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如何避免陷入情緒之中,而常存慈悲心?
[打印本頁]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6-4 00:22
標題:
如何避免陷入情緒之中,而常存慈悲心?
聖嚴法師:如何避免陷入情緒之中,而常存慈悲心?
主持人:佛教經常教導人們要慈悲,面對煩惱時要自我消融,不被煩惱所困。但當一個人處於情緒低潮,心情不好,或怒髮衝冠的時候哪裡還記得什麼是慈悲,什麼是自我消融?究竟人們該如何避免陷入情緒之中,而常存慈悲心呢?讓我們恭請聖嚴法師為我們開示。
聖嚴法師:佛法的修行一定是有二個方向同時並行的,第一個是觀念的理解或認識,第二個是方法的實踐或練習。觀念的理解和認識可以從看書、聽講、聽經這些文字上面,口頭的了解它,而了解以後如果沒有大問題,大事情,沒有大風大浪的時候,自己是能夠做主的,能夠用這種觀念的。認為自己好像已經懂得佛法了,也能用佛法了,佛法對自己是有用的。可是一旦遇到大風大浪,在這種情況下,觀念和思想的認識是沒有用的。還有對於自我的利益產生矛盾衝突的時候,往往也把這種觀念和認識拋在宵雲外去了。人基本上都是凡夫,凡夫就不能夠沒有情緒,凡夫就不能夠不自私,凡夫不能夠不害病,因此不管哪能一方面使得我們的身心產生困擾的時候,就不容易用到佛法的觀念來幫助我們。
所以一些人讀經讀了很多,聽經也聽得不少,也常常聽善知識們講佛法,但是就是脾氣不好,性格不好,甚至做出一些非常愚蠢的自害害人的事,自傷傷人的話都會從他們的身、口之中表現出來。那是他們不懂佛法嗎?不,他們是懂得的。那為什麼既然懂佛法還是這個樣子?是不是等於說佛法沒有用?不是。一個僅僅是理論的東西,觀念的東西,而沒有和你的生命結合為一,所以很多人聽到說文人無行,這都是沒有實踐練習的關係,或者是沒有來實踐或練習的願望。那這種人名字叫學佛,實際上只懂得一些佛學的名詞,不能夠叫學佛。真正學佛的人是重視於言行的實踐或和練習,而且是不斷地,不斷地。
諸位一定聽說“曲不離口,”就是唱的人是要經常吊嗓子的要常常練習著說。就是不是在公演的時候也要自己常常練習的。所以一定要經常練,你才能夠得心應手,而如法如理,這種人叫做學佛的人。因此佛法是重視學的,學什麼呢?學“戒、定、慧”三種。一個是持戒,常常要告訴自己佛法不允許做的事是不能做的,應該必需要做的事情要做的,不做的話犯戒的。“定”呢?就是常常把自己的身心保持平衡的、平靜的、平穩的、平和的狀態。如果心有所浮動的時候,馬上要用方法,比如念佛的方法,數呼吸的方法、打坐的方法,用這些方法使自己的心常保持穩定,平靜而不受環境的影響鼓動而動。
“慧”呢,就是智慧,智慧的實踐要多看多聽多說,還有多體會。從體會之中產生的智慧是最好的體會,僅僅是聽看而說有用不是沒用,但力量沒有體會而得到的智慧更紮實更有用。所以說體會是什麼?持戒的體會,修定的體會,而使得心明如鏡,這時候就是戒定慧三種實踐的標準,如果有這三種再加上理論、觀念的了解就能做到一個非常好的佛教徒,就能夠遇到任何大風大浪都沒有問題的。阿彌陀佛。
http://story.zgfj.cn/FDGS/DD/2012-02-10/15533.html
作者:
事妈玛瑙
時間:
2012-6-6 02:20
標題:
非常棒
我喜欢!(*^__^*) 嘻嘻……!楼主辛苦了!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