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 [打印本頁]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5-23 21:58
標題: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5-24 09:36 编辑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



[attach]2235[/attach]

◎行持語錄


這部份開示,是從一九七八年冬季開始,至一九八一年秋季,共歷整整三年,其中地點,曾記有‘福利社’、‘寺務處’、‘客堂’或‘大殿’等,福利社即在今之‘般若’亭下,其他地點,都在現在大雄寶殿前面的廣場上,當時正逢承天禅寺重建的初期,原有磚瓦房,已全部拆光,為朝暮課誦、辦理寺務、接待客人等,乃在大殿前的廣場上,用鐵管及石棉瓦搭蓋了將近兩百坪大的臨時大殿,會客室與寺務處等都在其中。廣公上人亦常在這裡,坐在籐椅上與眾結法緣。其次就是月日,皆記以農歷,在此特為說明。(編者附識)


※日期:一九七八年冬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七歲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日期:一九七九年二月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父母只是讓我們藉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日期:一九七九年二月廿一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某某師初任寺務處書記職,每天須面對一些來來往往的信眾,由於出家未久,尚不知如何應對。上午,在招呼一些信徒後,老和尚即對某某師說:‘在世俗社會分貧富貴賤,只要走進佛門來,就沒有高下的分別,無論是貧是富,是貴是賤,一律以慈悲心,平等地對待,生生世世要廣結眾生緣,這樣,我們在成佛度眾的過程中,才會有殊勝的因緣。’‘不要說眾生有善有惡,一切的善惡都是我們的分別,如果真正會修行的人,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


‘十方施主供養三寶,種福田,而常住也須回施十方,這樣,十方來,十方去,一切眾生都能蒙受恩澤。’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六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弘一大師,兩人頗贊大師再來之功德,而自慚凡夫,習氣無明熾盛,老和尚坐在旁邊,聽了即說:‘曉得自己是凡夫才好修行,我們要在一切的煩惱中好好調理自己,這是別人無法代替的事,等調理得當,自然智慧明朗,無明散去,這就是參自己。在一個常住中修苦行,修久了,自然也了解別的叢林修苦行的意思,修苦行是除妄念最好的方法,而且當我們修到將苦化為樂時,自然一切事情就會明明朗朗,無不通曉,而智慧大開。’


‘我們修行主要是專心於佛號,心心念念不離佛號,四體作務都是隨喜作的,掃地也阿彌陀佛,煮萊也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事事隨喜不掛礙,心則漸入西方境。’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八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中午,某某師隨師父往工地,師父指著剛去掉板模的牆壁說:‘這個壁可維持幾百年沒問題。’


某某師說:‘真好,就這樣幾百年傳下去,承天寺將來會成古剎,出高僧……’


師父說:‘你們要好好苦志修行,來世轉男眾身,沙彌出家,來做聖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會修照樣墮下去做畜生,要誓願作佛。’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九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新皈依信徒魏某某,請師父教他坐禅。


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廿一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師父在客堂對某某師說:‘修苦行是從苦中越修越不覺得苦,而且漸漸覺得快樂輕鬆,並沒有感到是在工作,這就是業障漸漸在消,若是越做越覺痛苦煩躁,那就是業障在翻絞。不要以為佛菩薩是多苦,佛菩薩已從苦中磨得業障消除,沒有苦感,做什麼事都已輕松自在,而不覺得在做什麼,也不覺得自己在度眾生。’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廿三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師父說:‘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日期: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師父在客堂對某某師說:‘論人的是非曲直,心裡起不平煩惱,那就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過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無事,那才對。自己也無犯過失,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師父不在時,遇事境緣,要記取師父曾說的教誡,忍之,心安之,這是最好的一帖藥。’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八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晨間,灑掃畢,師父對弟子某某師說:‘我們工作,不要說你現在寺裡為佛做事,或為師父做,而是為消自己的業障做。我這裡沒有什麼可學的。只是掃掃地,做些苦行。但是掃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會掃,要能高高興興地掃,否則,掃地掃得起煩惱,無明業障反而纏上來。’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禅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



承天寺正值忏雲老法師主持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對參加佛七大眾開示:


‘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總是空,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二日 地點:承天禅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


上午,懺雲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雲老法師對眾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


答: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悭貪。無掛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身、口、意三業清淨,都攝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亂。’‘打七念佛,為的是要得正念或開智慧,是要去除色、聲、香、味、觸、法,得六根清淨。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淨,而不是在打吃得好或什麼。’‘出家人要修戒、定、慧,俗家人則修不妄語等五戒。經、律、論三藏亦很重要,一面看,一面行,智慧開得比較快,經藏的智慧,在吾人心中,這個無量無邊如海的智慧,不是用開示或講經可以開出來的,這是一種般若智,由自心中自然流露,而世俗的智慧則是一種凡夫智,是在迷幻境中不自覺,如大學生的智慧,在佛門中仍是小學生。’


問:‘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如何打破?’


答:‘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地打破。’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三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下午,忏雲老法師與大眾在客堂,請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說:‘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顏悅色以道理行之,對人要親切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眾。凡事照道理來,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地平等對待,不要去看別人的過錯,這樣別人對我們印象好,我們心也清爽,照這樣做去,心無煩惱,便是花開見佛。’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六日 地點,承天禅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


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涼,傳某師請示師父有關帶業往生的事。老和尚對傳某師開示說:‘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一切唯心造,彌陀經中所述西方極樂世界有金,銀,琉璃一切莊嚴等,均是應對眾生對一切相分別貪取的習性,而方便設立的,使眾生因向往而專意念佛,與所謂‘帶業往生’,具有相同的誘導作用。離一切相的清淨無礙,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八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傳某師將請假下山參學,老和尚在客堂對傳某師開示說:‘要出去參學,可以去參別的寺裡的住持、當家、庫頭等,這幾位執事人修行的方法,但是現在的出家人,多攀親攀戚的俗家樣,沒有出家人辭親割愛的氣魄,又多爭名爭利的名聞利養心,沒有出家人息心淡利的道風。’


‘參學是在參自心,參我們的煩惱心、煩悶心、對人善惡是非的分別心,參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別,不起煩惱,得無煩惱心、無掛礙心,是心參。’老和尚繼續說:‘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麼事情不順眼,就把耳朵關起來,眼睛閉起來,裝著沒聽到、沒看到,睜一眼、閉一眼,對人要和顏悅色,再怎麼說,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


‘不要嫌別人這點不好,那點不好,不是別人不好,是自己的無明業感在作祟,沒有智慧,不能越過。’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某某師任寺務處書記,頗為信徒種種事煩惱,老和尚對某某師說:‘我們出家修行是在取德,做人是第一步,對來寺裡的信徒,不論對方如何,我們將就應酬應酬,但不可以有惡意。’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日 地點 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


‘看經要能解意,解意要能並行,只有能自觀自行才是在利用經,才名為轉經,否則便是被經轉。如果看經、看戒得到一點知解,便拿來批評他人,偵察他人有無做到,心生分別,徒增我相、我慢與是非。也是被經轉。’


‘別人沒有行的,做不到的,我們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否則,批判別人,自己豈不也與他人同一類?’


‘只看到別人的過失,不審察自己的過失,是我們最大的無明習氣。’‘人若來請問我們經典的意思,應當盡己所知,誠懇為他解說,則於人於己生諸功德,切不可以輕慢心推說不知,則自己有過失。’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三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某某師請示師父,什麼叫‘自淨其意’?老和尚開示說:‘眼見不生分別,耳聽不生分別,是為‘自淨其意’,別人的是非善惡是別人的事,與你又何干?只要審察自己有無過失,不要去看別人的過失。’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七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有念像沒念似的,恆常如此,才能有成就,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九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只有那些不開化、不明理的人,才會把不實在、沒有的事情拿來起妄想煩惱,這也是一種妄念愚癡。’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


‘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說,肚子裡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無事也會變成有事,最後總是會害到自己。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這樣最會惹事。’


老和尚又繼續說:‘別人的行為好,我們心裡不起歡喜貪著心,行為不好,也不起憎惡心,要好好按耐這個心,不起煩惱,別人不好,別人的習氣,那是別人的事,如果我們拿來起煩惱,那就是自己的愚癡。這樣,不論事情是好是壞,能保持這個心不動,便是忍辱。能夠沖破這一關,以後無論什麼事就比較不會起煩惱,這點切要好好學,好好磨煉,如此業障自然消除,身體自然也好起來。’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惡人它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佛法是圓的,是可以權宜變通的,並不是有稜有角的,總是要寬懷大度,自身立場沒有過失,別人要怎樣,那是別人的作為了,與己無關。修行就是在訓練我們做人和做事的態度。’


‘你看看過去祖師們的書,那些祖師並沒有走,他們還在對我們說法。’


‘我們不論到什麼地方,只要抱著願意吃苦的心態,願意忍一切辱,吃一切虧,不畏艱苦,則照樣會進步。’


‘在俗家,我們是享受慣了,受驕縱慣了,什麼事情都受不得委屈,總是固執自己的意思,剛愎自用,受不住約束,而今出家了,便是要把在俗家及無始以來,所帶的這種習氣種子換成佛種子。而培養種子並不是簡單的事,要用我們的信、願、行的力量慢慢改過,拔除習氣種子,讓佛的種子逐漸地發芽茁壯。’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傍晚,老和尚在大殿外乘涼,一位年輕人上山,向老和尚閒聊些他家庭的事,人去後,老和尚便藉機對身邊的弟子說:‘那些溺在父母身邊的,終長不成人,而那些離開父母的寵溺,在外奔波的人,反卻能煉成大人氣魄。就像溺在母猴懷裡的小猴,有時會被母猴抱得活活悶死,而那些獨立跳躍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環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環境。’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四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香燈某某師,正為一些事情,與執事人大起煩惱,老和尚在客堂見此,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俗家人分別善人惡人而起憎愛,而出家人對善人是如此,對惡人也是如此,一律平等慈心,於好不起貪著心,於惡不起憎惡心。那些刺激我們的,才是我們真正的指導者,入寺沒刺激,便沒修沒行。’老和尚又說:‘不可起憎惡心,來分別那是惡人是壞人,是我們自己不夠那個道行來接納對方,不夠那個涵養來與人善處,錯是錯在自己的耳根眼根的分別業識,這便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習氣,我們就是被這些習氣障礙住。’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傳某師對一些人眾是非,頗為在意,一大早,大眾還在灑掃,便在大殿穿梭於人眾之間,東講西聽的,老和尚坐在客堂,靜靜地看在眼裡,便對傳某師開示說:


‘有功夫的人,耳朵不聽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惡,人家毀謗我們,罵我們惡人善人,都當做沒聽到、沒看到,收攝六根不外馳。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計較。’


灑掃畢,老和尚喚傳某師過去,對傳某師開示說:‘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磨煉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煉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


‘妄想多的人,須要做一些雜務事,將念頭有個寄托,否則妄念紛飛,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利的人,可以靜靜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念佛,會漸漸地不覺得在工作,而且自然會生起平等心。’


老和尚又說:‘戒行清淨,六根不染,是入禅的第一步基礎,要如龜縮頭,住於清淨無染。六根不淨,妄念尚存,無明未破,便無法開悟。禅堂打香板就是在打你的無明。’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上午,傳某師在廚房煮飯,煮得起煩惱,摔鍋摔盤的,老和尚在客堂,便對當時在場的幾位出家弟子說:‘領職事必須受過戒,方知戒律因果,才不會亂來,沒受戒的,只能幫忙雜務,免得造因果。譬如大寮的事情,有監齋菩薩在那兒,可要循部就班來,不可起動無明,與人爭吵或亂摔東西,這樣,不但業障會反絞,且加重罪業,地獄道還有你的一份。以前,觀世音菩薩、文殊、普賢菩薩,也是在廚房中修習因地的。’


‘在大陸叢林中,大寮不可有閒雜人進入,即使是當家也要有事才能進去,以避偷盜之嫌,不像現在,雜人進出,還聚談閒語。’‘出家人要精通戒律,凡事遇境便能知所舉措、知因果,要戒學莊嚴。戒就是要學忍辱,忍辱第一道,有戒才能有定慧。’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下午,在客堂,老和尚談及台灣的出家人就說:‘在大陸,出家就沒有了家,父母來也沒有說那是父母,哪像台灣的出家人,不但和父母、家人牽扯不絕,甚至連六親眷屬也混雜在一起,不成一個出家人的體統。出家就是要斷與父母親眷的牽纏,否則出家反落俗套,變成不像出家,也不像還俗。’


由於某某師執意要下山參學,老和尚不贊成,但也頗無奈,在客堂便對某某師說:‘父母對子女,愛深責切,若子女嫌父母唠叨,多管閒事,離開父母外出別住,不但自棄父母的依恃,且讓父母怨歎,自失其利又傷及父母。出家也是一樣,做師父的望弟子成就,才不惜唇舌,若弟子不從,棄師而去,不但自身失去規導者,且令師父失望。’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不致退心。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生。所謂的願斷一切惡,當我們拿著筷子爭夾好菜的同時,便是一種惡念。’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廿五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我們出家,是看破愛別離苦來出家的,所以說出了家便忘了家,如果還跟家裡人牽緣,則身雖出家,心中的念頭卻沒有出家,臨終時,念頭會被這些愛別離苦纏住,無法跳出輪回,且與家人牽扯,自己也會俗氣化。不要與家人扯愛別離苦,不與人攀緣,則念頭自然清淨,到時要往生西方才有希望,到極樂世界得不退地後,才有辦法報親恩。’


‘被稱贊而不會起歡喜心或貢高心的人,我們才能稱贊他。’


‘寺廟是個十方道場,十方人聚集一處,一個人一個樣子,我們要自己去應付這個環境,不可能環境來適合我們的意思,在家裡甚至父母都不可能完全順己意,何況十方人?處處要能忍,能順承,心才會安。’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廿六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



‘心若修得清淨時,一觸到境界,便能分辯邪正,心無動亂是道場。’某某師心有煩惱解不開,正值客堂有事,要到和尚寮一趟,一進去,老和尚便對


某某師說:‘金剛經裡頭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解釋看看?’某某師無言以對。老和尚囑在旁的傳某師為之解說,傳某師說:‘若人在好言、惡言上起分別,在形色相上分別善人、惡人、好事、惡事,而起執著憎愛,以此分別執著的業識習氣,是無法進入如來清淨解脫的境界。’


老和尚在客堂對出家眾開示:‘出家就是要在惡劣的環境中修,那些好的、快樂的順境,已經不必學了。修就是要修這些壞的、惡的,這些逆因緣,會啟發出我們的智慧與知識,成就我們的忍辱行,讓我們處處無掛礙。當我們的智慧發展到某一程度時,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煩惱,所以,越是會修行的人,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我們出家的意義就是要了斷恩怨,在怨親平等,對惡人、有冤仇的人,我們要平等發願,度他們一起成佛,這樣我們才會起平等慈悲心。’




[attach]2237[/attach]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49991.html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5-24 09:19
標題: http://www.buddha-hi.net/re/forum-48-1.html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5-24 09:44 编辑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日期:一九八零年一月十八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日期:一九八零年一月廿七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他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他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日期:一九八零年二月七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傍晚,某某法師與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請示老和尚,在大殿外,一行人頂禮老和尚後,某某法師對老和尚說:‘出家以來,我一直深受種種人事上的刺激打擊,與精神上的種種挫折磨難,不知是我沒有修行,還是業障特別重?’


老和尚說:‘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無始來的罪業越是會現形,幻成種種境界來折磨你,使你受苦,像身體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擊磨難,這些磨難會刺激你,使你體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離,你必須跳越過這些障礙,越過人身的種種劫難,才能得到清淨安樂,成就淨業。’


接著老和尚對那些信徒開示說:‘世俗人得富貴的,是過去生中布施的功德來的,今生享受福報,若沒有無常的磨難,種種的挫折來刺激,便會沉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布施,種來世人天的因,等福消壽盡,便會墮落,反而是福中藏禍。錢是無生命的東西,人則是萬物之靈。所以,我們要會利用錢,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要會布施,腦中才會清爽息念,才會消業障。否則,整天為錢煩惱,一直絞業障,這就是被錢利用了。’


※日期:一九八零年二月八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黃昏時,老和尚在大殿外坐,信徒請問老和尚金剛經中‘一合相’的意思。老和尚說:‘一合相的意思包含很多,例如與人同事共處,和合無礙,也是一合相的一種,常誦金剛經,雖然未行到那兒,也可以開悟出來。’


※日期:一九八零年二月九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越是當大法師的人,越是處處要謹慎,在任何時候對人都要尊重、慈悲。’


※日期:一九八零年二月廿五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女信徒林某某一心一意要上山落發,以了卻娑婆苦,老和尚明白地對他說:‘不要因為對世俗種種的挫折磨難,產生怖畏厭離,以為出家便可以避開這些痛苦,過清淨舒適的生活,事實上,出家更是有各種的挫折與苦難來折磨你,只是所不同的是,世俗社會的苦,是生死輪回的業,再如何奮斗、吃苦,仍逃不出六道輪回的路;而出家的種種刺激挫折,卻能敲醒我們的覺知性,由其中歷煉出解脫的智慧來,終而了脫生死。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一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對某某師的訓誡:‘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適順意的境界有什麼可修?就是要在橫逆的環境去磨、去修,萬般事總要順別人意思,事事忍辱,最後終會有好處,如果再分個我是他非,煩惱就惹上來了。’


‘事事逞能幹,樣樣要占上風的,最後都會失敗。不要以為自己是大學生,樣樣比人行,不接受他人的話,那麼這一生是不可能再有進步的。知識份子總是在思想上轉不出來,被自己的思想所縛,而起我慢心。’


‘那些越是能幹,越是有才華的人,越是要卑下謙虛,要以大慈悲來待人處事,才不會失敗。’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十一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人家侮辱我、欺負我、占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十九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對出家弟子開示:‘念佛、為常住貢獻心力、利益眾人,這便是修福慧,可直了生死。若僅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為眾人,以後會墮下去。我也是在為眾人,修眾人福。’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廿三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信徒開示:


問:‘如何可得解脫?’


老和尚說:‘念佛。念佛收攝妄念,能開智慧,便能解脫;不念佛,則妄念紛飛,想東想西,絞業障,如何能解脫?’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廿五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由於某某師的出家,一直未能取得其家人的諒解,始終郁悶在心,請示於老和尚當如何排解。老和尚說:‘既已離俗出家,如果父母眷屬越是關心我們,那麼那層情愛別苦會越纏越深,終至哀哀怨怨,永不得解脫,甚而隨之生死輪回。出家了,不要再有人我憎愛之心,這是輪回之因,我們應當發願:對那些有怨仇的債主,要起慈心,有能力的話,尚且要度他們,何況是父母這些對我們有恩的人。雖然,因世俗的觀念,父母不諒解我們出家,產生怨隙,我們更要提起修行人的志氣,發願一定要成道了生死,然後去度他們,如此才是大孝,而不違出家之志。’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三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日前,一比丘自彰化來,請教老和尚找道場的事。


老和尚說:‘我們出家人,寄形天地間,這天地便是我們棲身辦道處,還要找什麼地方?出家人游山歷水,到哪裡便算哪裡,並不是要去找什麼道場,而是看自己有沒有願力,有願力,林下竹子三兩根編纂一下,也可以棲身,也是道場,有願力克服每一環境的障礙,心便能安定下來,這樣,在每一個道場,皆能安心辦道。’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八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傍晚,在大殿外,某某師對老和尚提及‘大彌陀經’中的種種,老和尚說:‘大彌陀經中所說的西方勝境,不過是佛以此誘導眾生,使其念佛,令精神上有寄托與目標,主要藉由一心念佛,令三障消除,心無妄念,而達自性西方,皈入極樂。’


‘雖然說極樂世界亦是妄,但佛究竟無虛言,臨終時只一佛念而無他念,心達一心,照樣隨佛號往生。’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十四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開示:


‘若人一心系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念、業感、種種事相,以為實有,如此不務實修,嘴裡雖說要往西方,也只是個妄念而已。’‘生西的另一要件是,必須了盡業塵,沒有一切俗緣的牽纏,則生西有望。’


‘佛說淨土三經,示西方實境,暢演往生的捷徑,亦不過是普攝群機,教化眾生,令生欣慕堅固的心,一心持佛名而生西,達到度眾生的方便法門。’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佛光山佛學院比丘一行三、四人,上山請老和尚開示。老和尚在客堂對比丘們說:‘看經書僅是尋一入道門戶,而念佛才是切實了生死之行。’


‘念佛要具信、願、行三力,要能引聲念佛,大地一音,即各種聲音入耳,即轉成念佛音,而無分別,不被轉去,方名一心不亂。’‘我們妄念種子深重,念佛時不是頭昏,就是被妄念種子牽去,所以念佛時必須小心。’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廿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什麼事都要學習放下,不要執著,不要樣樣記掛在心。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緊的事,不必去理會別人在演什麼戲。否則,自己跟著起煩惱,一起墮到三惡道去。’


※日期:一九八零年六月六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開示:‘一個人若是生活越享受,吃好、穿好,就會助長他貢高我慢的個性。個人條件越優越,則我相越是顯著。’


‘修苦行就是對一切粗賤的工作,都要無分別地去做,主要在磨我們的傲氣、消業障。有苦才有行好修,沒苦就沒道行可言。’


※日期:一九八零年六月八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美國度輪老法師弟子恆某師、恆某師,來承天寺參拜老和尚,是日傍晚,老和尚與兩位客僧在佛殿旁納涼,老和尚問:‘令師神通超人,平時是否教你們神通?’


‘神通不是教來的,那是修持到某一程度而自然有的現象,所以,師父常鼓勵我們多坐禅。而且,神通並不能了生脫死,不是學佛的根本目的。’恆某師答。


再問:‘既然如此,令師教你們修持哪一法門?’


答:‘師父除了鼓勵我們多坐禅外,也傳千手千眼大悲陀羅尼。’


老和尚說:‘學佛主要是要打破無明煩惱、捨悭貪而成佛,我們出家,要學粗衣淡飯,吃,隨便吃,不挑精粗美味,只要東西能過咽喉,能下肚果腹便可,並不是不要吃,只要不過分,吃得剛剛飽就好,不要貪食而吃得過飽;穿也是一樣,衣但能蔽體御寒即可,不擇美丑,這樣,才能消我們的貪嗔癡,要捨貪欲,佛制三衣一缽的意思,也無非是不要貪。’


恆某師說:‘當初佛陀與弟子行托缽,而一群弟子出去托缽,並不是每一位弟子都能托到東西,有些弟子化不到緣,空缽而回,歡喜地告訴佛陀說:‘世尊,我今天沒有托到東西。’佛陀說:‘這樣好,托不到東西,你與眾生無緣,將來就不必再還人家,而且,你也沒有因為別人托到東西,自己沒有托到東西而心起分別,生起煩惱,這樣更好。’


老和尚接著說:‘中國這兒是東土,達摩祖師將佛法東傳至此地,此地幸能素齋,持不殺生戒,而西藏是游牧地區,百姓均食肉類,當地的出家僧出去托缽,也是化緣到一些肉類、葷類的東西,他們這樣做,並不是表示他們吃了這些肉類,就能化度這些生靈,而是以這些肉類,維持色身的生存來修行,百姓吃什麼,他們也隨緣吃什麼,如果不明白這點,以為出家僧可以吃葷,就恣意地去殺食,這樣,不但自己造下殺業、冤業,修行不成,而且將來還會墮到地獄中去。’‘若說出家僧食肉不犯戒的,那必須自己修持到一個相當的程度,吃了肉,有能力超度那些生靈的,才有資格。他們看到一些生靈、禽畜道的眾生受苦的情況,必起悲憫,故意將其弄死,超度它們,免去它們的受苦。’


老和尚又說:‘我們人道的眾生,有我們人道眾生的煩惱眾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一切貪嗔癡的苦毒逼惱,每天就是被這些無明煩惱業轉來轉去,而四生道中的眾生,不論胎生、卵生、濕生或化生的,他們也是一樣,有他們的各種痛苦。’


‘我們人道是四生中最靈的,但是,我們往往不懂佛法因果,為了一己的貪欲,想吃肉就任意宰殺,你看,當我們在殺那些動物時,他們也知道死苦,哀哀而鳴,而這哀鳴就是怨恨,殺了它,我們就與它結下了冤業,將來冤冤相報,生生相殺,永脫不出生死輪回。所以,我們出家受戒要戒殺,即是這道理,戒經中告訴我們,不可傷害一切有情眾生,不可殺害生命,要我們去遵守,而在我們修行功夫尚不能持得很清淨,完全不傷害到生命時,我們必須持‘不故殺’的原則,否則便有過失。’


‘你們女人身業障深重,要修五百戒,男人只要修二百五十戒。’


恆某師說:‘可是當我們想到法身時,我們知道法身無男相,亦無女相,佛經上記載,龍女是女身,它在佛陀面前,將自己的龍珠吐出獻佛時說:‘我的成佛,也就像現在將龍珠吐出供佛一樣地快。’說罷,便在佛陀前當下示現成就佛道。所以,雖然我們是女人身,可是對於成就佛道,並不感到自卑氣餒。’


老和尚說:‘龍女是修了好幾劫,已經修到了臨轉男身,才有可能如此,一般女眾修行,到最後一定要轉成男身,成法師來度眾生,行菩薩道,才有可能成就佛道,若要由女身直接成就佛道,那是不可能的事,觀世音菩薩也是要轉男相才能成佛的。’‘我們今天能出家,是件不容易的事,你看世界眾生那麼多,我們幸而能聽聞到佛法,又幸而能出家,袈裟披身,這是一件很難得的事,這是我們過去世曾持佛菩薩名號的緣故,有這個因,才有今天這個果。’


‘我們今天既然出家,就要知道佛菩薩的意思,看一些經典,像金剛經、地藏經等,了解十法界眾生的狀態,知道各法界的眾生是如何形成的,這樣,我們的行止才能有所依向。否則,懵懵懂懂地不懂因果,出家了,還像在家人一樣,爭名爭利,你搶我奪,互較高下,這樣下去,那麼此生一過,人身也就難得了。’


‘要知道,我們得了這個人身,是要來修行的,是要過人身劫的,看看能不能籍這個人身來了生死,成佛作祖,不要再依這人身,再造貪嗔癡的業,貪好吃、貪美服、貪享受。貪子女兒孫福,在六根塵中做夢,不知回頭修行,那麼這番人身過去,四生之中就有我們的份。畜生道中,牛、馬、豬、狗等是我們人去做的,餓鬼道也是我們去投的,乃至地獄道、化生類、濕生類,一切都是我們這個心去造成的。十法界中,一切都是依我們這人身所造的各種業去形成的。所以說,我們是在過人身劫,由這人身可修行成佛作祖,亦可造業墮四生輪回。我們現在出家了,就該依著佛法,找到一條修行的途徑,看能不能由此超出生死輪回,脫離娑婆苦。’


‘有些人瞧不起出家人,可是,要他們念佛,念沒幾句就起煩惱念不下去,甚至聽到念佛聲,心中起壓迫感,好像千斤的石頭壓在心中一樣,這就是沒有善根。’


‘還是隨令師學,比較有內容,較能學到東西。像我這樣,每天吃飽沒事做,就閒坐在這裡,坐久了,也會起煩惱。’


‘哪裡,這是觀自在。’恆某師說。


‘嗅!你也會這麼說,不簡單,很聰明。好了,我們一天說一點,晚板了。’老和尚說完,大眾即散去。’


※日期:一九八零年六月九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清早,老和尚在庭前閒坐,香燈師上前請問:‘師父,您看我試著學美國法師日中一食,可以嗎?’


老和尚正色說:‘你三餐吃飽,身體強健,體力充足,好好給我打鐘,打鼓,做常住的工作,為大眾做些功德,才是正事。日食一餐,也要看自己的體能是否可以,慢慢試練,自然而然成習慣。若勉強而行,身體無法支撐,疾病就跟著來。日食一餐,還是執著一個我相,執著我在怎樣,那只是為自己,沒有為他人,我們修苦行的,要利益眾人,不必效仿這一套。’


※日期:一九八□年六月十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傍晚,課誦結束後,傳某師與傳某師,就日中一食這問題,再請示師父。老和尚說:‘修行不是在忍饑渴,一天吃一餐,不但體內虛火會上升,身體會虧損,且忍久了,還會淪為餓鬼道的一份子。來這裡的美國法師,他們並不是沒有吃,你看他們,中午不是都吃得很多嗎?三餐的份量並一餐吃,胃腸不是過饑,就是過脹,反而把胃腸撐大,不如正正常常的,三餐只為療饑,只要不吃得過多,恰恰飽,不去貪著它就可以。現在剛死去的傳能師,本來身體很好,就是勉強忍饑,打一個星期的餓七,才把身體弄壞,且難再調復。’老和尚接著說:‘行日中一食,或過午不食,那是順著身體的自然情況,在飽足清淨的情況下,自然不需多食,而捨下一些多余的飲食,並不是勉強去行的。像你們現在,還是一身的無明習氣在妄動,所吃的,恐怕都還不夠體內的消耗,還談什麼日中一食?不變成餓鬼就好了。’


傳某師問:‘那麼,我們應如何了生死?’


老和尚說:‘了生死哪有那麼簡單,不吃飯就可以了生死,那大家都不吃好了,了生死,必須祛無明習氣,要忍辱,忍辱第一道,這是最重要的,不是不吃就可以了生死。’


※日期:一九八零年閏六月五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傳某師因感女眾塵俗習染太深,又乏男眾果斷不畏的氣魄,請示老和尚,如是女眾出家要成辦道業,是否也希望渺茫?


老和尚說:‘不是這樣的,我們出家是在修心思純一,不雜亂,不與親友過分攀緣。我們出了家,就是斷了家,若父母家人來探望,我們以對待一般信徒的平等態度,體貼一下對方即可,若是過於攀緣,不但親情的愛別離苦斷不了,且心思會散亂,攀緣到後來,出家不像出家,還俗又不像還俗。台灣的出家眾,就是敗在這裡。’


‘這世間,就像一場迷夢,什麼都要看破,不但財不能貪,貪財,痛苦就隨之而來,名也不能貪,貪名亦是苦,娑婆世界沒有一樣我們可留戀的。我們出家人捨下世俗的一切,粗衣淡飯修苦行,做常住的事,利益大眾,心有寄托,則妄念不起,業障自消,心無掛礙,一天過一天,這就是修行。’


※日期:一九八零年閏六月七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美國度輪老法師弟子恆某師,偕同香港護法某居士來參拜老和尚。某居士世代笃信佛法,早年常親近虛雲老和尚,其父是虛雲老和尚的大護法之一。此番來台,慕老和尚之道風,專程上山參拜。


某居士見過老和尚後,便對老和尚表示,人生短促,今後將一心一意走修行這條路,看能不能了生死。…


老和尚說:‘現在民間信佛,大都佛、道不分,把佛菩薩、神明搞在一起,亂信一通。而且在世俗中,人人都被名、利兩樣絞得團團轉,天天都在打名利的妄想,像沈在迷夢中不知醒一樣,這樣,要學佛了生死,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某居土說:‘所以我就想早點把擔子卸下來,專心走這條路。’


老和尚說:‘話是這麼說,你還是有所掛礙,你仍是在掛心你的孩子、全家大小。我們修行就是要修這愛別離苦、生老病死苦。你要知道,我們投生到這人間來,有父母、兄弟姊妹等,這些都是屬於四生輪回中的一環,今世父母生我,以後我再生別人,彼此輾轉相生,再加上我們的殺業,現在你殺我、食我,以後我殺你、食你,殺業不絕,冤冤相報,彼此相殘,如是相生相殘,一下子生為人,一下子又淪為畜生,在四生六道中,來來去去,永無止息,父母親眷就是我們輪回的伴侶。’


‘現在你既然曉得學佛、拜佛,也會供佛、供法、供僧,這也是過去有種善根,學佛了更應知道來擁護佛法。居士在家學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們要知所節度,食但飽腹,衣足御寒,一切能過得去就好,把所余的錢財拿來供佛、供法、供僧。做功德,做個護法,這才是在家居士所應做的本分事。’


某居士又問:‘那我們在家人應修持哪一法門?’


老和尚說:‘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還是捨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不要再墮娑婆,才是最穩當的。我們出家人,有的為了度眾生,發願還要再來這娑婆世界,但這個願,也要本身達到菩薩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則一來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牽入輪回中,這是很危險的。’


‘現在人學佛,自度尚未成,自身還是一團泥沼,就想度自己的親眷,結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學佛人自度無暇,還去牽絆掛礙親眷,這樣子,世俗念頭不易轉過來,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為難了。’


‘這個人生就像在演電視劇一樣,各人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劇情發展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看戲的人也隨著劇情忽喜忽樂、忽憂忽悲,而這好惡憂樂,也不過是我們自己眼根對塵境,在分別取捨。我們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樣,順境、逆境、善的、惡的,心境隨之起伏,而不幸的是,我們的惡習深重,眼根對境,見惡易隨,見善難徙,看到惡的,契合自己的惡性習氣,就心生歡喜,恣心縱意,隨順而去;而聽到佛菩薩的作為,像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卻心生為難,認為那只是佛菩薩們的境界,自己是凡夫,如何效得來,心生退卻,對佛菩薩只有空贊歎。結果,好的沒學到,壞的卻越染越深,這就是本身沒有誓願力的緣故。’


‘我們修行,就是靠我們的誓願力在成佛的,自古以來的佛菩薩,像文殊、普賢、觀音等,無不是靠著他們本身的誓願力,修苦行而成就的。’


‘出家人看經書,可以了解佛菩薩的意義,且要受戒,戒律很重要,這是我們了生死的根本。持戒,忍辱是第一道,要修苦行,粗衣淡飯,為常住、為眾服務,做功德,才能開出我們的智慧,才能親身體會佛菩薩的意思(境界)。’


‘你看看這個世界,大家都沈在迷夢中,追逐名利,你爭我奪,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強,我要比你更強,每個人都在比賽,看看誰的夢做得最大。結果,這些名、這些利,生不帶來,死亦帶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惡業,而此番再墮下去,人身也就難得了。’


‘我們這個人身,實在是很寶貴的,也是不容易得的,我們說人生人,狗生狗,各有其類,但是,不論是生人或生狗,均是我們這靈靈覺覺、不生不滅的靈性在轉變的。我們這個心所行的,是佛菩薩的行徑,將來就在佛菩薩的境地,心行所做的是貪婪、是愚癡、是嗔恚,以後就是三惡道的一份子,甚至昆蟲類、空中飄浮的微細眾生類,均是經由我們這人身,不同的心行作為而轉化的。十法界中一切的眾生,無一不是經由我們這人身而轉化,我們這人身並不是那麼輕易過的,事實上,我們是在過這個人身劫。’


恆某法師說:‘此番來台,拜見老和尚,受益很大,每次上山來,聽老和尚開示,下山以後,老和尚的話,就始終在腦海裡盤旋而受用不盡。’說罷,與某居士等一再拜謝,歡喜而去。


※日期:一九八零年閏六月十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台南某寺悟某法師,年八十二歲,出家未久,偕同一位在家護法,一個月前由台南出發,參訪台灣各地的寺廟,於昨日來到土城,掛單承天寺。清早,在客堂見到老和尚,請示老和尚修行之道。


老和尚說:‘老年人出家,要走修行這條路是比較慢,一心念佛,帶業往生西方,是最快的。’


悟某法師說:‘我老年才出家,人生各種困難、危險的境界都經歷了,覺得這些對我來說,都不算什麼,可是現在出家了,卻覺得佛法老是讓我理解不過來,請師父慈悲開解。’


老和尚說:‘老人家了,不要再想要學這個、搞那個,那是難有結果的,還是什麼都不管它,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最要緊。我看你根本沒有念。’


悟某法師說:‘昨天上山來,匆匆忙忙,沒有時間念佛。’


老和尚說:‘匆忙是我們這個身體在匆忙,念佛是用這個心在念佛,不相妨礙。有念佛的,和沒念佛的,來到這裡,我一看就知道了!一個有念佛的人,他的舉止行動,言談間會流出阿彌陀佛來,我看你來到這裡,心裡根本沒有帶半句佛號來。’


同來的護法居士問:‘要怎樣念佛?’


老和尚說:‘念佛就念佛,還要怎樣念。’


老和尚問悟工法師:‘你在常住擔任什麼職事?’


‘香燈。’悟某法師答。


‘擔任香燈是最好利用來念佛的,一面擦擦抹抹地做事,一面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最好的。’老和尚說。


‘可是,這樣子我會弄亂、會搞錯。’悟某法師答。


‘這怎會弄錯?你身上穿的這件僧服,你就不會把它穿顛倒。’老和尚答。


※日期:一九八零年閏六月十五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下午,士林一位尼師—德某法師,與其兄、嫂、弟、妹等眷屬一行數人,來參見老和尚。德某尼師向老和尚介紹過其俗家眷屬後,請老和尚開示在家修持的法門。


老和尚說:‘一子出家,七祖皆得度,你的家人由你來度他們,也就夠了,也最適合的,不必我這老人再來多話。’


‘高僧大德的一句話,勝過我說千言,還是請老和尚慈悲指示。’德某尼師說。


‘念佛。念佛是最好的。’老和尚說。


‘念佛該怎麼念?’再問。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地念,不要嘴念心不念。念佛是最重要的,在家學佛要念佛,我們出家學佛,也要念佛,再學一些種菜、撿柴、劈柴、煮飯、掃地……,像從小學生學起一樣。’


‘學佛要有像觀音、普賢、地藏等菩薩的誓願力,做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吃一些人家不願吃的苦,這樣,才有道可修,那些成佛、做菩薩的,往往都是那些讓人家看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請老和尚告訴他們,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德某尼師說。


‘做好人,不要做壞人。’老和尚答。


‘……’


‘我們來這世間,就是須要生活,衣食住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們賺的錢,吃能吃得飽,穿足夠穿得暖,基本上過得去便可以,不要貪,剩余的錢拿去布施、做功德,這就是做好人。如果恣意地揮霍、享受,隨心所欲,不知節制,不會做功德,這就變成壞人。’老和尚答。


※日期:一九八零年閏六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某某師到客堂來,常常一坐就開始論人眾是非,且往往耗去很多時間,今天又是如此,等某某師走後,老和尚就對傳某師說:‘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唯唯諾諾就好,不去參與,則對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別人走錯路,自己不要跟上去。’


老和尚對佛學院男眾開示:‘出家,不是用六根行事,用六根行事,仍是生滅法。年輕出家人,要好好努力修行,要提起重振佛法的志氣。’


晚殿後,老和尚在大殿旁納涼,某某師對老和尚說:‘師父,我們在俗家時,父母兄弟六親眷屬朋友等,均以情份相牽系,而出家也有師父、師兄弟、十方僧眾法侶等,若是起分別心,而有親疏情份在,這是否也會形成生死因?’


老和尚說:‘我們說出家修心,心要怎麼修?就是沒有分別心,心淨則是佛。我們輪當執事人,與十方眾人接觸,就不能去分別對方,不論是俗家或出家,一律平等對待,不起分別心,我們度眾生,就是以這無分別的心在度眾。俗家人不曉得這道理,凡事論好論壞、分是非、別愛憎;而我們出家人,不論是對、是錯、是好、是壞,表面但唯唯諾諾,應付應付,不管是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心不起分別,不去執著它,這就是心出家。出家人如果還一天到晚,說這個人好、那個人不好,論是論非的,這就是身出家,心沒有出家。我們說別人不好,這個不對、那個不對,這並不是對方不好,而是我們的眼睛看出去,耳朵聽到,在分別好壞,而這種分別,直接通到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起煩惱。’


‘說人的是非,本身就是一種惡念,如果我們不去分別,我們的心自然就會安定下來,如果我們看到不對的事情,或不如法的人,能夠心理明白,而不表現出來,那才是真功夫。’


※日期:一九八零年閏六月十八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出家,主要在演“忍”這場戲,演得過,就是佛菩薩。’


‘所謂帶業往生,乃是佛菩薩誘導眾生念佛之餌,令眾生為了要帶業往生而精進念佛,等念到一心不亂、一念不生,沒有妄想,沒有惡念,則心達西方境。否則,帶業仍要轉人身。


‘帶業往生借由這個餌,即能使眾生達一心不亂、一念不生的真正西方境,這是佛菩薩度眾生的方便法門。’


‘出家人不貪執往生不往生,出家人要發願度眾生,這就是佛菩薩。’


‘有所貪著,就有所掛礙,貪名利就掛礙名利之事,不會清淨。’


※日期:一九八零年八月十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說:‘師父在時,要好好體會師父的意思,師父不在時,自有人會領導大眾修苦行,智慧自然會開出來,最重要的是要修忍辱,能忍辱則智慧生,智慧生則無明盡。’


‘別人說我們,不論自己是對是錯,還是被冤枉,都唯唯諾諾,以不辯應之,心中不起煩惱,則智慧生,若是執理與人辯白,則無明起矣。’


※曰期:一九八零年八月十三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俗家取才,出家修行是取德。靜坐昏沉是意識煩惱心所致。如果還有妄想,想要到哪兒,都還是業障。’


※日期:一九八零年八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出家人要與眾生廣結善緣,信徒來,我們要好好招待,這項行得圓滿,到後來自會開出我們的福慧來。所以,廣結眾生緣,對我們出家眾是非常重要的。’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月十七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別人對我們越是不好,我們越是要發慈悲心善待對方,要對他越好,越要度他,不可像俗人一般起嗔心、結怨仇,出家人心要無嗔。’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廿一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懺雲老法師與缁素四眾一行十多人,於佛七圓滿後上山,請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在客堂對眾說:‘世俗人耽於根塵的欲樂中,到頭來難免先樂後苦,而出家修苦行,雖然吃很多苦,但終究是先苦後樂。’


‘看經講法,如果自己不實修,還是他人的東西,等於在數他人的家寶,仍然不能脫出生死牢。’


‘萬法歸一宗,到最後還是要念阿彌陀佛。念佛修苦行,才能究竟了生死。’


‘如果要練不倒單,先要從淡泊兩字開始學起,等到衣食住都能無礙,貪嗔癡也都消滅了,這樣子妄念自然消,才能談到禅定功夫。’


‘以前的祖師總是安守卑下,不惹人注意,越是默默無名,越是少攀緣,越是好用功,若是心多攀緣,則意根散亂,心多驕滿則易失敗。道業若不成就,也枉費我們來出家。’


‘如果我們真為修行,龍天護法自然擁護,自然身心無所畏懼,外物亦不能傷害我們。真正有修行的人,心無種種心,眾生皆樂見,人人皆有緣。’


忏老又問老和尚,他水裡(水裡是地名)的大殿蓋好後,該如何做利生的事?老和尚說:‘不必掛礙那麼多,蓋好也是這樣,不蓋好也是這樣,要辦自己的事。我這承天寺也是一樣,蓋好也好,不蓋好也好,我也是這樣,想走也就走。’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廿三日冬至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靜坐,是坐無色相,不是滯靜。離一切相,心無所著,才是靜坐的意義。由這清淨空無色相中,行、住、坐、臥尋得一不著一切的法,心無所貪戀、愛著,而走出生死,入解脫之道。’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廿八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香燈師與某某師開示:‘修行人絕對要利他,也唯有一切利他的苦行功德,才能脫出人我的限囿,離我相的一切顛倒想、貪想、愚癡想,以及因執私我相,所起的種種煩惱,也由是漸漸得解脫,自性中無量三昧漸現前,也惟有如此,一切以利他功德為前提,一切以脫眾生苦厄為懷,則自身無事,心胸漸寬。


‘我們打鼓時,念“公事辦,公事辦,公事辦完辦私事”,就是不可人勞我逸,只圖自己念佛、拜佛、誦經,這些是屬私人的事,若不發心於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顧自己的念佛、拜佛,這樣的修持,乃是執我相,心地只有越來越窄,一輩子無法解脫。反之,將身心奉常住,為眾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這樣,雖然沒時間拜佛、誦經,但一切的經藏已在其中,則智慧漸開,心胸漸廣。’


‘早晚兩堂課誦若能專精,則身心漸定,智慧得開,能成就祖師,不可忽之。觀世音菩薩也是精熟課誦,再發心入廚房當飯頭,知道如何將廚房的勞務化為功德之事,作為佛事之修持,否則,經咒不習,一味貪著自私,不能將廚房事化為佛事功德來修持,雖煮一輩子的飯,也難出頭,因為因地上不正確,只會徒增煩惱。’


‘出家人一切無事,住在自己的寺廟,安住自己的本份,隨緣利益眾生,否則即超越本份。若與信眾牽扯,雖名為度眾,實為塵勞之事,這樣的度眾方法,不但永遠度不完,且本身亦會被牽入塵勞煩惱中。’


‘心若至誠,則念佛時,不但有異香華光的瑞相,即使在山中,以三根草為香柱,也會發出香味來,佛菩薩是遍滿虛空的,不只在寺內,心至誠,就與佛相應。’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一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修行乃修自心,心若清淨,則一切無礙,度眾亦是在自心中度,不必出外塵勞,但住一處,即可隨緣度眾生,也不必專擇知識份子,一切眾生—胎、卵、濕、化四生都要平等度之,沒有分別,貧賤、愚癡、顛狂之輩,亦須度他們。’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二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一切法門中,以專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


‘出家人就是在修六根對六塵的貪欲,解脫色身之束縛,不著五蘊的色相,坐無相禅,若著有相坐禅,或有形式的用功,則會增長我慢貢高,執有一個我在做什麼。依戒律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出家要有願力—願成佛度眾生,依這個願力去行,才能成就,否則,出家沒有願力,不會有什麼結果。念阿彌陀佛,也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四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信徒開示:‘我們生是由業感而生,卻往往帶著更多的業而去,如果不知入佛門修淨業,在茫茫紅塵中,為聲色所役,為物質等欲樂所縛,貪嗔癡業造得越多,命終後,墮得越深。’


‘既然知道進佛門,聽了佛法,便當多念佛、拜佛、布施,將來才有個好去處。學佛人念佛,便是要在紛紛擾擾的六根塵中,尋出一條超越生死輪回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長,才不會隨妄念業障流轉,才有辦法了生死。’


‘要成佛道並非單純念佛而已。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修行人念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宿世來的業報,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方能成就佛道。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多少的阿僧祗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有的人不明白修行的個中緣由,謂出家人修行,也是病苦,也是災厄,也會這般死法。殊不知這色身外表的病痛,與外境上的災厄,雖然與世俗人等受無異,但是這靈性的昏與明,則大不相同。世俗人這般病厄災難後,命終時,靈光昏昧,為業所牽,仍不免墮落四生輪回中,而修行人卻能捨下這一身的業塵,一點清徹靈明的心光,超越六道,直往西方,這是大殊特殊的。’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六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修行人就是要在這色、聲、香、味、觸、法的業識順逆中求解脫,無魔不成道,成佛哪有那麼便宜之事,不經苦行,不經魔障,如何去歷練無明煩惱,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沖破魔境中的無明煩惱,方能得到解脫,也唯有捨下色聲香味觸法,心無掛礙,才能得到清淨解脫,才能顯出菩提心來。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貪圖安定順境,那樣是不會進步的。’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九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開示:‘念佛才能了生死。對於耳聞、眼見、鼻嗅、舌味、身觸、意念等,不去分別掛礙,則能得到解脫,這才是修行的意思。’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十一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早上,老和尚在大殿外坐,某某師請示師父,如何用心念佛?老和尚說:‘現前第一念是念佛,全知是佛念,就是一切音聲是念佛聲,鳥聲、車聲、人聲等皆是念佛、念法、念僧,攝一切音聲、一切現象界入佛音,勿為所轉。’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十四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某某師請問老和尚:‘如何能五蘊皆空?’老和尚說:‘要達五蘊皆空,必須持戒、忍辱、勇猛精進,改脾性,必須打破無明,隨緣都好,如果起無明煩惱,人我斗爭,那就可惜了。’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廿二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對傳某師開示:‘我們修行,吃的苦難有多少,福根便有多少,福的深淺,視所吃的苦多寡而定。’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廿三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出家弟子開示:‘出家人若無戒律的約束熏習,則與俗家人無異。如果在人與人之間,仍起人非我是,則是未發菩提心,是犯戒。’


‘離俗出家,若不能捨掉俗緣,仍掛礙家裡的人與事,則仍是不能超出三界。既已離俗,一切得依出家人法門修六度,若不能忍辱,不能捨棄比較勝負的世俗習氣,一切言語事務中怕吃虧,怕被人占便宜,起人我爭執,仍是俗氣未脫。’


‘修行乃是捨下身心,修一切功德,行菩薩道。發菩提心,發大願力,粗衣淡飯,一天得活,便修一天的行,今天不必掛礙明天的事,萬事隨緣。’


‘四生之中,每一生類各有其習性、規律,其中以人道為最靈,余三生類靈性較鈍,但人類所為卻是四生類中,最糊塗不智,行事也最無規律的。’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廿八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廚房對眾開示:‘在大叢林,當家、知客、庫頭有權統領,他們說的話,不論對或錯、是或非,只有聽從,沒有第二句話。’


‘出家就是要修忍辱,若計人我是非,還是屬於世俗生死煩惱的況味,不是出家解脫的境界,凡事能行忍辱的人,則智慧漸明,當事一觸,智慧則通,知道該怎麼做,所謂的智慧如海,便是由忍辱中磨砺出來的,由此更能引發出神通。’


‘我們這個色身會生老病死,有一天會丟棄,是沒有用的東西,我們要捨身,利用這軀殼來修苦行,磨砺它,不要太顧惜它,以祛對這形相的執著。一個苦行修圓滿的人,他的心會照出自己自性的靈光,會照出過去的事情來。’


‘既已出家,當思解脫之道,以了生死,多念佛,種西方蓮池的種子,切不可隨他人的業障煩惱而轉,否則,業障越絞越深,將來墮落得也越深。’


‘在廚房是在行普賢行願的,以前,觀音、文殊等諸大菩薩,都是從廚房中苦行出來的。在廚房要惜福,米泔萊葉不可輕損,不要說丟了可吃的食物沒有因果,戒神、監齋菩薩可都把你記入帳裡,將來還得做雞、鴨、豬、狗來吃這些。’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卅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



除夕,老和尚對眾開示:‘在大陸叢林,知客是壓制性的,他叫你坐,你就坐,叫站就站,不問對或錯,這為的是消業障。’


‘叢林執事人是寺規的代表,是磨練無明的善知識,這些人,往往都以惡人的姿態示現,以種種不合常情的要求,要你去做,無非是要消你的分別業識,只有唯命是從,才能免去煩惱脾氣,消除貢高我慢,生卑下心,照這樣,才能消業障、開智慧,方是真正的修行境界。’


‘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淡然一切,不去攀緣,修行是自自然然的,你修到哪裡,韋馱菩薩自然擁護你到哪裡。要盡心常住的事情,才能增福慧,否則一輩子不能了脫。’


‘如果生死已了脫,能弘法利生,屆時,雖然我們不求名利,名利自然也會跟著而來。’





[attach]2238[/attach]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5-24 09:29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七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


清晨,某某師灑掃畢,坐在福利社前石椅上念佛,老和尚說:‘如果我們自心安定,則自然沒有事情,每天心定神足,心無所求,但隨緣一天過一天,心裡自然快樂、歡喜,這個就是西方境界。西方何處求?西方即在吾人的內心。反之,心若不安定,則常常會有事情發生,到哪裡都不會安定。’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八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一群出家眾開示:‘在胎、卵、濕、化四生中,我們每個都曾去做過,在別道中受完業報,投入父母胎中轉為人身。所以,今天我們所得的這人身是從哪一道來的,我們不知道,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業障來,若不知歸命佛、法、僧,持齋、戒殺,勤心念佛,此身受報盡,將轉入何道,自己也懵然不知,帶著新的罪業而去,如此一去,人身也就難保了。’


‘出家人與俗人究竟不同,粗衣淡飯,行住一切從簡,以去貪念,消除業障,若是再斤斤計較吃好、穿好、住好,則令智慧昏昧,徒增妄念業感,色、聲、香、味、觸、法,還是屬於六道沉淪中事,是以出家人,食但果腹,衣但蔽體,不要汲汲於衣食事,因那是屬於四生的種子。’


‘出家人和在家人不同,在家人有爭奪心,同是一件東西,譬如我手中這頂帽子,如果我說這是一頂帽子,大家都不會要,如果我說這是一件寶,大家就過來爭奪。出家人的寶並不在這娑婆世界,而是西方金銀、琉璃七寶合成的極樂世界。’


‘不要說這色身是我,這色身是要來受這娑婆劫的,而這個心,卻是要拿佛心出來應對一切。’


‘菩薩度眾生、感應眾生,都是以無形相的方式,在不知不覺、自自然然中度的,並不一定用語言或行動有相地度眾,像佛殿中的觀世音菩薩,在那裡端坐無為,卻度了許多眾生來拜佛。’


‘修行成佛,行菩薩行,乃至廣度眾生,都是靠我們內心的願力,如果內心的願力堅強,必能度過重重難關而心不退轉。如果確實是腳踏實地,有行持到那個程度,自然佛菩薩及天龍八部都會感應擁護,而達成願望。’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九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上午,信徒鄭某某來請示佛法。


老和尚說:‘人是帶業來的,來這娑婆世界,受輪回生死煩惱苦、受五蘊之苦,眼睛貪看好的,耳朵貪好音聲,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經營,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適,在世俗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以為人生只是為了享福作樂而已,殊不知道這番作為乃是造業,造了一些貪業,帶舊的業來,再造新的業去,而人身也就再難得了。而佛法中的作為,是福慧雙修,是把自己的身心付出,全為了利益他人,不著形相,而不是貪一己的私利,雖不為己,但在為人之時,同時利益了自己,是自利利他。雖然我們每天做種種的事務,穿衣、吃飯、睡覺等等,但這些都是有形相的生死因,必須還要了解,我們尚有一個不可見、不可聞的一面,那一面並沒有在看、在聽,在吃,或在做什麼,是一條真正解脫的路途。我們帶惡業來到這個娑婆世界,要曉得入佛門,由佛法中找到一條解脫的好路回去。一個人在生之時,若不能得到解脫,則死後不可能得到解脫。’


老和尚又說:‘世間的父母子女,乃是相互債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撫養還債,他世則做你的子女,受你的養育,如此,一世一世,怨親相繼,彼此互養,無有終止。而出家乃是要斷絕這條生死債緣,將世俗愛別離苦的親情,轉為度這些親人來皈依三寶,同來念佛、拜佛,度他們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輪回苦,這樣才叫做大孝報恩,否則,父母未度,這點恩情,還會使我們再入娑婆度他們。實則無始以來,世世相生,六道中都是我們過去的怨親眷屬,因隔世相遠而忘失,今生為父母兄弟,來世可能為怨家債主,有的甚或墮入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三惡道中,所以,我們度眾生,必須怨親平等,慈悲一切,現世父母、兄弟固為親眷,一切眾生亦為過去生的親眷,故要發大悲心,誓度一切眾生,像大願地藏王菩薩一般,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像這樣怨親平等地度眾,把現世父母兄弟親眷,也視作一般眾生,平等度化,在這種基本的態度上,為度親人而與俗家親屬往來,亦不屬攀緣。’午後,天雨風寒,無游客信眾上山,大殿寂然,某某師正抄寫八大人覺經,老和尚喚某某師過去,對他說:‘我們出家受戒,乃是要除去我們在世俗社會中所熏染的習氣,革除貪念,修忍辱行,不可再以人非我是或我非人是的觀念來處事待人,那是一種社會習氣,必須改掉。如果人家說的有道理,我們可聽一聽,拿來作參考,如果說的沒道理,那就把它放一邊,不起煩惱,這就是一種忍辱智慧。否則,若起我是人非,就是勝負我執的心,凡事必欲占上風,無明煩惱便生,這就是一種愚癡。’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午後,有信眾徐某兩姊妹來皈依,頂禮師父後,老和尚在客堂即對兩人開示:


‘我們來這世界是帶業而來,若不知皈依佛門,找一條解脫的路走,仍是迷迷糊糊地為衣食住等種種貪念,而造無量惡業,如此帶舊業來,又帶新業去,這番下去,四生中便有我們的一份,而人身也就難得了。’


‘今天,兩位既然曉得來皈依三寶,便也知道要戒殺茹素,不造殺業,有所約束,不造四生輪回的生死因。否則,若不知皈依佛門,在世俗社會中無所約束,隨著習俗恣意宰殺啖食,你殺他一命,來日必還一命,因果不失,不知又要造多少生死業。你們既來皈依,師父開示幾句,得知道皈依佛門的意義,否則,皈依畢,拜拜佛便回去,也不曉得皈依三寶是要干什麼?有什麼意義?徒具形式,便一點作用也沒有。’


‘你們以後可常上山來,拜拜佛,看看師父,多親近佛法,社會的意識觀念要盡量淡些,煩惱時,要一句佛號提起不斷,這樣念頭才有個歸處,煩惱才能對治,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則煩惱自然漸息,智慧清明,便能走出一條解脫路,免再墮入生死輪回,而我們這趟人生走一遭,才有個目的。’


‘要知道,我們這個人身,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得這個人身,便要過人身劫,利用這個人身,來度我們種種的貪念,來度我們的生老病死苦。要知道,佛菩薩是由人身修行而成就的,三惡道也是由人身造業而去的,我們這個人身包含了十法界,為善為惡,超升下墮,全由這個人身,這是個轉捩點,是個劫數,不可忽視。’


徐某某指著對面坐的妹妹,對老和尚說:‘我這妹妹是台大哲學系畢業,留美四年,專研哲學,尤其對佛學頗有涉獵,現已取得碩士學位,想自己走出一條路,以佛學為基礎,來教東方哲學,在美國弘揚佛法,師父認為這方式行得通嗎?’


老和尚搖頭說:‘不可能,一個大學畢業出來的知識份子,或是一位思想很豐富的學者,想以居士的身份,用自己的思想形式來弘揚佛法,那是不可能的事。’


徐某某對老和尚說:‘我現在想再出國繼續深造,取博士學位,師父認為如何?’


老和尚說:‘不必出國了,到佛國來留學才有了脫的一天。’


‘到佛國留學?’徐某某問。


‘是的,出家。’老和尚說。


‘出家!哦!’


‘你到美國去,再怎麼念、怎麼鑽,都是塵勞,只是徒然為自己多造點業,到頭來也是一場空幻,你不可能由那裡得到安樂解脫,只有煩惱、妄念越多,那些形式上的社會意識觀念,會纏縛得你動彈不得。’老和尚繼續開示說。


‘對!對!對!這個我有同感,在美國四年,真吃盡苦頭,哲學方面的書實在是太多了,那些思想觀念,真的把我的頭腦塞得都要爆炸,而且使我無所適從,覺得從這條也不對,走那條也不對,想自己走出一條路子,又不知從何走起,也走不出來,在那裡鑽來鑽去,鑽不出個所以然來,每天頭都很痛,生活又緊張,實在痛苦之極。’


‘所以說叫你出家,社會上的學問,不論是科學、哲學、醫藥學,都是形相上的學問,是治標的,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脫。’老和尚說。


‘既然如此,那我改從職業上去求發展,自力更生,自己獨立生活,不必仰賴父母,師父認為如何?’‘你要致力於事業上固然是好,但是你必須考慮到,你把你的時間、精神耗在職業這條路,到最後,是不是能得到一個好結果?能得到解脫?否則,迷迷糊糊地投下去,也不過是另演一場戲而已,這樣子,這條路便也不是個好路頭了。出家學佛,才能從娑婆世界中,走出一條解脫、安樂的路,才會有個好結果。’


‘我也是想到要出家,可是總覺得自己肚子空空的,所以不敢來出家。’徐某某答。


‘要出家,沒有東西才好,如果你還有什麼東西,那就不好,出家學佛是沒有文字相,也沒有形色相的,這是一條解脫的路,心無掛礙。你在外國求學,是不是也要幫人掃地、洗碗、作種種雜務來過生活?’老和尚說。


‘是的。’徐某某答。


‘來出家也是一樣,不論你是大學生、是博士,還是不識字,也是要從掃地、劈柴、種菜、煮飯等雜務苦行開始,慢慢消除你的業障,漸漸地智慧清明,而得到解脫。過去的佛菩薩,他們是這樣做、這樣修而得到解脫成就,我們現在循著過去諸佛菩薩,所修習的路徑而修,自然也會得到和佛菩薩相同的結果。否則,怎麼稱為學佛?學佛便是隨過去諸佛的作為,修習而學,而不是把學佛掛在嘴邊,寫在文字上,放在學術思想研究上,便能成就的,那是斷不可能的事,修行是修心,是腳踏實地,實際的身心修持。’老和尚說。


‘要出家才能得到真正解脫,沒有世俗煩惱,可是,總覺得父母太辛苦了,這樣對父母實在無以為報。’徐某某道。


‘要得到父母同意而出家,那是不可能的事,父母親眷都是希望我們和他們一樣,走那條生死的路,既然我們也知道要圖報親恩,就應該出家走了脫生死的路,把父母引度過來,免其生死輪回苦,令他們得到解脫安樂,這才是真正地盡到孝道,如果要以世俗的方式來還盡孝道,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在這娑婆世界,一代一代所走的路,都不離其轍,而結果也不出生死輪回。假設你現在不出家,順父母的意思結婚,物件若不理想,父母也為你難過操心,物件若是適你的意,是否也同時合父母的意?若不能,豈不又徒增父母的難過和失望,這樣,你將再以何方式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出家修行,能度脫父母,度歷代祖先,也能報師長恩,所謂能上報四重恩,這樣,我們人生走這一趟,才有個目的,有個價值,也才有一條解脫的路,否則,懵懵懂懂地亂闖亂走,再墮入四生輪回中,也就枉費我們這個難得的人身了。’兩姊妹聽了老和尚開示,非常地歡喜、感動,頂禮而去。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一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有美國留學生施姓皈依弟子,來函請示師父,有關科學家和一些宗教家,對於宇宙的起源與未來發展的看法。施函中表示,目前科學家對於宇宙執有兩派論點,其一,謂宇宙裡有無量的銀河,每一銀河裡,有無量的星球和太陽系,而這些銀河不斷地向外膨脹,舊的銀河膨脹,又消失了,新的銀河又產生出來。另一說,謂宇宙的銀河向外膨脹,是會有一止境的,到一時期,所有向外膨脹的銀河將會收縮,這樣,一膨脹一收縮,循環不息。這兩派的論點,以佛法觀之,不知何者為是?


老和尚囑弟子覆函謂:‘以佛法的智慧來觀這宇宙,並無所謂的大小、限量、膨脹或收縮,這宇宙的一切,都是吾人自心幻化出來的虛幻色相,是有生有滅的,是變化不定的,不是恆常如此。’


午後,獅頭山某某寺的某某法師等一行四人,上山參拜老和尚。在客堂頂禮老和尚後,便對老和尚說:‘請師父開示’。


‘念佛,修苦行,掃地、煮飯、撿柴……’老和尚答。


‘師父對出家人念書的看法如何?’再問。


‘出家是無色相的,是粗衣淡飯,是信願行,沒有講求吃好、穿好、睡好或是去念書,這些是屬於社會習俗的形式。我們出家就是要從衣、食、住中去掉我們的貪念,粗衣淡飯,修一些苦行來消業障。過去的佛祖、高僧,他們並不識什麼字,可是他們靠他們的願力,由這樣修行過來,最後自己開悟出來的。我們學佛就該以過去諸佛、祖師修習的方式,來做我們修行的榜樣,這才叫學佛—學佛的榜樣。否則,只一味地念書,今到最後鑽不出來,那些秀才、大學士、有學問有地位的人,他們要是進佛門,還是要從掃地、劈柴,學我們拜佛、念佛起步。’老和尚說。‘我們念佛常常昏沉、散亂,這是為什麼?’


‘沒有願力。如果有願力,自然會將我們在社會中放逸慣的心,收攝起來,一心念下去,妄念自然就消失。’


‘有人說,誦戒一定要在規定該誦戒的那一天誦,過了那一天便不可誦,師父認為如何?’


‘誦戒,必須熟谙戒本,則自然每天都有戒,只要有願力要持戒,自然心裡會曉得自己的持犯,否則,依文誦戒,天天誦也誦不完。’


‘師父認為持午是否易持?’


‘易持。這要看自己的能力和願力,如有願力自然易持。’


‘有時想,時間實在太寶貴了,所以捨不得睡覺,晚上整夜靜坐念佛。’


‘行不通,要睡好,精神足才好念佛。’老和尚答。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二日 地點:承, 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


老菩薩傳某師由菜園挑回一堆芥菜,大伙兒在大殿旁的空地上挑撿,師父指著那堆又肥又大的芥菜說:‘我們這些菜是最好的,沒有灑過農藥,外面賣的菜都灑過藥,吃了對我們身體很不利。我們出家修行要捨貪欲,吃只吃得飽,穿只穿得暖,這樣就好,並不是要貪求吃得好、穿得好、睡得舒適,要粗衣淡飯捨悭貪。自己菜園種的菜,又營養,又無農藥,又不花錢,若不懂得出家生活的意義,還要貪享口欲美味,到外面去買各種形形色色的菜,煮得滿滿的一桌,像宴客一般,大嚼一番,不但吃了對身體不利,又花錢損福,不但不能消除口腹的貪欲業障,反而助長貪念,與世俗人無異,那又何必出家?’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四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上午,慈航堂某法師等師徒六,七人,上山參拜老和尚,在參觀三聖殿工地後,便離去。


傳某師對老和尚說:‘現在交通發達,參學的人可真方便,古時的人要參學,就得萬裡行腳跋涉,沿途還要忍凍受饑,有時還遭盜寇的侵犯,到了寺庵,還要受到諸多的挑難,可是,他們卻不以為苦,道心反而更堅固,像“一夢漫言”中見月老人參學的過程就是這樣。’


老和尚說:‘以前的人求法,雖然受盡辛苦,但卻能藉此增加身心的能力,做為他們日後擔負弘法度眾的資本。師父年少時,參學行腳四方,也是歷盡饑疲,加上病魔纏身,也是這樣磨練過來的。只要有實際的修持,自然有諸天護法的擁護,否則,師父整天在這裡閒坐,又憑什麼每天那麼多的信眾上山禮拜?’


傳某師道:‘見月老人後來能得三昧老和尚的重委,扶樹戒幢,廣傳律法,任勞任怨,實在得力於當初參學時的磨砺。’


老和尚說:‘不錯,我們參學,並不是在參別人能給予我們什麼厚待好處,是要從吃別人的虧中去參,才叫做參,不吃其虧,參不到東西。所以,忍字非常重要,不但要忍一切的勞苦,更要忍一切的辱,別人怨恨我們,我們還得用一句阿彌陀佛跟他結善緣。只有能忍辱,才能啟開大智慧。’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圓某法師與信眾十多人,上山請老和尚開示學佛門路。


老和尚說:‘念佛。’


‘諸位在家居士,如要你們粗衣淡飯,學做佛,那是不可能的事,大家也是走文字般若、參研經典的路,所以,諸位在家學佛,還是以念佛為根本。不要看念佛很簡單,業感重的人,會念得索然無味,而起煩惱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那也是不簡單的事。’老和尚又說。


八十四歲的林坦平居士,曾於去年五月間身體不適,一度心髒休歇四十多秒,全身失去知覺,又復蘇醒,自謂死而復生,上山請求師父指示人生之道。


老和尚回答說:‘像居士這般年紀,實應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不要再留戀這個假殼子。’


居士說:‘當時,我是都放下了。不過,我現在還有個願,在無量壽經裡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說,凡一切有情眾生,不論□飛走獸,只要臨終時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便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所以,我認為念佛靠佛力超離娑婆世界,比那些靠自力的禅宗等,更來得穩當、速捷。因為,我對無量壽經中的彌陀四十八願很有研究,所以希望能把它寫出來,這樣,我便能放下,安心地走了。’


老和尚說:‘放下,並不是口頭上的放下,是要臨終時正念現前,沒有一點家庭的意識,沒有親眷家屬的愛別離苦,這才叫放下,如果還存有那麼一點家庭意識,那還是生死輪回。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娑婆世界,是帶業來的,要在這娑婆世界中,走入佛門,找一條解脫生死苦的新路去,不要再為貪享衣、食、住的舒適,而更造一些新的惡業,再重入生死輪回的舊路中。不要貪長壽,如果不會修,不會走解脫的路,即使活了兩百歲,也不過是多造一些業,兩百歲一過完,還是要生死輪回。我們這個身軀是有生有滅的東西,終究要毀壞,是無法讓我們永久依賴的,要看破,要放下,而我們這靈靈覺覺的靈性,才是不生不滅的。’


‘我們既得人身,不要辜負這個人身,知道要走解脫的路,則成佛作祖靠這人身來修,不知道要修,還為這個身軀的衣、食、住、行等的享樂,無所不用其極,造無量的惡業,那麼三惡道中、四生之內,也有我們的份,所以,這個人身實是轉捩點,是個人身劫。’


居士說:‘我一向是念佛,希望能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西方。’老和尚說:‘念佛要有願力,西方怎麼去?西方是靠我們這個要往生的願力到達的,沒有這個願力,是不會達到的,但是,你不要以為西方是在多麼遙遠的地方,其實西方是很近,就在我們的心頭,否則,西方那麼遠,要怎麼去?臨終念佛,那句佛號就在我們的心頭。’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七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清,有一位衣著入時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張望一番,見到一位出家師父,即問洗手間在何處?那位師父以手指示之,女士頭也不抬,便說:‘帶我去!’等方便回來,恰遇老和尚入大殿,即正面對老和尚說:‘你就是廣欽?’老和尚點點頭。


‘我遠遠一望,便知道你是廣欽,聽說你會看相,你看我是誰?’


‘我不知道,我不會看相,你會看相?你看我是誰?’


‘我看你是高僧活佛的臉。’女士答。


‘噢!寫在臉上!’


‘你看我像什麼?我的命好不好?’女士問。‘你的命很好,像有錢人的太太。’


‘憑什麼看?我的臉?我的氣質?’女士問。‘我由你的衣著。’老和尚答。


‘我的衣著?衣服是外面的東西,怎可憑據?那我這套衣服給你穿,你也變成有錢人的太太!’‘出家人不穿俗家衣服。’


‘為什麼你不說,我是有錢人家的女兒,而是太太?’


‘我看你不像。結過婚沒?’


‘我是學生,在德國念書。’女士說。


‘你不像學生的樣子,學生應該是像她那樣。’老和尚以手指向正在會客室看書的中學生。


‘好!不過老和尚,佛法中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說法,但是空中還有一個妙有。’說完即起座,昂然向門外走去。‘懊!你也談心經?喂!空即妙有,空是………’老和尚語未竟,來客已無蹤影。在旁侍候的弟子,見此情狀,頗為來客的踞傲而憤憤,就說:‘這位小姐真是狂傲,目中無人……’老和尚馬上以手制止說:‘事情來時,我們依當時的情況,斟酌情勢,當面應對,但事境已過,便須放下,若再提起,論是論非,批評好壞,便是造口業,就是我們的過失。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不必把它帶到我們心裡來煩惱。’


承天寺對面的南天母正在開發,起造別墅社區,某某師恐日後社區繁榮,人煙密集,承天寺遂成觀光地區,而破壞這修行道場的寧靜,鎮日周旋在游客間,不得安寧,向老和尚說:‘等此處成觀光區後,我便要往深山遷移,另覓清淨道場修行。’


老和尚說:‘此處繁榮尚須四、五年的時間,將來若成為觀光地區,對我們修行不但沒有妨礙,反而更能成就我們的苦行。修苦行的人要有氣魄、有願力,不怕吃苦,各種境緣,都須親自從其中歷練出來,才曉得實際的情況,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無礙,否則,沒有願力,怕吃苦,畏首畏尾的,身心都被束縛住了,智慧如何能開?’


‘此外,我們還必須有不怕別人批評的氣魄,只要心正,就不怕走歪,即使別人走歪,也不會受其影響。如果一個人做事畏首畏尾的,怕別人批評,見人私談,心便不安而起猜疑,以為人家在說他什麼,那是沒有見識、沒有出息的人。’


‘對人普普通通就好,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壞,無好無壞,平平就好,這就是修行,否則便不稱為修行了。’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廿一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老和尚禁語前對人眾的開示。


由於數月來,每日應客說話,師父身體已疲乏至極,中氣虛耗,日前又聞樂果老和尚圓寂,而興往生之意。今早,由當家師領眾,搭衣持具,至和尚寮,請老和尚慈悲住世,並禁語調氣。


老和尚說:‘今日起,我將禁語,諸位當和衷,共同為常住努力,凡事須忏悔自己的不是,要修忍辱,不要起人我是非的爭執,這樣常住平靜無事,師父禁語才能放心。’


‘我們出家修行,就是要修這些無始來的悭貪習氣,要粗衣淡飯,廚房中能吃的東西,不可糟蹋,常住中可以用的東西,就必須加以利用,要為常住節儉,能省則省,不要有這是你的東西,或是我的東西這種分別心,出家人沒有什麼自己的東西,一切都是常住的。更不可將常住的東西,或是自己出家後所積得的一些儲蓄,拿回去給俗家親眷,這樣不但沒有替他們植福,反而是使他們折福。’


‘如果出家不曉得要吃苦、捨悭貪,講求吃好,講求安逸,那又何須來出家,又與俗家人何異?我們吃飯不講求美味,就是捨口欲之貪,凡是能吃的就吃,能吃飽就好,這樣才能捨悭貪,開我們的智慧。以前,我們在大陸承天寺時,寺中共有百多位僧眾,每日一清早便到菜市場,撿那些人家不要買的菜葉回來煮,每人吃飯就是一盤羅漢菜,哪像現在,花花綠綠地煮那麼多盤,任情地吃,而且生活還求享受,不會為常住省錢。像以前在本寺的出家眾,山中有柴枝不去撿,偏要花常住的錢,去買煤炭來燒,還得從山下請人挑上來,費錢又費力,自從傳聞師來了以後,才不辭辛勞,開始上山撿柴,日用雜品也都由山下親自挑上山。’


‘現在,寺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職事,各人負責好各人的工作,不要去干涉他人。有事情時,不要堅說是自己對,別人不對,否則就會起沖突,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才不會和平。不管別人說我們怎樣,都要承擔下來,要慚愧他說是自己的不是,這樣才能和合無诤,切不可責說別人的不對。’


‘擔任職事的人,要有不怕別人講話的氣魄,如果畏首畏尾的,怕東怕西,怕別人講是非,整個心被束縛得死死的,這絕非解脫之道,尤其是做廚房職事的人,更須以忍辱行,來對治我們的無明煩惱。廚房是雜務最多、是非最多,最容易讓人起無明煩惱的地方,我們在廚房要修些什麼?就是要以忍辱來修治這些煩惱,降伏我們的無明,這樣才能開我們的智慧,否則,在廚房當職事,不會忍辱,不會慚愧自己的不是,事事與人爭是非,所起的無明煩惱,比俗家人更厲害,這樣,煮一輩子的飯,也不會出頭。以前,文殊、普賢菩薩也是這樣,行大誓願,在廚房修成的。在大陸承天寺用齋時,都有法師向大眾開示,讓大家能了解修行的意思所在,起慚愧心,勇猛精進。’


‘現在寺中的諸位,都沒有貪念,而且每一位都很盡心自己的職務,都很為常住努力,所以,護法諸天都在擁護我們,否則,師父每天就坐在這裡,自自然然的,也沒有做什麼佛事,憑什麼建道場?而且,大家都能平平靜靜地修行?照目前這種情況下去,對承天寺也有個好處,就是在未來的劫數變動中,承天寺會免過這個劫難。’


知客師說:‘請師父住世度眾生,尤其寺中這批新出家的,仍然需要師父的引導。’老和尚說:‘度眾生?現在的人,越來越奢華,貪念熾盛,離佛法越來越遠,眾生那麼多,要度怎麼度得完?師父不識字,但是你們卻能跟隨師父修苦行,都很孝順師父,依照佛法認真在行,師父也盡量維持這個色身住世,但色身終是有壞的一天,等到這個假殼子不能再住時,我也無法勉強。’


老和尚又接著說:‘今日起,我就禁語,交待大家的一些話,切要記得,彼此要含忍合作,凡事都須慚愧自己的不是,切不可責人非,致生爭端,大眾和合,清淨修行。’老和尚開示畢,大眾起來頂禮師父後,便退下。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二七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


‘如果我們能把這個心修得清淨,無業垢,那麼臨終時,這個“心”便投入蓮花,由西方蓮池自然化生,而不由父母精血的穢體,由父母體生的還有生死輪回。’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中也以忍辱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處,能行忍的人,福報最大,也增加定力且消業障、開啟智慧。’


‘在家人的習性,是凡事分別是非、曲直、對錯,爭長爭短的,惡心相向,出口如劍,而出家法就不同了。出家人要忍辱為本,慈悲為懷,事無分是非曲直,甚至無理的事情,也要以婉轉慈悲的心,學忍辱吃虧,一切能容,才是出家人的德量。’


※日期:一九八一年春季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老和尚開示:


‘兩堂課誦在訓練精神,每堂課誦,均有一切龍天、非人、孤魂等眾來聽,有因此而得到超生的,這樣,我們也會得到自心的安樂,冥陽兩利。’


‘對於他人的侮辱,能忍下來,便是我們的福報,以後還會慢慢地開智慧,忍辱也是在開我們的智慧。’


‘修行須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一天過一天,無掛無礙,無憂無惱,這樣才行,若還執著我在進步,或做了多少功德,會起我慢貢高,還是很危險。’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一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晚殿後,眾師兄弟向老和尚頂禮請安,某某師問:‘如何得六根清淨?’老和尚答:‘我們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對六塵所起的分別煩惱,分別善惡、好音壞音種種等,這種分別就是六根不清淨。修行就是要修這些分別煩惱,直至六根對六塵沒有分別,才是六根清淨,才能五蘊皆空。’


‘譬如說:別人罵你,那是消災,給你不好的臉色看,那是“最上供養”,要沒有分別,如獲至寶。對廚房的飯菜,如果嫌好嫌壞地挑剔,自己本身會損福,反而還增加煮的人的福氣。在廚房領職事的人,要拿出觀音菩薩斗羅漢的精神,不管有多少人來吃飯,總是要想辦法弄出來。修行便是在修每天的煩惱。’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三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老和尚對出家弟子開示:


‘做為一個出家人,是要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名利等,各方面放下,看得破,淡泊一切,由自身的種種作為表現,去感動眾生,去作一個天人師的表范,贏得眾生的恭敬,更以此苦行利他的胸懷,去圓滿他人,利益他人,感動他人,才是一個出家人的行儀與度眾的正確方法,而不是耍法師的架子,要吃得好、住得好,樣樣去勞煩他人。一個法師若是對自身的衣食、名聞、利養各方面,樣樣不能徹底看破、放下,那麼他在自度度人的方面,還是存在種種困難。’


‘一個修行人,在自度期間,必須衣、食、名、利、世間情愛種種,均能放得下、看得破,可以無掛礙,可以自處解脫,而不受羁絆,不受纏縛,才算是自身已了,才可以出來度眾,接受供養,再把此供養轉施為利益眾生的事業。’


‘施主供養、布施的功德遍十方,受供者若三心未了,任意恣食,不懷慚愧,視之理所當然,那麼披毛戴角,還有你的一份。’


下午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現在的寺院經營或是度眾的方式,大都是不如法的,要如法,只有反求自己,自度成就,眾生見了自然起歡喜心,所說的話,都能被眾生所信受,且天龍八部自然擁護。度眾利生,不是在口頭言語上度。’‘什麼叫做莊嚴自己?不起無明是名莊嚴,內蘊謙卑、慈悲的涵養,行動如儀,是名莊嚴。’


‘我們自身若不修持,不為常住、眾人效力,不修福慧,不修戒定慧,則天人遠去,龍天不護,自然業障來集,心不能安定自在,便滋生種種事端,落魔窟。反之,則善神戒神、天龍八部來相護法,魔障不臨,自然心得清淨,安定自在。’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七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晚殿後,老和尚在客堂對寺眾開示:‘吃東西時,想想這些東西是從哪裡來的?怎麼來的?想想自己有沒有修?若不懷慚愧心,就是嫌一句不好吃,也是損福。’


‘盡心為常住,功德種在寺院,來世還會有福報到寺院出家,保住出家人的身份。’


※日期:一九八一年六月十六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說:‘你看彌勒佛、布袋和尚,他有多大的慈悲度量,如果一個人沒有度量,吃不了一點虧,受不住別人的一兩句壞話,就是沒有修行。西方不是普通一般人都能去的。’


※日期:一九八一年六月廿五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傍晚,信徒走後,老和尚在大殿外對某某師開示


老和尚說:‘修行是修在哪裡?在結人緣,東西給人吃,結緣不計較,凡事忍讓不計較,再壞的人,甚而連一只小鳥、小動物,也要與它結緣。沒有人緣,或是相見人不喜,皆是前世沒有和人結好緣所致。今世廣結善緣,來世便能得到福報,像師父的福報,也是過去與人廣結善緣而來的,所以這世,人人見到師父,都會起歡喜心、供養心。’


※日期:一九八一年八月四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大眾開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悭貪,我們粗衣淡飯,就是要捨貪,吃只求果腹,衣只求蔽體御寒,如果還貪色、聲、香味、貪睡……等,這都是一種癡迷,會墮在四生中。捨棄貪、嗔、癡,心地才能清明,臨終時,西方才有份。’


‘承天寺較不自由,有種種束縛,但這卻保持承天寺的規矩、莊嚴。苦行中磨練出來的解脫自在,才是真正的自性西方境界,自此脫去,直接往生西方,這才是究竟的。’‘此心能安,隨處均能安,此心不能安,則到天堂也不能安。’


‘人寡過,便能減少業感,心能定。出家要知因果,要惜福,能吃的東西,萬不可丟棄,否則,下世轉成豬、狗、雞、鴨再來補吃。’


‘在這娑婆世界中,無論什麼事情都不要去貪戀它,這樣才能有一條解脫的路,臨終時,直往西方。’


※日期:一九八一年八月十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煩惱恰如一陣風,來無影,去無蹤,無可捉摸,心裡有事,就會出毛病,心中無事,一切不會出問題。’


※日期: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一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


上午,老和尚在客堂對一些出家弟子開示:‘出家人須和眾,對信徒要能圓出家人的過,要以“和合僧”的姿態,以“僧無過”的立場示人,一來安定內部,二來維護僧團,令眾生恭敬三寶,不毀謗三寶。’


‘出家人要忍辱,要修無我,如果“無我”則“無诤”,也不去分別誰好誰壞,對眾人就像對一個人一樣,沒有分別,一視同仁,沒有在計較我是他非,如果有一個“我”,那有問題的事情還多得很。’


※日期:一九八一年秋天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開示:‘當我們論說他人是非時,不是他非我是的事實,而是我們的耳根、眼根在納受、分別外物,是自家賊在劫功德財,我們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門頭,別讓它在聲色上追逐,這樣,煩惱就進不了門,時時緊閉六根,耳裝聾,聽若無聞,眼裝瞎,視若無睹,鼻不揀香臭,口不挑精粗,耳不貪美言,眼不貪境界,自鎖家門(即鎖自家六根門頭),專意念佛、拜佛、看經、靜坐,打劄自身的功夫,哪裡還有閒情對外攀緣?’


※日期:一九八一年秋天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說:‘初出家的人,都帶著一身的習氣業障,妄念紛飛,心猿意馬,不受束縛,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現在出家修行,就是要把這些舊模式翻成新的版樣,將原本已習以為常的習氣,轉成負載道法的行儀,即所謂的出家要有戒,戒就是因果,有所約束,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有戒即有定,有定即能發慧,天龍八部自來相護。’


‘而修行最先就是要攝住這個心猿意馬、隨心所欲的心,不讓它出去放逸,這很不容易,但我們要發願,為消這些無始來的習氣罪業,要提出勇氣,努力修苦行,難做的,要去做,別人不願做的,我們要去做,發願自己要成就,像阿彌陀佛一樣,如此的信願行,業障才會消。業障消,則做任何事情都愉愉快快的,不覺其苦,雖住娑婆界,猶如西方境。’


‘修行的路,雖然艱辛,不如俗家自由,但卻載著我們步向西方,去見阿彌陀佛。’


‘所謂修苦行,也就是惜福,不糟棄任何可用的東西,吃的、用的,都要能化腐朽為神奇,才是功德,才是修福慧。’


‘俗家人的功德福報,是享得盡的,而出家人的功德福報,卻能生慧,出家飯是不容易吃的,要吃種種的苦,但這種苦是消我們無量劫來的重業,最後業盡生西。’


願以此功德回向:廣公上人蓮品增上一切眾生脫六道苦同登蓮邦






[attach]2239[/attach]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3-9-17 08:28
頂禮廣欽老和尚
作者: sunlife    時間: 2013-9-17 16:36
謝謝 諸位師兄慈悲發心指導!

" 問: 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如何打破?

答: 我們現在雖然出家(與在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地打破。 "

禮拜 廣欽老和尚

弟子合十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