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我到底該不該吃胃藥?
[打印本頁]
作者:
藥師
時間:
2012-6-10 20:27
標題:
我到底該不該吃胃藥?
我到底該不該吃胃藥?
康健雜誌15期
作者:林貞岑
1996年金氏世界紀錄上,首度出現了胃藥的名字。原因是這種治療胃潰瘍的藥,創下了575億美金的銷售總額,是目前世界上賣得最好的藥物。
給我胃藥,其餘免談?
衛生署的抽樣調查顯示,台灣地區15歲以上民眾有四分之一的人有胃痛的經驗,而其中三分之二的民眾會自行購買胃藥服用。
而根據健保局的統計,98年國人一年花在胃藥(制酸劑)的費用是20億元,佔藥品總額的3.6%,這還不包括民眾自購成藥的部分。
長久以來,吃藥要配胃藥才可「顧胃」的觀念,似乎已經成了大多數國人深信不疑的用藥習慣。
「其實,大部份藥品是不傷胃的,與胃藥一起服用反而會減輕某些藥物的效用,」台北醫學院藥學研究所教授鄭慧文認為,民眾過於依賴胃藥,反倒忽略了它也是一種藥品,使用不當一樣會產生副作用。
這個畫面很常見。工作忙碌的人,大多有胃炎,一餓就會胃痛,但他吞顆胃藥,就又談笑風生、繼續工作。
文學大師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也有一段以隨身攜帶的胃藥(蘇打片),替胃痛的廚師解圍的故事,結果心存感激的廚師煮了一碗上尖的鮑魚麵聊表謝意。「這是我一生沒有過的豪舉,用兩片蘇打換來一罐鮑魚煮一碗麵,」梁實秋寫道。
胃藥真有這麼神奇嗎?
當心胃藥的副作用
正常情況下,胃酸分泌是為了消化食物,但是一些不當的刺激(情緒或是刺激性的食物等),胃酸分泌過多,不但會使胃壁強烈收縮與痙攣,產生胃部疼痛,多餘的胃酸甚至會侵蝕胃黏膜造成傷口,也就是潰瘍。
一般人常說的胃藥,通常是指在藥房購買到的制酸劑,含有鋁鹽、鈣鹽、鎂鹽等成分,可以產生酸鹼中和的作用,減緩胃部的不適與疼痛。
液體狀的胃乳,可以直達胃部中和胃酸,
效果最迅速
,常用於胃痛發作時或飯前服用。
此外,因為胃乳可以附著在胃壁黏膜上,形成保護薄膜,當胃酸分泌時,潰瘍的傷口已被胃乳覆蓋,就不會產生胃痛。但缺點是藥效持續時間短,且攜帶服用不方便。
粒狀的錠劑效果較慢,大部份需要嚼碎來增加藥品與胃酸接觸的表面積。
嚼碎的藥物在胃中迅速分解,達到中和胃酸的功效。通常是飯後半小時到一小時服用效果最好,一般藥效通常可以
維持1∼3小時。
但是,制酸劑也有副作用,例如腹瀉、便秘(見表)。更大的問題是制酸劑會
影響某些藥品的吸收,造成藥效降低。
當胃內酸鹼值改變時,某些藥物的吸收會受到影響,像胃藥會妨礙鐵劑、強心劑等的吸收,「所以,當兩種藥物一起服用時,需間隔兩小時,」鄭慧文建議。
另一種胃藥──
胃酸抑制劑
,沒有妨礙藥物吸收的副作用,可以直接將胃酸分泌的出口(像組織胺H2接受體)堵住,減少胃酸分泌,且藥效持久 (約可維持12小時),是目前較理想的胃藥類型。但是價格高、效果慢,需要等
半小時至一小時
才減輕胃部不適疼痛;且因為是神經阻斷類藥物,服用過量容易產生全身性的副作用,必須特別小心使用劑量。
此外,國泰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劉禎炅指出,胃酸是體內殺滅細菌的第一道防線,
長期服用胃藥,胃內酸鹼值持續升高,其抑止細菌能力降低,就像濫用抗生素會使免疫力降低一樣,細菌很容易跑到腸子滋生;或是因為過度抑制胃酸分泌,反倒造成反彈性胃酸分泌過多,形成慢性胃炎。
到底哪些人服藥時可以添加胃藥?
50歲以上、有消化性潰瘍病史、吃藥容易有胃部不適症狀,或是服用一些像是盤尼西林、紅黴素等會造成胃部不適的藥,通常會考慮加開胃藥服用。但絕大多數的抗生素不需與胃藥一起服用,劉禎炅醫師表示。
另外,像是感冒藥中的普拿疼和抗組織胺藥,也不會對胃造成傷害。
一般只有含阿司匹靈類藥物、關節炎治療劑,或類固醇較易傷害胃黏膜。
如何選胃藥?
面對越來越多的胃藥成藥上市,民眾到底該如何選擇?
葛蘭素威康產品經理劉建信認為,消費者應了解自己的胃痛,若是
習慣性
胃痛,建議用效果持續較久的胃酸分泌抑制劑
;至於偶發性的疼痛,效果迅速的制酸劑當然是首選。
「還有,看胃藥的胃酸中和能力,」史克美占產品群經理包蘭亭指出,一般制酸劑都會標示胃酸中和能力(ACC),通常以碳酸鈣中和效果最好,消費者可依個人的症狀,選擇強度不等的制酸劑。需要注意的是,
制酸劑和胃酸分泌抑制劑不可一起服用,
因為前者會妨礙胃酸分泌抑制劑的吸收,
應先服用胃酸分泌抑制劑,兩小時後再服用制酸劑。
派德消費保健品處產品經理趙玉煇則認為,制酸劑的口味很重要,因為制酸劑需要咀嚼,而「胃痛已經夠難受了,為什麼勉強自己嚼一顆味道不好的藥丸?」她說。
不論你的選擇是胃藥的口味或是制酸能力,若是胃藥吃兩天仍未見效,或是常常胃悶痛、飯前胃痛、夜晚痛醒或症狀已持續一星期等,可能是有潰瘍,一般的制酸劑已經束手無策,需要就醫檢查,劉禎炅醫師提醒。
胃藥不是萬靈丹
胃藥,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靈丹,「能夠不吃就不要吃,因為藥的作用不只一種,第二種就是副作用,」從事胃藥產品銷售多年的劉建信經理頗有所感。
「我都告訴醫生,不用開胃藥,」鄭慧文教授說,如果藥不傷胃,何需多此一舉搭配胃藥?且胃病不一定是吃胃藥就可以好的,影響胃部不適的原因有很多,基本飲食生活態度不做調整,再強力的胃藥也沒辦法彌補胃上的破洞。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在《憂鬱的醫生,想飛》書裡提到同行的友人即將結束旅行,分手朋友前對他說,要開始吃胃藥了,因為二十四小時後要回去上班。「原來,所有預防壓力引起胃酸過多的制酸劑胃藥,不是為了陌生國度的恐懼或緊張,而是為了回到原來生活軌道的適應困難。」
想想看,你服用胃藥,是為了解決胃部的問題,抑或只是安撫心理上的不安與壓力?
(審稿專家:萬芳醫院住院藥局組長黃麗華)
1分鐘醫學教室——胃
囊袋狀的胃,位於人體的左上腹,把關頂端開口的是賁門,避免胃酸逆流到食道;尾端有幽門站崗,食物凡經胃內消化後才得放行進入十二指腸。
胃內酸鹼值最好維持在5左右,一般達到PH3∼4就會有上腹灼熱不適感。少量的食物,是最好的胃酸緩衝劑(同制酸劑作用)。
尤其空腹時,潰瘍受酸的刺激,產生疼痛,當食物入口,胃內酸性環境大量減少,疼痛及不適感也會消失。所以醫師多會建議
胃不好的人要少量多餐——為了維持胃中酸鹼平衡。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2-6-11 11:46
讚美 藥師菩薩 發心!
感恩賜教! 阿彌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