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8-27 20:24
標題: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53-104)》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七十一集) 2012/7/14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71
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学习这一句是春秋时候,楚国令尹孙叔敖接受这一位老者的劝告。他以这种谦卑、谨慎、廉洁的态度来做宰相,没有多长的时间整个楚国就大治了。我们可以看到,「国无谏臣,国必亡」,一个国家没有正直劝谏的大臣,没有敢把国家问题指出来的臣子,这国家迟早是要灭亡的。我们复习一下之前在讲「君道」,有说到的,「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谔谔就是敢于进谏、劝谏的臣子,所以汤王、武王那个时候国家就兴盛。而且更重要的,这些天子他接受劝谏,肯定这些正直的大臣。桀纣接受不了人家劝,甚至劝了都可能没命,那大家只能就是虚应一下而已,都是粉饰太平,问题就愈来愈严重,这是一个国家。
家庭也是一样,《孝经》里面告诉我们的,「父有争子」,一个父亲有敢劝他的儿子,「则身不陷于不义」。人非圣贤,当父亲的人,他也不一定已经契入圣贤境界,当他面对人生很大的诱惑谁要劝?儿子要劝。不然父亲一步踏错了,他一生清名就没有了。我们曾经遇过真实的例子,他的父亲年纪非常大了,七、八十岁有了,好像要娶二十几岁的女孩子。他儿子阻止他,父亲不高兴打儿子,这个儿子没有任何怨言。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父亲比较冷静下来,他感谢他儿子对他的劝告。诸位学长,准备好被人家打没有?「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现在这个时代,大家伦理道德的基础都不是很足够,面对亲戚朋友,种种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这不能怪他们,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立得住脚跟;最重要的,是我们真的有耐性、爱心,去护念他们、去劝谏他们。「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朋友之间会劝他一世清名才不会化为乌有。好朋友是互相护念他的道德,「君子爱人以德」,成就对方的德行;「小人爱人以姑息」,姑息就养奸,朋友也好、孩子也好,这坏习惯就愈来愈严重。
我们看下一句,一百三十八句,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
我们常看这些经句,感受到的这古人通达人性。从这一句看,生下来就显贵的人,他就是在人之上的人,很容易就骄纵、骄傲。尤其一些当大官的人,假如没有谨慎这一点,然后先培养好孩子正确的做人态度,就很难是不染着的。我的大哥他是警官,他们当时候,都曾经去服务这些台湾的大官,保护他们。这些官员的孩子要出门,都会跟他们照面,就发现有些官员的孩子很凶,出去那个铁门开的时候,官员的孩子觉得太慢,就骂人了,就很凶、很骄慢:慢吞吞的干什么?其实这些都是警官,也是公务员,到你们家来帮你们维护安全、保护你,你这样给人家骂,哪有不损德的、哪有不折福的?所以他的孩子只要这样骂人,这个官很快就下来了,很准。然后看到几位很好的官,他的孩子一出来很温和,客客气气的:您幸苦了,谢谢、谢谢。这种官愈做愈大,愈做愈好,老天有眼,明察秋毫。其实我们现在人的心都太粗了,都不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报。这样的真相,在我们的眼前一幕一幕都在上演。
我在海南,认识的海南省监狱系统那些领导者,他们谈起话来,真的我们有时候听了都流眼泪。一个监狱系统的一把手张发厅长,他在那监狱系统是一把手,在谈那些服刑人员,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他们出去了又进来,这是我的过失,要怎么帮助他们?我们曾经几个来听课的朋友,以前是在监狱里出来的,看到张厅长,当然他现在已经当很大的官,不是厅长,比这个还大,我也叫不清楚。他看到曾经在监狱里的服刑人员,你看他那种热情,就好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的亲切。所以难怪传统文化能够在海口这样发扬光大,利益这么多人。他们戒毒,辅助服刑人员把毒瘾戒掉的比例,那是全世界Number one的高。用孝道、用儒道释三教教育这些服刑人员,这些经验慢慢再把它传播开来会影响全世界。所以一个正人君子,真的可以给社会、国家很大的影响,你说一个监狱的官员,可以影响全国的监狱系统,可以影响世界的监狱系统。九月份我要回台湾一趟,就是我们整个监狱系统的领导聚会,要上两天的课。我为什么会被邀约?我是沾了张发厅长他的光,海南监狱听说这蔡某某,以前在海南那里做过这些事,我是凭他的福气,沾他们的光,去参与这两天的课程,真的影响到台湾了。所以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每个人真正尽了自己的本分,都做得到的。
《格言联璧》当中,有一个单元就是讲「齐家」,其中有一句讲,「安详恭敬是教小儿第一法」,教小孩子最重要的规矩在哪里,「公正严明是做家长第一法」。这个话当中我们想一下,安详,就是他一切言动不要着急,要教孩子稳重,不着急稳重,他的心是定的,定才会开慧。浮浮躁躁做事漏洞百出,所谓心浮气躁,一事无成,所以从小要教定、教稳重。一言一动着急了,要提醒,包含讲话很喘、很急:来,话慢慢讲。孩子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父母要很有耐性,他不对了,你要一次一次提醒他,然后陪伴他做对的。诸位学长,您的孩子讲话快不快?快。原因在哪里?我们也不慢。自己有这个问题,要察觉孩子的问题就不容易,自己都不觉得是问题,怎么可能会察觉得到孩子?所以「欲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教育还得在自己的身教当中下功夫。看到这一句,从现在开始,Right now,一举一动都要安详,Post要摆好,不能粗鲁、不能急躁,安详恭敬。孩子对人对事对物随时要恭敬。他假如对成年人讲话很无礼,要马上制止他,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对长辈不恭敬,他这一生坦白讲废了,为什么?他每天在折福。再来,一个不恭敬的人他怎么会有贵人?再来,他不恭敬了去团队,一定以下犯上。
《了凡四训》讲,「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我念这一段,你们怎么无辜的看着我?《了凡四训》要读三百遍,这老人家交代的,我们上了年纪不要硬背,可以多读就熟。而且你假如读历史,或者在你身边发生的事情,你再印证这句话特别容易记住,因为你理解它又印象深刻。看到一个军队走过去,我们上一节课讲的,这在《国语》里面记载,秦国的军队经过天子的皇城,那个军队很傲慢都对天子无礼,旁边的大臣就讲了:这个出去一定遭殃的。为什么?轻率傲慢,骄兵必败,就看这一个动作,回来真的被晋国打得落花流水,三个大将全部被抓去了。在《大学》里面,有一个「秦氏曰」,那就是秦穆公打了这个大败仗,昭告天下自己的罪过,讲了这一段话。因为他不听大臣的劝告,所以感叹自己的错误。
孔子也都有这些智能,他看一个小孩,两户人家可能有一些邀请,请对方来做客,请乡里面的孩子帮忙传一些话,这个孩子做什么事也挺积极的。就有人问孔子,这个孩子是不是很好学?很想求学问?孔子说不是,虽然他好像很积极要做一些事,可是我看他,大人还没坐他会坐下去,跟大人一起走路他跟大人平行走,他没有走在后面,他不是想求学问的,他是很想赶快当大人那种人。我听到这句话好像讲我,以前都是快快长大、快快长大,好像长大了可以做很多事。所以,您看孔子他看这些人的动作,就看到他的心态。这个心态假如养成了这个态度,好的,一生就因为这个态度有大福报;不好的,就被这个坏的习惯可能耽搁一生。多少人就是因为傲慢,最后被领导、被国君给判死了都有。
所以这个恭敬的人,他就不会放肆,《了凡四训》有一段话,叫「敬重尊长」,这一段话当父母的人一定要教,就是恭敬是第一法。「敬重尊长,与凡年高」,年龄比较长;「位高」,位置比较高,主管;「德高」,德行比较好;「识高」,见识比较广博的,都要恭敬。而且小孩子从小就是侍奉爷爷奶奶、侍奉父母、侍奉长者,「深爱婉容,柔声下气」,对长辈讲话,都很柔和、很恭敬养成习惯,「习以成性」,他那种恭敬和气,千祥云集,他怎么可能会没有福报!心平气和伺候人,应对事情。所以格言里面讲,「心平气和,千祥云集;心浮气躁,一事无成」。现在我们看孩子还伺不伺候爷爷奶奶、伺不伺候父母?还是变成爷爷奶奶伺候他、父母伺候他?这不能颠倒,他这个时候不养成一种爱护长辈、伺候长辈、恭敬长辈的态度,以后就不好养成。但这点我们要反问自己,为什么?教育的教字左边那两个叉,下面一个小孩,上行下效,父母画第一个叉,小孩跟着模仿。请问我们安详吗?请问我们恭敬吗?
大家想一想,「崔唐乳姑」,唐氏嫁到崔家,她的婆婆牙齿全部掉光了,所以每天恭恭敬敬她盥洗干净,首先伺候她婆婆,因为婆婆没办法咬东西,以乳供养婆婆,供养完婆婆才去喂孩子。你说那种恭敬的态度,她的孩子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所以崔家在唐朝是出最多大臣的一个家族,那显赫到没有办法形容了,就是孝道才这么大的福报。曾国藩先生说到的,这些话都很精辟,一个家族要三、四代都不衰,一定要勤俭才有可能;要五、六代不衰,要谨慎还有朴实不能虚华,虚华了就打肿脸充胖子;要八代、十代以上,一定要孝悌传家才有可能。所以恭敬伺候长辈,也是我们要先身教做给孩子看。因为我上一次到新加坡去,有不少家长问了一些问题,怎么让孩子听话?怎么让孩子有责任感?问到这些点。我首先请教大家,有没有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就不听话的?你看那个孩子小的时候,我爸爸说、我妈妈说,你说他听不听话?他不听话他会讲这个?他从听话变不听话,你也得要把根源找出来。
我们冷静想一想,你要让孩子理智,首先自己要理智,理智从哪里开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才是理智。为什么说意气用事?就是没有理智,一遇到事情先指责别人,这个问题,小事都变大事,没事都变有事就这么来的,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所以儒家在修身前面讲一个「诚意正心」,非常重要,从心地上观察。今天我们学《弟子规》了,先下手处是我们的心地,急躁开始了,很多问题都是有没有哪个方法,马上可以让我的孩子怎么样?那个马上很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要帮助孩子首先要先帮助谁?要先提升自己才行。不提升自己,每天这些习气都摆在孩子面前,要教好孩子真的很难。所以「家人卦」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严,我们一提到严君很凶,那是很严格管教孩子,首先要对谁严?你自己不对自己严,你怎么做出榜样来?所以你看下一句「公正严明」,你得克己功夫要很好,你中规中矩,孩子在你面前就肃然起敬了。你自己都偏心,孩子怎么服你?人一偏心,家里的灾难可能就来了,私情多了,道义少了。所以这个严,要先对自己严,不能爱憎、不能偏心,这个是功夫。诸位家长,我们很多学长应该都成家了,请问你们,你有四个孩子、三个孩子,你有没有偏心?你不偏心才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我曾经听过一个实例,一个邮局的最高主管,那不简单,在金融界已经算相当有成就。有没有智慧?一个人当到最高主管有没有智慧?不一定,当到最高主管叫有福报。请问阿斗有没有智慧?可是阿斗是当天子,他有福报,有一个智者给他鞠躬尽瘁到吐血,他有福报,可是他没智慧。所以大家想想,现在这个企业能发展起来,那他一定有福报是!像我没有福报,大学毕业两年换了十几个工作,没有福报做什么都不顺利。有福报的人,他一做什么就发达起来,那是缘,因是什么?因是他有积累福报,财布施做得好。我看到别人好就嫉妒怎么会有福报?嫉妒,利人的心就没有了。「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遇到师父观念转变,开始不要嫉妒人,要欣赏人、效法他、念念为人想命运就能转了。之后去考老师还满顺利的,从一直换工作,最后不换了,祖宗保佑考上老师了。
这个时代,坦白讲我们要扮演领导,扮演父母、老师这些角色,要扮演好,没有智慧决定过不了关。为什么?因为现在外面的诱惑,不知道比一百年前大几倍。自己立不立得住?孩子立不立得住?你没有用真实的智慧、道德去扎你孩子的根,孩子这一生想要幸福快乐很困难。所以当父母的慈爱在哪里?深谋远虑,为他一生的幸福着想,他现在要先扎哪一些做人做事的大根大本。这一位主管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成绩好,女儿成绩比较不怎么样。当父母的人会比较疼谁?你看爱憎跟偏心一出来,就看到偏心,这个家的灾难,你是真看得懂的人你就可以看到他以后的灾难。你偏心,你宠爱那个人会怎么样?他恃宠而骄,就瞧不起妹妹。那个被你忽视的?内伤她很自卑,一偏心变成这样。不偏心?成绩不好的,你要更爱护她,你愈爱护那个成绩不好的,你这个儿子不就爱心被你带动了,他去照顾他妹妹。
《格言别录》里面,又有几段话讲得真精辟,大家把它写下来体会、体会,「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古人很谦卑,很有悟性,向天地学习、万物学习,感受到假如雨下得太多了,过润太充沛了,树都被淹掉了,菜都死了,所以万物之灾也。「恩宠过礼,臣妾之灾也」;情义,「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洞察人性的发展,恩宠超过了礼义的标准,就像刚刚讲的例子,孩子成绩好,什么都顺着他,这都是属于宠爱。恩宠过礼,这个臣子就狐假虎威了,这个妾就非常放肆了。大家看唐玄宗宠杨贵妃,是不是杨贵妃的祸来了?对,最后杨贵妃还得被埋死,因为最后人家觉得杨贵妃造成安史之乱,她的灾不就来了吗?事实上唐玄宗要负最大的责任,他假如有理智,以礼待杨贵妃,那可能整个局面就不一样。所以害了自己、害了国家,也害了他的爱妾,人没有理智,真的想爱人都难。「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也」,这里你的情爱过了义礼,子孙的灾就来了。刚刚我们讲的例子,他的子孙都有灾。润是门不是斗,我怎么写成斗?是不是内心有对立,才有斗?「曲礼曰,毋不敬」,内心状况要时时观照得到。
刚刚这个父亲,他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后来他的孩子拿的博士回来,儿子,女儿只有专科毕业。他很高兴,儿子给我很有面子,回国来了,本来想带着他开始到亲戚朋友那里:我儿子博士毕业。还没有带着儿子出去,儿子一回来就跟爸爸讲:爸,我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不过你还有那么多房子、那么多财产,你赶紧先给我。诸位朋友,这个读博士的人讲这样的话,有没有道理?这没有道理,违背天理是不是?可是告诉大家,他没有犯法,他违背天理可是没犯法。所以人不懂道理,厉害在哪?能把人气死,他还没有罪。这个父亲真的听了这一席话,很受打击,精神有点稳不下来。他的孩子看他一段时间没有动作,写信到主管单位,说要跟他断绝父子关系,跟父亲断绝父子关系。他父亲再听到,受不了,进了精神病院。
这个时候谁出现?难怪这个时代说,生女儿比生儿子好,这些例子太多了,不得不让人家有这感叹。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当成这个样子,「男不忠良,女不柔顺」,忠者这肩上要担着父母,这是对我们恩德最大的父母,你都不尽心照顾,谈得上什么忠?谈得上什么善良?百善孝为先。女儿出现,首先给父亲讲:父亲,你把我养这么大,你的恩德我们一辈子都报不完,我们不会再跟你要一分钱,每个月再给你五千块钱生活用。带着自己的丈夫去给父亲讲,父亲有力量了,女儿是真心的孝,慢慢精神才缓过来,才恢复正常。我们可能听到这里,会觉得这个儿子太不象话,这个儿子有灾难,为什么?最折福的就是忤逆父母,忤逆父母很多是什么结果?天打雷劈。这在很多历史故事当中都是真实的,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被雷劈死的人愈来愈多?这些现象都不是偶然的。
我们曾经跟大家讲过的事例,在龙游这个地方,一对兄弟轮流照顾母亲,哥哥比较穷最后没办法了,时间还没到,根本没东西给母亲吃了,请母亲去弟弟那里。母亲敲门,弟弟应门:时间还没到,就把门给关了。他母亲在那哀求还是很无情,最后他母亲没办法讲到什么分上?因为有闻到他们已经有煮饭的饭香味,说「不然这一顿吃完我就走」。小儿子还是不开门,母亲伤心欲绝就离开了。才走一段路突然就打雷了,雷霆大作,就打进小儿子的家里面,夫妻当场都被击毙。因为这儿子听到妈妈说,你都煮好了,我都闻到饭香味了。就叫他的太太把饭放到房间里用棉被盖起来,不要让他妈妈闻。你说人绝情到这种程度,他已经不是人,上天就要把他收走了,他当人的资格没有了。老天爷其实很慈悲,他给人充足的机会,最后会遇到灾祸而走,那是真的上天已经给你太多机会,我们还不珍惜没办法,「多行不义必自毙」,真的福报完全折光了。
我们一个老师在讲这个故事,他一个学生听了,整个状态非常震撼。那老师很奇怪:怎么听这个故事可以震惊到这种程度?他说,老师,我有一个同学十几岁的时候,他的同学对父母非常忤逆,他这同学有一天离他十几公尺突然被雷劈死,就在他的面前。他知道他很不孝,所以老师讲了这故事,这个同学他非常坚信,因为他是亲身亲眼所见。所以这博士的儿子他还没有被雷劈死,老天爷给他机会,把父亲逼到进精神病院,上天慈悲还给他机会。结果他这个儿子生了孩子,不到一岁进开刀房好几次,你看子孙之灾,真的,他对父亲这么忤逆,所以儿子还没一岁就遭这些难。一个孩子十二岁以前身体有问题,都跟他父母的德行有关系,父母假如无德,这个孩子就会身体很不好。太多例子,母亲忤逆公公婆婆,一改过来孩子的病好了。这些天地间的道理,真的是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
有个太太跑去问一位传统文化的老师,我这两个双胞胎的女儿常常吵,一天吵到晚,她非常头大,不知道怎么解决?大家看当父母的人一看问题,谁有问题?孩子有问题。孩子还小,怎么行为会偏颇?后来聊、聊,她夫妻不和。所以师长说,要化解世界的冲突,跟大夫治病一样,你得把病根找到,冲突的根在哪?在家庭。因为夫妻冲突了,所有的人都从家庭出来,从小就看爸爸妈妈都吵架、打架,他还相信人跟人能和睦相处?他可能都是不打架就很好了,只有吵架而已!他的标准就变这样了,他哪还相信夫妻之间可以不分彼此?后来这位女士深切体会到自己不对了,对先生许多不恭敬。回去之后,晚上她先生在洗袜子,她就走进厕所里,对她先生讲,我帮你洗吧。结婚这么多年,没帮她先生洗过一双袜子,所以她先生抬起头来看了一下,好像有点不敢相信,继续洗。她看这个情境就靠得更近,对着她先生讲,她说这么多年我不会做太太,对不起你。讲完她先生眼睛瞪得更大,看着她讲不出话来,这个太太接着说,我帮你洗吧。她先生就交给她了,先生就进卧室,洗、洗,她在那边洗边哭。
按正常来讲,先生隔天要上班,所以应该是去睡觉了。洗完一出来,她先生眼睛瞪得很大,坐在那里等她,也睡不着了。这个太太坐在旁边,突然太太又讲对不起,我不会做太太。再出口的时候她就忍不住了,自己觉得很惭愧,就放声大哭。先生就赶紧抱着她:对不起,我不会做先生。两个人就在那流眼泪,当然这是诚心的一种流露,内心的一些压抑随着泪水就出来了,心念转了。隔天这个太太到女儿的房里,双胞胎每天从早吵到晚的,妈妈一走进门,女儿笑着对妈妈讲,她说妈妈、妈妈,我觉得你跟爸爸可好!这北方人讲的话。她母亲昨天跟她父亲道歉,孩子在房里怎么会知道?所以父母跟子女连心这是真相。我们现在欲望一大堆,把这个天性都给截断。我们要恢复正常,我们现在都不正常;正常的话,你母亲一不舒服,你这里马上收到讯息。你看「黔娄尝粪」,他出去当官,心里不舒服一定父亲身体有问题,赶回来真的父亲生病。你看曾子的母亲,担心朋友等太久咬一下手指,曾子马上心痛,赶回来,这是我们的本能。
所以她一进门很惊讶,她的女儿说,她跟爸爸可好了,爸爸跟妈妈可好了,这第一句话。第二句话,妈妈、妈妈,我跟妹妹可好了。她们两个从头吵到尾,今天一大早我们两个可好了,很神奇。着第三句话,她们有一对玩偶,这个女儿就把玩偶的手搭在一起,就是她们玩偶的手搭在一起,然后对着她妈妈说,妈妈、妈妈,它们两个也可好了。所以真的,孩子十二岁以前很多行为、身体上的问题,跟父母的德行有关,父母至诚一转就感通,孩子的福报、孩子的德行就受直接的影响。刚刚跟大家讲到这个例子,博士儿子生的孩子一直生病,换另外一个角度讲也是老天爷的慈悲,给他机会反省,给他什么反省?养儿方知父母恩。当他多少夜里在医院度过,在那里担忧受怕的时候,突然一个回光返照:我当孩子的时候,父母也曾经都是这样子苦过来的。他这一念能反省,他的灾才化得掉。
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段,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孩子家里有地位、富贵一定要教他谦卑、恭敬,不能傲慢。不只『生而贵者骄』,富贵会让人骄傲,她长得漂亮也会骄傲,他才华比较高也会骄傲,一个人才华高不骄傲很不容易。我们成绩比人家好了,某一项才艺比人家好了,有时候这傲慢心很容易起来。为什么?常常跟人比,比我们好的嫉妒,比我们差的就瞧不起人。所以《弟子规》里面对这个心态教育很重要,「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须爱」。
《格言》当中这一段话,也值得我们警惕,「子孙有才」,有才能,也会让人生傲慢,怎么教?「制其爱毋弛其诲」,所以这样才能「故不以骄败」。有一句格言形容骄傲会怎么样?朝富,午贫,夕辱,骄傲的人他的福报、事业会败得很快,这是一个譬喻,早上有钱,中午贫穷,晚上让人家笑话就感来很多耻辱。「子弟不肖,严其诲毋薄其爱,故不以怨离」,这些话都是防微杜渐,很多时候没有这些提醒,当发觉有问题有时候孩子都大了,难度就更高。我们看这一段话的提醒,子弟他的天赋比较有才能、才华,有才华容易骄傲,怎么办?制其爱,节制我们对他的宠爱。在这些朝代当中,皇帝假如哪个儿子特别表现有才华,一直宠他,最后就给他祸了,那个孩子就愈来愈嚣张,最后反而招来大祸。你看到孩子很有才能,有时候就会忍不住很爱他,你也要适度,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是不是?就像刚刚举的例子,他的孩子成绩很好,都第一名,以后可以给他拿博士,他就高兴得不得了,就不节制那个宠爱了,所以要制其爱。大家看教孩子,真正的功夫用在哪?用在调自己这颗偏心。
你那个爱要用理智,毋弛其诲,弛就是你不能放松对他做人的教诲,你有这些才华,以后是要服务社会的,你有这些才华是你母亲、是哪些老师帮助你的。要调他的傲慢,提醒他这些正确的心态,所以不会以骄傲,人生毁掉、败掉。现在年轻人要听得进长辈劝的人,比率都很低,子弟不肖,就是他比较没有什么天分,资质比较钝,严其诲,你要严格教他,「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可是你对他很严格,一下又偏掉变苛刻了。你假如耐心、爱心不够,有时候会看自己的孩子不顺眼,看他不顺眼就是爱憎的心起作用,讨厌自己的孩子:给我添乱,真麻烦。这个念头不对,自己生的,自己养成这样自己要负责任。毋薄其爱,大家有没有发现人都很容易一宠爱,就没有很严格的去教育他;一严格了就变得很苛刻,好像他什么优点都没有了,最后这个孩子看到父母就害怕。然后一害怕他就带着怨,早点离开家里,现在离家出走的人好多,所以不能薄其爱。他素质比较不好,你要花更大的爱心、耐心,去陪伴他,要教诲他,也要陪伴他更有耐心。
告诉大家,每个人都能成才,为什么?人之初,性本善,是开窍早晚而已。大器怎么样?晚成。开窍早晚真的是这样。所以我常常看到这个句子,愈讲看到父亲就想给他跪下去,为什么?他不偏心。我姐姐是从小到大,我的印象当中好像高中以前都是第一名,大学我就不是很知道,常常都是考第一名。她成绩这么好,我成绩都二十几名,她是全校第一名,我二十几名。而且我还在我妈妈的学校,你看那些老师:你儿子这次考多少?比来比去。我妈妈定功不错,我四年级,我妈妈也教四年级,我那个时候成绩很不怎么样。可是我看我妈悠哉悠哉,我妈没有得失,我本来得失心很重的,我就慢慢的受到父母的影响。我记得我考大学考得很不好,很伤心在房间里哭,你们不要讲出去,我们是一家人,无话不谈。你看父母的态度,在那个机会点上,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我爸爸听到消息,说儿子哭得像个泪人一样,我爸爸就上来了,笑着笑着:考不好再考一年就好了,没什么、没什么!就走了。我就哭不下去了,我爸这没什么,我继续哭好像觉得我大惊小怪,不哭了。小时候成绩都不好,也有点羞耻心,考不好站在,我们家住三层楼,听到爸爸的摩托车声,就站在二楼楼梯口等爸爸上来:爸爸,这次又考不好。我爸爸的笑容我都还记得,笑着:加油、加油。就是这两句话,没有说因成绩骂过我,可是更重要的是什么?身教。父母每天晚上都看书,三个孩子慢慢就养成习惯看书了。他每天都看书成绩会不好?哪有可能!
我遇到一个校长,他讲一段话我印象很深,你把一个蛋放在咸水里面,请问它会变成什么?(咸蛋)对!你把它放在糖水里面它变成什么?(甜蛋)。你急什么?你那个环境就是糖水,它怎么可能会不变成甜蛋!你本身的家庭父母就是好学,他铁定以后好学。开窍早晚不一样,每个孩子的资质不一样,我二姐开窍得早,我开窍得慢。但是你看父母亲平等的爱心,你一点都没有那种自卑、那种压力,所以我们三个孩子都常常谈话,小时候就是这么讲,不是现在:当爸爸、妈妈的孩子真幸福。我们家是公务员没什么钱,小康,勉强叫小康家庭。但是那种孩子的内心是非常富裕的,就觉得我是幸福的人,那是富裕的;觉得自己不幸福,再有钱也不会快乐的。
走在中庸之道最重要要调这颗心,不能偏、不能有好恶的态度。这一段话,举一反三,当领导的这一段话有没有道理?看到有能力的下属爱得不得了,这个下属被你一宠,最后不把你放在眼里,你还在那里气得半死,一开始没有慎于始。有一些比较忠诚的下属,但是你就看他没才华,就看他这个也不顺眼、那个也不顺眼,就忘了一个领导者,你要作君亲师,你要爱护他,你要教导他的责任。而且一个领导者有爱心,带动的是整个团队的风气,他们整个团队就学到领导者的耐心、爱心了。什么叫吃亏是福?那种无求的付出,看起来好像吃亏,事实上自己积了大福,给整个团体带了好风气,人心都效法,这个团体福报甚大、甚大。
所以我们提到治家严,但是也不可太苛刻,所谓「治家忌宽,而尤忌严」,不能放纵、宽松,但是也不能苛刻,都要适中。我们的中庭那里有佛门的四大天王,第一个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如何持国、如何持家?就是他拿着琵琶,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宽猛相济,恩威并施。「居家」,居家的生活「忌奢」,不可以奢侈浪费,但不能过到什么?「而尤忌啬」,吝啬了。一个人吝啬,另外有一句《增广贤文》的格言说到,「鄙啬之极」,就是一个人吝啬到了极处,「必生奢男」,必生奢儿,就一定会生一个很奢侈的孩子,来把这个家产败光。大家要了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为什么说吝啬的人,最后会感一个奢侈的后代?这很有道理,吝啬了人家有难都不帮忙,叫积财丧道,丧了自己的良心,折了自己的福报。就看起来守财奴把钱看住了,钱是看不了的,钱就像流水一样,你把它看住了不流动,这个水就发臭了。所以鄙啬之极,必生奢男,这个也都是人生的哲理,所以不可以吝啬。
圣贤的父母都是对人很慷慨,对自己很节俭,为什么慷慨?有爱心、有道义。林公的母亲,有一次林公的伯伯,等于先生的哥哥家里太困难了,到他们家来请求帮助。其实他们家也根本就快过不下去了,然后林公的母亲把粮食给了大伯,还交代林则徐先生:你不可以讲出去。因为小孩子看到了,妈妈还交代你讲出去,大伯会很难过。你看他妈妈那个存心,当下对孩子的影响多深刻,那个情义。怎么讲到这里,民族伟人都是妈妈教出来的,那可以为民族不顾生死的,都是从小妈妈给他的榜样。所以我们这个民族,称女子结了婚叫太太,有道理,就是有德行的女子,周朝的三太有这么德行的女子,才能出代代的圣贤。
这一段话,我们看的是「生而贵者骄」,所以更应该要从小就让孩子恭敬,然后谦退。『生而富者奢』,一生出来家里就有钱,很容易就奢侈浪费。清朝曾国藩先生他的官位做到四省总督,清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这么显贵,他的孩子、他的侄子以至于孙子辈,全部都是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绝对不假仆人之手,勤劳、节俭从这里给他扎根,虽然富有,但是不浪费。曾国藩先生教孩子,跟这些教诲完全相应,第一教什么?稳重。怎么落实稳重?动作和缓不要急躁,这是他常常提醒后代的。「步从容,立端正」、「缓揭帘,勿有声」、「执虚器,如执盈」,这个心要不急躁才做得出来。安详恭敬为教儿女第一法,他安详心定,然后心才安详定了,应对事情才会有觉照,不着急,慢慢就有智慧。所以小孩从小学规矩就在这里,学规矩、学稳重,再来,勤劳这第二点。「生而富者奢」,可是曾国藩先生做到了,他的家族到现在还很兴旺,在台湾还有一位名教授就他的后代。范公也做得好,特别勤俭,对人慷慨,有一千亩义田,后代最后到清朝发展到四千亩,青出于蓝很可贵的家族榜样,我们也要效法。
那一天我们一个同仁,她嫁为人妻,她说有一天她的公公跟她讲:我们家也要像孔门一样,要出圣贤。她听到自己的公公这么真诚,表露了他的一种心声期许,她听了之后,听说哭了好一段时间,很感动自己的公公这么有责任感,期许自己后代要出圣贤对得起祖先。你看公公婆婆的一种胸怀德行,感动媳妇。
接下来讲到的,『富贵不以明道自鉴』,「富贵」的人如果不以明道,应该算是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治家的道理。这些教诲我们没有看,很多时候我们觉察不到,看了提醒,就会警觉到这些重点。「自鉴」就是自我审查、自我警惕。『而能无为非者寡矣』,这一段话其实假如对父母讲,就是这个父母的人不知道如何当父母的话,他不明道,他可能做出来的事是祸延到子孙,「能无非者」,这个非就是不做错了寡矣!养不教,父之过,父母都要先学如何当父母。另外一个角度,一个富贵人家的孩子,假如他的人生没有先扎下这些做人的根基,他就没有办法以这些道理来观照自己,他就「不以明道自鉴」,他铁定要堕落的,所以「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所以大家要了解,生在富贵家是福、还是祸?祸福相倚,当父母的没护好他,可能是他的灾祸了。
我们认识一位很成功的企业家,她很会教孩子。她孩子还小,真的是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她的女儿十岁的时候,她要到台湾出差,那一段时间不在。她就给女儿讲:女儿,妈妈不在了,爸爸跟这个家要妳照顾,妳要扛起来。孩子很单纯,妈妈的话很听,不敢违背。这个妈妈去了台湾,隔天早上,刚好那天她的大姑丈住在他们家,五、六点钟听到楼下有声音,出声音,她的大姑丈:这么早有声音,小偷,拿着东西下来要抓小偷。一看十岁的女孩说妳在干什么?妈妈说今天她不在了,我要照顾爸爸、照顾弟弟,这个家要靠我来照顾,我要准备早餐。十岁!她姑丈听了当场就抱着她哭,可能是哭说我女儿怎么差这么多?感动之外还有遗憾。有教没教差太多了,会教不会教差太多了,你看这么富贵的人家,女儿这么懂事。
她的儿子四岁回槟城看奶奶,奶奶中风,但不是很严重。要去以前,她跟儿子讲:儿子,奶奶生病了,你要好好照顾奶奶,你这一次回去,最重要的就是照顾奶奶,不是回去玩。这个四岁的孩子回去以后,几乎整天都在房里陪他奶奶。几天下来,这个奶奶觉得很奇怪,一个四岁的孩子应该是很喜欢玩,怎么都在房里陪她。就问他,这个四岁的孩子很认真的讲:妈妈告诉我,这一次回来,最重要的工作是陪奶奶,不是玩。因为母亲谈这段话的时候,她那种孝心已经传递给这个孩子,那种责任感也传递给孩子。所以你从小都是这么引导孩子,我看这个孩子十三、四岁,就可以照顾一个家里了。二0一一年敬老爱亲模范孟佩杰,这个小女孩八岁就照顾一个瘫痪的养母了,八岁,养母的体重可能快是她的两倍,她还能把她照料好,不生褥疮。所以人的潜力是很大的,看我们怎么教育他。看到这么多家长都以复兴中华文化,来期许自己的孩子,这太可贵了。所谓「国家将兴,必有祯祥」,我们看到很多父母,孩子现在很小就用经典在教,这是民族要复兴的祥兆。
我们看下一句一百三十九句,这是《易经.干卦》第三个爻,九三。我们一起念一遍:
【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干干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我们把它先念一次,下一次就要背,这个多背多积累,「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参加共学班必须熟读五十篇文言文,熟读的意思就是我念一句,你要接下一句,不然面试可能过不了关,没有办法Pass,首先是文言文要下功夫。再来,儒释道三根要好好落实,这个落实就是我们习性、坏习惯改了多少,这到时候面试的时候会听大家的心得会报。我以前对先生很凶,现在很温柔,让我先生高兴到睡不着觉。这是德行的基础!再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跟人家和睦相处,不可以跟人家打架。就是你处众要有修养,不能跟人家闹矛盾,不能给人家生活习惯添麻烦,这第三个条件。第四个条件身体健康,品德端正然后要有耐心,有慈悲利众的心,具体表现在哪?不辞劳苦的成就学生、成就对方,还要奉献精神。有这样的特质我们相信,以后一定是一个好的汉学家、好的老师。今天时间到了,就跟大家先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