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卍续藏第62册No.1195念佛起缘弥陀观偈直解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3-1 21:01
標題:
卍续藏第62册No.1195念佛起缘弥陀观偈直解
敬摘自《卍续藏第 62 册 No. 1195 念佛起缘弥陀观偈直解》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卍续藏第 62 册 No. 1195 念佛起缘弥陀观偈直解
No. 1195-A 念佛起缘观偈直解叙
念佛一门。乃诸佛教网之宏纲。主掌净土之要门也。初倡自灵山。接脉于震旦。则自晋时庐山始。至隋出有天台智者。弘通念佛之一法。于是宏纲揭。教网张。而我佛广长舌相。遂即遍覆于震旦。隋时之智者。即天台第一代祖也。所作有十疑论。指归净土。成就出世三不退地。于末法众生机缘易接处。要功则仗在念佛。一一论中。抉破群疑。发明玄奥。实主掌净土之大宗匠也。余思佛教之行。较难于儒。其欲振季世之颓纲。绍灵山之法脉。此一大事。决非圣人不能任。先贤以为天台第一代祖。即释迦再来身者。洵属可信。嗣是有继天台而起者。如唐之飞锡。则有宝王论。宋之优昙有宝鉴。元之天如有或问。其余若宗镜若公据若合论。历代传人。著作甚富。余难尽述。迨到明时蕅益大师出自灵峰。集有净土十要一书。??可谓继。天台而集其大成。第穷乡委巷。老幼妇女。但知习得八句观偈。未能达得大部全书。是可慨也。甚至有怖冥司乏资。直将念佛一句作钱抵者。噫。是把明珠弹雀耳。不知念佛一门。乃横截生死之慧剑。径出幽冥之快帆。作佛度生。在此一念。生莲出劫。在此一念。肯将此念作钱抵乎。盖念无大小。要知圆解。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故知佛面向于一切众生。念一句佛。则能摧敌一切众生之业障。念一句佛。则能震动一切众生之慧茅。业障摧。则土不期净而自净。是以有净土出生。慧芽震。则华不期敷而自敷。是以有莲华托体。世界广无边。则此一念之力亦无边。众生出无尽。则此一念之力亦无尽。当知能把佛号。但念一声。则菩提种子。永劫长栽。巍巍功德。法界同量。由是一柱香一瓣华供在佛前。即能遍供一切众生。能令众生熏此华香。均获未来作佛资粮。借幻求实。无幻非真。识是圆解。念佛方能得力。噫。此一法门。功德诚难思议。尔借八句观偈。因所习而顺导之。亦欲其侪侪齐超净土。使信知有念佛一门也。惟愿有志斯道者。阅吾是编。进以灵峰之十要。则净土之趣。直可当下自悟矣。
同治甲戌孟夏 剡南后学 张渊 谨识
No. 1195
念佛起缘弥陀观偈直解
剡南 张 渊潜室氏 述
章梦仙鹿游氏 辑
剡西 楼仁深静山氏 赵洪文许斋氏 衲 戒肃莲芳 同校
阿弥陀佛身金色
佛地论。佛。觉也。觉一切种智。复能觉有情。如睡梦觉。故名为佛。又具一切智。一切种智。出烦恼障。及所知障。觉了一切诸法性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华开。故称为佛。又觉有三义。自觉。觉他。觉满。
(按。智有三种。即自觉觉他觉满同一义故。一切智圆。即罗汉界。种智圆。即菩萨界。一切种智圆。则法身充满法界。即佛界也。又。入罗汉界。则烦恼障出。圆一切智。尚余无明一所。留滞成知。入菩萨界。则所知障出。圆道种智。此智既从道种而流。则无明已破。所知不留。但破犹未尽。若入佛界。则破尽无明。寂智双照。是名圆一切智一切种智。又。烦恼即是无明内障。无明即是烦恼外障。罗汉未全道种。但过内障。未过外障故。于众生尘劳界内。畏其复为惑着。一出不敢复入。只能自觉。未能觉他有情。菩萨已全道种。能以种种助道因缘。对治无明惑着。故能遍入尘劳。无复为障。既能自觉。能觉他也佛则自他圆解。证究竟觉。全惑即智。全障即德。是为觉满○上三种智。分属三人。欲人易解。故依别教渐次分别。若依顿教。念佛成佛。不经渐次。何以故。念佛即是佛之亲种故。但得三昧开发。当念即入佛智。超过别教诸位菩萨也。于十地中。位在初地)。
阿弥陀。翻译。释云无量。即观经所称无量寿佛也。诸佛如来。智慧。功德。慈悲。摄化。神通。方便。及法身等。一切虽皆云无量。惟寿命之修短。则各随本愿。弥陀住世愿深。寿命亦称无量。故号之曰阿弥陀。噫。有弥陀之住世。则释迦可灭度矣。念佛者。应作本师替身观(百)。
身金色。身有三义。即法身报身应身也。第法身一端。乃诸佛垂教之宗旨。念佛者若解其义。则根器自利。他日出生境界。与中下二根不同。此一要义。不可不详。余为一一述之。法身者。即如来藏大涅槃体。生灭心灭。真如心现。即名法身。此身无土可来。无土可去。本法界身。周遍一切。何以故。盖心体本寂。故曰真如。取亦自心。离亦自心。余有偈曰。心惟自心取。即心成非相。非相宛转生。故起众生界。世界悉幻法。皆即自心造。离心心亦空。幻法凭谁立。本无众生相。那有诸法生。诸法尚不生。世界缘谁起。此即妙真如。一路涅槃门。涅槃本如是。是即如来藏。十方诸如来。同此齐超越。同此证究竟。当知此妙真如。即遍具遍造之本智。一切如来平等之法身。念佛者。若达其义。则一念在佛。即成一念智。念念在佛。即成念念智。念到念无可念。念入无念。忽然念到心空解脱。万境俱寂。当下瞥见弥陀现前。故知即是本性弥陀。净土出生。故知即是唯心净土。悟自他分别之等非。获感应惟心之妙旨。然但是凡地修行。一念甚微。若非仗彼果位之佛系念。则此一念之力。果能破得无明重障乎。果能断得历劫烦恼乎。惟既达得真如妙际。系念一佛。则彼果位之佛心。亦非定是他心。因地之念心。亦非定是我心。总之法身之圆满也。又按华严。释迦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皆于此身中普见。此即法性遍体之义。可证法身之充满。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知释迦之法身如是。即知一切诸佛之法身。亦知弥陀法身也。经云。一切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以上俱指法身言。大约法身有三义。一平等无分别义。二寂体遍周义。三真如性无动坏。一切能随缘用义。故此法身。广之原是法界。约之即是唯心。以法界心。具法界身。而即造于法界不思议之缘。故既法界缘显。斯得法界身彰。若具若造。俱莫思议。不思议者。即是唯心。智者观门。知我一心。具造法界。造亦唯心。具亦唯心。本不思议。以即空。即假。即中。立不思议三观。方是显法界之真路。达唯心之妙旨。然彼三观。即是圆观。云不思议。非是不可思议。直是不得思议。良由寂灭真心。非以思议得入。以不思议中。正是发观智之真路处。今不思议念门。与彼观门。无二无别。要须达得不思议。则弥陀法身不现而现。我念佛心。由本智显。是名真实念法身佛。此一法身。惟佛与佛。斯证究竟。报身者。庄严功德所报之身。此身本由摄受众生愿力而起。故涌现为庄严功德之报身。亦是应化菩萨之身。所谓目广如四大海。毫广如五须弥。一身之中。各有八万四千光明相好。则身量亦属无边。惟大菩萨。斯能见得。即所谓尊特身也。应身者。分身一切世界应化之身。或现丈六身。或现八尺身。其身惟随众生身量之大小而应之。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项上圆光。及一身周围之光。所现广狭。亦是不齐。惟顶上肉髻所现一相。更号之曰无见顶。虽大菩萨。终莫窥其边际。岂不即应化身。亦即见于无边。此身四果弟子。及有宿缘众生。皆得见之。即所谓应化身也。今此句中所指之身。即是功德庄严之报身。金色者。不坏之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观经言佛报身。具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乃至光中所现化佛。不可具说。昔贤所谓人若念佛。即有一化如来住顶者。洵然慈悲大愿。成就如是妙功德力。巍巍如是。是为尊特。伦。类也。言无复其类与等也。三字一束。通透上下关节处。其佛光明相好。各分八万四千者。盖在众生。具有八万四千尘劳。身生八万四千毛窍。故到成佛。亦各分有八万四千光明相好也。又按观经。彼佛圆光。大如百亿大千佛刹。于圆光中。恒沙化佛。乃至俱有无数化菩萨。云何圆光若此其大。当知彼大圆光。乃是显报身佛之总光。此相好中各现光明八万四千者。即是显应身佛之别光。若总若别。各各俱有化佛应现秘密妙门。庄严如是功德性海。岂容思议。
白毫宛转五须弥
须弥。山名。山在四大部洲之中。起自大海冲过日月。高出三百三十六万里。周围之广亦如之。又山四面之中腰。俱是天王宫殿。四大天王各据一面。各镇一洲。故此四洲。分四天下。因此山之高广。分也。今报身佛。两眉中间之白毫相。右旋宛转。大如五峙须弥。一相尚然。况八万四千之全相乎。则其身之尊特何如。
按。释迦应世之身。其长丈六。眉间白毫。八棱中空。白如珂雪。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右旋宛转。如琉璃筒。从此放光。遍照无际。虽铁围山大幽暗处。随光所到。一切皆辟。即此应身放光之毫相。可悟法界之性。唯一智境。知释迦毫相如此之胜。则知弥陀白毫。亦八万四千中之胜相矣。故经云。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然在初心。可准释迦毫相之大小。先次现观。则易成就。
按宝王论。释迦报身佛。所现眉间白毫一相。向上右旋。圆阔三百六十万里。此则仅与一峙须弥。相去无几。弥陀毫相。如彼其大。释迦毫相。如此其小。何释迦之逊彼弥陀如是。噫佛则是同。非相逊也。特释迦在娑婆。是秽土耳。土秽。则佛之净光易隐。故身量之现。自不能大。弥陀在极乐。是净土耳。土净。则佛之净光易显。故身量之现。自不至小。今观二佛毫相。则二土之优劣。亦可晓然。
绀目澄清四大海
绀即深青色之名。海即在须弥山四面者是。两目长广。如四大海之两分。是即其毫与目。俱无等伦处。以上毫目二相。俱出十六观经。
按目睛绀色而复澄清。色相之美。不待言矣。然佛清净宝目。妙明智慧所报之目。十方洞视。无复障碍。虽在众生心念中者。佛眼悉见。则其色相之美何须论。第从色相而言。亦是普利群机处。菩萨见是色相。即得道种智圆。疾成功德报身。众生或见丈六。或见八尺二相。亦得诸根猛利。成熟法器。疾证不退菩提道心。当知见是色相。即见佛心。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佛即分身世界之应身佛也。并在八万四千光明中流光满界。各现化佛。故曰光中。又化有二义。一自化应身。则曰化佛。二化他成佛。亦曰化佛。弥陀在因地时。已化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人同至成时。何况到今成佛已久。则分无数亿应身化佛广化世间。其化更弘。而其化他。宁有亿数可量哉。
按此与下句二化字。与度众生三字相呼接。又与末句咸令二字直贯。宜重化他一边。
化菩萨众亦无边
亦字。承上光中来。一化佛应身均各有。化菩萨应身为随侍。故曰化菩萨。盖此菩萨。虽即观音势至等所化应身。然亦须知三圣应身。俱同一体。何以故。诸佛一法身中。原无分别相故。亦惟三相既备。法体斯全。何以故。仍即一佛三身义故。又化有二义。同上。
四十八愿度众生
弥陀在因地时。号曰法藏比丘。誓有四十八愿。谨出愿文列后。愿诸同志。留意细参。
众生。众缘和合而生之谓。盖众生出生。本无自性。所生之性。皆由缘会。所会之缘。皆因业招。在人有三业。身业。口业。意业也。佛立四十八愿。摄授众生。令结净缘。教以念佛见佛。谢彼尘业。胜缘一值。直往无碍。径生净土。径入莲胎。故知念佛一门。非同小缘。乃弥陀慈悲开度之大因缘也。
九品咸令登彼岸
九品。先分上中下三品。三品之中。又各分三品。是谓莲华九品也。众生出生其国。托胎莲华之内。谓之莲胎。与此土之投入母胎者不同。盖此则从爱染生。彼则从法化生。昔贤有愿云。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愿中上二句。即是托胎莲华之意。但第三句无生二字意甚奥。余按之。即是菩萨通达无我法门也。盖众生之生。本无自性。既无自性生。亦无自性死。出生入死。皆由诸缘为聚散。若离诸缘。毕竟无生。故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非渐次。此中当有一大悟处。若在此土修证未悟者。一到见佛。未有不悟。第彼土莲开有迟速。则见佛非无早晚也。大抵上品之莲。其开最速。中品次之。下品则迟矣。何以故。盖因此土众生。有根器利钝之不同。有功力浅深之不一。亦有生前从未念佛。迨到临终苦逼。经善知识指点。方始忆念者。勇猛以疾亦得生莲。是以莲华之生则同。莲华之开则不同也。若论往生一节。生时亦非无据。临终必有瑞相现前。或见金莲拥足。或见弥陀来迎。或满眼光明。遍照无极。净土圣境。一时俱现。或闻天乐。或闻妙香。此时定知决生净土。乃至复有生前造罪。到临终时。地狱恶相。显现在前。猛火焰??。乘虚来袭。忽化一阵清凉风。而送归净土者。此由悔罪猛利。一念心疾。能抵百年悠悠业力。观经下品往生之辈??如此。但到此时靠着念佛。定须立起如山愿力坚牢不动。决志求生。必令佛光从我照见。必令宝华从我拥起。则感应道交。自然瞥见本性弥陀。自净土来。自净土去。我于尔时。随从佛后。乘宝莲华。迳生其国。此即九品莲华托胎之始。但在此时见佛。要知即是本性弥陀。何以故。一切众生悉各具有如是自性功德故。虽非现成所有。亦非假缘作合。特不蒙彼佛感应。则不显。当知自性功德。靡不遍造。靡不遍具。念佛即是造此功德性。见佛即是具此功德性也。又见彼佛真身。必华开后方见。见则未有不悟。此则但是感应道交。故性佛显。譬如鸿爪印泥。鸿杳而印在泥。若知自性由印而显。则一时佛现在前。非同假缘。故知即是自性佛迎自性众生也。
咸令二字甚直截。佛以真如性海功德之力。成就如是九品莲华。正为一切有情。令得咸生也。但得众生。信有净土。立愿求生。加以念佛功力。助彼信力愿力。无论根器利钝。无论造有十恶五逆一切极重罪业。皆得带业往生。何以故。一到见佛。则未有不开悟故。况能至心向佛。即是悔心猛利故。所以不能害其往生信愿也。要知彼九品莲。上摄利根上器。乃至一切菩萨。旁摄中下二根一切众生。直是普利群机处。莲华九品。出十六观经。
彼岸。即指净土。亦名极乐。莲有九品。摄念佛者所登之地。彼对此言。岸对海言。此土娑婆。是退地。出生入死。轮回不息。一切悉苦。故又别名为苦海。众生沉溺其际。爱河浩浩。欲浪滚滚。那时复有出劫之期。彼土极乐。是不退地。无生死。无轮回。无诸男女爱染情欲。一切众生。纯以化生。衣食资具。均以法化。宝楼宝阁。园林池沼。一切俱是法性庄严之功德。因是法性。敷演法乐。念念具足法喜禅悦乐。增道损生乐。如是乃至第一义谛乐。非复此土所受人天诸乐。极乐如彼。娑婆如此。正是济此苦海众生所登之岸。众生何不求生。又况生彼国已。虽复回转生死界内。出入轮回苦趣。开度娑婆一切情缘眷属。亦永不退。是则所谓不退菩萨之乘权开化也。当此之时。或出娑婆。或回净土。所愿随心。岂不快哉。噫弥陀出世。实关一切众生无穷无尽不可思议之福量。众生不信极乐。不信弥陀。则曷不信自性功德中之福量哉。中峰怀净土诗云。六方佛出广长舌。俱赞娑婆念佛人。须信九品莲世界。无时不散劫壶春。又云。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因情未瞥。无边生死自羁留。又云。念佛须期念到头。到头和念一齐收。娑婆苦海风涛静。稳泛莲邦般若舟。愿诸同志。勉旃勉旃。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亦翻曩谟。亦翻那摩。亦翻皈依。亦翻归命。释有三义。一求自度。二为他求度。三普为一切有情求圆度。发此圆度之心。即菩提心。依菩提心。称南无佛。是今释法。华严所谓最初一念发心之时。便成正觉。即是此意。
西方极乐世界。义已略出彼岸节。又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国名极乐。极乐去此十万亿。所隔甚遥。观经云。到在弹指。又云。如一念顷。即生彼国。良以心无涯际。离远近相。离去来相。一念即生。是即生于吾心所具之土也。故既托彼胜缘。得蒙感应。有何不到○按此土娑婆。具有四土。一凡圣同居土。二方便有余土。三实报庄严无障碍土。四常寂光净土。又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六趣为凡。声闻缘觉菩萨佛四趣为圣。凡浊圣净。一隐一显。受分段身。与圣同居。故曰凡圣同居。此土即是六趣众生之界。证方便道。断烦恼障。受法性身。尚余无明一障未破。故曰方便有余。此土即是声闻缘觉等罗汉所居。受功德庄严法性报身。色心交澈。根尘互融。身土不二。无复障碍。即华严所谓因陀罗网世界也。此土圆位菩萨所居。故曰实报庄严无障碍土。离身无土。离土无身。身土一如。湛然常寂。是名常寂光净土。此土惟佛所居。大抵析分则浊。圆融则净。菩萨发菩提心。平等开度。已入圆位。佛则圆极。如上四土。极乐亦同。第凡圣同居一土。惟极乐为独净。所以净者。他方佛土。六趣具足。彼国极乐同居一土。惟有天人二趣。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四趣则无。且一佛摄化。又无邪魔外道坏乱佛法。所以天人二趣。俱发菩提道心。纯以莲华化生。一一交接。悉是大乘清净良伴。又天人二趣。交通往来。凡圣二途。圣应时现。与此娑婆佛惟旷劫一出世者。相去悬殊矣。又况彼土众生。功德。智慧。二庄严相。同佛菩萨。是谓同居一土净。则以上三土。益可晓矣。
导师。谓引导众生。入佛知见。故佛称导师。佛居西方净土。接引此方浊土众生。故复称为接引导师。
与一切乐。名大慈心。?一切苦。名大悲心。慈悲遍摄。与?同时。名大慈大悲心。经云。阿弥陀佛。慈悲光明。遍照法界。普作覆护。不令坠堕。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作摄受。不令漏失。阴入界身。遍同法界。普令了悟。不令退转。念佛者。发圆度之心。念乐土之佛。则功德巍巍。庄严可遍法界矣。安有娑婆世界。不即打开净土。安有愿生净土。而不即往觐弥陀也哉。噫因果一向顿圆。总不离乎当念。但在因地发此大心。实是广己福量。而在果位证此大心。方是普利群机。当念一着。宜防失足。戒之哉。一登极乐。入无生忍。即是众生果圆之位。普愿斯人。回头猛省。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净公上人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學佛日誦
http://www.amtb.cn/pdf/CH25-12-01.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
http://www.amtb.cn/pdf/CH02-06-03.pdf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