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何來六賊戲彌陀(如觀法師)
[打印本頁]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7-3 23:28
標題:
何來六賊戲彌陀(如觀法師)
何來六賊戲彌陀(如觀法師)
[attach]2493[/attach]
何來六賊戲彌陀
都是心中自起魔
迷時六根為六賊
悟時六賊六波羅
記得當年在禪堂參學時,
老師教導我們在打坐時,
如果精神還不錯的話,無妨將眼睛閉上。
一來可以讓眼睛得到休息,
二來也可以杜絕
吾人一顆喜歡向外攀緣之心!
因為
,一般打坐時,
都是要眼觀鼻、鼻觀心,
即眼睛開三分、閉七分,
就如同大家所看到的諸佛菩薩聖像,
都是低垂雙目,慈視眾生之相狀!
將眼睛開三分、閉七分,
因為,還會接受到周遭一點餘光,
所以,就比較容易攀緣外境。
比如正在打坐時,
萬一有人從我們前面走過,
則往往當下,就會馬上起心動念。
不由自主地,在內心自問:
「他是不是要來找我呢?」、
「他是誰呢?」
「是張三?或者是李四?」
等等......!!
一大堆的念頭,一個接一個,
會連續蜂擁而出,
導致產生打坐的一個通病,
名曰「散亂」!
我們的六根,
前五根為「盲」,第六根為「導」。
亦即前五根 ──眼、耳、鼻、舌、身,
就如同一個盲人,
盲人是看是不到路的;
前五根如盲,
其本身並無法攀緣外境。
能攀緣外境的,
其實是第六根──意根!
「意」,是甚麼呢?
佛經說:「心、意、識,三無差別」 !
「意」, 也就是指我們這一顆心。
是由於第六根的「意根」,
產生起心動念,
所以,前「五根」,
才會眼貪色、耳貪聲、
鼻貪香、舌貪味、身貪觸。
就是因為第六根的「意根」,
亦即我們這一顆「心」產生波動,
所以,才會引起「六根」攀緣「六塵」。
此「六塵」,
即色、聲、香、味、觸、法,
又名為「六賊」。
一旦貪戀六塵之境界,
則此六塵,就如同「盜賊」一般,
會奪取我們所修的功德法財,
進而奪走我們的法身慧命,
令我們迷失自我之本性,
生生世世,輪迴在三界六道,不能出離!
古往今來,很多修行者,
都為了這一顆易於外放,
容易攀緣外境的「心」,而傷透腦筋,
不知如何自處?也不知如何對治?
寫至此,是要用甚麼方法,
才能降伏吾人這一顆隨時隨地,
會隨外境起舞,飄忽不定,
如「心猿意馬」一般的念頭呢?
古德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又云:「念起即覺,覺之即無」。
只需以這首偈頌,
即能解決此中之問題!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念」者,即攀緣、執著外境之「念頭」
(亦即根深蒂固之「煩惱習氣」)。
「覺」者,即當下「覺察」之功夫。
「不怕念起」──
不怕你攀緣、執著外境的念頭生起,
「只怕覺遲」──
只怕你「覺察」、「覺照」的功夫,
當下沒有拿出來!
「念起即覺,覺之即無」 ──
「念起」,當你習慣於攀緣、
執著外境的「煩惱習氣」,又生起時;
「即覺」,「覺照」之功夫,
能夠提馬上提起。
則在一瞬之間,
攀緣外境的「煩惱習氣」,
馬上就會被這一念的「正念」所取代,
馬上會被這一顆「簡單的心」所收攝,
馬上會被這一念的「念佛」所轉化!
「覺之」── 覺照心一起,
「即無」──「煩惱習氣」自然而然,
就會消逝於無形!
此時,即如「明鏡」之高懸,
一切塵埃、污垢,無所遁形;
亦如「智慧」之光明,能照見五蘊皆空,
一切煩惱習氣,也會消逝無蹤!
因此,只要執著於外境的
「煩惱習氣」一生起,
您馬上就能夠「覺察」到,
則就能在當下,
又恢復到一顆「簡單的心」,
又恢復到單純
「一念的念佛」(即「一句佛號」)。
然後,將這一句「佛號」,
口中念得清楚楚;
將這一句「佛號」,耳朵聽得清清楚楚。
如是,一句佛號「念念從心起」,
從口出、從耳入,然後再回歸這一顆心,
此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能時時薰習,
時時知道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則自能轉化易於攀緣外境之
「煩惱習氣」,
當下也就能恢復清淨、自在的身心!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念起即覺,覺之即無」。
能「念起」→「即覺」
→當下恢復一顆「簡單的心」
→保任此一顆「簡單的心」
→容易攀緣外境「煩惱習氣」,
自然就會自己消失!
如此,時時刻刻能夠不斷地精進,
善於觀照、覺察自己這一顆心,
如「靈貓捕鼠」。
則在持之有恆,漸修漸進之際,
有朝一日因緣成熟,必能豁然頓悟!
「悟則六賊六波羅」,
一旦開悟,則這六個盜賊,亦即六塵,
剎那之間,就會搖身一變,
變為「六度波羅密」──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以此「六度」,即能成就無量無邊,
自利利他之功德,故名「六度萬行」!
由於具足六度萬行,
進一步,也成就了遠離生死的解脫道!
如此,哪裡有「六賊」,
可以戲弄我們「自性的彌陀」?
如此,哪裡有「六賊」,
可以干擾我們「自我的本性」?
能夠時時提起
「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之般若正觀,
則方堪稱為真正學佛者,亦能不負四恩!
── 釋如觀 ──
文章出處:
http://tw.myblog.yahoo.com/jw!ZlrvU1qeGRkvnxvBlh0Nq8Tz.g--/article?mid=982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