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智諭法師:六根清淨,一心念佛 [打印本頁]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1-3-7 12:01
標題: 智諭法師:六根清淨,一心念佛
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3-7 12:09 編輯

智諭法師:六根清淨,一心念佛

 
  
       這支香又要和大家講幾句話,希望大家
靜心地注意聽。

       說來說去,念佛法門總是要對治煩惱,一心念佛;一心念佛,對治煩惱。只有這樣才能往生。不管什麼煩惱來,總是儘量地念阿彌陀佛,用一聲佛號繫心。這樣,任何煩惱都會慢慢地消逝。

        經上說,其他的三昧,只能對治一種煩惱。對治貪的,不能對治慎。對治慎的不能對治貪。唯有念佛三昧,能對治一切煩惱,一切罪障。

        假使能把佛號念的純熟,念得好像銅牆鐵壁一樣,便不會被任何煩惱所破,而能破盡一切煩惱。能破一切煩惱,不被一切煩惱所破,就好比金剛一樣了。所以念佛三昧,以叫做金剛三昧。它的功用,和般若的功用相同,所以又叫做般若波羅蜜。

        因此,各位有煩惱的時候,儘管一心念佛,不管什麼煩惱,都會被消滅的,所謂「佛號入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這個方法最方便,就是老太太也會,小孩子了也會,這要比金剛三昧,般若波羅蜜,方便得多了。
不過煩惱來時,要至誠懇切念佛才行。如果念佛不誠不切,不但破不了煩惱,勢將被煩惱所轉。

        至誠念佛時,人家罵,我聽不到,心空空的;人家給不好樣子看,我看不見,心空空中樓的。所謂裝聾裝瞎。(其實並不是「裝」,而是真的見如不見,聞如不聞。

       雖然心空空的,但是一句阿彌陀佛始終不離心。心空空的叫空心,佛不離心叫不空法。空乎心,可以轉凡情;不空法,可以成「境智」。則我見生,但空法,則三寶來滅。有人說:「我不需要念西方阿彌陀佛,我的心就是佛。」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 這就是空法不空心,完全顛倒執著。你說:「不念佛,心就是佛。」那麼我也可以說:「你不念餓鬼,心就是餓鬼;不念畜生,心就是畜生。」這種說法是撥無因果的,是不承認因果律的存在的。他不知道心淨則佛土淨。心若念惡,則地獄餓鬼畜生相現;心若念善,則人天相現。所以心若念佛,自然佛土現。如果說:「不念佛,心就是佛。不念地獄,心就是地獄,乃至不念人天,心就是人天。」那麼法界緣起,勢被破盡,三世因果都歸斷滅。

        由此可見,心要是不空,就增長我見;要是片面地空法,輕者會落入無記,重者就墮入斷滅。徹底說起來,空法的人,也是「我見」作崇;若是不起我見,必不見於空,也不見於不空。因此,念佛人的心,要和太虛空一樣,或說是和一面鏡子一樣。你罵你打,鏡子都能照出來。你走了以後,鏡子裏一點影相不留,還是清清淨淨的。這叫作大圓鏡智。你不要認為人家罵,你聽不到,人家作臉色你看不見,就是傻瓜。要知道,那正是智慧者呀。如果人家罵,你也相對罵,人家作臉色,你也擺樣子,那叫識心造業。這樣,你會被業所繫,受苦無窮。你把苦因當作適意,豈不是傻瓜嗎?

         所以念佛人的心,要和太虛一樣,什麼都能包容,什麼都不能污染它。這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佛心。念佛人的心,要以這種境界為標的。大家看到太虛空嗎?劫末的時候,大火燒到初禪天,太虛空雖然容納了這樣大的火,卻一點沒被燒著,大水淹到二禪天,太虛空容納了這樣大的水,但一絲沒被濕著。大風吹垮了須彌山,一直吹壞到三禪天,太虛空容納了這樣大的風,卻絲毫沒被吹動搖。要是念佛人也念到這種地步,若來容苦,樂來容樂,如意不如意來都能容納,卻不被其所動,這就是和太虛空一樣了。像這種境界,老祖師有一句話,就是「把一句佛號,念到風吹不透,雨打不濕。」這種境界太高了,這是所謂「用大圓鏡智導發境智」,不是凡夫一時能辦到的,不過凡夫也可從淺近處修學。

        怎麼修學呢?

        就是不看外境,不聽外境,不為外境所轉,裝聾裝瞎,一心念阿彌陀佛就對了。

        為什麼說這種境界太高了呢?因為念「阿彌陀佛」是「境」,也名為「法」,我們能念佛的「念」,叫做「智」,也叫作「心」。就心和法來說,便是「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這種道理,因為今天時間不多,暫且不談。我們今天談談境和智。

         我們能念佛的那一念,叫做智,所念的阿彌陀佛,稱之為境。佛本是無,心念故有;心本是無,佛起才有。所以我們的念佛「心」 ,是阿彌陀佛佛號所起的,如果「佛」不起心,那麼,這心必是殺盜淫等惡緣所起,那就不叫佛心了。

         同時「佛」也不是獨立的,是因為心念才有的。要是心不念佛,外面的境,必現其他各種業道。所以「心不孤起,佛緣起心;佛不孤起,心緣起佛。」我們是以自己的「佛心」念自己的「心佛」,因此,欲求往生,就絕對沒有不往生的道理。

        心念佛,稱作為智境,佛起心稱作為境智。可是當我們用智去照境的時候,也正是境起智的時候,也就是說,當我們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也正是阿彌陀佛起我們這一念的時候。阿彌陀佛起我們的這一念,叫做「境智」。我們至誠懇切念佛,必能引發境智。如果引發境智,那便是阿彌陀佛和我的念佛心,起相應了。相感則通,佛和我心相應,才能往生淨土。

        怎樣才是阿彌陀佛和我相應呢?

        當阿彌陀佛和我相應的時候,就可以看見阿彌陀佛了,可以現前見佛,也可以定中見佛,或夢中見佛,或臨終時見佛,或命終以後生到西方見佛,這都叫作修成功了念佛三昧因此,我們要修成念佛三昧,也就是要求啟發這種境智。十方世界的眾生,可以用四種智導發這種境智。

第一輩的眾生,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用這個心,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如文殊、龍樹等)。這輩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定生常寂光土。隨其大悲心願,也可生到實報莊嚴土。他們是以大圓鏡智,導發境智,所以說太高了,不是凡夫所能辦到的。

第二輩眾生,在十方世界的國土中,以平等性智,導發境智往生西方。他們生到西方,生在實報莊嚴土,也可分證寂光土。(無時間解說,只可從略)

第三輩眾生,於十方世界的國土中,以妙觀察智導發境智,往生西方。他們到了西方生在方便聖居土。(也從略)

第四輩眾生,就是我們大家了。一切愚癡凡夫,甚至五逆十惡,只要真心念佛,至誠懇切,都可往生到凡聖同居土。我們是怎樣導發境智的呢?我們是以成所作智導發境智,往生西方。

        什麼是成所作智呢?

        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僅僅成其所作的功德,不摻雜別心和邪念。例如,眼見色,只分清楚紅的黃的,沒有僧愛二心;雖分別色而不起憎愛二心,叫作「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這樣,眼識便轉名為成所作智。所以念佛人,就得裝瞎,見一切色不生憎愛二心。耳鼻舌身,也如此。所以眼耳鼻舌身,遇境不起僧愛二心,就轉識心而為成所作智了。這種成所作智,雖然是凡夫所修習的,但是它的功德與大圓鏡智是相同的。這是我們念佛用功的要緊處,大家應特別注意。在這七天中一定要五根清淨,用成所作智導發境智,定可往生。

        用成所作智導發境智,說起來似乎很深,但是作起來卻很容易。眼睛不亂看嘛;耳朵不亂聽,只聽佛號嘛;鼻子不亂嗅,只聞旃檀香嘛;嘴巴不亂說話,只念佛號嘛;身子不亂其他觸念嘛。這還辦不到嗎?這樣念去,叫做「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不要說七天如此臨終定得往生,就是一天如此,也得往生。不要說一天如此,定得往生,甚至十念如此與也得往生。《阿彌陀佛經》不是告訴我們,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嗎?不過,所謂一念,是指臨命終時,最後一念而言,不是我們現在這一念。因為臨命終時最後那一念,再沒有後念了,所以能往生;假使還有後念,便要隨著後念走了。所以我們現在縱然念出清淨的一念,可是下面又起後念,後念一起,便又隨著後念走了,所以不得往生。

        由此可知,成所作智導發境智,就是要守護五根,不使它落入五欲。只有和五欲不發生關係,才能導發境智,導發境智便可蒙佛加被,往生極樂。如果五根起了五欲,那只有留在裟婆受苦了;要是五根不落入五欲,那便轉識成智了。我們念佛到這種地步,往生西方極樂,就沒問題了,便可生到凡聖同居士中去了。

        初果以前的聖人,和我們一樣都生在凡聖同居士。二果聖人也生到凡聖同居土,就是三果聖人,功德力小的,也是生到凡聖同居土,功德力高的,才可生到方便聖居土了。可是我們雖然生到凡聖同居土,也可參與常寂光土。為什麼呢?經中不是說麼,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嘛。這是因為你裝聾裝瞎的時候,正和大圓鏡智的空心,有一分相似的地方呀。因此,不要認為裝聾裝瞎是傻瓜,那正是「大智若愚」,是大智慧者呢。既然裝聾裝瞎和大圓鏡有一分相似,其餘的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就不用說了。

        希望大家,把五根收攝起來,不要它落入五欲。一心念佛,以成所作智,導發境智。這樣用功念去,一定可把一句佛號念到「風吹不透,雨打不濕」。若是念不到這一地步,那只怪你沒有誠願,自己討閑岔,不能怪別人。現在大家用功念佛。





[attach]304[/attach]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13454.htm)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