,【從此領玄旨,亦不輟誦經】。也不停止誦經。開悟了照樣誦經,還是繼續誦經。【初中後善揚】的意思就是說:羊車、鹿車、牛車那都不存在,是方便,沒有真正的三乘的教義,最重要的,就是最上乘論,直指人心,明心見性這個大法,一實相印。所以,所謂初中後善意思就是當下就是最上乘。有的人在初一聞就悟最上乘;有的人在中一聞就悟最上乘;有的人在後面悟到最上乘的,其實這個是方便。知道吧!不管你在哪一個時刻,都應當跟眾生講這個最上乘論。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7-31 17:33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8-1 21:42 编辑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六祖壇經>講座第五天
六祖壇經 2004年10月2日——8日 上慧下律法師
文殊講堂
講座第五天
今天的演講非常深,今天的這個公案因緣,某些地方,沒有開悟是完全聽不懂的,不過,我盡量好好的講,讓你能夠體悟,見性的境界是什麽?
經文,【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别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
【僧智通】,這個智通,【壽州安豐人】。壽州就是安徽省,安徽安豐人。這個智通和尚,【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世尊在楞伽山對大慧菩薩所說的一部經典,我們在文殊講堂,已經講過《楞伽經大綱》。看過了一千多遍,【而不會三身四智】。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轉第八意識爲大圓鏡智,轉第七意識爲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爲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爲成所作智。這隻是把煩惱轉菩提,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第八意識,這個是中性的名詞,煩惱呢?第六意識叫做分别識識,轉過來叫做妙觀察智。第七意識的染污,叫做末那識,轉識成智,叫做平等性智。第八意識染污叫做阿賴耶識,叫做含藏識,轉識成智以後叫做大圓鏡智。所以,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第八意識,這是中性的名詞,沒有所謂染污跟不染污,它的本體是不變的,染污了,名字不一樣,那麽前五識,是受到第六、第七的影響,還有第八意識潛在的無明跟習氣的影響,要是六、七、八染污了,前五識就染污;要是六、七、八清淨了,那麽前五識就清靜。 如果是以大徹大悟來講的話,一都沒有,何況有八?如果大徹大悟、見性,沒有這些名詞,一都不可得。因爲他随手拈來,都是絕對的,圓滿的本體,沒有所謂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所以,安立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識,是方便說。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第八意識,它不加上染污和轉識成智的時候,染污跟轉過來的智慧,它的本體是不變的,安上了這些名相,比較好解說。成所作智跟妙觀察智叫做應化身,就顯現在外界可以作用的。平等性智就是我們所講的報身,内心有無比的莊嚴,心存平等。大圓鏡智就是法身。那麽應身、報身、法身,就配合這個四智,所以叫四智三身。三身就是應身、報身、法身;四智就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四智配合三身就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配合應身來解釋;平等性智就是報身,大圓鏡智就是法身。 【禮師求解其義】。求惠能大師開示《楞伽經》的義理。
【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就是你的本性。【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就是你的智慧。【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應用無方嘛。【若離本性,别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如果你離開了清淨自性,不要說什麽法身、報身、應身了,爲什麽?你有身,沒有智慧啊!【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六祖真的是大徹大悟的人,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如果你能夠體悟,八大宗派的根本教義,統統貫通,佛法就愈來愈簡單,愈來就愈單純,會歸一念心性。【即名四智菩提。】
經文,【聽吾偈曰: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爲汝說,谛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
【聽吾偈曰:自性具三身】,我們的清淨本性,本來就具足有三身。【發明成四智】。【發明】就展開來說,三的數量比較少四的數量比較多,所以叫做展開,叫做發明。展開來說,配合四智。【不離見聞緣】,見聞通稱六根,叫做見聞覺知。就是你這個三身四智統統不能離開這六根,沒有辦法離開這個六根,有六根才起作用。【超然登佛地】。如果你一念相應,見性,進入唯心現量,那麽就進入佛的境界。【吾今爲汝說,谛信永無迷】。這個【谛】就是審實不虛,要好好的相信,一心具足三身四智。【莫學馳求者】,不要效法向外追求佛法的人。向外追求佛法的人,百千萬劫不得道。【終日說菩提】。雖然整天說菩提自性,而終不得菩提。這句太簡略了,終日說菩提而【終不得菩提】。
經文,【通再啓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師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别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也;即此有智,還成無智】。
【通】就是智通法師。智通【再啓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四智能的義理是什麽呢?【師曰】:六祖就回答了,【既會三身,便明四智】,如果你了解法身、應身、報身的話,那麽這自然就明了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四智。【何更問耶】?爲什麽還問呢?三身,這個三身就象房子,四智就象材料,沒有材料建不了房子。我們有看到房子,就知道一定有材料。【若離三身】,那當然就沒有什麽四智了,【别談四智】,三身四智本是不二的,【此名有智無身也】;有了四智沒有三身也不行。【即此有智,還成無智】。你沒有這個身也不行,它是不二的,互相不能離開的,所以,就算有智,沒有這個三身,跟無智之人是一樣的。所以,三身跟四智是不二的。
經文,【複偈曰: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于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複偈曰:大圓鏡智性清淨】,性清淨什麽意思呢?湛然空寂,圓滿明不動,這八個字是形容性清淨。這八個字就是我們在座每一個人的清淨的法身、清淨的自性。第八意識轉過來,就是性清淨,大圓鏡智的本性、本體,就是清淨的,我們每一個人的清淨自性,都是湛然空寂,圓滿明不動的。這個平等性智就是悟到了畢竟空,《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我們用平等心的智慧。
什麽叫做平等性智呢?就是【平等性智心無病】,心無病就是能對諸塵不起愛憎,對六塵不起愛跟恨,這個人的心就沒有病。我們說:心病無藥醫。普天下人的心病,不是愛就是恨,不是愛死對方,就是恨死對方,那麽,這個人的心就有病,這個吃中藥是不會好的,這個要用佛法來。隻要你悟入平等性智,你的心就不會強烈的極端,愛恨交織會毀掉一個人。
什麽叫【妙觀察智見非功】?妙觀察智就是如來善能觀察諸法圓融次第,後知衆生根性樂欲,就是喜歡什麽。以無礙辯才,說諸妙法,令其開悟,獲大安樂。世尊善能夠觀察一切法,種種的圓融,種種的次第,而後知道衆生的根器,用無礙的辯才說種種妙法,令他開悟,獲大安樂。我們爲什麽要學佛?就是要得到大安穩、大快樂啊!要不然我們在這邊忙什麽呢?世間人窮忙、瞎忙,我們在這裏忙什麽呢?就是要得到大安穩、大安樂。見非功,就是不假造作叫非功,任運不執叫做非功,就是第六意識一看到種種現象,清清楚楚,不假任何造作,自性在作用,任運不執着,不假任何造作,叫非功。見就是運用在六根六塵,統統不假任何造作,自然,自性清淨,任運不執着。 成所作智,六根随事運用,悉入正受,無二相。
【事】就是理事,法有兩端,不是講理就是講事。叫做【成所作智同圓鏡】。【成所作智】意思是:第八意識一轉過來,斷除了一念根本無明,整個同時轉變,運用在五根,統統是成就成所作智,顧名思義,圓滿成就所有一切事情叫做成所作。意思是說:大徹大悟的人,自性影現出來的,不管做哪一些事情,都會達到圓滿的境界。
【五八六七果因轉】,五就是前五識,因爲前五識相同,所以一起讨論,【五】就是前五識。【八】,第八意識,【六】第六意識,【七】第七意識,五八六七果因轉,就是前五意識跟第八意識,是果上才轉動的;第六意識和第七意識是在因地上就可以開始轉動。 這話怎麽說呢?看過《楞伽經》的人自然知道,世尊在講《楞伽經》的時候,講得很清楚,佛爲什麽會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意思是說:世尊在斷除最後那一念根本無明的時候,内心達到大圓滿寂靜處,無量的智慧的時候,因爲心靈的大智慧力,影響了色身,這個色身開始一直轉動,一直轉變,愈來愈莊嚴。世尊還沒有修持成佛以前,沒有三十二相,到了斷除根本煩惱以後,身體開始起變化。他這個定力、智慧,一直開始展現在相上,三身四智嘛,就開始一直轉化,我們現在所講的就是起變化,頻率、磁場、細胞、全身的毛發,統統起變化,開始轉動,變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看《楞伽經》就講得很清楚了。
律學裏面有這樣講,證初果阿羅漢的女衆,她的周期的量,會慢慢的減少,因爲她那個貪嗔癡翕來愈少,她擺脫了地心引力。到證三果阿羅漢的女衆,就自然停止了。就是她的欲望減少,她受地心引力的影響力很淺。因爲她們不貪染、能舍掉這個粗糙的色身,微妙的清淨法身主顯現,看不破這個色身,你就一定要繼續來重複,貪染這個粗糙的色身。爲什麽講法身慧命?法身慧命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存在的清淨自性,還有一個微妙的意生身。在《楞伽經》講:我們修行到八地,不動地的時候,就會産生微妙的意生身。所謂意生身,就是能夠穿牆走壁,山河大地無所障礙,他方世界動念就到,就是随意而至。所以你今天念觀世音菩薩,那都是等覺菩薩,成佛的,你念阿彌陀佛,它老早就在你的前面了,他就沒有距離了,問題你看不到,問題就在這個地方。 他顯現的是:八地以上的意生身,微妙清淨的色身,而我們眼睛看到的頻率非常有限,你紫外線看不到,紅外線你也看不到啊!何況佛菩薩的清淨色身?三途那個鬼道你都看不到,不要講說佛菩薩的清淨色身你看不到,我們的眼睛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當第八意識破一念無明的時候,世尊全身都起變化,無量的莊嚴相就一直顯現,那麽,世尊就神通自在了,來去自如。世尊要觀察你很簡單,人在這個地方,到你家去,在你旁邊蓋棉被,你都不知道,這個徒弟很用功,很好。世尊就是不起道場,周遍圓明,他就在當下,就盡虛空、法界,統統是他的本處,沒有任何距離。
六七就是因中轉,這個第六意識就是分别心,第七意識就是執着的心,這執着跟分别的心,是在因中就轉,所以我們的下手處就是這兩個。你果沒有辦法,你到第八意識的果,就是佛才有辦法,要像惠能大師、釋迦世尊才有這個能力,我們要在哪修行呢?第六意識,第七意識下功夫,這個就是我們的起點。第六意識就是分别,了知萬法,萬象都是心映現出來的,沒有實在的東西,不要被假相所控制住,所影響,那麽你的色身也開始起變化。在第七意識下手,這個我執跟法執,要徹底的摧毀,當我們一個修行人修行的時候,應當發大願,決定無所求、無所住、無所拒。無所住就是你一定要發願,修行,今生今世就不住相。爲什麽不住相呢?着相就沒有辦法見真如法身,離相它者真如的因,如果你着相,生滅法、執着分别,他就一直連續六道輪回,你當下見相,離一切相,這個就是真如的因,我們要用真如開始轉動我們的修行力量,就一定要離相才有辦法、不住相才有辦法。 于一切世間無所求,這樣徹底的放下,生滅、增減,這些相的東西,金錢、吃住,能安住就好,一切随緣,心性上要下徹底的功夫。這樣在因中下功夫的時候,你就真的在修行。一個人念佛、拜佛、誦經,我們贊歎,但是念佛、拜佛、誦經,這個人能夠釜底抽薪的,再徹底的執着放下,徹底的放下分别心,我說這個人遠遠超過隻有念佛、拜佛、誦經的人。放下、再放下,徹底放下是真修行人,這個是真正修行人。叫作:五八六七果因轉。
講到這,就有一個女衆,在家護法居士,以前聽了師父的經典,她就說:喔!師父,我可能有消息了喔!我說:你有什麽消息?我這個量很少啊!喔!那你的意思呢?會不會證初果啊?我說:你要不要看醫生啊?量很多跟很少,你要弄清楚喔,子宮壁薄的人,營養不良的、體質虛弱,量自然就少;子宮壁厚的人,量自然就多,不一定看這個,因爲我們只有看到律藏裏面有這樣的提示,順便講給大家聽聽,你不要量一減少,就說你證初果,你要不要看一下婦産科呢?那萬一有一天不小心停了,哇!我證阿羅漢果了。糟糕了,亂講喔!
【但用名言無實性】。只用這些語言,在方便說說而已,這裏面也沒有真實性的什麽轉不轉,沒有!果,緣起無自性,因,緣起無自性,緣起無自性就是生滅,生滅就是當體即空,就是無實性。沒有轉來轉去這種東西,那叫做方便說,轉來轉去是對凡夫講的,才叫做轉動。此句是說:但轉其名,不轉其體,我們的清淨圓明的自性,從來沒有轉的,搞清楚啊!
【若于轉處不留情】,如果你在轉識成智,轉凡成聖,轉煩惱成菩提,當下不執着。說:我在轉動,我在修行!那是還不能離開四相。意思是說:你不能着凡見,可是,也不能着聖見啊!不留情就是連那個聖見都不可以執着。說:你看!我在修行,我比你行!完了,如果你能夠在轉處,在轉煩惱成菩提的當下,轉識成智的當下,還不能動一個念頭說:我在修行,在轉動,這個才是一個真正修行人。
【繁興永處那伽定】,【繁興】就是人多吵雜的地方。【永處】就是永遠處在,【那伽定】就是恒定,自性的定,定慧均等,叫做那伽定。所謂那伽定,叫做:無一不定時。我們的圓明,湛然清淨的自性,從來沒有增減,就是因爲你妄動。你就是處在六根、六塵乃至于衆多的人,吵雜、煩你,你一樣的如如不動,當你大徹大悟的人,就是這種境界。所以師父前面就告訴大家了,什麽叫大徹大悟人的心境?叫做:入萬人之中,如入無人之境,叫做大徹大悟。因此,我們研究了這個自性法門,其實本身就是具足的,問題就是沒有人家跟我們引導。一般人引導就是說:你念阿彌陀佛,生死事大,念佛要緊。我們上人就是這樣子,煮公上人就是這樣子。平常一般的道場,或者法師,他都是這樣講:哎呀!無常啊!世間是苦啊,你要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沒有錯!念佛、拜佛、用功很好,問題是煩惱來的時候壓不下,這個才是大問題。修行沒有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你搞了十年、二十年,問題還是在。所以,我一直重複的講:一生一世不是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處理你今天所發生的所有事情,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有一股力量,就可以解決你今天所發生的一切問題,就是清淨自性的大般若智慧,就是這個,能夠處理任何的狀況,爲什麽我們念佛今天念得不得力?不見性,困難重重,大家都想往生,都想了生死,下手的地方,都在方便裏面。權巧方便,你要觀想,你要念佛,很好!我們都贊歎,我的主張要在清淨自性下功夫。
經文,【通頓悟性智遂呈偈曰: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師曉,終亡染污名】。
【通頓悟性智遂呈偈曰】:【通】就是智通,智通法師頓悟性智,就呈這個偈頌。
【三身元我體】,這個清淨法身、圓滿的報身、應化身,原來就是我如如不動的本體。
【四智本心明】。我們這個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本來就是來自我們清淨心。不二法門,我們的心清淨,四智就現前了。
【身智融無礙】,三身四智本來就是融合,融無礙,是不二的,融合不二的。
【應物任随形】。這個《金光明經•四天王品》裏面講,說佛的真法身就象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你今天念佛,其實佛早就來你的前面了,佛、觀世音菩薩早就在你的面前了。爲什麽有人念佛念得感應,聞香、見佛、見光、大感應,這非常的誠懇,非常誠懇,他雖然不能徹悟,但是,他非常誠懇,誠懇接近第一義谛,非常誠心、誠懇,就接近第一義谛,沒有妄想。所以,很多念佛的人,都是老太婆在成就,我什麽都不懂,沒關系啦!阿彌陀佛……特别感應,這跟沒有分别沒有什麽兩樣啊,阿彌陀佛……就這樣子。爲什麽我叫你堅持念佛?就是這個道理,要大徹大悟,行不行,不知道,還得看種種的因緣,跟你的根器。但是,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決定超生死。我們不能打那個沒有把握的仗,說我今天每天來參……萬一沒有開悟怎麽辦呢?是不是啊!我們就是要打那個很有把握的仗,好好的在自性起動,要聽、要參、還要一心念佛。當你念佛念到定的時候,你動念,馬上妄想起來,阿彌陀佛被這個執着、分别打斷了,你修行就要好好的檢讨。
【起修皆妄動】,哎呀!這個六祖真是不得了,圓明的、湛然的清淨自性,是動不得的,染污即不得,修證、沒有修證,無可修、無可證,本來就存在,起修統統叫做妄動。
【守住匪真精】。【守】,執着;【住】,三身四智;【匪】就不是;【真精】,清淨自性。你執着三身,還有一個三身四智,不曉得這個就是,根本圓明湛然的清淨自性,所映現出來的三身四智;你還動一個念頭,去守住三身四智,就不是清淨自性,清淨自性不假修持,本來就圓明的。
【妙旨因師曉】,我悟到這個清淨自性,因爲惠能大師,稱爲師曉,就是因爲等于自己的師父一樣,才了解。
【終亡染污名】。悟了自性之身跟智,悟了自性的三身跟四智。染污名,就是亡了假名的染污。假名:相的東西,文字的東西、他就放下了。名相會染污我們的清淨心,執着語言、文字,包括三藏十二部經典,是契契我們的本性而已,動一念頭,還執着三藏十二部經典,又不是我們清淨自性了。所以,有一個人問大徹大悟的禅師說:禅師!你也看經典嗎?他說:我看經典,就遮遮眼睛。你們一般人看經典,望穿了牛皮。好象那個牛皮要把它看破一樣、看穿了一樣,佛法不在那個眼睛看,這是心悟的東西。
經文,【僧智常,信州貴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見性。一日參禮,師問曰:汝從何來?欲問何事?曰:學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禮大通和尚,蒙示見性成佛之義,未決狐疑,遠來投禮,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僧智常,信州貴溪人】,信州就是江西省貴溪縣人。【髫年】就是童年,小兒垂發辮,綁那個辮子,小孩子。髫年就是童年【出家,志求見性。一日參禮,師問曰:汝從何來?欲問何事】?你從哪來?想要問什麽事情啊?【曰:學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禮大通和尚,蒙示見性成佛之義,未決狐疑】,懷疑還沒有處理。【遠來投禮,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經文,【師曰:彼有何言句?汝試舉看。曰:智常到彼,凡經三月,未蒙示誨。爲法切故,一夕獨入丈室請問:如何是智常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見虛空否?對曰:見。彼曰:汝見虛空有相貌否?對曰:虛空無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猶如虛空。返觀自性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了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覺觀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極樂世界,亦名如來知見。學人雖聞此說,猶未決了,乞和尚開示。】
六祖就說了,【師曰:彼有何言句】?他講些什麽道理啊?【汝試舉看】。來!舉個例子看看,他講些什麽話。【曰:智常到彼】,我到那邊,【凡經三月】,三個月,【未蒙示誨】。統統沒有開示。我【爲法切故】,有一個晚上,【一夕獨入丈室】,單獨一個人,來到方丈室。【請問:如何是智常本心本性?】請問大通和尚:什麽是我們本來的心性?【大通乃曰】:就問他,【汝見虛空否?對曰:見】。看到啊!【彼曰】:大通和尚就回答了,【汝見虛空有相貌否?】你看虛空有相貌嗎?【對曰:虛空無形,有何相貌?】大通和尚就說,【彼曰:汝之本性,猶如虛空。返觀自性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了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覺觀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極樂世界,亦名如來知見。】
諸位!沒有悟道的人,看到這一段,一定認爲大通和尚是開悟的人。但是,見性的人一看,就知道錯了。《大乘起信論》就講得很清楚,說:沒有見性的人,告訴他:我們的清淨自性如同虛空,不明佛的用意的人,就把我們的清淨自性,認爲我們的清淨自性就是虛空。失去作用,他觀照虛空,虛空沒有來去、生滅、增減相,沒有青黃赤白,沒有長短方圓,那是比喻虛空沒有來去、生滅、增減相,不是虛空就是清淨自性啊!這個《大乘起信論》就講得非常清楚。如果說我們的清淨自性,就像虛空這樣子,你怎麽會有大用現前呢?你看到虛空起作用嗎?教你、告訴你:清淨自性如同虛空,那是一種比喻,比喻不是真實啊!對不對?比喻說:我們的清淨自性就像虛空,比喻不是真實的,回歸到我們唯心現量,當下這一念,本自具足的大圓明的清淨覺性,他會起作用的啊!你看過虛空起作用嗎?那是比喻呀。
再講一遍,凡經三月,未蒙示誨。爲法切故。有一天晚上來到方丈室就請問說:如何是我智常本心本性?這個大通和尚就說了:你看到虛空否?他就用虛空比喻作本性,拿這個比喻,來當作清淨自性,完了!對曰:見!我看到虛空。大通和尚又說了:汝見虛空有相貌否?對曰:虛空無形相,有何相貌呢?彼曰:汝之本性,猶如虛空。返觀自性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了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我們的清淨自性,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覺觀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極樂世界,亦名如來知見。再念一遍就加強印象了,我們剛才已經講過了,虛空是比喻,《起信論》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大乘起信論》諸位有空一定要看,這一部論太重要了!【學人雖聞此說,猶未決了】,我聽到這一說,還是沒有辦法解釋我心中的疑惑,【乞和尚開示。】
經文,【師曰:彼師所說,猶存見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大虛生閃電。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師曰:彼師所說,猶存見知】,那個大通和尚講的,見知就是知見,還存着一個知見,就是把虛空當作是,就是我們清淨自性,拿比喻來跟證量的聖人畫等號,是錯誤的。
【故令汝未了】。所以讓你沒有辦法見性,【吾今示汝一偈:不見一法存無見】,【存】就是還執着,我什麽都沒看到,就象虛空,什麽都沒有看到,可是,還着一個虛空之見,存無見,虛空什麽都沒有。我告訴你:這個問題就大了,清淨自性是什麽統統有,萬法具足,知道嗎?他說:不見一法存無見。六祖講:你認爲你不見任何的法,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一法統統沒有。我告訴你:萬法具足,清淨自性圓明不動,萬法具足。大通和尚就這樣:不見一法,認爲我沒有見到一法,用虛空來比喻,你還是存着一個無見,這個就是知見。
【大似浮雲遮日面】。烏雲遮了這個太陽,太陽透不過去啊!
【不知一法守空知】,你說不要去知道一切法,但是,你守這個空知。空就是無形無相。守一個虛空的知見,不知一法,你竟然守一個,還有一個虛空,類似虛空這個知見,完了!清淨自性就産生變化了,
【還如大虛生閃電】。就像太虛空,無緣無故的生出閃電,這一句話,閃電就是多餘的。圓明的清淨自性,無一法可得:但是也具足萬法。而你還着一個空見、空知,存無見,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這句話就是《楞嚴經》講的,知見立知,是無明本。《楞嚴經》講的,叫做頭上安頭,知道嗎?我用我媽媽這個例子,來跟你比喻,你要注意聽聽看,看你能不能了悟這個自性? 因爲我媽媽會講臺語啊,師媽會講臺語,她不會講國語,她聽人家講,大甲有一個吳居士,吳居士到講堂來,我媽媽就問他一句,(頭上安頭,你體會看看)。吳居士!你姓什麽?你體會的出來嗎?名字把人家叫出來了,還問人家你姓什麽?那叫做頭上安頭,知道嗎?我們清淨自性,不能知見立知。我們的清淨自性,本來就有知見,不能頭上安頭,立任何的知見。 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瞥】就是暫見,你這個知見,暫時一動念,一生起來。
【錯認何曾解方便】。注意聽喔!錯認就是存無見、守空知,認爲虛空無知無見,把這個當做是正見,就錯了!守空知,存無見,這個就是錯認。何曾解方便,這個解方便就是說:不了解我們的如來藏的秘密的道理,不了解我們清淨的微妙如來藏心的自性,這個道理。你存無見,守空知,你就不了解,那隻是一種方便,你不了解說,我們的清淨自性,是應當契入真實境。你沒有方便法,看到方便法,又去執着。佛用虛空來比喻,你去執着虛空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把方便誤爲究竟,把善巧方便,認爲就是證量。錯認何曾解方便,不懂得佛的方便法,佛的善巧方便,是要你悟入實相的道理啊!錯認了存無見,守空知,把它認爲就是我們的見性,你就不了解那是佛的善巧方便,叫你悟入實相的道理,你完全不了解。
【汝當一念自知非】,你如果了解一念,自己知道自己是不對。
【自己靈光常顯現】。靈光常現前:靈光的清淨自性,百丈禅師講得特别的好,他描述了幾句話,寫得淋漓盡緻。百丈禅師說:靈光獨照,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遠,即如如佛。百丈禅師對這個靈光诠釋的特别清楚,說:靈光,我們的清淨自性,本具足有般若的光明智慧。靈光獨照,獨照就沒有任何跟它匹比的,絕對的照叫獨照。迥脫根塵,迥脫就是超越根塵,六根、六塵,身心世界其實當體即空,純一個覺性在作用,叫做我們的清淨自性,是超越根身、器界的一切相,就是六根、六塵綁不住你。體露真常,不拘文字,我們的體性,顯露永恒的真常,它不是文字相,它是實證的境界。心性無染,本自圓成,我們的心性沒有染污,本來就是圓滿,本來就是成就。但離虛妄的因緣,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百丈禅師的意思是說;你見到一切緣起法,你就特别要清楚,那個是假相。 我告訴你:以前的修行人講得更貼切更直接:修行人千萬不要被相黏住。哇!這個講得太厲害了,這講得實在是一針見血,他也不會很麻煩。真正的修行人千萬不要被相黏住。我們就是被相黏得死死的,活得痛不欲生,肝腸寸斷,我們就是活着這樣日子,就是被相黏住,認爲有一個實在的老公,認爲有一個實在的老婆,認爲我有個我,有個我所擁有。世間人就是這樣啊,擁有一個我,我的汽車、我的洋房、我的老公,我的房地産、我的事業,統統有我,我所擁有的,這些統統叫做相,修行不要被相黏住。
經文,【常聞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無端起知見,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甯越昔時迷。自性覺源體,随照枉遷流。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
【常聞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無端起知見】,他存一個無見,守個空知啊,清淨自性好端端的,還起一個知見。
【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着相,求一個菩提:我要求菩提,錯了!趣向聖道亦是邪,你沒聽過嗎?動一個念頭:我要修成聖人,趣向聖道還是邪,法沒有邪正這個東西,絕對的東西,沒有邪沒有正,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我要悟,我要悟!
【甯越昔時迷】。【甯】就是怎麽能夠超越過去的迷惑颠倒呢?意思是說:動一個念頭,拼命的要把它開悟,這個跟過去的迷惑颠倒的人是沒什麽兩樣的。
【自性覺源體】,我們的清淨自性,覺悟的根本這個體性。
【随照枉遷流】。随照就是立知見。我們見一切相,馬上就立知見,這個人好,這個人不好,我們透視他,沒有這個人。相不可得,就是清淨自性在作用,這個人是,這個人非,有那個人嗎?沒有!立知見就壞了。【枉】就是冤枉。随着起任何的知見,動一個知見,加上任何一個知見,統統是頭上安頭,知見立知。随着起任何的知見,如同流水一般,付諸流水,勞而無功。就象水流注,念念遷流。枉遷流:水這樣流下來,煞不住,就是生滅的意思。随照枉遷流就是:随任何一個因緣,立任何一個知見,你就會冤枉的受到遷動,遷流,就象流水無法停止,念念遷流,我們就是過這種日子,從來不覺悟。
【不入祖師室】,如果我沒有來到六祖祖師室,【茫然趣兩頭】。守空知,存無見,就是兩頭。迷迷糊糊的守空知,存空見。
經文,【智常一日問師曰:佛說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願爲教授。師曰:汝觀自本心,莫着外法相。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義,不在口争,汝須自修,莫問吾也。一切時中,自性自如。常禮謝,執侍終師之世】。
【智常一日問師曰:佛說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我不了解,爲什麽三乘法又跑出了一個叫做最上乘呢?【願爲教授】。麻煩祖師教導教導。【師曰:汝觀自本心,莫着外法相】。你要好好的觀照我們的本性,不要着這個外面的法相。【法無四乘】,就是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論這個佛法沒有四乘。【人心自有等差】;問題出在我們的心。【見聞轉誦是小乘】,隻會誦經,這個叫小乘。【悟法解義】,了解這個法,了解裏面的道理,在解門下一點功夫,【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後面這句最重要!【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還是在這個【離】字。【一無所得,名最上乘】。我說:佛法不用很多,這幾個字,你也不必求什麽師父開示,六祖講的這幾個字,你要把它背下來,貼在牆壁上,每天看就開悟。萬法盡通,萬法具備,爲什麽萬法盡通?沒有障礙,不執着、不分别,當然萬法盡通啊! 萬法具備,清淨自性,具足一切無量功德,一切不染着,離諸一切法相,一無所有。我們本來也一無所有啊!你所擁有的東西是假相,但是,因爲我們爲了生存,我們需要最基本的食衣住行,這個無可厚非。人有具備最基本的食衣住行,但是,我們生活在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裏面,一定要了解,刹那變化就是假相,沒有永恒。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其實一無所有。名最上乘,【乘是行義】,好好的去做,去走。【不在口争】,不是在跟人家一直争論,真正一個大修行人他會跟你争論啊?【汝須自修,莫問吾也】。就是你要從内心裏面發揮出來,不要一直問我。【一切時中,自性自如】。一切時中,你的清淨自性本來就是空,不可得。【常禮謝,執侍終師之世】,當他的侍者。智常法師就終身做當六祖的侍者,一直到六祖入涅槃。
經文,【僧志道,廣州南海人也,請益曰:學人自出家,覽《涅槃經》十載有餘,未明大意,願和尚垂誨。】 這段有點難,這一段不開悟,打死聽不懂。
【僧志道,廣州南海人也】,廣東,【請益曰:學人自出家】,【覽】,就是閱讀,【覽《涅槃經》十載有餘】,看經看了十幾年,《涅槃經》共四十卷,看這個《大般若涅槃經》看了十幾年。【未明大意,願和尚垂誨。】慈悲來教誨。
經文,【師曰:汝何處未明?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于此疑惑。師曰:汝作麽生疑?曰:一切衆生皆有二身,謂色身、法身也。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有常,無知無覺。經雲‘生滅滅已,寂滅爲樂’者,不審何身寂滅?何身受樂?若色身者,色身滅時,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樂。若法身寂滅,即同草木瓦石,誰當受樂?又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之用。一體五用,生滅是常。生則從體起用,滅則攝用歸體。若聽更生,即有情之類不斷不滅;若不聽更生,則永歸寂滅,同于無情之物。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樂之有?】
【師曰】:六祖就說了,【汝何處未明?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大般若涅槃經》這一句話,重複的一直講: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一切造作統統是無常,叫做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這個生滅當體即空,放下就是不生不滅,你了悟這個心性的不生不滅的道理,無相大圓明清淨自性寂滅,這個就叫做快樂,不必另外找,不必離開當處,愈找就愈遠。【于此疑惑】,我對這個有所疑惑。【師曰:汝作麽生疑】?你産生什麽疑問?
【曰:一切衆生皆有二身】,諸位!第一句話就問錯了,他不了解不二!他把這個色身跟法身打成兩段,問題就出來了。【謂色身】、有形相的色身,還有無形相的【法身也。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有常,無知無覺】。其實,他這個問題就是大問題。 【經云生滅滅已,寂滅爲樂者】,這個生滅放下,心性如如不動的寂滅,才是我們真實的快樂。得失、增減,這個統統是生滅的東西,心性本體是無相的,是寂滅的。動念、執着、分别,就産生生滅,不執着、不分别,生滅就滅。他說:經典說生滅滅已,寂滅爲樂?我不了解不生,【不審何身寂滅?何身受樂】?哪一個身體是寂滅,哪一個身體是受快樂?他就分作兩個角度來解釋了,他就一定要把法分成兩個角度,打成兩段,這當然不是開悟的人。智道法師就問了:【若色身者,色身滅時,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若不堪言,【苦不可言樂】。爲什麽有常樂我靜的道理呢?【若法身寂滅,即同草木瓦石,誰當受樂】?如果是色身,死的時候苦不堪言,如果是法身受樂,法身寂滅,跟草木一樣啊,誰來受樂呢? 【又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之用。一體五用,生滅是常】。諸位!這個【常】如果不加一個【存】字,完全看不懂,常常存在!這個就是關鍵,要不然你會看:咦?生滅是常?完了,不是這個意思,生滅之性,常常存在。說: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的用,這問的本身就是大問題,還有一體五用呢!我們大徹大悟的人,一都沒有,何況有五?什麽叫大徹大悟?轉色受想行識,統統化爲一個大圓滿智慧心,叫做無色無受想行識,哪有什麽一二三四五?生滅是常存在的,【生則從體起用】,這個生滅一起動,依體起用。這個五用就是生滅,一起來,就是從法身起作用啊。【滅則攝用歸體】。滅了,就攝五用歸一個法身。【若聽更生】,如果是法身還允許它,再一次的生出來生滅法。【即有情之類不斷不滅】;這有情就沒辦法了生死。意思就是說:從體起用,滅的話,就攝用歸體,把這個五蘊滅掉了,就回歸到法身。那麽,法身如是允許它再一次的生起,那還是生滅啊,有情就變成輪回不斷了,繼續輪回啊! 【若不聽更生,則永歸寂滅】,如果這個五蘊,再不讓它生起來,起作用,那麽,又跟生草木沒什麽兩樣。若不經,不允許它再生起來,則永遠歸于寂滅。【同于無情之物】。無情之物就是寂滅。【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意思是起不了作用,要起作用也是生滅啊,就要永遠輪回。他這句話意思很簡單,諸位注意聽!這個法師的問題把它歸納起來,其實很簡單,他意思就是說:我們的法身是一,五蘊是五,依體起用,攝用歸體。意思是說:如果這個生滅的五蘊,攝歸回來清淨法身,那麽法身是寂滅的,被綁住了,如果不聽更生,這個法身就綁住了這個五蘊身,這個五蘊身會歸到這個法身的話,這個五蘊身就變成失去作用。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被涅槃綁住了,如果不允許它再生,就被涅槃所困住了。【尚不得生,何樂之有?】生起來都沒有,因爲涅槃,他看到不生不滅,就認爲什麽統統沒有。尚不得生,何樂之有。生都沒有,哪裏有什麽快樂啊?
我再解釋一遍,要不你聽不懂。僧志道廣州南海人,請益曰:學人從出家,看這個《大般若涅槃經》,總共十多年,不了解《大般若涅槃經》的大意,願和尚來教誨我。六祖就回答:汝何處未明?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這個是佛所講的,我對佛所講的這四句偈,有點疑惑。六祖就回答:你怎麽生疑?你的懷疑在哪裏呢?曰:一切衆生皆有二身。這個問題就出來了,把法身跟五蘊身打成兩段來問:謂這個色身、法身,色身是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是常恒,永常,永遠,法身是無知無覺的呀!經典說:生滅滅了,寂滅才是快樂,問題就是出來了。我真的不了解是什麽身?是色身寂滅呢?是法身寂滅呢?是何身受樂?是色身受樂?是法身受樂呢?我現在又分成兩段來問。如果是色身,這色身如果滅的時候,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就不能講樂!如果是法身寂滅了,跟無知的草木沒什麽兩樣,跟瓦礫、石頭沒什麽兩樣,誰當受樂呢? 又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的作用,一體有五個用,生滅是常,【常】就是存在,生滅是永遠存在的。如果生就依體起用,如果你生起來,無常法一生起來,它是從體起用的,從這個法身起來的。如果攝用,攝這個生滅,歸這個法身,滅的話,把這個作用就回歸到無知的法身,如同草木!它底下就懷疑了:如果允許它再一次的生起來,若聽更生,有情就輪回不斷。如果不允許它再一次的生起來,生不起來,永遠就跟草木、石頭一樣,跟無情物一樣。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槃之所困住,禁伏就是困得死死的,起不了作用。尚不得生,哪裏有什麽快樂啊?再一次的這樣子,聽不懂還是聽不懂,沒關系,聽得懂就很好了。
經文,【師曰:汝是釋子,何習外道斷常邪見而議最上乘法?據汝所說,即色身外别有法身,離生滅求于寂滅,又推涅槃常樂,言有身受用。斯乃執吝生死,耽着世樂。汝今當知,佛爲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爲自體相,分别一切法爲外塵相,好生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虛假,枉受輪回;以常樂涅槃翻爲苦相,終日馳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當現前時,亦無現前之量,乃謂常樂。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豈有一體五用之名?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
【師曰:汝是釋子】,你是出家衆,是跟着佛陀出家,現僧相的。【何習外道斷常邪見而議最上乘法】?其實現在佛門的外道很多,爲什麽?邪見啊!汝是釋子,爲什麽學習外道斷常邪見而來議論這個最上乘的禅宗大法呢?【據汝所說,即色身外别有法身,離生滅求于寂滅】,你把法打成兩段。【又推涅槃常樂,言有身受用。斯乃執吝生死,耽着世樂】。不是清淨自性的法樂。我們學佛的人,要以法爲樂,不是以五蘊六塵爲樂,世樂不能解決生死,我們要有法樂。這個智道,就是拿這個世間的快樂,來解釋法樂,法身的樂,是錯誤的。所以說:你推涅槃的常樂我淨這個樂,是有這個身體在受用,不曉得那是智慧在作用的快樂。有這個身受用,斯乃執吝生死。爲什麽?執吝這個色身生死法,耽着世間的快樂,來論斷大智慧的法的樂。
【汝今當知,佛爲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爲自體相】,把這個色受想行識,認爲是有我,一切問題就出來了,有我,就有我所擁有,就被相黏得死死的,我相、人相、衆生相、就統統跑出來。五蘊和合爲自體相,【分别一切法爲外塵相】,有我,就有外面啊!【好生惡死】,大家貪生怕死,【念念遷流】,不知道這個生死本身就是如夢幻的東西,【不知夢幻虛假】,就是沒有實在性的,切莫執着,它是虛假的!我們今天【枉受輪回】;就是拿這個假相,一直執着、分别,就是念念遷流,一直沒有辦法跳出來。【以常樂涅槃翻爲苦相】,變成我們這個色身苦樂的苦相,那糟糕了!常樂的涅槃,是大智慧的法的喜悅,不是這個色身啊!
【終日馳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六祖講的是完全跟佛一樣,爲什麽?師父不是講嗎?沒有所謂刹那,也沒有所謂的永恒。刹那是時間最小,最短促,永恒是時間的最長,刹那跟永恒其實不二念,沒有第二個念頭,悟道,刹那就是永恒。第一天,師父不是講嗎?悟道的人,刹那即見永恒,其實刹那、永恒方便說。 所以,佛就憐愍這些衆生,乃示涅槃真樂,刹那無有生相。刹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爲什麽?有生滅,其實都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叫做生滅。放下,生,當體即空,叫做不生;滅,當下不滅,是則寂滅現前。【當現前時,亦無現前之量】,當我寂滅現前的時候,又執着一個寂滅之量。【乃謂常樂。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也無有不受者,樂隻有心知、感受,隻有清楚,沒有辦法講的。此樂無有受相,沒有所謂樂,身心本空,哪有受者?也不能說沒有受者,因爲悟道的人确實快樂無量無邊。
【豈有一體五用之名】?他自己編出來的。六祖惠能大師:你一體五用,你自己編出來的,沒有這樣的名詞。【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涅槃是大智慧,大般若,怎麽會捆住這個五蘊身呢?【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諸位!《大般若涅槃經》裏面有一句話,智道法師可能沒看到:若說佛有涅槃,即是謗佛。涅槃是對生死講的呀,生死是對涅槃講的。生死當體即空,哪有什麽涅槃?生死涅槃無距離,爲什麽?如夢幻泡影的東西,哪有什麽生死涅槃這個名詞呀?所以,他就把它認爲涅槃禁伏,令永不生。何況更說:這個涅槃把它束縛、禁伏起來,讓它不生起來。它不曉得涅槃現出來是大智慧、大般若。他認爲:入涅槃,什麽都不起作用了,要起作用,又變成六道輪回的有情,不斷不滅,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令永不生,諸法困住了,讓它永遠不生起來,斯乃謗佛毀法。
經文,【聽吾偈曰: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爲斷。諸求二乘人,目以爲無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妄立虛假名,何爲真實義?惟有過量人,通達無取舍。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衆色像,一一音聲相。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吾今強言說,令汝舍邪見。汝勿随言解,許汝知少分。志道聞偈大悟,踴躍作禮而退】。
【聽吾偈曰: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圓】就是圓滿清淨光明。常常寂照,寂就是體;照就是用。體用,依體起用,攝用歸體,體用如如。
【凡愚謂之死】,凡夫跟愚癡的人,認爲死了叫做涅槃。
【外道執爲斷】,斷,什麽都沒有,象草木。外道認爲:人死了就象草木一樣,沒有什麽因果,就是大涅槃。【斷】就是斷見。凡夫認爲死了叫做涅槃,外道認爲,死了什麽都沒有,這就是外道的斷見。
【諸求二乘人】,這些求二乘法的人。
【目以爲無作】。認爲涅槃就是不生不滅,還有一個不生不滅的觀念。無爲,無作就是無所作爲,閑來沒事,無所作爲,所以二乘人度衆生并不積極。諸求二乘,聲聞跟緣覺乘的人,目以爲無作,認爲說:是無爲法無所作,那個叫做涅槃,不曉得它可以大用現前,圓滿清淨,沒有任何障礙。 于一切相,即離一切相。
【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六十二見本就是外道,做一下筆記。六十二見就是在讨論色、受、想、行、識這五陰,這五陰每一個都讨論四個角度。四個角度說:第一個角度說,陰大我小,我在陰中。譬如說:這是外道的啦!色陰大,這個我比較小,我藏在這個色陰當中。我先舉個色法;第二、我大陰小,陰在我中。認爲這個色陰,就是五陰,我舉一個例子而已,五陰随便舉一個。譬如說:我這個色的裏面,我最大,可是這個色陰小,叫做我大陰小,第二個角度叫我大陰小。陰在我中,這個色陰在一個自己想像一個我,一個大我的當中,叫做我大,陰在我中,我大陰小,陰在我中。第三個,離陰是我,離開這個色陰,擁有一個我;第四個,即陰是我,這個色陰就是我。就是四個角度。現在講到六十二見,色受想行識乘以四,就是二十,爲什麽?色受想行識,每一個都有四個角度讨論,第一個角度讨論:陰大我小,我在陰中;第二個讨論的是:我大陰小,陰在我中;第三個角度:離陰是我;第四個角度:即陰是我。那麽,色就是四個角度、受四個角度、想四個角度說、行也是四個角度、識也是四個角度。五乘以四多少?二十。二十乘以過去、現在、未來,二十乘以三多少?六十,加上斷見、常見,就是六十二,統統稱爲外道。斷見、常見,我們講過了。斷見就是人死了什麽都沒有;常見就是人死了永遠做人,豬死了永遠做豬,狗死了永遠做狗,這是常見,統統叫做外道。
【妄立虛假名,何爲真實義】?妄立了這個虛假的名相,哪有什麽真實義。【惟有過量人】,隻有那些大徹大悟的人,超過一切假相。有量就有相,有相就有量,你存多少錢,你家有幾部車子,你有多少房地産?你有相就一定有量,沒有辦法超越這個假相,就不是過量人。所以,唯有過量人
【通達無取舍】。相,當體即空,就是清淨自性在作用,隻有過量的人通達,沒有取,也沒有舍。
【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衆色像,一一音聲相。平等如夢幻】,哎呀!這個六祖,實在是太了不起了,沒辦法形容,沒辦法贊歎的一個大聖人,講得多了不起的話。你看看:我們了解色受想行識這五法,怎麽樣呢?及以蘊中我,你的五蘊裏面,蘊藏一個我,就是每一個衆生都認爲,有一個主宰的這個我,及以五蘊中裏面,顯現的一個我執、我相。外現衆色象,外面所現出來的色受想行識,以及一切的外相,地水火風四大,緣起的假相。包括一一音聲相,任何的音聲,平等如夢幻,講得跟佛陀完全一模一樣。佛陀叫我們觀照緣起如幻,這個不是實在的世間啊!我常常鼓勵這些徒弟說:你當美國的總統,我不贊歎你,你當加拿大的總理,也沒什麽了不起,你當臺灣的總統,我也随喜。但是我告訴你:你跨進佛門這個門檻一步,我就特别贊歎你。爲什麽?你有希望開大智慧,你有希望了生死,你今生今世有依靠了。真的!看到這大官,笑一笑;看到什麽大企業家,笑一笑。平等如夢幻。諸位啊!贊歎在座諸位,我很快樂,爲什麽很快樂?我今天講這個最上乘論,聽得比五祖的人還多啊!五祖隻有講給一個人聽,就講給六祖聽嘛,我還講給這麽多人聽,謝謝!
【不起凡聖見】。只要你着一個知見,就錯,凡見不可着,聖都不行。動一個念頭:我是聖。你就是凡。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哪有什麽聖凡呢?萬法畢竟空寂,純一個覺性在作用。
【不作涅槃解】,也不着一個不生不滅的義理的解釋,不着這樣的相。爲什麽?你着一個涅槃相,涅槃不生不滅,就變成生滅了。也不着一個涅槃,我在解涅槃之相。
【二邊三際斷】。二邊就是空、有,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意思就是:大徹大悟的人:不着空、不着有、不着過去、不着現在、不着未來。
【常應諸根用】,自性清淨,一顯現出來,六根同時作用。
【而不起用想】。也不着一個我在作用。你看!我見性。碰到人就說:我見性。碰到一個:我清淨自性在作用。這個還是凡。意思就是:清淨自性在作用,絕對沒有一個我,徹底的根除,做該做的事情,心安理得,内心安祥。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雖分别不作分别想。什麽叫做分别一切法?前加【自性】兩個字。自性就有這種功夫,因爲不加一個執着嘛,衆生就加一個執着,就【我】在想嘛。自性清淨本來就能夠分别一切法,不需要加上任何知見,不起分别想。
【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哎呀!講得太好了。六祖這句話什麽意思啊?又要換我們現在的詞句,這個世界目前的世界來解釋,這是什麽意思呢?就算世界末日到了,慧星撞地球。劫火就是慧星撞地球,這個地球要毀滅了,叫做劫火。我們人類的劫數到了,末法時期到了,劫難到了,這個地球要毀滅了。科學家講:地球、太陽遲早要毀滅的,我們這一期地球的生命,所有的動物、植物統統要消失的,一定要消失的,遲早要消失的。所以,我常常勸大家:移民要移到極樂世界去,你再來這個地球,會毀滅的,它是生滅法的世界。劫火燒海底,就算今天世界末日到了,慧星撞地球,把海底的水蒸發光了,就有這個可能,因爲Discovery裏面就有講。我們這個地球慢慢的磁場變化,這個太陽光一吹來,我們的水就會慢慢蒸發,地球的磁場,南北兩極的磁場怎麽樣?每七十萬年轉換一次,地心的引力,地心那個磁場,南北兩極,從南轉到北,從北轉到南,七十萬年轉一次。也就是說,你現在指南針,到最後就會變指北針,轉過來,經過幾百萬、幾千萬年發後,我們這個地球,慢慢沒有能力攝住這個海水、雨水,大環境整個被破壞,整個生态環境變化。下雨下不該下的地方,乾燥,本來很潮濕的地方,變成很乾燥,我們愈來就會愈生長在一個惡劣的環境,因爲衆生的福報用盡了,劫火要到了。可是,不是我們現在,那要經過幾百萬年,劫火燒海底,慧星碰地球的時候,或者地球磁場失去的時候,所有的海水慢慢被太陽蒸發。因爲太陽光放出這個粒子,這個粒子一吹的時候,水氣蒸發,地球攝不回來,地球沒有辦法把這個水氣攝回來,因爲地心引力變動,把這個水氣拉不回來,這個水氣就一直消失……一直幹掉……就像在曬衣服一樣,乾掉……草木沒有水分,不能成長,萬物一片枯寂。 就算世界末日到了,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風力鼓動,山崩地裂、天搖地動,互相撞擊,也無關于清淨的自性。因爲這個還是相,我們的涅槃自性怎麽樣呢?真常寂滅樂,這個永恒的法身慧命的可貴,就是在生滅的相體悟、突破、不執着、不分别,你就得到永恒的生命。堅持不着這個粗糙的色相,微妙的清淨法身就現前。 涅槃相如是,不生不滅的涅槃相如是。
【吾今強言說】,我現在勉強的來告訴你。
【令汝舍邪見】。【舍】同捨。
【汝勿随言解】,你不要随着我的語言之相來作了解,因爲那個不是涅槃。意思是:你要契入不生不滅的本體。
【許汝知少分】。如果你能夠不随着我的語言,執着我的語言,化作你的心相,能夠徹底地契入真實的涅槃境界,不用語言不用文字,我就這樣告訴你,也許你能夠知道一點點涅槃的氣氛。因爲涅槃是離言說相,你要離言說相,就有少分相應,叫做許汝知少分。
【志道聞偈大悟,踴躍作禮而退。】 聽得懂嗎?聽得懂的請舉手,真正悟道的,不用客氣,晚上寫偈頌來,哎呀!聖意觀測,只會這一句而已,難,悟道可不是簡單的。
經文,【行思禅師,姓劉氏,吉州安城人也。聞曹溪法席盛化,徑來參禮,遂問曰: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師曰:汝曾作甚麽來?曰:聖谛亦不爲。師曰:落何階級?曰:聖谛尚不爲,何階級之有?師深器之,令思首衆。一日,師謂曰:汝當分化一方,無令斷絕。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紹化,谥號弘濟禅師】。
【行思禅師,姓劉氏,吉州安城人也】。吉州就是江西省安福縣人,安城人。【聞曹溪法席盛化】,就是很興盛。【徑來參禮】,【徑】就直接,直接就來參了。見到六祖就問了,【遂問曰: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我們應當如何來修行,【務】就是我們如何來下功夫?才不會落入生滅的階級法呢?階級就是生生滅滅,有高低叫做階級。【師曰:汝曾作甚麽來】?你過去是怎麽修行的,我先問問你,我再告訴你。【曰:聖谛亦不爲】。我連動一個念頭,認爲在修行聖道,都沒有動到着這個聖谛之念,叫做聖谛亦不爲。我連着一個說:我在修學佛道的念頭都沒有。【師曰:落何階級】?那麽,你落什麽階級呢?【曰:聖谛尚不爲,何階級之有】?聖谛尚不爲就是連着一個佛法之相都沒有,有什麽階級之有呢?【師深器之】,真的是很好,很贊歎。【令思首衆】。令行思禅師爲首衆,就是領衆,因爲它開悟了。【一日,師謂曰】:有一天六祖就說了,【汝當分化一方】,你要離開,好好的教化衆生。【無令斷絕】。千萬不要斷掉這個法身慧命,要傳法傳下去。【思既得法】,行思禅師得了這個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就回到江西省來。【弘法紹化】,【谥】就是對于有道德、有功業的人,死後爲他立號,用來勸善表揚,起楷模作用的。谥號就是加一個封號,【號弘濟禅師】。
經文,【懷讓禅師,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國師,安發之曹溪參扣。讓至,禮拜。師曰:甚處來?曰:嵩山。師曰:甚麽物恁麽來?曰:說似一物即不中。師曰:還可修證否?曰: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師曰: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羅谶:汝足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應在汝心,不須速說。讓豁然契會,遂執侍左右一十五載,日益玄奧,後往南嶽,大闡禅宗】。
經文,【懷讓禅師,金州杜氏子也】,金州陝西安康人。【初谒嵩山安國師】,安就是惠安,惠安國師。這個惠安國師自己很謙虛,就說,你應該去參六祖。【安發】就是遣,希望他去。【之曹溪參】,【扣】就是問了。希望他來曹溪來參學、扣問六祖。【讓至,禮拜】。六祖就說了,【師曰:甚處來?曰:嵩山】。這個就是不了解祖師的意思,六祖其實在問的是他的清淨自性,他搞錯了,他直接回答。懷讓禅師到這個地方來,六祖其實是問他本性,你的本性是從什麽處來啊?從哪來?從哪去啊?可是,這一開始來,還不相應。懷讓禅師不了解六祖的用意。六祖就問:什麽處來?懷讓禅師就講出具體的地方:嵩山。祖師的意思不是這個意思啊!你從哪裏來啊?嵩山。不明祖師意,答非所問。
【師曰:甚麽物恁麽來】?意思就問說:心性是什麽的東西呀?又怎麽個來法?心性是什麽東西啊?意思就是,拿得出來嗎?那你又怎麽個來呢?心性既然無來無去,那你又怎麽個來法呢?意思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是什麽東西呢?那它又怎麽個來法呢?來,說說看。【曰】:現在這個轉得很快了,懷讓禅師一下子就知道祖師的用意,就回答的完全正确了,喔!我知道六祖的用意了,趕快轉過來【說似一物即不中】。你講出一種形相有東西就不對。
【師曰:還可修證否】?清淨自性能修持嗎?【曰:修證即不無】,不能修證,但是【污染即不得】。只要你着于這個相,着于相就染污了,永遠無法獲得。動個念頭着相就是染污,染污就不得見性。【師曰:只此不污染】,你只要不要被相黏住了,【諸佛之所護念】,就用這一招。【汝既如是,吾亦如是】。就不要被相卡死了,不要被觀念卡死了,不要被相黏住了,就用這一招,諸佛如是,我也是這樣子。
【西天般若多羅谶】:這是印度,叫西天,般若多羅谶。【汝】就是懷讓,【汝足下出一馬駒】,馬駒是指馬祖道一禅師,他的俗姓馬。你足下将來會出一個不得了的,那就是馬祖道一,俗姓馬。【踏殺天下人】,就是度盡天下衆生。【應在汝心。不須速說】。說:這個預言啊,只要你心裏明白就好。心裏明白,不必立刻說出來,預言你只要明白在心就好,明白了就不須要立刻說出來。 【讓豁然契會】,懷讓禅師就大悟了。【遂執侍左右一十五載】。
這個西天般若多谶,也是大聖人,能夠預言,這個是印度二十七祖。般若多谶曾經有這樣的預言:往後你的足下,将出一馬駒,縱橫天下,就是馬祖道一禅師。因此就做侍者在左右一十五載。
以前人跟着師父,跟定的時候,那都不會跑的,現在可難了,很難!我剛受戒:我要出去參,我要怎麽做法,我要跑,他就是一直像茅草沒有根,就是一直流動……,也難怪了!因爲沒有什麽善知識指導他嘛!偶爾到哪個地方,聽了幾句法,法喜充滿,還算不錯了。可是,要碰到最上乘論,還很難。現在跟以前的人大不相同,以前的交通不方便,信件不方便,要出去一趟很困難,現在飛機、火車、資訊、E-MAIL(電子郵件),不得了啦! 一件事情有正反兩面,現在的科學很方便,但是修行很困難,染污的多,報張、雜志、電視哪裏統統是辣妹,哪裏都是有的沒有的,現在環境整個完全改觀。現在要修行,就要看個人,要好好的安住一個團體都很難,要找到這個團體,是我們的福報,毛道的衆生就會跑來跑去,風吹東邊,跑到西邊,風吹西邊,又跑到東邊來,跑來跑去……。這個一下住下來,就是十五年。
【日益玄奧】,每天都在增加他心性玄奧的道理,就是心性功夫,叫做玄奧。每天都在增加他心性的功夫。【後往南嶽,大闡禅宗】。懷讓禅師是很有名的。
經文,【永嘉玄覺禅師,少習經論,精天臺止觀法門,因看《維摩經》,發明心地。偶師弟子玄策相訪,與其劇談,出言暗合諸祖。策雲:仁者得法師誰?曰: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後于《維摩經》悟佛心宗,未有證明者。策雲: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曰:願仁者爲我證據。策雲:我言輕,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則與偕行。】
【永嘉玄覺】,這是浙江,永嘉是永嘉縣,浙江的永嘉縣,就是溫州。玄覺【禅師,少習經論,精天臺止觀法門】。他對這個天臺宗很早就研究了。就是很小他出家就用功了。【因看《維摩經》】,怎麽樣?【發明心地】。《維摩經》講什麽?不二法門。能所不二、善惡不二、智境不二、心境不二,統統不二。【偶】就是突然間、偶然間,【師】就是六祖。六祖的【弟子玄策相訪】玄覺禅師。【與其劇談】,【劇談】就是暢談的意思,徹夜不休息叫作暢談。【出言暗合諸祖】。他所講出來的話已經符合禅宗的心性,只是沒有任何人印證。【策雲】:玄策就說了,【仁者得法師誰】?仁者就是你玄覺,是從哪個得法,就是得到哪一個法?師誰就是你奉持是誰爲師父啊!你得法,從哪得法,你是奉侍哪個師父?依止哪一位禅師的啊? 【曰:我聽方等經論】,什麽叫方等?【方】就是遍十方,【等】就是平等法,那就是大乘法。大乘法門講的就是,遍十方一切平等,所以方等經叫做大乘經。我聽了大乘經典,大乘經典譬如說:《華嚴經》啦、《法華經》啦、《大般若涅槃經》啦,或者是《維摩經》、《勝鬟經》,這個都是大乘經典。我聽了方等經,看了這個大乘經論,【經論各有師承】,各有各的師承。意思是各有一派的說法。但是,【後于《維摩經》悟佛心宗】,因爲你要進入禅宗,你一定要不二法門,見一切相就離一切相,就進入佛的境界了,起心動念,就會變作凡夫生滅了,是不是?如果當下放下,佛性就現前了,悟佛的心宗,可是就是沒有人給我證明,【未有證明者】。
【策雲】:玄策就說了,【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這一句沒有開悟,寫出來也不對,到目前爲止,還很難看到它真正的了解禅師這一句話的用意在講什麽?但是如果你悟道,你自然就知道他回答是什麽用意。從文字上看也很容易看,但是從文字上看,你根本不知道他在回答什麽。從文字上看是怎麽看呢?玄策說:在威音王如來出世以前,自證佛法就可以,威音王就是如來;若是在威音王如來出世以後,如果沒有明師指授,而自證者,統統是一般的外道。從字面上是這樣解釋。其實不然。 你要看《六祖壇經》寫的那個注解,統統每一本都是這樣寫。諸位!悟道的人,他有弦外之音,這一句絕對不是這樣的意思,我翻那個注解,這樣看看看、參考,不對!絕對是錯誤的。他的意思是什麽呢?我先告訴你:玄策雲:威音王如來已前即得,這個威音王意思是無量劫以前有一尊佛叫做威音王如來。意思是說:早在無量劫以來,早已經存在佛性,那一顆本來的清淨自性,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這個威音王其實是表示無量劫的意思。那麽注解就把它解釋說這樣子:你悟道的這個清淨自性早在無量億劫以前早就存在了,那個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這樣解釋才對。 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什麽叫威音王以後?聽到這個音聲,無師自通,認爲自己很行。無師自悟就是後天再加上自己的知見,自己認爲悟出什麽東西出來,這一句話其實就是知見不能立知,無量劫來早已存在的這個清淨自性,才是真正我們自己的東西。而你不能在後天加上任何的知見。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加上【自】,其實就是加上一層知見,心外求法嘛。
【曰:願仁者爲我證據】。你幫我證明一下,我有沒有開悟。
【策雲】:玄策禅師就說了。【我言輕】,我講話沒什麽份量。【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并是受法者】。接受六祖大法的人,【若去,則與偕行。】如果你要去,我與你同行,頂禮六祖。
經文,【覺遂同策來參,繞師三匝,振錫而立。師曰: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覺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師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師曰:如是,如是。】
【覺遂同策來參】,這玄覺跟玄策來參六祖。【繞師三匝】,繞六祖三匝,就像對佛一樣恭敬,但是有點習氣。【振錫而立】。就是不頂禮,反正,佛門什麽怪事都會發生。繞了三匝以後,把那個錫杖一振,就杵在那個地方。【師曰: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一個大沙門,三千的威儀,八萬的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連這個基本上的禮貌、威儀、禮足、頂禮,這個八萬細行都不懂,還生大我慢。你來自何方?【覺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師曰:何不體取無生】,何不體取當體即空無生的道理呢?何不體取萬法無自性、當體就是空,就是無生的道理嗎?【了無速乎】?這樣不是比較快嗎?你悟到當體即空,當下就是無生,生死不就解決了嗎?你起心動念就有生死啊!放下對相的執着,生死就了了,這樣不是更快嗎? 何不體取無生,當體即空,了無速乎?這樣不是比較快嗎?【曰:體即無生】,你那個體悟,當體即空,悟了當下還是無生。體當下,你能體悟的那顆心,當下就是無生。【了本無速】。徹悟的人根本沒有快慢,我們的心性本來就沒有快跟慢的。【師曰:如是,如是。】就印證了,雖然有一點我慢,可卻是也是開悟的人,有點習氣就是了。
經文,【玄覺方具威儀禮拜,須臾告辭。師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師曰:誰知非動?”曰:仁者自生分别。師曰:汝甚得無生之意。曰:無生豈有意耶?師曰:無意,誰當分别?曰:分别亦非意。師曰:善哉。少留一宿,時謂一宿覺。後著證道歌,盛行于世】。
【玄覺方具威儀禮拜】,這個時候就頂禮了。【須臾】刹那之間很快,兩句話就開悟了,印證一下OK了,回去了,【告辭。師曰】:六祖就說了,【返太速乎】?你這一刹那就回去,不會太快嗎?【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我們的清靜自性動到個念頭都沒有,哪有什麽快跟慢呢?
【師曰】:六祖就故意問了,其實這一句就是考試,看看他是不是大徹大悟。跟他考試一下,底下就是六祖明知故問。【誰知非動】?誰能知道這一顆如如不動的心性呢?
【曰:仁者自生分别】。我如如不動是我自己體悟的,你說動與不動是你自己分别的,我這裏沒有動跟不動的問題。我如如不動啊,你問我:誰知道那一顆不動的心?是你自己分别才有所謂非動的這個念頭,你是用意念暫時方便問我。意思就是說:你六祖問我,是你的問題而我本身就是如如不動,就是這個意思。誰知非動?誰能知道這一顆如如不動的心啊?我本來就知道,何須要你問?你問就是你自己産生分别才問啊。仁者自生分别,六祖啊,你自己産生分别有非動之心,如如不動的心是你自己産生,才來問我的。
【師曰:汝甚得無生之意】。你很了解這個當體即空的無生無死的真實義理,不起心、不動念,生死就停,問題是我們的慣性、習性很難斷。你非常了解無生的真意,就是你了解這一顆無生的心。
【曰:無生豈有意耶】?體悟到無生的人哪有什麽念頭?有什麽這個意識型態的念頭呢?
【師曰】:六祖再一次的考試他,再問。【無意,誰當分别】?你沒有這顆心跟沒有這個意,誰來分别這一顆無心呢?無生呢?
【曰:分别亦非意】。我清淨心自己分别,有這個分别的能力啊!我也沒有着一個世間的分别心。我這顆清淨心的分别,絕對是分别不作分别想的這個心。我這顆清淨的分别,也不着一個世間人的意念,不着一個生滅法的意念啊。
【師曰:善哉。少留一宿】,一個晚上,【時謂一宿覺】。就住一個晚上,你爲什麽不住一個晚上呢?時謂一宿覺,那就是六祖告訴他,你睡一個晚上再走吧,幹嘛急着走呢?【後著證道歌,盛行于世】。這證道歌師父已經講了,也已經準備要發行出來了。
經文,【禅者智隍,初參五祖,自謂已得正受,庵居長坐,積二十年。師弟子玄策,遊方至河朔,聞隍之名,造庵問雲:汝在此作什麽。隍雲:入定。策雲:汝雲入定,爲有心入耶?無心入耶?若無心入者,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亦應得定。隍曰:我正入定時,不見有有無之心。策雲:不見有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禅者智隍】,智隍禅師。【初參五祖,自謂已得正受】,納法在心叫做正受,什麽叫正受?心就是心性,認爲自己跟五祖一樣。初參五祖,自己認爲自己已經得到正法,納受正法了。【庵居長坐】,庵居就是在小精舍,叫做庵居。這個庵居長坐,不卧,一直打坐。【積二十年】,哇!夠長的了,可是沒有碰到六祖,今生今世也沒有辦法了生死。 【師】就是六祖,六祖的【弟子玄策,遊方至河朔】,河朔就是河北、黃河的北岸,河朔在河北省。遊方到這個河北,河朔。【聞隍之名】,知道、聽說這個地方有一個智隍禅師。
【造庵問云】:【造】就是來拜訪這個小精舍,來拜訪他,【汝在此作什麽】。你在這裏作什麽呢?【隍雲:入定。策云】:玄策就問了,【汝云入定】,你說你入定。【爲有心入耶無心入耶?若無心入者,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你說無心,那些草木、石頭無心啊。那些草木、石頭那就叫定啊!無心入定嘛!如果你有心入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亦應得定】。一切有情含識都是有心的啊! 【隍曰】:智隍禅師就說了,【我正入定時,不見有】、不見有【有無之心】。就是我也沒有見到有跟無,我沒有見到有心跟無心。【策云:不見有有無之心】,那可不得了,【即是常定】,佛陀的常定哪有什麽出跟入?【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經文,【隍無對,良久,問曰:師嗣誰耶?策云:我師曹溪六祖。隍云:六祖以何爲禅定?策云:我師所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禅性無住,離住禅寂;禅性無生,離生禅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隍無對】,智隍禅師啞口無言,極盡了。隍無對,沒有開悟啊!【良久,問曰:師嗣誰耶】?你是依誰爲師?是奉持誰呀?是供養哪個大師啊?哪個大師的徒弟啊?【策云:我師曹溪六祖。隍雲:六祖以何爲禅定】?你既然問我這個禅定,我回答不出來,那麽六祖是用什麽,當作來禅定呢?【策云:我師所說】,六祖所說的,【妙湛圓寂,體用如如】;清淨的圓滿自性是寂靜的,從來沒有起心動念,完全用心、無執着、無分别、無颠倒、圓滿寂靜,說到體,說到用,都是畢竟空,如如不動的畢竟空。無論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本空、無論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也不存在。悟道了,當體即空。【五陰本空,六塵非有】。在五陰本空,六塵不有的這個世界,衆生看不來,就有出入,可是當我們體悟到五陰本空、六塵非有這個圓滿的清淨自性,【不出不入】,沒有來去,沒有出入,也無所謂定,也一定不會亂,【不定不亂】,因爲無相。
【禅性無住,離住禅寂】;禅性,禅之性應無所住。禅性無住,就是真正禅的根本,其實是無所住的,不是要定在那個地方,還有一個東西在定,定、出都是方便的,沒有真正的出跟入的東西。禅性無住,真正了悟禅性的人,是無所住的。離住禅寂,離有所住,當下就是禅定寂滅。【離】就是離有所住,【當下】禅寂,離有所住,當下就禅寂,你離開有所執着,當下就寂滅,就是無所住的意思,即相離相的意思。【禅性無生】,真正的禅性,一切法無生,但是也不能着一個說:我在修禅的觀念,不可以有生一個我在修禅的這種觀念。【離生禅想】,不可以有生一個,我在修禅觀念,離生禅想,離開了生出:我在修禅。
【心如虛空】,那是一個比喻而已,亦無虛空之量。】雖然我用虛空來比喻,但是我也不會着一個虛空之量。
經文,【隍聞是說,徑來谒師。師問云:仁者何來?隍具述前緣。師云:誠如所言,汝但心如虛空,不着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形響。其夜,河北士庶聞空中有聲云:隍禅師今日得道。隍後禮辭,複歸河北,開化四衆】。
【隍聞是說】,這個智隍禅師聽了以後,直接來拜訪他的上人,【徑來谒師】。哇!他的徒弟都這麽行,師父就更不用說了,強将之下無弱兵,直接就來拜訪六祖了。【師問云:仁者何來?隍具述前緣】。智隍禅師就把前面這段因緣講了一遍。【師云:誠如所言】,就像你所說的,【汝但心如虛空,不着空見】,你只要心像虛空,但是卻不要落到虛空之見。【應用無礙】,因爲虛空是死的,它不能大用現前,現在你千萬不要落入這個虛空的比喻,要起作用。不要隻有着那個無形無相,不生不滅的體,真正的涅槃是可以起作用的。【動靜無心】,動跟靜都沒有起心動念,無心,不着,無住相就是無心。 【凡聖情忘】,不能着凡見,也不可以着一個聖見,同時放下。【能所俱泯】,我們爲什麽能所不斷?就是這個【我】在作祟,我執還有法執。要我執斷了,法執斷了,能所就不存在了。【性相如如】,沒有這種東西,【無不定時也】。二六時中都不住相,二六時中統統在定。【隍于是大悟】。你看,一句就解決了,這個大悟可不是一般的悟,這個叫做證悟。【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形響】。無形響就是沒有來去生滅,跟無形相的意思一樣。【其夜,河北士庶聞空中有聲雲】:河北一般的百姓,都聽到空中有這聲音,【隍禅師今日得道】。你們河北這個地方,智隍禅師後來今天得道了。當天晚上喔!河北這個地方就有人說:智隍禅師今日得道。【隍】,智隍禅師,【後禮辭,複歸河北,】後來辭了六祖,回到河北,【開化四衆】。
經文,【一僧問師云:黃梅意旨,甚麽人得?師云:會佛法人得。僧云:和尚還得否?師云:我不得。僧云:和尚爲什麽不得?師云:我不會佛法。】
【一僧問師云】:有一個出家衆就問,就說了,【黃梅意旨】,五祖他的意旨是什麽呢?【甚麽人得】?怎麽樣才能夠了解五祖弘忍大師,這個四祖跟五祖的東山見性大法呢?黃梅是指五祖。五祖弘忍大師到底他的旨意是什麽呢?怎麽樣的人才能得到見性、即心即佛的大法呢?【師云:會佛法人得】。了悟不生不滅,見性大法的,懂得無上,最上乘法的人就得。【僧云:和尚還得否】?您有得到嗎?【師云:我不得】。當然不能得,得了就糟糕了,當然不得,得了就着相了。六祖回答:我不得。不得就是真得。【僧云:和尚爲什麽不得?師云:我不會佛法。】我不會佛法的意思是我不會着一個佛法之相,修學佛道的人是無相。
我告訴你,這裏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你要好好的聽聽看,真正悟道的聖人是唯心體會。有一句話要注意聽喔:盡他葉落花開,不問春寒秋熱。你體會的出來嗎?盡他,管他樹葉落、花開,意思就是生滅法,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看到葉落花開,不要管這些生滅法的意思。盡他葉落花開,不問春寒秋熱,也不要去問冬天結束,春天有點冷、春寒,秋天也有一點熱。不問春秋,不問寒熱,相不可得。真正悟道的聖人,明心見性大悟的人,盡他葉落花開,不問春寒秋熱。什麽都放得下的意思,不是像世間人一句話就梗死了,這樣搞百千萬劫,都沒有辦法進入淨土。要進入淨土,要了解這個心性啊!
經文,【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無美泉。因至寺後五裏許,見山林郁茂,瑞氣盤旋。師振錫卓地,泉應手而出,積以爲池。乃跪膝浣衣石上。忽有一僧來禮拜,云:方辯是西蜀人,昨于南天竺國見達摩大師,囑方辯速往唐土。吾傳大迦葉正法眼藏及僧伽梨,見傳六代,于韶州曹溪,汝去瞻禮。方辯遠來,願見我師傳來衣缽。】
【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濯】就是洗滌,六祖有一天,準備要洗滌五祖所授的法衣。【而無美泉】,沒有美好的水。【因至寺後五裏許】,【許】就是大約。【見山林郁茂】,就是林木長得很茂密,就像我們這個道場一樣,四周山林郁茂,林木茂密。【瑞氣盤旋】。祥瑞之氣盤旋在空中,空中盤旋祥瑞之氣。【師振錫卓地】,就是着地,把那個錫杖拿起來,一振,怎麽樣?【泉應手而出】,泉應手而出。哇!真是六祖,我們這兒啊!我也是振手,不過我這【錫杖】就是一百多萬,我這一百多萬一下去,打了一口井,也冒出泉水來。我可沒有這種功夫,六祖還是比較快,錫杖一振,甘美的泉水馬上跑出來了,人家龍天護法嘛!我們這個沒有辦法這樣子啦,我是指我啦,你們有沒有,我不知道,等一下,我會拿一支錫杖,你們可以試試看。六祖有這種功夫,一振,龍天護法,水馬上就跑出來了,應手而出。哇!泉水就跑出來了。【積以爲池】。這水就積起來,就像池水一般,累積起來,就一個水池了。【乃跪膝浣衣石上】。【浣衣】就是洗衣服,跪膝在石頭上,意思是在石頭上洗衣服。
【忽有一僧來禮拜】,有一出家衆來禮拜,【云】:就說了。【方辯是西蜀人】,方辯就是我,方辯他是一個比丘。我方辯比丘是西蜀人。四川省西方叫西蜀,四川很大啦。【昨于南天竺國】,這個【昨】是從前、以前,不是昨天,這個字不能搞錯了,這是以前。你昨天在印度,當時又沒有飛機,這個【昨】不能解釋昨天啊!對不對。昨天我在南天竺國見到達摩大師,今天就跑到中國來?開玩笑,坐飛機才有辦法嘛!對不對?所以這個【昨】是指從前。從前在南印度,【見達摩大師,囑方辯速往唐土】。【唐土】就是中國。【吾傳大迦葉正法眼藏】,什麽叫正法眼藏呢?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别傳叫做佛陀的正法眼藏。達摩大師就對方辯說了:我傳大迦葉,佛陀的苦行第一的弟子,摩诃迦葉,這個禅宗的正法眼藏,以【及僧伽梨】,僧伽梨就是大衣,就是法衣。怎麽樣?【見傳六代,于韶州曹溪】,【見】就是現在,現在傳到第六代,在韶州曹溪。【汝去瞻禮】。你到韶州曹溪,【方辯遠來】,我現在很遙遠的地方來,【願見我師】我希望能夠看到達摩大師【傳來衣缽。】傳來的衣跟缽。
經文,【師乃出示。次問:上人攻何事業?方辯曰:善塑。師正色曰:汝試塑看。方辯罔措,數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盡其妙。呈似師,師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師舒手摩方辯頂,曰:永爲人天福田。】
【師乃出示】。六祖出示了解個衣跟缽,就說:在這裏。【次問:上人攻何事業】?六祖就接着問了,上人!六祖真的很尊敬人家,都稱爲上人。以後我也需要這樣稱呼大家:上人聽得懂嗎?不懂。哎呀!做上人竟然聽不懂,我這個下人還懂,你上人聽不懂?上人攻何事業?你是專攻哪一個方面的事業啊?【方辯曰:善塑】。我很會雕塑喔!我很會雕塑喔!雕塑。就是弄一弄啊,然後就雕塑起來,圖啊,怎麽樣子,我很會雕塑,各個材料不同,像我們現在雕塑就很發達了,有的用種種的泥土,用種種的什麽粉,或者是玻璃、纖維啊,現在雕塑很厲害。【師正色曰】:你這個還是着相。【正色】就是有點很嚴肅的來告訴他,你這個法門是暫時的、是生滅法,六祖就莊重嚴肅地告訴他:來,【汝試塑看】。幫我雕塑一下。來!看我六祖長得怎麽樣啊!來塑塑看!真如本性,你看怎麽雕塑啊? 【方辯罔措】,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因爲沒有開悟啊,他只會雕塑,他不懂得自性啊!罔措就是說搞不來。【數日塑就】,經過幾天,雕塑好了。【真相,可高七寸】,六祖的真相大約七寸。【曲盡其妙】。幾乎一模一樣,太像了。【呈似師】,把這個很像六祖的供養上去。【師笑曰:汝只解塑性】,雕塑可以了,【不解佛性。師舒手摩方辯頂】,六祖就摸了方辯比丘的頂,【曰:永爲人天福田。】剛才談的這個曲盡,用我們現在讀過的中文的意思就是說:巧奪天工、其妙不盡。呈似師,六祖很歡喜,但是,他只解塑性,不解佛性,摩頂,作爲人天的福田,因緣還不具足。
經文,【有僧舉卧輪禅師偈云:卧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因示一偈曰: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麽長】。
【有僧】,出家衆,【舉卧輪禅師偈雲】:卧輪禅師常常這樣念,【卧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一看就沒有見性。這個一看就知道,你有伎倆,清淨自性有什麽伎倆呢?能斷百思想,達妄本空,了妄即真,對不對?哪有什麽可以斷?能斷所斷的東西?就知道這個沒開悟。對境心不起,對這個境界還要控制一下,不要起心動念。菩提日日長,那要長到什麽時候呢?這個就是不了解《圓覺經》,《圓覺經》講的:我的清淨自性,圓覺自性非止、非作、非任、非滅,這個就是犯了這個毛病,止、作、任、滅,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神秀大師也是犯這個毛病,時時勤指拭,勿使惹塵埃,那你要擦到什麽時候呢?每天都擦,漸教就是要這樣子的,漸漸地,漸教就是要這樣,慢慢慢慢等因緣,呯!碗打破了,悟了!我們現在廚房拿起來統統丢了,也沒消息,鍋碗瓢統統打壞了,還不知道那是什麽意思,就是悟不來。這個就是有所造作,就不是清淨自性,還菩提日日長?我問你:菩提清淨自性,有長有短嗎?每天都在增長,那要長到什麽時候呢?
【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這個偈頌是一個沒有開悟的人,【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更增加執着。【因示一偈曰】:我告訴你,惠能的個性跟我差不多,也是很調皮的,你看這個偈頌就知道了,他這個偈頌也是很調皮的。你說你的伎倆,【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爲什麽不斷,本來就具足圓明清淨自性,你還斷跟不斷,能斷就還有所斷,所斷還有能斷。【對境心數起】,我大般若智慧起作用,【菩提作麽長】,我的菩提就是這麽長。你是日日長,我菩提就是絕對的長,你永遠的跟不上。菩提日日長,每天都在長一點……六祖說:我的菩提,就是絕對的長,你不能再長,你長也不會比我的快,我就是存在,存在就是絕對,你知道嗎?菩提這麽長,多長,沒有長短的長。一句話就解決了叫做大用現前的意思。
【南頓北漸第七】 南頓就是指六祖,北漸就是指神秀,南頓北漸第七。
經文,【時祖師居曹溪寶林,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于時兩宗盛化,人皆稱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而學者莫知宗趣。師謂衆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種,見有遲疾。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時祖師居曹溪寶林】,曹溪在南方,寶林寺。【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在北方江陵當陽山玉泉寺。所以六祖在南方,神秀大師在北方。【于時兩宗盛化】,這個時候,南頓北漸,統統弘開來。有的衆生根器象神秀大師這樣;有的頓悟的,就直截了當找六祖了。【人皆稱南能北秀】,南方有惠能大師,北方有神秀大師。【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分開來。【而學者莫知宗趣】。爲什麽學者莫知宗趣?因爲大家都沒有悟啊!也不曉得爲什麽要分一個南一個北,對不對?南到底講什麽?頓悟在講什麽?北的漸教又講什麽?沒有人知道。
【師謂衆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釋迦牟尼佛的正法其實就是一佛乘,絕對的平等,但是,因爲人才有南北之分,頓跟漸之分。【法即一種,見有遲疾】。法隻有一種,法因爲是絕對的嘛,我們的圓滿清淨自性,它是絕對,它只有一種啊。可是世間人的見解,就有慢有快。見有遲疾就是世間人,世人見到了,就有快跟慢,其實如果悟道,沒有什麽快慢的。【何名頓漸】?哪有什麽叫做頓?什麽叫做漸?【法無頓漸】,法本來就是絕待,絕對沒有所謂頓教,也沒有所謂漸教。人有利鈍,故名頓漸。】所以才名叫做頓教,或者是漸教。
經文,【然秀之徒衆,往往譏南宗祖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秀曰: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傳衣法,豈徒然哉。吾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汝等諸人,無滞于此,可往曹溪參決。】
【然秀之徒衆,往往譏南宗祖師,不識一字】,哎呀!這個也是現代人的通病,嫉妒,嫉妒六祖。嫉妒,講話就會酸溜溜的。那個獦獠,不認識一個字。【有何所長】?有什麽優點呢?
【秀曰】:我告訴你:神秀大師的修養,我們,你跟我可要互相勉勵,學學神秀大師的修養,這個修養這麽好,看看他怎麽說?神秀大師就說:【他得無師之智】,什麽叫做無師之智?就是不必勞煩老師教導,自性本自具足的大智慧。不需要語言,不需要符號,不需要音聲,不需要觀念,大智慧本自具足,叫做無師之智。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這個神秀真是值得贊歎、敬佩,有沒有開悟排在後面,這種修養我告訴你:太了不起了!【且吾師五祖親傳衣法,豈徒然哉】。我的上人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他,絕對不是徒然的,不可能是随随便便的。【吾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哎呀!神秀大師這種修養太了不起了,我恨不得去那邊親近,我就是沒辦法去呀!虛受國恩,因爲神秀從武則天召入,便爲國師,曆四個朝代,統統是國師。神秀虛受國恩,受到國家皇上的重視,還有皇上的賞賜,不管什麽田地啊,寺廟啊,供養啊,自己很謙虛說:我沒有開悟、沒有見性,慚愧接受國家的恩典。【汝等諸人,無滞于此】,你們不要停頓在這個地方,【可往曹溪參決。】
經文,【乃命門人志誠曰:汝聰明多智,可爲吾到曹溪聽法。汝若聞法,盡心記取,還爲吾說。志誠禀命至曹溪,随衆參請,不言來處】。
【乃命門人志誠曰】:神秀大師對志誠這麽說了,【汝聰明多智】,你聰明多智,去去,你到那邊可爲我到曹溪聽法,【可爲吾到曹溪聽法。汝若聞法,盡心記取】,好好的記起來,【還爲吾說】。回來要對我說法,看看六祖怎麽說。你看神秀多謙虛啊!【志誠禀命至曹溪】,志誠法師接受、承受神秀大師的命令就來到曹溪,【随衆參請】,坐在底下不講自己從哪來的,【不言來處】。我告訴你六祖很有辦法的。
經文,【時祖師告衆曰:今有盜法之人,潛在此會。志誠即出禮拜,具陳其事。師曰:汝從玉泉來,應是細作。對曰:不是。師曰:何得不是?對曰:未說即是,說了不是。】
【時祖師告衆曰】:六祖有他心通啊?對不對?六祖惠能大師在大衆就說了,【今有盜法之人,潛在此會】。現在有來偷我這個正法的人,因爲他不講他那裏來的,六祖先給你一個下馬威,你來,我就是知道,你服不服呀!一下子這一句就嚇壞了,是不是?我是神秀大師那邊派來,我都不講,你都自己知道了,你們要是哪裏派來,我不知道,對不起!我歡迎大家來就是了,我沒有六祖這種功夫。
【志誠即出禮拜,具陳其事】。就描述了神秀大師交待的事情。
【師曰:汝從玉泉來】,你從北方玉泉寺來,【應是細作】,你就是間諜。其實六祖是故意的了,一個大慈悲的祖師是故意這樣子。大家來,先個下馬威,讓你服,對不對?你一舉一動都在我惠能的掌握當中,你從北方玉泉寺來,偷偷坐在中間,又不講,你就在于間諜,應是細作。
【對曰】:回答了,【不是。師曰:何得不是】?爲什麽不是呢?
【對曰:未說即是,說了不是。】你沒有說以前,我才是間諜;你現在說了,現在不是。因爲你已經講了,我已經出來了,現在不是。這個也是轉得很快。不說才叫做間諜啊,你現在說了,就不叫做間諜。
經文,【師曰:汝師若爲示衆?對曰:常指誨大衆,住心觀靜,長坐不卧。師曰:住心觀靜,是病非禅。長坐拘身,于理何益?聽吾偈曰:生來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爲立功課】。
【師曰:汝師若爲示衆】?【若爲】就是如何。你上人神秀大師如何開示大衆?
【對曰:常指誨大衆,住心觀靜】,什麽統統不要想,執着某一種能觀、所觀,把這個境除掉,就安住這個心,觀照。諸位!這個心觀照,還有能觀所觀,能觀的心,所觀的念,這不是能所不斷,不是生滅嗎?【長坐不卧】。也不躺下來休息,也是長坐不卧。
【師曰:住心觀靜,是病非禅】。哎呀!那個不是禅,那個是心病啊,這是禅的毛病。住心觀靜,安住這個心,觀,有能觀變成還有一個所觀,這個是病,禅的大病,絕對不是一個修禅的人。【長坐拘身,于理何益】?你長時間一直坐在那個地方,對這個無生的道理有什麽幫助呢?于理,對這個頓悟的、頓教的無生,一切法無生的道理,有何益?
【聽吾偈曰】:我來告訴你一個偈頌。【生來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爲立功課】。我們一出生來,就有生命的時候,我們能坐着。就像現在諸位,生來我們每天都有在坐,坐下來,坐下來。而不卧,睡覺才去卧。死去卧不坐,死了以後,就坐不起來了,死了以後就去卧在那個地方,坐不起來。原是臭骨頭,一具臭骨頭,本來一具臭骨頭,我們本來就是一具屍體呀。屍體是生滅法的。道在心悟,豈在坐呢?何爲立功課?
六祖的意思就是說:你應當在心性上下功夫,怎麽在這個肉體上,行住坐卧下功夫呢?清淨自性,應用無方,不要在這個四大假合的臭皮囊做功夫。哎呀!這個現在可多了,包括韓國,韓國有一類的禅宗,進去就是一直打坐的。不念佛、不看經典,他就是坐,爲什麽呢?我們臺灣的法師,有的到韓國去參,回來也是整天坐在那個地方,還用一個小小的龛,坐在那個地方參,很多。六祖的意思就是說:不要在四大假合的肉體的臭皮囊上做功夫。六祖的用意:應當用自性修行,應當在心性上下功夫,不要在臭皮囊上下功夫。 今天就講到這個地方,鼓掌的意思是什麽呢?是開悟嗎?法喜?喜歡?好了,大家好好的參,好好的用功,最上乘論,大家有這個福報因緣,我慧律法師願意認真的講,跟大家互相勉勵,謝謝大家!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8-1 22:24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