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釋昌臻:修心要務——折服現行煩惱 [打印本頁]

作者: 蓮華種子    時間: 2012-6-20 18:08
標題: 釋昌臻:修心要務——折服現行煩惱
釋昌臻:修心要務——折服現行煩惱


  “以折服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是淨土士宗第十二代祖師清初的徹悟禪師提出來的,對我們的修行很有幫助,現分四個問題來講。  


  第一,修行為什麼重在修心。


  修行,也可以說修正我們的三業,關鍵就是修心,就是要消除妄想執著,所以我們說修行應該修到起心動念頭。這也是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的時候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佛說種種法,都是為了對付妄想執著,一切法門都是解決這個問題。淨土法門也很重視這個問題,直截了當地說念佛就是念心,就是針對這個問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念佛就是是心作佛。


  《四十二章經》佛陀告戒說,修行是一個人與一萬個敵人作戰。哪來那麼多敵人?八萬四千煩惱,就是八萬四千個敵人。說一萬個敵人還沒有說夠。何況這些敵人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所以說這些敵人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我們必須十分重視,修行的關鍵就是修心,消除妄想執著。當代的淨宗大德淨空法師也說:“學佛是修心。修正行為容易,修心難啦!我們無始以來煩惱習氣太重了,妄念從來沒有間斷過。心一動就是造業。 《地藏經》上說:“閻浮眾生,起心起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所以,趕快要把這起心動念轉成阿彌陀佛,把我們的染業轉變為淨業。你會轉,這就是修行,這是真正的修行。他還說:“修行不是一天到晚念經、念佛、磕頭,不是在形式上,哪是做的表面工夫,在起心動念處下工夫。念頭才起就轉成佛號,這叫做從根本修。”這說明了修行的下手出在這裡。我們平常注意了身業就是行為,注意了語業就是語言,一般都沒有註意意業,所以我們往往滿足與每天功課完成了,認為這個​​就是修行了。當然,不是說這樣做不對,而是說只做這些就不夠。因為沒有抓住關鍵,沒有修心,沒有在起心動念處痛下工夫,這樣就不能改掉我們多生累劫的煩惱習氣,就不能消除貪嗔癡。


  我們不要輕視這些種種的念頭,這個東西很細微,看不見、摸不著。有的同修認為,我只是想一下,這個不要緊,我沒有做出來嘛!或者認為我心頭想一下,有誰知道呢?其實不然,妄想這個字,下面一個心,上面一個相,它說明我們一動念頭,就會有形有相。凡起心動念,作為信息貯藏起來了,這就是種子,就是業因。只要有這個種子,遇緣就起現行,就要受果報,要明白這個道理。古人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那不只是十目十手呀!起心動念處逃不脫因果規律,逃不脫阿賴耶識比竊聽器還厲害,它用不著你說出來,你只要動一個念頭就記錄下來了。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輕視這些細微的念頭,這是我們修行人尤其值得重視的問題。


  另外,我們對身、口、意三業還了解得不夠,“三業”不是並列關係,意業是支配者,身業、口業是被支配者。《四十二章經》這樣比喻:意業是當官的,身業、口業是它手下的嘍羅、士兵,它是受意業支配的。所以我們只是行為上身業清淨了,語言上口業清淨了,還有意業不清淨,絕對不可能真正清淨。常言說:“擒賊先擒王。”你把意業抓住了,在意業上下工夫,意業真正做到清淨了,身業、語業自然清淨了。這個意業不可怕,有一首偈語說得很深刻:“毫釐繫念,三途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就是說,念頭上有絲毫的牽掛,就是種下去三惡道的業因。眨眼間起個念頭,就是萬劫輪迴的枷鎖,你就出不來了。這十六個字,就把一切眾生生死輪迴的根本原因全盤托出,我們出輪迴很難,就是這個原因。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猛省!妄心這個心字,古人有幾句話來描述它,就是:“三點如星象,彎鉤似月斜,披毛從此得,作佛業由它。”這就是說,心字的三點好像是星宿一樣,彎鉤似月斜,就是心字的彎鉤象半邊新月一樣。它可以使我們披毛帶角,墜入惡道;它就可以使我們證得佛果成正黨。這幾句話證說明十法界不離一念心,作聖作凡都是這​​個心。所以,《六祖壇經》說:“前念迷是凡夫,後念覺是聖人。”聖人與凡夫就是一念之轉呀,一個覺,一個迷。梵文“佛陀”它兩個字的意思,就是覺悟了的人,那我們這些凡夫,就是沒有覺悟悟佛。我們的本性是佛,但是我們迷著的,什麼東西迷著我們?三毒、五欲等這些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把我們迷著的。所以我們就不斷地起惑、造業、受報,永遠出不了生死輪迴。由此可見,修心是我們修行的關鍵所在,它是關係我們能不能了生死,出輪迴的一個根本問題。


  第二,為什麼說折服現行煩惱是修心的要務。


  佛法就是用來去妄想執著的,妄想執著就是煩惱,一切法門都要從斷煩惱下工夫。淨空法師說:“修學首先就是除煩惱,古德修學先從斷煩惱下手。”可見,出煩惱在學佛修行中佔著首要的地位,要從解除煩惱下手,才能真正入得門,能不能認真解除煩惱,又是檢驗是否真正修行的金石,這也是修行中一個帶方向性的問題,因為煩惱不斷,就不可能了生死、出輪迴、成佛道、度眾生。當然斷煩惱很難,阿羅漢都要經得起七番生死,才能破除見思惑,還有沙塵惑還沒有斷,可見斷煩惱之難,那不是一生一世可以辦到的,所以說要修三大阿僧祗劫。古人比喻說,要段煩惱如像切斷四十里河流那樣,當然是很難的事。佛陀的大悲心,宣講了淨土法門,不要求斷煩惱,只要你伏住煩惱,也就可以帶業往生,這是淨土法門最殊勝的地方。所以,徹悟禪師提出“折服現行煩惱是修心的要務,”這真正抓住了要害。淨空法師也開示我們:“念佛一定要伏住煩惱,不能伏住煩惱,念得再多,那不叫功夫,喊破喉嚨也枉然。我們能伏住煩惱,念佛功夫才能成片,功夫成片就決定往生。”因此,能不能伏住煩惱,是檢驗我們功夫能否成片的一個標準。那麼,煩惱伏住時是什麼樣的狀態呢?就是說,當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心不被外境所轉;財、色、名、食、睡這些東西出現了,我們能夠不動心;對世間法也不被它轉移,能夠伏住煩惱。


  從出世間法來說,你選定了淨土法門,對於其它的法門不動搖。徹悟禪師舉了兩個例子,他說,如果達摩祖師自來對你說應該修禪,一定可以開悟。我向他說,我已經選定了淨土法門了,不動搖。如果釋迦佛來說,還有一個法門比淨土法門更好,我也不動搖了,我已經選定你老人家金口宣講的淨土法門,我不再動了。只要有你這個境界,對世出世間法心都定了,這才是功夫成片的境界,對世出世間法心都定了,這才是功夫成片的境界,這樣,往生當然就有把握了。從這個意義來說,我們不能只滿足於每天念了多少聲佛,這就要看你念的佛能不能夠伏住你的煩惱。我們應該明確,念佛是手段,不是目的。念佛的作用,就是以一念代萬念,我們要把千千萬萬的妄念,歸到一個念上,把一切妄念都歸到這一句佛號上去,這樣,才能把煩惱伏住,才能功夫成片;這樣,自然感應道交,臨命終時才能帶業往生。


  第三,怎樣才能伏住現行煩惱。


  首先,要弄清楚伏煩惱與斷煩惱的區別。比喻說,斷煩惱有如剷草除根,伏煩惱有如石頭將草壓住;當然,伏住煩惱就容易得多了。李炳南老居士有一段開示很好,他說,修其它法門帶業絕不能了生死,只有淨土法門才能帶業往生。但是我們很多同修對於帶業往生缺乏正確理解。造業,尤其是造惡業。身口意所造的十惡業:身業殺、盜、淫;口業妄語、惡口、兩舌、綺語;意業貪、嗔、痴。這些業是從有體相,虛空都不能容納,既然造了罪業,就要在六道中還債,舊債未了清,又造新業,怎麼能了生死呢?有人說,至心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念了那麼幾年,為什麼沒有消除呢?李炳南老居士說:你造業的時間好長,是無始以來,你念佛的時間好短,充其量念了幾十年。比如有一座房子起火了,靠你一個人提一兩桶水去救火,當然無濟於事。但是,有些同修因此就誤認為念佛無效,甚至退失道心,乃至誹謗佛法,這是非常錯誤的。


  專修淨土法門能伏住煩惱,可以了生死,自然煩惱還存在,怎麼辦呢?就要時時刻刻用佛名來壓服,時間久了,功夫純熟了,到了臨命終時能提得起正念,能伏得住妄想,自然就能帶業往生了,往生以後要斷煩惱就容易了,”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關鍵是你現在能夠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這個是帶業往生的真實意義。絕不能有半點錯誤的理解,好像是我在念佛,就有保障了,一邊造點罪業沒有關係,這樣做就不能往生。


  你不能怪佛說得不正確,只能怪自己理解錯了。李炳南老居士有一首《佛惑偈》很好,對每個修行人都很有受用。他說:“一念毒心生,急壓一聲佛,惡言不出口,損人事莫作。久久成自然,往生可帶業。是名伏惑法,真實秘密訣。”毒心,我們起得念頭都是超不出貪嗔癡和財色名食睡。三毒是一切罪惡的根源。所以,“一念毒生心,急壓一聲佛,”趕緊壓一聲佛號,這是關鍵,你能這樣子做,下面就好解決了。“惡言不出口,”我們經常能將毒心伏住,煩惱就伏住了,當然就不會犯口業了。“損人事莫作,”行為上當然就不會去做殺、盜、淫、妄那些事了。這說明意業伏住了,身業、口業自然就不會繼續做惡了。“久久成自然,往生可帶業。”經常用佛號來壓煩惱,久而久之就成自然了,隨時提正念,惡念就生不起來了。這樣,臨命終時就可以帶業往生。“是名伏惑法,”這個就叫做降伏惑業的方法。“真實秘密訣,”這是很真實的秘訣。


  第四,用佛號怎麼伏住煩惱。


  淨空法師說了一個念佛的秘訣,他說:“不怕念頭起,只怕覺悟遲。阿彌陀佛就是覺悟。我們不管是起的善念、惡念,只要念頭一起來,立刻換成阿彌陀佛,這要換得快。念頭一起,很快,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不要讓第二個念頭仍然是妄想雜念。這是念佛的秘訣,能這樣念法,這樣用功,你用上一個月,自己就曉得,你的心清淨了,你煩惱少了。用上三個月就上軌道了,功夫得力了;用上兩、三年,縱然不能得一心不亂,功夫成片決定能夠得到,這時,雖然煩惱的根還在,還沒有拔掉,煩惱決定不起作用,不起現行。有了這樣的功夫,決定往生。”淨空法師講的這個秘訣很好,我們大家都應該照著這樣做,這對於減少妄念,伏住煩惱,可以得到很大的受益。


  圓瑛法師說:“一句佛號能治一切煩惱心病。”他談他自己的體會,他說,遇到逆境來了,心理生起,馬​​上就經行念佛,走四步念一聲六字洪名,這樣轉上幾圈,慢慢心境就清涼了,煩惱就消除了,這是一種方法。第二種,他說,有些時候事情很緊,心頭焦躁,甚至於深夜都睡不著,也是採取一心稱念佛號,經過一段時間,身心就安定了,這樣就容易入睡,而且沒有夢魂顛倒的現象。還有在寫經的時候,寫一筆,一句佛號,使我們的精神始終凝聚起的,妄念起不來了,寫得很長的時間也不覺得辛苦。他說了這三種情況,用念佛的方法都能夠伏住煩惱,使我們念佛得到受用。這些方法也值得我們學習。


  淨空法師還提倡念佛要活念活用,不要死念,我覺得很有受用。他說,我們念佛就是要用阿彌陀佛佛號把我們無量覺心念出來。我們的本性就是無量覺嘛,無量覺就是真心,我們用一心來辦事待人接物,就是念佛嘛。這樣做,我們念佛在生活上就排上用場了,這就是活念活用,不要死念。如果你死念,這樣就得不到受用。能夠活念活用,我們就生活在覺而不迷的境界裡,那當然就能往生嘛。我們終日念佛,終日在念心,念佛就是念這個覺而不迷的心,念正而不邪的心,念淨而不染的心,把我們內心本來的覺、正、淨都念出來了,然後又把這個覺、正、淨用在生活當中,這就得到了念佛的受用了,就把這一句佛號念活了。我們的心就與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覺、正、淨心心相印了。這樣,你念佛往生就是活著往生的。往生是我們的心,這個軀殼是去不了的,所以說,身在娑婆,神歸極樂,這就是活著往生嘛,並不要等斷氣以後。他這一段話,使我們心開朗樂,很有受用。懂得這個道理,就對於二六時中佛號不間斷,才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二六時就是二十四小時,佛號不間斷。如果理解錯了,把它理解為不休息不睡覺,一切事情不做,這樣把身體搞壞了,這是我們理解上的錯誤。現在有工作的,一天到晚拼命念佛,又要想到做工作;或者一面做事,一面念佛​​,結果是佛沒有念好,工作也沒有做好,這也是理解上的錯誤。淨空法師說:“當你工作來的時候,就把佛號放下,專心去辦事;事情做完了,佛號提起來,這樣叫不間斷。”


  對於什麼叫一心不亂,淨空法師有一個很明確具體的開示,可以幫助我們認清這個問題,他說:“所謂一心不亂,不能錯解了。一心不亂,就是處事、待人、接物,作什麼事情都是一心。我們在念佛上得到一心不亂了,要把它應用在社會上,應用在日常生活上,這才管用呀!做什麼事情專心去做,那就叫一心不亂。吃飯、穿衣、接待客人,你都一心不亂去做,世出世間法樣樣圓滿,這個是念佛,對於整個社會才有貢獻!念佛,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那個念,是什麼念?覺念、正念、清淨念,樣樣都覺而不迷,就是阿彌陀佛呀!我不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是念佛,我覺而不迷嘛。我處事、待人、接物統統不迷、不邪、不染,一句佛號不念,這叫真念佛。你把佛號放下,去辦事的時候,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你辦事還是念佛。我在辦事,沒念佛呀。你一心不亂地辦事,一心不亂,就是佛嘛!所以你二六時中,真的沒有間斷。念佛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專心,都是一心,自己能成就,也能感到別人。有些人很執著,念經時有人來了,理都不理,不打招呼,不接待,這是小乘人。大乘則不同,有人來了,馬上把經捲起來,接待客人,等客人走了,繼續再念。李炳南老師說:'行菩薩道,利益眾生第一。'不要使人覺得學佛人架子很大,給人反感。”他這番話教導我們念佛要應用道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達到一心不亂。大家也不要理解錯了,這不是叫我們不念佛。修行當然不能滿足於每天念了多少聲佛號,必須看我們對治煩惱習氣收到什麼效果。如果我們一邊唸佛,一邊脾氣一點也不改,這個沒有用處呀!念佛就是要改煩惱習氣、改毛病,把清淨心念出來,才能了生死脫死呀。如果做不到這點,就說明我們沒有放下,就是障礙。什麼叫修行?放下就是修行,放下就是功夫,放下,首先就是放下煩惱習氣。這從那裡下手呢?從知過改過下手,這就是修行。


  大家見過《了凡四訓》,第一部就談知過改過,這就是下手處。淨空法師說,一個真正修行的人,天天能夠發現自己的過失,發現了才能夠改,改過就是修行修行啦。如果你一天沒有發現自己的過失,你這一天就沒有修行。所以古人提出記“功過格”自己的言行、心念都把它記錄下來。我們想錯了,看錯了,做錯了的事,能夠及時地修正過來,這就是功夫。修行是一人與萬人作戰,當然是很艱鉅。王陽明有句話,他說:“治山中之賊易,治心中之賊難。”心中之賊就是貪嗔癡,殺睡淫妄酒,財色名食睡,這些煩惱的習氣,正是我們心中的強盜,要治心中的強盜的確很難。雖然三毒五欲人人都有,但各人的重點不同,每個人的主要敵人是什麼,要靠自己把它找准,“擒賊先擒王,”這是要我們抓住主攻對象,找准主要敵人,集中火力,痛下功夫,消滅主要敵人。這樣我們這一生了生死出輪迴的願力就會大大增強,願力就會大大增強,願力就會超過業力,煩惱習氣自然就伏住了。這樣念佛功夫就會得力,功夫當然也就容易成片了。


  就當前來講,影響我們修行,影響我們功夫成片比較突出的,有以下幾個問題:


  (1)貪嗔癡慢疑中的貢高我慢的現像比較突出。


  有的同修,習慣於用自己的優點去比別人的缺點;或者把別人的缺點看得​​多、看得重,又不能真誠地去幫助他。有的同修接受意見不夠虛心,對過頭意見不能正確對待,甚至覺得冤枉了自己,心裡放不下。有的同修只喜歡聽人家讚賞的話。這都反映出對自身的煩惱習氣、缺乏嚴格要求,對自己知過改過還沒有認真下功夫,或者,對自己的主要敵人是什麼還缺乏了解;更未認識到這正是嚴重影響念佛功夫成片的主要障礙。


  (2)分別心較重。


  有的同修看問題、看人,總是習慣於用分別心來看待,使自己經常陷入人我是非,造成種種煩惱,身心部清淨。比如分彼此,分界限、分親疏,這種現像比較普遍。有的受點委屈惑聽了過火的意見,就想不通,受不了,甚至背上思想包袱,造成內心長時間不能清淨。有的同修喜歡對自己合得來的人就關心照顧,對於合不來的就疏遠討厭,這些人我是非的觀念,經常在腦子裡頭,而在待人接物上,無意中就反映出來了。


  (3)喜歡背後議論別人的過失。
  背後議論別人過失,就當今影響佛教界內部合同修之間團結的一種普遍現象。局外人看到也很驚異,認為你們都在學佛了,為啥子還是經常的不團結?給佛教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嚴格地說,這就是以身謗佛,我們的身業作出來的事,讓人家誹謗佛法,這當然也直接影響自己的修行。有的同修喜歡用佛法、用戒律去衡量別人,去指責別人,這很不號。印光大師說:“我們應該把別人看成是菩薩,只有我一個人是凡夫。”他是這樣教導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宣化上人這樣開示我們:“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我們應該真誠地檢查自己承認自己的錯誤,看到別人犯錯誤,自己要感到痛心,這才是菩薩心腸,菩薩的同體大悲在這上面就體現出來了。而我們不是這樣,而是喜歡背後議論別人的過失,看到別人做錯事了不但沒有悲憫心,反而覺得我不錯。這是遭罪業呀!淨空法師說得好,他指出,佛法是教訓我們自己一個人的,跟別人不相干,戒律也是教誡我們自己一個人的,跟別人不相干,戒律也是教誡我一個人,要我一個人遵守的,也與別人不相干,你這樣想你的心就清淨了。他還教導我們要學會“歷事煉心,”我們在一切事務當中,辦事情當中,日常生活中煉心,煉什麼心?就是要把經綸上說的,戒律上說的統統用來約束自己,而不是用來指責別人。他說,佛法會用就成就自己,不會用就毀掉自己。還有,在居士菩薩戒中,把不說四眾過失列為一條重戒,這很值得我們深思。當然,這也不能誤解,如看到別人有過失,或看到出家人有嚴重問題,不勸戒也不反映,認為怕犯戒,這也是錯誤的。


       總起來講,學佛就是修心,念佛就是要消除我們的妄想執著,修心的要務就是要折服現行煩惱。我們能用這一句佛號壓得住煩惱習氣,就不會再造惡業,往生時帶業是帶舊業,不是帶新業,新業是帶不走的。我們把煩惱伏住,你的言論,行動就不會造業了嘛!念佛功夫就能成片,也就自然與佛感應道交。如真能這樣修行,你就可以得到大受用,將來臨終就能安詳往生,這是歷代祖師大德的教導,我們大家都應當依教奉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a224110100jkeb.html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2-6-20 18:15
讚美 蓮華種子菩薩發心!

" 總起來講,學佛就是修心,念佛就是要消除我們的妄想執著,修心的要務就是要折服現行煩惱。我們能用這一句佛號壓得住煩惱習氣,就不會再造惡業,往生時帶業是帶舊業,不是帶新業,新業是帶不走的。我們把煩惱伏住,你的言論,行動就不會造業了嘛!念佛功夫就能成片,也就自然與佛感應道交。如真能這樣修行,你就可以得到大受用,將來臨終就能安詳往生,這是歷代祖師大德的教導,我們大家都應當依教奉行。"

感恩賜教!    阿彌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