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論「眾生皆無佛性」 [打印本頁]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1-10-24 12:52
標題: 論「眾生皆無佛性」
我們要討論眾生無佛性(無是對有說的)就要先了解什麼是
佛性
於涅槃經中,名為佛性;則於華嚴,名為法界;於勝鬘中,名為如來藏自性清靜心;楞伽名為八識;首楞嚴經名首楞嚴三昧;法華名為一道一乘;大品名為般若法性;維摩名為無住實際;如是等名,皆是佛性之異名。
這是佛性的名稱,但不是佛性
何謂佛性?古時印度波羅提尊者回答異見王說:「在胎曰身,處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諸眾生覺悟之性,名為佛性。義隱生死名如來藏。融諸識性究竟清靜,名為自性清靜心。為諸法體性名為法性。妙實不二故名為真如。盡原之實故名為實際。理絕動靜名為三昧。理無所知,無所不知,名為般若。善惡平等妙運不二,名為一乘。理同圓寂名為涅槃
不過這是對佛性的形容,但也不是佛性
因此六祖告眾曰:「我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
神會出曰:「是諸法之本源,神會之佛性。」
祖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蓋頭,也只成個知解宗徒。」

所以佛性不是見聞覺知不離見聞覺知動念即乖
說一物即不中
簡單的說,就是這念心面對種種境界,能夠做到知而不著,處處作主,不起第二念,處處活在當下人在那裏心在那裏。如果不知就像木頭一樣不清楚明白;但是,如果知後又是念念分別妄想,就是眾生境界。所以聖者知而不著,就像「雁過寒潭而不留影

有人問聖嚴法師:有和尚問石霜慶諸禪師:「聽說佛性像虛空,這對不對?」石霜禪師答:「臥時即有,坐時即無。」你睡覺的時候有佛性,打坐時佛性就沒有了。石霜是不是在點他:「你明明知道佛性無所不在,還有什麼好問的呢?」還是告訴他:「你以平常心看待佛性,它就有;你一定要追求的話,佛性就沒有了。」
聖嚴法師答: 禪師講話總是很難捉摸。趙州從諗禪師也講過「狗沒有佛性」,《涅槃經》明明說眾生皆有佛性,這是常識。趙州不是不知道,而是對發問的人下了這帖藥:「你明明知道還要問!好,我告訴你狗沒有佛性,你自己去想想吧!」如果發問者回過頭來思索:「有無都是執著,有無是不二的,有無是同一個東西,有無只是語言上的遊戲。禪師這麼說是叫我放下。」那他就開悟了。
石霜禪師說躺下來時有佛性,坐著就沒有,跟趙州的「狗子無佛性」有異曲同工之妙。當你躺下來休息,不再執著於追求佛性,心中無罣無礙、無憂無慮、自自然然,佛性就在那裡,而且根本沒有來也沒有去。當你想藉打坐修定以開悟見佛性,這是造作,是「我」的追求;你追求時反而見不到它,等於沒有佛性,所以你還是放下一切吧!放下時就會發現佛性是什麼、到底有沒有。然而不過是戲論,只要去體驗就好
懷讓禪師曾告訴馬祖道一:「磨磚不能成鏡,打坐豈能成佛?」六祖惠能也說:「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只要心中不存對立的觀念,一片自在安閑,就可以把兩腳伸得長長地睡覺。佛性天然地、本然地、自然地就在那兒,一執著就不見了。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1-10-24 12:53
本帖最后由 會腐敗的肉 于 2011-10-24 12:55 编辑

我們常頭上安頭,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若觀佛作清淨光明解脫之相,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河沙劫終不得菩提,因為著相。

唯此一心,更無微塵許法可得,即心是佛;如果我們,不悟此心體,便於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

我們不向自心中悟,而於心外著相取境,皆與道背。

恆河沙者,佛說是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尿臭穢,沙亦不惡;此心即無妄心之真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

我們修行人如果想知道修行的要訣,但莫於心上執著任何的事物

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此是比喻法身即虛空,虛空即法身。常人謂法身遍虛空處,虛空中含容法身,不知法身即虛空,虛空即法身也。若定言有虛空,虛空不是法身;若定言有法身,法身不是虛空;但莫作虛空解,虛空即法身;莫作法身解,法身即虛空;虛空與法身無異相,佛與眾生無異相,生死與涅槃無異相,煩惱與菩提無異相,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祖師大德祇是教我們不作佛見,不落佛邊;不作眾生見,不落眾生邊;不作有見,不落有邊;不作無見,不落無邊;不作凡見,不落凡邊;不作聖見,不落聖邊;但無諸見,即是無邊身;若有見處,即名外道;

但這是最上乘的修行態度,我們凡夫是否用得上呢?

蓮池大師曾說我們是睡著無夢時主人,只有在睡著還要無夢時,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我們想完全做到,恐怕不容易,我們要時時觀照,任何事情要好比一陣清風就過去了,不留痕跡,所謂影落寒潭,雁過長空。在行住座臥間體會空性的道理,久而久之就做自己,自己做久了就做佛,願與諸位菩薩共勉之。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1-10-24 13:50
回复 會腐敗的肉 的帖子

哇~~
師兄您的修為好好哦~
隨喜!!隨喜!!^^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