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煮雲上人精進佛七源流之探討
[打印本頁]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0-15 16:27
標題:
煮雲上人精進佛七源流之探討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1-6 18:09 编辑
煮雲上人精進佛七源流之探討 慧嚴
今天時值丁卯年二月二十三日,先師上煮下雲上人六十九冥誕日。據聞先師的出家在家四眾弟子,正滙集於鳳山佛教蓮社精進念佛一日。然而在異國的我,只有面對先師的遺相,回憶著往昔先師駐世的情景。
記得有一天與先師閒聊時,嘗向先師請教過,他老人家所創辦倡導的精進佛七,其源流來自何處?可是先師却笑而不答。過了一會兒,才像打禪語似的,說:「自己不會找啊!」真是個好習題,有朝一日一定要交出答案來,當時心裏這麼想著。沒想到這一個答案,却延至今日才開始動筆。是一份歉咎感的驅使,還是對先師的知遇之恩的回報呢?不,其中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在的。如眾所知,煮雲上人的精進佛七,十多年來,流行於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帶,所以把它書之為近代中國佛教史上的一頁,該不會是言之過實才對吧!
始初先師煮雲上人所倡導的精進佛七,別於一般的佛七,而精進佛七之名及其內容,可能是取倣於『靈巖山寺念佛儀規』中精進佛七儀規的行儀。
如眾所知,先師所倡導的精進佛七,是為期七天。七天中,禁止參與修持的大眾出寺門,閱讀報章雜誌,對外書信的往來,每天九支香,禁語過堂持齋(過午不食),各禮佛千拜以上,九支香中,純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句名號,以攝妄心。關於在佛七中所作的如此要求,我們可以在『靈巖山寺念佛儀規』中,發現其踪跡,如『精進佛七儀規』中云:
加行及精進七期中,堂中修持,以一句佛號,綿密不斷,俾得一心不亂為宗旨。
「中略」精進期中,除每日受食外,不準出靜門,不得對偶共語,非此,則淨念難以相繼也。我不知先師生前,在參學生涯中,是否參加過類似靈巖山寺的精進精佛七,但無容置疑的,是先師的精進佛七的行儀,來自靈巖山寺精進佛七的儀規。
先師所倡導的精進佛七的修持,第一支香是在晨朝四時三刻起香,先後依 蓮池讚
佛說阿彌陀經一卷往生咒三遍
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
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
岸、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繞念歸位、念佛止靜、叫香開靜、起佛號、念佛回向。
四生九有,同歸淨土法門,八難三途,共入彌陀願海。
三皈依
善天女咒三遍
韋馱讚
念佛出殿,入齋堂受食主七和尚開示,結齋念佛回殿回向,如此的行儀,大致與靈巖山寺精進佛七儀規相同。但此儀規,是否始自『靈巖山寺念佛儀規』呢?有待進一步去探求。
據雲棲袾宏(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所編的『諸經日誦』結會念佛儀中,袾宏對在家眾結會念佛的行儀,作了如下的規定:
在家佛七作念佛會,三時誦禮,初時誦彌陀經一卷、往生咒三遍、出聲「念佛」五百、默想念佛(五百)、禮四十八拜,回向一次,中時亦然,後時亦然。
由此我們可知結會念佛起香時,念彌陀經一卷往生咒三遍的行儀,可以溯至明末的雲棲袾宏的時代。後世的『禪門日誦』七期念佛儀,也完全採用了袾宏的結會念佛儀。雖然在袾宏的『結會念佛儀』中,無言及,念『佛說阿彌陀經』前,是否要唱蓮池讚一事,但蓮池讚確已存在於『諸經日誦』卷下中。又,我們也可以在日本『黃檗宗檀信徒勤行聖典』中,發現它的存在。只是『諸經日誦』及『黃檗宗檀信徒勤行聖典』中,不名為蓮池讚,而是西方讚而已。日本的黃檗宗開宗祖師,是明末為避亂而至日本的隱元和尚(一五九二――一六七三)。由此可知,蓮池讚即西方讚,在明末時已成為修彌陀淨土者所遵行一事,是無庸置疑的,只是作者是誰,至今仍不明。
又,關於繼往生咒三遍之後所起的讀佛偈,在袾宏的「結會念佛儀」中,雖無言及,但在袾宏的『諸經日誦』卷上「朝課行儀」中,已規定繼十小咒之後,三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起「阿彌陀佛身金色」的讀佛偈,繞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行儀,由此我們可推想袾宏的時代,「阿彌陀佛身金色」的讚佛偈,已普遍為各大寺院及修彌陀淨土者所採用。
在此我們又可由在清朝初葉,流行於江南吳門一帶,嘗經彭際清删定過的『重訂西方公據』「淨課儀式」中,所記載的修彌陀淨土的行儀,來肯定今日仍流行於台灣佛教界的佛七儀規,其前半部,已在明末被製定了。
據彭際清的「重訂西方公據敍」云:『西方公據』一書,在彭氏删定前四十年,已流行於吳門一帶(卍續藏一○九‧六四四上),其「淨課儀式」的內容如下:
每日晨昏,佛前焚香作禮,誦阿彌陀經一卷,唱云: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等無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或千聲或三千聲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各十聲
誦畢稱佛名膜拜或四十八或二十四,少則九拜,菩薩海眾各三拜,拜時觀想聖容,
如在琉璃寶地
,親聞說法,依正莊嚴,了然明白隨誦回向文云:
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經,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以此念佛因緣之句,慈雲遵式之又「淨土文」中,並無此句,而是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我今自憶此生以來不造逆罪,不謗大乘願此十念之文。大正四七、一四七上),及元曉『樂邦文類』卷四遵式之「晨朝十念法」中亦同,大正四七‧二一○中),而袾宏之『諸經日誦』遵式的「又淨土文」及今日臺灣佛教必備課誦本,均將之略縮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今本同,袾宏本作「亦不顛倒」,但遵式本作「心不倒散」],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以下之文,遵式本及袾宏本均無」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誦畢稱三自歸,一稱一拜。
此回向文,即是宋朝天台宗一代高增慈雲遵式(九六四――一○三二)所作的「又淨土文」(大正四七、一四七上)。如我們將『重訂西方公據』中的「淨課儀式」,與袾宏的『諸經日誦』中的「朝時課誦」與「結會念佛儀」作對照比較的話,可以發現「淨課儀式」是採集了「結會念佛儀」與「朝時課誦」中的讚佛偈以後的行儀。致於「結會念佛儀」的內容,已如前述,在此不再贅述,而「朝時課誦」中的讚佛偈的內容如下:
阿彌陀經身金色之讚佛偈,與「淨課儀式」同,故略之。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各十聲。
回向文
樂簡者,用慈雲小淨文,樂詳者用新定西方願文。
述說至此,我們可以確認先師的精進佛七行儀的前半部,在明末清初已成定型了。只是至今我仍不明此讚佛偈的作者是誰?雖然它是出現於明末。不過我們在宋朝王日休(一一○五――一一七三)的『龍舒淨土文』[文祿三年(一五九四年)版]卷十二「慈雲懺主晨朝十念法」中,可以發現起此讚佛偈,繞念的行儀。
其內容如下:
阿彌陀佛真金色,相好端嚴無等倫
白毫寂(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於是念佛或百聲千聲以至萬聲,菩薩號各十號或百聲。(淨土宗全書六‧八五上)
見此讚佛偈,我們可以發現它,與袾宏本等,乃至今日臺灣佛教界所用的『佛門必備課誦本』的讚佛偈,略有不同。又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韓國佛教界所用的『釋門儀範』中的「南無常住十方佛法僧」中,有
阿彌陀佛真金色,相好端嚴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含靈登彼岸。
[洪潤植氏『韓國佛教儀禮的研究』頁二七五]之句。一望可知其兩者原本是同樣的東西,因此我們可想,到底作此讚佛偈者是韓國人,還是我國人呢?不能否認的,是『龍舒淨土文』卷十二「慈雲懺主晨朝十念法」中的讚佛偈,決不是慈雲遵式的作品,因為在他的『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第一禮懺門中,並無此偈。又『淨土文』卷十二亦非王日休『淨土文』原本所有,是後人補加的。由於他是文祿三年(一五九四)所出版的,所以我們可以肯定此讚佛偈是明末的作品,而且可能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阿彌陀佛身金色的讚佛偈,是由它演變而來的。
至於繼三皈依之後,誦善天女咒,唱韋陀讚之行儀,在袾宏的『諸經日誦』中,雖無言及,但其二者已被記載於『諸經日誦』中。只是根據袾宏的『諸經日誦』而編成的『禪門日誦』中,也尚未將其編入朝課中來推想,「善女天咒」及韋陀讚被編入朝課中,可能是在清末的時候吧!
先師所創導的精進佛七,其一天的修持中,達最高潮的,是第九支香。關於第九支香的前半部,即大和尚開示前,均與第一支香相雷同,不再贅述。在大和尚一個多小時的開示鞭策之後,即進入大回向的階段。首先跪唱「善導和尚示臨睡入觀文」[依雲棲袾宏之說,可參考『諸經日誦』暮時課誦]:
弟子眾等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淨重,輪廻(淪)六道,苦不可言(不可具云)。今(今日)遇知識(善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得聞彌陀本願名號)。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捨,哀憐攝受(本弘誓願攝受)。弟子等眾,不識佛身,相好光明(不識彌陀佛身相光明)願佛示現(願佛慈悲示現),令我得見及見(弟子身相)觀音勢至諸菩薩(等及)彼世界中,清淨莊嚴光明妙相等(光明等相)[以下原文中無],令我了了,得見阿彌陀佛。
這一段被雲棲袾宏取名為「善導和尚示臨睡入觀文」之文,是取自集中國淨土教之大成者善導大師(六一三――六八一)的『往生禮讚』(大正四七‧四三八~),但是將袾宏本乃至今日臺灣佛教界所用的課誦本中的這段文,與善導本作對照的話,我們可以發現善導大師的原作,已被後人修改過。上人括弧中的東西,是善導的原文,還有打△者,是善導原文中所沒有的。
在得見阿彌陀佛之後,起立出位,合掌以跑香的方式依下列的佛菩薩名號,各跑念一匝。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歸位之後,鳴磐跪下收聖號,念下列之願文。
願我臨終無障礙,阿彌陀佛遠相迎;
觀音甘露灑吾頂,勢至金臺安我足;
一剎那中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
蓮華開後見慈尊,親聽法音可了了;
聞己即悟無生忍,不違安養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眾生,巧把塵勞為佛事;
我願如斯佛自知,畢竟當來得成就。
這段願文,在『禪門日誦』七期念佛儀及『靈巖山寺念佛儀規』大回向中均有,且至今被沿用者,只是作此文者是誰,至今仍不明。繼此願文之後,則依下列之文,唱一段拜一拜 △一心頂禮宏揚淨樂土釋迦佛如來千百億化身徧法界諸佛 一拜
一心頂禮常寂光淨土阿彌陀如來清淨妙法身徧法界諸佛 一拜
一心頂禮實報莊嚴土阿彌陀如來微塵相海身徧法界諸佛 一拜
一心頂禮方便聖居土阿彌陀如來解脫相嚴身徧法界諸佛 一拜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阿彌陀如來大乘根界身徧法界諸佛 一拜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阿彌陀如來十方化往身徧法界諸佛 一拜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教行理三經及依正宣揚徧法界尊法 一拜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觀世音菩薩萬億紫金身徧法界菩薩摩訶薩 一拜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大勢至菩薩無邊光熾(智)身徧法界菩薩摩訶薩 一拜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清淨大海眾滿分二嚴身徧法界聖眾 一拜
這一段「一心頂禮」之文,與『靈巖山寺念佛儀規』及今日臺灣佛教所用的課誦本完全一致。而作此文者,是天臺宗的慈雲遵式,可詳見『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大正四七、一四六中、下)。但其中,已有後人補加的東西,在上列之文,上有△之記號者即是。
之後,是三皈依。接著是各人代為父母師長及歷劫怨親,禮佛三拜。現在者增福延壽,過去者求生淨土。完了之後,由維那再呼是日已過之普賢警眾偈之後,大眾答阿彌陀佛,問訊。一天之中的修持,到此才告段落。但是滿七之日,則加禮祖之項,再加唱:
佛七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廻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廻向偈之後,佛七才算圓滿。
由以上所述的內容來看,先師所創導的精進佛七,其行儀大致不離『靈巖山寺念佛儀規』。但是由於先師所鼓舞的對象是四眾弟子,所以原本在叢林寺院裏,出家眾精進修持的佛七,十多年來,它復現在臺灣佛教界,且進一步使在家眾能有緣接觸它,以它為修持方針。由此點來說,不能不在近代中國佛教史上,為先師寫上一頁吧!
又因此因緣,我首先嘗試著將今日盛行於臺灣佛教的精進佛七的儀禮,作一歷史性的探尋。雖然其中仍有一部份不明,但其源流大致已被顯明。此中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天台淨土教對今日我國彌陀淨土教儀禮的影響,從儀禮內容來看慈雲遵式的東西不少。雖然儀禮的順序在清朝中葉已漸趨今日的形式,但是芻型,已出現在慈雲遵式的『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是不容我們忽視的(完稿於一九八七、五、一、京都)。
本文引自:
煮雲老和尚紀念圖書館
感恩 隨喜讚歎 功德無量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