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第二十四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3-2 08:34
標題: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第二十四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二十四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3-0024



  请掀开经本,一百零九面第一行,最后一句看起:

  【难曰。若尔。何故现有众生非即佛耶。】

  这是大师假设一个问难,这种情形在当时及后世都很可能遇到的。『若尔』,像前面所说,如果像前面所说的意思。为什麽现在这些众生不是佛?前面不是讲众生与佛是一体,只是名字上的差别。其实除名字之外,的确找不到差别之处,不但生佛是一,万法也是一如的。不仅《华严》这样说,《法华经》裡面十如是,天台大师开为「百界千如」,都是说明宇宙人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真如本性变幻的现相。可惜我们凡夫迷在这裡面,不知道事实的真相。所以觉悟的人晓得是一,是同体;迷的人就不知道,不晓得事实真相。这些问题决定是凡夫提出来的,就是迷人提出来的,觉悟的人不会有问题。我们看看下面大师给我们的解释:

  【答。若就众生位看者。尚不见唯心即空。安见圆教中事。】

  『众生位』,就是迷位,没有觉悟。为什麽会迷?这个迷什麽原因起来的?这个迷是几时有的?这都是大问题。释迦牟尼佛当时就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现代我们学佛的年轻同修,很多提出这个问题的。经上讲,我们都有真如本性,本来都是佛;现在迷了,有了无明。无明从哪裡来的?为什麽会有无明?这个问题在佛门裡面称之为大问,是根本问题。其实我们已经问得太晚了,在愣严会上,第四卷裡面,富楼那尊者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他问得比我们还透彻。他说我们现在是凡夫修行,将来破了无明,成了佛,成佛之后几时再迷。他还问了这些问题,这我们还没有问到,你看富楼那尊者都问到了。释迦牟尼佛有很长、很精彩的一篇开示,在《大佛顶首愣严经》第四卷。诸位细细去念念,看看能不能开悟?能不能破迷开悟?实在讲,我们把这个经念了之后,还是迷,还是不悟。原因在什麽地方?纵然是听佛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个关键的地方我们没有办法突破。什麽是关键?妄想执着。几时我们不打妄想、不再执着,你就不迷了,你就大彻大悟。如果有妄想执着,你把《愣严经》背得滚瓜烂熟,《愣严》有一百多种注解,你把这一百多种注解都参透了,你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原因就是妄想执着。

  《华严》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本来成佛,「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自己确实是佛,你自己不能证得,你看看这个冤枉不冤枉!不能证得的原因就是妄想执着,这是把这个根本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为什麽是凡夫?凡夫修行为什麽那麽难?古德也跟我们说,凡夫修行,同居一关最难突破的,就是凡圣同居土。这是讲我们第一个关口,刚才讲那是最后一个关口,妄想执着那是最后的。我们下手是第一个关口,第一个关口就不容易突破。第一个关口是什麽?爱欲与名利。尤其是爱欲,多少有道行的人,修行很有成就的人,一遇到这个缘,这个缘不是善缘,是恶缘,又堕落了。出家人自古以来还俗的就很多,这个还俗就是退堕。在家修行,往往修行的功夫相当不错,相当可观,遇到孽缘一样的退堕。我们这个事情在眼前就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可见得不容易。连五欲六尘都放不下,妄想执着要想断它就太难。

  我们念佛求生淨土,信要不坚固,愿力要不强,很难往生,这是实在的事情。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绝对不是这个法门有问题,问题都出在我们自己本身,不是在这个法门。我们仔细去研究,实在讲,对于这个法门还是认识不够清楚。所以韦提希夫人,当年要求释迦牟尼佛指出一个好的地方,她想去往生。这在《观无量寿经》裡面,她觉得这个世界环境不好,想生到一个清淨的世界。释迦牟尼佛很慈悲,以佛的神力,将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展现在她面前,叫她自己看,自己选择。韦提希夫人结果是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选定之后,韦提希夫人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应该怎样修学、怎样观想才能够往生?世尊先教她修三种淨业。这三种淨业是基础。你看还没有教给她修学的方法之前先打基础。三种淨业第一,大家都晓得,都记得很清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三条,一共十一句。佛给我们说得很清楚,这三条是「三世诸佛淨业正因」,你看看这多重要。拿这三条来观察,我们就晓得现在人所犯的毛病在哪裡。根本的毛病在孝敬,我们没有认真去修,孝亲尊师没有去修。而实在讲,在这个社会裡面,师道已经不存在,善知识难求。《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开端就教给我们,你想学佛,首先要求明师。这个明不是知名度高的,是真正明心见性的这样的老师,也就是说有修、有证的老师,你跟他学。你能够尊重这个老师,能够听老师的指导,百分之百的依从,那没有不成就的。

  末后一句就是发菩提心,这个很难。菩提心是什麽?是觉心。菩提是梵语,觉而不迷,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迷惑,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瞭,于三世因果清清楚楚,那怎麽会做错事!深信因果就是相信诸佛倡导的念佛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末后这一条是教菩萨的,这样殊胜的因果,甚深微妙的因果,有许多的菩萨都不知道。菩萨如果一下知道,修念佛法门没有一个不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佛。所以这个法门是一切法门裡面最殊胜、最第一的法门,没有人知道,没人相信。读诵大乘,这个很重要。我们要想我们自己能够不退转,想我们自己三福真正能修得好,要天天读大乘经,你对于事理才逐渐通达明瞭,你的心才能够定得下来。

  经典不能念多,选择一种专读,以清淨心、真诚心、恭敬心去读诵。一部经务必在三、五年当中,至少要念三千遍。为什麽?念这麽多遍数,心定下来了;心只要一定,业障就消除。业障是什麽?业障就是胡思乱想、就是妄念。心定下来了,妄念就少了,业障就少,就消除了,智慧就增长。那个时候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看法不相同,绝对不是一般凡夫的见解,所谓是入佛知见。你与佛的知见就相应。如果更能够劝导别人,把这个法门普遍的介绍给他人,这是教学相长,这个功德利益就更大。许多问题自己不能发现,别人一问,这个问题发现。没有人问,不知道自己有智慧,结果人一问了,自己答得都恰到好处,都能够帮人解决问题,这才晓得自己智慧开了,迷关破除了。所以劝进行者就是利益众生,也是必须要做的。所以从经训仔细去检点,我们不难发现病根在什麽地方,最可贵的是发现这个病根,要把它消除。你能够发现,这也算是小悟,你有悟处,能把这个毛病消除,这是你修行真正的功夫。

  在末法时期,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修行要讲求实际的效果,形式无关紧要。实际的功夫就是在心地上修,要修心。心清淨,身就清淨,外面境界就清淨,与淨土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心不清淨,连这麽容易去的一个地方都去不了,断烦恼,出三界,不容易办到。此地讲,就众生位看,就是迷位,我们现在都在迷位。『尚不见唯心即空』,这个事实的真相我们见不到。这是大乘别教的菩萨他做到了,法相唯识宗的学者他见到了。华严圆教比那个更要殊胜,超过它。连这唯心即空都见不到,你怎麽能见得到『圆教中事』?《华严经》上所讲的境界,是大乘圆教佛菩萨的境界。所以我们看到没有法子理解,觉得很奇怪,讲那些话我们也很难体会。譬如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听了,话是听得懂,意思没有法子明瞭,众生怎麽是佛?下面举一个比喻:

  【如人迷东为西。正执西故。】

  这是讲迷人,他执着,迷执,他想往西面走,可是他迷了,他把那个东面当作西面,非常执着往那边走。不迷的人晓得他走错了方向,他自己不知道,认为他的方向正确。这比喻迷执。真的,真相不了解,把虚妄相当作真实,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人。《金刚经》大家念得很多,念得很熟,《金刚经》上讲得非常的明白,给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把这些相看作真实,这就是迷执。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菩萨是这个看法,有为法就是生灭法,就是我们所讲的依正庄严。《般若》裡面给我们说「缘起性空」,就是讲这些有为法。有为法是缘起法。缘,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许多条件,聚会之后所现出来的现相。所以这个因缘很複杂,《华严经》裡面讲无量因缘。缘起之法没有自性,自性是空寂的,没有自性,所以当体即空,不是真的。这些经论我们也念得很多,但是我们把这一切法样样都当真。在一切法裡头,没有一法不分别执着,起心动念生出妄想,妄想就是贪瞋痴慢,贪瞋痴慢全是妄想。纵然在佛门裡面修福,修得也不如法。怎麽不如法?不能三轮体空,修法要着相。着相就错了、就迷了。佛菩萨是修而无修,证而无证,无修而修,无证而证。他那个修证跟我们修证不一样,他的修证与大三空三昧相应,这个妙,我们的修证与大三空三昧不相应。这个大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无愿也叫做无作,他与这个相应。我们再回头看看《华严经》裡面诸佛菩萨的境界,就是刚才所说的,这不是我们的境界。底下这句话很重要:

  【若诸情顿破。则法界圆现。无不已成。】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说我们迷惑颠倒,迷惑颠倒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这个迷就不能够破、不能够断了。这个迷是有生有灭的,有生有灭就不是真的,觉是真的。为什麽?因为觉性不生不灭。心是真的,心不生不灭;念是假的,念头是假的。我们今天讲生灭是念头,不是心有生灭,是念头有生灭。念是假的,念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不生不灭,所以叫常住真心。佛经叫我们现在妄心叫意识,识就是分别,意就是意念。这意念裡头分别妄想,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这叫生灭心。生灭心就是妄念、就是妄想,这个东西不是真心。

  『诸情』,情就是指妄念,情执。这个情要一下断掉了,一下破了,也就是说你真正放下了。你要把这个放下,一真法界圆满的展现在你的眼前,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今天你见不了一真法界,就是情太重了。这个字不是好字眼,可是迷人很喜欢它。愈是把情看得重,也就是你迷得就愈深。《愣严》上说得很好,《愣严》裡面讲十法界,十法界它用一个情,用一个想,来给我们形容:想就是观想,就往上升,情就往下堕落;地狱是纯情无想,没有想,完全是情,那个情就太深了。情太深了,堕到地狱去。如果他有一分想九分情,九情一想,那就是饿鬼道,八分情二分想就是畜生道;人道裡面,想就佔得多,七分情三分想,这是人道;天道,想又加一分,情再减少一分,如果到纯想没有情,就成佛了。菩萨,九想还有一分情,所以菩萨叫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因为他情很少,情只有一,想有九。《愣严》用这个方法来给我们说明十法界。可见得这个东西不是好事情。

  前几天有位同修来看我,我也没有问她姓什麽,也不晓得她什麽名字。但是她跟我说的几句话很有道理。她是个女孩子,她说我现在觉悟了,从前我总觉得我自己非常爱我的先生,现在我知道,我是在死缠他,不是爱他,是缠他。把那个死缠住他,以为是爱他,她说我现在知道我错了。这就是觉悟,这不容易,这观念改过来了。不觉悟的人很多,所以这爱得要命,到最后是要你命。这绝对不是好事情,要快一点觉悟,早一点觉悟。如何能把这一关突破,你的心才会清淨,你念佛才会到功夫成片,才会到一心不乱。实在讲,这个觉悟一定要有警觉。警觉什麽?一定要知道生死轮迴太可怕。

  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他所示现给我们的榜样,他是出生在贵族,生活优裕。偶尔出去玩,到外面去游玩,看到老死、病死、苦死,看到这些事情,他一看到,他就警觉了。看到那个生病的人想到,我也会像他一样那麽苦;看到老的人,老态龙锺,我将来也会变成他那个样子,很快,不要几年就变成那个样子;看到人家死的时候,那个死相觉得我过几年也要死,无常迅速,生死事大,能够想到这个地方,这个世间缘真是意冷心灰,不会再贪恋了。六道裡面搞什麽?就是搞这个生老病死苦,不断的在搞,永远没完没了。这是凡夫所作所为所感的果报,这个事实我们要看清楚,我们要觉悟。你还愿意继续再搞下去吗?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搞这一套。说个不好听,这个事情佛菩萨眼光裡看是奇耻大辱,怎麽干这一套。想一想我们过去生中,多少同伴他们觉悟了,现在已经成佛作祖、作菩萨,我们还继续不断在干这一套,能不惭愧吗?这个觉悟是一个非常大的力量,警策自己不再迷惑了、不再煳涂了,我要把情执断掉,世间五欲六尘不再沾染,我们这一生才有指望出得去。

  纵然积功累德做一些善事,要作而无作,不能把这些做的好事功德常常挂在心裡,不可以。为什麽?唯心即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哪一桩事情值得牵挂?所以要把这个牵挂、忧虑、妄想、执着彻底放下,这就是「诸情顿破」。它这个情字是广义的,我们中国人讲七情五欲,这一个字就代表。在佛法裡面,它代表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都用这个字来代表。所以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称之为觉有情。你看那个情就是代表的根本无明,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所以这个字在此地含义非常之广。

  这个诸情,拿佛法纲领上来说,就是这三大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顿破』。这个法门是圆顿大法,用什麽方法破?《华严经》这是最后的一卷,是《华严经》的总结,它的方法是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用这个方法来顿破。换句话说,就是教我们用执持名号,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也就是不起心动念则已,起心动念,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没有第二念。这你就诸情顿破了。你统统把它归到这句佛号上来,这是真的,这是事实。

  刚才讲,菩萨不晓得这个方法;菩萨晓得这个方法,很快他就成就,他不会再修其他的法门。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们念佛也念得很久了,为什麽没有成绩?我们念得不如法,念佛归念佛,是妄想归妄想。佛号不能够取代妄想,这念佛就没用处了,念得再多,不得力。就是什麽?情执断不了,也就是世缘放不下。世缘放不下,还是一句老话,对于六道轮迴这个真相没搞清楚,还不害怕,不怕,没搞清楚。真正搞清楚了,对生死轮迴感觉到非常恐怖、非常可怕,你念佛念得就恳切了,为什麽?救命。只有这个方法能救命,只有这个方法能出得去,这个时候自然就一心专念,得一心才做得到。否则的话,我们这个念佛不是一心念佛。所以一心是能证,法界是所证。这个法界是一真法界,你看看念佛法门与这个相应,原来一心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一心不乱,它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都是直截了当教给我们修一心。《弥陀经》,罗什大师译本,一心不乱;《无量寿经》的译本,一心专念,都是着重在一心上。果然一心,一心决定没有二念,有二念就不是一心。契入一心。『则法界圆现』,圆是圆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无不已成』,一成一切成。这个时候,你才能够真正看到大地众生同成佛道。《华严》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种智就是一切种智,就是成佛。底下再合比喻说:

  【犹彼悟人。西处全东。】

  豁然明白了,我走这个方向是东面,不是西面,不再迷惑。这是第一个问题。下面接着再看第二个问题:

  【又难。】

  他又提出一个难题来:

  【若尔。诸佛何以更化。】

  事实既然是这样的,事实是如此,佛又何必现身去教化这些众生?众生本来是佛,何必还去教化他?本来是佛是没错,从理上讲的,但是现在事实上他不是佛,他是个迷惑颠倒的佛,他没有清醒。所以天台家讲佛,讲六种,第一种就是「理即佛」,跟《华严》讲的没有两样,那就是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从理上讲是真的,完全是事实真相,可是就众生位上来讲,那就不然了。所以「名字即佛」,我们现在,在他那六个层次裡面,我们就属于名字即佛,名字是有名无实,是名字佛,你不是真佛,你只懂得一点佛法的理论,道听涂说的。不是自己的境界,听别人讲的,这就是儒家所讲的「记问之学」,底下是「不足以为人师」。

  所以讲经,也有一些年轻人来找我,希望学讲经,从哪裡学起?从修行功夫上学起,这是真的。你自己有修功,才会有几分相应。有一分功夫,就有一分相应;有两分功夫,就有两分相应。你没有修功,哪裡来的相应?所讲的全是别人的,与自己一丝毫都不相干。所以自己一定要认真的修行,修什麽行?要拿前面来讲,破诸情而已。简单的讲,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般若智慧,放下则是禅定功夫,所以看破放下就是定慧等持。你能看得破、能放得下,与佛法就相应了。

  换句话说,学佛一定是从戒、定入门,不是从读经、从研究经典。像现在一般许多年轻人,学佛从哪裡下手?从研究经论上下手。从这裡下手,毛病很大。你看清凉大师在《四十华严玄义》裡面,我们这是最后一卷,《四十华严》疏、注解玄义裡面给我们讲,有解无行增长邪见。现在很多人走这个路子,他对于经典研究下很大的功夫,找注解,天天在读,天天在抄,甚至于也写了不少东西,邪见。为什麽?他是非人我天天在增长,愈觉得自己懂得佛法多了,这眼睛慢慢长,长到头顶上去,都看不见人了。佛法是要断贪瞋痴慢的,他现在学了之后,贪瞋痴慢不但不能断,增长。增长贪瞋痴慢,所以他那些佛法,清凉大师讲得好,那是邪见。

  你明白这个道理,学佛从哪裡学起?学讲经从哪裡学起?从戒定学起。首先把心定下来,把一切万缘放下。古人教学时间是五年,你把一切万缘放下,放下五年,然后再说。五年放下,心的确定了,他先从这裡下手。五年在道场裡面打杂,做杂务事情,修福。什麽也不看,什麽也不听,把心定下来。所以你真正要想学,报纸杂志、电视广播要统统放下,决定不能够接触。你接触这个东西,你头脑裡面装的拉拉杂杂东西装得太多,洗都洗不乾淨。所以最好不要看这东西,世间这些事统统不知道的好。天下无事,天下太平。今天问我,今天没有事情,台北市也没有事情,台湾也没有事情,世界也没有发生事情,天下太平。你们心裡不太平,我很太平,我不看。过去偶尔我还看看新闻,现在我这次回国来,电视机从来没有打开过,新闻也不看了。看经,天天跟佛菩萨打交道,这个心清淨。哪有时间听这些乱七糟八的杂心閒话。所以一定要养自己的清淨心,我自己在此地体会收穫很多。过去偶尔看看新闻,心没有现在这麽清淨,身体也没有现在这麽好,颜色也没这麽好。心清淨,什麽都不要管。那些烦杂的事情自然有那些烦杂的人去管,他们喜欢管的他们去管。我们只要修清淨心,这很重要。我跟你讲的,不是字面上跟你谈,我有经验。下面答覆得好。

  【答。众生不如是知。所以须化。】

  佛为什麽出现在这个世间,道理就在此地。众生想不想知道?想知道。知不知道这个世间苦?也知道这个世间苦,也很想出离,没有法子。所以这个世间有不少聪明智慧人,科学家、哲学家都是很聪明的人,乃至于包括宗教家,这些人有没有办法?搞到现在还是没有办法,把这个世界愈搞愈乱。所以佛才出现在世间,大家已经想求,找不到方法。佛是大慈大悲应化在世间,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须化』,这个须就是必须佛来示现教化众生。

  【如是化者。为究竟化。如是化者。无不化时。】

  这就是说明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真正的意义与价值,不同于世间聪明智慧之人。世间聪明智慧之人,替大家解决问题,不能够究竟、不能够圆满。只能帮一时,不能帮助你来世;或者能帮助你来世,不能保证你生生世世,不究竟。唯独佛这个方法是『究竟』法,在此地特别指《大方广佛华严经》。这在中国佛教,甚至于在日本、在韩国,自古以来的佛门这些大德,都认为《华严》在一切经裡面,这部经是最圆满、最真实,所以称之为根本珐輪。认为一切法门、一切经教都是《华严》的枝叶,《华严》的眷属。《华严》到最后能够达到究竟圆满,它用什麽方法?最后达到圆满,就是我们这本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才圆满。所以不读《华严》,没有法子理解西方极乐世界。参透了《华严》,才晓得到后来原来是这麽一桩事情,才真正明白《观经》上所讲「深信因果」。《华严》到了末后才提出念佛成佛,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证无上菩提。

  所以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有道理。彭际清生在前清乾隆年间,他对于《华严》可以说熟透了,而把《华严经》修行的方法给我们提出来。他做了一个论,《华严念佛三昧论》,就是《华严》念佛的方法,这是学《华严经》的精华,他把它拈出来了。这个《论》现在我们有单行本流通,而且黄念祖居士有讲解的录音带,你听听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怎麽修的,这《华严念佛论》就是说他们修这个念佛法门。《论》做得好,黄念祖老居士也讲得好。希望我们同修要多听一听,多听几遍,才知道《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

  日本古代的大德,曾经说《华严》、《法华》不过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而已。由序,我们经不是有三分吗?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华严》跟《法华》是序分,《无量寿经》是正宗分,由这个序分引入正宗,你看看这把《无量寿经》的地位捧得多高,在《华严》之上。他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那还有小本,小本《华严》是什麽?《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小本。这种话要不是真正过来人,说不出来的。真正过来人,不容易。由此可知,归到西方极乐世界,归到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这才是究竟圆满。

  『如是化者,无不化时』。佛教化众生,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空间限制,所以经一展开,我们看到六种成就。「如是我闻,一时」,一时就是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限制。一时是什麽时候?机缘成熟的时候,也就是说,我应该要听这个法门。你觉得我应该要学这个法门,应该要听这个法门,佛菩萨马上就来了,他会把这个法门传授给你,这叫一时。我们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知道。你看《无量寿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他们那边的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我们这个地方一举一动,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一个都瞒不过他;我们这个地方说悄悄话,他也听得清楚;我们心裡动个念头,甚至于自己还不甚明瞭,西方极乐世界人早已清楚了。

  所以我们如果肯定真正相信,怎麽敢动个坏念头,坏念头都不敢动,还敢做坏事吗?不敢。为什麽?太多人看见了,不是一个、两个。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人数没法子计算的。经上讲得很清楚,即使十方世界众生统统都证到辟支佛果,这是假设的话,神通都像目犍连,统统来计算,计算多久?千亿岁都得不到答桉。你说西方极乐世界人有多少!这麽多人都看到你、都听到你、都晓得你心裡头的念头,还敢打妄想吗?所以我们今天想打个妄念,做个坏事情,以为别人不知道,实在是自欺欺人。凡夫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我们也想得到这种能力,往生西方,这个能力马上就得到。下下品往生也能够得到。这是弥陀大愿加持,使一个带业的凡夫,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神通道力跟阿弥陀佛差不多是相似的。

  所以佛度众生的机缘,没有时间性,我们自己要觉悟,我们有个非常恳道之心,佛马上就知道。佛氏门中,不捨一人,一个人都不捨弃的。你这个心意不诚,是假心假意的,那当然佛菩萨不会来的。为什麽?因为你是跟他开玩笑的,佛菩萨不受欺骗,因为他知道,他不会受欺骗的。你想骗他,骗不了他。你骗自己可以,骗佛菩萨,骗不到。因为佛菩萨是对于你的过去、现在、未来他都晓得,你怎麽能骗得了他?骗不了他。所以这些大经念到,的确是有好处。我们知道因果,自然就会收敛,自然知道惭愧,知道发愤,勇勐精进。

  【故下结云。】

  底下,这做了个总结。

  【大悲相续。救度众生。五教不同。皆圣言量。不可将教就情识说。】

  末后这一句话很重要。所以佛菩萨是无尽的悲心。为什麽?看到这些众生迷惑、造业、受报,他看得很清楚。『救度众生,五教不同』。由此可知,佛无时无刻,不在世间。佛在世间,从来没有离开过众生;如果离开众生,悲心就没有了。既然佛菩萨在这个世间,为什麽不跟我们说这个究竟了义的佛法?给诸位说,他说了我们听不进去,所以不得已才五教不同。这个五教是华严宗建立的: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你是哪一类的根性,就用哪个方法来教导你。

  所谓根性,实在讲就是自己的爱好。拿现在讲是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爱好。你喜欢什麽,佛就教你什麽。你觉得人间还不错,我来生还想做人,佛就教你来生如何再得人身。怎样来生比这一生更幸福,佛就教你这个方法,这都属于小教。你如果觉得人间太苦,听说天堂不错,你想到天堂去,你也不必去信基督教、天主教,佛会教你怎麽上天堂,比那个教讲得还可靠。那个信了,未必能够上天堂,佛教给你这个方法是一定可以上天堂的。一般人只晓得个天堂,对天上的事情含煳笼统。天有二十八层,你要到哪个天堂去,每个天堂的情况都不一样,天堂不是一个。

  从前有个天主教的神父,方豪,也许你们很多人都知道他。他在政大教书,政大文学院的院长。他跟我是邻居,我跟他在一起做邻居做了十几年,我们很熟,他也常常到我这裡来借《大藏经》看。看了之后,告诉我,你们佛教对天上的情形讲得这麽清楚,好像是去过似的。我说对,是去过的。他们那个讲得不清楚,没去过,我们这个讲得比他清楚。所以不能含煳笼统。你想当阿罗汉,则有当阿罗汉的方法;想作辟支佛,有辟支佛的方法;想作菩萨,有菩萨的方法,五教不同。所以佛家经典有这麽多,法门有这麽多,适合于各个众生的根性。你喜欢学什麽,佛就教给你什麽,佛决定不勉强。你的机缘不成熟,佛不会劝你修高级的法门,不会的。什麽时候劝你?机缘成熟。你听得进去,听了会欢喜,肯发心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这个时候佛才会劝你。不是这种因缘,佛不劝你。所以五教都是『圣言量』,都是佛说的。五教,佛菩萨统统讚歎,绝对不会说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不好,没有这个说法。你去查遍《大藏经》,找不出这一句话,只有讚歎本门,没有批评其他的法门。

  末后这一句要紧的是,『不可将教就情识说』。因为佛的经教、佛的言说是圣言量。也就是说,是从自性亲证境界为我们说出来的。纵然给我们讲的人天小法,也是法界圆现,也是究竟真实,我们错会了意思。佛是真实说,我们是情识来接受。如果说过失,过失还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不在佛那一边。我们如果捨离情识,就能够解如来真实义。这个经上常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要离开情识,才能够解得了如来真实义。情识不捨,那总是记问之学。这是我们要特别留意的,要认真努力来修学。

  本经序文裡面第二大段到这裡讲完了。下面这是第三段。今天就讲到此地。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