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道士的讲记敬摘点滴2024223175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2-23 17:07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道士的讲记敬摘点滴2024223175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道士的讲记敬摘点滴
...心胆颤。
(老禅师根据笔者转达婵娟女士的讲述,认为梦,不完全是平常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原理,也不是弗洛依德《梦的解析》所说的理论。老禅师认为,梦有很多时候是人的前几世活动生活过地方再现。有时,我们梦到一个陌生地方,从来没有去过,但又十分的熟悉,还能说出大街小巷名称。不久,或出差或旅游,真的到了那个地方,和梦境里见到的相差不大。做何解释呢?娟女士做梦,见到梦的事情发生前因后果,在第二天或三五天就发生了,与梦景见到的一样,令人不寒而颤。是预兆,是警示,是偶然巧合?归根到底,也是三世之缘吧!佛教文化里说:菩萨什么都不怕,就怕一样。你猜猜,是什么呢?是因,菩萨怕因,有了因,有了这个前因,就出现果,出现后果。所以说菩萨怕因不怕果。果来了,不论好坏,报完就消失了。如果有因出现来到,可能这一世不会报,以后或下一世才报。故,民间有说法: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早时与来迟。)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赠芳女士
赠芳女士
兰有王者香,
芬芳百花仰;
有道真有道,
缘在法中畅。
(兰花在大理,是个赚钱的项目。据说银行有一半以上贷款是用于兰花生意投资。毕竟兰花是一种文化,称为兰花文化,古今都有。古代成为文人雅士骚人墨客书斋客厅的清品,为高雅的象征。才有了"兰有王者香"的认同赞赏。笔者在大理州博物馆里装裱人员处见过原国民党中统人士陈果夫的书法,约33厘米宣纸就书有这五个字,每字三万元,吓得笔者咋舌。可以称得上一字值千金。老和尚写在诗中为首句,藏芳女士姓名在一二句里。把兰供给的雅典高贵气质写出,似乎能嗅到清幽芬芳的兰花香味。兰花之道里,真有花道佛道在其间,于是大理明代,因建文帝的因缘,有了建文兰,至今民间有培植种养,因缘俱足,是在佛门。如果朱允炆不入佛门道门为和尚为道士,那里来的建文兰君子兰呢?佛法由此传播出去了呀!)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送友人
送友人
性秉乔松表劲质,
气钟严岭立贞心;
清静自在灵山住,
佛光起处菩提生。
--丙戌金秋于罗汉洞
(老禅师的诗,是送给位友人同修的,是对修行同道的鼓励,也是对他自己修行修炼的评价。有形有实的人间物质世界,丰富的物质诱惑,令世人去追求,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舒服。只要吃五谷的人,有肉身存在,不受诱惑是极少数,甘于清贫者少之又少。出家人也在三界内五行中,自然会对花花世界引诱,产生波动心。如有首歌词大意说,小和尚下山去化缘,老和尚有交待,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看见了千万要躲开。小和尚记住师傅的话,下山化缘,看见老虎美丽可爱,想不通师傅怎么会说女人是老虎,产生了怪怪的惊奇来。这个寓言改编的歌词说明个什么问题呢?应该是对物质世界的躲避,用具体形象的美丽女人来做比喻。要小和尚远离红尘污染,不要产生波动心,被物质利禄所俘虏,坏了修道的根器。老禅师的诗告诉修行者,要遵守修道准则,把握自己,做和尚要象和尚,至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末法时代的最低要求,令人汗颜喽!做平凡人,也要有自己的做人准则,才能在言谈举止里反映出自己的风度气质品格来。)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赠某茶舍
赠某茶舍
水芳依翠茗,
无忧一庭中;
香露霑如醉,
朝阳照似融。
(依笔者之请,山洞老僧为茶馆写了以上小诗。算是结缘,没有任何回报,也不求回报,真是个和尚"舍"之家风,罗汉本色,菩萨之心。人间的歌词,有"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不忘老朋友,结交新朋友"的说法。老僧说:世上万事万物,缘来则聚,缘去则散。不理解者归不理解,理解者,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鸡足山老僧诗
鸡足山老僧诗
竹枝梢头小鸟歌,
春来古刹缘云多;
不是因果做定数,
何必千里拜鸡山。
(缘,是三生石上所定,由因生出,由果出现。人到什么地方,去做什么?一种说法为有目的性,一种说法为偶然性中的必然性。不过,有一点,与这座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论用什么方法来,不论用什么借口,都得来。这就是结成的果,故明因果。)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遣兴
遣兴
人之一生,
各有所求,
缘乃天定,
不必索求,
该是则是,
虽有颠倒,
自有天晓,
能知天命,
自得奥妙。
--时在2006年
月遣兴自娱随作
(人在世间走一回,精神十分重要,没有精神,人如行尸走肉,或木偶人,不会说话,不会动,要人去操作。精神,体现出人的气质修养,不论好坏,或穷凶极恶,或面善心丑,或大智若愚,他的精神都从气质修养里表现出来。和尚的画,小品中以小见大,见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给鸟类的栖息之地。在出家人修行的寺院环境周围,名山鸡足山里,就充分展示了这个环境。和尚由环境想到人,写下人之一生,各有所求,缘乃天定的感叹,让人在读中得体会。也许,这是和尚随兴诗画的风格吧!)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得悟
得悟
闲裁蕉叶入画面,
也写雀鸟立叶来;
山人自有山人乐,
不理人间是非多。
--丙戌冬至后鸡足山常悟
(修行者,多是出家人,出家人有和尚道士。出家修行目的,首先是自度,自己得到修行后的佛法自度,成就果位,再去度人,这才是正理,如果自己都没有成就,说去度人,不疑是自欺欺人。如一个医生,刚进医学院,才读过两天医学理论书籍,就忙着去为众生看病治疗,这才是害人不浅啊!作为和尚,立足本职,本职是念经修行调理身心,禅定入座,集中精神,打通中脉,这些是要时间去做的,没有时间去做,说给别人听,永远是理论、是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应躬行。"古人的话说得在理,所以和尚说山中的修行人乐趣,常人难以理解,世间的烦恼事,不相关,为妙为上。如有诗句说:"家在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就是这个理。和尚是修行者,时间精力要用在修行上,"不理人间是非多"是对的,不然,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赞菊
赞菊
九月八后开晚花,
缕缕清香到僧家;
鸟儿懂得修行事,
秋霜白头炼法象。
--丙戌冬至后题僧结缘
(文人对菊花,历代以来情有独钟,被列入花中四君子竹菊梅兰之二!寓意深刻,如人称为君子,道理相同。自古题菊画作品很多,题菊诗表现画者个性的"平生不喜趋炎势,故向霜中放晚花。"还有"霜经月色浓,日出透金甲"等。作为修行者,只把菊作为开放的晚花,用菊的风姿清香来供佛,让知道修行的小鸟,去好好修行,炼出星云法象,修成大道。)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题丰收
题丰收
鸟语年丰果红,
如丹心,
信笔书来,
见菩提。
--冬至缘来各得自在
(秋天,给人带来的是欢乐喜悦,丰收季节,给人的生命延续带来保障,人们才能载歌载舞庆祝。鸟儿也同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可以不给。
但有些人,因为自己比较吝啬,便把所有的可怜人都看成骗子,这不太合理。有些乞丐是真是假,基本上也看得出来。倘若实在看不出来,就以自己当时有没有慈悲心为准。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回顾河南当地佛教历史?
问:回顾河南当地佛教历史?
索达吉堪布答:你们河南,回顾历史的话,尤其是南阳、洛阳这一带,文化底蕴相当深厚,与佛教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洛阳白马寺,就是中国的第一座寺庙,佛教当年正是从这里开始传入了汉地。
当时的皇帝,是汉明帝。公元64年的一个晚上,他梦见有位闪闪发光的金人,身体有圆光环绕,从远方飞来,降临到了他的皇宫。第二天上朝,他把梦告诉群臣,询问这是何方神圣。有个大臣博学多才,告诉汉明帝:“听说印度有位得道圣人,号称为佛,能飞身于空中,全身放射光芒,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1]”
于是汉明帝派18名使者去印度,访求佛道。三年后,他们遇到印度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迎请他们前往洛阳,并带回了一批经书和佛像。皇帝非常高兴,命人在洛阳建造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印度高僧,此寺就是今天的“白马寺”。据说从那个时候开始,皇宫殿堂的建筑模式,就与寺院基本上相同。
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汉地之后,翻译了第一批佛经,其中就有《四十二章经》。他们二人圆寂后,就葬在了白马寺,至今寺中仍有他们的坟墓,去年印度总统还到墓前献了花。我想问一下你们:这是不是最早那个墓?一直没有毁坏吗?(下面没人知道,很多人说没去过。)你们没有去过啊!很可惜,还是应该去一下。你看从东汉开始到现在,历史这么悠久,离这儿又这么近,没有去过的话,实在有点遗憾。
离白马寺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著名的“焚经台”。当年佛教传入汉地后,迅速在各地传播开来,引起道教极度不安。在白马寺建成的第2年,690名道士联名上表汉明帝,痛斥佛经的“虚妄”,声言要与佛教一比高低。汉明帝就准了众道士的请求,让佛道两家在白马寺前筑台比试。先是辩论两个时辰,道教败北;接着比试的是焚经,道教大堆经卷化为灰烬,而佛经在烈火中突然“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环如盖,遍覆大众”,由此佛教声名大振。据史记载,当时就有1460多人出家。
另外,大名鼎鼎的龙门石窟,也位于你们河南。这个石窟从北魏就开始雕凿,一直雕到北宋年间。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造像共有10万多尊,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尤其在唐朝,雕刻的佛像是最多的,约占总数的60%。
当然,讲这些是在你们面前班门弄斧,但我真的很仰慕这些佛教胜迹,也很佩服古人的智慧。他们给子孙所留下的,确实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可如今这个时代,我们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呢?且不说精神文明的层面,单单是资源方面,很多人就不断挖掘不可再生的地下矿藏,不像美国和日本,他们很聪明地把本土资源保护起来,为了子孙后代一直留着,需要资源时就从外国进口。而我们有些人,为了赚钱就拼命开发、大肆浪费,从来也没想过百年后的子孙会用什么?所以,现在存在的许多问题,值得大家好好思量。
总而言之,你们河南自古与佛教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因缘,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相当一部分也都在这里,大家应该去了解一下。现在的河南,虽不像北京、上海一样是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但它却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古文化,这些更有探索的价值,迟早会引起人类重视的。
通过今天的交流,我希望能对同学们有点启发,也希望大家尝试去了解一下佛教的慈悲、智慧,以及不可思议的加持。若能如此,你所学习的知识,最终一定会造福人类,对自他都有利。
毕竟,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心都起着主导作用,它指引一切行为的方向。当你的心很善时,一切都会变得善;当你的心很恶时,一切也会变得恶。正如法国作家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所言:“思想可...(●[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