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作道场主(共一集)20240219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2-19 19:25
標題: 作道场主(共一集)20240219
敬摘自《净公上人:九七年早餐开示》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作道场主  (共一集)  1997/10/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011-1008



  世出世法,小而言之,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大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总而言之,这些事情都在自己,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是不是能够真正明了事实真相,佛法里面讲的「诸法实相」,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都通达明了,一个人决定是成功,立于不败之地,国家决定是兴旺、富强、繁荣,由此可知教育的重要。中国古圣先贤明了这些道理,透彻事实真相,所以在一生当中把教学、接受教育摆在第一位,这是我们一定要体会得到的。佛门道场的兴衰,世法事业的成败,也都系乎此。

  主持佛法如果不读经、不念佛,对于佛法了解得很少,不够透彻,他要来主持这个道场,这个道场焉有不衰之理?在世法里面经营,我打个比喻,经营一个商店,你对于这个行业没有相当水平的知识,也不懂得处事待人的道理,你的生意没有不失败的,由此可知,世出世间法,任何行业,成功都是奠定在高深的学问基础上。而世出世间的学问无过于佛法,佛法真正称得上是大学问,我们很幸运的遇到了,真正是无量劫难遭遇,我们这一生能够遇到。也有许多人遇到,遇到了他不识货,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珍宝,所以他不肯学习,不得受用。我们个人得到,个人一生受用无穷;一个家庭得到,家庭幸福;事业上得到,事业决定成功、圆满。

  我也常讲过,释迦牟尼佛当年在鹿野苑是五比丘起家,一个老师五个学生,六个人就能将这个大道弘扬到四面八方,传承到现在三千多年,就是鹿野苑六个人干出来的。今天如果再有五比丘,有世尊与他弟子一样的见识,一样透彻了解,佛法怎么会不兴旺?这正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就在乎有没有真正的五个人。信愿解行,不说别的,都能够不违背《无量寿经》就行了,能把《无量寿经》完全明白了,应用到生活上,佛法就兴旺了,绝不亚于释迦牟尼佛的时代,绝不亚于中国隋唐盛世。

  今天在全世界,个人修学的也许有,僧团就没有见到。也许大家听到这个话会感觉得奇怪,海内外僧团不是很多吗?怎么会没有?没有一个「六和敬」的僧团。这个团体四个人以上,完全依照「六和敬」的标准去修学,这才是佛法的僧团。大家相处,个人有个人的意见,就不和了,「见和同解」你没有。团体生活有团体生活的规矩,如果你不能完全遵守,你「戒和同修」就没有了。这两条是「六和敬」的根本,这个根本建立在彻底觉悟的基础上。

  《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能够契入这个境界,「见和同解」就没有问题。佛在经典里面字字句句的教训,你会明了,你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自然会相应,自然不会违背,然后你才恍然大悟,戒律不是别人制定的,规矩不是别人定下来叫我们遵守的,这些好的规矩是什么?原来是自性里面本具的性德自然的流露。换句话说,一个觉悟的人,明白人,他的思想行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把它记录下来的时候就是律藏,丝毫没有加一点勉强,然后我们才真正懂得佛没有教我们别的,完全是恢复自性的性德而已。佛在经上讲的话没错,佛没有给我们任何东西。你将来修行证果成佛了,成佛怎么回事情?成佛还是你自己性德的显现,没有一样东西是从外来的,佛在经上讲的句句都是真实话。

  由此可知,你将来要领导一个僧团,主持一个道场,对于佛法了解得不够透彻,你在运作当中总免不了有过失。所以经典要天天读,天天听,天天研究讨论,不断的改正我们自己的过失,天天接近圆满,主持一个道场如是,经营世间任何事业也如是。

  佛法是大学问,《无量寿经》是总枢纽,总纲领,言简意赅,希有难逢,希望我们大家珍惜这个因缘,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努力去做。我的年龄已经大了,老了,弘法利生的事业就靠你们继续做下去。如果要想利益众生,利益广大的社会,决定不可以有私心,有私心必定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你们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可以看到。祸与福只是一念之差,所以中国文字是充满高度智能的符号,你看祸、福的形状很像,你稍不留意就没有办法避免。所以一念之差,这一念就是存心,没有私心就是福,加一点点自私的意思在里面,福就变成祸。

  我自己一生的修学就是门口挂的这二十个字,我学什么东西?就学这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都是从《无量寿经》上得来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我在外面讲经,在外面教人,也是这二十个字,无论讲哪一部经论,或者平常跟大家接触谈话,都不离开这二十个字。在上一届我把这二十个字详细讲过一遍,宗门里头有「传心法要」,我说这是我们净宗我自己修学的传心法要,好像留了一个录音带,那个录音带都可以送给他们同学。一生所思、所想、所说、所作,都是这二十个字。前面一代,印光大师十六个字,他老人家一生真的做到了,没有话说,「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老实念佛」,印光法师。这样在一生当中他有一个原则,有一个准绳,一个标准,一生当中坚守这个标准,个人修学成功了,我们的事业是弘法利生,也成功了。

  诸位到新加坡来学习讲经的方法技巧,小事。学作菩萨,学做人,如果在短短的一百天当中,诸位果然觉悟了,果然回头了,真正超凡入圣,来的时候是凡夫,毕业之后是菩萨,你就真正成功了。菩萨讲经哪有讲不好的?菩萨是人不是神,观念改过来了。什么叫众生?念念为自己是众生,甚至于念念为家庭、念念为社会、念念为国家、念念为这个地球,还是众生,为什么?没出六道。念念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你是佛,你不是菩萨了,因为你超越十法界了。你念法界众生,你的国家、社会、家庭都包括在其中,大可以包小,小不能包大。念念为一切众生,我这个身体也是众生,当然也包括在其中。心量一定要大,佛之所以伟大,就是佛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佛。菩萨心量比佛就小一点,声闻、缘觉又小一点,道理就是在此地,拓开心量,心量大自然就没有贪瞋痴。

  小乘人要断烦恼,要把身见、边见、见取见这一些见惑断掉,要把贪、瞋、痴、慢、疑、恶见断掉,好难,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佛在经上讲断烦恼就好比截断四十里的瀑流一样,那个瀑流就比如瀑布,多大?四十里,你能一下把它堵住,叫它不流,佛用这个比喻断烦恼的难。小乘是真难,真不容易。大乘就高明了,巧妙了,要不要断?不断,不断怎么会断掉?把心扩大,大而化之,就没有了,这个方法巧。叫你贪,不要贪一点点财,贪什么财?贪尽虚空遍法界的财,那好了,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的。他是叫你把心扩大,一扩大就变成公了,公跟私也是一念之间,把私心就变成大公无私。小就变成私,大就变成公,大乘方法巧妙至极,所以大乘法没有别的,说穿了一句话就是「大而化之」,就行了,你能把所有一切都大而化之就成功了。你爱护你自己的儿女、亲人,你把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看作你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儿女,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大乘巧就巧在此地,比认真去断是容易太多了,那个断好苦,真难真难,所以小乘人学得苦,大乘人学得自在,他晓得心量一解放,问题就解决了。

  国内天天在喊解放,我们如何把贪瞋痴慢解放,那就成功了。贪瞋痴慢、是非人我、见思烦恼解放了,中国这个国家就是佛国土了,就是佛土,就是极乐世界。把念念想着自己的利益,把它解放开,念念想到全国一切众生的利益,就是把它放大就是了。再能想到全世界人类的利益,那你就是世界的领袖,就是世界的导师。这是大乘法跟小乘方法在修学的原理原则不相同的地方,这个方法来得快,非常有效果,佛菩萨跟世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换句话说,同样是一个爱心,一个爱心很小,只爱自己,爱自己的家;一个爱心扩大了,能够爱世人、爱国家、爱世界、爱一切众生,你比较比较大小乘,你才晓得大乘法的殊胜。而《弥陀经》给我们讲的更不得了,它不是一个佛国土。一尊佛,我们讲「成佛了,爱心,他的心能爱护三千大千世界,了不起了」。阿弥陀佛跟那些佛不一样,尽虚空遍法界每个佛国土他都爱护,一个佛国土也不漏,所以诸佛才尊称他「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所以烦恼解放了就成菩提。

  我们希望人人都作佛,人人都作菩萨。现在作佛、作菩萨的概念你们已经有一点了,我看你们平常谈话、上台,有点意思了,懂得一点了。并不是叫你改变现前的生活状况,是改变你的观念,观念改变了,实际上这个生活也都改变了,为什么?以前贫穷觉得苦,现在贫穷乐,不一样,所以悟了之后,他乐,吃得再苦他快乐,这也就是把生活改变了。孔老夫子所说的「素富贵安于富贵」,他能安,他快乐。素贫贱者也能安于贫贱,为什么?觉悟了。觉悟了之后,物质生活就无所谓了,真正能够做到自在随缘。富有也好,安于富有,也不拒绝;贫贱安于贫贱,不奢求,你说他多快乐,多幸福,所以快乐幸福不是在物质生活条件,与那个不相关。明道,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懂得因缘果报的事实,无论处在顺境、逆境,他都自在,他都快乐,所以都是佛,都是菩萨,作帝王的是菩萨,作乞丐的也是菩萨。他那个帝王、乞丐身分不一样,菩萨身分是平等的,一定是一样的,两个都是菩萨。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法确实能救世间,救世间的真理就在此地。

  如果说我们挽救世间,那个穷苦的人我要帮助你们,提高你们的生活,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业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能这样做岂不是把因果定律都推翻了?哪有这种道理?做不到的。但是觉悟之后,你要想改变你的环境,能不能?太容易了,为什么容易?修因。想得财富有得财富的因,想得聪明智慧有得聪明智慧的因,想健康长寿有健康长寿的因,你只要修因,果报一定得的好。果报不是别人能给你的,是你自己去修,你自己就会得到,这些原理原则佛在经上都告诉我们了。可是真正觉悟的人有很多人还不愿意搞这个,他安于他的生活,他不想搞这个。无论什么环境当中,他都得大自在,他何必去搞这个。

  庞居士开悟了,唐朝时候,你们读历史读到了,他家里很富有,他统统丢掉,把他的财产装在一个大船里面,沈到江底里面去,不要了,自己每天优哉优哉编草鞋。这在此地没有人看到过的,大陆上现在还有没有我就不晓得了。我过去小时候念书,我们还穿过草鞋。抗战期间,我们穿过草鞋。一双草鞋两个铜板,那个时候三个铜板是一分钱,那个时候还用铜板。两个铜板买一双草鞋,三个铜板可以吃一餐饭,粗荼淡饭可以吃一餐。他每天编草鞋、卖草鞋来过日子,逍遥自在,不为钱财所累赘。所以觉悟人那个生活方式,我们世间人看不懂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法?」他做得快乐逍遥,身心无事。

  佛菩萨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留恋,决定不放在心上,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事上有,理上没有,相上有,性上没有,所以他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真相就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他真懂得,真明了,他契入这个境界。所以示现成佛,建道场、度众生,道场叫「水月道场」,度众生叫「梦中佛事」,他做得很认真,心里没牵挂,得大自在。如果示现的是居士身、长者身,在家的一般身分,他也是这个境界。在一个家庭里头,那是水月家庭,也是梦中生活;开个店,水月店铺,梦中生意,你说他怎么不自在!样样演得逼真,这完全是演戏,游戏神通。

  佛菩萨无论示现什么身分,你们看《普门品》里面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无论现什么身分,无论现什么样的行业,都是自在无比,都是游戏神通,那个神通可不能像《西游记》上孙悟空七十二变那个解释。「通」是通达,世出世间法,一切性、相、事、理没有一样不通达。「神」是形容他的生活那么样的自在,我们凡夫看起来没有办法理解,超过凡夫常识,神奇莫测。那是真的,为什么?世间人一生业力作主宰,无可奈何,不受也要受,所以他受得很辛苦。到神通自在的时候,他不是业力,他是愿力,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道交而来示现的,所以他自在,得大自在。

  仔细去观察,都是做榜样给众生看的,都是在演戏,目的都是觉悟众生,让众生听到、看到、接触到,能够醒悟过来。佛菩萨应世没有别的目的,就这么一个目标,觉悟众生。诸位在此地明白这个道理,也觉悟过来了,希望你们往后在几十年中,好好的演一场戏,也令这个世间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看到你们的表演都觉悟过来,这就叫行菩萨道,修菩萨行。所以你将来无论是讲经,无论是平常谈话、接触大众的时候,那就完全不一样了,真的是非常活泼,非常潇洒自在,令人羡慕,他自然就会跟你学了,向你请教。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