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付出環境成本 換來低電價 [打印本頁]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7-7 09:40
標題: 付出環境成本 換來低電價
付出環境成本 換來低電價
週五, 06 七月 2012 吳立萍
[attach]2506[/attach]
中鋼淬火車上,燃燒中的焦炭攝氏近一千度高溫。圖為攝影記者林家慧在高溫中拍攝淬火車。(照片提供:大愛電視臺新聞部))
吵得沸沸揚揚的電價爭議,大概是這一、兩個月來最受大家關注的新聞之一。自從1970年代爆發石油危機以來,臺灣的電價至今幾乎沒有調漲過;便宜的電價,讓大家用起來一點感覺也沒有,民眾所付出的環境成本卻很龐大。
龐大的環境成本
政府已經公布確定電價分三階段進行調整;不過,臺電發言人李鴻洲說:「兩階段調整以後,我們在亞洲地區的住宅用電還是第二低,僅次於馬來西亞;在工業用電部分,韓國比我們低一點。」能源局副局長王運銘說:「我們的電價原來就偏低,即使這次調整以後,還是全世界最低價的第四名。」
其娟表示,臺灣的電價問題,敏感又複雜;但撥開它的表面,只有一個數十年未變、極其簡單的分配比例:臺灣七成以上用電,來自相對便宜的火力發電;臺灣一年的碳排放近兩億五千萬噸,其中高達百分之五十六來自火力發電。
有一項統計數字可能會讓大家吃驚:每燃燒一千公升柴油,平均會產生約二點七公噸二氧化碳;燃燒一千公噸煤,約會產生二千一百七十點二公噸二氧化碳。以燃煤為主的臺中火力發電廠,是全球最大、發電量最高的電廠,碳排放量也最高,一年就產生三千七百萬噸二氧化碳、一萬三千零七十噸硫化物,以及二萬四千零五十五噸氮氧化物;這些東西排進空氣裡,把雨水變得比醋還酸。其娟表示:「臺電在計算電價時,並沒有納入這些環境成本;換句話說,便宜的電價,其實是以我們的環境為代價。」
[attach]2507[/attach]
中鋼二十四小時運轉的能源調度工場,負責控管所有廠房的用電與蒸汽量,統籌分配能源。(照片提供:大愛電視臺新聞部))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表示:「一些高汙染、高耗能、高風險的產業,不應該再接受這樣一個低電價、低水價、低土地成本的補貼,我們未來應該要漲的是環境成本這個部分。」
「環境」要怎麼計價?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開徵能源稅,把這些沒有算進去的環境成本,全都一併納入計算。
工業大戶改變用電方式
其娟採訪高雄臨海工業區的中鋼,它是全臺灣最耗能的產業,每年用電量高達五十億度,等於臺北市三分之二家庭的用電量。「工業用電量占全臺用電一半以上,因為用量大,價錢比住宅用電更低,政府補貼金額更多,臺電虧損也愈大。通盤思考整體的能源供需,與其為了開源不停蓋電廠,不如設法讓工業大戶改變用電方式。」其娟表示,中鋼很早以前便把節能技術引進製程,現在不但可以回收廢熱出售,還能用來發電,廠區目前一半以上的用電都是自發電力。而中鋼變身的第一步,就是從煉鋼過程中消耗能最凶的煉焦爐開始。
煉焦,就是把煤炭淬煉成焦炭,作為煉鋼的燃料;在煉焦過程中產生的蒸氣回收送進鍋爐,可用來推動渦輪機,產生電力。這些回收的蒸氣不但供應中鋼使用,也賣給其他工廠。其娟表示:「回收的蒸氣年產值上看五十億,外帶超過二十億度的發電量,這是無法取代的競爭力。」
他山之石 可以為錯
[attach]2508[/attach]
丹麥落實節能減碳,發展風能。圖為丹麥珊索島外十座海上風車。(照片提供:大愛電視臺新聞部)
「早在1970年代,因為石油危機,歐洲各國在痛定思痛之際,決心發展再生能源,盡量不依賴石油,並且落實節能減碳的理念。包括瑞典及冰島利用地熱、芬蘭利用森林廢木材回收發電、德國發展太陽能、丹麥發展風能,成果有目共賭。」其娟表示,反觀臺灣,擁有炙熱的太陽、呼嘯而過的風,自然資源不輸丹麥或德國,臺灣卻忽視了這些自然資源,一直依賴進口的石油和煤炭來發電,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九;當進口燃料愈來愈貴,電價上漲更是勢在必行。
低電價時代一去不回頭;現階段唯一能做的,或許是改變生產電力的方式。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經濟學家Woodrow Clark表示:「如果你不做(再生能源),臺灣就永遠無法擺脫對天然氣、石油的依賴,永遠會被核能電廠包圍,每個臺灣人都要付出代價;相信我,這樣的代價不會變低,反而會愈來愈高。」
發展再生能源須提供更多誘因
要發展再生能源,政府是否提供人民足夠的誘因是很大的關鍵。其娟採訪住在嘉義布袋鎮的麥金生,他是一位七十幾歲的退休老郵差。1991年,他第一次在自家屋頂上裝太陽能板;住家使用太陽能發電當時並不普及,在政府的部分補貼之下,他花了三十萬元裝設,算是臺灣的第一人。
[attach]2509[/attach]
1991年,麥金生在自家屋頂上裝太陽能板,算是臺灣的第一人。(照片提供:大愛電視臺新聞部)
然而,裝設之後麥金生才知道,要以省下的電費來回收太陽能板的成本實在很難;而且,要把電力轉給臺電還要付費。到了2009年,太陽能板降價了,加上再生能源條例通過,生產的電力可以賣給臺電,所以他又興沖沖的花了十萬裝第二組;結果,每年大約只能賺一千元左右,以投資報酬率來看根本不成比例。麥金生笑說自己像白老鼠,多年實驗下來,證明裝太陽能板不賺錢,但至少可以省下電費。
攝影記者林家慧表示,麥金生的經驗是臺灣的太陽能產業的縮影。因為電費低,相對之下省不了什麼錢;加上成本太貴,連回本都很難。在這種情形下,對一般民眾根本不會有吸引力。所以,臺灣的再生能源發展,十幾年來幾乎在原地踏步。
高苑科技大學電子系副教授周邦彥帶其娟及家慧參觀一棟節能屋;這不是住宅,而是推廣太陽能發電和LED的展示空間。LED將是未來節能燈具的主流,但前提是大家的觀念必須改變,才有發展的利基點。
能源局副局長王運銘也說:「換盞燈,改變你的心態、改變你的行為,事實上對我們的地球都有好處,也是愛護我們自己。」換個想法,從自己開始改變,很多事情也會跟著改變。
(文:吳立萍 本文摘自:大愛之友78期2012年6月)
文章出處: 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160%3A2012-07-06-01-49-53&catid=107%3Ataiwan&Itemid=554&lang=zh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