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塑膠垃圾掀太平洋蟲禍 膠粒成產卵溫牀 過量繁殖危害生態 [打印本頁]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7-15 12:35
標題: 塑膠垃圾掀太平洋蟲禍 膠粒成產卵溫牀 過量繁殖危害生態
塑膠垃圾掀太平洋蟲禍 膠粒成產卵溫牀 過量繁殖危害生態

文章出處:明報


  【明報專訊】美國最新海洋調查顯示,太平洋海域漂流的塑膠垃圾在近40年間激增了百倍,結果令一種肉食性海洋昆蟲獲得更多的產卵空間,得以大量繁殖,由於牠們會吃魚卵和浮游生物,過量滋長恐危害海洋生態平衡,甚或導致海洋生物饑荒。

  加州大學斯克里普斯(Scripps)海洋學研究所的專家,在《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發表研究報告。他們2009年8月2至21日間,開船到加州離岸約1.6公里外海拖網,發現塑膠垃圾積聚的數量,與1970年代初的紀錄相比,增加百倍。他們指出大量細小的人造塑粒垃圾,隨北太平洋環流系統,在夏威夷和加州間的北太平洋亞熱帶海域匯聚,面積範圍幾乎跟加州差不多,平均每平方公里海面有約1.3萬塊塑料碎屑。研究員戈爾茨坦(Miriam Goldstein)說﹕「如此大量的增幅,令人非常驚訝。」

40年增百倍 塑粒永不沉

  丟落大海的所有塑膠物,會在日光和海浪衝擊下,隨時間而分解碎裂,變得細於指甲或5厘米之物,但始終不會沉下海底。今次研究員便發現一個令人憂心的現象﹕塑膠垃圾愈多的海域,肉食昆蟲海黽(粵音「猛」)的數量亦愈多。

海黽吃魚卵浮游物

  海黽是生活於池塘、俗稱「水蜘蛛」或「水較剪」的水黽的近親。通常海黽會在漂浮於海面的海鳥羽毛、海螺、貝殼、木頭或礫石上產卵,但隨着海洋受染污,牠們也會在塑料和柏油塊上繁殖。戈爾茨坦說﹕「我們原以為,存在愈多塑料,或會因某種毒性作用,令海黽數量減少,但結果情况卻相反。在塑膠最多的海域,海黽也最多。牠們顯然聚集在這些塑粒附近,在上面產卵孵化。對於海黽,所有的塑料均對牠們有利。」

  海黽雖是海鳥、海龜及魚類的食物,但牠們本身卻也捕食浮游生物、魚卵和初孵小魚。倘這種海生昆蟲的數量異常激增,便有危害海洋生態平衡之虞。科學家警告,若海洋塑粒密度持續擴大,海黽數量將繼續增加,代價可能就是浮游生物或魚卵大減。戈爾茨坦稱,海黽大量繁殖過度取食,將使「海洋生態系統出現營養不足,那時候很多物種將現饑荒」。

取食過度釀海洋饑荒

  該研究機構另一報告稱,大量塑粒垃圾碎,易被海鳥和海洋生物吞食入口而中毒,同樣不利生態。研究從所蒐集的魚類中,發現9%的胃裏含有塑粒垃圾,估計在北太平洋的中層海洋魚群,每年吃下的塑料,達1.2萬至2.4萬噸。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