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七集(档名15-01-07)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2-26 19:08
標題: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七集(档名15-01-07)
敬摘自《净公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注解「说此四谛法錀,凡有三转:一者,示转。谓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三转珐輪是世尊说法的一种规范,我们要好好的记住,后世讲经说法都不离开这一个原则。「示」就是讲的指示,因为众生迷惑,不知道事理的真实相,佛为我们指示出来。上根的人听了佛的指示就能够觉悟。在五比丘当中,佛将四谛法指出来之后,憍陈如尊者第一个开悟的,可见得这五个人当中他的根性最利,其余的四个人听了之后还是不悟。这个地方提示了一个大意,也就是一个纲领。
「苦」这是世间的果报,不但人间果报苦,天上的果报也苦。欲界里面有五苦,所谓是「苦乐犹喜舍」,这个五种受,也说的是八苦,三苦、八苦。在「三十七道品」里佛给我们说明观受是苦,这个「受」是三界当中所有众生的享受,归结到一个字就是「苦」。为什么说苦呢?「逼迫性」。讲三苦是苦苦、坏苦、行苦。苦苦里面细讲则有八类: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所以称之为「八苦焦煎」,这是欲界。色界天虽然没有这八苦,因为他已经断欲了,五欲是指的财色名食睡,或者是讲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欲他断了,所以果报在色界天。他还有色身,还有享受的宫殿、楼阁,这些东西是坏苦,这是无常的。纵然升到无色界天只有神识,连身也没有了,但是他还有行苦。「行」这一个相比较上微细,我们一般人常讲「青春不驻」,刹那刹那的变异,这一个相是行苦的相。由此可知,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还是没有办法离开行苦。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的,真正觉悟到三界是苦了,你才发真实心求脱离三界。
一般人所以这个心发不起来,是不了解三界是苦,以为这个世间还蛮自在的,还很乐的、还有留恋的、有舍不得的,所以他就出不了三界。这么一说,憍陈如的根性实在是很利,他就开悟了,其余的人没有开悟,佛就再深一层叫「劝转」。这说了一个苦,「集」是苦之因,也就是烦恼,他是招感性。招感的什么呢?招感的苦果。四谛法里面先说果后说因,果报是我们现在受的,我们很容易觉悟。因是过去造的,讲过去造的因,我们不太容易觉悟,为什么呢?那是过去的事情,或者是前生的事情,这个印象很模糊,所以先从果报上来说。你知道有果报,果一定有因,有因一定有果。其次,就给我们说明了因地,集是苦之因。集就是烦恼习气的聚集,也是累集,才招感到这个苦果。
出世间的因果第一个是「灭」,灭是果,灭的什么呢?灭的生死烦恼,就是灭集、灭苦,苦因苦果都灭了就自在了,这就是真正的道。这个「灭」许多经典里面称之为「涅盘」、称之为「圆寂」,他的别名很多,都是这一个意思。大乘法里面讲的「大涅盘」,大涅盘就是「灭」。这个字诸位要晓得,灭一切苦因苦果、灭三界六道轮回,这是真正超越了。「可证性」。换句话说,灭是真实,灭谛是真实的,可以证实的。最后一个是如何来证到灭谛呢?就是怎样才能把生死烦恼都断掉(灭掉)呢?就是修道,修道是证灭之因。所以说,「此是道,可修性」。在小乘里面讲的这个「道」,着重在「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是小乘道的纲领。小乘经虽然有几千部,但是总不出这三十七个原则,就是这一个纲领。大乘道是在「六度」,所以说是无量无边菩萨的行门,不外乎这六大纲领。这叫修道,依这个方法来修就可以证得菩提涅盘。
佛这么一提示,聪明的人就晓得了,就开悟了。中等根性的,这么讲不开悟,还得要换一个讲法,这就是第二种「劝转」。「示」是指示,不是单独对某一个人。「劝」,这个就有对象了,更进一层。「此是苦,汝应知」,这个苦谛是劝你,你应该要晓得,我们无始劫以来在三界六道轮回受这个苦,实在是苦不堪言。三善道比较上好一点,三恶道就可怜了。我这一次在高雄讲经,那一边给我翻译的小程告诉我一件事情,说高雄有一个妙藏寺,妙藏寺有一只狗,这只狗吃素,而且早晚殿都不缺。但是奇怪的现象,早晚殿一到打三皈的时候它就退了,长久这样子,传出来大家都觉得很稀奇,别人说这个狗很有善根。有一天一个外地的法师从这里经过,看到那个狗参加早晚课,一到打三皈就走了,他就把它叫来,「你现在已经不是住持的身份了,你现在是一条狗,你要把功课做完才可以走」。它乖乖的听他的话,早晚课做完了它再走。这个狗就是庙里前面的住持,死了之后堕到畜生道,还算是善根深厚,还没有忘了吃素,还没有忘了早晚课,它总以为自己还是住持身份,一到三皈它就退了。两个月前往生了,庙里头还给它做七,还给它超度。诸位要晓得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这一个住持是个好住持,好住持为什么堕畜生道呢?如果是心地不善良的恶住持,早就堕地狱了、早就堕饿鬼了。他能堕畜生道,可见他罪业很轻、不重,堕在畜生道。出家人堕在恶道里面多得是,我们看到之后要反省,就问问我自己会不会像他一样?一想到这个地方,还有什么意思?人生苦短。它堕到畜生道里面还不迷,还算不错,再要比一比安世高的同学,他比他还强。安世高的同学堕的是蛇身,也是畜生道,蛇就没有狗好,而且安世高的同学瞋恚心重。诸位要晓得,畜生道的业因是愚痴,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很聪明,邪正、善恶、是非,分不清楚,什么叫正法?什么叫邪法?什么叫佛道?什么叫外道?你要是搞不清楚的话,这就是愚痴,这就是畜生道的业因。怎么样下苦功去修学,盲修瞎练不会有结果的。所以修学一定要如理如法,要懂得佛法的道理,要了解修行的方法,才能够出离、才能够超越,这个到经文后面也都会讨论到。
「劝转」。「谓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世间的因果我们应该要把它断掉;出世间的因果我们应该要修证;这个是对我们劝勉的话。修行,诸位特别要记住,「行」是行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习气太多了,为什么呢?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每一个人,在你没有出离三界之前,总带着有过去生中的习气。我们过去生中是那一道来的呢?给诸位说六道道道都去过,所以我们有天人的习气,有阿修罗的习气,有饿鬼的习气,也有畜生的习气,也有地狱的习气,每一道不知道转过多少次!这一种习气、烦恼,在有念无念的时候,就是有意无意的时候,都会表现出来,所以断习气难。阿罗汉烦恼断了,习气还不能断,到辟支佛才把习气断掉。因此真正讲到修行,就要对烦恼习气要慎重。换句话说,要认真的修学,认真的修学修什么呢?修心地清净。清净就没有烦恼习气了,有烦恼习气,心就不清净。心清净了,身自然清净,言语自然清净,绝不会有妄语、有恶口、有两舌、有绮语。
口业是最难修的,我们中国古人也重视,「口为祸福之门」。我们有的时候说话无意,听者有心,这也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了。这是什么?习气。所以佛门里面禁止戏论,道理在此地。道场里面禁止散心杂话,道理也在此。为什么呢?散心杂话免不了张家长、李家短,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这样下去麻烦就要大了。不但是这些地方容易得罪人,我再给诸位说,讲经说法也得罪人。讲假的,都是巴结人、奉承人,说你怎么怎么好…,他听了欢喜。你要讲真实的话,我们造了恶业,都要堕地狱。下面就该说「你讲经就讲经,你为什么讲经要骂我?」我哪里有骂人,他就说我骂他,我在外面就碰到好多次。听经的人说我骂他,你做什么错事我不晓得,你事前没有告诉我,怎么是我骂你呢?这成什么话呢?我是照着经文讲,可见得是你自己心里面有鬼。这个是佛说你的,他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悔过,他还说我们讲解经典是骂他,他心里不高兴。杂心闲话是越少越好,最好是没有,念念都在道上,这样才能够叫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烦恼习气要断,这个就叫真修行,怎么个断法呢?要修道。修道就是断烦恼,烦恼断尽了就是证道,就是证入灭定。这是第二转叫「劝转」。
五比丘当中,佛说「劝转」的时候,又有两个人开悟了,还有两个人没有开悟,这个根基我们讲上、中、下三品,下品根性的没开悟。虽然是下品,但是诸位我们连下品还不到,人家下品「证转」就开悟了,我们现在现身说法做证明,我们还是没开悟,可见得我们连下品都不如。到下品要证,证什么呢?拿出证据出来,拿出证明出来,「谓此是苦,我已知。」释迦牟尼佛现身做证,我劝你们要知道,我自己已经知道了。「此是集,我已断」,可见得这个是能断的,不是不能断,我都已经断了,当然你们也可以断掉。「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诸位要晓得,这个三转很简单,每一转里都有两句话,这是讲的纲领,就好像做文章一样,这是题目。
佛这样一开示、一说明,五个人都证得阿罗汉果了。这是最初的僧团,五比丘的僧团。「是为法宝初现世间也」。佛在鹿野苑转的四谛珐輪,但是诸位要晓得,这是从迹象上来说的,是从我们世间人眼光里面来看佛初转珐輪。如果从真实的,菩萨眼光来看,不是如此的。菩萨眼睛当中,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还没有开始说法的时候,他悟了道之后,二七日中在定中讲《华严经》,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转根本珐輪,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佛这样大的法会,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我们看到的是释迦牟尼佛闭着眼睛在菩提树下打坐,这一坐就坐了一两个礼拜,我们看到他没有动。实际上人家在定中开大法会,你看这个华严法会多庄严。出了定、起了座之后,到鹿野苑,这是我们世间人看到的。所以就我们世间人看到,鹿野苑转四谛珐輪是佛开始说法。
下面是解释僧宝,就是五比丘。「憍陈如等五人者:一阿湿婆,此翻马胜」,这是梵语。第二是「跋提,此翻小贤」;第三是「拘利」,或者又翻作「摩诃男」。这三个人「皆佛父党」,佛的父党就是跟他父亲同辈份的,他的叔叔或者是伯父。净饭王在兄弟当中他是老大,这些人是释迦牟尼佛叔父的成分占得多。「四憍陈如,此翻火器。五十力迦叶,或名婆敷。此二人皆佛母舅。」就是他母亲这一族的,这个关系都非常的亲密。
我们再看下面的注解,「初太子踰城出家,父王思念不置」。太子夜晚逃出去了,趁着家里人没有注意。他发心出家,家里人也是想尽方法阻碍他,不希望他出家,因为这样一个聪明才智之人,能够继承王位也是释迦族的愿望。走了之后他的父亲很想念,于是派这五个人去找,希望这五个人去把悉达多太子找回来。这五个人找到了,找到之后太子不肯回来,誓死不归。这五个人也不敢回去,回去要挨骂了。于是乎太子走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一方面是保护他,一方面知道他生活的状况。「太子既修苦行」是指在雪山修苦行。「二人不堪苦行者先自遁去」,这两个人是谁呢?是憍陈如、十力迦叶,他们两个富贵人家出身的,修苦行他受不了。一看到释迦牟尼佛在雪山修苦行,这个太苦了,他们受不了就跑掉了,不跟他了。跑到哪里去了呢?就跑到鹿野苑,不堪苦行他们到鹿野苑学外道去了。
另外就是他父亲这一族,这三个人欢喜苦行,这就是各人根性不相同。这三个欢喜苦行的,于是乎就跟着释迦牟尼佛。「太子后受美食,三人乐苦行者亦复舍去」。释迦牟尼佛在雪山六年苦行,示现苦行并不能成就,所以把苦行舍去了。舍去后,他叔父这三个人看释迦牟尼佛不成器,没有恒心,六年就受不了了,又去接受牧女好的奶酪供养,这三个人看看这个人不值得跟他,也跑掉了,五个人都跑光了。这三个人去什么地方呢?打听打听憍陈如、十力迦叶在什么地方,打听在鹿野苑,所以他们三个也到鹿野苑了,「于鹿苑中各修异道」。统统舍离佛而去了。「佛既成道,观此五人应先得度,遂往就之」,佛成道之后,这是讲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再想一想,应该最初度谁呢?这一观察,这五个人在过去生中与佛有深厚的因缘,他们是最先得度的,佛一看他们在鹿野苑,所以佛就到鹿野苑去了。这个里面故事很多,都在《阿含经》里面,这些人预先打听晓得释迦牟尼佛来了,五个人就商量,他来了我们不要理他。可是佛一走来,每个人都自动的起来去迎接他,把预先的约定都忘掉了。这些事情在《阿含经》里面、《佛本觉经》里面也有,诸位自己可以去参考。
这个地方有说明,说「初转法錀,陈如先悟。」今天我们讲「五比丘」,如果要按照顺序的排列,应该是阿湿婆第一,为什么我们今天讲五比丘是憍陈如排第一?阿湿婆第一是世间法,他们家的亲族年龄大小、辈分长幼排列的。我们讲憍陈如第一,是按着悟道先后来排列的,憍陈如第一个悟道,就是初转珐輪示转的时候,他就醒悟了。这个悟就证阿罗汉果,他第一个证阿罗汉果。「次说布施持戒生天之法,诃欲不净,赞叹出离为乐,阿湿跋提寻悟」,这两个人是第二个开悟的,这是在劝转的时候。诸位从这个地方一看,跟前面的四谛珐輪,你就晓得佛说法四谛是纲领,至于怎么样劝、怎么样作证,这个里面的方法是无量无边。就是如何指示、如何劝、如何作证,那就是无量的法门,但是总纲不外乎这三个大原则。
比如我刚才给诸位讲的,高雄妙藏寺的这个狗,在我们看起来它对我们来,现身说法做证转。你看它修行,修行不能悟道,堕了畜生道,做证明给我们看。如果我们讲,讲了你还不相信,你看这个事实,事实摆在这个地方,这个就是最有力的证据。我们看了再不相信,那就无话可说了。比如像往生极乐世界的这个事情,有很多人不相信。甚至于大专学生学佛的,认为念佛法门是老太婆教,我这次在南部就碰到,他们提出这个。我反驳他说,念佛法门拿我们台湾来说,李炳老是念佛法门的,他是老太婆吗?他们当中所谓「老太婆」是无知无识,以为是这种人学的。那么李老师是无知无识的老太婆吗?不是的。我们再想远一点来看,明末四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那也是无知无识的老太婆吗?我们再远一点看祖师当中,像隋唐的时候,我们大乘八大宗的祖师出现于世,天台的智者大师是念「阿弥陀佛」往生的,这个在历史上有记载的。智者大师是无知无识的老太婆吗?经论里面我们所看到的马鸣菩萨、龙树菩萨,这个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再远一点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你说这些人都不如你啊?这是错误的,大错特错啊!但是观念错了,他对于这一门就不修了,这种殊胜的利益,他当面错过了。讲到「证转」,这个是最有利的。
我们台北市念佛团的创办人李济华居士,他往生轰动一时,李济华居士是皈依印光大师的。他往生的时候我正在台中,徐醒民居士在台北,他看到这个事情。原来徐醒民居士信佛是信心不坚定的,他本来是基督教的,而且是虔诚的基督徒。我那个时候学佛,他另外还有个朋友,两个人都是基督徒,见到我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彼此都说,「我们信心坚固了,绝不被他动摇」。他们两个信心坚固了,结果以后都学佛了。徐醒民居士有一次害病住在医院,我去看他送他一本《印光大师文钞》,他看了,他的学佛因缘是从这而来的。他当时拿了这本书,他有好奇心,看看这个和尚搞些什么名堂?在病院里面没事情,他就翻开看。大概看了一半的样子,他写了封信说很有道理,值得研究。才有信心,才开始研究佛法。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台中亲近李老师。当他看到李济华往生的时候,他写封信告诉我,这个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他说这个净土法门,我们要认真的学,他这坚定的信心,是看到李济华往生了。
李济华八十岁,往生一个月之前他就晓得,预知时至,跟亲戚朋友们辞行,「我要走了」。往生的当天跟他太太商量,「我要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当时只有他们夫妻两个人住在一起,没人照顾),没有人照顾你会不会感到寂寞」?他太太哪里晓得他要往生,他太太说「往生好事情,你要是真能往生就不要管我,你放心去好了」。他太太同意了。他们是坐着三轮车到念佛堂,到念佛堂之后他们是共修会。念佛堂是半个月一次共修,共修会是讲四十分钟的开示,念一枝香的佛号(一个半钟点)。他们讲开示是几个老居士轮流来讲,这一天没有轮到他,他跟人家交换,他说「今天我来讲,下一次你再讲好吗?」这位居士就让给他了。一般讲是讲四十分钟,他这一天讲了一个半钟点,讲的话非常之恳切,劝勉大家。讲完之后他说,「我要向大家告辞了,我要回家了」。因为他八十岁了,有的人认为他好像是累了,要回家休息。哪里晓得他一下来,坐在沙发上面就往生了,这才晓得他回的那个「家」是回西方极乐世界。你看又没有病,说了那么多的话劝大家,这样往生的,这个是真正了不起!
你今天做上世界的总统,比他也不如,人家是真正一了百了,往生佛国。他能,我们每一位都能!这个老居士最后是示现作证转,这是在我们台北市的事情。他圆寂之后,主持道场的就是王天明居士,王天明居士主持道场之后,请我在念佛团讲过《楞严经》,《楞严经》讲圆满了。讲圆满之后,他要求我讲一部《法华经》,《法华经》还没有开讲,王老居士就故去了,也往生了。所以我们今天法施会印的《法华经》大乘,以及我们开讲《法华经》,这个因缘就是王天明老居士,他老人家的愿望。我们今天印这个经、讲这个经,满他的愿望。这是我们在台北市可以看到的,千真万确的事实,这是我们的榜样。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说实在的话不难!难在要把这个世界放得下,名闻利养、身心世界要放得下才能去,放不下去不了。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要练习着放下,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没有关系,时间还早,等到我要往生的时候再放下也来得及。没那回事情!临命终时你想放下,已经太迟了。我再奉劝诸位,必须要像李济华居士这样的往生,才真正可靠。否则的话,你病了送到医院里去,那就完了。医院,人要一死的时候急救,来了几个大汉,把你又揉又翻、又揉又滚的,那简直是痛苦不堪。你那个时候能够不生瞋恚心,我觉得太不容易了。可是在那个时候一生瞋恚心,果报要不是在地狱,就是在饿鬼,这个是最可怕的事情。所以往生的时候不要有病,说走就走。别人能够修得,我们也能修得。不要说临命终时受这些折磨,现在这个医院就是这个样子。要如果真正懂得的,你能把医生、护士搞通,走的时候不让他知道。佛法里面说得很清楚,断了气之后八个小时不能动,碰都不能碰。大家念佛帮他助念,这个是如法。八个小时之内碰他,他有知觉,他会有瞋恨心,他去不了。所以这个是关键的一着,我们必须要记住。
高太太她的先生往生了,在空军总部,这是懂得佛法的。他一住病院的时候,我们就用录音机放这个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昼夜不间断,所以这个医院里头习惯了。到他已经死了、断气了,那个医生、护士来看他,「睡着了,不要动他,他睡得很好。」把那个医生打发回去了,医院里面不晓得。到了八个钟点之后佛号停止,告诉他已经故去了,故去多久?大概八个小时。这个不得了,他们也不敢讲,讲了要受处分,医院里面规定,断气之后十分钟之内,就要移动升台子。所以这个很不容易,真正是不容易,这个也是他自己走的。也是我们一进医院,这个佛号就没有中断,所以他们医生护士以为是正常的。这个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临命终时的瑞相好,死了之后他脸上的颜色比病的时候还好,脸上放光。这个一定要晓得要如法,你不如法得不到。一般学佛的老居士,就怕你命终时送到医院,那一照顾不好,一生的功夫没了。当然最上乘的就是李济华,一个月之前预知时至,临命终时没有病苦,如入禅定,这个才叫真正的福报。李老居士把他自己的精神,把他自己的财力,统统奉献建立念佛团,让大家在一块共修。所以要舍得,贪图名闻利养,决定是三途果报。这个是我们讲到作证转。
到作证转的时候是「第三说法,迦叶拘利亦悟。僧宝初现于世间。」到这个地方是一大段,这是讲释迦牟尼佛最初弘法利生,最初度五比丘是佛传道的开始。后面这一段是讲一代时教,以后这四十二章。「第四文中」,就是第四段。「『复有比丘』,等者:佛既度此五比丘已,次复度耶舍等五十五人。」这个就是耶舍长者子,他们一共有五十五人。「三迦叶等一千人」,「三迦叶」是兄弟三个,他们原来是外道。舍利弗、目犍连,每一个有一百人,等于两百人。这些人除了迦叶长者子五十五人之外,其余的全是外道。三迦叶、舍利弗、目犍连是外道首领,他们那时候也接受了佛的教育,皈依佛为佛弟子。他们的徒众看到老师皈依佛了,于是乎大家统统都皈依佛,这样就组织了一个常随众的僧团,就是经典里面常讲的「一千二百五十人」。实际上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五人零头就不算了,就算是一千二百五十人。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以后四十九年,在每一个地方弘法利生这是常随众,佛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一生不离开佛。因此以后集结经典在众成就当中,我们都提他们,他们是不离开的。这一段就是叙述佛的常随弟子之所以来,他们从哪里来的。
「从是以后,度人无量,咸令成比丘性。」这就是讲以后度人,所以这个序分,摩腾尊者编的很好,文字很简洁很少,将释迦牟尼佛从开始到一代时教都说的很圆满。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