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彌勒淨土介紹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2-5-4 17:26
標題: 彌勒淨土介紹
節錄自四大淨土比較研究-聖凱法師
一、序論
我們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是缺陷多、苦難多的世界。面對這個多苦多難的世界,而引發嚮往美好的世界,是應該的,也是一切人類所共有的。佛法的根本意趣,是「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
(1)重視自己的理智與道德的完成。到了大乘佛法,進一步的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2)在佛法的普及聲中,佛弟子不僅只要求眾生自身的清淨,更注意到環境的清淨。印順法師說:「聖者們的修證,與身心修證的同時,對於(眾生)人類的苦難──社會的、自然界的苦難,要求能一齊解除的,那就是佛教淨土思想的根源。」
(3)於是,比對現實世界──釋迦佛土的缺陷,而表達出他方清淨佛土,這是佛弟子共同的願望。
淨土是大乘佛法的重要特色,淨土思想與大乘佛教實有不可分離的關係。佛在各種大乘經典中曾經宣說各種佛淨土,常見有阿彌陀佛之西方極樂世界、阿佛之東方妙喜世界、藥師佛之東方淨琉璃世界、彌勒佛之兜率淨土,另外還有《華嚴經》之華藏世界、《法華經》之靈山淨土、《大乘密嚴經》之密嚴淨土、《維摩詰經·佛國品》宣說的唯心淨土──心淨土淨。在這些淨土中,最為中國佛教徒熟悉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彌陀淨土;彌勒淨土傳入中國時,曾流行一時,但自從道綽、善導起而弘揚彌陀淨土,再加上彌勒下生思想被野心政客所利用,所以也就逐漸式微了; 至於其他淨土,雖然隨著經典傳入中國,但是都未能引起反響。
中國佛教的淨土思想發展地極為特別,經過上千年的歷史發展,「淨土」似乎專屬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在往生極樂淨土法門中,也不像後世以念佛為主,經典中原來是以諸行往生的。這當然是佛法適應世諦流布,因適應中國的時、地、人而採取的方便。但是,佛教發展到今天,時代在迅速地發展,佛教要掌握時代的命脈,就必須在傳統的淨土思想中,抉擇出適應今天環境的方便,這是現代佛法弘揚者的任務。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2-5-4 17:29
彌勒菩薩
彌勒,梵名Maitreya,巴利名Metteyya。又稱梅旦麗耶菩薩、末怛利耶菩薩、迷底屨菩薩、彌帝禮菩薩。意譯作慈氏。
(1)修因時,以慈心利他為出發點,所以以慈為姓。據傳此菩薩欲成熟諸眾生,由初發心即不食肉,以此因緣而名為慈氏,這可以從彌勒的本生談《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即有彌勒菩薩因地修慈三昧而不食肉的記載。
(2)《華嚴經·入法界》:「或見彌勒最初證得慈心三昧,從是已來,號為慈氏。」
(3)由此經文可知彌勒菩薩最初因地發慈心,修慈三昧,從此之後,生生世世常以彌勒為名。慈是四無量心中之首,此慈從如來種中生,能令一切世間不斷佛種,故稱為慈氏。
釋尊預記彌勒菩薩將於未來人壽八萬歲下生成佛,這思想從小乘佛教即已流傳,《長阿含經》的《轉輪聖王修行經》、《中阿含經》的《說本經》等都有記載。
本來,彌勒菩薩比釋迦早發心修行,而因為釋尊精進勇猛的緣故,所以卻反而比彌勒菩薩早成佛,這就是經論中所說的難行道與易行道。
如《大寶積經》的《彌勒菩薩所問會》說:彌勒菩薩於過去世修菩薩行,常樂攝取佛國、莊嚴佛國,我於往昔修菩薩行,常樂攝取眾生、莊嚴眾生。然彼彌勒,修菩薩行經四十劫,我時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由我勇猛精進力故,便超九劫,於賢劫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由此可見,在因地修行時,釋尊以度化眾生為主,彌勒以攝取淨土為主,開顯出二種菩薩行:一為信願的淨土菩薩行,一為悲濟的穢土菩薩行;這也是易行道與難行道的差別。
《彌勒菩薩所問會》又說:「彌勒菩薩往昔行菩薩道時,不能捨施手足頭目,但以善巧方便安樂之道,積集無上正等菩提。」所說的善巧方便安樂之道,即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說:晝夜各三,正衣束禮,下膝著地,向於十方,說此偈言:我悔一切過,勸助眾道德,歸命禮諸佛,令得無上慧。
這說的即是禮敬諸佛、懺悔、發願、隨喜、請佛說法、請佛住世、隨順佛菩薩學,與普賢十大願王略同。
這是易行道,易行的意義,即安樂行,以攝取淨佛國土為主,所以是多集佛功德的淨土行。
但是,易行道難於成佛,難行道反而容易成佛,所以釋尊比彌勒菩薩早成佛,這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釋尊的難行道富於大悲的精神,值得眾生仰慕、讚歎,但彌勒的易行道更契合人性,因人性中多怯懦、貪逸。
在初期大乘思想中,穢土修行勝進淨土修行,重視現實世界的淨化,這是值得注意的一點。
人類重視現實世間的淨化,這是人類共同的要求。印順法師認為彌勒與「明月」有關,明月是黑暗中的光明,代表著清涼與光明,為佛弟子的理想。
《彌勒大成佛經》讚頌彌勒說:「光明大三昧,無比功德人。」接著說:「南無滿月……一切智人。」這是以滿月的輝光,形容彌勒的確證。《彌勒菩薩所問經》也說:「遍照明三昧,普光明三昧,普遍照明三昧,寶月三昧,月燈三昧。」由此等文句,可證明彌勒與月光的關係。
印順法師說:「這象徵此界是五濁惡世,苦痛充滿,惟有彌勒菩薩的慈濟,才是黑暗的光明;這難怪佛弟子祈求彌勒菩薩的人間淨土的實現了!」這是用月光來象徵彌勒菩薩的聖德。
在《阿含經》中,除了成道前的釋尊以外,彌勒是唯一提到的菩薩。廖閱鵬的《淨土三系之研究》說:「從佛教史看,彌勒是唯一貫串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的菩薩,遂成為大乘菩薩道的典型人物。」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說:具凡夫身,未斷諸漏……此人今者雖復出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佛記此人成佛無疑。
彌勒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並不是沒修行的人,相反地,他開示出菩薩在五濁惡世中的修行,不應專門修定斷煩惱急於一己之解脫而落入小乘,而應該重於利益眾生的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等功德,這是注重現實世界、積極救濟的菩薩精神。
彌勒不但是菩薩道的典型代表,最重要的他是將來成佛的補處菩薩,與娑婆世界因緣深厚,便成為佛弟子倚仗的物件。同時,彌勒雖然生活在天上,但同在欲界,所以比較容易親近,於是便有上升兜率天問法的事情。
現代社會由於物質極端發達,人們成為機械的奴隸,人們對世界抱著恐懼與不安。在現代美國的哲學家摩里斯所著的《開展的自我》中,為了使人們向創造的生活進步,應該採取那一條道路,徵諸過去的歷史,他選擇了十三條道路,徵求學生的意見,測驗的結果是「彌勒之道」占全體百分之四十。
同樣美國的文明批評家曼福特說:古代佛教徒所預言的「彌勒」時代,將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無論是古代的人們,還是現代社會的知識份子,對彌勒的清涼與光明都翹首期盼,所以提倡彌勒淨土是現代佛教徒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2-5-4 17:31
2、彌勒菩薩的本願
彌勒是當來佛的思想在《阿含經》即已出現,所以在經典中,所能看到的彌勒本願,皆是與釋尊的本願對比的形式而出現的。
如《大寶積經》的《彌勒菩薩所問會》說:
彌勒菩薩往昔行菩薩道時,作是願言:「若有眾生薄淫怒癡成就十善,我於爾時,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難!於當來世有諸眾生,薄淫怒癡成就十善,彌勒菩薩當爾之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由彼菩薩本願力故。
彌勒菩薩的本願顯示,當世間眾生的淫怒癡習氣減輕,俱修十善業時,彌勒將下生成佛。
從此彌勒本願中於是生一股積極從事淨化現實世界的精神,充滿入世修行的本懷,這正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
所以太虛大師說:「彌勒淨土,是由人上生,故其上生,是由人修習十善福德成辦,即是使人類德業增勝,社會進化成為清淨安樂人也,因此可早感彌勒下生成佛,亦為創造人間淨土也。」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2-5-4 17:37
3、彌勒菩薩的淨土
彌勒菩薩的淨土可分為現在的兜率天淨土與未來人間淨土兩部分,我們分別加以介紹。
兜率,梵名Tusita,又稱作都率天、兜術天、兜率陀天,義譯為知足天、妙足天、喜足天、喜樂天。謂於五欲境知止足故。
乃欲界六天之第四天,位於夜摩天與樂變化天之間,距夜摩天十六萬由旬,在虛空密雲之上,縱廣八萬由旬。
兜率天可分為內院、外院,內院為補處菩薩說法處,即兜率淨土;外院是一般天人居處,仍有五欲樂。因兜率天是欲界天,此天的天人仍有五欲,但因為一生補處菩薩在此說法,往生此天的弟子得以追隨聞法修行,將來再與彌勒一同下生人間,故亦稱為淨土。
所以,兜率天淨土是暫時存在的淨土,其時間範圍乃是起自補處菩薩上生,終於菩薩下生。
兜率內院的狀況,《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有詳細的描繪,綜括經中所說,兜率淨土有四項特勝:
一、凡往生兜率淨土者,能立即面見彌勒菩薩,為其說法,其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如經中說:」
菩薩隨其宿緣為說妙法,令其堅固不退轉於無上道心。「這是出生快、聞法也快。
二、兜率淨土相當於一座巨大而華麗的講堂,淨土中的活動,總的來說,唯有聽法與聞法。
除了彌勒菩薩晝夜六時說法,其餘天女、樂器、樹聲、水聲……各種聲音皆在演說妙法。三、往生兜率天者,都將隨彌勒下生人間,共同建設人間淨土。
所以彌勒淨土的重心在於人間淨土;發願往生兜率,只是親近彌勒菩薩,將來隨同彌勒下生,淨化人間。
印順法師說:」彌勒淨土的第一義,為祈求彌勒早生人間,即要求人間淨土的早日實現。至於發願上生兜率,也還是為了與彌勒同來人間,重心仍在人間的淨土。
四、兜率淨土雖有無量無數的天女,但由於往生者皆系蓮花化生,應無男女淫欲之事,且依前所述,兜率淨土乃以聞法為主,似無暇顧及。
不過依彌勒菩薩示現之風格「不修禪定,不斷煩惱」,及經文中「不厭生死樂生天者」之意思,顯示兜率淨土於男女之事並未嚴格看待,似有兼收並蓄之喻意。
另外,兜率天之本意為知足天,即兜率天人於五欲不致放縱過患,且天人之行微細,如《長阿含經·忉利天品》說:「兜率天執手成陰陽」,兜率天為凡聖同居土,所以欲望之有無,是個人的修行問題。
未來人間淨土是彌勒菩薩下生我們這個世界而成佛度眾生,《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一七八說:
於未來世人壽八萬歲時,此贍部洲,其地寬廣,人民熾盛,安隱豐樂。村邑城廓,雞鳴相接。女人年五百歲,爾乃行嫁。
彼時諸人,身雖勝妙,然有三患:一者,大小便利;二者,寒熱饑渴;三者,貪淫老病。
有轉輪王,名曰餉佉,威伏四方,如法化世。……極大海際,地平如掌,無有比(坎?)坑砂礫毒刺。
人皆和睦,慈心相向。兵戈不用,以正自守。…時有佛出世,名曰慈氏,……如我今者十號具足。……為有情宣說正法,開示初善中善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為諸人天正開梵行,令廣修學。
輪王是以五戒、十善的德化來化導人民,使世間過著長壽、繁榮、歡樂、和平的生活。
佛教一向推重輪王政治,在這樣的時代,又有佛出世,用出世的正法來化導人間。理想的政治,與完善的宗教並存,這是現實人間最理想不過了!
竺法護譯的《佛說彌勒下生經》詳細地介紹了未來人間淨土的莊嚴及其殊勝。在這德化的大同世界裏,什麼都好,只有「寒熱,大小便,淫欲,飲食,老」的缺陷。
轉輪聖王是世間正法的象徵,而轉輪聖王至彌勒佛前出家學道,經中說:是時蠰佉王,聞彌勒已成佛道,便往佛所,欲得聞法。
時彌勒佛與王說法,初善中善後善,義理深遠。爾時大王復於異時立太子為王,賜剃頭師珍寶,復以雜寶與諸梵志。將八萬四千眾,往至佛所,求作沙門,盡成道果,得阿羅漢。
這代表了世間正法與出世正法的結合,這是彌勒系淨土思想最有現實意義的重點。這是佛教初期,從現實人間的、佛法的立場,表現出人間淨土的理想。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2-5-4 17:41
本帖最后由 至欽 于 2012-5-4 17:41 编辑
4、彌勒淨土的往生法門
彌勒淨土可分為兜率天淨土與未來人間淨土兩種,所以也就有不同的往生法門,而往生兜率天淨土主要是為了未來隨同彌勒菩薩來到人間成佛,這樣二者也就有相同之處。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中有五處講到往生兜率淨土的地方,窺基大師的《觀彌勒上生經疏》並且分為三品往生,這是抗衡彌陀淨土而施設,並不是很妥當,所有往生到兜率淨土的眾生都能見到彌勒菩薩。
現在挑出兩處作為往生彌勒淨土的法門。
經中說: 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花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上,於蓮花上結跏趺坐。……如是等眾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於兜率天上。
「窺基大師認為此段經文述修六事法,並且是上品往生:
一、精勤修諸功德,依窺基疏,修諸功德即是修福,亦名播種福田,而福田有三種:敬田、恩田、悲田。
敬田乃恭敬三寶,恩田乃報父母、師長恩,悲田乃悲一切痛苦眾生,此三者能生極大福報,是曰福田。
二、威儀不缺,依窺基疏,為堅守諸戒,即是持五戒、八戒、具足戒。
三、掃塔塗地,依窺基疏,為整理制多(即佛塔),修飾道埸。
四、香花供養,依窺基疏,為四事什物,隨給濟等。即以衣服、臥具、湯藥及其餘用品,隨所需要,即供給。
五、行眾三昧、深入正受,」凡夫行三昧聞思等定,聖人入正受隨所得禪,或凡三昧,非六行定,天行定者,必上生故,深住聞思,亦名三昧「。即是隨各人根性,使心不亂,但亦不必要修入深定。
六、讀誦經典,窺基法師說:」演說修習十法行等「,這是對於經典的十種行法,有書寫、供養、演說、諦聽、披讀、受持、開示、諷誦、思惟、修習等;此處之經典,狹義指彌勒經典,廣義則泛指佛教一切經論。
除了六事法,經中還多出一句:」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這種稱名往生的思想和《觀無量壽經》所說的同出一軌。
《淨土三系之研究》說:」彌勒淨土思想在後來的發展中,受到阿彌陀佛淨土思想的影響,摻入了稱名往生的修法,使得原本完全自力的彌勒淨土思想雜揉了他力傾向。「可是站在宗教的立場看,卻更能迎合大多數人的需求。
除此六事之外,經中還說:
佛滅後,四部弟子,天龍鬼神,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當作是觀,繫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當作是觀。
作是觀者,若見一天人、見一蓮花,若一念頃,稱彌勒名,此人除卻千二百劫生死之罪;但聞彌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卻五十劫之罪;若有禮敬彌勒者,除卻百億劫生死之罪,設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華菩提樹下,亦得值遇,發無上心。」
這段經文是彌勒兜率天淨土往生法門的總結,往生兜率天除了人以外,天龍八部等非人也可以往生,顯示兜率淨土的攝受物件相當廣泛;持戒、行十善是往生兜率的正行。強調聞名、稱名、禮拜的重要性。但客觀地說,此三者只可視為輔助行,否則彌勒淨土思想的精神將遭到扭曲。
在部派佛教時期,便有高僧通過禪定的修習,以神通力上生兜率天;然後是死後以福德業力往生兜率,主要是修習十善法,這是佛教正統的思想;等到阿彌陀佛淨土興起後,受他力救濟思想的影響,於是便有聞名、稱名、禮拜等往生法門。兜率淨土的本意是下生人間實現未來人間淨土,這樣便轉化為著重上生兜率淨土。
印順法師說:所以說彌勒淨土,必須理解這人間淨土的特色。有的把這人間淨土忘卻了,剩下求生兜率淨土的思想,以為求生兜率,比求生西方要來得容易,這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教說。
往生兜率淨土的目的是為了將來能隨彌勒佛下生人間,所以往生人間淨土的方法之一是往生兜率淨土,這也是很安穩的途徑。
未來人間淨土還有極長時間才實現,因此也可以發願為菩薩,生生世世不離世間,這樣也能恭逢其會。
彌勒菩薩的風格是:「具凡夫身,未斷諸漏,不修禪定,不斷煩惱」,這正是菩薩的」留惑潤生「,菩薩為了度眾生,雖有能力證入實際,卻不願意證入,因此不斷煩惱。
將來的人間淨土之實現,必須先由現實人間的建設開始,這就需要菩薩不辭生死勞苦生生世世的努力,有更多的人加入大乘菩薩的行列,人間淨土愈有實現的可能,這是成佛的正常道,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