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尊者迦葉』公案 [打印本頁]

作者: edmcany    時間: 2012-4-22 11:59
標題: 『尊者迦葉』公案
本帖最后由 edmcany 于 2012-4-22 12:01 编辑

公  案




    『尊者迦葉』。迦葉也是姓。這個姓翻成為「龜」或「飲光」。名字叫華波羅,也是樹的名字,也是父母向樹祈禱得子,就把樹的名字作為兒子的名字。因為他智大、德大、心大,所以稱他為大迦葉。也因佛弟子中有三個迦葉,尊者的年歲最大,所以稱大迦葉。迦葉翻為龜,因為祖先學道,曾有靈龜負仙圖的瑞相,所以這一族就叫龜氏。又叫飲光,因為上古有仙人名為飲光,迦葉族是他的後代,所以用飲光來作姓。又因為在毗婆尸佛的時候,尊者是一個煉金的師傅,他一時要為佛像貼金,但他的金子還欠少一點,不能把像貼金。當時有一個貧女,恰好有這一點黃金,貧女就布施了這一點,正好使他補足了佛像。那麼,從這以來,九十一劫這兩個人都身如黃金,光色顯耀,好像月明星稀,他們身體很光,別的光就不顯了,所以稱他們為飲光。在佛弟子之中他頭陀行第一。頭陀行有十二,現在只舉兩種:(一)就是過了中午不但不吃飯,而且不喝漿,水都不喝了。(二)是不睡覺,但坐不臥。老了之後,釋迦矣尼佛說,你已經老了,別這麼苦修了。但他還堅持。佛很稱讚他,讚歎他沒有想求安逸的心,並說:有頭陀行,我法就久存。頭陀的意思就翻譯為抖擻。抖擻有去掉的意思。抖擻這些塵勞煩惱。但是更應當注意的是,大迦葉是傳佛心印的初祖。在《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裡,梵王到了靈山,拿金色羅花獻佛,捨身為座。用自己的身體作床座,請佛坐在他身上說法。你看,這是一個梵天的天子,對於佛法是這樣的恭敬。佛就登座,拈起梵天所獻的花給大家看,大家莫明其妙,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只有迦葉領會佛心,十分慶幸,不覺笑了出來。佛就宣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囑咐摩訶迦葉。」這就是世尊傳心的拈花公案。世尊拈花,迦葉微笑,大法心印傳付已畢。正法眼的藏,涅槃聖德的妙心,實相無相的微妙法門,一齊囑咐給大迦葉。於是迦葉成為禪宗的初祖。

    迦葉獨佩法王正印,涅槃等經有傍證。《涅槃經》說:佛將涅槃,諸比丘再三請佛住世。佛說:你們不要再說這樣的話,我所有的「無上正法」都已經咐囑給大迦葉,他為充當你們的大依止。又《舍利弗問經》:「我(世尊)尋(就要)涅槃。大迦葉等當共分別,為比丘比丘尼作大依止。如我不異。迦葉傳付阿難。:::」又《華手經》,世尊看見迦葉到來,就分半座,讓給迦葉,並說:「汝當就此如來半座」。

    以上的引證,深表法王心印的重要、傳佛心印禪宗的重要。顯明了禪宗,也即是讚揚了淨土。《大集經》稱淨宗為「無上深妙禪」。蕅益大師在《要解》中說:淨宗的一切能所無一不是實相正印之所印。世尊咐囑給迦葉的,也正是「實相無相微妙法門」。淨土與禪,從來不是兩物。



    唐代黃檗大祖師,他還沒有開悟,跟一個人結伴去遊方。走到一個地方,山水來了,原有的路成了河,過不去了。那個人就把草笠拋在水上,他蹦上草笠,順水漂過去,並招呼黃檗說:你來你來。黃說:早知道你如此,我打斷你的狗腿。這時漂水而過的神僧連聲讚嘆說:「真是大乘法器,吾不如也。」行人如果真能當相離相,也就是轉物了,所以宗下說:「青青竹葉皆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竹葉菊花無非法  身、般若,一切萬物都是如此。所以不必等待神通,眾生也能自在。


    例如釋尊在世時,有一個人來求出家,諸大弟子觀察這人的善根,直到八萬劫,都沒種善根,於是加以拒絕說:不行,你走吧。你沒有善根,不能出家。他就走了,路上踫到釋迦牟尼佛,跟佛說他要出家,釋迦牟尼佛收了,後來他得道了。大家說他沒有善根,佛說,你不知道,八萬劫前,他是打柴的,碰到老虎,他爬到樹上,老虎走了,他輕鬆地念了這一句「南無佛」。因此一念的善根,八萬劫後遇到釋迦牟尼佛還是出家了,還是得道了。


    日本澄憲師說:不知道宿命,你就對善不進,對惡不怕,於是懈怠。阿羅漢想到在地獄中受的苦,他就流汗,甚至流出血汗,知道可怕。阿羅漢得了通,所以不忘,一般眾生都忘了,地獄中人更健忘。在地獄中的,火燒著的銅柱,他見到是一個極美的女人,就過去擁抱,一抱就把自身燒枯了。燒枯了,風一吹又活了,活了他就不記得了,又看見美女又去抱,又燒了。一夜之間多少萬次,他始終記不住。阿羅漢記住了,想起來流血汗。他知道恐怖,就不敢再做惡,他來勸大家就非常親切。


             例如唐代印度大耳三藏有他心通,他到中國,唐帝請南陽忠國師去考驗。國師頭兩度設心──看猴猻與看賽划船,大耳三藏都說對了。可是到了第三度,大耳瞠目結舌,不知所云。國師劈面打大耳一掌並說:「你這野狐精」。從這公案可以看出神通與明心見性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大能變小,小能變大,一能變多,多能變一,種種東西都能讓他轉變。一般外道的轉變,最久不過七日。過去傳說,有人從神仙學點金術,當他知道五百年後金子就不存在了,這人說:你這術我不學了,學了之後就會叫五百年後的人遭災──金子又不是金子了,我寧可不學了。他的師父告訴他,你這一念,圓滿三千功德。可見外道的轉變不能永遠。


    隨事發心的人若遇退緣,可能退失本願,這是缺點。例如舍利弗,發菩提心已修到六住,再前進一步,修到七住就不退墮了。可是遇見有人向他乞討眼睛配藥治病,他割了一個給他,誰知那人說左右不對,不能入藥。於是忍心割了第二個,那人接到眼睛,用鼻子聞了一下,說這眼臭的,扔在地上,用腳給踩掉了。舍利弗自想:這個大乘的行持,我辦不了,算了,我別度人,還是自度吧。他就退心了。所以這依事發心是可退失的,舍利弗是很好的例子。


    《觀佛三昧經》有一個極好的譬喻,其中說一個王子出遊,帶了一個寶瓶,裡頭有王的寶印。一個窮人用騙術把寶瓶偷跑了,大家就追,許多毒蛇也從四面八方來咬偷瓶的人。這個人最後爬上了樹,有六個黑象,用鼻子把樹拉倒了,這個窮人從樹上掉下摔死了。可是在這緊急的關頭,這窮人早就把瓶子和印都吞下去了。窮人摔死之後,身體散壞,可是這個寶印在瓶內還在放光,便把這些毒蛇都嚇跑了。佛的譬喻說完了,佛就告訴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

    釋尊的開示「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這真是如來無上心珠、一代時教的至寶,也即是真實究竟的功德之寶。所以淨土法門,千經萬論共指,十方諸佛同讚,正因為「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心印,心印兩個字是什麼份量!諸大祖師祖祖相傳的,正是佛的心印。當年靈山會上釋尊拈花,迦葉微笑,佛說:我的涅槃妙心,正法眼藏,囑咐給摩訶迦葉。迦葉傳阿難,直到達摩,那傳的是心。「印」是法王的正印。



「印」是譬喻,並非真指法王的印璽,而是表明其重要作用,如同印章。


    佛教諸祖相傳的是心。過去的地方長官交接的是印,接了印便接了一切權力,指揮軍隊,掌握財權、法權都憑這方印。以這來譬喻佛佛相傳、祖祖相授的心。心即是佛的印,印表示佛的心,心印合在一起,意義更為深刻明確。所以諸佛諸祖心心相傳,心心相印,所以說佛佛道同。這是根本的根本。一個住於念佛的凡人,就有佛的心印,並且心放光,這就像那個摔死後的窮人,因為身有寶印,屍體還在放光。所以這真是一大藏教的眼目。你持名念佛的時候,就是你心印放光的時候,所以說「一聲佛號一聲心」。住於念佛者,就是心印不壞,就是常照,就是放光,那你念佛的時候,必然心光顯現。


    所以《大集經》說:「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是禪,不但是禪,是深妙之禪;不但是深妙之禪,而是無上深妙之禪。如來「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的開示,正是諸佛以心印心的印、諸祖以心傳心的心。若能信受,就是給我們開了智慧眼,必得光明身。


    例如一個帝釋,忽然五衰相現。他有天眼通,可知道自己的未來,他觀察一下,看到自己下生將生到某地一個驢耳朵裡,驢耳長了瘡,瘡裡頭有蛆,他也要變成驢耳朵裡的蛆。於是大恐慌,求佛加被。佛傳了他法,讓他修法,他才避免了。只有極樂世界,只要一去之後,就再不退了,所以一切天人不能相比。




http://www.amituofohouse.org/viewthread.php?tid=138&extra=page%3D2


作者: ching471025    時間: 2012-4-24 01:54
本帖最后由 ching471025 于 2012-4-24 02:14 编辑

回复 edmcany 的帖子

感恩師兄分享  阿彌陀佛
   

     《大集經》說:「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是禪,不但是禪,是深妙之禪;不但是深妙之禪,而是無上深妙之禪。如來「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的開示,正是諸佛以心印心的印、諸祖以心傳心的心。若能信受,就是給我們開了智慧眼,必得光明身。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三摩提)華譯為定,即住心於一境而不散亂的意思。

       而大勢至菩薩亦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摩提亦是三昧,亦是禪定的意思。

    《大集經》稱淨宗為「無上深妙禪」。蕅益大師在《要解》中說:淨宗的一切能所無一不是實相正印之所印。世尊咐囑給迦葉的,也正是「實相無相微妙法門」。淨土與禪,從來不是兩物。

      (本一不二)這可用文殊菩薩說的偈印證偈云: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簡單說: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可入道。但唯一條件,不管您修任何一法,皆須(心一境性)。換句話說:必須(一門深入)。

      禪師不給弟子念佛非真排斥念佛,如同印光大師排斥禪宗亦可作如是觀。(皆是要初學者一門深入)。

      祖師大德用心良苦目的地是要咱們(見性),真見性就不怕您朝三暮四所以印光大師亦說: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優劣,當機則妙。與文殊菩薩說的偈是一樣的(貴在相應)。

念佛人心淨佛土淨,即見自性彌陀。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jackylu9    時間: 2012-10-12 22:45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