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楞嚴經 - 31 - 唐朝中印度沙門般剌密諦翻譯 [打印本頁]

作者: 釋大寬法師    時間: 2012-4-25 20:17
標題: 楞嚴經 - 31 - 唐朝中印度沙門般剌密諦翻譯
楞嚴經 - 31 - 唐朝中印度沙門般剌密諦翻譯

今天我們從《楞嚴經講義》38頁,
[甲九  歷明傳譯(分四)]
[乙初  主譯人二  譯語人]
[三  證譯人四  潤文人]
[今初]
也就是說:
十門裡面的第九門,
這一部經是怎麼傳來的?
是誰翻譯的?
歷明傳譯。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
這個是主譯人,
最主要的翻譯的人。
說在唐朝,
中天竺;
當時候印度分五個區:
東、西、南、北、中,
就是東天竺、西天竺、
南天竺、北天竺、中天竺,
那麼,他是屬於中天竺,
天竺就是印度了。
「沙門」也就是出家人,
說: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
就是了解心的本源。
般剌密諦,翻譯成中文叫做極量,
北極圈的極,數量的量,
極量,
這是一個非常有才幹和智慧的出家人,
就是他是主譯人。
在這個有幾點感動的地方,
中國需要這一部經典,
所以,智者大師
在天台山拜經台拜了十八年,
可是,
智者大師跟《楞嚴經》無緣,
這求法也是心切。
傳法的人不惜身命,
他把這個手臂剖開來,
把這個布放在裡面,
細的布抄經,放在裡面,
也是冒著生命危險。
再來,
翻譯得非常的嚴謹、謹慎,
也是第三點讓我們感動的地方。
我們後代的一切比丘、比丘尼,
或者是在家的護法居士大德,
這一本《楞嚴經》傳到中國來,
是吃盡了多少的苦,
歷盡了多少的辛酸,
而我們今天能夠坐在這裡,
祖師大德還把註解寫得很清楚,
我們能不好好用功嗎?
這就是我們要珍惜的因緣。
看底下,
[唐,是朝號,]
也就是唐朝。
[紀時也。]
[按譯經圖記,]
[此經翻譯在唐朝,]
這個《譯經圖記》,
我查這個佛學大辭典,我念一下,
凡四卷,
唐代靖邁,
靖就是左邊一個立,右邊一個青,
青色的青;
邁就是泰國的北部,清邁的邁,
唐代靖邁撰,
提手旁,
就是撰。
列記自漢明帝之迦葉摩騰以下,
漢明帝到唐代的玄奘三藏為止,
總共一百一十七人所譯之經論,
其下一一附載譯者之小傳,
也就是每一個人都附有小傳。
所以,這個《譯經圖記》,
也可以說一百一十七人、譯者,
裡面有一些小小的故事,
背後都有一段偉大、超越的地方。
說:此經翻譯在唐朝,
[則天]大家都知道這是武則天。
中國有二個女皇帝:
一個就是武則天;
第二個就是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雖然不是皇帝,
但是,等於她在掌權,
她垂簾聽政,
所以,幾乎統統她在處理的。
則天[罷政,]
罷,「罷」就是還政,
就是她沒有執政了,
就把這個政治中心交出來,
罷政。
[中宗嗣位,]
「嗣位」就是繼承。
[神龍元年,]也就是西元705年。
[五月二十三日(此應是開始譯經日)。]
[中天竺,是譯主生處。]
[天竺乃西域國之總名,]
[譯為月邦,]
[有聖賢繼化,如月照臨。]
[地當南閻浮提中心,]
[即今之印度,]
[有九萬餘里,]
諸位!
他們的這個計數,
跟我們現在的公里數是不一樣的,
他們這裡的「里」很小。
所以,九萬餘里,
如果你把它看成九萬公里的話,
那就超過我們整個地球的這個圓周了,
我們環繞這個地球,四萬多公里;
這個九萬餘里當然是‥‥‥
里數應該是很小,
不是我們現在所計算的公里。
[分東、西、南、北、中五區,]
[共七十餘國。]
七十餘國就是一個一個小國,
一個一個小國這樣加起來。
[師]就是般剌密諦,
[乃中天竺人,]
[未詳何國。]
[沙門,乃出家修道者之通稱也,]
[此云:勤息,]
[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如果我們出家人做到了這幾個字,
才堪稱為一個沙門。
也就是勤修戒定慧,
要息滅貪瞋癡。
所以,我們一個比丘,
或者是一個比丘尼,
常常動念生氣,
其實,已經不夠資格了!
為什麼呢?
要息滅貪瞋癡。
[又云:]
[「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
了解心的本源,
那麼,就是清淨自性,
故號為沙門。
[是則沙門二字,故不易稱,]
[若不修戒定慧,]
[未斷貪瞋癡,]
[一心本源未達者,]
[皆愧稱為沙門也。]
所以,要稱為沙門,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譯主則堪當此稱。]
[又有四種沙門:]
[一、勝道沙門,]
也就是[修行證果者。]
就是有內證的功夫。
[二、說道沙門,宏法利生者。]
[三、活道沙門,]
就是[持戒修身,以道自活者。]
[四、汚道沙門,]
[不持戒律,敗壞佛門者。]
所以,凡是一切出家眾,
聽到這個,
都應當約束自己的身口意,
檢視自己的行為。
[譯主則屬前三種。]
39頁,
[般剌密諦,譯主別名,]
[此云極量,乃才智僧也。]
我們人活著要有智慧,
有才幹、有智慧。
[譯者,易也。]
就是翻譯,改變的意思。
把梵字為華文,
[翻梵字為華文,]
諸位!
底下加二個字:之音,
就是把梵字翻作華文的音聲。
譬如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如果他不翻譯說「大智慧到彼岸」;
但是,他沒有翻譯成中文,
只有翻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他只有翻譯到這個階段而已,
所以,這個「華文」後面要加:之音,
它只有音聲,
翻譯這個梵文的音聲。
[翻梵音為華語,]之音。
[所以有翻字、翻音之別。]
[西域語字,與此全殊,]
就像我們看那個梵本,
我們完全看不懂,
如果沒有祖師大德來犧牲小我,
吃盡苦頭來翻譯成中文,
我們哪看得懂啊?
要不然,明天大家發一本梵文,
打開,哇!
一個字也看不懂啊!
是不是?
所以,我們要特感謝這些譯經的祖師大德,
因為西域的字、語字,與此全殊,
[若觀梵本,音字俱不翻,]
[非惟不知其語,]
[兼亦不識其字。]
不把梵文翻譯成中文,我們哪看得懂啊?
音也不知道,
義也不知道啊!
是不是?
語也不知道。
[須先隨其音,以此方之字易之,]
[名為翻字,]
[方可讀之,]
[但同密咒,翻字不翻音,]
那也不行!
是不是?
[仍不知其為何等語,]
翻字不翻音,也不行!
[必須兼通兩國言音者,]
[一一變梵音為華語,]
[謂之音字俱翻、]
[如諸經文,]
[可以識言詞明義理也。]
這樣才能夠了解言詞,
也可以明了義理。
就像我們今天看的這個經典,
很順,全部都中文,
都看得來,
當然,這個統統是經過翻譯的。
[特科為主譯者,]
「科」就是特別把他列出來,
為什麼?
[乃譯場之主也。]是最重要的人啊!
說:[此經藏於龍宮,]
[因龍勝菩薩,至龍宮說法,]
[見龍藏中,有此一經,]
[披閱之下,歎為希有,]
[特默誦而出,以利閻浮眾生,]
我看了很多《楞嚴經》的註解,
有的居士寫註解,
或者是法師寫註解,
寫到這個龍宮,都鬧了一個大笑話,
他說這個龍宮是在海底。
這個龍宮不是在海底,
因為不知道來龍去脈,
所以,看到「龍宮」,
以為是海龍王住的地方,
海龍王住的地方,怎麼會有《楞嚴經》呢?
就不知道它的出處,
不知道。
這「龍宮」是什麼呢?
這是我自己在國家地理頻道,
還有 Discovery 頻道看到的,
喔!這龍宮原來是這樣子:
這個絲路,
絲路從咱們中國延伸,一直到中東,
這也是佛法的路線,
也是絲路的路線。
這二十世紀來,
中間有大國跟小國,
那麼,有的已經毀滅了,
那麼,這個歷史學家就去考據了,
我就看到「龍宮」二個字。
它這個「龍宮」怎麼來的呢?
就是一個國王,
國王,一個國家裡面的皇宮,
皇宮裡面的館藏書籍的地方,
館藏書籍的地方,
而這個書籍的地方,
是列為國家重要的寶庫,
這個二扇門統統是畫龍,
表示吉祥,
和皇帝出入的地方。
也就是國家皇宮裡面的圖書館,
大門統統是畫龍,
畫咱們中國這個龍。
包括四周圍的柱子,
統統雕這個龍像,
畫這個龍、雕刻這個龍。
喔!我現在才了解,
「龍宮」原來就是皇帝宮殿裡面,
特別保護的一個圖書館,
而這個館都是畫龍。
以前看到這個「龍宮」,
始終就是不知道,它到底是問題出在哪裡?
海龍王?
海龍王那裡怎麼會有《楞嚴經》呢?
潛水艇下去,
現在的科技這麼發達,
跑到幾千公尺底下,也沒看到龍宮啊!
現在知道了,
原來這個龍宮,
是皇帝保護住的一個圖書館,
算國庫,
典藏的地方,
而列為重鎮,
二十四個小時都派兵站在外面,
任何一本書帶出來,
就會砍頭、會殺頭,
那個是國寶啊,
國寶啊!
所以,畫龍、雕刻龍的,
保護這一些經典的、稀世之寶的,
就稱為「龍宮」,
這樣講還有一個譜。
如果說:
這個龍宮跑到這個海龍王底下,
大海水底下,
聽起來就有一點玄,
也有一點會鬧笑話!
所以說龍宮,
就是我看到的是這樣子的依據。
所以,此經藏於龍宮,
因為龍勝菩薩至龍宮說法,
龍勝菩薩就是龍樹菩薩。
因為龍勝菩薩至龍宮說法,
見龍藏中,有此一經,
披閱之下,歎為希有,
可見那個是個圖書館,
沒有任何人可以進得了的,
他因為到這個國家裡面去說法,
然後,順便去他們的圖書館,
披閱之下,歎為希有,
特默誦而出,以利閻浮眾生,
默誦是整部《楞嚴經》背起來,
阿彌陀佛!
六萬九千多字,
將近七萬個字,全部背起來,
讓人有多麼的讚歎啊,
龍勝菩薩!
所以,特默誦‥‥‥
因為拿不出來,拿出來要砍頭,
只好用背的!
以利閻浮眾生。
所以,我們《楞嚴經》講完,
最後一堂是要考試,
考試就是默寫,
從《楞嚴經》第一個字默寫到最後一個字。
這叫做開玩笑!
看師父我要繳多少錢助錄啦,
不要做這種動作!對不對?
繳十萬也可以啦,
喔!這怎麼得了?
也沒有這種能力。
所以,見龍藏中,有此一經,
披閱之下,歎為希有,
特默誦而出,以利閻浮眾生。
[錄呈國家,亦視為希有之法寶,]
[藏諸國庫,禁傳諸國。]
就禁止了!
是不是?
[此經未來,盛名先至,]
大名先到了。
[因有梵僧,]就是印度僧,
[見智者大師,所立三觀,]
就是空觀、假觀、中觀。
[謂與彼國《楞嚴經》意旨相符,]
完全一樣。
[由是智者西向拜求]
[(天台山之拜經台仍在),]
[一十八年終未得見。]
[譯主志益此方,]發心利益中國,
你看,不得了!
這個般剌密諦,發心要利益咱們中國。
[初次匿經東來。]把這個經典藏起來,
[被守邊官吏查獲,不許出國,]
你看這個查得多麼的嚴格,
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要過海關,
不許出國。
[而宏法之願愈堅,]
[精進愈力,]
愈有力量,愈堅強。
[乃用極細白〔叠*毛〕,]
〔叠*毛〕就是外國細毛布,
叫做〔叠*毛〕,
很細很細的這個毛布,
細毛布,
就是我們現在的‥‥‥
類似我們現在的很好的料子的布,
微細的、上上等的布,
佔的空間很小很薄,
可以抄字的。
[書寫此經,]
[剖膊潛藏,]
這個「膊」就是接近肩膀的上肢;
上肢的「肢」會寫嗎?
肢:左邊一個月,
右邊一個支票的支。
接近肩膀的上肢,
叫做剖膊,
就是我們手臂,
就是我們所講的,把它藏起來,
開刀剖開以後藏起來,
把它捲起來,
外面用一層保護著,
保護著,
放進去。
[迨瘡口平復,再請出國,]
[關吏搜查不著,]
[乃得航海而來,]
[於唐神龍元年]也就是西元705年,
來到中國南邊的廣州,([達廣州,])
[適]剛好,
叫做適。
[房相]姓房的宰相,
以前幹過宰相,
叫房相。
[謫]
就是官吏因過,
降職調遣到邊遠的地方,
叫做謫。
我們現在直接了當叫做降職。
剛好房相,
就是以前當過宰相的房融,
這個宰相因為有過失,
官被貶,
然後,
被調遣到這個偏遠的地方,
[在廣州,]
[知南銓事,]
「知」就是掌管、就是負責的意思。
負責南、南邊的;
銓,
本來是選官之事叫做銓;
那麼,南是因為廣州在中國的最南邊。
所以,意思就是說:
房融這個宰相有過失,
貶到廣州來以後,
是負責南邊選官的事情,
要挑選哪一個起來當官;
連這個翻譯經典的事,
也是他一手承擔,
所以,叫做知南銓事,
「知」就是掌管、負責南邊選官的種種事務,
那麼,現在翻譯經典也是由他承擔。
所以,[請於制止寺,]
所以,請到這個般剌密諦,
來這個制止寺。
[剖膊出經,]
[譯成速回本國,]
[以解邊吏之難。]
邊吏之難。
[因譯主潛藏出國,]
[國王罪責守邊官吏,]
他會怪罪啊!
[故速回,]
[願以自身承當其罪。]
哎呀!讀到這一段,
讓人感動莫名!
人家為了傳法,
可以把身命豁出去,
把所有的罪自己承擔,
自己承擔。
[夫譯主冒禁艱苦,]
[不惜身命,]
[正所謂重法輕身,]
[功莫大焉!]
[我國眾生,均沾法施,]
[雖功成身退,未可忘其功,]
我們要牢牢記住,
人家多麼的辛苦!
我們中國的眾生,都沾到法施,
法的布施,
他雖然是功成身退了,
但是,不可以忘掉他的功德。
[而泯其名,]
「泯」就是滅、忘了。
所以,[故宜首標,]
[以重元勳也。]
「元勳」就是功德之初者,
叫做元勳。
因此,我們要飲水、要思源,
感謝這個般剌密諦。
[乙二  譯語人]
之前是把這個梵音翻成華文之音,
現在要把它翻譯成中文,
把這個音翻譯成中文。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烏萇國,
[烏萇國名,]
玄奘大師在他的傳記裡面,([《奘傳》])
[名烏仗那,]
[華言苑,]
「苑」就是我們所講的花園。
[即阿輸迦王之苑囿也。]
苑囿:有圍牆的園子,
圍牆的園子。
[舊稱烏場,]
[在北天竺。]
[彌伽釋迦,此云能降伏。]
諸位!單單這幾個字,
就值得我們警惕了,
修學佛道就是能降伏自我;
而我們眾生,
都是做重複、沒有意義的事,
不能降伏自我。
在佛經有一段比喻,
諸位!是很有趣的比喻,
它說:有一隻驢子,
有一隻驢子,
來到了農場外邊,
一個籬笆的外面,
看到了裡邊很多的葡萄,
成熟的甜葡萄,
成熟的甜葡萄,
牠繞著四周轉‥‥‥
找不到路口;
後來找到了,
找到了什麼?
找到了一點點的入口,
就是那個籬笆有破了一點點。
牠就想要進去吃那個葡萄,
但是,體積怎麼樣?
太大,
體積太大,鑽不進去,
這個驢子自己覺得很聰明,
籬笆開的洞太小,
體積太大,
鑽不進去,吃不到葡萄,
這個驢子自己認為自己很有智慧,
牠用什麼辦法呢?
牠就蹲在籬子外邊,
三天三夜不吃東西、不喝水,
這個驢子就會怎麼樣?
會瘦,
瘦‥‥‥
這個驢子很聰明,
那個籬笆的洞,
剛好瘦下來以後,咻!就鑽進去了!
鑽進去以後就:
哇!你看,
這個果園統統沒有其他的動物,
只有我一隻驢子!
牠慢慢吃,
就開始吃‥‥‥
吃了以後,
哇!營養又回來了,
又很胖了,
牠很高興,
自己覺得很健康。
是不是?
吃了差不多自己滿足了,
吃得很胖、很壯了,
要出來,
又發生一個問題?怎麼樣?
出不來,
又太大了。
糟糕了!
太大怎麼辦呢?
牠很無奈的,沒辦法了,
這麼胖鑽不出去,
那還是要等到好幾天啊!
這一次吃得更胖,又等了一個禮拜,
再瘦,慢慢瘦‥‥‥
不喝水、不敢吃葡萄,
不敢吃葡萄,
不敢吃葡萄,
慢慢瘦‥‥‥
沒有水了,
消了以後,一下子鑽出來,
牠自己:呼!
差一點被關在葡萄園裡面。
佛陀的啟示就說:
我們本來是自由人,
出生的時候,兩手空空的來,
本來你就是很自由。
是不是?
死的時候,兩手空空的去。
知道嗎?
從生到死,
其實沒有擁有過任何的東西,
你這鑽來鑽去,其實都是多的!
因為你要那種size才能進去,
你也要是那種size才能出來。
我們不小心掉進了欲望裡面了,
拼了老命想要帶走什麼東西,
諸位!帶不走,
而我們就在籬笆裡面鑽來鑽去‥‥‥
沒有得到的人,想要得到它;
得到了東西,又陷入那個陷阱裡面,
又想要跳出來,
這個佛經的比喻,知道吧!
眾生就是像那一隻驢子,
想要擁有更多的欲望,所以,貪瞋癡,
貪瞋癡養肥了什麼?
無明,
養肥了無明,
無明怎麼樣?
鑽不出來,沒有智慧,
所以,要等無明消除、貪瞋癡消除以後,
才能夠鑽得出來。
而你本來就沒有貪瞋癡,
你本來就在籬笆外面啊,
你本來就在籬笆外面啊,
你本來就是自由身啊!知道嗎?
慢慢的理解一下,
看看佛經這個比喻是很有意思的!
我們做了很多事情,都是多餘的,
你搞東搞西都沒用,
都是多的,
都是多的。
而不弄也不行啊,
是不是?
你要活著啊,
你要活下去啊!
所以,因此佛陀告訴我們:
我們每一個人,本來都是自由人,
你只要不要掉進去貪瞋癡的陷阱,
因為貪瞋癡都是多餘的,
你把無明養得很胖,
你出不來;
等到你要離開這個世間,
你也什麼都帶不走!
所以,講到這個能降伏,
我就想到這一隻驢子的故事。
[譯語,即翻音,]
[將梵音變成華語,]
[定言詞成章句,]
[厥功亦偉,]這個「厥」就是其,
就是他的功德、功勞也是很偉大的,
如果他不翻譯成中文,
我們梵音也看不來。
[故宜並列焉。]
這是烏萇國一個沙門、出家眾,
叫做彌伽釋迦,
把翻譯的音,變成我們看得懂的中文。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敬佛、敬法、敬僧呢?
這些經典都是出家眾用身命換來的,
沒有出家眾這樣子的翻譯經典,
我們看不懂的、
看不來!
所以,你看這個譯經師,
幾乎全部都是出家眾。
因此,為什麼要敬僧?
就是這個道理。
[乙三  證譯人]
[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
[古本有證譯人名一行,]
[今為加入。]
「古」就是以前的版本,
有這個證譯人名字一行,
現在也要把它加入。
[羅浮乃山名,]
[在廣東省,]
[為名山之一;]
[南樓寺迪師所住之處。]
[迪者,進也,]
[其師]他的師父。
「字」就是給予命名,[字以懷迪,]
給予命名,
叫做懷迪。
[取其常懷精進之意。]
所以,這個「迪」就是進,
懷迪,懷迪,就是常懷精進,
這是一個勉勵的法號。
[證譯者,謂於音字之中,]
音跟字的當中,
[總為參詳校正。]
看看音跟‥‥‥
梵音跟中文是不是翻譯得恰當?
翻譯得恰當,證明說翻譯得不錯。
[以師久習經論,]
這個懷迪沙門,也是久習經論。
[備諳梵語,]「諳」就是熟悉,
也非常的熟悉印度話。
[前二師]般剌密諦還有彌伽釋迦,
[雖兼美華文,]
[以乍來此方,]「乍」就是剛剛來,
剛剛來到這個地方,
[恐未盡善,]
恐怕翻譯起來還不怎麼完善,
經過懷迪沙門法師證明,
[經師證明,可謂盡美盡善,]
[亦未可泯其功也。]
這個當然是功德很大了,
這《楞嚴經》文章是翻譯得特好!
再來,
[乙四  潤文人]
潤文就是使文章更通順,
讓我們中國人讀起來很溜搭,
非常的通暢,
文辭、義理都美不勝收,
這個就要看中文的素養了,
也就是對中文必須有非常高的素養,
剛好碰到一個宰相,
宰相當然文筆就是特別好了!
[菩薩戒弟子,]
[前正議大夫,]
以前幹過正議大夫,
後邊會講到。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同」就是兼,
中書省、門下省。
平章就是均理政務,
平章百姓也就是顯彰法度。
這個中書省、門下省,
都是宰相的位置,
官位是非常的高,
非常的高。
這平章事,
就是他加了這個「平章事」,
表示確實有在服務,
確實均理政務,
是在彰顯法度的。
所以,這個平章事,
也就是他官‥‥‥起這個政務,
做這個什麼事,
叫做平章事,
平章百姓、政務之事。
這個「同」就是兼,
這個人官可大了,
中書、門下,
都是他管的,
都是他負責的,
平章事。
[清河,]就是地名,
他出生在這個地方。
[房融,筆受。]
房融,筆受,
這宰相。
[菩薩戒者,大乘戒法,]
[十重、四十八輕,]
那麼,十重四十八輕戒,
大部分都是出家人在誦的。
[通在家者受之。]
所以,
在家居士也可以受十重四十八輕戒的菩薩戒。
有的人講:
菩薩戒,在家居士可以看嗎?
可以的,
可以受戒,為什麼不能看?
但是,出家人在誦這個菩薩戒的時候,
在家居士是不可以參與的,
是不可以參與的。
[梵網經云:「欲受國王位時,]
[百官受位時,]
[應先受菩薩戒,]
[一切鬼神,救護王身,百官之身。」]
好!底下,
說:[房相遵之,]
這個房相就遵守菩薩戒了,
要受國王位,要受菩薩戒;
百官受位,要受菩薩戒。
對不對?
因為受了菩薩戒以後,
一切鬼神,救護王身,百官之身,
鬼神都會護持這個受菩薩戒的。
所以,房相遵之,
[以菩薩為兄,以佛為父,]
[故稱弟子,]
[此法銜也。]
「銜」就是職位和級別的名號,
銜也,
我們說:銜接,銜接,
此法銜也,
這個職位和級別的名號。
[下乃世職,]
[前者,先也;]
以前幹過正議大夫。
[正議,史稱正諫,]
也就是專門在勸諫皇上的。
[乃言官之名;]
那個要很大的膽量,
很大的膽量才敢面對皇帝。
[大夫者,]
[大正風化,扶樹人才,]
[有維持世道,舉薦賢能之責。]
就是選賢與能,
這個可是國家重要的職位。
[同中書門下:]
[同者,兼也。]
[中書]中書省,
[門下,]
[二俱內省,]
諸位!你不要看那個「省」,
這個跟台灣省、廣東省、福建省
這個「省」是完全不一樣的,
你不要‥‥‥
人家問:中國有幾個省?
你說:二省啊!
一個是中書省,一個是門下省。
喔!那就是大笑話了!
這個「省」是官位啊,
不能弄錯啊!
所以,中書門下,二俱內省,
[左、右相府之名。]
左、右相府就是左邊宰相、右邊宰相。
是不是?
這個官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中書省,多掌王言;]
皇帝講什麼,
他寫下來、記錄下來。
[門下省,多出政事,]
[融乃權兼兩相,]
喔!這個官可是大了,
中書、門下都是他管的,
[故曰同,]
[又僚佐非一,]
僚,所謂官僚,
就是官員;
「佐」就是輔助的人,
輔助的人叫做佐,
類似我們現在的隨扈。
說:僚佐非一,
[同預其事也。]
[平章事者:]
[平,均也;]
[章,顯也;]
顯也。
[書云:「平章百姓。」]
什麼叫平章百姓呢?
百姓有什麼事,要去處理啊!
是不是?
[即均理政務,]
[顯彰法度。]
就是要服務人群,
讓大家了解法律。
[事,即政務法度之事。]
[清河地名,]
[房相梓里也。]
就是鄉、故鄉,
房融這個宰相的故鄉。
他的兒子,
[融子]就是房融的兒子,
叫做[房琯,]
這個念琯 ㄍㄨㄢˇ;
也念琯 ㄍㄨㄣˇ,
ㄍㄨㄣˇ 三聲琯;
也念琯 ㄍㄨㄢˇ三聲琯,
房琯。
[父子俱相;]
這一家地理,
可能祖先種得不錯,(埋葬得不錯),
父親跟兒子都是宰相,
這個在世間人來講,
就是極為榮耀之事。
像我們林家到現在,沒出過宰相,
都是被「宰」比較多,
我們都是被管,
沒出過宰相。
[而融事略出琯之傳文。]
「融」是爸爸,
爸爸的事略,由兒子寫這個傳文。
[筆受者:]
[秉筆]就是執筆。
[確定文字,]
[翻字翻音之後,]
[委問華梵相當,]
[然後下筆,]
[亦譯場分職專司之名。]
[正脈]正脈就是《楞嚴正脈》。
[科為潤文人,]「科」就是列為,
列為潤文人。
[以宰輔之才,]
宰相是輔助皇上,
是不是?
宰輔之才這種才幹,
[潤色斯經,]
使文章、義理雙美,([使文義雙美,])
[故《楞嚴》語句文法,為諸經冠。]
所以,《楞嚴經》這個文章,
是美不勝收,
義理也很深,
這是佛教,
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部寶典。
今天我們有福德因緣具足,
師徒俱會一處,
來講這一部《楞嚴經》,
也算是佛門一大盛事,
諸位要珍惜!
[房相與此經宿有因緣,]
所以,[初請譯,]
剛開始就翻譯,
[次筆受,]
再來,下筆,
秉筆就是筆受,
筆受就是把它記錄下來。
[再潤文,]
把這個文章‥‥‥
為什麼要潤文?
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我們是中國人,
中國人就要寫中文,看得懂的、
看得流暢的,
翻譯的文章適合中國人看。
[後則奏入內庭,]
最後再奏入朝廷,
由皇上定奪。
[雖未得即時頒布,]
[後為神秀入內錄出,]
雖然還沒有即時頒布這一部經典;
你看,
這一部經典還得經過皇帝蓋章,
叫做頒布,
還不是隨隨便便寫一寫就可以流通,
沒那麼簡單喔!
後來為神秀入內錄出,
[復得家藏原本,]
家藏原本,
就是原來的家藏本。
[卒致流通,]
[盛行宇內;]
四方上下謂之宇;
古往今來謂之宙,
也就是盛行於十方,
我們今天所講的叫做十方,
盛行在十方。
[然融]就是房融宰相,
[不特有功於此經,]不只是有功於此經,
[實大有功於此土眾生。]
不得了,
翻譯這一本經典,
到現在我們還能夠認識這個房融宰相,
就因為翻譯這一本《楞嚴經》啊,
要不然,宰相你認識幾個?
你能背得出來嗎?
嗯?
背不出來!對不對?
中國的宰相,你背得出來嗎?
沒有幾個啊!
偶爾背一、二個,
再問下去,背不出來啊,
我也沒有背啊!
所以說:
翻譯這一本《楞嚴經》,
到現在,
流通到今天這麼長的時間,
我們還認識這個宰相。
所以,房融不特有功於此經,
實大有功於此土的眾生,
也就是我們中國,
因為房融宰相把它潤文,
使得我們看起來更流暢、更通順。
[九歷明傳譯竟]
這九門。
最後這個,
[甲十  別解文義(分三)]
就是第十門,
這經前十門,
這別解文義,其實就是整部,
開始講解整部經典了。
我們從開課,元月五日,
到現在六月中旬,
講了五個多月,
還沒有講到「如是我聞」四個字。
所以,這個別解文義,
就分為:
[乙初 序分二 正宗分  三 流通分]
[此三分,始於道安法師,]
道安法師是東晉道安,
西元312到385,
活了七十四歲,
西元312到385,
也就是道安法師出生,
然後到他入滅,
活了七十四。
[證於親光菩薩《佛地論》,]
這個親光菩薩,
是中印度摩揭陀國那爛陀寺之學者,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論師,
也生於六世紀中葉,
相傳為護法論師之門人。
我再念一遍:
親光菩薩的《佛地論》也是三分,
這個親光菩薩,
是中印度摩揭陀國那爛陀寺之學者,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論師,
這大師級的。
約生於六世紀中葉,
中葉,
相傳為護法論師的門人。
是親光菩薩《佛地論》。
[亦有三分之意:]
[一、起教因緣分;]也就是序分。
[二、聖教所說分;]那就是正宗分。
[三、信受奉行分;]也就是流通分。
與道安法師講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完全一樣。
([與道安法師全同,])
[故後代法師皆依之。]
來講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所以,我們這個十門,
就簡單的講解到這個地方,
接下來我們下一堂課要講解《義貫》,
為什麼要不厭其煩的講解這個《義貫》呢?
下一堂課,
《義貫》要從63頁開始講,
就是「大佛頂」這個名,
經題的名字。
因為有的人看文言文不受益,
文化水平不怎麼高,
聽起來有相當的困難度,
我們不厭其煩,
再把成觀法師的《楞嚴經義貫》
再看一遍,
因為這個是白話文,
也就是看這個經題,含有翻譯的人,
總共將近二十頁,
寫得特別好,
這內容值得我們參考。
那麼,我們今天這個地方就是十門。
好!諸位看看,
翻開《表解》,
翻開《表解》,叫做傳譯時人,
傳譯時人,
諸位看,
這個一看:喔!一目瞭然,
一目瞭然。
好!看第九,
第一O頁的第九、傳譯時人,
主譯人──
唐──就是中國的唐朝:
則天罷政,中宗嗣位,
神龍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事
(開始譯經)。
中天竺──中國話叫做月邦,
也就是今天印度的(五區之中),
也就是譯主出生的地方。
沙門──中國話叫做「勤息」──
也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般剌密諦──中國話叫做「極量」,
智慧辯才,極盡無量也。
譯──就是翻梵字為華文,
加二個字:
之音,
之音。
好!以下,
看下面,
又有四種沙門──
一、勝道沙門;
二、說道沙門;
三、活道沙門;
四、汚道沙門。
修行證果者,叫做勝道沙門;
宏法利生者,叫做說道沙門;
持戒修身,以道自活者,
叫做活道沙門;
不持戒律,敗壞佛門者,
叫做汚道沙門。
好!看左上方,
譯語人,也就是翻譯成中文了。
烏萇國──中國話叫做「苑」,
這個「苑」就等同花園。
也就是阿輸迦王之苑囿,
這個念囿 ㄧㄡˋ,
舊稱為烏場,在北天竺。
沙門,也是一樣,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彌伽釋迦──中國話叫做「能降伏」。
所以,什麼叫做最偉大的人?
就是能降伏自我的人,
誰先放下,誰先見佛,
修學佛道第一個重大工程,
就是降伏自我,
這個就是最重要的工程,
其他統統放下。
以能降伏內外魔障。
譯語──也就是翻音,
將梵音變成華語(定言詞成章句)。
證譯人──
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增城縣。
南樓寺──山中之寺也。
懷迪──迪就是進,
以此師常懷精進之意。
證譯──以師精通經論兼諳梵語,
所以,請他作證。
潤文人,也就是宰相房融,
菩薩戒,
弟子,
前正議大夫,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清河房融,
筆受。
菩薩戒──
《梵網經》、梵網戒本有十重四十八輕,
通一切人受;
另外有六重二十八輕,但在家人受。
六重二十八輕,出家人不受的。
兩種皆曰菩薩戒。
弟子──以菩薩為兄,以佛為父,
所以,自稱為弟子。
前正議大夫──前就是先,
正議,史稱正諫,
乃言官之名,
大夫者,
大正風化,扶樹人才,
有維持世道,舉薦賢能之責。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你看它分開來,
寫得多好!
同,同就是兼,
中書門下,二個省,
(二俱內省,左右相府之名)。
中書省──多掌王言。
門下省──多出政事。
平章事──
平均──
平章百姓,也就是均理政務。
章顯──就是顯彰法度,
顯彰法度。
事,就是政務法度之事。
乃是權兩相也。
也就是他的權力,包括中書、門下。
清河──是地名,
在河北的清縣,
房相梓里,就是故鄉。
房融──姓房名融。
筆受──秉筆確定文字,
潤色精細也。
第十、別解文義,
分三:
一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此三分,始於道安法師,
證於,
「證於」就是證明,
證明,親光菩薩也是三分。
所以,
中國、印度其實都是相同,
也有三分之意:
一、起教因緣分;
二、聖教所說分;
三、信受奉行分,
與道安法師全部一樣,
所以,後代法師皆依之。
道安法師分經為三分──
一、序分──就像人的頭,
一看到這個序分,
就是五官,
就很清楚!
這序分通常就是人、事、時、地、物,
就等於開會,
人、事、時、地、物,要講清楚,
是在哪一個‥‥‥
佛在什麼時候,
一時,佛在哪裡,
與多少的大比丘眾;
是什麼菩薩,
或是什麼阿羅漢果的。
就像我們要開會,
開會,
哪個時間、哪個地點、哪些人,
序分就是這樣子,
人、事、時、地、物,
序分。
正宗分──如人之身,
人的身體。
流通分,
就像人的腳一樣,
還有人的手,
人的足就會跑,
因此要流通,
把這個法寶流通出去。
那麼,下一堂課,
把這個《楞嚴經義貫》請出來。
好!休息十五分。

*******中間休息*******

63頁,《義貫》63頁,
我們希望這個《楞嚴經》,
能夠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所以,我們不厭其煩的,
把這個《楞嚴經》
由文言文再把它帶出來白話,
主要是給各文化水平、
初參、老參都蒙受益,
所以,煞費周章。
那麼,
《義貫》這一段也寫得挺好的,
也就是經題還有譯者,
寫得非常好,
值得我們拜讀,
值得我們來研究、探討。
63頁,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義貫
【卷一】
第一篇方便示導令悟本體
第一章了妄識真、明心見性
第一節 經題、譯者
我們就是要看這一段,
他內容寫得相當的好,
我相信這一段白話文的註解,
能利益很多的眾生;
那麼,對演講者來講,
比較不費力,
畢竟是白話。
所以,我們就念一念,
然後,須要解釋的,
我們就簡單解釋一下,
因為他都寫得相當的好了!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註釋
「大佛頂」:
「大」為形容詞,
修飾「佛頂」,
用以表示如來所證的功德。
如何才能真正稱「大」呢?
若真正大者,
則必須是所謂無量無邊,無有方所,
不在內、不在外、
不在兩間,
不著一切處,
於三界乃至十法界中,不著一法;
廓然如虛空,
故能容受一切而無罣礙,
亦不瞋惱,
亦不生心忍受;
所謂生心忍受就是:
我在忍,我在忍!
那有能忍就變成有所忍了。
意思就是:要叫你體悟無生的忍。
所以,也不能生心忍受,
就是:我在忍受!
那麼,這個就不是功夫了,
這個還沒有悟到空,
就是:我要忍耐,我要忍耐!
還有一個我相,
心、境的對立。
一切忍當體即空,
就是無生法忍。
廣如大地,
負載一切,
離一切相,
無有方圓大小、青黃赤白、
前後三際斷,
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
具如是之德,
以西洋哲學的術語來說,
即是:
「具有這樣的屬性(Attributes)」,
才能稱作真正是「大」。
那麼,
甚麼東西才具有如是之德呢?
除了真如本性外,
無有一法,得配如是之德。
而如來就是親證了真如本性,
故得以「大」來形容如來之性德。
這「性」就是本具的,
每一個人本來所具足的。
所以,我們既然要修學佛道,
就是要開發那個本具的性德,
開發本具的性德,
就是體悟諸法皆空,
體悟眾相不可得。
所以說:一等是學,直須無學,
這個就是直顯性德;
如果還得次第,
慢慢慢慢的來,
那麼,這個還不是性德。
「佛頂」,梵文為「鳥瑟膩沙」
(U?n??a),
又稱為「無見頂相」,
此為佛三十二相之一。
其相為:頂上有肉,高起如髻,
故又稱「頂上肉髻」。
此肉髻之頂
是一切人、天、菩薩都見不到的,
所以稱為「無見頂相」,
此是如來無量世修忍辱以及謙下於人。
諸位!看那個「無量世」,
那個「無量世」可是一種重要的啟示,
無量世,啟示‥‥‥
它的重大啟示是什麼?
也就是修學佛道沒有一蹴即成的,
也不是釋迦牟尼佛這一輩子來就能成佛的,
不可能!
那要修無量世啊,
修忍辱,
以及謙下於人。
諸位!
那個謙下於人可是重要啊!
這個謙下於人,
言外之意,也就是說尊重別人,
自己不狂妄、不自大,
什麼都用謙虛的語言來表達自己。
其實,謙下於人,
就是最懂得保護自己的人;
全世界最討厭的、共同討厭的人,
就是狂妄的人,
講話狂妄的人,大家都討厭,
一切賢能的人都遠離。
所以,我們應當謙沖自牧。
底下說:禮敬三寶,
為什麼要敬佛、敬法、敬僧呢?
三寶如樹木的根啊,
不敬三寶,禮佛無益,
內心裡面都沒有恭敬心,恭敬這個三寶,
那麼,你所拜的佛都是假的,
連最基本上的禮敬三寶都做不到,
談什麼修行呢?
禮敬三寶以及善知識,
故得如是之相:
以謙下一切,故頂高起,
為人所不能見。
所以,這個謙下、恭敬別人,
反而抬高自己、
昇華自己;
謙下、謙卑的人,
反而使自己的內心世界更昇華!
所以,境界高的人,講話不狂妄。
所以,佛得了無見頂相,
就是生生世世謙虛,
所以,以謙下一切,
所以,頂高起,為人所不能見。
此無見頂相是佛三十二相中,
最明顯,
也是最殊勝的一個,
以其居於頂上之故。
又,
「大」是如來所證的如如之理,
不生不滅;
而「佛頂」則是如來依本願力,
起於大悲,
累世為度生而勤苦修行,
所以,諸位法師!
佛就是這樣成就來的,
累世為度生勤苦修行,
完全不為自己。
所得的勝妙果報,
諸位!你想想看喔,
想想看,
哪一個人說往生了二千五百年,
全世界的人,供品還繼續上供?
除了佛以外,沒有第二人!
佛滅度二千五百年,
全世界無量無邊的佛弟子,
每初一、十五都上供,
到現在為止,都供佛、供法、供僧,
可以了解佛的威德力。
是不是?
哪一個國王死了以後,
到現在我們還拜他呢?
還頂禮他呢?還恭敬他呢?
沒有,
沒有!
而佛滅度二千五百年,
我們一提到佛,
喔!那是無比恭敬的聖人!
為什麼?
他開啟了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
讓我們在迷茫的三界中,
找到了一條光明的路線,
這個世間如果沒有佛法,
世間就暗了,
世間就暗了!
為什麼?
沒有人啟發我們的覺性啊,
一天到晚會勞碌、忙碌,
而忙這些完全與生死不相關的事,
跟解脫不相關的事,
因為我們要活下去。
活著又是很殘酷,
要競爭,
不活下去就得死;
要活就得競爭,
人還可真是難做啊!
要做到與世無爭還不行,
不得不爭,
因為要活下去,要面對現實,
要錢啊,
行住坐臥統統要錢,
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
我看電視是這樣講的:
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
那沒辦法了!
所以,因此我們要了解,
佛的偉大,
他這個殊勝妙果。
乃是最極清淨之善法,
超過一切人天、二乘、菩薩,
所以人天、三乘賢聖皆不能得見。
這裡所謂的「不能得見」,
不僅是指不能看見如來有相之頂,
其深密之義則是:
見不到如來的最高境界,
因為它是不思議的境界,
你用思議法,
怎麼能夠進入不思議的境界?
今天我們講的是不思議的如來藏性,
你用思議的生滅意識心,
仍然很難去體會不生不滅的境界是什麼。
因為這種最高境界是如來自證,
甚深秘奧。
而這部經所呈現的境界、
力用與法門,
正是從這至高、
最極秘奧的大佛頂上所出生的,
因此此經的法門也是至高、奧妙的。
附及,
「大佛頂」三個字,
如前所說,
「大」是修飾「佛頂」,
「佛頂」兩個字是在一塊兒,
應作一氣讀,
因此句讀是「大、佛頂」,
而不是「大佛、頂」──
這好可愛,
這成觀法師還寫得滿可愛的,
他怕你念錯了!
如果你念「大佛、頂」,
那就糟了!
要念「大、佛頂」,
要這樣念。
連那個念都是學問,
要好好的學!
是不是?
你這個句讀要念對:「大、佛頂」,
這樣讀就變成‥‥‥
如果你念「大佛、頂」,
這樣讀就變成
好像在講一尊「大佛」的頭「頂」了!
就錯了!
「如來」:梵文叫做「多陀伽他」。
義為,它的義理是:
乘真如之道而來。
「如」,為真如、不動、
真如之心、不動之心、
平等之心、不生不滅之心,
加一個「心」,
更強烈的描述「如」的境界。
所以,我們要用真如心、
不動的心、平等的心、
不生不滅的心修行。
之義。
此是佛所證之極理,
因此即是佛智的最高代表。
佛既證真如、平等、不動、
究竟解脫的智慧,
已體諸法皆如。
為什麼諸法皆如?
(《金剛經》裡面說: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諸法如義,這個「如」就是畢竟空,
諸法就是畢竟空,
觀一切諸法,
都是顆粒微塵所集合、匯集而成的;
乃至我們這個色身。
諸位到火葬場去看一下,
像我媽媽往生火化,
一拖出來,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我們就是一堆灰,
一點都假不了,
萬法無有真,離假一切真。
說:師父!您修行三十年,
您有什麼體悟?
有!
我的體悟就是:
萬般皆如幻,
無有一法真。
我媽媽的骨灰一拖出來,
哇!剩下骨灰,
就這樣子,
什麼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統統沒有!
然後,那個骨灰罈,
一個人這麼大,
火化以後,
那個骨灰,
那個罈、甕還裝不滿,
還裝不滿,
水分消失了,
真的!
地、水、火、風、空,五大循環,
周遍法界,就是這樣循環。
今生來了,攝取這個四大,
在《楞嚴經》講:
取宇宙中少部分的元素,當作是自己,
還死執不放;
但是,如果我們懂得放下,
我們的心就像虛空。
因此雖然這一點點,一即一切,
自性清淨立刻現前。
所以,誰先到達佛處呢?
這個世間修學佛道的人,
聽經聞法,蒙受到佛經的受益,
這是起點;
誰先放下,誰先見佛,
這個就是功夫,
看誰比較厲害啊!
大悟,
泰山崩於前色不變;
全世界都讚歎你,如如不動,
因為那個是虛幻的東西;
無量眾生傷害你、毀謗你,
那也是不可得,
你有這樣的功夫,就是佛了,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體悟到諸法畢竟空。
是不是?
所以,他是單刀直入,
沒有葛藤的,
還不能思惟,
即一切法,就離一切相;
離一切相,就具足一切法,
不離相,就卡在一個觀念裡面,
這個本不生滅,
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了。
然見眾生以不悟這個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
而妄造諸業,
枉受無量六道生死之苦,
我們受的苦,叫做冤枉受苦,
冤枉受苦,
就像我剛剛講的那一隻驢子一樣的,
跑進去葡萄園,那個就是欲望,
出來還得瘦出來,
就是多此一舉,
冤枉受這個六道,
無量的六道生死之苦。
因此我們所受的苦沒有意義;
但是,我們學佛吃的苦可以解脫、
有意義!
在座諸位!
從開課到今天,每節課都到,
你受的苦,很辛苦坐在那邊,
有意義!
聽經聞法能解脫啊、
能去煩惱啊、
日子過得多麼超越!
你站在制高點,
再看你們那個同參道友;
你們的公司行號;
你的朋友、親戚沒有學佛的,
你會感覺到,他們活得多麼的悲哀、
多麼的辛苦,
為了那一點點的錢;
為了那一點點的私益,
可以扯破臉,
兄弟姊妹都不要,
父母親也不要!
是不是?
冤枉的受六道輪迴。
於是依本住法,起於大悲,
「不來而來」度化眾生;
如是,度盡無量眾生已,
不見有一眾生實滅度,
也不見自己在度眾生,
也不作是念:
我在度眾生;
彼為我所度。
如是,如來雖來度眾生,
然亦「來而無來」。
為什麼「來而無來」呢?
「來」就是生滅,
生滅當體即空,就是不生不滅。
如來「無來而來」,
不生滅可以起作用。
所以,師父一直講:
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那是中國的方便說;
隨緣就顯現;
顯現,還是如如不動。
像摩尼寶珠,這樣才對,
才是佛的意境、
佛的悟境。
說:「無來而來」、「來而無來」,
故稱「如來」。
因此,
「如」是大智,「來」是大悲,
悲智雙運,就是「如來」。
又,
「無來而來」主要是就眾生而說的,
也就是大悲示現。
那麼,「來而無來」是就佛本身而言的。
再者,「來」,具體而言,
也就是來此世間示現成佛,
乃至從兜率天下,
入胎、住胎、
出胎:出母胎,
以及出家、修行、成道、
轉法輪、入涅槃等「八相成道」,
皆是如來所現的「來」之相。
所以,在這裡要特別注意喔,
在《大般涅槃經》裡面,
佛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
若說佛入涅槃,即是謗佛,
為什麼入涅槃即是謗佛?
佛本無生,哪裡有滅呢?
所以,入涅槃是指相,
不是指體,
要弄清楚!
相生,
在《楞伽經》裡面講:
相生、相住、相滅,
流注生、流注住、流注滅,
流注就像水流,
水流注,
三點水那個注,
相生、相住、相滅,
流注生、流注住、流注滅,
「流注」就是微細的。
我們不但這個相是生滅,
粗糙的生滅,你可以觀察得到;
連這個滅裡面的念頭,
也是微細的生滅,
難以覺察。
而佛悟得了本體,
然後,隨這個眾生的福報因緣來示現,
入胎、住胎、出胎,
以及出家、修行、成道、轉法輪、入涅槃,
其實,這個都是指相,
佛的本體沒有來、沒有去,
就本體來講,
沒有入胎、住胎、出胎,
沒有出家、修行、成道、轉法輪、入涅槃,
此是幻,彼亦是幻。
為什麼要八相成道?
因為要顯示
佛陀也是從平凡的人修行成道,
這樣我們才有希望啊!
對不對?
所以,如果把佛陀神格化,
會讓我們覺得我們沒有希望。
但是,要了解,
佛法的偉大,
在開啟每一個人的般若智慧跟解脫。
佛法,如果把佛陀神格化,
然後,一味的講求感應,
感應;
用感應來度眾生,
也許是一種暫時的善巧方便;
但是,如果把感應變成一個弘法的主體性,
把三藏十二部經典束諸高閣,
全部都講感應,
佛教 out!
out 死定了!
一定滅亡,
一定滅亡!
有的弘揚佛法,
把感應當作是主體;
把般若智慧,
三藏十二部經典經、律、論束諸高閣,
統統不談!
佛的心是什麼,也不知道。
你一直講感應,
我告訴你:拜神也有感應啊,
拜神也有感應啊!
對不對?
所以,一般的世間信仰,
只站在有求於神、感應、治病、
婚姻、事業,
從來不涉及到解脫。
如果佛法也流於世俗的感應、
治病、解決婚姻、事業,
佛法跟神教有什麼兩樣呢?
佛法的偉大在大般若智慧,
究竟涅槃到彼岸啊,
你每天念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你念假的嗎?
這個才是佛法的偉大。
所以,因此大乘經典怎麼記載,
佛右脅而生,
沒關係,我不在乎!
是不是?
這個不影響般若智慧。
佛出生走七步,
您行,我不行!
我出生沒辦法走七步!
是不是?
佛陀行,
我們‥‥‥
這個也不妨礙我學佛。
但是,如果把這個神格化,
變成佛教的主要的宗旨,
那佛教會滅亡!
把感應變成佛教的主體性,
把般若智慧擱在一邊,
佛教要滅亡的時間就到了,
跟神教沒什麼兩樣!
是不是?
基督教也是這樣子:
神啊!您賜給我愛啊!
是不是?
賜給我光明,
在神的引導之下,
我看到了彼岸。
是不是?
救我啊!
禱告神,好!
我們就來講吧,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開始,
二十世紀以來,
耶路撒冷,
以色列耶路撒冷,
戰爭沒有停止過的。
耶路撒冷叫做聖城,
聖城,
一開始是基督教的,
基督教分三大系派,
一、叫做羅馬正教;
二、叫做希臘正教;
三、叫做諾曼正教,
諾:承諾的諾,
曼:曼殊室利那個曼,
曼諾正教。
一開始是基督教的,
基督教的,
後來,耶路撒冷被回教佔領了,
羅馬正教派十字軍,
就是有名的十字軍東征,
就是基督徒殺回教徒,
就是:你要不要把聖城歸還給我們?
要不要?
回教徒當然拒絕了,
就殺!
根據歷史記載,
殺到那個人血流成河,
那個人疊高像城牆一樣高,
十字軍東征殺人,就是基督徒,
為了宗教,要奪回耶路撒冷,
就是這樣產生的。
好!
奪回來以後,
後來,又被回教佔領;
被回教佔領以後,
又被基督教佔領。
所以,現在的耶路撒冷,
是基督教、回教、猶太教,
三大信仰的中心,
從初世紀到現在二十一世紀,
很少沒有戰爭、沒有戰亂的,
沒有的,
號稱聖城啊,
聖城,
因為他們都求神嘛!
是不是?
我們沒有意見,
沒有意見。
是不是?
所以,和平要來自一顆智慧的心,
求神,
也要自己努力。
佛法也是這樣子,
大家都不肯容忍,
都不肯實踐佛陀的諾言,
佛經也只是個文字而已。
因此我們要了解,
佛教之可以跟其他宗教不一樣的,
佛法因為回歸理性、
回歸自性,
自己的自;
也回歸智性,
智慧的智,
它是完全符合科學的,
是非常理性的一個宗教。
所以,信仰是理智的延續,
不是感情作用,
就是你探討它,
愈探討,愈覺得非常有理性;
非常符合科學;
非常符合哲學。
是不是?
非常符合真理,
說得過去,
給自己境界一直提高,
也不是一直迷茫在感應裡面,
求神問卜、婚姻、事業,
把佛教弄得世俗化,
把真理完全蒙蔽在世間的利誘當中,
把佛當作是一個保險公司一樣的投保。
我們錯解了佛教教義,
同時不明理的,
也會做傷害佛教的事情。
因此,我們要好好的修行,
好好的修行。
好!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個地方。

(2007.6.16

說明:[   ]內為講經課本之內容
      〔  〕中括號內表須造字者,造字規則詳見範例說明表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釋大寬法師    時間: 2012-11-22 08:49
楞嚴經慧律法師(第三十一講)唐朝翻譯三藏電子書.pdf
楞嚴經慧律法師(第三十一講)唐朝翻譯三藏電子書.pdf

楞嚴經慧律法師(第三十一講)唐朝翻譯三藏電子書.pdf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